秦海棠美姿套几天见效
『壹』 清人张潮《幽梦影》中的名句解读
张潮:字山来,号心斋,仲子,安徽歙县人,生于清顺治八年(1650年)。张潮是清代文学家、小说家,刻书家,官至翰林院孔目。张潮著作等身,著名的作品包括《幽梦影》、《虞初新志》、《花影词》、《心斋聊复集》、《奚囊寸锦》、《心斋诗集》、《饮中八仙令》、《鹿葱花馆诗钞》等。
2、张潮也是清代刻书家,曾刻印《檀几从书》、《昭代从书》(山帙、水帙、花帙、鸟帙、鱼帙、酒帙、书帙、御帙、数帙)等。
●幽梦影 卷上
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
集宜春,其机畅也。
经传宜独坐读;史鉴宜与友共读。
无善无恶是圣人;善多恶少是贤者;善少恶多是庸人;有恶无善是小人;有
善无恶是仙佛。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
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桃以避秦人为知己;杏以董
奉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荔枝以太真为知己;茶以卢仝、陆羽为知己;香草
以灵均为知己;莼鲈以季鹰为知己;瓜以邵平为知己;鸡以宋宗为知己;鹅以右
军为知己;鼓以祢衡为知己;琵琶以明妃为知己……一与之订,千秋不移。若松
之于秦始;鹤之于卫懿;正所谓不可与作缘者也。
为月忧云;书忧蠹;为花忧风雨;为才子佳人忧命薄;真是菩萨心肠。
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
萝;人不可以无癖。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
风声;水际听内乃声;方不虚生此耳。若恶少斥辱;悍妻诟谇;真不若耳聋也。
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
鳞虫中金鱼;羽虫中紫燕;可云物类神仙,正如东方曼倩避世金马门,人不得而
害之。
入世须学东方曼倩;出世须学佛印了元。
赏花宜对佳人;醉月宜对韵人;映雪宜对高人。
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
稽友,如阅传奇小说。
楷书须如文人;草书须如名将。行书介乎二者之间,如羊叔子缓带轻裘,正是佳
处。
人须求可入诗;物须求可入画。
少年人须有老成之识见;老成人须有少年之襟怀。
春者天之本怀,秋者天之别调。
昔人云:若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予益一语云:若无翰、墨、棋、酒,
不必定作人身。
愿作木而为樗;愿在草而为蓍;愿在鸟而为鸥;愿在兽而为鹿;愿在虫而为蝶;
愿在鱼而为鲲。
古人以冬为三余。予谓当以夏为三余——晨起者,夜之余;夜坐者,昼之余;午
睡者,应酬人事之余。古人诗云"我爱夏日长。"洵不诬也。
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
艺花可以邀蝶;垒石可以邀云;栽松可以邀风;贮水可以邀萍;筑台可以邀月;
种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蝉。
景有言之极幽,而实萧索者,烟雨也;境有言之极雅,而实难堪者,贫病也;声有
言之极韵,而实粗鄙者,卖花声也。
才子而富贵,定从福慧双修得来。
新月恨其易沉,缺月恨其迟上。
躬耕吾所不能,学灌园而已矣;樵薪吾所不能,学草而已矣。
一恨书囊易蛀;二恨夏夜有蚊;三恨月台易漏;四恨菊叶多焦;五恨松多大蚁;
六恨竹多落叶;七恨桂荷易谢;八恨薜萝藏虺;九恨架花生刺;十恨河豚有毒。
楼上看山;城头看雪;灯前看花;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景。
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香;文人之韵致;美人之姿态;皆无可名状,无可
执着。真足以摄召魂梦,颠倒情思!
假使梦能自主,虽千里无难命驾,可不羡长房之缩地;死者可以晤对,可不需少
君之招魂;五岳可以卧游,可不俟婚嫁之尽毕。
以爱花之心爱美人,则领略自饶别趣;以爱美人之心爱花,则护惜倍有深情。
美人之胜于花者,解语也;花之胜于美人者,生香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香而
取解语者也。
窗内人于纸窗上作字,吾于窗外观之,极佳。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
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吾欲致书雨师:春雨,宜始于上元节后,至清明十日前之内,及谷雨节中;夏雨,
宜于每月上弦之前,及下弦之后;秋雨,宜于孟秋之上下二旬;至若三冬,正可不必
雨也。
为浊富不若为清贫,以忧生不若以乐死。
天下唯鬼最富,生前囊无一文,死后每饶楮镪;天下唯鬼最尊,生前或受欺凌,
死后必多跪拜。
蝶为才子之化身,花乃美人之别号。
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
闻鹅声如在白门;闻橹声如在三吴;闻滩声如在浙江;闻羸马项下铃铎声,如在
长安道上。
雨之为物,能令昼短;能令夜长。
诗僧时复有之,若道士之能诗者,不啻空谷足音,何也?
当为花中之萱草;毋为鸟中之杜鹃。
女子自十四五岁至二十四五岁,此十年中,无论燕、秦、吴、越,其音大都娇
媚动人。一睹其貌,则美恶判然矣。耳闻不如目见,于此益信。
寻乐境乃学仙,避苦趣乃学佛。佛家所谓极乐世界者,盖谓众苦之所不到也。
富贵而劳悴,不若安闲之贫贱;贫贱而骄傲,不若谦恭之富贵。
目不能自见;鼻不能自嗅;舌不能自舐;手不能自握,惟耳能自闻其声。
目不能识字,其闷尤过于盲;手不能执管,其苦更甚于哑。
并头联句,交颈论文,宫中应制,历使属国,皆极人间乐事。
《水浒传》武松诘蒋门神云:"为何不姓李。"此语殊妙。盖姓实有佳有劣——
如华、如柳、如云、如苏、如乔,皆极风韵;若夫毛也、赖也、焦也、牛也,则皆
尘于目而棘于耳也。
花之宜于目而复宜于鼻香,梅也、菊也、兰也、水仙也、珠兰也、莲也;止宜
于鼻者,橼也、桂也、瑞香也、*2子也、茉莉也、木香也、玫瑰也、腊梅也。余则
皆宜于目者也。花与叶俱可观者,秋海棠为最,荷次之。海棠、酴箝、虞美人、水仙,
又次之。叶胜于花者,止雁来红、美人蕉而已。花与叶俱不足观者紫薇也、辛夷也。
高语山林者,辄不喜谈市朝事。审若此,则当并废史汉诸书而不读矣。盖诸书所
载者,皆古之市朝也。
云之为物,或崔巍如山;或潋滟如水;或如人;或如兽;或如鸟毳;或如鱼鳞;故
天下万物皆可画,惟云不能画,世所画云亦强名耳。
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长廉静,家道优裕,娶妇贤淑,生子聪慧。人生如此,可
云全福。
养花胆瓶,其式之高低大小,须与花相称。而色之浅深浓淡,又须与花相反。
春雨如恩诏;夏雨如赦书;秋雨如挽歌。
十岁为神童;二十三十为才子;四十五十为名臣;六十为神仙,可谓全人矣。
武人不苟战,是为武中之文;文人不迂腐,是为文中之武。
文人讲武事,大都纸上谈兵;武将论文章,半属道听途说。
斗方止三种可存:佳诗文一也;新题目二也;精款式三也。
情必近于痴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
凡花色之娇媚者,多不甚香;瓣之千层者,多不结实。甚矣全才之难也。兼之者,
其惟莲乎。
著得一部新书,便是千秋大业;注得一部古书,允为万世弘功。
延名师,训子弟;入名山,习举业;丐名士,代捉刀,三者都无是处。
积画以成字,积字以成句,积句以成篇,谓之文。文体日增,至八股而遂止。如古
文、如诗、如赋、如词、如曲、如说部、如传奇小说,皆自无而有。方其未有之时,
固不料后来之有此一体也。逮既有此一体之后,又若天造地设,为世所应有之物。然
自明以来,未见有创一体裁新人耳目者。遥计百年之后,必有其人,惜乎不及见耳。
云映日而成霞,泉挂岩而成瀑。所托者异,而名亦因之。此友道之所以可贵也。
大家之文,吾爱之、慕之,吾愿学之;名家之文,吾爱之、慕之,吾不敢学之。学
大家而不得,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也;学名家而不得,则是画虎不成。反类狗矣。
由戒得定,由定得慧,勉强渐近自然;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清虚有何渣滓。
虽不善书,而笔砚不可不精;虽不业医,而验方不可不存;虽不工弈,而楸枰不
可不备。
方外不必戒酒, 但须戒俗; 红裙不必通文, 但须得趣。
梅边之石宜古;松下之石宜拙; 竹傍之石宜瘦; 盆内之石宜巧。
律己宜带秋气;处世宜带春气。
厌催租之败意,亟宜早早完粮;喜老衲之谈禅,难免常常布施。
松下听琴;月下听箫;涧边听瀑布;山中听梵呗,觉耳中别有不同。
月下谈禅,旨趣益远;月下说剑,肝胆益真;月下论诗,风致益幽;月下对美人,
情意益笃。
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丘
壑深邃;画上者妙在笔墨淋漓;梦中者妙在景象变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
一日之计种蕉;一岁之计种竹;十年之计种柳;百年之计种松。
春雨宜读书;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检藏;冬雨宜饮酒。
诗文之体,得秋气为佳;词曲之体,得春气为佳。
钞写之笔墨,不必过求其佳,若施之缣素,则不可不求其佳;诵读之书籍,不必
过求其备,若以供稽考,则不可不求其备;
游历之山水,不必过求其妙,若因之卜居,则不可不求其妙。
人非圣贤,安能无所不知。只知其一,惟恐不止其一,复求知其二者,上也;止知
其一,因人言,始知有其二者,次也;止知其一,人言有其二而莫之信者,又其次也;
止知其一,恶人言有其二者,斯下之下矣。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 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能用不难,能
记为难。
有工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
有多闻直谅之友谓之福。
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
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水浒传》是一部怒书;《西游记》是一部悟书;《金瓶梅》是一部哀书。
读书最乐,若读史书,则喜少怒多,究之怒处亦乐处也。
发前人未发之论,方是奇书;言妻子难言之情,乃为密友。
●幽梦影 卷下
风流自赏,只容花鸟趋陪;真率谁知,合受烟霞供养。
万事可忘,难忘者名心一段;千般易淡,未淡者美酒三杯。
芰荷可食而亦可衣,金石可器而亦可服。
宜于耳复宜于目者,弹琴也,吹箫也。宜于耳不宜于目者,吹笙也,汜管也。
看晓妆宜于傅粉之后。
我不知我之前生当春秋之季,曾一识西施否;当典午之时,曾一看卫
『贰』 急需张潮<幽梦影>(全文)原文+译文
读经宜冬 【原文】 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原评】 曹秋岳曰:可想见其南面百城时。 庞笔奴曰:读《幽梦影》则春、夏、秋、冬,无时不宜。 【译文】 冬天适宜诵读经书,因为在冬天可以集中思想在经书里驰骋:夏天适合读史,因为夏天白日时间长,时间比较充足;秋季适宜读诸子百家,因为秋天秋高气爽,人的韵致比较特殊,这时可以领会诸子精神的实质;春天适宜读诗词文章,因为春天可以体会出诗文的生机和春天散发出来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评析】 春夏秋冬时刻皆可读书。作者认为经书精奥深邃,须平心静气。仔细寻味,而冬季天寒,不宜走动,人的精神容易集中,所以冬季是读经书的最佳时机。史书记事,人事复杂,须慢慢梳理思绪,而夏天长日漫漫,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品味,所以夏日读史最佳。读诸子百家,派别不同风格各异,思想不同,须有海纳百川之胸襟,秋天天高气爽,云淡风清,人处其间思绪宁静,显然适合阅读诸子百家文。诗词文赋是文学创作,春天生机盎然,适合敞开心扉对诗词文赋。所以读诗词春天最为适宜。时间不同,心境不同,对文章的了解也不同。所以选择合适的时间读书,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经传宜独坐读 【原文】 经传宜独坐读,史鉴宜与友共读。 【原评】 孙恺似曰:深得此中真趣,固难为不知者道。 王景州曰:如无好友,即红友亦可。 【译文】 《诗》、《书》、《礼》、《易》、《春秋》等著作适合一个人时静静地阅读,而历史著作适合和知己一起共赏。 【评析】 读圣人经传,乃为了进德修身,首先是个人的事,所以要独自读:经传深奥,不认真品味揣摩,难得其神髓,故必须独坐读。读史则可以广见闻,开心智,与友共读,既能相互切磋,互相发明,彼此启发,还可以达到学问共进,避免因个人阅历有限而误解误读了丰富繁杂的历史。 经书这类作品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学名著,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有许多我们可以借鉴的东西。所以读这一类书须静坐冥思,慢慢品味其中的精髓,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修养。所以说经传易独自细细体味。而历史著作在于领悟圣人之道,圣人之道涉及面广,而且各个方面无所不包,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说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理解文章,这样对文章的理解更全面。所以有些观点要和朋友一起探讨研究。这样才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问题。达到挖掘精髓的目的,从而真正了解作品的主旨。读书不在多,在于精,只有掌握正确的读书方式,才可能摄取前人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 无善无恶是圣人 【原文】 无善无恶是圣人(如“帝力何有于我”、“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介不与。一介不取”之类),善多恶少是贤者(如颜子“不贰过,有不善未尝不知”、子路“人告有过则喜”之类) ,善少恶多是庸人,有恶无善是小人(其偶为善处。亦必有所为)。有善无恶是仙佛(其所谓善,亦非吾儒之所谓善也)。 【原评】 黄九烟曰:今人“一介不与”者甚多,普天之下皆半边圣人也。“利之不庸”者亦复不少。 江含徵曰:先恶后善是回头人,先善后恶是两截人。 殷日戒曰:貌善而心恶者是奸人,亦当分别。 冒青若曰:昔人云:“善可为而不可为。”唐解元诗云:“善亦懒为何况恶!”当于有无多少中,更进一层。 【译文】 没有做过善事也没有做过恶事的是具备极高品德的人:做善事多做恶少的是品质好、才能高的人;做善事少恶事多的人是最平常的庸俗之辈;只做恶事而不做善事的是不知廉耻的小人;只知道做善事而没有做过恶事的是神仙和具有善根的佛家。 【评析】 以做善事和做恶事来评判一个人的好坏,这是判断一个人的标准之一。人们每天都生活在人群之中,总是会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这也许不是我们的目的,可是结果已经对别人造成了好的或者不好的影响,这就将事情分出了善和恶的不同。 在这则文字中。作者将做善事和恶事的人分成了不同的几种人。其实这一观点可以在现实的许多例子中得到体现。可是要成为圣人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所以,在生活中不需要每个人都是圣人,只要心存善念,不为一己私欲而损害其他人利益的人就是好人。因为在这个复杂而残酷的社会里,太多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顾一切,甚至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只要我们能为别人着想,那么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为了解决社会上的贫困现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努力,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为了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力量,这也是在做善事。
『叁』 蔷薇影暗空凝伫,任碧飐轻衫萦住什么意思
一、“蔷薇影暗空凝伫,任碧飐轻衫萦住”——出自清.纳兰性德的《海棠春》。
这句诗的意思是——蔷薇花的影子好像凝结在那里,任凭绿色的青衫撩拨。
引申义——形容很惆怅和思考很入神的境界。一般用于感叹中。
二、附原文如下:
海棠春
清.纳兰性德
落红片片浑如雾,不教更觅桃源路,香径晚风寒,月在花飞处。
蔷薇影暗空凝伫,任碧(风占),轻衫萦住;惊起早栖鸦,飞过秋千去。
【赏析】
小词描画了一幅人在月下独立等待的景象。暮春时节,落红片片在空中飞舞,迷蒙如雾。“桃源路”多代指令人神往的理想之境,但有时也指通往美人住处的路。南唐冯延巳的《酒泉子》词有:“陇头云,桃源路,两魂销。”
明代陈汝元的《金莲记•湖赏》也有:“挑灯夜半自叹吁,几回梦入桃源路,须再聘沉鱼美姿。”下面的“蔷薇影暗空凝伫,任碧飐、轻衫萦住”即是写人在等待中的形象:落红飞舞,花枝拂衣,痴心人儿在蔷薇花影里凝伫等待。但那人却久久未来,耳畔只听得早鸦一声噪鸣,飞过秋千去了。
漫长的一夜过去了,也许一生的思念和遗憾也从此在心底铸成。
词意含蓄朦胧,意境深婉优美。从“蔷薇影暗空凝伫”、“飞过秋千去”等句看,词中主人公可能是女子。
秦少游词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外”;成容若词曰:“落红片片浑如雾,不教更觅桃源路”。少游词乃虚写景,实写内心感受,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皆暗指内心希望破灭,世外桃源只是空想而已;成容若词写得却是实景。暮春时节,正是花落水流红。“不教更觅桃源路”暗示下面结局失望。“香径晚风寒,月在花飞处”句,朴素冲和,淡雅幽丽。蔷薇花丛下,词人凝思伫立,痴心以待。“惊起早栖鸦,飞过秋千去”,直接点明词人空等一夜,她为何爽约,词人没有提及。恐又是《西厢记》中崔莺莺所言:“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三、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故又称纳兰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 一年后,太子改名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他是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相传为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
『肆』 在哪里能买到秦海棠美姿草本套装
我用了一个月,在一个老师那里买的。是厂里直供的。
『伍』 请问秦海棠美姿草本套装是骗人的么
骗人的,一点用都没有,你找他他就说个人体质不同,要买的慎重
『陆』 电影中的《大鱼海棠》里有一句话是,北冥有鱼,其名为琨,琨之大,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柒』 千万别买秦海棠美姿草本套装,用了没用!这下面是我和所谓老师的对话
是没效果
『捌』 秦海棠美姿草本套装控制饮食吗
不用的额。我用的时候没有哦,正常吃饭,真的是真正的燃烧脂肪瘦下来的!
『玖』 请问有人用过“秦海棠美姿草本套装”吗有效吗谢谢!
没用,我买了一盒,一斤也没瘦,还对胶布过敏,痛苦
『拾』 红楼梦人物关系
具体关系如下图:
(10)秦海棠美姿套几天见效扩展阅读
《红楼梦》一书,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们称 《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网络全书。
《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
《红楼梦》成于清朝乾隆时期,最初是以手抄本面世的,现在我们所发现的最早的一个手抄本,是乾隆甲戌年(1754年)的,但只有不连续的十六回,后来又发现了若干的手抄本,如乾隆庚辰年(1761)的抄本,差不多有八十回。
这些手抄本都把这本小说定名为《石头记》,并且有署名“脂砚斋”的许多批语。据考证,这部小说的作者是曹雪芹,他大约生在康熙末年或雍正初年,卒于1763或1764年,他的身世究竟如何,至今不能形成统一的看法,但他由于贫病交加、爱子夭折,而未能最终完成这部小说。
是可以肯定的事实,现在传下来的前八十回,基本上是他的手笔。在他去世三十年后,有一种120回的《红楼梦》以木活字印刷面世,在1791年和1792年连印了两次,从此大为流行。但据专家们考证,这种流行本的后四十回是一个叫高鹗的官僚续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