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花乾隆
㈠ 延禧攻略里袁望春,最后结局咋样啊
袁春望跟魏璎珞反目成仇,没有和好。袁春望最后疯了。
告诉大家,先帝根本就没有流落在外的孩子,当年趁机玷污了农家女子的不是先皇,而是那伙匪徒,袁春望是匪徒的儿子。
袁春望接受不了这个打击,竟然疯掉了,袁春望的结局如此悲惨,真是让人唏嘘不已。此时一旁的皇上发话要立刻将袁春望处死,可是太后却把皇上拦住了,她看着皇上,说不能杀他。
看着疯疯癫癫的袁春望,太后的嘴里念着佛,眼中全是不忍与悲悯。
其实,袁春望确实是阿哥,只不过会影响到先帝的名誉,所以太后是不会承认的,但她又不敢杀他,太后骗了袁春望,太后觉得给先帝留下这条血脉,不告诉袁春望真相,也是不想让袁春望他存有歹心。
(1)玉兰花乾隆扩展阅读
袁春望和魏璎珞的关系:
袁春望是喜欢魏璎珞的,二人同命相连,却因为袁春望是个太监只能做兄妹。魏璎珞一直把袁春望当哥哥,可袁春望却是在爱魏璎珞的,甚至愿意和魏璎珞在圆明园当一辈子奴才,只为厮守。
可惜魏璎珞为给富察皇后报仇,离开圆明园投入乾隆怀抱,即使袁春望知道魏璎珞是为了报仇,却因为自己的身世和魏璎珞抛弃自己久久不能释怀。
魏璎珞是多年来唯一一个让袁春望感受到温暖的人,袁春望想要和魏璎珞一辈子在一起,哪怕只做相依为命变得兄妹也愿意,魏璎珞答应了,却因为富察皇后和明玉的事情爽约。
㈡ 北京玉兰花什么时候开
作为六朝古都,北京在金元时已植玉兰,明清两代更广泛种植,最著名的要数西山大觉寺、颐和园和潭柘寺的清代古玉兰。
大觉寺以古树名木众多而著称,寺内“七绝”有五绝是古树名木。其中“一绝”就是玉兰。在寺的南院,即“四宜堂”前,矗立着一棵乾隆年间所植的白玉兰,距今近300年。它高达15米,干周长达1.5米,是北京的“古玉兰之最”。相传这棵古玉兰是当时的住持伽陵高僧所植,也有传说是他圆寂后,其弟子们根据他的遗愿,从南方移植来的。
门票:旅游淡季票价10元,旅游旺季20元
乘车路线:
1.公交车:从颐和园半小时一趟903路公共汽车直达,346、933等在周家巷换乘903路。
2.火车:在北京南站或丰台坐火车到大觉寺下。
3.自驾车:颐和园到太舟坞后向左走老路过温泉有路标。
潭柘寺是北京最古老的佛教圣地,故多有和佛门有关的古树名木,著名的像古银杏“帝王树”、“配王树”,古娑罗树等。而在毗卢阁殿前的东侧,有两棵清代的紫玉兰,为玉兰中的珍品,名“二乔玉兰”。这“二乔”取意于三国故事。这两棵紫玉兰历经风雨200多年,花开时,依然满树绯紫,香气袭人。因这两棵紫玉兰生长在毗卢阁的东侧,有“紫气东来”之寓意,故为寺内的吉祥昌瑞之圣木,所以该寺在紫玉兰盛开时,曾举办过几届大庙会。
乘车路线:一线地铁苹果园站,出站后在西侧公交站台换乘931路公交车,终点站即是。(推荐)
旅游旺季周六、日,在天安门西“北京旅游集散中心”有去往潭柘寺的旅游专线大巴。
55元/人,持老年证和学生证优惠票为30元/人。
周边景点:爨底下村戒台寺妙峰山百花山
颐和园乐寿堂的殿后,有一棵丛状生长的紫玉兰;在长廊东门邀月门南侧有一棵白玉兰,它们是园内最古老的两棵玉兰树,是清乾隆皇帝在修建清漪园(颐和园的前 身)时种植的,距今已200多年。早在乐寿堂修建前,那里曾是玉兰满园,有紫、白两色玉兰,称为“玉香海”,后来大部分玉兰被入侵北京的英法联军烧毁,惟 独这两棵紫、白玉兰劫后余生,是当年的遗物。
开放时间
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大门开放时间:6:30—18:00园中园开放时间:8:30—17:00
淡季(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大门开放时间:7:00—17:00园中园开放时间:9:00—16:00
公交路线
303(西闸-颐和园北宫门)、330(后沙涧-颐和园)、331(新街口豁口-香山)、346(凤凰岭-颐和园)、375(西直门-韩家川)、384(人民大学-皇后店西站)
563(西直门-香山公园东门)、697(菜户营桥东-颐和山庄)、718(康家沟-颐和山庄)、696(黄港村-香山)、683(颐和园北宫门-四方桥西)
601(祁家坟-颐和园北宫门)、608(前门西-颐和园北宫门)、特10(国防大学-鲁谷公交场站)、特5(北京南站南广场-香泉环岛)“颐和园新建宫门”站
地铁线路
乘地铁四号线,北宫门下车即到(北宫门)。也可在西苑下车,经由同庆街西行500米到达颐和园东宫门(正门)。
门票价格
1.门票30元/张(旺季)20元/张(淡季)
2.半价票15元/张(旺季学生票)10元/张(淡季学生票)
3.联票60元/张(旺季)40元/张(淡季)
4.园中园门票(不分淡旺季,购买联票者不用再买票):佛香阁10元;苏州街10元;文昌院20元;德和园5元。
近几十年,随着“绿色北京”的建设与发展,各大公园和名胜古迹中,以及街头、小区和庭院等处,都广植了大量的玉兰。像石景山区的雕塑公园在前些年种植了5000多棵的玉兰,成为京城里玉兰最多的公园。可以说“京城处处皆玉兰”。遍布京城的雪白、绯紫的玉兰花,把早春的北京点缀得格外绚丽,也给人们带来了温馨、愉悦的好心情。
㈢ 玉兰花会招鬼吗,故人说这玉兰花会招惹什么不好的东西吗 我是种在我家门前的
玉兰花不会招鬼。没有哪个古人说玉兰花会招惹什么不好的东西。
别信迷信。
玉兰(Magnolia denudata Desr.)木兰科落叶乔木,别名白玉兰、望春、玉兰花。 原产于中国中部各省,现北京及黄河流域以南均有栽培。木兰科玉兰亚属,落叶乔木。
花白色到淡紫红色,大型、芳香,花冠杯状,花先开放,叶子后长,花期10天左右。中国著名的花木,南方早春重要的观花树木。上海市市花。玉兰花外形极像莲花,盛开时,花瓣展向四方,使庭院青白片片,白光耀眼,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为美化庭院之理想花型。
基本信息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25米,胸径1米,枝广展形成宽阔的树冠;树皮深灰色,粗糙开裂;小枝稍粗壮,灰褐色;冬芽及花梗密被淡灰黄色长绢毛。叶纸质,倒卵形、宽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基部徒长枝叶椭圆形,长10-15(18)厘米,宽6-10 (12)厘米,先端宽圆、平截或稍凹,具短突尖,中部以下渐狭成楔形,叶上深绿色,嫩时被柔毛,后仅中脉及侧脉留有柔毛,下面淡绿色,沿脉上被柔毛,侧脉每边8-10条,网脉明显;叶柄长1-2.5厘米,被柔毛,上面具狭纵沟;托叶痕为叶柄长的1/4-1/3。
花蕾卵圆形,花先叶开放,直立,芳香,直径10-16厘米;花梗显著膨大,密被淡黄色长绢毛;花被片9片,白色,基部常带粉红色,近相似,长圆状倒卵形,长6-8(10)厘米,宽2.5-4.5(6.5)厘米;雄蕊长7-12毫米,花药长6-7毫米,侧向开裂;药隔宽约5毫米,顶端伸出成短尖头;雌蕊群淡绿色,无毛,圆柱形,长2-2.5厘米;雌蕊狭卵形,长3-4毫米,具长4毫米的锥尖花柱。
聚合果圆柱形(在庭园栽培种常因部分心皮不育而弯曲),长12-15厘米,直径3.5-5厘米;蓇葖厚木质,褐色,具白色皮孔;种子心形,侧扁,高约9毫米,宽约10毫米,外种皮红色,内种皮黑色。花期2-3月(亦常于7-9月再开一次花),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玉兰性喜光,较耐寒,可露地越冬。爱高燥,忌低湿,栽植地渍水易烂根。喜肥沃、排水良好而带微酸性的砂质土壤,在弱碱性的土壤上亦可生长。在气温较高的南方,12月至翌年1月即可开花。玉兰花对有害气体的抗性较强。如将此花栽在有二氧化硫和氯气污染的工厂中,具有一定的抗性和吸硫的能力。用二氧化硫进行人工熏烟,l公斤干叶可吸硫1.6克以上。因此,玉兰是大气污染地区很好的防污染绿化树种。[2]
分布范围
玉兰花为我国特有的名贵园林花木之一,原产于长江流域,在庐山、黄山、峨眉山等处尚有野生。
玉兰原产我国中部各省,现北京及黄河流域以南均有栽培。古时多在亭、台、楼、阁前栽植。现多见于园林、厂矿中孤植,散植,或于道路两侧作行道树。北方也有作桩景盆栽。
玉兰花为东莞市市花,为保定市市花,也为连云港市花,潮州市市花。
玉兰花是中国人民大学校花,也为中国政法大学校花,亦为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校花。
㈣ 描写玉兰花的诗词
1、《咏玉兰》——明代文征明
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
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遗霓裳试羽衣。
译文:玉兰花洁白优雅,仿佛绰约多姿的美人刚刚妆点过雪白的面容,焕发着美玉一般的辉光。满树的花朵仿佛无数穿着素衣的美人,聚集起来像雪花一样轻盈起舞,美不胜收。我想玉兰花一定是来自姑射山的仙子,上天才会赐予她这样飘飘欲仙的霓裳羽衣。
2、《题玉兰》——明代沈周
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
韵友自知人意好,隔帘轻解白霓裳。
译文:玉兰翠绿的枝条力气很大,引的风似乎也变大了,点破了银色的玉兰花,像雪花般飘落又带有迷人的香味。玉兰花自己知道人们对她的欣赏,隔着帘子轻轻展开雪白的花瓣。
3、《古风·孤兰生幽园》——唐代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译文:孤独的兰生长在幽深的园子里,各种杂草一起把它掩没。虽然春日阳光曾将它关照,可秋月旋即升上高空,使它又陷入悲伤。
4、《玉兰》——明代睦石
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
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
译文:玉兰花片片飘拂轻柔的花瓣,犹如晚宴新绘的妆,直挺细柔的枝干犹如女子纤细的腰肢,使得宫殿里春意盎然。花瓣的粉晕由浅至深,清晨的露水沾湿了落地的花瓣。
5、《饮酒·幽兰生前庭》——魏晋陶渊明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译文:兰花幽幽生长在正屋前的庭院中,内蕴着芳香之气等待清风的吹拂。轻风轻轻吹来,兰花散发阵阵芳香,立刻就可以从萧艾等杂草中分辨出来。
㈤ 北京怎么到处有玉兰花
这个问题还用问的吗?现在这么多年,全国各地哪个城市不种玉兰花呀?还有各种各样的花,比如说樱花呀,桃花呀,还有梅花呀,每个城市都会有的呀,这样春天来了的话,就是到处都开花,很漂亮
㈥ 乾隆形容北京哪个景点和江南的景色一样
乾隆形容北京颐和园景点和江南的景色一样。
【主要景区】
1、东宫门区: 在颐和园最东边。这一带原是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见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东宫门现在是颐和园的正门,它坐西朝东,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门前御道丹陛上的云龙石雕刻着二龙戏珠,为乾隆年代所刻,是从圆明园废墟(安佑宫)上移来的,它是皇帝尊严的象征。东宫门当年只供清朝帝后出入。
2、万寿山前景区:景区由两条垂直对衬的轴线统领,东西轴线是长廊,南北轴线从长廊中部起,依次为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万寿山原名金山、瓮山,海拔109米,南依昆明湖,以佛香阁为中心,形成了一组气势雄伟、巍峨壮观的建筑群。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和昆明湖”的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宝云阁。登临山顶,可俯看昆明湖景色。
3、后山后湖景区:位于颐和园最北部,建筑较少,林木葱笼,山路曲折,优雅恬静,与前山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一组西藏建筑和江南水乡特色的苏州街,布局紧凑,各有妙趣。
4、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水面,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南部的前湖区碧波荡漾,烟波淼淼,西望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3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
5、佛香阁:位于在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原阁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光绪十七年(1891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光绪二十年(1894年)竣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阁内供奉着“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烧香。
6、长廊: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万寿山,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
7、排云殿:在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为他母亲60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慈禧重建时改为排云殿,是慈禧在园内居住和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排云”二字取自郭璞诗神仙排云山,但见金银台”,比喻似在云雾缭绕的仙山琼阁中,神仙即将露面。从远处望去,排云殿与牌楼、排云门、金水桥、二宫门连成了层层升高的一条直线。排云殿这组建筑是颐和园最为壮观的建筑群体。
8、乐寿堂 :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原建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被毁,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建。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
乐寿堂殿内设宝座、御案、掌扇及玻璃屏风。座旁有两只盛水果闻香味用的青龙花大磁盘,四只烧檀香用的九桃大铜炉。西套间为卧室,东套间为更衣室。室内紫檀大衣柜为乾隆时遗物。
乐寿堂庭院内陈列着铜鹿、铜鹤和铜花瓶,取意为“六合太平”。院内花卉植有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花满院,寓“玉堂富贵”之意。这里的玉兰花很有名,现在邀月门前一株是乾隆从南方移植来的。
9、十七孔桥:坐落在昆明湖上,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为园中最大石桥。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
10、石舫:在长廊西端湖边,是一条大石船,取名清晏舫,寓“海清河晏”之意。是颐和园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它的前身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乾隆修清漪园时,改台为船,更名为“石舫”。石舫长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 船身上建有两层船楼,船底花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砖雕装饰。下雨时,落在船顶的雨水通过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四个龙头口排入湖中,设计十分巧妙。
㈦ 从小章子怡到白玉兰视后,童瑶的成名路走的有多么困难
童瑶的获奖作品《大江大河》,戏中她饰演温暖干净的宋运萍,在家时她处处维护弟弟宋运辉,甚至为了弟弟放弃上大学的机会。
戏中的她表面看似温婉,实际上却野心勃勃,她一心想辅佐弟弟李珲圆继承皇位,可李珲圆不争气,最终令她的希望落空,该角色跟高晞月身份,性格,人设迥不同,但童瑶诠释的非常到位,可见她是一位角色多就,塑造角色能力强的好演员。
㈧ 乾隆为什么会兴建清漪园
在北京的西北郊,原有一座山,为燕山的余脉,山下有一湖,称为七里澧、大泊湖或西湖。泉水丰沛,湖泊罗布,远山近水彼此烘托映衬,形成有如江南的优美自然景观,为华北地区所不多见。
1153年,金主海陵王完颜亮在此设置金山行宫。
元朝定都北京之后,为了接济漕运用水的需要,水利学家郭守敬开辟上游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使水势增大,成为保障宫廷用水和接济漕运的蓄水库。
据说元世祖忽必烈的正宫皇后翁娘娘,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她辅佐忽必烈治理天下,满朝文武和三宫六院没有一个不佩服她的。
可是有一天,这位皇后忽然得了重病,什么办法都用过了,就是没有丁点效果。
在临死前,翁娘娘对忽必烈说:“臣妾死后,只有一个要求,望陛下把我埋在丹棱北边的那个小山包上。”
忽必烈问:“为什么偏偏要埋葬在那么荒凉的地方呢?”
翁娘娘说:“日后有天子给我看坟。”
说完这句话没多大工夫,翁娘娘就闭眼离世了。忽必烈按照她的意思,把她葬在了那个小山包上。从此,那个小山也被叫做瓮山,山下的湖也叫做翁山湖了。但是翁娘娘到底是葬在瓮山的哪块儿,就不知道了。因为在埋葬的时候,地面上并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这为的是防备有人掘坟盗墓。
1494年,明孝宗朱祐樘的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瓮山前建圆静寺,据明人的描写圆静寺道:
因岩而构,甃为石磴。游者拾级而上,山顶有屋曰雪洞,俯视湖曲,平田远村,绵亘无际。
寺门度石桥,大道通湖堤,门内半里许,从左小径登台,精兰十余。室之西,殿三楹,左右精舍一间,据山面湖。
看来,圆静寺选址恰当,颇能因地制宜,尤其是在建成之后,瓮山的面貌有所改善,文人墨客经常来这里游览,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吟咏。
此后,瓮山周围的园林逐渐增多起来。到了明武宗朱厚照时期,在湖滨修建行宫,称为“好山园”,为皇室的园林,并将“瓮山”之名改为“金山”,瓮山泊改名为“金海”。明武宗朱厚照和明神宗朱翊钧,都喜欢在这里泛舟游乐。
清代初期,瓮山成为宫廷养马的草料场,常有获罪的太监被发配到这里铡草。乾隆初年,北京西郊的海淀一带园林增多,大量的园林用水使得京城的耗水量与日俱增,当时的园林用水除了流量较小的万泉河水系之外,大多来自从玉泉山流入西湖的水,而这也是明代以来通惠河的水源,如果大量截流玉泉山水,将威胁到北京至通州一段的通惠河水位,直接影响到漕运。
1750年,乾隆皇帝为了筹备崇德皇太后,也就是孝圣宪皇后的60大寿,以治理京西水系为借口下令拓挖西湖,拦截西山、玉泉山、寿安山的来水,并在西湖西边开挖高水湖和养水湖,以此三湖作为蓄水库,保证宫廷园林的用水,并为周围农田提供灌溉用水。
乾隆帝以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将西湖更名为昆明湖,并将挖湖的土方堆筑在湖北的瓮山,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并开始建造清漪园。除此之外,乾隆不仅命人拓展湖面,还特意把昆明湖挖成寿桃形,寓意向其母献寿。
同年,乾隆皇帝下发诏令修建了东宫门、仁寿殿、大报恩延寿寺和乐寿堂等建筑,并陆陆续续修建了各具特色的阁楼、凉亭和石桥等。
东宫门是当时乾隆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它坐西朝东,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3个大字,是后来的光绪皇帝御笔亲题的。
门前御道丹陛上的云龙石雕刻着二龙戏珠,为乾隆年代所刻,是皇帝尊严的象征。在清朝,东宫门只供帝后的出入。
在东宫门内,乾隆皇帝修建了勤政殿,意在告诫自己勤理政事,不忘政务。勤政殿坐西向东,面阔七间,两侧有南北配殿,前有大门,门外有南北九卿房。
勤政殿内最吸引人的就是蹲坐在石须弥座上的一只铜铸异兽,这只异兽为龙头、狮尾、鹿角、牛蹄、遍体鳞甲,造型离奇怪异,据说是传说中的瑞兽麒麟。
铜龙、铜凤排列于勤政殿前,均空腹,是帝后举办朝会时点燃檀香用的。当腹内燃起檀香时,香烟即从龙凤口中袅袅冒出。
我国古代历来都以龙象征皇帝,凤象征皇后,习惯的设置是龙居中间,凤靠边侧。但是后来慈禧掌权之后,便将龙凤的位置颠倒,形成了“凤在上,龙在下”的特殊现象,用来显示自己的权威。
峰虚五老是摆放在勤政殿前的5块高约4米的太湖石,院四周各一块色暗孔奇之石,象征着一年四季。5块湖石象征庐山胜景五老峰,寓意长寿,所以称为“峰虚五老”。石头上刻有乾隆皇帝在甲子夏日所作的诗词一首,道:
林瑟瑟,水冷冷。溪风群籁,山鸟一声鸣。斯时斯景谁图得,非色非空吟不成。
为了突出孝圣宪皇后60大寿的主题,乾隆皇帝还特意强调在勤政殿的室内装饰上突出一个“寿”字,在南北暖阁的山墙上,分别挂有一个巨大的条幅,上面是百只蝙蝠捧着一个“寿”字,寓意“百福捧寿”。
在殿中宝座后边的屏风上,一共雕有200多个寿字,用不同写法精雕而成,把一个寿字书写得穷工尽趣。勤政殿四周房檐的滴水瓦上也刻上了寿字图案,两侧各78个,前后各128个,共计412个寿字。
玉澜堂其意为湖光潋滟之堂,始建于1750年,玉澜堂紧靠昆明湖,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正殿玉澜堂坐北朝南,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
3个殿堂原先均有后门,东殿可以直达勤政殿,是当时乾隆皇帝的书堂。
殿内明间正中设地平和宝座,宝座后为五屏照背。地上设有盖火盆,落地罩内面南安楠柏木包厢床,两边安冠架和书桌。桌上放置瓶、盒、砚、匣等物,匣内盛水盛、笔山、册页、墨床、墨等。
东西靠墙安设几案,上置樽、钟、鼎、铎、书籍等物。墙上贴有字画,后抱厦面南安楠柏木包厢床,床上左边设香几,上置册页、石盒、插屏。右边设书桌,上置册页、手卷等物。床两边安放樽、炉、奁、镜等物。
靠南墙安放几案,案两边设书格,案上、格内皆陈放书籍。东间面西安楠柏木包厢床,床左边安放香几,放置书籍。右边安放书桌,放置书籍和盛放玉版的盖匣。地上设有盖火盆,明柱前安放高足香几。曲尺影壁四面贴有山水画,极为珍贵。
东暖阁是早膳室,西暖为寝宫,后檐及两配殿均为砌砖墙,与外界隔绝。
据记载,玉澜堂内摆放的陈设只有105件,以家具为主,有金漆宝座、茶几、多宝格、杌凳,硬木藤心床、硬木藤底罗汉床,硬木雕龙柜橱、雕龙顶竖柜、雕龙福寿椅月牙桌、厢嵌挂屏、五彩百鹿大瓷樽等。
总体而言,玉澜堂的陈设品种中和了两个历史时期的特点,保留着早期的“书堂”和晚期的“寝宫”特色。殿内正中地平床上的宝座、御案、掌扇,特别是用紫檀木和沉香木镶嵌、拼贴、雕造而成的宝座、御案、香几等,造型挺秀、花纹细腻,是家具中的精品。
在玉澜堂北侧为宜芸馆,意为宜于藏书和读书的地方。宜芸馆正殿由前五间和后三间组成,前后有门,室内宽敞,有精美的落地雕花隔扇,布局典雅富丽。东西配殿各有五间,也都有前后门,院内的南墙上,镶有乾隆摹写的“三希堂”书法石刻。
乐寿堂也是乾隆皇帝为了孝敬他的母亲而下旨特建的。乐寿堂原为两层建筑,后来重建之后,成为西太后慈禧的寝宫。
乐寿堂庭院内陈列着铜鹿、铜鹤和铜花瓶,取意为“六合太平”。院内所植的花卉有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花满院,寓“玉堂富贵”之意。
这里的玉兰花很有名,邀月门前的一棵相传是乾隆皇帝下诏从南方移植过来的。乐寿堂仿长春园淳化轩的规制,在南北庭院的东西廊壁上嵌有敬胜斋帖的石刻,为乾隆皇帝退位之后的寝宫,并御题有“座右图书娱画景”的联句,所以乐寿堂也被称为宁寿宫读书堂。
乐寿堂按照故宫乐寿堂的原状陈列,乐寿堂面阔7间,进深3间,为单檐歇山顶,上覆有黄色的琉璃瓦,自地面至正脊高18米,柱网结构为减柱造,上方没有承重的梁枋构架。
乐寿堂明间前后檐为五抹步步锦槅扇4扇,余各间均为槛窗,槛窗分三层,下为玻璃窗,上二层步步锦支窗,室内明、次间以东西向阁道分隔成南北两厅,中间为起居室,西套间为寝宫,东套间为更衣室。
起居室内,用名贵木材紫檀雕制的相当精致的“御案宝座”,设置在室内中间,在其后有玻璃屏风,将室内照的格外宽敞。
玻璃屏风的两侧还插列有孔雀羽毛掌扇,这对羽毛掌扇,不仅相当精致,而且能点缀出西太后慈禧的威仪。
在御案宝座的两端,还有盛果子用的一对青花大果盘,每一盘能堆放四五百只各色水果。这是专供闻“味儿”的。
在起居室的四角,还配置有4只镀金九桃大铜炉,专供点燃檀香调节室内空气的。在中间还有两张八仙鱼桌,制作得相当讲究,桌面为两层玻璃结构。其下,为方形鱼槽,可放养金鱼。美丽的金鱼穿游在亭台楼阁之间,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夕佳楼是一座二层小楼,建在昆明湖的东岸。南有玉澜堂,北有宜芸馆,是帝后们夏天纳凉和观景的最佳处所。夕佳楼根据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陶渊明饮酒诗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诗句演化而来。
登上夕佳楼的楼台,视野顿时开阔,远处的西山群峰,玉峰宝塔,近处的万寿山楼阁以及浩渺的湖面,尽收眼底,好不惬意。
㈨ 关于玉兰花的诗句
1、《饮酒·幽兰生前庭》
晋陶渊明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译文:
幽僻之地的兰花在院子里生长,包含浓郁的芳香等待清风的的到来。
轻风轻轻吹来,兰花散发阵阵芳香,立刻就可以从萧艾等杂草中分辨出来。
不停的向前行走会失去旧路,顺应自然之道前面的道路或许才能走通。
醒悟到应该回去了,飞鸟没有了,好的弓箭也就失去了用途。
2、《玉兰》
明 睦石
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
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
译文:
一片片花瓣犹如飘拂轻柔的舞衣,颜色像新装扮的晚宴妆容,细细的枝桠像女子纤细的腰肢。
花瓣的颜色由浅至深,已近凋落,落花上沾染了清晨的露水。
3、《古风·孤兰生幽园》
唐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译文:
孤独的兰生长在幽深的园子里,各种杂草一起把它掩没。
虽然春日阳光曾将它关照,可秋月旋即升上高空,使它又陷入悲伤。
4、《雪中玉兰花盛开》
清 查慎行
阆苑移根巧耐寒,此花端合雪中看。
羽衣仙女纷纷下,齐戴华阳玉道冠。
译文:
玉兰可能是因为从西王母的宫苑移栽过来的原因吧,恰巧比较耐寒,她的花也正应该在雪中观赏。
她们就像身着羽衣的仙女一样纷纷从天而降,头上都像戴着华阳真人的玉制道冠。
5、《玉兰》
明 王谷祥
皎皎玉兰花,不受缁尘垢。
莫漫比辛夷,白贲谁能偶?
译文:
这样白洁而有光泽的玉兰花,看来是一点也不受尘埃污染的。
你不要一般地拿它与辛夷之类的香草相比,尽管玉兰与一般香草一样也有芬芳的气味,但它的颜色那样雪白,花朵那样硕大,是香草所不能比拟的。
㈩ 乐寿堂的玉兰花为何非常有名
乐寿堂的玉兰花很有名,邀月门前的一棵相传是乾隆皇帝下诏从南方移植过来的。乐寿堂仿长春园淳化轩的规制,在南北庭院的东西廊壁上嵌有敬胜斋帖的石刻,为乾隆皇帝退位之后的寝宫,并御题有座右图书娱画景的联句,所以乐寿堂也被称为宁寿宫读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