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经佛教
Ⅰ 荷花在佛教的意义
净土世界一莲花《大正藏》经典说,莲花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其实许多花都柔软、乾净、充满香气,只是花有一特殊的生态是其他植物没有的,因此承担了佛教的象徵使命,“初期佛教徒是基于植物生育的特徵而重视莲花,”日本老一辈佛教美术研究学者林良一在《佛教美术的装饰文样》中写道。春夏秋冬,四季轮转,花落花开,花朵具有谢而又发的生命力,本是许多文化喜爱惜用的主题。但世间花卉先开花后结实,莲花则在开花同时,结实的莲蓬已具。明朝详述各种植物的书籍《群芳谱》就特别强调莲花“华实齐生”的特质。莲花因此被佛家视为能同时体现过去、现在、未来。佛说平等,不论过去现在未来,天地万物时空,方位大小多少,人与人,如此如彼,穷富贵贱皆平等。极乐净土是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的。具有超时空相貌的莲花,独享“福报”,成为净土世界的花朵。研究佛教艺术多年的陆艳冰解释,对修净土宗的信徒,西方极乐世界是最后皈依处。在净土思想的代表经典《阿弥陀佛》中记载,众生若得善报,不再堕入胎生、卵生、湿生等轮回,得以往生极乐世界,会有观音手持莲花迎接,往生者就在莲花里“化生”为极乐世界一员,视个人业障、福报,莲花闭合时间长短不同,福报够的人可以提早“出关”,享受净土世界。《阿弥陀经》中也记载,“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有地,……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Ⅱ 大家知不知道荷花在佛教中代表什么意思
莲花(学名Nelumbonucifera)表征清净无染,光明自在的意思,因为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这种美内德与特征,佛陀喜欢拿莲容花作譬喻。
众生轮回六道,沉迷五欲(梵语panca kamah)六尘(梵语sad visayah),不知决觉悟,越陷越深。慈悲的佛陀就告诉我们说:五欲六尘之欲乐,沾不得,染不得,应该体会五欲六尘空幻不实,如幻如化,要出离五欲六尘才能解脱自在,修学佛法者,要效法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之精神。
莲花在佛门中,为佛菩萨所常拿来作譬喻,表征著清静、无染、光明、自在、解脱之义。其它之花,佛陀就较少比喻,佛陀坐莲花显的很庄严,清净自在,安详无比;假使佛陀坐在茉莉花上,不是显得怪怪的吗?不但不庄严,而且佛陀当下就显得没有气质了,逊色多了,不是吗?(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Ⅲ 荷花在佛语里代表什么含义
荷花常常被赋予莲被赋予清纯、高洁、脱俗、正直、娴静、深情等品质。荷花的老家在印度等热带地区,印度人还将它作为自己的国花。由于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所以荷花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莲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莲”就是“佛”的象征。
当我们走进佛教寺庙时,便可到处看到莲花的形象。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慈眉善目,莲眼低垂;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如天女)。寺庙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拜垫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各色的莲花图案。可见莲花与佛教的关系何等的密切。
莲花与佛教的密切关系,还表现在佛教将许多美好圣洁的事物,以莲花作比喻,以莲花为代表。在佛教故事中,佛祖释迦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的美丽清亮的大眼睛。佛祖降生时,皇宫御苑中出现了八种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长出大如车轮的白莲花。佛祖降生时,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叶白莲,每朵莲花之中坐着一位盘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萨。
佛教以莲为喻的词语,更是数不胜数。佛座称为“莲花座”或“莲台”;结跏跌坐的姿势,即两腿交叉、双脚放在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向上的姿势,称为莲花坐势;佛教宣传的西方极乐世界,比作清净不染的莲花境界,故称“莲邦”;《阿弥陀经》描写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是:“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故称佛国为“莲花国”;佛教庙宇称为“莲刹”。“刹”为梵语,即西方净土,以莲花为往生之所托,故称“莲刹”;念佛之人称“莲胎”,比喻住在莲花之内,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称为“莲眼”,以青莲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叶心莲花称为“莲宫”,即心中的莲花般的境界;释迦牟尼的手称为“莲花手”;僧尼受戒称“莲花戒”;僧尼之袈裟称“莲花衣,谓清净无杂之义;五智中的妙观察智称为”“莲花智”;称善于说法者为“舌上生莲”;谓苦行而得乐为“归宅生莲”;佛经《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都是以莲花为喻,象征教义的纯洁高雅;东晋东林寺慧远大师创立的我国最早的佛教结社称为“莲社”;佛教净土宗主张以修行来达到西方的莲花净土,故又称“莲宗”。总之,莲与佛教结了不解之缘,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莲为代表,可以说莲即是佛,佛即是莲。
佛教为什么如此推崇莲花呢?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佛教产生于印度,印度地方气候炎热。荷花盛开于夏,给人们带来凉爽和美的享受。人们对于这种夏季暑热时盛开的美艳之花,自然十分喜爱,因此在印度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民间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中,莲花都是美好、善良、圣洁、宽容大度的象征。这类故事非常之多,影响很深,如《莲花王子的故事》,便将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为王十法(布施、持戒、慷慨、正直、和蔼、自制、忌怒、忌杀、宽容和大度)的好国花比作莲花。《莲花王的故事》说莲花王为了拯救百姓的饥荒,他跳进恒河之中,变成一条大赤鱼,告诉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后又生起来,这样坚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养全国百姓,度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灾荒。《鹿母莲花夫人》的故事,说鹿母莲花夫人每走一步,脚后立即现出一朵美丽的莲花,她一胎生下五百个童男,个个都是俊美的大力士,均是保卫国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莲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征。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主张废除古印度等级森严的制度,实行种姓平等,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为了弘扬佛法,使广大群众能够理解和接受佛教教义,便以俗语传道。又迎合民众的爱莲心理,将莲喻佛,使得佛教能够迅速传播开来,信众广泛。
佛教以莲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莲花的品格和特性与佛教教义相吻合。佛教是着重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将人生视作苦海,希望人们能从苦海中摆脱出来,其解脱的途径是:此岸(人生苦海)——济渡(学佛修行)——彼岸(极乐净土)。即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这和莲花生长在污泥浊水中而超凡脱俗,不为污泥所染,最后开出无比鲜美的花朵一样。
佛教的重要信条之一,是广爱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所谓慈悲,是指希望和帮助他人解脱苦难,获得快乐。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乐,慈行是帮助他人得到快乐;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帮助他人解除痛苦。佛教要求对于有生命者,不计善恶,不分人畜,都应施予慈悲。对种种恶行,都要容忍和宽宥,用慈悲心去帮助他们,感化他们,使之向善,成为善良之辈,结出善果。但严戒同流合污,要身处污浊的尘世而不为其污染,保持自己的洁净清芬。用来表达这种思想观念的最好不过的是莲花。
莲生在污泥之中,犹如人生在浊尘的世界,这自然要与污浊相处在一起,受许多邪恶污秽事物的侵扰,佛教称这些邪恶力量为“魔”。佛教要求人们不要受世间邪恶污秽(即魔)的侵扰和影响。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开出洁美的鲜花,确是最好的象征,因此佛经常常将莲性比佛性。《大智度论·释初品中户罗波罗蜜下》说:“比如莲花,出自污泥,色虽鲜好,出处不净。”《从四十二章经》说:“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叶金色妙宝莲花上出生的。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都是坐在莲花之上,或手执莲花,表示佛是出自尘世而洁净不染的境界。
人要做到出自尘浊而不为污染的境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相当高的觉悟和定力,这就需要修持和守戒,开发佛性,消除魔性。佛性增强了就能抵住魔的干扰,还能降魔成佛,就能解脱生、老、病、死之苦。这听起来似乎很玄,宗教意味很浓,其实只是较高的一种思想境界层次。一切事理通达了,参透了,自然凡事都看得开,不再贪婪、恐吓、焦虑、痴心、嗔怒,在精神上自然摆脱了苦境,变得轻松愉快。所以佛教中的莲花,代表一种智慧的境界,即所谓“开悟”。《无量寿轨》说:“是菩萨(观音菩萨)作是思维,一切有情身中,具有此觉悟莲花,清净世界不染烦恼。”《大藏经图像》第六卷载《白宝口抄》云:“论凡夫心如合莲花,圣人心似开莲花……问:‘何故众生心性譬莲花乎?’答:‘《秘藏记》云:莲花部吾自身中,有净菩提心清净之理,此理虽经六道四生界死泥中流转,而不染不垢,乃名莲花部。’《疏十二》云:‘观莲花不观余花耶?’此亦有意,如世莲花处污泥之中,生处虽说恶,而莲花体性清净,妙色无比,不为诸垢所染。凡夫变复如是,虽种种不尽三毒过患无量无边,亦此莲花三昧甚深,果实皆生其中,即是如来平等大慧之光也。”
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这里的花即指莲花,也就是莲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莲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
佛教的各个宗派,又以净土宗与莲花的关系更密切。东晋时,高僧道安读了《弥勒下生经》后,向往弥勒净土,于是在弥勒佛像前念佛立誓,发愿来世往生弥勒居住的兜率天。道安的这种思想,又影响了他的高足弟子慧远。慧远继承与发扬了师父的核心思想,更加热心于西方极乐净土的崇拜,唯一不同的是他所向往的弥勒净土改为弥陀净土。东晋太元六年(公元381年),慧远入庐山,建东林寺,倡导
Ⅳ 莲花与佛教有什么关系
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这里的花即指莲花,也就是莲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莲回的心境,就出现了答佛性。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圣洁性,象征佛与菩萨超脱红尘,四大皆空;莲花的花死根不死,来年又发生,象征人死魂不灭,不断轮回中。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
佛教有宝伞、双鱼、宝瓶、莲花、白螺、如意、宝幢、金轮八种吉祥宝物,释迦牟尼把莲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 由于莲花在佛教上的神圣意义,佛经中把佛教圣花称为“莲花”,把佛国称为“莲界”,把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蕖华合掌”,甚至把佛祖释迦牟尼称为“莲花王子”。 莲是百花中唯一能花、果(藕)、种子(莲子)并存的。象征佛“法身、报身、应身”“三身”同驻。
其姿挺展,日艳且鲜;其貌熙怡,傲然独立;
其根如玉,不着诸色;其茎虚空,不见五蕴;
其叶如碧,清自中生;其丝如缕,绵延不断;
其花庄重,香馥长远;不枝不蔓,无挂无碍;
更喜莲子,苦心如佛;谆谆教人,往生净土。
Ⅳ 莲花真经是属于佛教吗
佛教与莲花 一、佛教崇拜莲花之由来 当人们走进寺庙,抬头看见佛祖释迦牟尼的坐像,身穿通肩大衣,手作说法印,结跏趺坐在莲花台上,佛经说,这是释迦佛祖修道成佛后向信徒们讲经说佛的姿态。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也结跏趺坐在莲台上,
莲花,佛教\真经
佛教与莲花 一、佛教崇拜莲花之由来 当人们走进寺庙,抬头看见佛祖释迦牟尼的坐像,身穿通肩大衣,手作说法印,结跏趺坐在莲花台上,佛经说,这是释迦佛祖修道成佛后向信徒们讲经说佛的姿态。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也结跏趺坐在莲台上,
Ⅵ 与莲花有关的佛语都有哪些
与莲花有关的佛语都有哪些?
妙法莲华经。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芬陀利华。
佛教中莲花的含义?
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佛教有宝伞、双鱼、宝瓶、莲花、白螺、如意、宝幢、金轮八种吉祥宝物,释迦牟尼把莲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
由于莲花在佛教上的神圣意义,佛经中把佛教圣花称为“莲花”,把佛国称为“莲界”,把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蕖华合掌”,甚至把佛祖释迦牟尼称为“莲花王子”。
莲花,又称荷花。它是佛教经典和佛教艺术经常提到和见到的象征物。莲花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因为它与释迦牟尼的许多传说联系在一起。据说,释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萨,下凡降生到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处。净饭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长得象天仙一样美丽,性情温和贤淑,与国王情深似海。摩耶夫人回忆新婚之夜,她朦胧中看到远处有一个人骑着一头白象向她走来并且逐渐变小,从她的右肋处钻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预感到菩萨化作一头白象入胎。日后,身怀有孕的摩耶夫人脸上,微微泛着红晕,那色彩鲜艳的绿色领口花边象一片莲叶,她的脸儿象一朵绽开的莲花。后来摩耶夫人在娑罗树下降生佛祖时,百鸟群集歌唱,天乐鸣空相和,四季里的花木都一同盛开,尤其是沼泽内突然开放出大得象车盖一样的莲花。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并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这天正是四月八日,以后就成了佛教的“浴佛节”。释迦牟尼觉悟成道后,起座向北,绕树而行,“观树经行”,当时就是一步一莲花,共18莲花。每当他传教说法时,坐的是“莲花座”,坐姿也成“莲花坐姿”,就是两腿交叠,足心向上。
Ⅶ 蓝荷花在佛教中意义是啥
蓝莲花,有好多传说,但并不是佛教用语,在佛教典籍中也没有这个词语,更无所谓它在佛教中的意义
蓝莲花,学名睡莲,双子叶植物纲、睡莲科的植物,多年水生花卉,共有8属100种左右。
历史传说
古埃及人很早就把蓝莲花作为生命的象征,永不凋谢的蓝莲花啊,如同生命,生生不息。那时,在尼罗河两岸大片土地上,到处都生长着亭亭玉立的莲花。尼罗河畔的莲花品种繁多,主要有红、白、蓝三个品种。红莲花是公元前525年由印度经波斯湾传入埃及的,希罗多德称它为“尼罗河的红百合花”,埃及的土著人称它为“科普特蚕豆花”或“埃及蚕豆花”。现在,这种红莲花已不多见。最能代表尼罗河之花的要数白莲花,人们又称它为百合花或“香翘摇”。每当夏季来临,在密密层层的绿叶中间,绽开着硕大的花朵。这种花白中透红,妩媚透润,宛如下凡的仙女,又似出浴的美人。它既有婀娜多姿的容态,又具傲视污泥的节操,倍受人们的赞美。 考古学家们从出土文物中考证,早在金字塔问世之前,尼罗河两岸就长满这种白莲花。蓝莲花被称为“阿拉伯睡莲”或“水甘蓝”。这种莲花也开得鲜艳夺目,多姿多彩。现多在大公园或一些植物园中能见到。 每年夏季,尼罗河水泛滥,水位升高,水色由清澈而变为混浊再转为红褐色。虽然泛滥能带来肥沃的有机制,但也给人民生活造成灾难。因此,埃及历史上有为“尼罗河娶妇”的习俗,即每年夏天河水泛滥达到最高点时,法老下令将全国最美丽的少女抛入河中。据说,这一过程延续了数千年。至今,它已成为埃及人一个盛大的节日,只不过,新娘变成一个用石膏做的模特了。按惯例,尼罗河每年的婚期由水利专家据河水泛滥的情况而确定。一般定在8月28日。在此之前,各部门都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水利专家将河流的婚期确定后,立即报告灌溉部长,灌溉部长将此事函告农业部长,农业部长函告最高宗教法院,由其负责撰写有关赞美尼罗河的颂词。最高宗教法院院长再函告开罗市长,责成其负责筹备庆祝活动。省长一面着手进行筹备,一面发函给国防部,请国防部提供尼罗河婚礼之夜所需的礼花和烟火。
相关传说
第一种版本
神奇的雪域高原有一种蓝色的莲花,俗称蓝莲花,能使死去的人复活,这花只有一朵,五百年才开一次。
第二种版本
据说,每个女人转世投胎前佛祖都会给她三朵莲花作为选择,红色莲花预示富贵,白色莲花表示美丽,蓝色莲花则代表智慧。选择红莲 的女人就像参天大树上的一根藤蔓,过眼的荣华富贵终究改变不了树倒猢狲散的结局;选择白莲的女人会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但难免那成为附属品的命运;而蓝莲花 本就不是尘世之花,有眼光选择它的女人才会成为世间罕见的女神,在物欲浊流中不蔓不枝、亭亭净植。
第三种版本
传说西云山生长着一朵永不凋零的蓝莲花,凡是见过蓝莲花的人都会得到幸福。天海寺的僧人们也说,见过蓝莲花的僧人最后都成了一代高僧。于是,了空和了无两师兄决定去西云山,寻找传说中的蓝莲花。两人一路风雨兼程向西云山赶去。一路上,了空看到受苦有难之人都会出手相助,了无则不以 为然,认为了空这样会耽误他们的行程。历尽辛苦,在一个夜凉如水的夜晚,他们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蓝莲花。蓝莲花生长在湖心,月色下,闪烁着清冷的异彩。了 空、了无站在夜色中,久久的欣赏这朵神奇的花。就在那个夜里,了空在睡梦中见到了蓝莲花,只不过这花已不在湖心,而是静静的盛开在他的心海里。了无却怎么 也不能入睡,他去了湖心,就在他伸手摘花,指尖刚刚触到花瓣的一瞬间,蓝莲花凋零了。故事的结局里,了空后来成为了一代高僧,蓝莲花虽然凋零,但在他的心 海里却始终盛开着一朵美丽的蓝莲花,开在心海里的蓝莲花是永远都不会凋零的
Ⅷ 有人知道荷花经吗
一心要念荷花经,荷花塘里见分明。
一朵荷花水上开,荷花开来结成莲。
天上宝回花贵人拿,手托荷花口诵答经。
一心要念荷花经,荷花开来放光明。
荷花宝经诚心念,胜知一部莲花经。
“荷花经”。“妙法”指的是一乘法、不二法,妙不可言,不可思议,故说为妙;“荷花”比喻“妙”在什么地方,第一是花果同时,第二是深藏不露,第三是出淤泥而不染。
(8)荷花经佛教扩展阅读
《荷花经》主要讲述的是一佛乘思想,也即一切众生,无论三乘五乘,最终皆归于一佛乘,无有余乘。
由之而来佛陀对一乘之法的功德赞叹在经文中随处可见,读诵者往往只看到佛对一乘和法华功德的赞叹,却没有注意到一佛乘思想均贯穿其中。
Ⅸ 谁知道荷花经
我知道有莲花经的,可没有听说有荷花经。
《大正藏》经典说,莲花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其实许多
花都柔软、乾净、充满香气,只是花有一特殊的生态是其他植物没有的,因此承
担了佛教的象徵使命,「初期佛教徒是基于植物生育的特徵而重视莲花,」日本
老一辈佛教美术研究学者林良一在《佛教美术的装饰文样》中写道。
春夏秋冬,四季轮转,花落花开,花朵具有谢而又发的生命力,本是许多文
化喜爱惜用的主题。但世间花卉先开花后结实,莲花则在开花同时,结实的莲蓬
已具。明朝详述各种植物的书籍《群芳谱》就特别强调莲花「华实齐生」的特质。
莲花因此被佛家视为能同时体现过去、现在、未来。
佛说平等,不论过去现在未来,天地万物时空,方位大小多少,人与人,如
此如彼,穷富贵贱皆平等。极乐净土是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的。具有超时空相貌的
莲花,独享「福报」,成为净土世界的花朵。
研究佛教艺术多年的陆艳冰解释,对修净土宗的信徒,西方极乐世界是最后
皈依处。在净土思想的代表经典《阿弥陀佛》中记载,众生若得善报,不再堕入
胎生、卵生、湿生等轮回,得以往生极乐世界,会有观音手持莲花迎接,往生者
就在莲花里「化生」为极乐世界一员,视个人业障、福报,莲花闭合时间长短不
同,福报够的人可以提早「出关」,享受净土世界。
《阿弥陀经》中也记载,「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
底纯以金沙有地,……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
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Ⅹ 莲花对佛教意味着什么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在人的心中一直都是非常纯洁、纯净的形象。这一形象也使它常常出现在佛教的踪影里,在很多佛教的地方都能够看到它的身影。那么,留学网小编在本期佛教文化为您解析佛教莲花的寓意。
【佛教中莲花的寓意是什么?】
佛教说“花开见佛性”。这花即指莲花,花开即指修者达到一定智慧的境界。比喻人有了莲的心境,就会显现佛性。随着修行境界的提高,这个金刚不坏之体越长越大,莲台也随之长大;最后修成时,那个金刚体就与自己的肉身一般大,合二为一。这时,有的特异功能人士能看到修行人身体里有两个身体。这是佛教用莲花来象征修佛和比喻修佛人的根本原因。
莲花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也可以说莲花就是佛的象征。走进佛教寺庙,随处可看到莲花形象。大雄宝殿中,佛祖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慈眉善目,莲眼低垂;西方三圣的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也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状。
寺庙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拜垫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各色美好的莲花图案。莲花代表圣洁、美好。在佛教故事中,释迦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美丽清亮的大眼睛。悉达多太子降生时,皇宫御苑中出现了八种瑞相,其中之一,便是池中长出大如车轮的白莲花。
佛教中,以莲为喻的词语数不胜数。佛座称为“莲座”或“莲台”;西方极乐世界,比作清净不染的莲花境界,故称“莲邦”;《阿弥陀经》描写西方极乐世界如是:“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故称佛国为“莲花国”;佛教庙宇称为“莲刹”。“刹”为梵语,即净土之意,以莲花为往生之所托,故称“莲刹”。
念佛之人称结“莲胎”,比喻住在莲花之内,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称为“莲眼”,以青莲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叶心莲花称为“莲宫”,即心中的莲花般的境界;释迦牟尼的手称为“莲花手”;僧尼受戒称“莲花戒”。
僧尼之袈裟称“莲花衣,谓清净无杂之义;五智中的妙观察智称为”“莲花智”;称善于说法者为“舌上生莲”;谓苦行而得乐为“归宅生莲”;佛经《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都是以莲花为喻,象征教义的纯洁高雅;东晋东林寺慧远大师创立的我国最早的佛教结社称为“莲社”;佛教净土宗主张以修行来达到西方的莲花净土,故又称“莲宗”。
莲生于污泥之中,犹如人生在浊尘的世界,会受到许多邪恶污秽的侵扰。佛教要求人们不要受世间邪恶污秽的侵扰和影响。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开出洁美的鲜花,是最美好的象征。佛经常将莲性比佛性。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户罗波罗蜜下》说:“比如莲花,出自污泥,色虽鲜好,出处不净。”《从四十二章经》说:“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拯救世界的大梵天王也是坐在千叶金色妙宝莲花上出生。佛、菩萨也都端坐莲台上,或手执莲花,表达佛出自尘世而洁净不染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