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艺兰花淘宝
『壹』 代表兰花的诗句
《芳兰》 唐 李世民
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感遇》(其一)
唐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其二)
唐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楚思》
唐 高蟾
叠浪与云急,翠兰和意香。描写兰花的诗句古诗。
风流化为雨,日暮下巫阳。
《兰二首》(一)
唐 唐彦谦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兰
(明) 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第二篇:《兰花的诗词赏析》
兰花的诗词赏析
在梅兰竹菊四君子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兰花。对于兰花一直有一种莫名的情
愫。可能在兰花的馨香环境中长大的人,更容易喜欢上它。人们对于兰花的评价从古至
今一直都很高,兰花一直被说为是空谷幽兰;因为兰花是喜阴的植物,常被说来是隐士来道
出作者归隐的想法。
兰花最早的含义是爱的吉祥物。屈原在诗歌中将兰喻为君子,故后人又把兰
理解为君子高洁、有德泽的象征。如兰桂齐芳(兰花、桂花)喻德泽长留,经久不
衰,也就是把恩惠留给后辈子孙,亦用来称颂别人的子孙昌盛。兰后来又引申出
多层含义,如美好的文章称“兰章”,对别人子弟的美称叫“兰玉”,对友情契合
而结拜成兄弟称“金兰之好”等。以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
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兰花象征高尚。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
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
现咏兰的佳句。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对
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
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
情与性格认同。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
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
"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高,
被喻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
交”,把良友喻为“兰客”。
所以兰花在古人眼中是很高贵的,也就有很多古诗词是描写兰花的,或借兰
花抒发自己的归隐之志,或表现自己对兰花的喜爱,或借兰花蓝表现自己郁郁不
得志的心情。下面是对我最喜欢的两首首写兰花的诗词的赏析:描写兰花的诗句古诗。
孔 丘《猗兰操》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时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孔子历聘诸侯,莫能任。隐俗之中,见芳 兰独茂, 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得,今 乃
与众草为伍。” 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 逢时,托词于兰。这首诗是孔子在被赶出鲁国是看
到路边兰花与杂草生长在一起,有感而生就写出了这首诗,他更是借这首诗写出自己像兰花
一样生不逢时,生不逢地。他一兰花自喻也表现了自己不愿与杂草生在一起的文人高洁。
『贰』 请问:有赞美兰花的名句
1、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唐·韩愈《幽兰操》
译文:兰花开时,在远处仍能闻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没有人采摘兰花佩戴,对兰花本身有什么损伤呢?
2、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北宋·苏轼《题杨次公春兰》
译文:春兰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采摘,那娇羞的神色就主动展现在人们面前。哪怕是蓬草和艾草再多看不到被掩盖的春兰,但是随着清风阵阵,依然时不时可以闻到那沁人的馨香。
3、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唐·李白《古风·孤兰生幽园》
译文:孤独的兰生长在幽深的园子里,各种杂草一起把它掩没。虽然春日阳光曾将它关照,可秋月旋即升上高空,使它又陷入悲伤。
4、寄君青兰花,惠好庶不绝。——唐·李白《自金陵溯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译文:寄您一枝青青的兰花,愿我俩和谐美满友谊长存。
5、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清·郑板桥《题画兰》
译文: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去挽留。
『叁』 兰花的赞词
北宋黄庭坚(1045~来1105年)在《自幽芳亭》中对兰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文化先师孔子曾说:“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衡兰芷若。――《汉书
『肆』 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什么意思
意思是:兰花开在幽深的山谷,不会因为没有人欣赏就不释放它的幽幽清香;如果没有人采摘兰花佩戴,对兰花本身有什么损伤呢?此句暗喻作者才华横溢,即使无人赏识,也不会对自身有什么影响。
出自:出自唐代诗人韩愈所作的诗歌《幽兰操》,又称《猗兰操》。用来歌颂孔子的一生。
全文如下: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译文:兰花开时,在远处仍能闻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没有人采摘兰花佩戴,对兰花本身有什么损伤呢?一个君子不被人知,这对他又有什么不好呢?
我常年行走四方,看到隆冬严寒时,荠麦却正开始茂盛地生长,一派生机盎然,既然荠麦能无畏寒冬,那么不利的环境对我又有什么影响呢?一个君子是能处于不利的环境而保持他的志向和德行操守的啊。
(4)芊艺兰花淘宝扩展阅读
《幽兰操》韵味十足,汲取了史诗与英雄的浩渺气质,带着兰花冷漠的美艳,但又说着人生的变动和永恒。
《幽兰操》以孔子“兰为王者香”的思想为中心拟就,是孔子人生写照的缩影,同时也是孔子教育哲学人生哲学的凝结。兰,承载了孔子一生的精神寄托和对后世子孙的殷切期望与情感,是中国文化巨大的人文载体。
最后时刻,所有弟子都聚集与孔子身边,这些在孔子身边一期度过了艰难,最了解老师思想的学生,就是孔子的希望和延续。弟子们虽然分散诸国,然而,正是他们,把孔子的思想整理成《论语》,与孔子整理过的《诗经》、《春秋》一起,千古传诵。
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象征着孔子的精神,生生不息。
『伍』 关于兰花的五言律诗
以下两诗都是来作者以兰花或兰草自自况的。
【感遇】
唐代-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兰若:兰花和杜若。这是《楚辞》里边屈原最赞美的两种花。)
【感遇】
唐代-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兰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丛生,条形,先端尖,春季开花,淡绿色,味芳香,供观赏。花可制香料。也叫春兰。‖俗称兰草。
『陆』 有哪些形容兰花的诗词名句
《古风》
唐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广群芳谱》
清 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咏 兰》
元 余同麓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着色兰》
明 张羽
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兰花》
明 孙克弘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
《兰花》
明 薛网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兰花二首》
明 李日华
燕泥欲坠湿凝香,楚畹经过小蝶忙。
如向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著新妆。
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写兰》
明 景翩翩
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
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
《兰》
明 徐渭
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
总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
《折枝兰》
清 郑板桥
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山顶妙香》
清 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深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闲,来不相知去不留。
《高山幽兰》
清 郑板桥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题画兰》
清 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兰花》
浣溪沙
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
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
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柒』 哪位古代诗人爱兰花
很多,李白、陈子昂、、、
王 勃《春兰》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直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陈子昂《感遇》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张九龄《园中时蔬尽皆锄理唯秋兰数本委而不顾彼虽一物有足悲者遂赋二章》
场藿已成岁,园葵亦向阳。
兰时独不偶,露节渐无芳。
旨异菁为蓄,甘非蔗有浆。
人多利一饱,谁复惜馨香。
幸得不锄去,孤苗守旧根。
无心羡旨蓄,岂欲近名园。
遇赏宁充佩,为生莫碍门,
幽林芳意在,非是为人论。
《咏 兰》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李 白《孤兰》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赠友人 三首其一》
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
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
谬接瑶华枝,结根君王池。
顾无馨香美,叨沐清风吹。
馀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
《于五松山赠南陵赞府》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贺兰进明《古意》
崇兰生涧底,香气满幽林。
采采欲为赠,何人是同心。
日暮徒盈抱,徘徊幽思深。
慨然纫杂佩,重奏丘中琴。
牟 融《山寺律僧画兰竹图》
偶来绝顶兴无穷,独有山僧笔最工。
绿径日长袁户在,紫荃秋晚谢庭空。
离花影度湘江月,遗佩香生洛浦风。
欲结岁寒盟不去,忘机相对画图中。
韩 愈《猗兰操》(一曰幽兰操 孔子伤不逢时作)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刘禹锡《令孤相公见示新栽蕙兰二草之什兼命同作》
上国庭前草,移来汉水浔。
朱门虽易地,玉树有馀阴。
艳彩凝还泛,清香绝复寻。
光华童子佩,柔软美人心。
惜晚含远思,赏幽空独吟。
寄言知音者,一奏风中琴。
白居易《问友》
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
根亥相交长,茎叶相附荣。
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
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
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
沉吟意不决,问君合何如。
元 稹《春别》
幽芳本未阑,君去蕙花残。
河汉秋期远,关山世路难。
云屏留粉絮,风幌引香兰。
肠断回文锦,春深独自看。
李德裕《花药栏》(花药四时相续,常可留玩)
蕙草春已碧,兰花秋更红。
四时发英艳,三径满芳丛。
秀色濯清露,鲜辉摇惠风。
王孙未知返,幽赏竟谁同。
释无可《咏兰》
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
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
畹静风吹乱,亭秋雨引长。
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
陈 陶《种兰》
种兰幽谷底,四远闻馨香,
春风长养深,枝叶趁人长。
智水润其根,仁锄护其芳。
蒿藜不生地,恶鸟弓已藏。
椒桂夹四隅,茅茨居中央。
左邻桃花岛,右接莲子塘。
一月薰手足,两月薰衣裳。
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肠。
幽人饥如何,采兰充糇粮。
幽人渴如何,酝兰为酒浆。
地无青苗租,白日如散王。
不尝仙人药,端坐红霞房。
日夕望美人,佩花正煌煌。
美人久不来,佩花徒生光。
刈获及葳蕤,无令见雪霜。
清芬信神鬼,一叶岂可忘。
举头愧青天,鼓腹咏时康。
下有贤公卿,上有圣明王。
无阶答风雨,愿献兰一筐。
杜 牧《蕲州兰溪》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和令狐侍御赏蕙草》
寻常诗思巧如春,又喜幽亭蕙草新。
本是馨香比君子,绕栏今更为何人。
温庭筠《兰》
芃余昔自西滨,得兰数本,移热于庭,亦既愈岁,而芃然蕃殖。自余游者,未始以芳草为遇矣,因悲夫物有厌常而返,不若混然者有之焉,遂寄情于此
寓赏本殊致,意幽非我情。
吾常有疏浅,外物无重轻。
各言艺幽深,彼美香素茎。
岂为赏者设,自保孤根生。
易地无赤株,丽土亦同荣。
赏际林壑近,泛馀烟露清。
余怀既郁陶,尔类徒纵横。
妍媸苟不信,宠辱何为惊。
真隐谅无迹,激时犹简名。
幽丛霭绿畹,岂必怀归耕。
唐彦谦《兰》(二首)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
于焉忽相见,岁晏将如何?
黄 滔 《芳草》
泽国多芳草,年年长自春。
应从屈平后,更苦不归人。
张友正《春草凝露》
苍苍芳草色,含露对青春。
已赖阳和长,仍渐润泽频。
日临残未滴,风度欲成津。
蕙叶垂偏重,兰丛洗转新。
将行愁浥迳,欲采畏濡身。
独爱池塘畔,清华远袭人。
崔 涂《幽兰》
幽植众能知,贞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青春每到迟。
不知当路草,芳馥欲何为。
韩 偓《偶题》
俟时轻进固相妨,实行丹心仗彼苍。
萧艾转肥兰蕙瘦,可能天亦妒馨香。
孙 顾《清露被皋兰》
九皋兰叶茂,八月露华清。
稍与秋阴合,还将晓色并。
向空罗细影,临水泫微明。
的砾添幽兴,芊绵动远情。
夕芳人未采,初降鹤先惊。
为感生成蕙,心同葵藿倾。
赵元淑《闻杨炯幽兰之歌作》
昔闻兰叶据龙图,复道兰林引凤雏。
鸿归燕去紫茎歇,露往霜来绿叶枯。
贯休《书陈处士屋壁》
有叟傲尧日,发白肌肤红。
妻子亦读书,种兰清溪东。
白云有奇色,紫桂含天风。
那应迎鹤书,肯羡于洞洪。
《秋望寄王使君》
静蹑红兰径,凭高旷望时。
无端求句苦,永日壑风吹。
大月生峰角,残霞在树枝。
只应刘越曰,清啸正相宜。
宋朝
张 咏《萧兰》
种萧芳兰中,萧生兰亦瘁。
它日秋风来,萧兰一齐败。
自古贤者心,所忧在民泰。
不复梦周公,中夜独慷慨。
丁 谓《兰》
彼羡南陔子,其谁粉署郎。
渥丹承露彩,绀绿泛风光。
屡结骚人佩,时飘郑国香。
何须寻九畹,十步即芬芳。
梅尧臣《兰》
楚泽多兰人未辩,尽以清香为比拟。
萧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馨袭衣美。
文彦博《幽兰》
燕姞梦魂唯是见,谢家庭户本来多。
好将绿叶亲芳穗,莫把清芬借败荷。
避世已为骚客佩,绕梁还入郢人歌。
虽然九畹能香国,不奈三秋鹈鴂何。
王安石《朱朝议移法云兰》
幽兰有佳气,千载閟山阿。
不出阿兰若,岂遭乾闼婆。
杨 杰《春兰》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蕙 花》
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为水仙佩,相识楚词中。
王 令《蔬兰》
晓折寒蔬野圃间,荒林深处有芳兰。
世无贤士纫为佩,犹有幽人日取餐。
苏 轼《题杨次公春兰》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前四句为杨杰诗。
苏 辙《次韵答人幽兰》
幽花耿耿意羞春,纫佩何人香满身。
一寸芳心须自保,长松百尺有为薪。
《幽兰花》(二首)
李径桃蹊次第开,穠香百和袭人来。
春风欲擅秋风巧,催出幽兰继落梅。
珍重幽兰开一枝,清香耿耿听犹疑。
定应欲较香高下,故取群芳竞发时。
《种兰》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 更邻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阴凉。
欲遣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惠 洪《早春》
山中春尚浅,风物丽烟光。
涧草殷勤绿,岩花造次香。
浮根争附络,细叶正商量。
好在幽兰径,无人亦自芳。
朱淑真《乞兰》
幽芳别得化工栽,红紫纷纷莫与偕。
珍重故人培养厚,真香独许寄庭阶。
杨万里《咏兰》
健碧缤缤叶,斑红浅浅芳。
幽香空自秘,风肯秘幽香。
《兰花》
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
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
政坐国香到朝市,不容霜节老云霞。
江篱圃蕙非吾耦,付与骚人定等差。
陆 游《兰》
南岩路最近,饭已时散策。
香来知有兰,遽求乃弗获。
生世本幽谷,岂愿为世娱。
无心托阶庭,当门任君锄。
薛季宣《种兰》
兰生林樾间,清芬倍幽远。
野人坐官曹,兹意极不浅。
西窗蔽斜日,松钗架春晚。
墙阴莳花木,憔悴根日损。
植此山国香,坐与前事反。
扶疏可纫佩,心绪端有本。
芽生仅盈坛,高风成九畹。
群芳颜色好,祗自夸园苑。
何如淡嚼蜡,草莽曾谁混。
对我静无言,忘形如莽篿。
《刈兰》
东畹刈真香,静院参瓶水。
高远不胜情,时逐微风起。
和雨翦闲庭,谁作骚人语。
记得旧家山,香来无觅处。
『捌』 关于描写兰花的古诗
关于兰花的诗句汇总如下
1、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宋】 苏轼 《题杨次公春兰》
2.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明】 李日华 《兰花二首》
3.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元】余同麓《咏兰》
4.幽兰香风远, 蕙草流芳根。
——【唐】 李白
5.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明】张羽 《着色兰 》
6.雪径偷开浅碧花,永根乱吐小红芽。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政坐国香到朝市,不容霜节老云霞。江蓠圃蕙非吾耦,付与骚人定等差。
——【宋】·杨万里《三花斛三首右兰花》
6.晓起微凉病骨苏,国香和露到贫居。我今不向当门种,免被时人取次锄。
——【宋】·黎道华《谢惠兰花》
7.行尽离骚国,春深未见兰。容非隐君子,甘老蕨薇间。
——【宋】·李曾伯《自湘赴广道间杂咏·兰花》
8.两盆去岁共移来,一置雕阑一委苔。我拙事持令叶瘦,君能调护遣花开,隶人挑蠹巡千匝,稚子浇泉走几回。亦欲效颦耘小圃,地荒终恐费栽培。
——【宋】·刘克庄《咏邻人兰花》
9.破除百卉发孤芳,造化工夫有抑扬。平易堂中无个事,一枝相对吐清香。
——【宋】·刘宰《和赵季行用兰花韵三首》
10.结根喦谷谢群芳,多谢光风为发扬。骚客毋烦赋纫佩,省郎行矣趣含香。
——【宋】刘宰《和赵季行用兰花韵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