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海棠花梦歌曲

海棠花梦歌曲

发布时间: 2022-03-09 03:19:08

⑴ 有关海棠花的古风歌曲女声

落花时节又逢君
演唱:Alan

落花时节又逢君
负琴匣仆仆行
江南风光柔客心
不见意情
去年海棠玉殿听
弦绝拨动至如今
良宵引良宵引
仙音

落花时节又逢依
容颜旧风华新
如今缘逢至今
当舞一曲
去年海棠玉殿惊
长袖当空凤凰行
身似柳身似柳
多情

白冰:原来真是墨大家,当初在京城艺阁上的一曲秋塞吟小女子至尽记忆尤深呢。
墨恪:呵呵,比之白大家一舞《凤凰行》把鸟儿都引过来了,我可不敢当大家二字。
白冰:墨大家在音律上的造诣小女子可是望尘莫及。
墨恪:我们今天只谈艺理,不说其他。
白冰:那小女子先献舞一曲……

若相聚海棠花语
若相惜海棠花旧居
一杯尽一舞意未尽
落花时节又逢依
当为依鸣一曲
为依解琴相惜
琴舞合鸣
人生难得一知己
知己难得才珍惜
奏一曲奏一曲
雁行

白冰:墨大家下一路去哪儿?
墨恪:到处走走,先去玉门关外看看,我一直想见见塞外风光,曲子里总是弹不出那一那种味道。
白冰:如此,小女子敬墨大家一杯,莫愁前路无知己,且记今朝酒一杯。干!
墨恪:呵呵呵呵……干!

缘字决拨动江南几处弦
若相惜海棠依旧明年居
一曲尽一舞意未尽
落花时节又逢君
当为君舞一曲
若是君解琴相惜
琴舞合鸣
人生难得一知己
知己难得才珍惜
落花舞落花舞
饯行

落花时节又逢依
当为依琴音起
解开匣而座前御
翻奏宵引
又见你长发如雪
又见长袖舞青月
轻声叹轻声叹
别离

⑵ 海棠花照片适合什么歌曲

晴天 - 周杰伦
词:周杰伦
曲:周杰伦
故事的小黄花
从出生那年就飘着
童年的荡秋千
随记忆一直晃到现在
rui sou sou xi dou xi la
sou la xi xi xi xi la xi la sou
吹着前奏望着天空
我想起花瓣试着掉落

为你翘课的那一天
花落的那一天
教室的那一间
我怎么看不见
消失的下雨天
我好想再淋一遍
没想到失去的勇气我还留着
好想再问一遍
你会等待还是离开
刮风这天我试过握着你手
但偏偏雨渐渐大到我看你不见
还要多久我才能在你身边
等到放晴的那天也许我会比较好一点
从前从前有个人爱你很久
但偏偏风渐渐把距离吹得好远
好不容易又能再多爱一天
但故事的最后你好像还是说了拜拜
为你翘课的那一天
花落的那一天
教室的那一间
我怎么看不见
消失的下雨天
我好想再淋一遍
没想到失去的勇气我还留着
好想再问一遍
你会等待还是离开
刮风这天我试过握着你手
但偏偏雨渐渐大到我看你不见
还要多久我才能在你身边
等到放晴的那天也许我会比较好一点
从前从前有个人爱你很久
偏偏风渐渐把距离吹得好远
好不容易又能再多爱一天
但故事的最后你好像还是说了拜拜
刮风这天我试过握着你手
但偏偏雨渐渐大到我看你不见
还要多久我才能够在你身边
等到放晴那天也许我会比较好一点
从前从前有个人爱你很久
但偏偏雨渐渐把距离吹得好远
好不容易又能再多爱一天
但故事的最后你好像还是说了

⑶ 一首歌古风歌曲

菩提雪 - 东篱&清漪

念白:
苏:“你是谁?”
青莲:“我……我也不知道,佛祖曾告诉我,我和他打了一个赌,所以在这里等一个人。可我等得太久了,我不记得他是谁了。”
苏:“哈哈,等到忘记?总不至于等了好几百年了吧。”
青莲:“我……不记得了。”
[唱]
男:夜色漫 青莲月 墨迹绘不尽红妆
女:桃花面 菩提下 白蕊漾成了流光
男:诗几章 隔镜花 不是蒹葭也苍苍
女:敛眉眼 谁酿弦中宫商成双
女:墨未干 画未成 谁落笔太匆忙
男:说离别 仗剑行 不回望
女:尽遗忘 曾为谁 等到沧海为霜
合:转身 听不见记忆呜咽成伤
男主女和:道红尘 不思量 回首望不见过往
女主男和:数不清 悲欢拆两行 埋葬菩提旁
合:谁眼中 慈悲伤 沉默得仿佛悲怆
合:拈花叹 前尘终不敌这沧桑
念白:
宫玄:“一战方结,我得去布置下一步的防守,方才你也受惊了,不如你先回宫歇歇吧。”
慕晚锦:“也好,京中现下并不安全,我得想办法把容容和阿颜送出宫去。那你,要早些回来……”
宫玄:“好。阿锦,以往都是你目送我离开,不如今日就由我看着你的背影,等着你离开可好?”

男:火点燃 破晓前 看不见一切的夜
男:风中血色的哭 模糊残月
女:不说再见 不诉离别 却转瞬死别
女:有多少的爱恨一瞬就凋谢
男:能不能 剩一秒 来记住你的笑
女:分不清 是你的血 还是天边的火光
合:菩提泪 青莲雪 醉生为谁等一场
合:百年约 终不敌这海田沧桑
男:雪无眠 雨不歇
女:留记忆 空呜咽
--------------
无关风月 - 音频怪物&HITA

塔:
檐下半昏黄 天边正夕阳
你落笔勾一抹霞光
经史载满室 和着岁月悠长
袖角微熏 书卷的香

妖:
黄卷对青灯 芊芊影在旁
夜将墨色泼满了窗
案前闻一曲 笛声的安详
当时只道 不过寻常

塔:
庭外草离离
枯槁换青碧
妖:
只身天涯旅
山河斜相倚
十年江湖期 一路红尘载酒行
我去赴一场无关风月的局
塔:
十年江湖心 无言守候盼归期
为你等无关风月的局
妖:
鸿雁携素笺 仍是清瘦旧字迹
循墨忆起余音绕梁的笛

塔:
鸿雁已老去 素笺谁来为我寄
病榻中笛声渐弱不再续

塔:
看花开花落
数春秋朝夕
妖:
不知故人去
空余砚上迹

十年江湖期 一路红尘载酒行
说道是一场无关风月的局
塔:
十年江湖心 无言守候盼归期
为你等无关风月的局
妖:
江南到漠北 提笔为你描摹起
循墨忆起清清袅袅的笛
塔:
梦里徜徉在 你为我画的风景
遥望中笛声渐弱不再续

塔:
那一天的你 容颜一如往昔
归来时一袭白衣曳地
妖:
墓碑的薄尘 为你细细拂拭去
轻轻放下那一支旧笛

妖:
闭上了眼睛 但见你浅笑依稀
吹一曲清萧一夜伫立
塔:
清风伴胧月 默然最后的相依
此生永离此别永无期

妖:
黄卷对青灯 芊芊影在旁
夜将墨色泼满了窗
恍然闻一曲 笛声的安详
当时只道 不过寻常

----------------------

拂雪 - 不才

[口白]
成年师兄:我守望她的第十年,和那日一样,下着茫茫大雪,我穿回了我的白衣道袍,背着我的出师之剑,自纯阳宫的山门前,缓缓走到她的窗外….

[唱]
此生的守候 已尽我温柔
只恨年华早泛白 不能偷
此生的溯(su)游 执念未肯休
只因一字未看透 未看透

[口白]
成年师妹: “进来吧~”
老仆:你身子不好,就别开窗了
成年师妹:咳咳…让我开着吧。上次说到哪儿了?你都在帮我记着吧?
老仆:是…都记着呢…你说你那师兄,剑术高超,道法绝伦,是这纯阳宫数年来的不世之材….
少年师兄:“师妹,我此番随师兄弟下山平乱,你且放心等我,切莫挂念。待我归来我便求了师父,娶你为妻。”
少年师妹:那师兄,我们约好啦,我等你,你记得,要早点回来呀。”

[唱]
你是振翅欲飞的猎猎白裳
看华山之巅一捧雪 落下的明亮
举步凌太虚 持剑冲阴阳
剑锋倒映你满目星罡

年少初相逢 万丈红尘中
想书心思墨未浓 墨未浓
人生忽倥偬(kong zong) 再想画细雪
却隔群山千万重 千万重

[口白]
成年师兄:正逢乱世,我误中贼子奸计陷于敌营,历经几番波折甚遭毁容中毒坏了嗓子,方才得以逃生,而后才知而同去的近百名师兄弟们,无一生还…我深觉此生无颜再见师门也无颜见她…然,幸得掌门开解指点,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我便私心决定隐去过往留作门中奴仆,侍奉她住处附近几座殿扫打。
成年师兄:我的私心,便是宁可让她相信,她的师兄,已经死于战乱。而不是让她知道她的师兄,她的骄傲,如今….已成废人。

少年师妹:“师兄啊,我觉得咱们门派里,你是最厉害的人!”
少年师兄:“傻丫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故意板起脸,)莫要胡说”
少年师妹:“嘻嘻,不管,师兄是我心中最最最厉害的人了!”

[唱]
你是乱世中一抹翩影惊鸿
多少生死都撼不动 这天 地峥嵘
一剑镇山河 覆手破苍穹
可惜死生知己未相逢

年少不知愁 与君长相守
已说不得何所求 何所求
愿君知我意 相思未肯休
坐忘半生人去后 人去后

[口白]
成年师妹:….不知他是否仍然存活在这万丈红尘,奔劳于生老病死悲欢离合。
老仆:他的一生早在下山那一刻就已经结束了…
成年师妹:是了,我这一生也终要结束了。过往岁月里的甜蜜与哀愁,幼年时的天真,少年时的痛苦,中年时的绝望,都要烟消云散了。只是,等了他这么多年…却还是未能…未能再见他一面……到底,心有不甘呐。

[唱]
你是乱世中一抹翩影惊鸿
多少生死都撼不动 这天 地峥嵘
一剑镇山河 覆手破苍穹
可惜死生知己未相逢

年少不知愁 与君长相守
已说不得何所求 何所求
愿君知我意 相思未肯休
坐忘半生人去后 人去后

年少不知愁 与君长相守
已说不得何所求 何所求
君自长安来 亦安步缓袖
我拂落雪在心头 在心头

我拂落雪在心头 在心头

[口白]
成年师妹:是梦吗?我看着窗外的纯阳宫山门,等待着死亡的到来。还是那条小路,缓缓走来一人,轻袍如雪,缓袖如云,风骨凛然,岁月..似乎毫无更迭……
成年师妹:师….兄….
成年师兄,成年师妹:终究是如愿以偿。

-------------------------
生别离,永别离 - 东篱&清漪

【苏武】: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夫人】:我才不稀罕你什么长相思,若你死了,我便改嫁,非把你气活不可。
【苏武】:呵!
【男】西风里有丝竹低语,渺渺依稀。
【女】我将乡音付之瑶琴,托西风送予你听。
【男】别问何时归期。
【女】远不过他生里。
【合】须记取,莫忘记,等你。
【男】也曾年少,怒马鲜衣。烂醉花间,借月留云。
【女】那年豆蔻,眉如山迢递,抱琴问知音。
【男】彼时轻狂,灯如昼里,低眼望你,白头轻许。
【女】地老天荒,你我都曾信。
【合】可天涯各一,忽然而已。
【夫人】:待老爷回来,你可别说我死了,就说,就说我改嫁了,省的招他伤心。
【丫鬟】:夫人……
【男】西风里有丝竹低语,渺渺依稀。
【女】我将乡音付之瑶琴,托西风送予你听。
【男】别问何时归期。
【女】远不过他生里。
【合】须记取,莫忘记,等你。
【男】也曾年少,怒马鲜衣。烂醉花间,借月留云。
【女】那年豆蔻,眉如山迢递,抱琴问知音。
【男】彼时轻狂,灯如昼里,低眼望你,白头轻许。
【女】地老天荒,你我都曾信。
【合】可天涯各一,忽然而已。
【男】昨夜梦回,未曾逢你。蜡烛为我,哭到天明。
【女】昨夜风冷,我为你裁衣,恨不知何寄。
【男】他生愿作,朝云暮雨。朝朝暮暮,共你无期。
【女】怕再见你,是青史书里,那寥寥几笔。
【合】莫忘相许。
【苏武】:夫人?夫人?!夫人呢?
【丫鬟】:夫人……夫人她改嫁了。
【苏武】:是吗……呵,呵呵,生当复来归?
【夫人】:死当长相思。

-----------------
整首都女生吗??? 还是男女合唱?
上面只有拂雪是女生唱,其他都是男女合唱。

⑷ 朝鲜歌曲海棠花歌词

《海棠花之来歌》歌词 — 电影原声

00:00 | 00:00
攻守自兼备的白虎兄弟
是可信赖的杀手之花
世界正义的维护者
为了善良的人们
攻击邪恶的势力
火焰 烧透了南方的天空
战袍 沾染了敌人的鲜血
勇敢坚强为了家人而战斗
我们是
白虎兄弟
和漫天海棠花一起飞翔
变成枪和刀向着敌人飞去
跨过万里波涛与苍穹
发出正义的光芒
我们是
白虎兄弟

⑸ 玄觞的《海棠》歌词

《海棠》歌词:

作词:千月兔、王朝、玄觞

作曲:王朝

旧时的黄昏,一别海棠花叶深

思念尚存,也不过隐忍

还有意封存,听一瞬哭笑无痕

攥紧掌心余温,请替我心疼

东风尚不忍,红尘入梦邀故人

雨落沉沉,模仿他口吻

岁月的折痕,暖不过眉间清冷

寻到一个眼神,我有意沉沦

细雨中 飘的雪,风无意唱着,多少花折落

海与天,成一色,熟悉的轮廓,被岁月吞没

那之后,年岁皱,渐远的从容,也格外温柔

青丝白,时光锈,一瞬留韶华白首,过眼眸

不曾借东风,唯有红尘入梦声

花落纷纷,想它多认真

侥幸妆正浓,这一生有始有终

寻不到的初衷,绿荫处相逢

细雨中 飘的雪,风无意唱着,多少花折落

海与天 成一色,熟悉的轮廓,被岁月吞没

那之后,年岁皱,渐远的从容,也格外温柔

青丝白,时光锈,一瞬留韶华白首,过眼眸

想和离人花下相拥,可世间的大梦

将亲密的人分得陌生,何须围一座城,留我一人疯

那之后,我在等,等要等的人,等霞帔加身

一夜花,一落深,一梦入混沌,烟火撞星辰

那之后,我在问,问因果浮沉,问几经爱恨

只是虚,度年轮,庭院下埋的家书,也尚温

墨迹斑斑暖,故人魂

(5)海棠花梦歌曲扩展阅读

《海棠》是由古风音乐歌手人玄觞(刘路辉)演唱的歌曲。

歌曲收录在玄觞的第二张个人音乐专辑《茉莉花开》中,共收录了8首歌曲,于2016年9月23日发行。

歌曲讲述了民国的一对情侣,男生要奔赴战场,女孩放心不下,他的哥哥就跟随男孩去了战场,女孩出了国。多年后,女孩回来时男孩和哥哥却都已不在,以前熟悉的路现在只剩她一人。

玄觞的声音将故事的曲折表达的更加动人,发行后,受到大众的喜爱。

⑹ 有海棠花的歌曲是什么歌

歌手名:员恩凤
歌曲名:拥军秧歌
感谢{barry}辛苦编辑Lrc歌词,并提供给大家分享
拥军秧歌
安波/填词
员恩凤/演唱
速配歌词
=>www.99Lrc.com
配词
-
正月里来是新春,
赶上(那)猪羊出(呀)了门。
猪啊,羊啊,送到那里去

送给(那)英雄八(呀)路军。
(嗨哟梅翠花,海呀海棠花)
送给(那)英雄八(呀)路军。
八路军弟兄们个个能,
保卫咱边区陕(呀)甘宁。
帮咱们种麦又帮咱们割,
哪一家百姓不(呀)领情。
(嗨哟梅翠花,海呀海棠花)
哪一家百姓不(呀)领情。
你领情来我也领情,
赶上猪羊向(啊)前行。
一心爱戴咱周总司令,
一心拥护咱八(呀)路军。
(嗨哟梅翠花,海呀海棠花)
一心拥护咱八(呀)路军。

⑺ 嗨哟海棠花 是什么红歌的歌词

歌手名:员恩凤 歌曲名:拥军秧歌 感谢{barry}辛苦编辑Lrc歌词,并提供给大家分享 拥军秧回歌 安波/填词答 员恩凤/演唱 速配歌词 => www.99Lrc.com 配词 - 正月里来是新春, 赶上(那)猪羊出(呀)了门。 猪啊,羊啊,送到那里去 , 送给(那)英雄八(呀)路军。 (嗨哟梅翠花,海呀海棠花) 送给(那)英雄八(呀)路军。 八路军弟兄们个个能, 保卫咱边区陕(呀)甘宁。 帮咱们种麦又帮咱们割, 哪一家百姓不(呀)领情。 (嗨哟梅翠花,海呀海棠花) 哪一家百姓不(呀)领情。 你领情来我也领情, 赶上猪羊向(啊)前行。 一心爱戴咱周总司令, 一心拥护咱八(呀)路军。 (嗨哟梅翠花,海呀海棠花) 一心拥护咱八(呀)路军。

⑻ 一首藏族男声歌曲 节奏欢快 歌词中 像一朵海棠花啊海棠花 啊 卓玛 大概是第一段副歌部分

http://mp3..com/m?word=%D7%BF%C2%EA&lm=-1&tn=mp3&ct=134217728

⑼ 红楼梦主题曲叫什么

枉凝眉
求助编辑网络名片
本是“红楼梦”书中第五回十二支曲的名字(不包括引子和收尾)。第五回乃是书中预言之笔,对于整部书起到很大的驾驭作用。因此,历代红学家对第五回格外重视。自然这十二支曲更是不能小觑,然而“枉凝眉”的曲意见解颇多。

作品名称: 枉凝眉
创作年代: 现代
作品出处: 红楼梦
作者: 曹雪芹

目录

简介
红学网络名片
由来
典故
发展
内容原文
说明
注释
鉴赏
歌曲歌词
百家讲坛
相关评论
曲谱简介
红学 网络名片
由来
典故
发展
内容 原文
说明
注释
鉴赏
歌曲歌词
百家讲坛
相关评论曲谱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红楼梦》中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警幻仙子让人给贾宝玉演唱了十二首曲子,预示了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其中第三首即是《枉凝眉》。 在87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枉凝眉》由王立平谱成曲子,作为电视剧的主题曲,由陈力演唱。
编辑本段红学
网络名片
红学主要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即对《红楼梦》的作者、版本、脂砚斋评以及“佚稿”的研究,才算是真正的红学。自《红楼梦》诞生的那一天起,红学的研究就开始了。脂批的作者脂砚斋等人可以说是最早的红学家。五四以后,胡适、俞平伯等用现代的考证方法来研究《红楼梦》,把红学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因此,人们把五四以前的红学称为“旧红学派”,而把胡适、俞平伯所倡导的红学叫做“新红学派”。二百多年来,红学产生了许多流派,有评点派、评论派、题咏派、索隐派、考证派等。
编辑本段由来
红学一词最早见于清代李放的《八旗画录》。其中记载:“光绪初,京朝上大夫尤喜读之(指《红楼梦》),自相矜为红学云。” 红学一词,开始出现的时候,带有半开玩笑的性质。据中国清代晚期李放《八旗画录》注记载:“光绪初,京师士大夫尤喜读之(指《红楼梦》),自相矜为红学云。” 民国初年,有个叫朱昌鼎的人,对《红楼梦》十分入迷。有人问他“治何经”,他对人家说,他所治的“经”,比起一般的经,少“一横三曲”。原来繁体字的“经”字去掉“一横三曲”,就是个“红”字。
编辑本段典故
“红学”一词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自清乾隆以后,社会上不少人热衷于研究“经学”,埋头钻研《易》、《诗》、《书》、《礼》、《春秋》等几部经书。在民国初年,松江县有个叫朱子美(昌鼎)的人,也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学者,不攻《四书》《五经》,喜读小说。自言“平生所见说部有八百余种,而尤以《红楼梦》最为笃嗜”。一天有个朋友来看朱子美,进门见他正埋头读书,便笑着问:“先生现治何经?”他答道:“吾之经学,系少一横三曲者。”朋友不解,他说:“无他,吾所专攻者,盖‘红学’也。”原来“经”的繁体字写作“糹巠”,“糹巠”去掉一横三曲正是个“糹工(红)”字,这个小故事流传开来,不久“红学”一词就约定俗成,成为研究《红楼梦》这门学问的名称。
编辑本段发展
红学的出现几乎与《红楼梦》的出现是同步的。也就是说,《红楼梦》尚未完成,红学就出现了。脂砚斋所作的评语,就是在《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中所作的。脂评牵涉到《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作者家世、素材来源、人物评价,是标准的而且十分可贵的红学资料。
编辑本段内容
原文
【红楼梦曲·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枉凝眉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尽, 春流到夏!
说明
这首曲子写宝、黛的爱情理想因变故而破灭,写林黛玉的泪尽而逝。曲名《枉凝眉》,意思是悲愁有何用,也即曲中所说的“枉自嗟呀”。凝眉,皱眉,悲愁的样子。
注释
1.阆苑(làng yuàn 浪院)——传说中神仙所住的地方。仙葩(pā趴)——仙花。“阆苑仙葩”指林黛玉,她本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 2. 瑕——玉的疵斑。“美玉无瑕”指贾宝玉,他本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瑛,玉之光彩;琼瑛瑛瑶皆谓美玉);同时也赞他心地纯良洁白,没有那种儒臭浊气。 3.虚化——成空,化为乌有。戚序本误作“虚花”,变动词为名词;程式乙本改作“虚话”,变心事为明言;甲戌本经涂改;今从庚辰本。 4.“一个枉自”二句——一个独自悲叹唏嘘而无能为力(指黛玉),一个老是记挂着对方也白费心思(指宝玉)。很显然这里说的就是脂批所提示的宝玉后来获罪离家、流落他乡事。这一突然打击是促使黛玉死的主要原因。嗟呀,因悲伤而叹息。牵挂,在情况不明时对人的悬念。它与前面晴雯判词中“多情公子空牵念”的“牵念”以及后面写探春的《分骨肉》曲中“奴去也,莫牵连”的“牵连”意思相同。 5.水中月、镜中花——都是虚幻的景象。说宝、黛的爱情理想虽则美好,终于如镜花水月一样不能成为现实。 6.“想眼中”几句——曹雪芹八十回后原稿中有《证前缘》一回(靖臧本第七十九回批),写黛玉 枉凝眉
“泪尽夭亡”。从多方面线索确知,“贾府事败”、“树倒猢狲散”的变故发生在秋天,所谓“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林黛玉因宝玉的获罪而恸哭,自秋至冬、自冬历春,她的病势迅速加重。“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还没有到第二年的夏天,她就用全部泪水报答了神瑛 侍者用甘露灌溉她的恩惠,实现了眼泪还债的诺言。故曲中所写“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并非泛泛之言。“秋流到冬尽”,程式乙本无“尽”字,为后人所删。有人以为此处无“尽”字更妥,笔者以为不然。即使从句式的音节上看,亦当有。
鉴赏
[1]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之死与续书中所写的完全不一样,在第八十回后的原稿中,黛玉之死与婚姻问题无关,她既不是死于外祖母及其周围的人对她的冷淡厌弃,或者在给宝玉娶媳妇时选了宝钗,也不是由于误会宝玉对她的薄幸变心(如果说这种误会曾经有过的话,也早已成为过去)。黛玉的“泪尽”,原因更重大、深刻、真实得多,那就是后来发生了对全书主题和主线起决定作用的大变故——脂批称之为“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的“贾家之败”(见庚辰本第十七、十八回批),它包括着获罪、“抄没、狱神庙诸事”(庚辰本第二十七回批)。这个突然飞来的横祸降于贾府,落到了宝玉等人的头上,也给了黛玉致命的一击。宝玉被迫出走,黛玉痛惜忧忿却无能为力,她为宝玉的不幸而不幸,因宝玉的受苦而受苦,她日夜悲啼,毫不顾惜自己,终至将她衰弱的生命中的全部炽热的感情化为泪水,报答了她平生唯一的知己。 黛玉之死非续书所写那样,证据甚多。第二十五回中凤姐一次当众与黛玉开玩笑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她还指着宝玉对黛玉说:“你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还是根基配不上?模样儿配不上?是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众人听了一齐笑起来,黛玉红了脸,不言语,连李纨都说:“真真我们二婶子的诙谐是好的。”对于这段描写,读过作者全稿、已知人物将来结局的脂砚斋是怎样批的呢?他说:“二玉事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人、批书人皆信定一段[对?]好夫妻,书中常常每每道及,岂其不然!叹叹!”(甲戌本)庚辰本作“二玉之配偶,在贾府上下诸人,即观者、批者、作者皆为[谓]无疑,故常常有此等点题语。我也要笑。”作者自己对宝黛之成为配偶是否怀疑,看书人、批书人如何预料,我们都不必去管它,问题是这里说:“贾府上下诸人”“皆信定”宝玉、黛玉将来“是一段好夫妻”。试问:续书中施“调包计”的贾母、凤姐(还有以为作主的应是贾政、王夫人),他们在不在“贾府上下诸人”内?倘原稿也象续书那样写法,脂砚斋会不会说那样的话?可见,“岂其不然”——说二玉不能成夫妻,正是出于“贾府上下诸人”始料未及的原因。在上一首写宝钗的曲子中同时写了宝玉不忘死去的黛玉,在这一首写黛玉的曲子中只写了宝玉“空劳牵挂”,竟无一字涉及宝钗,这没有别的缘故,就是因为宝钗的终身寂寞与黛玉有关,黛玉的枉自悲愁与宝钗无关。 以续书所写《苦绛珠魂归离恨天》与此曲的后半对照,竟无一语能合。续作者为了在安排他自以为相当巧妙的情节时不至于遇到任何困难,就先使宝、黛这两个性情“乖僻”、不好对付的叛逆者,变成可以任人摆布的木偶人:一个无意中听说一句“宝二爷娶宝姑娘的事情”,就在“急怒”之下迷了“本性”;一个莫名其妙地失了玉便成了“疯颠”。于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时,“两个人也不问好,也不说话,也不推让,只是对着脸傻笑起来”(第九十回),然后各自走开。这样,就以“一个傻笑,一个也傻笑”代替了“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写黛玉死时,有“吐血”,有“晕倒”,有“喘气”,有“发狠”,有“回光返照”,有“浑身发冷”,有“两眼一翻”……就是没有流泪。倒是宝玉后来流了不少眼泪。这样,就使曲子的末句也非改写不可了。但是,说也奇怪,黛玉刚死,宝玉便“病势一天好似一天”(这时再不必担心他会执拗、反抗、向黛玉表白、使续作者为难了,倒是一直让他傻下去文章不好做),于是就让他到灵柩前去痛哭一场。到容许他清醒的时候,他什么都想起来了:“宝玉一到,想起未病之先(原文如此),来到这里,今日屋在人亡,不禁嚎啕大哭。想起从前何等亲密,今日死别,怎不更加伤感!……哭得死去活来”(第九十八回)。这就是所谓“病神瑛泪洒相思地”。然而,这样就使人更加糊涂了:难道曲子末几句是说宝玉的?难道黛玉所欠的“泪债”早偿过了头,现在反而要宝玉找还给她?她归离恨天如何向警幻交帐呢?难道能把宝玉的眼泪也算在内?倘若说宝玉的“牵挂”是指他婚后终不忘黛玉,那末另一个又如何还能“嗟呀”呢?倘若说曲子的末句是指黛玉平日总爱哭,那末她来到贾家已经多年,怎么说她的眼泪流不到一年就要流光呢?何况,我们也未见黛玉接连不断地天天流泪呀!八十回以前,她眼泪流得最多的也还是因为宝玉被贾政打得半死、吃了大苦头的那一次。那一次黛玉为宝玉整天“抛珠滚玉”地流泪,正是为后来流更多的眼泪伏下的重要一笔。 枉凝眉
曹雪芹写黛玉“还泪”的原意,在第三回脂批中说得最清楚。宝、黛初见时,一个因对方没有通灵玉而狠命摔玉,骂这玉“连人之高低不择”,一个则因之而流泪,说“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这里脂批说:“这是第一次算还,不知下剩还该多少!”“应如些非伤感,还甘露水也。”指出了黛玉这种“体帖”、“知己”的心思和痛惜其自毁而引咎自责的落泪,就是“还债”。戚序本保存的一条脂评更点出它对整个悲剧的象征意义:“补不完的是离恨天,所余之石,岂非离恨石乎?而绛珠之泪,偏不因离情而落,为惜其石而落。可见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计为之惜乎!所以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所谓‘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悲乎!” 所谓“离恨”,实即愁恨、怨恨、憾恨。石头有被弃置的憾恨,黛玉也有被收养的身世之感,但她的泪偏“不自惜”而落,作为宝玉的“知己”,这种“千方百计为之惜”,就是“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的原因,也即所谓“春恨秋悲皆自惹”。这说得还不清楚吗?批书者若未读过八十回以后的原稿,是无从这样说的。眼泪“至死不干”,正合曲中之所言;自身“万苦不怨”,才称得上真正的“报德”。袭人劝黛玉说:“姑娘快休如此,将来只怕比这个更奇怪的笑话儿还有呢。若为他这种行止,你多心伤感,只怕你伤感不了呢。”清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脂批说:“后百十回(原稿回数)黛玉之泪,总不能出此二语。”这就更无疑地证明黛玉最后是为宝玉“不自惜”的“这种行止”所闯的祸而流尽眼泪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宝玉才终身不能忘怀他唯一的“知己”。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想起了借阅过曹雪芹抄本《红楼梦》的明义来,他为小说题过二十首绝句,末首说:“馔玉炊金未几春,王孙瘦损骨嶙峋。青蛾红粉归何处?惭愧当年石季伦。”就算明义看到的也只是八十回的本子,但他也完全有可能从作者或其亲友中打听到后半部情节的梗概,我们只要稍加思索就不难明白,诗中用获罪被拘因而不能保全“青蛾红粉”的石崇的典故,指的是什么了。此类证据还很多。 总之,《红楼梦》的情节发展根本没有落入“梁祝”故事的窠臼,更不是要表现什么“三角”关系。它始终是把悲剧的产生与封建大家族败落的原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原稿中,描写这种风雨骤至的大变故的发生必然是惊心动魄的一幕,而作者倾注了最大热情的宝、黛这两个人物的精神面貌,定会在这场可怕的狂风暴雨的雷电闪光中被照亮,其感人至深的艺术力量决不亚于作者描写睛雯的“抱屈夭风流”和宝玉的“杜撰芙蓉诔”,因为写晴雯之死的字只不过是为了写黛玉之死的更重要的文字罢了。这一点,脂批说,“试观《证前缘》(原稿写黛玉之死)回、黛玉逝后诸文,便知。”(靖藏本第七十九回批)然而可惜,我们已不能看到这样的精彩的文字了!这部伟大的小说成了残稿,这实在是我国文学史上无可弥补的损失。
编辑本段歌曲歌词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啊......啊......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 春流到夏! 啊......啊......
编辑本段百家讲坛
刘心武在《百家讲坛》之妙玉排序之谜里讲到过,强调了电视剧错了。 这首曲是专门说宝玉,湘云和妙玉的。 但刘心武先生也只是猜测。 湘云 妙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宝玉: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传统的看法认为,这首曲子说的是宝玉和黛玉,歌颂了宝黛之间纯洁无暇的爱情。 有关黛玉的词句:阆苑仙葩 枉自嗟呀 水中月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为何心事终虚化 有关宝玉的词句:美玉无瑕 空劳牵挂 水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最后一句,也反映了黛玉泪尽而逝的结局。
编辑本段相关评论
在太虚幻境,警幻仙姑让十二个舞女上来,为贾宝玉演唱新制《红楼梦》十二支曲,并让他边听边看原稿,但书上开列出的唱曲,并不是十二支而是十四支,也许,是把开头的“引子”和最后的“收尾”不予计算吧?这倒不是什么太大的令人疑惑处,最令人费猜疑的,是“引子”后的头两曲,特别是第二曲“枉凝眉”。 去掉“引子”和“尾声”的十二支曲,按一般读者的推想,应该是恰好给金陵十二钗的 每一钗分别安排一曲,但细读这十二支曲,就发现从第三曲起才是一曲概括一人的命运,依次是元春、探春、史湘云、妙玉、迎春、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第一曲“终身误”,一般都认为是将林黛玉和薛宝钗合起来说,而且是以贾宝玉的口气来咏叹,是否一定应如此理解,其实也还有商量的余地,不过我以为这样理解大体上是过得去的。第二曲“枉凝眉”,也是以贾宝玉的口气来咏叹的: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去掉这一曲,十二钗也都涉及到了,那么,非安排这一曲干什么呢?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二版)是这样注解的: 曲名意谓徒然悲愁。曲子从宝黛爱情遇变故而破灭,写林黛玉泪尽而死的悲惨命运。阆苑仙葩:指林黛玉。阆苑:神仙的园林;仙葩:仙花。美玉无瑕:指贾宝玉。 乍看似乎说得通,但细加推敲,问题就来了。流泪当然可以联想到林黛玉,但《红楼梦》全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不能仅从“泪珠儿”就判定为说的只是林黛玉。第三回写黛玉进京到荣国府见到贾宝玉已是隆冬,凤姐出场穿着银鼠褂,贾母交代说:“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林黛玉的“还泪”应从这个冬天开始,不是从秋天开始的。“阆苑仙葩”是指林黛玉吗?第一回中交代,“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那是林黛玉在天界的真形;“灵河岸”固然可说是“阆苑”,但仙草却绝对不能等同于仙花即仙葩。贾宝玉固然是衔玉而生,但第二回甫出场就有两阕《西江月》概括他的秉性,“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美玉无瑕”从来不是他的“符码”。因此,我以为上述的那条注解是错误的。 如果按上述注解理解,那么在十二支曲中,第一支里林黛玉已经跟薛宝钗合咏了,这第二支又再单咏她一遍,她虽是重要角色,这样的安排在布局上似乎也欠均衡。 我曾撰《太虚幻境四仙姑》一文,分析出第五回里警幻仙姑引见给贾宝玉的四位仙姑,所取的名号绝非闲笔偶设,而是有深意寓焉,实际上分别标志着在贾宝玉生命里给予他重大影响的四位女性,其对应关系为:痴梦仙姑——林黛玉;钟情大士——史湘云;引愁金女——薛宝钗;度恨菩提——妙玉。依此思路,可以悟出,《红楼梦》十二支曲里,有资格被合咏的,也应是这四位女性。“终生误”是林、薛二钗的合咏,“枉凝眉”则是史、妙二钗的合咏。 “一个是阆苑仙葩”,这分明说的是史湘云。“天上人间诸景备”、“谁信人间有此境”、“ 枉凝眉
仙境别红尘”,把大观园比作“阆苑”,非常贴切;而在关于大观园后来命名为怡红院的那处庭院的描写中,曹雪芹郑重其事地写到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我们都知道《红楼梦》里以花喻人时,总把史湘云喻为海棠花,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大家挚花签,湘云挚出的那根上画着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四字,签的另一面上是一句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我们又都知道湘云的丫头名翠缕。“丝垂翠缕,葩吐丹砂”的“阆苑仙葩”只能用来说史湘云而不可能用来形容林黛玉。 “一个是美玉无瑕”,这分明说的是妙玉。《红楼梦》里的“玉”很不少,第二十七回凤姐问红玉名字,她回答后,凤姐将眉一皱,把头一回,说道:“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在书中所有的“玉”里,明文其“美玉无瑕”的只有妙玉。贾宝玉在太虚幻境偷看的册页里,妙玉的那一页“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玉本无瑕,而惨遭荼毒;《红楼梦》十二支曲里又专门有一曲“世难容”说妙玉最后是“无瑕白玉遭泥陷”,跟点出了史湘云是“丝垂翠缕,葩吐丹砂”一样,如此明白地点出了妙玉是“美玉无瑕”,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硬说那是指贾宝玉呢? 那么,这支“枉凝眉”曲,究竟在暗示着怎样的人物关系与命运轨迹呢?将其分拆开来: 贾宝玉针对“阆苑仙葩”史湘云的咏叹是: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上他(当代年轻读者须知,“她”字是上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创造出来的汉字,那以前无论男性女性的第三人称均写作“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是水中月…… 贾宝玉针对“美玉无瑕”的妙玉的咏叹是: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镜中花…… 综合起来的感叹: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根据书里前八十回的伏线暗示、脂砚斋评语,以及“红学”探佚的成果,不难对这一曲作出通透的解读。 在《红楼梦》八十回后,贾家彻底败落,贾宝玉一度羁狱,后来流落江南,竟意外地与史湘云重聚,并结为夫妻。在前八十回里,我们可以看到宝玉与史湘云之间的亲情与友情甚笃,但他们之间似乎并无夫妻缘分,所以一旦在危难中邂逅结合,难免有“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上他”的“嗟呀”;真好比“寒塘渡鹤影”,堪称是“水中月”的境界——美好过去全成幻影,面对的是万分险恶狰狞的悲惨现实。当然,这只是大概而论。其实在前八十回里,除了这首“枉凝眉”中埋伏着暗示,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也很可能是在暗示贾宝玉和史湘云最后“白头偕老”:史湘云的金麒麟,本是与王孙公子卫若兰的金麒麟为一对,他们也确有一段姻缘,但到头来卫若兰的金麒麟辗转到了贾宝玉那里,“因麒麟”绾合而终成眷属的,是宝湘而非他人——不过这暗示在前八十回中实在太隐晦了,所以要把它座实,还需另撰专文讨论。 在《红楼梦》八十回后,妙玉的遭遇绝非高鹗续书所写的那样。按曹雪芹的构思,八十回后贾宝玉会在瓜州渡口与妙玉邂逅,妙玉并促成了他与湘云的重逢结合。贾宝玉一贯看重妙玉,珍重妙玉与自己之间的心灵默契,但妙玉最后在恶势力逼迫下顽强抗争、同归于尽,使贾宝玉不禁有“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的感叹,他对她“空劳牵挂”,竟不能将她解救,那美好的形象,如镜中花,可赞美而无法触摸。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咏妙玉的专曲“世难容”里,最后一句是“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许多人把“王孙公子”理解为贾宝玉,似乎是妙玉后来与恶势力抗争到底同归于尽,使得贾宝玉爱情失落,感叹自己没能跟妙玉结合,这是大错的思路,不仅误解了妙玉,也丑化了贾宝玉。其实,在《红楼梦》第十四回里写到参与送殡的人士,有这样的明文:“……余者锦乡伯公子韩奇,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王孙公子”,冯紫英在前八十回里有不少戏,卫若兰在脂砚斋批语中因金麒麟被郑重提及,考虑到曹雪芹下笔时几次将史湘云、妙玉并提,则对妙玉“叹无缘”的公子,很可能就是陈也俊(注意:他排名还在卫若兰之前,这绝不是一个随便出现一下的名字),只是因为八十回后真本失传,因此我们难以考据有关妙玉和陈也俊那隐秘关系的详情罢了。 《红楼梦》第七十九回,贾宝玉吟出“池塘一夜秋风冷”的句子,可见八十回后开始的大悲剧正是从秋天起始的,“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意味着八十回后所写的,正是那样的一个时序下的一年,而到那一年的秋天,也就欲哭无泪,整个儿是个“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肃杀景象。

热点内容
玫瑰花叶子怎么折 发布:2025-09-25 00:33:36 浏览:875
樱花日语网校 发布:2025-09-25 00:26:04 浏览:184
梅花血小说 发布:2025-09-25 00:17:43 浏览:306
丁香单价 发布:2025-09-25 00:16:53 浏览:708
荷花老头 发布:2025-09-25 00:10:42 浏览:158
樱花隐身学校 发布:2025-09-25 00:08:59 浏览:511
铁玫瑰园 发布:2025-09-24 23:52:29 浏览:624
新型气球玩花卉 发布:2025-09-24 23:51:36 浏览:573
花的兰花画 发布:2025-09-24 23:42:12 浏览:434
梅花节卡片 发布:2025-09-24 23:36:50 浏览: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