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木兰花令唐

木兰花令唐

发布时间: 2022-03-08 06:02:06

❶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的全诗解释是什么

猜得到故抄事的开头,却往往料不到故事的结局,世事太多变数,时间,经常将一切美好的东西摧毁,感情,最是经不住时间的熬煮!全诗多处用典,汉朝的班婕妤被弃,空悲画扇,李隆基杨玉环骊山初见,马嵬坡断肠,都只是为了说明一句,美妙的初见,却是意料之外的可悲的结局!

❷ 纳兰的《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全篇解释

它是清代纳兰性德的一首词,“拟古”是指模仿古代文人所作诗词以作新诗词,在这首词中,纳兰性德是模仿唐元稹有《古决绝词》三首,“决绝”意思是坚绝拒绝,在这首词中则用来表示女子要与男子断绝关系。详解见下面的内容吧!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如古辞《白头吟》:“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唐元稹有《古决绝词》三首等。这里的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词情哀怨凄惋(婉),屈曲缠绵。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①,何事秋风悲画扇②。等闲变却故人心③,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④,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⑤,比翼连枝当日愿!【注释】①人生句: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地(的)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②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③等闲二句:意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故人,指情人。④骊山二句:《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⑤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幸,薄情。锦衣郎,指唐明皇。又,意谓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纵死而分离,也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亦可通。【讲解】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始见《花间集》韦庄词。有不同体格,俱为双调。但《太和正音谱》谓:《花间集》载《木兰花》、《玉楼春》两调,其七字八句者为《玉楼春》体。故本首是为此体,共五十六字。上、下片除第三句外,余则皆押仄声韵。 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如古辞《白头吟》:“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唐元稹有《古决绝词》三首等。这里的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词情哀怨凄惋(婉),屈曲缠绵。汪刻本于词题“拟古决绝词”后有“柬友”二字,由此而论,则这“闺怨”便是一种假托了,这怨情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无非借闺怨作隐约的表达罢了。故有人以为此篇是别有隐情,无非是借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那负心的锦衣郎的。【辑评】一、于在春《清词百首》:“题目写明:模仿古代的《决绝词》,那是女方恨男方薄情,断绝关系的坚决表态。这里用汉成帝女官班婕妤和唐玄宗妃子杨玉环的典故来拟写古词。虽说意在‘决绝’,还是一腔怨情,这就更加深婉动人。”二、盛冬铃《纳兰性德词选》:“决绝意谓决裂,指男女情变,断绝关系。唐元稹曾用乐府歌行体,摹拟一女子的口吻,作《古决绝词》。容若此作题为‘拟古决绝词柬友 ’,也以女子的声口出之。其意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交友之道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参考资料: http://hi..com/ivmichele/blog/item/64d23a4eab9fa3cad0c86a3d.html

❸ 《木兰花令》详细赏析

说班婕妤应以《怨歌行》开篇,说杨贵妃更应该拿《长恨歌》来作题,可是不,有了纳兰容若的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切有了开始存在的理由。
夜深不睡,读《饮水词》,通书看下来,我仍觉得这句最好。其实这一阕词着实平淡,但这一句又实在叫人哑然,像张僧繇画龙的一点,又像西门吹血的剑,准确,优雅,无声地吻上了你的脖子。感觉到的时候,已经回不到最初。
“何事西风悲画扇”,讲的是汉成帝妃班婕妤,史书上著名的幽雅贤德的女子,名门闺秀。成帝初年入宫,因美而贤,深获殊宠。一次,成帝想与她同辇出游,她言道:“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退而不敢奉诏。
那是君王爱恋正浓的时候,因赞她贤,后宫亦逢迎她,传为美谈,仿佛她是那楚庄王的樊姬,李世民的长孙贤后。她也自得,以为深承君恩,又不没家训,如此地相得益彰。许皇后愚钝,她是不动声色宠冠六宫的人,这样好的日子哪里找去?只愿恩爱长久,如宫名长信。
可是,有一天,她来了!她带着她的妹妹合德一起来了。
飞燕入汉宫,是她寂寞的开始。一切,是那么地出乎意料。所有的怜爱,宠幸,都随着那身轻如燕的舞女入宫,戛然而止。
山盟虽在情已成空。
人世如此翻云覆雨,似纳兰说的:“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也似刘禹锡的《竹叶词》:“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她作《怨歌行》,又名《团扇歌》,以团扇自比,忧切动人——
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意夺炎热;
弃捐箧奁中,恩情中道绝。
这是她女知识分子的遣情,自遣。她不是那许皇后,在飞燕极盛的时候,犹自站在那儿不躲开,生生地,惹人厌弃。班婕妤对自己的处境有很清醒的认识,否则她不会自请去服侍太后,在成帝死后又去为成帝守陵,孤独终老。
她只是料不到,料不到,清高自诩、目下无尘的自己,日后竟成了宫怨的代言人。很多年后,有个男人,仿佛从《团扇歌》中窥到她的苦况,作了《长信秋词五首》来怜惜她——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我猜。她决计料不到如此。若是知道,纵然长信宫中,孤灯映壁,房深风冷,也挺住喽,咬碎银牙也不作什么劳什子《怨歌行》,白白地叫人看了笑话去。
叹一句遇人不淑呵,她是樊姬,可夫君绝不是楚庄王;她有无艳之贤,夫君却绝无一鸣惊人的志气。 她其实不弱啊,美貌才智都有,输在太拘于礼法,她太规整,没有飞燕起舞绕御帘的轻盈,亦没有合德入浴的妖娆妩媚。
她是太正经,撂不下来身份。做什么都要循于礼教,不明白,你只是婕妤,不是皇后,做了妃子,始终也只是个妾。天下女人,迈入皇宫的和未入皇宫的,其实都一样。只要皇帝愿意,他都可以嫖得到。婕妤和舞姬本质上是一样的,不过是换了个名称而已,有什么好讲究的?皇宫是个金碧辉煌的妓院,皇帝是天底下最大的嫖客。
还记得周星星版的《鹿鼎记》吗?韦小宝初入天地会的那段,陈近南一脸正气地拉他进密室说,我们反清复明,就是要抢回属于我们的钱和女人!韦小宝问,那为什么要说反清复明之类的屁话呢?陈近南说,聪明人只对聪明人说实话,外面那些笨人只要拿空洞的理想忽悠之……韦小宝大悟,两人一拍既合。出来后,两个人依旧是一脸正气地面对那些呆鸟,慷慨陈词。这一棒子敲得狠,狠到后来,看见有草莽叫嚣着要反什么复什么,我都觉得好笑,总想起这句话,还是欣赏王晶的直捷和周星星的犀利。男人看男人,才见得恶毒。
这些男人们哪,皇朝天下,也不过是嫖客相争。
飞燕和合德,这一双姐妹,是倾国的尤物,生来是要招惹男人的。成帝说,吾当老死在(合德)“温柔乡”里,一语成谶。
有一天,她爱的男人终于死了,死在另一个女人的身上。
当繁华过尽,天子与凡人一样躺在冰冷的墓穴里时,那个曾被他抛弃的爱人,被他冷落遗忘的班婕妤,仍在他的陵园里,陪住他一生一世。
只是,婕妤闭目时,会不会想到当年初入宫的景象,想起那日他坐在高高的黄金辇上,伸出手来,微笑如水的模样;她会不会后悔当初缩回手去,没有和他同乘一辇。两相依偎,或许是最亲密无间的时刻。
非常短暂。人生若只如初见。
拿后世唐太宗作比,是否合适?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是纳兰容若的《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全篇。我所念念于心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读到下阕,应该是从汉代走到唐朝来的时候了。汉唐,这是五千年里最辉煌的年岁,至今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们遗下的风韵洒下我们血液里,像金子一样熠熠生辉。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从班婕妤到杨贵妃,有多少人走了又回来,来来回回躲不开的是命运的纠缠。不如,随着这两个女子款款的身影,闲闲看过千年的花开花落,王朝兴替,借着“骊山语罢清宵半”的好辰光,说一说这个“祸国”的女人,虽然,弹指又过了千年。
那场惊天动地的“黄昏恋”开始于骊山。那是历代皇家的行宫,一个很不叫人安分的地方,比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事儿就是在这儿做出的。结果,亡了四百多年国祚的西周。再后来,唐玄宗在这里遇上杨玉环,断送了开元盛世。
骊山的温泉宫,李隆基最爱的地方,只是那时候,他最宠的人还不是杨玉环。所以,她做了他儿子寿王的妃,他成了她的长辈,亦因此有了后来的兜兜转转。他那时候喜欢的女人是武惠妃,一个精明美貌的女人,则天女皇帝之侄武攸止的女儿。
与很多人所想不同的是,李隆基内心里对自己的祖母,有着很强烈的欣赏和景仰之心。他觉得祖母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甚至是一位英伟的帝王。因此,他对遗着一点祖母和姑姑影子的武惠妃也有着强烈的好感和绵绵的情意。
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病重,明皇决定去骊山过冬,第一次遇见杨玉环。偶然的邂逅没有花火,只是皇家一次例行的谒见而已。稚气明朗的玉环给皇帝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杨玉环有令人着迷的青春活力,她聪明,但不锐利,融融地,让人很放松。对中年已过的皇帝而言,是潜在的刺激。
这种需要在武惠妃死后益发明显。孤独的大唐皇帝,需要一个新鲜的女人了。像白居易说的:“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白乐天不能写明是“唐皇”,一来,不合韵;二来,纵然唐朝世风开明,终究也要有些避忌。况且时人多以“汉唐”并举,说汉反而有更深长的味道。
五十六岁的老皇帝偷偷地爱恋起自己的儿媳。这是“不伦”的事,即使在今天也要受到指诟,然而他终究还是做了。因为玉环是当世最美的女子,又和他一样精通音律。昔有伯牙摔琴谢子期,可见知音对“音乐人”而言有着磅礴难挡的魅力,何况爱情的魅力还远远不止于此。
说“三郎”与“玉环”的爱情,免不了要说到白居易的《长恨歌》,仿佛是千年来品听同一场哀艳的爱情悲歌一样。必得和贾宝玉一样手拿曲谱,听人唱得一句:“开辟鸿蒙,谁为情种?”一切才于恍恍中开场。

❹ 纳兰容若的《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的解释

与意中人相处来应当总像刚源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词题: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古诗中的《决绝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薄情郎,从而表示与之决绝。唐元稹有《古决绝词》三首。在纳兰容若的词集里,有的版本中词题为:“拟古决绝词柬友”,显然这种“闺怨”是一种假托,。据专家称:这是纳兰的特有隐情的表现。

这首词中有两个典故。
“秋风悲画扇”:借用汉朝班婕妤的故事。班婕妤曾是汉成帝的妃子,却遭到赵飞燕的妒忌、馋害而打入冷宫。南北朝梁的刘孝焯就曾经写过《班婕妤怨》:“妾身似秋扇”,于是就用秋扇比喻被遗弃的女子。
“骊山”“泪雨零霖”“比翼连枝”:都是讲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白居易的《长恨歌》已经把这个故事传颂千古了。

❺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解释和赏析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是纳兰容若《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全篇。我一直念念于心地便只首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仿佛有了这一句,其他全是多余。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从班捷抒到杨贵妃,有多少人走了又回来,来来回回躲不开的是命运的纠缠。不如,随着这两个女子款款的身影,闲闲看过千年的花开花落,王朝兴替,借着“ 骊山语罢清宵半”的好辰光,说一说这个“祸国”的女人,虽然,弹指又过了千年。 李隆基与自己原儿媳杨玉环之间的不伦之恋,我根本不想多讲……那场惊天动地的“黄昏恋”开始于骊山。那是历代皇家的行宫,一个很不叫人安分的地方,比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事儿就是在这儿做出的。结果,亡了四百多年的西周。再后来,唐玄宗在这里遇上杨玉环,断送了开元盛世。 说“三郎”与“玉环”的爱情,免不了要说白居易的《长恨歌》,仿佛是千年来品听同一场哀艳的爱情悲歌一样。必得和贾宝玉一样手拿曲谱,听人唱得一句:“开辟鸿蒙,谁为情种?”一切才于恍恍中开场。 白乐天。我实在太不喜欢这个男人了。年少时读他的《卖炭翁》,平易近人,老幼能解,只觉得他是一等一的好人;看他的《琵琶行》,又以为他是能够同情贫贱女子的有情人。说什么“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整得跟真的似的,害我白白感动好久。 后来窥见他士大夫底色,人性斑斓的一面,对他就少了那样纯粹的喜欢。他仕途坎坷,不好缘附党人,好似清清白白一丈夫,固然不错;私底下却又沉迷酒色,蓄家妓过百,一边说“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一边又说“十载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也不想想自己都已经风烛残年,而樊素、小蛮,不过十八九,年芳滟滟。这老家伙有这么糟蹋人的吗? 实在是老得不行了,患了风痹之疾,就放妓卖马,自诩“既解风情,又近正声”,宗旨是一派遮都遮不住的自得之色。这样做作实在叫人厌恶。这样的人还好意思指摘一位立志为父守节的女子,害得人家绝食而死。仅仅是人家出身不好——曾沦落青楼做过名妓。可是,人家关盼盼已经从良,而且夫死后矢志守节了啊,你又指手画脚地做什么,说人家应该以死殉夫。她死了,对你有什么好处呢? 论做皇帝,有谁及得上李隆基的功勋?他比哪个差?这样的好男人,是天纵的英才,是旷世的名主,合当有个绝代佳人来配他。 他为什么爱她?总之是情投意合的一对。都好音率,志趣相投;再者,她美,美得“天生丽志自难弃”;她媚,媚得“回眸一笑百媚生”。她单纯,朗直,听话,不乏兰心惠质。 在她面前,他不再是君临天下的万乘之尊,更像个意绵绵、情切切的少年郎,多喜而多愁的有情人。 他们的爱多数时候是平等的。对人如对花,日日相间日日新,他和她,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新的。 他料不到,年过半百,自己能重新活过。于是宠爱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只是,这人间又有几个帝王家的爱,能如此地纯粹芳香? 寻常的誓言,对帝王而言,反成了不寻常。 寂寞。帝王心。 一个男人爱一个女人的时候,不用她要求,什么也为她想得周全。他爱以江山换一笑,奈何? 这些,是因为她的关系,却不是她的过错。 她是一个不涉时政的娇憨女人,最终变了风云,全在意料之中。身在福中不知祸,更不知自身干系天下苍生。这是所有“红颜祸水”的悲哀。 玉环不知,是以长恨。 需要一个死,才能戛然而止。这种决裂是上天的旨意,不允许人为弥补。这才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玉环,我不觉得被误,从未觉得后悔,只是救不得你,我抱恨终天! 悲剧的开始往往毫无征兆。命运伸出手来,把种子埋下,幽秘地笑着,等待开花结果的一天。“温泉水滑洗凝脂,夜半无人私语时。”大明宫韶华极盛时,谁会料到,结局竟是马嵬坡前“一抔黄土手艳骨,数丈白绫掩风流”? 命运伸出手来,我们无能为力。有些爱要用一生去忘记,恨,一样会模糊时间。 若,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他仍是他的旷世明主,她仍做她的绝代佳人,江山美人两不侵。 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

❻ 《木兰词令》纳兰词

本人更倾向于“夜雨”,和“霖铃”搭配得比“泪雨”协调。

纳兰词集评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摘自《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校】词牌名汪刻本无『令』字。副题汪刻本作『拟古决绝词,柬友』。上片『心人』汪刻本作『人心』。下片『雨罢』汪刻本作『语罢』。
【注释】
①人生句: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地(的)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②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 》,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③等闲二句:意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故人,指情人。
④骊山二句:《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参见《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讲解”。
⑤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幸,薄情。锦衣郎,指唐明皇。又,意谓 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纵死而分离,也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亦可通。

❼ 木兰花令解释

若爱情只定格在最初相见的一刹那,又哪至于今日的相离相弃(版用秋风悲画扇的典)?
你这权般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又是用典 不好直译啊 大概意思就是)只因与唐皇有过骊山上的山盟海誓,贵妃便死而无怨 而今的你 还不如许过比翼连枝愿唐明皇,至少对贵妃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

个人理解 仅供参考 其实不同角度又不同的解释....鬼知道作者当时真是想法到底是什么
= = 不过这也是诗歌的美妙之处~~~
————————————————————
“秋风悲画扇”:借用汉朝班婕妤的故事。班婕妤曾是汉成帝的妃子,却遭到赵飞燕的妒忌、馋害而打入冷宫。南北朝梁的刘孝焯就曾经写过《班婕妤怨》:“妾身似秋扇”,于是就用秋扇比喻被遗弃的女子。
“骊山”“泪雨零霖”“比翼连枝”:都是讲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

❽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整理总结这首诗里出现的典故

1、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典故: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2、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典故:典故出处就在南朝齐国山水诗人谢朓的《同王主簿怨情》。故人:指情人。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看似白话,其为用典。

3、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典故: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4、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典故: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中“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幸:薄情。锦衣郎:指唐明皇。

(8)木兰花令唐扩展阅读:

赏析:

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这首词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

❾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是诗还是词

有的版本这首词叫做【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不管是木兰花,还是木兰花令,都已经指明了这首词的性质,这是一首词,词牌名是木兰花,又名木兰花令,

木兰花这个词牌比较特殊,一般而言宋词的句式长短不一,又叫长短句,可是木兰花这个词牌基本的形制是七言八句,跟七律的形式有点像,不过从平仄格律的细微处以及句式的风格来看,都是符合词的特点,所谓诗庄词媚曲俗是也。词这种文学体裁本来就是从格律诗发展而来的,形式上与律诗有点相像也是无可厚非的。

1、

从格律的细微处来说,七律的韵脚只有在第一句和偶数句才会押韵,而木兰花在第五句也押韵,这是七律绝对没有的,而且律诗多数压平韵,仄声韵的律诗不是没有,但所占的比例很小。木兰花令是压仄韵的。

2、

还有,律诗要遵守粘对的规则,也就是每一联的出句要和上一联的对句起句相同,也就是说,却道故心人易变,这一句是仄起句式,按照律诗的规则下句应该是仄起,可是,骊[lí]山语罢清宵半,这一句是平起,如果是律诗的话,这种格式叫做折腰体,属于一种违反格律但是勉强承认的律诗,如果是严格符合律诗格律的句子,骊[lí]山语罢清宵半,,这一句的格律应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比如是语罢骊山春夜半,这才是符合律诗规定的句子。

3、

还有一点,如果是律诗,中间两联,应该是严格对仗的,而这首木兰花令中间两联,也就是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显然是不对仗的。

词谱

木兰花令,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太和正音谱》注“高平调”。按《花间集》载《木兰花》、《玉楼春》两调,其七字八句者为《玉楼春》体,《木兰花》则韦词、毛词、魏词共三体,从无与《玉楼春》同者。自《尊前集》误刻以后,宋词相沿,律多混填。柳永《乐章集》入“仙吕调”,双调小令。全词共五十六字,七言八句,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韵。

词牌格律

对照例词:【宋】苏轼《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上片)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霜馀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下片)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1]

热点内容
樱花移植注意事项 发布:2025-09-25 01:50:26 浏览:139
大虞海棠太火 发布:2025-09-25 01:40:12 浏览:492
荷花填写 发布:2025-09-25 01:38:46 浏览:219
紫玫瑰檀木 发布:2025-09-25 00:59:37 浏览:646
便宜的盆栽盆 发布:2025-09-25 00:49:57 浏览:607
玫瑰花叶子怎么折 发布:2025-09-25 00:33:36 浏览:875
樱花日语网校 发布:2025-09-25 00:26:04 浏览:184
梅花血小说 发布:2025-09-25 00:17:43 浏览:306
丁香单价 发布:2025-09-25 00:16:53 浏览:708
荷花老头 发布:2025-09-25 00:10:42 浏览: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