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荷花
『壹』 填上恰当的诗句:“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写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
小荷才露尖尖角,已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自《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 。
译文: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1)亭亭荷花扩展阅读:
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景色,风光不与其他季节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更加说明夏天的西湖景色的与众不同。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
“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
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从艺术上来说,除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
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杨万里
『贰』 (望着这田田荷叶,亭亭荷花,在吟杨万里的诗句“——————,——————。”顿觉清香满口。)横线里
望着这田田荷叶,亭亭荷花,在吟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顿觉清香满口。)
『叁』 “望着这田田荷叶,亭亭荷花”不禁想起杨万里的诗句是什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年代:宋作者: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池水二首》
年代:宋作者:杨万里
池底枯荷瘦不胜,池水新琢玉壶凝。
如何留到炎蒸日,上有荷花下有水。《大司成颜几圣率同舍招游裴园,泛舟绕孤山赏》
年代:宋作者:杨万里
岸岸园亭傍水滨,裴园飞入水心横。
旁人草问游何许,只拣荷花闹处行。《风雨》
年代:宋作者:杨万里
残风剩雨故欺人,垂箔关窗护病身。
自拾荷花楷面汗,新将笋箨制头巾。
梅天笔墨都生醭,棐几文书嬾拂尘。
帽子一峰青可掇,隔墙不敢略开门。《过临平莲荡四首》
年代:宋作者:杨万里
人家星散水中央,十里芹羹菰饭香。
想得薰风端午後,荷花世界柳丝乡。
『肆』 望着这田田荷叶,亭亭荷花,不禁想起杨万里的诗句
不禁想起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
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伍』 林黛玉如荷花亭亭之独立、孤芳自赏的原因
因为林黛玉的出身非常好,他的家庭也是钟鸣鼎食之家,父亲林如海在朝中做官,也是书香门专第,母亲属贾敏也是有着一定的文化修养的候门千金。所以从小对她的培养都是封建社会最高级的教导,加之她本身冰雪聪明勤奋好学,所以就如荷花亭亭之独立,孤芳自赏
『陆』 绿波亭亭处 荷花分外香 是谁的诗
荷花翠叶残的诗句没有,但是有“菡萏香销翠叶残”菡萏:即荷花摊破浣溪沙[作者]李璟[全文版]菡萏香销权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摊破浣溪沙》是南唐中主李璟流传下来的词作之一。此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写人抒情。写景从西风残荷的画面写起,以韶光憔悴在加重,更见秋景不堪;写人从思妇怀人写起,梦回而感鸡塞征夫之遥远,倚栏而更见凄凉。全词纯用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清新,格调委婉,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柒』 荷花的诗句.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作者是谁
吟咏荷花的诗句“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出自隋代文学家杜公瞻的诗作《咏同内心芙蓉》(诗容中所描写的“同心芙蓉”即为并蒂莲),全诗如下:
《咏同心芙蓉》
【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杜公瞻,生卒年不详,隋代文学家。中山曲阳(今河北保定一带)人。隋卫尉杜台卿侄子,官安阳令,曾奉敕编纂《编珠》,今存诗一首。
『捌』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什么意思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的意思是:开得鲜艳的荷花预示着吉祥,笔直的立在水面上回。
原文:
《咏同心答芙蓉》 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赏析:
开得鲜艳的荷花预示着吉祥,笔直的立在水面上。一支孤茎引出一抹绿,两朵花共同分开两抹红。荷花秀丽的颜色仿佛歌女的容貌,馥郁的香气如舞衣下的微风。这两朵莲花必然会互相思念,况且他们的心是在一起的。
首联展现荷花动态之美,颔联为荷花着色,颈联与人作比,极写荷花的色、味,尾联是点睛之笔,揭示主旨,表达两心相悦的情感。
『玖』 刚刚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令人想到什么诗句
1、《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宋代:欧阳修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阁在沙滩上。
释义:
荷花底下,忽听到双桨击水的声响,不一会,一群女友来把我寻访。摘下荷花当酒杯,采莲船在荷花池中荡漾。粉红色的荷花映酒中,杯里时时翻红浪。
清新的荷香、醇美的酒味,搅在一起;粉红的荷花、粉红的脸蛋,同映酒缸。绿色的荷叶丛中,醉了正好躺一躺。一觉醒来抬头望,船头搁浅在沙滩上。
2、《浣溪沙·荷花》宋代:苏轼
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画楼南畔夕阳和。
天气乍凉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且来花里听笙歌。
释义:
四面垂柳围绕着十里香荷。请问哪里莲花最多?画楼南畔,夕阳西落。
天气乍一变凉,给人们带来了秋的寂寞。萧索的光阴,需用美酒打发、消磨。暂且来此花丛,细听吹笙唱歌。
3、《古风·其五十九》唐代: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释义:
碧绿的荷花生长在幽静的泉水边,朝阳把她们映照得鲜艳无比。
清秋季节,一朵朵芙蓉从绿水中袅袅举起,茂密的圆叶笼罩着缕缕青烟。
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可是谁来举荐她们呢?
眼看着秋霜渐浓,秋风劲起,难免红颜凋谢。
但愿能在王母的瑶池里生长,时时鲜艳,永不颓色。
4、《青阳渡》魏晋:佚名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释义:
青青的荷叶盖住了盈盈绿水,芙蓉穿上了红衣服。
水下有连成线的藕,上面有大头莲子。
5、《咏同心芙蓉》隋代: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释义:
鲜艳明亮的荷花代表着祥瑞,亭亭玉立站在水中。
一根花茎引出翠绿之色,两个花朵分用一片鲜红。
花颜好像拿走了歌伎的面色,香气迷乱好像舞动衣服引起的微风。
这样的莲花必然会互相思念,更何况它们的心是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