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花开曲谱
① 马兰花开歌谱歌词
歌词是:
迷雾遥远到四方,送她灵魂在云中。雾边寂静中微见你相传歌声荡漾草原上。彩内霞消失有几容何,终年回忆思不断。
她那轻柔的歌声,含情相舞的身姿。举目溢望不见你在身旁唯有流水长不息。祝愿你的
灵魂,永远逍遥在云中。
孤独的深山是我的怨恨,节日送上几朵玫瑰。身手的诗信永远隐藏在那结论的小楼上。夜烟虽然会散,梦中依然见到你。
说明:
我感到有疑问的歌词是:身手的诗信永远隐藏在那结论的小楼上。因为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今年是上山下乡40周年,如果这是一首知青填词的歌曲,我把它写出来,也算是一种纪念吧。
② 葫芦丝音乐
月光下的凤尾竹
竹林深处
不过我有个方法,你直接在酷狗音乐那里搜索有非常多的曲子可以找到你想要的。可以试听一下。
要什么曲谱我这里有。
③ 谁有八级竹笛所有曲目
八级考试乐曲:
秦川抒怀
春到湘江
云雀
沙场
帕米尔的春天
听泉
单簧管奏鸣曲
走西口
八级考试内容:
自选乐曲一首。
指定乐曲一首。
草海音诗
④ 笛子考级曲谱
初级(一级~四级)
一级
加试:检查演奏姿势
长音音阶练习
世上只有妈妈好
春天来了
歌唱二小放牛郎
康定情歌
内蒙小调
凤阳花鼓
老六板
欢乐颂
北风吹
金蛇狂舞
二级
为熟练指法而编写的音阶练习
打音基本练习
思乡曲
我的祖国
八月桂花遍地开
十大姐
只要妈妈露笑脸
彩云追月
拉骆驼
牧羊曲
牧羊姑娘
旱天雷
三级
(一)全按作5指法乐曲
单吐基本练习
黄水谣
苏武牧羊
洗衣歌
太湖美
马兰花开
在北京的金山上
黄鹤的故事
中六板
满江红
(二)全按作2指法乐曲
单、双、三吐综合练习
沂蒙山小调
采茶扑蝶
红梅赞
一枝梅
高山青
翻身农奴把歌唱
南泥湾
西藏舞曲
四级
颤音练习
(一)小品
小河淌水
玛依拉
茉莉花
绣金匾
(二)独奏曲
山歌
小推车
我是一个兵
天山舞曲
欢乐歌
中级(五~六级)
五级
(一)小品
关山月
赞歌
信天游
蓝花花
(二)独奏曲
姑苏行
水乡船歌
快乐的小笛手
塔塔尔族舞曲
小放牛
京调
到农村去
六级
(一)小品
纺棉花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阿细跳月
三十里铺
(二)独奏曲
列车奔向北京
陕北好
扬鞭催马运粮忙
喜报
中花六板
早晨
梅花三弄
鄂尔多斯的春天
七级
喜相逢
脚踏水车唱山歌
五梆子
百鸟引
沂河欢歌
故乡的回忆
妆台思秋(低音大笛与古筝)
牧民新歌
雷锋(协奏曲)
冷月
乡歌
高级(八级~~十级后)
八级
春到湘江
挂红灯
鹧鸪飞(一)
鹧鸪飞(二)
三五七
枣园春色
九级
收割
云雀
沙场
帕米尔的春天
听泉
幽兰逢春
十级
霍拉舞曲
秦川抒怀
走西口
山村迎亲人
秋湖月夜
十级后
第四交响曲
琅琊神韵
汇流(协奏曲)
牡丹亭(组曲)
“赤日”
梆笛协奏曲
竹迹
⑤ 葫芦丝比较有名的曲是什么表演节目吹什么好曲谱在哪下载呀拜托了各位 谢谢
应该是《月光下的凤尾竹》比较出名。大多数人表演节目都吹的这个。 http://www.chinahls.com/html/12/974.htm 这里面可以曲谱下载。还有其他曲子。
⑥ 求《临安遗恨》的琵琶谱!
http://bbs.huain.com/viewthread.php?tid=49835
http://bbs.guqu.net/dispbbs.asp?BoardID=14&ID=102726
参考下
可能帮不上什么
http://pu.guqu.net/pipa/
这个是琵琶谱的网站
看看有没有合适的
********************************************
琵琶谱
曲谱名称 曲谱作者 次数
喜庆罗汉 刘德海 514
琵琶吟 未知 15971
祝福 赵季平 6621
月儿高 未知,古曲。 4374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麦丁 6185
彝族舞曲 王惠然 6980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陈钢编曲,陈音移植。 4410
虚籁 刘天华 2936
天鹅 刘德海 3738
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 吴厚元 2658
送我一支玫瑰花 新疆民歌,王范地改编。 4931
十面埋伏 古曲,汪煜庭传谱。 9780
塞上曲 未知 2701
秦俑 刘德海 1220
马兰花开 雷振邦 1368
老童 刘德海 898
江南三月 王惠然 1220
火把节之夜 吴俊生 1290
旱天雷 广东民间乐曲,林石城定谱。 1580
寒鸦戏水 潮州民间音乐,刘宝珊改编。 1859
高山流水 林石城整理 8871
赶花会 叶绪然编曲 2076
倒垂帘 未知,广东民间音乐。 852
大浪淘沙 华彦钧传谱 1572
春雨 朱毅、文博 829
春到沂河 王惠然 668
春蚕 刘德海 580
草原小姐妹 刘德海、吴祖强 1782
霸王卸甲 古曲,汪煜庭传谱。 1249
竹楼琴声 曾庆蓉 673
新翻羽调绿腰 杨洁明 585
渭水情 任鸿翔 618
畲族舞曲 葛礼道 440
秦川抒怀 曲文军 633
红河夜景 曾庆蓉 483
彝族舞曲 王惠然 1213
琵琶语 林海 3916
金蛇狂舞 王范地编配 2782
⑦ 有首儿童歌曲简谱是“15151231,44123,11151231,3322232”是什么歌
来自童谣《马兰开花二十一》
歌词:
小皮球,香蕉梨,
马兰花开二十一;
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
望采纳
⑧ 所有有关笛子资料!
笛子
别称雅号:竹笛;横笛;“横吹”
应用谱号:高音谱号,不移调记谱。
结构组成:是一根比手指略粗的长管,上面开有若干小孔。
常见的六孔竹制膜笛 由笛头、吹孔(1个)、膜孔(1个)、音孔(6个)、后出音孔(1个)、 前出音孔(2个,又名筒音)和笛尾组成。
使用材质:笛身一般为竹制。
笛膜(演奏时贴于膜孔处的一个小薄片)一般用嫩 芦苇杆中的内膜制成。
笛膜的运用,首先是选择黏合剂,目前使用的有阿胶、驴皮膏、黄鱼胶、树脂、白芨等,阿胶、白芨最常使用,一般中药店、药材行皆可购得。由于笛膜本身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吸水性,贴好的笛膜还会有一定程度的自动还原,所以贴膜时可稍偏紧些,等它自动还原后,笛膜的松紧度为适中,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但是如果要随贴随用的时候,笛膜就要放松来贴。 贴膜时,先剪下一正方形的笛膜,使笛膜本身的纤维与笛子的纤维平行、重叠,再用阿胶沾水涂在膜孔四周,用左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笛膜两侧,拉出与苇膜纤维纹路成垂直的皱纹,而后慢慢地往下侧按贴上,调整均匀后按住一下子,即告完成。 笛膜的收藏要注意防潮、防晒,笛膜变黄、变老、失去弹性时要更换使用。(新鲜的笛膜如需保存长久,可将笛膜用塑料袋包好放进冰箱冷藏室中即可常保新鲜)
乐器特色:属于木管乐器家族中的吹孔膜鸣乐器类。是典型的中国民族乐器。
笛子的选择
选择笛子,应从笛子的质量和类别上来考虑。笛子的质量,除取决于笛管本身的质材好坏外,还取决于制作水平的高低。选择、购买时,应进行检验:
1、检验笛子的竹质。笛管要求竹质坚实(竹纹老)。竹纹细密。管身直而圆。笛身一般头部比尾部略粗,但相差别不宜过大。笛管厚薄适中。笛管内壁平整光滑。全身无虫蛀、裂痕等现象。造型美观大方。这些要求,凭视觉便可以鉴定。
2、检验笛子的音准。方法是按照校音仪器标准音笛或定音乐器(手风琴、电子琴等)对照试吹。主音确定后,再按音程关系,对笛子的全部发音的准确性进行检验。 还可以吹吹各个泛音,看是否容易出音、干净。检验泛音也是检验实音音准的好方法。
3、检验笛子的音量。一般来说,音量大者为好。音量大的笛子,共鸣大,振动力强。吹奏时手指上有时有一种发麻的感觉。
4、检验笛子的音色。对音色的一般要求是松、厚、圆、亮,这一方面取决于笛子本身的质量,另一方面与贴膜技术、演奏技巧也有密切的关系。
5、检验笛子的灵敏度。一般来讲,以气到音出、发音不迟钝为好,反应越快越好。
6、初学者应选调性。同样一款竹笛有各种不同调性。怎么选择?一般来说,初学者以选用中音笛类,E 调或 F调笛子较为合适。因为这类笛子音高适中较易吹奏,演 奏也常用到。如果有条件,想多选几支笛子,那么,除E 调和 F 调中笛外,还可再选一支 D 调曲笛和一支 G 调梆笛,这两个调子的笛子也常用到。
笛子的种类
梆笛
梆笛用于北方梆子戏的伴奏
笛身细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有力,着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
在演奏上表现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在气息运用上较猛,并采用了急促跳跃的舌打音,强有力的垛音,富有情趣的花舌音等等特殊技巧。
梆笛善于表现刚健豪放、活泼轻 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北方色彩,这和北方人民所处的地区特点和生活、劳动习惯是分不开的。
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会、评剧和梆子戏曲(如秦腔、河北梆子、蒲剧等)的伴奏,也可用来独奏。
曲笛
曲笛用于南方昆曲等戏曲的伴奏,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线(即缠丝)笛”,因盛产于苏州,故又有“苏笛”之称。
多为C调或D调。
管身粗而长,音色淳厚、圆润、讲究运气的绵长,力度变化细致,常采用先放后收,一音三韵,悠扬委婉,演奏的曲调比较优美、精致、华丽,具有浓厚的江南韵味。
音色润丽、清晰,音色控制、强弱对比自如,并多应用笛子上的“唤音”、“送音”、“打音”、“倚音”、“颤音”等技术,在气息运用上要求饱满均匀,尽量少用吐音断奏。
曲笛在我国南方广泛流行,适宜独奏、合奏,是昆曲等戏曲音乐、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潮州笛套锣鼓等地方音乐中富有特色的乐器之一。
笛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吹奏乐器之一。1986年5月,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村东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发掘出16支竖吹骨笛(用鸟禽肢骨制成),根据测定距今已有8000余年历史。竖吹,音孔由五孔至八孔不等,其中以七音孔笛居多,具有与现在我们所熟悉的中国传统大致相同的音阶,骨笛音孔旁刻有等分符号,有些音孔旁还加打了小孔,与今天的中国音调完全一致,仍可用其吹奏现在的民间乐曲《小白菜》。
笛子的历史
黄帝时期,即距今大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生长着大量竹子,开始选竹为材料制笛,《史记》记载:“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作凤鸣”,以竹为村料是笛制的一大进步,一者竹比骨振动性好,发音清脆;二者竹便于加工。秦汉时期已有了七孔竹笛,并发明了两头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制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
笛在古代称为“篴”。到了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有:“笛,七孔,竹筩也”的记载。
1978年,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两支竹篪,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两支竹笛,出土的篪和古籍中记载的汉篪,除长度略有出入外,其他形制完全相同;出土的笛除与记载相同外,并在墓内的竹筒上写有篪的字样,显然是古代竹笛,古代的篪和笛非常相似,历来有人篪、笛不分,说成是同一乐器,实际是有区别的。从出土篪、笛可以看出:篪, 6孔,闭口,能奏五声加一变化音,全身髹(xiū)漆;笛,7孔,开口,能奏七声加两个变化音,不髹漆。战国时,篪是祭神或宴亭时演奏的主要旋律乐器之一,笛也非常流行,屈原学生宋玉的《笛赋》中也曾讲到当时南方的笛,与今日之笛已十分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