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海棠书画

海棠书画

发布时间: 2022-02-19 07:20:41

① 齐白石88岁时为兆尘先生画了一幅海棠秋虫,请问兆尘先生是什么人

海棠秋虫上的复题识为“制兆尘先生清正,戊子八十八岁白石。”
”戊子八十八岁白石。”
首先,戊子年就是干支历的六十甲子中的一个,大概对应的公历年份如2008、1948、1888···(60年一周期)。但是按题识所述,齐白石八十八岁为1952年,虚一虚,作画年份大概是1948年。
这段时间在解放时期左右,条件艰苦,却不失希望。
在网络上根本查不到关于“宋兆尘”的任何信息,只能循着一些网评来探究。

“抗战胜利后,为取得全国范围性的执政权,两党在多条战线上展开了殊死的角逐,隐形战场上活跃的大批人士则只能隐姓埋名。在今日各种搜索引擎上均难以找到蛛丝马迹的宋兆尘即为其中之一。由其家属提供的齐白石《海棠秋虫》系宋兆尘寻白石订制诸作之一,隐晦地描绘了宋氏当时所处的恶劣环境。”节选至
北京保利28期书画精品拍卖会10月25日
网址:http://roll.sohu.com/2011/n405338101.shtml

② 南京有名的书画家都有谁

1、刘丹

1953年出生于南京。1981年江苏省国画院研究生毕业,后移居美国。自从1983年以来,在美国各地举办多项个展及参加具有重要影响的展事。出版画集有:《刘丹水墨长卷》、《透明的黑诗》、《静止的表情》。

198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江苏省美术馆。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花鸟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江苏省美术馆展览部主任、馆长助理。

③ 海棠的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④ 如何赏析苏东坡《海棠》

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并不拘限于正面描写。首句“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 楚辞· 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从中还可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这两句把读者带入一个空濛迷幻的境界,十分艳丽,然而略显幽寂。

⑤ 请教这幅书法的落款是谁

这幅书法上的落款是:丙寅秋月于海上,国平画。
印章是:靖江魏氏。
作者是江苏靖江魏国平。
魏国平 江苏靖江人,1956年3月出生于上海。现为东方中日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上海市职工美术协会会员、上海香山书画院画师、上海沪东画院画师、上海杨浦区职工美术协会会员、炎陵书法研究会会员、东方书画家协会会员、《艺术导报》社特约记者、被国家人事部人才所中国书画人才研究中心评审为研修员。二十年来孜孜不倦,纵览明清各大家作品,对白阳、青藤、八大、扬州八怪、齐白石、李苦禅等作品崇拜尤深。潜心探讨研究艺术随之小成,并多次获奖散见诸报。1988年:全国“兰亭雅集”书画展,作品《荷花晴蜒图》被评为最佳作品奖。“屈原杯”海内外书画艺术大奖赛,作品《童子鸡》获优秀奖。首届国际“神农杯”书画艺术大展,作品《海棠花》获优秀奖。1991年:“大圣杯”全国书画艺术大展,作品《葫芦、鸡》获最佳作品奖。1992年:国际中国画暨大赛,作品《北瓜图》获荣誉奖,被评为主办单位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收藏及编入《20世纪中华画苑撷英》一书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5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作品《梅花图》获银奖,并被编入《当代书画家作品精选》。简历辞条编入《中国当代书画家名典》。全国雷锋之歌书画大赛,作品《草书》获优秀奖,并被编入《雷锋之歌书画大典》一书中。全国“中和杯”书法大赛,作品《草书》获铜奖。1996年:全国“天马”金奖书画大赛,作品《芙蓉鸭》获银奖,并被编入《当代中国书画选集》一书中。1997年:纪念“听香港百年回归作品展”,作品《秋江眠鸭图》入选,并被编入《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集》一书中,由香港人民出版社出版,获银奖。

⑥ 庆余年里的海棠是个怎样的人

《庆余年抄》中对海棠袭朵朵的介绍:

“朵朵不是寻常人。”司理理微感担忧地看了他一眼,“她自幼痴迷武道,至于什么诗词书画,根本不感兴趣,倒是在苦荷国师的斋院之中,开了一片菜地,天天除了练武之外,就是种菜植花。”
范闲微怔,心想这等做派倒和那位靖王爷挺像的,心里猜到了那位海棠姑娘为什么会过那般生活,苦荷一脉的武道修行,走的是天人合一一派,讲究的便是亲近自然,海棠既然拥有修行的天才,自然会天天躲在菜园子里,看来那身村姑打扮,倒不是刻意扮出来的。

⑦ 《海棠》的一些问题,帮一下忙

1、琴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赏析
赏析
【赏析】

唐朝的韦应物写了一首《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这位作家对水石之间关系的疑惑与领悟,亦同于苏轼之于琴指。这其实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因为在佛教看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事物之间只是由于发生了联系,才得以存在。即如所谓“四大”,《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说:“譬如机关由业转,地火水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一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具一箧。”《圆觉经》说:“恒在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楞严经》曾对什么是“浊”有一段阐发:“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也就是说,“浊”是尘土和清水发生了作用而形成的。另一段论述说得更为明确:“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苏轼的诗简直就是这段话的形象化。

2、苏东坡《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东坡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词)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如今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愰忽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而苏轼的这首江城子也是一首悼亡之作。但与前人相比,东坡这首词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的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3、 浪淘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笔大如橼。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借怀古以抒感。“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以上写周郎活动的场所赤壁四周的景色,形声兼备,富于动感,以惊心动魄的奇伟景观,隐喻周瑜的非凡气概,并为众多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为下文的写人、抒情作好铺垫。

4、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赏析】
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贬黄州。次年二月,抵达贬所。这首诗作于初到黄州时。
牢骚而出以自嘲诙谐,逆境中多能苦中作乐,这是苏轼人格的基本特征。诗人说自己平生都在为口忙,没料到这次被贬到黄州,反到如了心愿,有水产山蔬。官属员外安置,但这样的官自古就是为诗人专设的,别人还轮不上。你们贬我做散官,让我得着空闲,却还要费你们一些酒袋。这些幽默的说法,虽然实质上仍属于苦中寻乐,但又不能不说反映了诗人勇于面对人生挫折,更能超然自解的乐观态度

5、春宵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赏析】
春天的夜晚,是那么宝贵,因为花卉散放着清香,月亮也有朦胧的阴影之美。诗的开始两句就写出了夜景的清丽幽美,景色宜人。歌管楼台两句,描绘那些留连光景,在春夜轻吹低唱的人们正沉醉在良宵美景之中。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良夜春景,更显得珍贵。全诗写得华美而含蓄,耐人寻味。

6、定 风 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属于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景。作者自有这种情怀,遇事便触发了。《东坡志林》中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

7、海棠

作者: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按】这是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一作“东风…,香雾霏霏月转廊。只…,高烧银烛照红妆”
【海棠】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此诗戏之。
【袅袅】风细貌
【崇光】月光或花光
【霏霏】迷蒙状
【红妆】用美女比海棠

海棠,迷蒙的海棠,昏昏欲睡的海棠。
拟人的手法。
爱花,惜花。

8、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曲。”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作了这首《水调歌头》。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圆满的生活;月亮的皎洁,又会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月亮简直被诗化了!苏轼是一个性格很豪放、气质很浪漫的人。当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着那团围、婵娟的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犹如长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间自由地飞翔着。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9、琴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赏析】

唐朝的韦应物写了一首《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这位作家对水石之间关系的疑惑与领悟,亦同于苏轼之于琴指。这其实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因为在佛教看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事物之间只是由于发生了联系,才得以存在。即如所谓“四大”,《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说:“譬如机关由业转,地火水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一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具一箧。”《圆觉经》说:“恒在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楞严经》曾对什么是“浊”有一段阐发:“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也就是说,“浊”是尘土和清水发生了作用而形成的。另一段论述说得更为明确:“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苏轼的诗简直就是这段话的形象化。

10、江城子·密州①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②,右擎苍。锦帽貂裘③,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④,亲射虎,看孙郎⑤。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⑥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⑦,西北望,射天狼⑧。

苏轼

(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嘉佑二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苏轼是杰出散文家、诗人、词人、书画家、文艺评论家和审美鉴赏家。词集有《东坡乐府》。其词视野广阔,风格豪迈。

【赏析】

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当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

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苏轼对此也颇为自负,他在密州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就是指的这首词。

⑧ 李清照有一首写海棠的诗叫啥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原文为: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8)海棠书画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后。

思想主题: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热点内容
山下海棠汤 发布:2025-10-13 09:04:49 浏览:732
旧石与兰花 发布:2025-10-13 09:00:36 浏览:92
茶花沙子 发布:2025-10-13 08:56:10 浏览:649
山茶花发芽的图片 发布:2025-10-13 08:42:12 浏览:753
白兰花小 发布:2025-10-13 08:28:40 浏览:551
顾村公园樱花2017 发布:2025-10-13 08:28:36 浏览:98
双层玫瑰花瓣蛋糕图片 发布:2025-10-13 08:20:36 浏览:18
古风樱花 发布:2025-10-13 07:18:17 浏览:954
兰花空心 发布:2025-10-13 07:09:39 浏览:613
昌黎花卉村 发布:2025-10-13 07:09:37 浏览: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