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① 关于宋词《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上网络查找。
②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的作者是谁,诗风如何
作者钱惟演(962~1034),字希圣,钱塘人。为吴越王钱次子,随父归宋,授右屯卫将军。钱惟演是“西昆体”的重要作家,在宋初诗坛上举足轻重,诗风趋于清丽,其词风与诗风相近。
③ 玉楼春·城上风光莺语乱的创作背景
此词是作者晚年谪迁汉东(指随州,今湖北随州)时所作。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侍儿小名录》云:“钱思公(惟演)谪汉东日,撰《玉楼春》词云云,每酒阑歌之则泣下。后阁有白发姬,乃邓王(惟演父俶)歌鬟惊鸿也,遽言:‘先王将薨,预戒挽铎中歌《木兰花》(即《玉楼春》)引绋为送,今相公亦将亡乎?’果薨于随州。邓王旧曲,亦尝有‘帝乡烟雨锁春愁,故国山川空泪眼’之句。”公元1033年(宋仁宗明道二年)三月,垂帘听政的刘太后崩,仁宗开始亲政,即着力在朝廷廓清刘氏党羽。与刘氏结为姻亲胡钱惟演自然在劫难逃,同年九月,坐擅议宗庙罪平章事职务,贬崇信军节度使,谪居汉东。紧接着,其子钱暧也罢官。不久,与钱氏有姻亲生态关系的郭皇后被废。这一切,都预示着他胡政治生命行将结束。这首词正是作于此时,离钱惟演去世不到一年。
④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的上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
词的上片写城里城外春光一片,好不热闹,但心中充满惆怅的词人看了煞是碍眼,反问到“绿杨芳草几时休?”对美好事物的排斥,足见词人心中的不快是如何的深。词的下片写词人感到年事渐老,心中的情怀已慢慢消散,而满腹的愁苦也只有靠高举“芳尊”来加以解脱。
⑤ 《木兰花》--钱惟演,诗中“城上风光莺语乱”一句的乱字用的很贴切,请简要分析
词中用清丽的语言描绘了春声、春色,首句的“乱”字用得极好,将春景渲染得十分生动热闹,而群莺乱啼已是暮春天气,这里也暗含春光将尽之意。
⑥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出自哪里
钱惟演 (宋代)
木兰花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鉴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钱惟演
钱惟演(九六二~一○三四),字希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吴越王俶之子。归宋,累迁左神武将军(《东都事略》卷二四本传、《隆平集》卷一二)。真宗咸平中召试学士院,直秘阁,预修《册府元龟》,擢知制诰。给事中。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为翰林学士。天禧四年(一○二○)为枢密副使(《学士年表》、《隆平集》)。仁宗即位,为枢密使,俄罢知河阳。天圣三年(一○二五)加同平章事判许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八年,判陈州,权江宁府。明道二年(一○三三)以泰宁军节度使判河南府(以上同上书卷一○九)。景佑元年卒,年七十三(《全宋词》卷一)。谥思,改谥文僖。有《典懿集》、《枢庭拥旄》前后集、《伊川汉上集》等(《东都事略》、《隆平集》),皆佚。《宋史》卷三一七有传。
钱惟演诗,见于《西昆酬唱集》者,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清周桢、王图炜注本(简称清注本)、中华书局王仲荦《西昆酬唱集注》(简称王注本),编为卷一,另从《湘山野录》等书所录诗,编为卷二。
⑦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木兰花钱惟演①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
小题1: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城上莺歌嘹亮,风光无限,城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作者以明丽热闹的景色反衬自己凄黯的心情。(若从“绿杨芳草几时休”入手分析反问手法,可酌情给分。) 小题2:结尾这两句抒写诗人生命无多的垂暮悲怀。岁月流逝,容颜衰老,览镜而惊叹,往昔多病厌酒,如今却只有借酒浇愁,不惜一醉。既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的心境,又隐约地显示了诗人对生命的留恋。 ⑧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是在作者什么境况下创作出来的 晚年时的钱惟演仕途极为不顺,甚至到了被赶出朝廷的境地,对于对仕途存版有浓厚兴趣的权钱惟演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愁闷之余只有借杜康,再写上几首词来慰藉一下受伤的心。这首《木兰花》正是在这样的境况孕育而生的。 ⑨ 诗句“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的意思及全文赏析
作者:钱惟演 ⑩ 玉楼春·城上风光莺语乱的注释译文 ⑴玉楼春:词牌名。《词谱》谓五代后蜀顾夐词起句有“月照玉楼春漏促”、“柳映玉楼春欲晚”句;欧阳炯起句有“日照玉楼花似锦”、“春早玉楼烟雨夜”句,因取以调名。亦称“木兰花”、“春晓曲”、“西湖曲”、“惜春容”、“归朝欢令”等。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仄韵,一韵到底。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