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荆芥
⑴ 西兰花与生菜相克吗
西兰花与生菜不相克。例如西兰花生菜玉米沙拉,所需用到的食材:西兰花、生菜、玉米、沙拉回酱各答适量。
第一步:将生菜清洗干净。
⑵ 荨麻疹能吃西兰花炒木耳和胡萝卜吗
可以吃。一次痊愈: 地肤子20 白芷 防风 川椒 透骨草 苦参 独活 荆芥 一支蒿各15克,3斤水煎30分钟,洗全身。
⑶ 鲈鱼泥鲈鱼泥和西兰花可以一起吃
鲈鱼泥鲈鱼西兰花可以一起吃,这几种食物并不起冲突
鲈鱼和什么不能一起吃?
鲈鱼不能和牛肉、羊肉一起吃,而且也不能和中药荆芥或者奶酪同食,否则会引起身体不适,甚至更加严重。
虽然鲈鱼可以下奶,对于孕妈怀孕期间出现的水肿症状有缓解的功效,适宜贫血头晕人们食用,不过患有皮肤病疮肿的人就不能吃鲈鱼了,避免加重了病情
⑷ 荆芥和紫荆花
荆芥 荆芥汉语拼音:Jingjie
【名 称】
植物学名: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enth.) Briq.
药材学名: Herba Schizonepetae。
中文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猫薄荷假苏、鼠蓂(《本经》)、鼠实、姜芥(《吴普本草》)、稳齿菜(《滇南本草》)、四棱杆篙(《中药志》)。
处方名:荆芥 荆芥穗 炒荆芥 荆芥穗。
【荆芥】 荆芥——桑一又
荆芥原名“假苏”,土名“姜芥”,是唇形科植物,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
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怯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小儿发热抽搐。妇女崩漏。产后血晕及腮鳈肿胀。止血通常取芥穗炒黑碾末面和黄酒外涂。
补肚子止泻,如遇惊吓,受凉。久治不愈,取鲜荆芥嫩草一棵,两颗薄荷,三颗车前。炖鸡蛋黄两个。连汤喝下。即日康复。
突然肚子疼,用双手按部齐眼。女的正转六圈, 再反转六圈, 来回六次。男的反转九圈, 再正转九圈, 来回九次。很快会缓解。如遇小孩肚子疼不能站立直腰。马上灌食用豆油花生油植物油一小盅。
【科属分类】
域:真核域 Eukarya
界:植物界 Plantae
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唇形目 Lamiales
科:唇形科 Lamiaceae
属:荆荠 Schizonepeta
本药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 的干燥地上部分。
紫荆花 ※有两种常见花卉都可称为“紫荆花
一:豆科紫荆花
【学名】Cercis chinensis Bunee
【特征】花小而密,先开花后长叶,初春开花,多分布在北方。
二:苏木科紫荆花
【学名】Bauhinia blakeana Dunn
【特征】花大而艳,常绿乔木花叶同在,深秋开花,多分布在南方特别是岭南。
[编辑本段]苏木科紫荆花(洋紫荆)
【花卉名称】紫荆花苏木科紫荆花(洋紫荆)
【英文名称】Hong Kong Orchid Tree
【中文别称】红花羊蹄甲、洋紫荆、红花紫荆、艳紫荆、香港樱花、香港紫荆花
【拉丁学名】Bauhinia blakeana Dunn
【科属分类】苏木科(另一分类为豆科苏木亚科),羊蹄甲属
【产地分布】首先发现于我国香港地区,现分布于滇、桂、粤、闽、海南等南部省区,台湾省也有栽培。印度、越南也有分布。
【简介】
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中央人民政府向特区政府赠送的礼品《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大型雕塑,高6米,重70吨,用青铜铸造,典雅大方,寓意深长,座落在香港会展中心新翼的海边,已成为香港的标志之一。
紫荆花又叫红花羊蹄甲,为苏木科常绿中等乔木,叶片有圆形、宽卵形或肾形,但顶端都裂为两半,似羊的蹄甲,故此得名。 花期冬春之间,花大如掌,略带芳香,五片花瓣均匀地轮生排列,红色或粉红色,十分美观。紫荆花终年常绿繁茂,颇耐烟尘,特适于做行道树;树皮含单宁,可用作鞣料和染料;树根、树皮和花朵还可以入药。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高达10m。单叶互生,革质,阔心形,长9~13cm,宽9~14cm。先端2裂深约为全叶的1/3左右、似羊蹄状。花为总状花序,花大,盛开的花直径几乎与叶相等,花瓣5枚鲜紫红色,间以白色脉状彩纹,中间花瓣较大,其余4瓣两侧对成排列,花极清香。
洋紫荆这种花朵貌似兰花的植物形态优美,而且容易培植。这种西方人最初把洋紫荆喻为“穷人的兰花”。洋紫荆树一般高约七米,一般可生长四十年。这种植物很易扎根生长,并不需要特别环境,只要周围空间广阔,阳光充沛,常有和风吹拂,便可茁壮成长。
羊蹄甲属植物品种繁多,乔木、灌木、攀缘植物凡数百种。所有品种的叶端均分裂为二,叶脉生于叶底。洋紫荆和宫粉羊蹄甲都是苏木科羊蹄甲属植物。洋紫荆的叶和花都跟宫粉羊蹄甲极相似,但开花时便很易识别。深紫色的洋紫荆每年十一月至三月开花。粉红、白或黄色的宫粉羊蹄甲则在二月至五月开花。
【生长习性】
喜光,喜暖热湿润气候,不耐寒。喜酸性肥沃的土壤。成活容易,生长较快。
【繁殖方式】
洋紫荆不易结籽,宜用无性繁殖,方法如下:春到夏季,利用洋紫荆落叶后发芽前,此时枝条萌芽能力强,采集一年生充分成熟壮健枝条,进行快繁。采用硬枝段快繁法,—般取长10—15cm的枝段,上端截成平面,剪口应在芽眼上1cm处,下端削成斜面,靠近茎节部,这样有利于生根,也好识别上、下端,不致于极性倒置。用300—500PPM浓度的生根粉剂液,加沾土混匀搅成糊状,把剪好的枝段1/2浸泡到糊状泥中,沾上糊泥浆后快繁于智能苗床.1个月后洋紫荆的离体材料下切口处有白色小点,这就是根尖,约再过半个月须很长出。平均成活率达70%以上。
紫荆花又名红花紫荆,花瓣长达五至七厘米,四季开花,花期长,花朵艳丽,开花后即无法结果,因此紫荆花以播种、扦插、分株、压条等方式繁殖。
扦插以一二年生健壮枝条作插穗,长度为10厘米左右,下口要斜剪切,上口要平整,如果用生根剂浸泡后生根效果更好,于春夏之交时节进行,将枝条上的小花去除,插于河沙或蛭石中生根快,注意保温保湿,最好用塑料薄膜覆盖,温度保持在20-25℃之间,初次要浇透水,以后要根据基质的干湿度合理浇水。温度偏高时要通风降温,湿度低时要喷水,当然扦插环境要以半阴为宜,不能全阳或全阴,否则不利于生根
【园林用途】
洋紫荆树冠雅致花大而艳丽,叶形如牛、羊之蹄甲,极为奇特,是热带、亚热带观赏树种之佳品。宜作行道树、庭荫风景树。该花单朵花4~5天,整株花期长达近半年,洋紫荆花以行道树在香港地区广为栽培,该花具有花期长,花朵大,花形美,花色鲜花香浓五大特点。现在紫荆花已成为香港的象征 。
【植物历史】
洋紫荆首先在1880年左右于香港岛薄扶林的钢线湾被一名法国外方传教会的神父发现,并被他以插技方式移植至薄扶林道一带的伯大尼修道院。1908年,当时的植物及林务部总监邓恩(S.T. Dune)判定洋紫荆为新物种,香港的象征紫荆花并于《植物学报》(英国及外国)第46卷,324至326页(Journal of Botany)发表有关资料。洋紫荆的拉丁文学名的种加词被命名为“Blakeana”,以纪念热爱研究植物的第12任香港总督卜力(Sir Henry Arthur BLAKE)伉俪。现存于渔农自然护理署香港植物标本室编号Hong Kong Herb. No.1722的模式标本相信是最初发现的原树标本。
1965年,洋紫荆正式被定为香港市花。此特有种在1967年引入台湾,并在1984年成为嘉义市的市花及市树。
2004年,香港大学的Carol P. Y. Lau, Lawrence Ramsden 及 Richard M. K. Saunders于美国植物学会的植物学术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中发表研究文章,从洋紫荆的外部、花朵及种子的形态,以及其繁殖能力及基因序列与羊蹄甲和宫粉羊蹄甲作对比及分析,证实洋紫荆并非独立品种,而只是前述两个品种杂交而成的混种。提出更正洋紫荆的学名为“Bauhinia purpurea x variegata 'Blakeana', cv. nov.”(cv. (cultivarietas) 指栽种变种 ,nov. (nova)表示这个是新的名称)。由于混种植物不能自行繁殖,这亦即是表示,现时香港所有的洋紫荆都是该棵于1880年首次于野外发现(亦是唯一一次于野外发现)的洋紫荆的复制品。因此,洋紫荆的基因池受到局限,这解释了洋紫荆对病菌的抗抵力较弱的原因。
湛江市的市花
紫荆花也是广东省湛江市的市花.
[编辑本段]豆科紫荆花
【花卉名称】紫荆花
【中文别称】紫荆、紫珠、满条红
【拉丁学名】Cercis chinensis Bunge
【科属分类】
域: 真核域 Eukarya
界: 植物界 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豆目 Fabales
科: 豆科 Fabaceae
亚科:苏木亚科 Caesalpinioideae
属: 紫荆属 Cercideae
亚属: 紫荆亚属Cercis
【性状】
豆科紫荆属.单叶互生,全缘,叶脉掌状,有叶柄,托叶小,早落。花于老干上簇生或成总状花序,先于叶或和叶同时开放;花萼阔钟状; 5齿裂,弯齿顶端钝或圆形;花两侧对称,上面3片花瓣较小;雄蕊10,分离;子房有柄。荚果扁平,狭长椭圆形,沿腹缝线处有狭翅;种子扁,数颗。紫荆为落叶乔木,经栽培后常成灌木状。叶互生,近圆形,顶端急尖,基部心形,长6—14厘米,宽5—14厘米,两面无毛。花先于叶开放,4—10朵簇生于老枝上;小苞片2,阔卵形;花玫瑰红色,长1.5—1.3厘米,小花梗纲柔,长0.6—1.5厘米。荚果狭披针形,扁平,长5—14厘米,宽1.3—1.5厘米,沿腹缝线有狭翅不开裂;种子2—8颗,扁圆形,近黑色。花期4—5月。
【用途】
紫荆先花后叶,花色艳丽可爱,常常被种种于庭院、建筑物前及草坪边缘丛植观赏。其树皮花梗还可入药,有解毒消肿之功效;种子可制农药,有驱杀害虫之功效。具有清热凉血、祛风解毒、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等功效。可治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闭经、蛇虫咬伤、血气不和、狂犬等病症。木材纹理直,结构细,可供家具、建筑等用。
【观赏特性】
早春叶前开放,无论枝、干布满紫色花朵,艳丽可爱。叶片心形,圆整而有光泽,光影相互掩映,颇为动人。宜丛植庭院、建筑物前及草坪边缘。因开花时叶尚未发出,故宜与常绿松柏配植为前景或植于浅色的物体前面,如白粉墙之前或岩石旁
【产地习性】
紫荆原产于中国,在湖北西部、辽宁南部、河北、陕西、河南、甘肃、广东、云南、四川等省都有分布。性喜欢光照,有一定的耐寒性。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淹。萌蘖性强,耐修剪。
【繁殖方式】
播种、分株、扦插、压条等方法繁殖。主要以播种为主。
【常见的病害】
紫荆常见的病害主要是角斑病:
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呈多角形,黄褐色,病斑扩展后,互相融合成大斑。感病严重时叶片上布满病斑,导致叶片枯死,脱落。
防治方法:①秋季清除病落叶,集中烧毁,减少来年浸染源。②发病时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药用价值】
气味:(木、皮)苦、平、无毒。
主治:
1、痈疽发背,肿毒流注。用紫荆皮(炒)三两、独活(去节、炒)三两、赤芍药(炒)二两、生白术一两、木蜡(炒)一两,共研为末,用葱汤调热敷涂患处,疮不甚热煮,用酒调敷;痛得厉害或筋不能伸,药中再加乳香。
2、鹤膝风。用紫荆皮,水煎。饭前服。
3、痔疮肿痛。用紫荆皮、水煎,饭前服。
4、产后诸淋。用紫荆皮五钱,半酒半水煎,温服。
⑸ 西兰花能和胡萝卜一起给宝宝吃吗
胡萝卜和西兰花能一起吃,在餐厅中也可以看见这道菜。
可预防消化系统疾病,可以增强内抵抗力、降糖降脂、防癌容抗癌、增强机体免疫力。
(5)兰花荆芥扩展阅读:
胡萝卜和西兰花能一起搭配成一盘菜,采用水烫的方法,可以使保留原来营养的情况下,爽口清脆。
胡萝卜不仅富含胡萝卜素,还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铁、磷等维生素和矿物质。由于胡萝卜中的维生素B2和叶酸有抗癌作用,经常食用可以增强人体的抗癌能力,所以被称为“预防癌症的蔬菜”。西兰花味道鲜美,营养也很高,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它的维生素C含量非常丰富,还具有抗癌功效,其功效已经被全世界人认可,西兰花的平均营养价值及防病作用远远超出其他蔬菜,名列第一。这两种蔬菜营养价值高,色彩艳丽,搭配在一起,用葱蒜稍微调味,即可做出色香味俱全的家常小菜。
这两种食材是可以一起使用的,而且这道菜营养价值高。
⑹ 像兰花一样的植物,有荆芥的味道
就能办一样的植物,有境界的味道,象征南方,初中哪的考研是一种比较好的美花
⑺ 兰汤沐浴配方
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在《云中君》中云:“浴兰汤兮沐芳华”,记载了古战国时人们就用中药泽兰煎汤沐浴洁身了。不过当时的中医药浴,是皇宫贵族自身驱邪、保健、养生、招待达官贵人的一种礼仪。
用作药浴的中药多为芳香的麝香、零陵香、檀香、丁香、泽兰、藿香、紫苏、菖蒲,以及名贵花类如桂花、珠兰、兰花、山栀花、白兰花、玫瑰花、月季花等等。因此,人们又称为“香汤浴”。秦汉以后,香汤浴便发展成为防病、保健、养生、疗疾的中医药浴疗法。
端午节,按照习俗,人们要举行一系列医药保健活动,借以预防疾病。“草药浴”就是这种习俗的一个内容。屈原的“浴兰汤兮沐芳华”曾在民间十分盛行。
芳香浴的剂料是用中草药配以适量高级混合香料或香水精合制而成的。中草药以芳香型植物为主,有当归、川芎、白芷、霍香、丁香、佩兰、玉竹、冰片、香料等。现代医药学研究证明,这些药物中含有挥发油、生物碱等抑菌、杀菌物质。
端午传统的“草药浴”除了用香草外,还用鲜艾草、菖蒲、银花藤、野菊花、麻柳树叶、九节枫、荨麻、柳树枝、野薄荷、桑叶等煎水沐浴。
中医认为:具芳香开窍、温气血、散寒湿、消毒、防腐之功效,艾叶浴对毛囊炎、湿疹有一定疗效。菖蒲叶及根芳香化湿可治恶疮疥癣。水浸剂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外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消除老年斑、汗斑有一定作用。新鲜的桑叶性味苦、甘、寒,具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等功能,用它煮水洗澡,可使皮肤变细嫩。薄荷挥发油有发汗、解热及兴奋中枢的作用,外感风热、咽喉肿痛的病人洗浴特别有用,还能麻痹神经末梢,可消炎、止痛、止痒,并有清凉之感。夏季常用此沐浴,可防治湿疹、痱子等皮肤病。野菊花有散风、清热、解毒、明目、醒脑的作用;黄菊花清热解暑、美容肌肤,最宜脑力劳动者洗浴。银花藤有清热解毒、通经络的作用,沐浴后,凉爽舒畅,可败毒除燥,治痱效果最理想。用桉树叶、麻柳叶、九节枫、柳叶、荨麻等草药沐浴时,具有祛风除湿、活血 消肿、杀虫止痛,止痒嫩肤等功效
端午节前后天气转热,空气较为浑浊,虫蚊等开始孳生,是流行疾病多发和传播的季节,古时无法抵挡天灾人祸的先民,便称5月为“恶月”,寓有深恶痛绝之意。所以在民间流传有“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的谚语。
古时人们为了避邪趋吉,防范瘟疫滋生,邪魔逞凶,便将蛇、蜈蚣、蝎子、蟾蜍、壁虎“五毒”剪纸图像,贴在门上和房间的墙壁;有的是在红纸上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认为毒物已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有的是把五毒的形象系在儿童手臂上;民间还有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等风俗,以避诸毒;有的是在端午节前后燃“苍术白芷”和衣橱柜里悬挂“衣香粉”,用以驱虫辟邪、净化空气。到宋代又演化出“昧符”、“吉祥葫芦”。清代,时兴“倒灾葫芦”风俗,是把贴有五毒形状的葫芦倒挂于门楣,表示已将五毒之气泄尽。《燕京岁时记》中说:“端阳日用彩纸剪成各样葫芦,倒粘于门阑上,以泄毒气。”
附1:古方烟熏剂
配方:白芷、艾叶、苍术等
友情提示
1 使用时请将烟熏剂放在耐火的盆器内,点燃后使之处于暗火状态。
2 使用时先将门窗关好,并清楚周边易燃物品,密切注意安全,切忌明火状态燃烧,烟熏完毕,盆器移出屋内,防止暗火复燃。
3 本烟熏剂对人体无害。
附2:传统“衣香粉”
配方:白芷、陈皮、木香、甘松等,研细粉备用。
作用:[去除异味、吸湿防霉、抗菌驱虫。
替代樟脑丸,因樟脑丸[size=10.5pt]含对二氯笨、萘的樟脑丸,属于农药类产品,一般用于工业品或农业品的防蛀。不宜用于生活类用品。大量实践证明,苯类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定为强烈的致癌物质。
端午也称“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大戴礼》记载有“沐兰汤”的古俗,屈原的《九歌·云中君》中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 药浴的应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药浴可以减轻疲劳,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去除污垢,使身心舒畅、精神爽快。加入中药的药浴不光具有沐浴的功能,还可通过皮肤在温水作用下的强渗透能力,充分吸收中药成分,疏通筋骨关节,改善体内的水分分布和血液循环,起到祛病、护肤、美容的作用。现在民间多用新采摘的艾叶、菖蒲等浸泡或煎煮后进行洗澡,可以预防和治疗痱子、疖疮。端午传统的草药浴一般采用新鲜的草药煎水制成,如鲜艾草、菖蒲、银花藤、野菊花、麻柳树叶、桉树叶、九节枫、野薄荷、桑叶等等。这样的草药浴,不但可以让人放松精神、消除污垢,还可以解暑镇痛、散风清热、活血消肿、止痛止痒,防治湿疹、痱子等皮肤病。此外,如果用来洗头,还具有清脑醒神、去头皮屑的功效,用来洗脸,可消除脸上的暗疮,防止青春痘的滋生。直至今天,在我国南方的大多数地区,也还保存着端午药浴的传统。
附:常用药浴方:
瘦身浴
方一组成:荷叶100克、泽泻75克、防己100克、柏子仁100克
方二组成:明矾6克,荷叶、薄荷、山楂叶、茶叶、霍香、冬瓜皮、海藻、白芷各10克,麻黄、车前子、荆芥各15克
适应症有润滑皮肤、去油脂、除臭轻身的作用
白芷木香药浴方
组成:白芷、桃皮、木香各等分
功能:香体、祛风行气、通经活络
用法:煎洗洗浴
适应症:各种皮肤病均可适用
五枝药浴汤
组成:槐枝、桃枝、柳枝、桑枝各一把,麻叶250克
功能:调养血脉,疏导风气
用法:煎汤洗浴
适应症:皮肤瘙痒、皮疹等,夏季使用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