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海棠翁

海棠翁

发布时间: 2022-02-12 17:13:34

A. 有关海棠花的历史典故

1、海棠是周恩来总理生前最钟爱的花卉之一,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内广植西府海棠。1954年春,西花厅海棠盛开时,周总理正在瑞士参加日内瓦会议,无法亲临赏花。

于是邓颖超剪下一枝海棠花,做成标本,夹在书中托人带给总理。总理看到这来自祖国蕴涵深意的海棠花非常感动,百忙中也没忘记回赠邓颖超热情问候,托人带回一枝芍药给邓颖超。

2、国画大师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喜爱梅花荷花、海棠等有中国特色的园林植物,在旅居美国时曾向友人乞讨海棠,并作有《乞海棠》。张大千听说百里之外种有名贵的垂丝海棠,为求购数本,甚至愿意典当画作,节衣缩食,这足见他对海棠的热爱。

1958年,张大千以一幅《秋海棠》荣膺纽约国际艺术协会世界伟大画家。1982年底,身居台北的张大千处于生命的最后阶段,作《海棠春睡图》赠与四川老友,画上折枝海棠设色艳丽,形态娇媚,并题诗表达自己对祖国和老友的思念之情。

3、北宋咏海棠诗中最有名的当数苏轼于元丰七年谪居黄州所作的《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是说袅袅的东风吹拂暖意融融,春色更浓。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只害怕夜深人静花儿独自开放无人欣赏,特意点燃蜡烛来照亮海棠的美丽姿容。)

这首海棠诗脍炙人口,唐明皇以海棠之明媚喻杨贵妃的妩媚,苏轼则反其意而行,以杨太真之风流喻海棠的明媚。诗人以花拟人,写出爱花、惜花的深情,惜花实是惜己,借以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

4、宋代大诗人陆游也对海棠如痴如醉,在《花时遍游诸家园·之二》中云:“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是说因为爱名花爱得发狂,整天发愁狂风烈日损坏那红颜芬芳。恭恭敬敬地写了篇青词连夜呈送通明殿,乞求上帝多安排些荫翳来庇护海棠。)

“抵死狂”即格外的狂,诗人深谙花性,担心海棠的娇美不堪风吹日晒,便连夜上奏玉帝的通明殿,请求多借些阴天,好让海棠常开不衰。《花时遍游诸家园》共十首,是陆游在成都时为海棠而写的组诗。因爱海棠,陆放翁获“海棠癫”的雅号。

5、据史料记载,当年诗人陆游与唐婉无奈别离之时,唐婉送给陆游一盆四季海棠花作为思念之物。当陆游寻问唐婉:“这是什么花”时,唐婉凄楚地答道:“这是断肠红”。陆游听后,思绪万千,随口说道:“应叫相思红”。

此后,四季海棠花便又以“相思红”名传于世。四季海棠象征苦恋,当人们爱情遇到波折时,常以它来自喻,称它为断肠花,借花抒发男女离别的悲伤情感。

B. 海棠花的经典四字诗句是什么

1、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宋代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释义:竹篱间那株盛开的海棠嫣然一笑,把漫山野花都比得粗俗不堪,黯然失色。

2、嫣然一笑,向烛花光下,经年才见。——宋代程必《念奴娇(初见海棠花)》。

释义:在那烛光与海棠花下,嫣然一笑,多年才看见。

3、自今意思和谁说,一片春心付海棠。——明代唐寅《题海棠美人》

释义:可怜女子心中的意思和谁说呢?一颗年轻的春心也只有交给一片没有感情的海棠花了。

4、海边奇树生奇彩,知是仙山取得栽。——唐代李绅《海棠诗》。

释义:海边的那棵树有着绮丽的色彩,得知是从仙山取来栽种的。

5、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宋代王淇《春暮游小园》

释义:梅花褪去了残余的色彩,一抹新红攀爬在墙上,那就是海棠花啊。

C. 关于海棠花有什么典故和有名的诗句

海棠与名人典故

海棠花以其风姿艳质赢得世人的喜爱,历史上杨玉环、杜甫、苏轼、周恩来、张大千等名人与海棠结下了不解的渊源。?
据北宋乐史《杨太真外传》记载:“上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妃子醉,是海棠睡未足耳。”此典故代代流传,“海棠春睡”成为后代诗人画家不断吟咏描绘的题材。后代的文学作品中常以海棠指代杨玉环,后发展为以海棠花喻美女。?
唐宋歌咏海棠的文人墨客众多,但独不见杜甫的海棠诗。四川的海棠在唐时已名闻天下,杜甫又久居蜀地,吟遍了当地的各种花卉,却无一首歌咏海棠的诗篇,后人屡疑之。晚唐诗人郑谷在《蜀中赏海棠》诗中云:“浣花溪上空惆怅,子美(杜甫)无情为发扬。”王安石也提到:“少陵(杜甫)为尔牵诗兴,可是无心赋海棠。”吴中复认为海棠姿色妖冶,连杜甫都很难下笔描绘,“子美诗才犹搁笔,至今寂寞锦城中”。陆游则分析杜甫有海棠诗,但已失传。北宋还传出第三种解释:杜甫不写海棠诗是讳其母乳名之故。这一无稽附会之谈,遭清代学者李渔的抨击:“然恐子美即善吟,亦不能物物咏到,一诗偶遗,即使后人议及父母,甚矣,才子之难为也!”总之,杜甫为何不吟海棠备受文人猜疑。?
宋代文人雅士开始有意识引种栽培海棠。苏东坡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到闸口探望学生邵民瞻,并将所携海棠栽植于邵氏天远堂前。之后,苏轼来书必问:“海棠无恙乎?”邵氏则报:“海棠无恙。”至今此树尚存活于江苏省宜兴市闸口乡永定村,1982年宜兴在原址重建海棠园。
海棠是周恩来总理生前最钟爱的花卉之一,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内广植西府海棠。1954年春,西花厅海棠盛开时,周总理正在瑞士参加日内瓦会议,无法亲临赏花,于是邓颖超剪下一枝海棠花,做成标本,夹在书中托人带给总理。总理看到这来自祖国蕴涵深意的海棠花非常感动,百忙中也没忘记回赠邓颖超热情问候,托人带回一枝芍药给邓颖超。周恩来与邓颖超千里迢迢赠花问候,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
国画大师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喜爱梅花、荷花、海棠等有中国特色的园林植物,在旅居美国时曾向友人乞讨海棠,并作有《乞海棠》:“君家庭院好风日,才到春来百花开;想得杨妃新睡起,乞分一棵海棠栽。”张大千听说百里之外种有名贵的垂丝海棠,为求购数本,甚至愿意典当画作,节衣缩食,“典画征衣更减粮,肯教辜负好时光;闻道海棠尚未聘,未春先为办衣裳”。这足见他对海棠的热爱。1958年,张大千以一幅《秋海棠》荣膺纽约国际艺术协会世界伟大画家。1982年底,身居台北的张大千处于生命的最后阶段,作《海棠春睡图》赠与四川老友,画上折枝海棠设色艳丽,形态娇媚,并题诗表达自己对祖国和老友的思念之情。

海棠与文学

对海棠花文化有所反映的文学作品相当多,下面仅列举诗句、小说、戏曲中涉及海棠花文化的部分作品。?

(一)诗词中的海棠花文化?
海棠栽培始盛于唐,唐人郑谷有咏海棠诗:“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妖娆全在欲开时……”郑谷写出了至今为人所称道的海棠“新著雨”、“欲开时”的艳丽妖娆的风姿神采,海棠让诗人郑谷看不足、写不完,饮酒赋诗,流连忘返。?
北宋咏海棠诗中最有名的当数苏轼于元丰七年谪居黄州所作的《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首海棠诗脍炙人口,唐明皇以海棠之明媚喻杨贵妃的妩媚,苏轼则反其意而行,以杨太真之风流喻海棠的明媚。诗人以花拟人,写出爱花、惜花的深情,惜花实是惜己,借以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
宋代另一位大诗人陆游也对海棠如痴如醉,在《花时遍游诸家园•之二》中云:“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抵死狂”即格外的狂,诗人深谙花性,担心海棠的娇美不堪风吹日晒,便连夜上奏玉帝的通明殿,请求多借些阴天,好让海棠常开不衰。《花时遍游诸家园》共十首,是陆游在成都时为海棠而写的组诗。陆放翁在《海棠歌》里唱道:“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扁舟东下八千里,桃李真成奴仆尔。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因爱海棠,陆放翁获“海棠癫”的雅号。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对海棠也有特殊的感情,创作了众人耳熟能详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绿肥红瘦”贴切地点出了一夜风雨过后海棠的变化,绿、红两种颜色代指海棠叶和海棠花,肥、瘦两种形态传神地描绘了雨后枝叶茂盛和花瓣凋萎,既生动形象又准确得体。“绿肥红瘦”历来为人所称道,简直可以作海棠的代称。? ? 金人元好问有《清平乐》:“离肠宛转,瘦觉妆痕浅。飞去飞来双燕语,消息知郎近远。楼前小雨珊珊,海棠帘幕轻寒。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这首词表达了伤春思远的闺情,抒写了轻而远的相思,以及对青春的留恋和对生命的眷恋。这些情绪并不是直接表达,而是通过对典型景物海棠、杜宇等的描绘而然地抒发出来。〔6〕?
文人对海棠的歌咏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单纯称赞海棠的绝色风采,花开胜景,描绘其令人赏心悦目的姿色,如唐人郑谷的诗;二是借海棠抒发伤春、惜春之情,如易安居士的《如梦令》、元好问的《清平乐》。春花春光美好而有朝气,但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而花落春归更易引起才子佳人的感伤,其原因正如杜甫所说:“不是爱花几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1: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 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帮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另外海棠花又称断肠花,思乡草。有象征游子思乡,表达离愁别绪的意思。又因为其妩媚动人,雨后清香犹存,花艳难以描绘,又来比喻美人

2:南宋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形容海棠艳美高雅。陆游另一首诗中:“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形容海棠花鲜艳的红花绿叶及花朵繁茂与朝日争辉的形象。

3: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这是“海棠春睡”典故的由来。曲故流传后.苏东坡据此写了一首《海棠》
《海棠》
作者: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是一首咏海棠的诗。诗的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诗人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这样做也够浪漫了。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

4:到了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根据"海棠春睡"典故,丰富了想象,画了一幅《海棠美人图.有诗云:
《题海棠美人》
作者:唐寅
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
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5:宋代
《春暮游小园》
作者:王淇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6: 宋代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作者:苏轼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D. 苏轼海棠诗卷的评论

玉局翁海棠诗长句渔阳纵观书法史,缘于对宋人“尚意”书风的“反拨”,元代书坛重现复古尊法趋势,鲜于枢和赵孟頫一样,成为“元初回归传统的古典主义书法潮流的先导者”(黄敦语)。
据《鲜于府君墓志铭》记载,鲜于家族累世均为读书之人,鲜于枢幼时从祖母墨迹中得到沾溉,后又向金代书家张天赐请教。元人刘致述其书学经历:“鲜于困学(鲜于枢号“困学山民”)之书,始学奥敦周卿竹轩,后学姚鲁公雪斋,为湖南宪司经历,见李北海《岳麓寺碑》,乃有所得。至江浙与承旨赵公子昂游处,其书乃大进,以之名世,行草第一。”在与时彦请益与交流的同时,鲜于枢又直逼唐宋,上溯魏晋,“刻意学古书,池水欲尽黑”(赵孟頫诗)。他藏有名帖多种,特别是对颜真卿《祭侄稿》更为宝爱,称为“天下行书第二,吾家法书第一”。《石渠宝笈》、《大观录》等书著录了他临摹王羲之《十七帖》、王献之《群鹅帖》、颜真卿《鹿脯帖》和怀素《自叙帖》等多种墨迹。许多法帖还有他的精彩题跋,如“书家之有钟王,犹儒家之有周孔,今之学者出口推云‘二王’,而不言钟,犹称孔子、孟子,而不言周公也”。据明丰坊《书诀》载,鲜于枢小楷即取法钟繇。同时,他还善于师法自然,据记载,他“早岁学书,愧未能若古人,偶适野见二人挽车行淖泥中,遂悟笔法……”这与张旭观剑舞、黄庭坚见荡桨悟出笔法同出一理。
鲜于枢性格直率,同时代书家陈绎曾云:“今代惟鲜于郎中(指鲜于枢)善悬腕书,余问之,嗔目伸臂曰:‘胆!胆!胆!’”这种傲视世俗的奇崛个性尤其表现在行、草创作上——雄浑恣肆,洒脱不羁。赵孟頫对此极为推重,他曾说:“余与伯机(鲜于枢字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
在鲜于枢存世墨迹中,所书《苏轼海棠诗卷》堪称代表作之一。这一行草纸本纵34.5厘米,横584厘米,系书录苏轼咏海棠七言长古,卷后有元、明以来诸多书家题跋和收藏印记。元秋桂跋曰:“鲜于翁草书修‘六义’(笔者注:“六艺”即指《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无一笔苟置。人皆知其豪健遒劲,而不知其备六义于中也。”明董其昌云:“盖东坡先生屡书《海棠诗》,不下十本,伯机意欲附名贤之诗以传其书,故当全力付之也。”
此卷系鲜于枢运用极富弹性的硬毫写成,以行书为主,兼用草法。其用笔多取法唐人,正如元人袁袖所言:“善回腕,故书圆劲,或者议其多用唐法。”而清人阮元亦谓鲜于枢“字迹活泼而有力,在孙过庭、李北海(邕)之间”。细察此卷,与颜氏《祭侄稿》、《刘中使帖》及《争坐位帖》多有契合之处,笔法纵肆,欹态横生。通篇约二百余字,“全力以付”,“无一笔苟置”。从用笔力上看,锋敛墨聚,圆劲有力,每一笔画的起收、顿挫、使转……均从容不迫,却又变化万千。比如聚墨成“点”,有正点、侧点、挑点、连势排点等,或大或小,或轻或重,结体妥帖,浑然无间。举凡横、竖、撇、捺各种构字“元素”,均能曲尽其妙,如“瘴”、“荐”、“华”、“长”诸字,横画虽多,却“燕不双飞”,因势生形;“瘴”、“草”、“华”、“晕”、“中”字中的竖画,多取“悬针”状,行笔劲利,挺拔有力……结体略呈右上取势,宽博宏肆,纵敛有度;行书中间杂草书,规整中有变化,益增活泼生动之趣。此卷章法近乎上下齐平,行距均匀,不激不厉,自然畅达。而字与字之间起承转合偶以“牵丝”相属,更多是以内在笔势使上下呼应自如、左右揖让相得。通观全卷,正如刘欣耕先生所言:“结字严谨而纵肆,点线爽健而富有立体感,挥运之中意气雄豪而出入规矩。他以深厚的功力表现出了对书法形式美的追求和创造力,从而也表现了自己的气质、人格。”
尽管同侪称誉鲜于枢“笔笔皆有古法,足为至宝”(赵孟頫语),但因其泥守唐法,排斥宋人,明潘之淙《书法离钩》批评道:“元人自赵吴兴(孟頫)外,鲜于伯机声价几与之齐,极圆健而不能去俗。”明人方逊志亦直指其“姿体充伟而少韵度”。以“回归”传统为主流的元代书坛之所以在书史上较为“寂寞”,就是因为继承多而创新少。鲜于枢也未能免“俗”,这是他的书法为后人所诟病的主要原因。
鲜于枢于书法“用工极深,时人鲜有知者”(元人邓文原语),晚年更是闭门谢客,不问世事,以调琴作书为乐。1989年在杭州发现鲜于枢墓,随葬品还有印章、端砚和笔端饰件及其他鲜于氏生前把玩之物。 困学民书。

E. 谁有元鲜元枢 《书苏轼海棠诗 》释文

《书来苏轼海棠诗 》释文 江城地瘴蕃草木自,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到,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尊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右玉局翁海棠诗长句渔阳困学民书。

热点内容
樱花家具一天 发布:2025-08-29 20:24:24 浏览:415
七夕宾馆吵 发布:2025-08-29 20:00:22 浏览:188
苏州餐厅七夕 发布:2025-08-29 19:34:19 浏览:79
插花构图法则 发布:2025-08-29 19:32:47 浏览:181
去年七夕是几月几号 发布:2025-08-29 19:19:36 浏览:859
盆栽兰花类 发布:2025-08-29 19:08:54 浏览:176
樱花之缘 发布:2025-08-29 19:03:58 浏览:730
一年的各种情人节 发布:2025-08-29 18:59:39 浏览:827
物流园盆栽 发布:2025-08-29 18:38:02 浏览:544
福鼎白茶花 发布:2025-08-29 18:37:49 浏览: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