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天小兰花
1. 舒城庐镇和晓天的茶叶哪个好
晓天的,晓天是舒城小兰花和六安瓜片的产地,而且是山中,环境比庐镇乡好多了
2. 舒城小兰花是白茶还是绿茶
当然不是花茶了。 舒城小兰花系历史文化名茶。 兰花茶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说,芽回叶相连于枝上,形状答好像一枝兰草花,二是说,采制时正值山中兰花盛开,茶叶吸附兰花香,故而得名。 以前兰花茶有两种。安徽省舒城县的晓天、山七里河、梅河、毛竹园等地,主产大兰花,舒城南港、沟二口和庐江的汤池、桐城大关等地,主产小兰花。目前,大兰花基本不再生产了。 舒城兰花茶的产地有舒城、庐江、桐城、岳西。以舒城晓天白桑园的产品最著名,为兰花茶之上品,舒城、庐江交界处的沟二口、果树一带所产兰花茶也久负盛名。 舒城晓天一带地处大别山支脉,属大别山腹地,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土壤属山地乌沙土,肥沃疏松,通气透水性好。茶树常年在云烟飘渺、雾露笼罩下生长,加上精细培育管理,故而根深枝繁,芽叶肥壮。
3. 兰妃茶属于什么茶产地
兰妃茶属于花茶,而且是兰花茶,是中国的一个高科技产品,用鲜花窖制而成,是名贵的花茶品种,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兰花茶正宗产地是安徽省泾县里坞坑,在皖西霍山县境内的杨三寨风景区也有5千亩的兰花茶生态茶园。
舒城的晓天、七里河、梅河、毛竹园等地,主要出产大兰花茶;舒城的南港和沟二口,汤池、桐城的大关等地,生产小兰花茶,也是兰花茶主产区;此外在临县霍山县东西溪乡杨三寨村栽培有5千亩生态兰花茶。五十年代初开始改制炒青,出产“舒绿”。当年只南港一地就改制炒茶青3500担,以后逐年增长,1954年舒城出产炒青10000担。此后,兰花茶产量大减。1954年全省只出产兰花茶6630多担,其中舒城2880担,无为1200担,巢县2300担,1958年增到8400担。根据以上历史资料,可以肯定当时舒城为创制兰花茶的发源地。
4. 安徽的茶叶怎么样,有没有一种叫“小兰花”的茶叶详细回答
安徽舒城来小兰花
名优茶叶源。产于舒城县境内的烘青绿茶。创制于明清年间。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舒城县志》载:“茶,出晓天主簿园、毛坦厂。”谷雨前后,采摘一芽一叶到一芽二三叶,经杀青(生锅、熟锅)、烘焙(初烘、复烘、足烘)制成。分特级、一至三级。历史上有大兰花、小兰花之分。芽叶相连自然成朵,似兰花,色泽翠绿,匀润显毫,清香持久,有兰花香,滋味浓醇。主销安徽江淮地区及山东、江苏、上海和北京等地。
不够详细,可以去网络一下,有很多
5. 岳西翠兰的制作工艺
1985年包家河的石佛寺和姚河的黄树试制的岳西翠兰,在安庆地区名优茶评比中夺得前2名。同年将2个试制点茶叶混合,送农业部参加全国评比,评为全国新创名茶。1989年全国名茶复评中,再次荣获名茶称号。
1990年代岳西县又相继开发岳西翠芽、岳西翠尖,形成了岳西翠兰名优茶系列。
岳西翠兰属绿茶类特种烘青茶。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制茶流程有品种、栽管、植保、采制等基本步骤。其中制茶前的培植管理技术大致有:土壤、地形、选种、繁殖、施肥、采摘等,不一而足。手工制作工序有鲜叶采摘、摊放、头锅、二锅、初摊、毛火、复摊、足火等八道,手法有抓、抖、撒、捞、滚、甩、拢、带、磨等。
鲜叶标准:采摘标准现分三级:一级为单芽;二级为一芽一叶初展;三级为一芽二叶初展。
制作翠兰技艺:包括:采摘、摊凉、杀青、整形、摊凉、毛火、摊凉、足火等。
采摘:岳西翠兰对鲜叶要求严格,一般清明前后开采,要求做到“三要、三不带、五不采”,即同一级别的鲜叶“要求大小匀齐,老嫩一致,壮瘦相同;不带老叶、老梗、单片叶;不采鱼叶、雨水叶、病片损伤叶,紫芽叶、对夹叶。”鲜叶放入随身携带的竹篮中,上覆薄布,以防曝晒。
摊凉:采回的鲜叶要及时摊放,摊放场地要求阴凉干燥、通风良好;摊放器具要求是洁净的竹匾。摊放要匀、薄,边摊边拣剔。
头锅:头锅的作用是散发青气、形成茶香,也就是翠兰制作过程中的杀青。杀青是鲜茶绿叶制作的第一道关键工序,对翠兰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杀青来破坏鲜叶中酶的活化,阻止多酚类物质氧化,防止芽叶变红,形成绿茶“绿叶绿汤”的品质特征,并随着叶内水分的散失,鲜叶里的青草气芳香物质挥发消失,增进茶香。头锅锅温为120℃-130℃,以叶片投锅后“沙沙”响为宜,每锅投入鲜叶量按茶的等级各不相同。翻炒要求干净利索。炒制分为三个阶段,手法分别是“抓、抖、撒”, “抖、带、甩”和“拢、带、甩”。待叶质变软,青气消失,茶香出现时用小棕帚扫入第二锅。
二锅:二锅的作用是理条、增香。这是茶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锅温为80℃-100℃,以手触锅底烫手为宜。其手法为“拢、带、撒、磨、滚”,直到茶条成形,用棕帚扫出锅面。不同等次的翠兰,整形的手法都有微妙的区别,手工整形最大特点是干茶条形舒展自然。通过杀青和整形两道环节后,茶叶已达到七成干。
初摊:初摊是将二锅叶均匀薄摊于桑皮纸上,散去湿热,使叶内水分均匀分布。让茶叶的水分和青草气进一步散发。完全冷却后,再毛火烘干。
毛火:毛火用的工具为烘笼,栗炭火烘焙。这是茶叶干燥的第一道工序,主要在于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烘笼顶部温度80℃—90℃。通过铺皮纸、摊茶叶、提纸等手法,使茶叶滚落到烘笼之上。在毛火中,要定时轻翻,待至七成干时,下烘摊凉。
复摊:在红炭火上架上竹编的烘罩(俗称焙笼),烘罩上再放一层皮纸,目的是防止茶叶的细末从烘罩的缝隙漏下,产生烟雾影响茶叶的味道。把整形、摊凉后的茶叶用纸盛着,两手捏紧纸边,有节奏地轻轻筛动,使茶叶均匀地落在烘罩里的皮纸上进行烘焙。
足火:足火是低温慢烘。烘笼顶部温度为50℃-70℃。毛火烘焙能使茶叶达到九成干。再将茶叶摊放至完全冷却,再足火提香至十成干。在用火上,也十分讲究,从杀青、整形,到毛火、足火,用的是无烟无味、火力均匀的木炭火。烘焙中要定时翻动,直至足干后,下烘摊放备装。
制作工具:一般工具有摊青架(若干)、锅灶(两口)、火钳(1把)、小扫帚(2把)、接料盘(2只)、烘笼(4只)、笸箕(竹匾)(8个)为一组用具。
其它材料:干柴、栗炭若干。
制作人员:一般一组4-5人。
工作时间:一般一组1小时制作毛火茶0.8斤左右,足火0.6斤左右。
名称典故
取名“岳西翠兰”,其主要原因是这种茶叶,色泽翠绿、形似兰花,产在岳西。
其他缘由还有:
1. 翠兰茶是在岳西县东北部姚河、头陀河一带生产的历史名茶“小兰花”的传统工艺基础上研制开发而成的,“翠绿鲜活”的品质特征突出,因此得名。
2. 岳西县属大别山腹地,生态环境好,兰草花漫山遍野,引人注目。明崇宗九年(1636年)张献忠率部攻占岳西后,将这里命为“兰花县”。由于兰花多,这里的茶叶自然就浸润了兰花的芳香。1984年,岳西县创制的新茶在安庆地区名茶评比中崭露头角,名列第一。1985年有人提议,将这种“色翠兰香”的茶叶,叫“岳西翠兰”,得到了广泛认可。
3. 相传明末清初,在岳西姚河乡境内,有一个叫兰花的姑娘,美丽娴淑、心灵手巧,所炒的茶叶质量特优。一年,有位徽州茶商慕名携巨资来到晓天,高价专购兰花炒制的茶叶。由于家贫,懂事的兰花姑娘,为了给家多挣钱,就不分昼夜,拼命采呀、炒呀,结果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当地人为了纪念兰花姑娘,就将她炒制的茶叶叫“兰花茶”。也就是今天的岳西翠兰的前身。
6. 岳西翠兰
岳西包家和古坊有,所有者是岳西的人.
7. 晓天镇的特色产业
精品兰花天,是华东地区著名的国兰之乡,她位于安徽省舒城县西南边陲,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茂竹修林,地貌多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十分适宜兰花的生长和繁育,经过一批批人的努力,近年来,晓天兰花精品不断涌现,从兰人员逐渐增多,声名远扬海内外,成为舒城重镇晓天的一张名片和对外形象的一个标志性品牌。
随着晓天兰花产业的迅猛发展,至2002年底,当地养兰、赏兰、易兰人员已近万人,每年到晓天地区的兰友有上海、南京、浙江、湖南、湖北等地,还有来自韩国、日本的,年均达5000多人次,如何让晓天的兰花事业走上新台阶,踏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在晓天镇党委政府及一班人和从兰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下,2003年11月,晓天兰花协会正式成立,成为全国第三家乡镇级兰花协会。自此,晓天镇兰花协会走上了一段快速发展的道路,并渐渐显示出它的实力和光彩。
良好的政策支撑和优越的发展空间,使晓天兰花协会的人才和精品层出不穷,班大元、江启胜、何先文、胡孝胜等兰界“老大”资产增长迅速,张玉友、班代兵等后起之秀奋起直追;下山新品接二连三,截止目前已达1800多种,精品约120多种,先后发掘出“皖军梅”、“大龙胭脂”、“向天歌”、“馨香百合”、“中华荷蝶”、“褚字”、“晶梅”等一些铭品,并相继在全国各地的兰展中获得了金奖及银奖。至此,晓天兰花协会的成员已达300多人,会员逐渐向岳西、霍山、金寨以及县内的山七、高峰等地区和周边乡镇延伸,年交易额800多万元,兰花产业已真正成为晓天镇乃至舒城县山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一件重要法宝。 优质茶园全镇茶园2万多亩,年产干茶350吨左右,是安徽省重要绿茶生产基地,传统名优“舒城小兰花”及部优名茶“白霜雾毫”原产地。
全镇户均2亩茶,人均收入近千元,名优茶产量占全镇总产量的85%以上,产值占90%以上。
通过无公害茶园认证10000亩,有机花园认证2460亩。在查湾、白桑园、方冲、南岳3村建立了“舒茶早”良种种植示范基地,累计引进“舒茶早”等良种茶苗200多万株。
每年举办各类名优茶采制技术培训20多场次,印发资料近10万份,参训人数达万人次,举办了两届名优茶制作能力竞赛,制作茶叶宣传标牌30多处,制作晓天茶叶电视宣传片4期,组织茶叶经营和生产大户参加各类茶叶赛事和展览,“晓天兰花”系列名茶,“白霜雾毫”、“兰花香芽”、“兰花剑”等多次在芜湖等茶博会上获金奖。
有茶树整型机65台套,大中小型茶叶生产企业10多家,茶叶生产机构成套设备300台套,小型杀青等家用器械上万台。
茶叶生产、营销大户近200多家,“白霜雾毫”、“兰花剑”等高档名优茶生产专业户,遍及查湾、平田、黄河等片十几个村几十个组,生产高档名优茶近百吨,产值上千万元。全镇茶叶专营户5亩以上,2万元以上收入40多户,茶园2—3亩,1—1.5万元户40多名,万元左右收入户100多户。经营茶业大户100多家,经营舒城、霍山、潜山、岳西、金安等县(区)各类茶叶400吨以上,经营额5000万元左右。查湾有机茶公司在龙井、大马建立了500多亩有机茶基地,荣盛花木有限公司在“白霜雾毫”原产地与茶农签订了近万斤名茶订单,晓天名优茶厂和大河名优茶厂加工生产高档名优茶,逐步形成了名优茶“公司(企业)+农户”订单模式。
8. 在一个集镇上开一家喜庆用品可以吗
油茶,又叫茶子树,为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有2300多年历史。舒城油茶资源十分丰富,分布于丘陵11个乡镇,成林油茶20万亩,面积占全升档15%,居全国之首。 油茶当地群众称之为“打不烂的天然油库”,“摧不毁的铁杆庄稼”。一年种植,几十年收益。它是植物食用油中的佳品。一是营养价值高;二是晶莹透亮,色清味香;三是耐贮藏,不易腐败变质;四是可作人造牛奶等的原料。除茶叶外,油茶果壳可作为用来制碱、橡胶、糠醛、活性碳等。 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唐时舒城即盛产茶叶,并被列入贡品。舒城兰花茶叶作为安徽省传统地方名茶因其形似兰花、香若兰蕙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赞誉和喜爱,目前茶叶生产遍及山区16个乡镇,面积10万亩,年产茶叶2000吨。80年代研制开发的“白霜雾毫” 被列为安徽省十种名茶之首,89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部优名茶。白霜雾毫外形芽叶,自然舒展,如兰花初放,色泽翠绿,毫锋显露、内质香气清新怡人,而色浅绿明亮,叶底嫩匀成朵、主要产于境内西南绵延数百公里的高山茶区。山高岭峻,植被完好,土质肥沃,气候温和,无污染,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特别是初春新茶冒尖时节,漫山兰花竟相吐蕊散发幽香,香气重染沁入新茶,使之具有了独特的兰花馨香。 舒城小兰花,深的消费者的喜爱,更是远销国外! 舒城素有“板栗之乡”美称,大面积栽培板栗有300多年历史。分布山区22个乡镇,现有板栗40万亩,年产量500万公斤,年出口50万公斤。本地产叶里芷、蜜蜂球、粘子板三个品种被安徽省林业厅定为优良品种。 近年来,舒城县把板栗开发作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项目,注重科技投入,新品种“叶里藏”、“蜜蜂球”等果大质优、香甜脆嫩,有明显健胃、补肾之功效、富含钙、镁、硼、铁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98年舒城县与国家材科院合作攻克了板栗冷藏保鲜技术难题,建立年储藏保鲜能力达400吨的板栗保鲜基地,保鲜率达99%。 舒城竹器以龙舒贡席为代表,简称舒席,是国家名牌传统出口产品,1906年在“巴拿马国际商品赛会上”获一等奖;1910年,在南洋大臣主办的物产会上获银质奖章,1917年在美国芝加哥国家商品赛会上获一等奖;1926年和1934年,分别参加上海、杭州全国展览会,分获一等奖。1953年,在莫斯科国际经济展览会上获工业美术奖。抗战前,日本裕仁天皇结婚,日本田洋行曾派人专程来舒城购席10床,作为贺礼。1979年以后,舒席又先后获部优称号以及省级以上10个大奖。 舒席是以水竹为原料,取其头青、二黄,编成“人字纹”、“回纹”等花色。产品有睡席、枕席、童席、托席、座垫席、字画席和餐具、玩具等。具有造型雅致、花纹细密、柔软光滑、凉爽消汗、不被虫蛀、经久耐用、可折可卷、易于携等特点。龙舒贡席品位极高,不仅是消暑纳凉的生活用品,而且是门厅、礼堂、书斋、餐厅等内不可多得的装饰品。同时,也是友好往来、喜庆活动馈赠友人别致而大方的精美礼品。 本县生姜早在唐朝已有栽培,近现代,尤以干汊河镇一带所产生姜饮誉省内外,远销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姜性辛、温热、入药、调味、食用皆可,具有多种药用保健功能。近年来,孔集镇绿园食品公司生产的“泡姜片”在省内外市场非常畅销。 薇菜属山野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盛产于本县五显镇一带。90年代后经科学鉴定,发现含有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氨基酸和蛋白质,食用、入药均可,渐被重视。五显镇为发挥资源优势,大量在群众中收购,通过加工、分检,制成薇菜干制品,销往省内外,出口日本等国家。 橡栗是一种灌生栎树坚果,有天然黑色“仙果”之美称,大量生长于本县晓天地区山野。其果肉能制作成美味可口的食品,果壳可作工业染料,果渣是饲养牲畜的精饲料。《本草纲目》载:“橡实苦、微温、无毒,主治下痢、兑肛、痔疮出血、涩肠止泻、止肠风崩中带下、厚肠胃、肥健人”,具有多种药用价值。晓天镇运用现代科技,将橡栗制成橡栗粉、橡栗粉条、橡栗豆腐、橡栗冲剂、橡栗茶等系列产品,销往市场,前景看好。 编辑本段舒城旅游 万佛湖旅游区 万佛湖[3] 万佛湖风景区是以万佛湖为中心的湖泊型观光风景区。景区面积299平方公里,湖面50平方公里,容水8.2亿立方米。万佛湖即龙河口水库,是举世闻名的淠史杭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十大水库之一。舒城山川秀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皖中花园"之美誉。万佛湖风光旖旎,景色迷人。湖中60多个岛屿,大多开发利用,几十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墨如画,巧夺天工。湖水清澈如镜,水质清新,经国家环保部门抽样监测,属地表二级水质,可直接饮用。世界第一大人工土坝镶嵌于湖边。被推荐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人工土坝候选世界纪录。各种旅游设施配套齐全,旅游项目丰富多彩,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顺利通过了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验收。万佛湖地处舒城腹地,距县城23公里,景区面积135平方公里,湖面50平方公里,湖岸周长203公里,容水量8亿立方米。万佛湖是一个美丽的湖。相传湖畔石 壁之上有一奇石神似观音临湖,湖中漂动众多小岛栩栩如佛子,宛若“诸佛拜观音”,万佛湖由此得名。沿湖几十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万佛石林、摩牙石刻、幽谷新月、龙柏山道、钓鱼台、观音洞、人头马、翠竹岭、白鹭洲、湖滨沙滩游泳场等似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交相辉映。环湖皆山,群峰耸立,翠绿、清蓝、淡灰,层次分明,绵延百里。在淡蓝色飘渺的远山中,有一座景色秀丽的龙眠山,北宋大画家李公麟曾在此息居作画;湖北岸是大梅山,梅山东北坡原有梅仙祠和梅仙洞,相传汉代南昌尉梅福辞官后,隐居此处,于山间石洞修成正果,羽化而登仙。湖对岸是湖滨浴场,沙滩广阔平坦,四周翠树环抱,芳草茵茵,是天然的游泳、沙疗、日光浴的好场地。[5] 万佛山万佛湖景区面积299平方公里,湖面50平公里,湖岸周边205公里,库容9.3亿立方米,是举世闻名的淠史杭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环湖皆山,波光潋滟,水面开阔,一碧万倾,港叉曲折,绿岛浮动。这里有被称为世界第一的人工土坝、万佛石林、摩崖石刻、幽谷新月、文家墩和龙王树新石器遗址、梅山晓烟、龙柏山道、左慈钓台和观音洞、人头马、翠竹岭、白鹭洲以及雄伟壮观的梅岭电站、溢洪道、牛角冲进水闸等几十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她集山、水、泉、石、崖、池、洞、林、花及水利设施,文化遗址于一体。旅游资源基本类型达51种,其中:地文景观类6种,水域风光类4种,生物景观类4种,古迹与建筑类25种,休闲知健身类9种,购物类3种。景区风情多彩多姿,农副产品丰富,风景与农林茶田融为一体,资源实体体量巨大。
9. 安徽舒城晓天有什么特产
兰花名优茶、万佛山野菜、万佛山板栗、万佛山茶油、葛根粉条、橡栗粉条、“思根宅”根雕工艺品。
10. 岳西翠兰是什么茶,岳西翠兰的由来
岳西翠兰是什么茶 岳西翠兰名茶是生长在大别山区的优质云雾茶。岳西翠兰茶属于新创名茶。岳西翠兰茶产于皖西大别山腹地岳西县境内的主薄、头陀、来榜区。岳西翠兰茶外形优美,芽叶相连,自然舒展,酷似小兰花;其汤翠绿明亮,香气持久;岳西翠兰茶其味醇厚而回甘。 岳西翠兰品质特点突出在“三绿”,即干茶色泽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外形:芽叶相连,自然舒展成朵形,色泽翠绿鲜活。内质:清香高长,醇爽回甘,有花香味,叶底嫩匀成朵。 岳西翠兰的由来 岳西翠兰茶取名“岳西翠兰”,其主要原因是岳西翠兰茶是在岳西县东北部姚河、头陀河一带生产的历史名茶“小兰花”的传统工艺基础上研制开发而成的,“翠绿鲜活”的品质特征突出,因此得名。明崇宗九年(1636年)张献忠率部攻占岳西后,将这里命为“兰花县”。由于兰花多,这里的茶叶自然就浸润了兰花的芳香。1984年,岳西县创制的新茶在安庆地区名茶评比中崭露头角,名列第一。1985年有人提议,将这种“色翠兰香”的茶叶,叫“岳西翠兰”,得到了广泛认可。三是相传明末清初,在岳西姚河乡境内,有一个叫兰花的姑娘,美丽娴淑、心灵手巧,所炒的茶叶质量特优。一年,有位徽州茶商慕名携巨资来到晓天,高价专购兰花炒制的茶叶。由于家贫,懂事的兰花姑娘,为了给家多挣钱,就不分昼夜,拼命采呀、炒呀,结果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当地人为了纪念兰花姑娘,就将她炒制的茶叶叫“兰花茶”。也就是今天的岳西翠兰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