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幸福兰花花

幸福兰花花

发布时间: 2022-02-11 12:04:51

① 《兰花花》的原型是谁

歌中人来物据民间传说确有其人自,她是陕西固临县临镇某村的一位女子。她长得美丽,渴望幸福,却被迫嫁给一位姓周的地主——猴老子。兰花花不甘于封建势力的压迫,自找“情哥哥”,并敢于信誓旦旦地宣布:“咱们俩死活哟长在一搭。”

② 《兰花花》的音乐特点及演唱分析

陕北传统民歌 以纯朴生动、犀利有力的语言,热情歌颂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版女性──蓝花花。这个被称为权普天下最聪明、最美丽的好姑娘,竟被强行嫁给一个“好像一座坟”的周家“猴老子”。但是蓝花花并没有屈服,为了追求幸福,她不惜拚上性命,坚决反抗封建礼教。民歌以优美流畅、开阔有力的信天游曲调咏唱,并吸收了叙事的手法,用分节歌的形式,深刻地表现了歌词的内容,成功地塑造蓝花花的形象。具体的参看下网络,希望对你有帮助。

③ 兰花花是什么意思兰线线是什么意思陕北的那首歌里唱的

首先兰花花
是一个人物
是这歌曲的人物
里面只有青线线
青线线
只是为他苦做铺垫的
这歌曲讲述的是旧社会
妇女的真实写照
但是还没最后一段又写出了
兰花花
努力寻找自己幸福
敢于和旧社会做斗争的新妇女形象

④ 有首西北的花儿,好像名字是兰花花,但不确定。只记得有句歌词,泪疙

风沙 吹乱谁头发
无边的山崖
心里 是否会害怕
忧伤着长大 自由不听话
花 如此美丽啊 雨 为何打湿它
天 在那一刻 瞬间倾塌
我的兰花花 怎么不见啦
我的兰花花 你到哪儿去了
兰花花你最爱穿的碎花
轿子里的你却忘记穿它
怎么你流着泪不愿回家
撕毁红盖头也不愿出嫁
兰花花你还有什么牵挂
你爱的人最后都把你耍
要认命要拼命随便你吧
门前的老猴子等不及了
兰花花 兰花花 兰花花
兰花花 兰花花 兰花花
纵身跳下对面万丈悬崖
这是一种解脱还是惩罚
看雨在下看那风还在刮
是谁的错 我的兰花花
是谁的错 我的兰花花
兰花花 兰花花 难道就你痴吗
兰花花 兰花花 幸福不是这么对吗
这种幸福你会要吗
兰花花 兰花花 现在还痛吗
所有的伤疤 不要延续它

⑤ 什么是民歌调兰花花

《兰花花》是中国陕北地区的地方民歌
歌曲的旋律属于信天游的曲调,由上、下内两句组成,容曲调悠扬柔美,节奏舒缓自由,歌词口语化,很具地方特征
《兰花花》是刘燕平演唱的陕北民歌,由周家洛采集和再创造而成
以纯朴生动、犀利有力的语言,热情歌颂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
兰花花的原名叫姬延玲,1919年出生在延安临镇,长得十分招人喜欢

⑥ 跪求晚会主持串词。 幸福天堂, 双人舞 兰花花,《 老师,我总想起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群舞雨中花

不知,你去网络上插串词

⑦ 蓝花花的故事 创作背景

当我们对时下的爱情现状越来
越失望的时候,我们就更加魂牵梦绕
这首凄婉而美丽的陕北民歌,和她所
描述的纯真爱情故事。
民歌唱颂的《蓝花花》和民间传
说的关于蓝花花的故事中,都讲述了
这样一个爱情故事:固临县临镇有女
子名叫蓝花花,长得很美,一个顶顶
漂亮的女孩子被媒人说给了地主周
家,周麻子又秃又瞎又尿床,“照见
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坟。”“蓝花
花那个下轿来,东张西又照,你要死
哟你早早死,前晌你死来后晌蓝花花
走” ……不过故事的结局有两个版
本:一个是“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
说不完的话,咱们俩死活哟长生一
搭”。一个是蓝花花和情哥哥两人吹
了。但让我们感动的是乐观的蓝花花
没有哭天抢地,留下“拉倒拉倒哟就
拉倒……世上的朋友交不完” 这样
坦然的心态和追求。
这是何等让人感动而伟大的一
个女性形象啊!在那父母之命、媒妁
之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年代,在
贫瘠的黄土高原,在生存受到自然环
境严重左右的穷苦的乡村,蓝花花能
放弃优越的物质现实,放弃实用的爱
情,坚定的追求自己幸福自由的爱
情,这在那个时代和那个环境需要多
大的勇气。
放眼今天实用爱情、物质爱情、
功利爱情、快餐爱情盛行的天空,红
尘中的男女就如灶上的懒猫,哪里温
暖就往哪里挤,惟恐找不到款爷和富
翁,当纯真的爱情越来越稀少的时
候,当我们的爱情走得太远以至我们
忘了为什么而出发的时候,美丽勇敢
的蓝花花绝对是我们今天的英雄和
楷模。我们唱颂蓝花花,唱颂她美丽
而火热的爱情,唱颂能在某个黄昏或
者某个早晨,能有一个我们渴望的蓝
花花般的爱情“手提上那个羊肉、怀
里揣上糕、冒上生命往哥哥家里跑”
……我们不禁潸然泪下。
美丽的蓝花花用她的爱情追求
和爱情宣言掀动和映衬了昨天和今
天中国爱情最让人脸红的页码,给了
中国人纯真爱情一个梦开始的地方、
一汪理想爱情的心灵瑶池。
关于《蓝花花》的故乡,有说绥
德的,因为鲁艺最早编辑的《陕北民
歌选》是在绥德等地采录编定的,首
唱的也是祖籍绥德的歌唱家刘燕萍。
再说有著名的“米脂婆姨绥德汉”的
说法,绥德自古为“天下名州”,地处
陕北腹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名州
出名人,名州的汉子更是出名。高大、
剽悍、英俊的绥德汉,颇有北方阳刚之
气。南宋名将抗金英雄韩世忠、中共陕
西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李子洲都是绥
德人。能够让“一十三省的女儿啊,唯
有那个蓝花花好”追求的自然是出名
的绥德汉啦!没有好的绥德汉哪有美
丽的蓝花花的坚贞的爱情。
有说米脂的,三国时的天下美人
貂婵是米脂人。貂婵嫁吕布,吕布戏
貂婵,史书记载各异,且不去管它。但
是,米脂的女子长得漂亮,绥德男子
长得英俊,却是事实。蓝花花那么美
丽,应该出在出美女的地方,出了美
女自然就生出美丽的民歌。
直到1990年,忽然又出现了一
个与“红色”相关的蓝花花传说。说
是蓝花花原名叫姬延芳,1919年出生
在延安南川临街镇的农民家庭,长得
俊秀,亭亭玉立,像雨后马兰花一样
惹人喜爱,人们送她个绰号叫“蓝花
花”。1936年她与刘志丹领导的红军
中一个挺拔英俊、能文能武的战士一
见钟情……后来就是歌中的被嫁的
现实,直到蓝花花思念那战士最后苦
闷而死……
我们不去钻故纸堆,评说谁的真
伪,单从咱们对蓝花花的寻根刨底的
虔诚中无不张扬着中国人对蓝花花
的热爱和追寻,我们太渴望一份纯真
的爱情,我们太希望构筑一份美丽的
爱情理想。
“红绣鞋,金莲子,好比两盏灯,
蓝花花穿上搅乱年轻人……”唱着这
美丽的歌声,让我们闭上眼睛,在喧
嚣而又冷漠的都市里,寻求感动。蓝
花花,在我们今天浮躁的爱情里,你
何时“手提上那个羊肉、怀里揣上糕、
冒上生命往哥哥家里跑”啊!

⑧ 音乐 兰花花 的故事背景

兰花花原名叫做姬延玲,延安县临镇人。从小心灵手巧,长得俊美可爱。与当地一男子相好,偷吃禁果。1936年红军解放了临镇,该男子应征入伍打仗去了。兰花花的父母强把她嫁与某老恶棍。该恶棍不久横祸而死,父母遂把她嫁给一个麻脸的富人。兰花花日遭虐待,终于在1942年病故。5 应当说,兰花花的事迹上演了一幕活生生的现世悲剧,它揭示了旧社会下层女子 6 悲惨的人生命运,反映了旧礼教戕害人性、阻挠人的自由情感生活的现实。在那个时代,像这样的事件经常发生。但人们追求自由、力谋幸福的心智尚存,则不免要付之于实际的行动,试图去冲破樊篱,实现超越。这种实际的行动往往是自发的、盲目的、鲁莽的,不免要走偏,酿成悲剧。(关于这方面的现象及理解,我在后面还将论及。) 兰花花的悲剧从她一生下来就开始演绎了。7 “青线线那个兰线线,兰个英英采”。这句歌词包含了十分浓厚的民俗意义。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小农经济社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正是在这种物质生活中孕育了中国人的意识形态。也许存在偶然的因素,迎接兰花花的确实是纲常制下的女贱现实,注定了她悲惨的命运。请容许我这样设想:兰花花是她妈在纺线织布的时候生的。这个孩子对生境的第一印象既是,长长的棉线,上下拉扯;黑黑的梭子,左右恍惚;人生的编织从此开始。 兰花花倒是生下来了,除了不得不推卸的文化国度造就了她的悲剧外,另一个不容忽视的过错是,她“实实的爱死人”。有人会问:“漂亮也有错吗?”有,确实可能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文化氛围中,人性的任何方面都是可以判罪的。兰花花的人生轨迹即实践于这样的“原罪”。 随着年岁的增大,兰花花可以参加生产劳动了,起兴物也由家里转到了田间。“玉谷子那个田苗子,数上高梁高”。劳动的性质之一是标志主体具备社会接受的素质。这里暗含的意思是,兰花花不仅长得好看,而且善于劳作,绝对是一个好的“家庭把式”。这在以劳动为美的意识形态看来,简直是尤物了。8 所以社会对兰花花的评价为: “一十三省的女儿呦,数上兰花花好。” 这样好的人才,自然是社会的稀罕“物件”, 9 也就不能奇怪媒人的过度性兴奋了。婚事的安排是如此的紧凑,大概有文学构设的参与。这个姑且不管。我想关注的是,在诸多民俗意义上的婚事仪式所体现的价值认同和制度张力。在这里,我要重点说说媒人。 中国传统有一种说法,社会上有六种女人碰不得,所谓“三姑六婆”是也。她们口尖舌长,说三道四,走街窜巷,搬弄是非,坑蒙拐骗,遗祸社会。媒人(一般指媒婆,事实上也是)就是这样类型的人。 10 我同样要强调,“三姑六婆”作为信息的传递者,所做的大量的无微不至的社会沟通工作。11 享有信息是人类的共性,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就可以粗略地视作从事信息的事业,男女老少,概莫能外。可惜在不短的时期里,男子享有的社交权益太多,女子享有的不足,恰恰为中国的“三姑六婆”的产生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契机。值得我们现代人悲哀的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这些现象,反倒表现了一种制度性的社会扭曲。12 而且,由于媒婆的历史性活动,竟至于产生格式化的媒俗,以及“明媒正娶”一类的词汇,这是不容忽视的价值民俗力量。 歌词中有这样一句,“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门。”如果我们没有故事背景的交代,印象是不深刻的。实际上,其背后隐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单从信天游本身来说,很大数量的曲目都包含于这一内容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民歌就是情歌,这已几乎成为共识(当然如果仅是这样处理的话,也太过鲁莽)。信天游也是这样。绝大多数的情歌都要反映未婚男女的纯情(注释中提到的“猥亵歌”可叫做已婚男女的“浊情歌”),人类非理智中性升华的大多数就贮藏在这些“真流露”的纯情男女身上。我同样可以想象,在旷远辽峻的山间地头,兰花花和她的“情哥哥”在劳作中凝结于田苗子的情感游丝,荟萃于土豆疙瘩的纯然灵犀,以及高粱穗头的心灵契合。 13 另外需要交代是,在兰花花进“周家的门”之前,还有与情哥哥送别的一幕。歌词交待的不清楚,但这样的曲目简直是数不胜数,而且大多是历史浓缩的精华产物。中国人感情的细腻是举世闻名的,离愁别绪是最典型的表现方式。14 最具有代表性的反映这一主题的信天游应当是《走西口》。在这首九曲悲肠、摄人肺腑的信天游中,几乎包含了所有传统中国人的阴阳相济和“陌生化”心理。从这里,可以看到古代中国特有的审美“三棱镜”,以及置于太阳底下的七彩光芒。15 “兰花花那个下轿来,东张西又照”。陌生的人,陌生的物,兰花花的人生航程将最终在这里抛下铁锚。“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哩”!那种新婚的焦虑、害羞、渴躁不安,是难以言表但可以想见的。在这种杂碎的心态下,有一重情感是最最放不下的,那就是她的情哥哥。“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象一座坟。”这是最现实的打击。那种恋情失却、人物两非、欲舍不能、悔恨交加的心情在一刹那间变作为宇宙间最恶毒的诅咒:“你要死来,你早早地死,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 16 后两句可以是实写,写兰花花借口回娘家,私奔到情哥哥家里,痛诉心迹,言呈心志,告以决心;也可以理解作虚写,即兰花花幻想作自己携带食物去会情哥哥,以叙幽情。事实上,我们知道,她的情哥哥已经当兵去了,理解作虚写更切合实际。 17 我这里想重点提及的,是那种男女之情所激发的强大的勇气。不论兰花花是仅有这样的意识,还是已经化作了一种实际的行动,都可以表明礼教在“性情的真表露”面前所暴露的致命弱点。18 这种现象在中国是最为典型的,理由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十分成熟的礼教制和自由人性之间张力的时时缺失。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兰花花去找她的情哥哥,本质上是一种“违禁行为”。如果她把这种行为持续下去的话,不外乎又将产生一首“打伙计”的“猥亵歌”。撇开价值因素不提,单是如此方式的“性情真表露”(或曰“自由追求”),算不得长久之计,为己也不心安,终是悲剧的结局。最理想的方案是提出婚姻自由的革命纲领,并矢志不移地追求之,笃行之。这在当时的历史力量储备中,已经具备了相当成熟的条件,并在事实上也终于汇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洪流中。 我们知道,兰花花的情人入伍打仗去了,这本身就给我们一个信号,中国妇女的命运从此将揭开一页新的篇章。回过头来再看《兰花花》,恰值于历史大变动的转折点上。兰花花的死,代表了旧事物的终结,预告了新事物的创生。可以说,《兰花花》是中国历史上礼教婚姻妇女的最后一幕悲剧,其存在价值正在于此。

⑨ 梦中的兰花花每分钟多少拍

其实也有什么你的梦境预示着你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而工作越来越顺利,会有贵人相助的。

⑩ 任建荣的芭蕾舞剧《兰花花》

兰花花的真实故事说起陕北民歌,人们首先就会想起《兰花花》等优秀民歌。《兰花花》是一首十分动人的反封建情歌,是陕北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典范作品之一。这首优美的民歌,从30年代唱至今天,受到几代中国人的喜爱,家喻户晓,久唱不衰。《兰花花》是根据延安临镇的一个真实的爱情悲剧故事编创阵创出来的。
兰花花原名姬延玲,小名叫叶子,1919年出生于延安南川临镇街一个农民家庭。她从小就心灵手巧,长的俊秀,到十二六岁的时已出脱得端正水灵,亭亭玉立,如出水芙蓉,像雨后马兰花一样惹人喜爱,人们给她送了个绰号码叫“兰花花”。红军中有个战士,他与兰花花一见钟情,偷偷相爱,发誓要死死活活相伴终身,不久两个便发生了关系。因红军奉命过山西东征,红军战士只得和兰花花难分难舍地暂时告别 。
兰花花的父母认为女儿败坏了自己的门风,便托媒人把17岁的兰花花许给临镇后街富户任老五的的小儿子任小喜,兰花花不从,在父母的威迫下响吹细打抬进了任家。任小喜吃喝嫖赌无所不为,后因在宜川抢劫杀人被处决。第二年,兰花花又被父母强迫嫁给了临镇一个姓石的富户人家。石家用的小子生得十分丑陋,满脸大麻子,他看上了兰花花的美貌,不惜花钱把兰花花买去妻。兰花花在石家受尽折磨,她日思念自己的红军情人。因精神过于苦闷,终于在1942年月日正月病死,死时24岁,留下一女一男两个孩子。
红军战士东征胜利后回到陕北,得知兰花花被迫嫁人,非常难过,但又怕给兰花花带来麻烦,故也没敢去看望兰花花,只有苦在自己心里。以后又听到兰花花病亡,悲痛欲绝,一病不起。在医院治疗中暗自构思怀念兰花花的相思之歌。出院后,他恰好又转业到固临县(今延安市临镇)文教科当科员。不久又调到固临县小学任教导主任。他还朝思暮想兰花花,便把在住院时编的兰花花歌曲整理出来(全长84句),把任家改为周家。教学生娃娃和村民演唱、传诵。《兰花花》很快在固临、延安、宜川、绥德等地传唱开来。后经延安鲁艺音乐工作者收集整理,迅速传遍了陕甘宁边区和大江南北。全国解放后,唱遍了新中国,也传到了海外。
民歌《兰花花》陕北传统民歌。以纯朴生动、犀利有力的语言,热情歌颂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蓝花花。这个被称为普天下最聪明、最美丽的好姑娘,竟被强行嫁给一个“好像一座坟”的周家“猴老子”。但是蓝花花并没有屈服,为了追求幸福,她不惜拚上性命,坚决反抗封建礼教。民歌以优美流畅、开阔有力的信天游曲调咏唱,并吸收了叙事的手法,用分节歌的形式,深刻地表现了歌词的内容,成功地塑造蓝花花的形象。这首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优秀传统民歌,其唱词在流传中多有变异,歌唱家郭兰英、王昆、李波、刘燕萍等人演唱的通常是八段词。曾被改编为钢琴独奏曲和大型歌舞剧。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呦),就数(那个)兰花花好。
正月里(那个)那个说媒,二月里订,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兰花花我下轿来,东望西照,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坟。
你要死来你早早的死,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
手提上(那个)羊肉怀里揣上糕,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
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咱们俩死活呦长在一搭。
歌舞剧《兰花花》
中文名称: 兰花花
外文名称: Lan Huahua
类别: 芭蕾舞剧 演出单位:中央芭蕾舞团
创作者编导:舒均均。作曲:刘廷禹。舞美设计:郑越洋(布景)。李克瑜、周风(服装)、张枫桐(灯光)。
演出者主要演员:王珊、彭丹(饰兰花花A、B),徐刚、王全兴(饰杨五哥A、B),宋琛琛(饰地主婆),李风岐(饰地主儿子)。乐队: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队。指挥:胡炳旭。
演出大事记 :本剧根据著名陕北民歌《兰花花》的立意改编、创作。曾参加1989年文化部艺术局主办的直属院团新人、新作评比演出,获优秀创作一等奖,主演王珊、徐刚获优秀表演奖。
评论撷萃 :芭蕾舞剧《兰花花》对运用西洋芭蕾艺术形式来表现中国人形象又进行了一次新的探索。全剧结构完整、风格清新,把芭蕾舞、中国民间舞、现代舞融为一体,是一首优美的民歌式的作品。舒均均的探索得到芭蕾新秀王珊的全力支持。在第三场中,通过兰花花中毒临死前与杨五哥挣扎爬滚的现代舞动作与芭蕾双人舞相结合,表现出爱的幻灭,生的渴望。王珊塑造的这个勇于反抗封建恶势力、努力追求纯洁爱情的陕北农村姑娘的形象,富于激情和诗意,催人泪下。有的观众看一次哭一次。 导 演:李耕
编 剧:常河
类 型: 美术片
地 区: 中国大陆
制作公司: 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摄影: 张学国
录音: 徐启珍
作曲: 王甫建
美术设计: 董仲恂(造型)
背景设计: 董仲恂
动作设计: 李耕、杨登云、戴胜英

热点内容
盆栽蓝莲 发布:2025-08-29 00:34:11 浏览:333
亚布力到牡丹江火车 发布:2025-08-29 00:34:10 浏览:174
樱花歌吉他谱 发布:2025-08-29 00:32:39 浏览:685
凤鹃花花语 发布:2025-08-29 00:32:38 浏览:881
组合盆栽花卉图片 发布:2025-08-29 00:30:58 浏览:399
天台荷花池 发布:2025-08-29 00:30:52 浏览:25
无锡花艺设计招聘 发布:2025-08-29 00:08:16 浏览:399
袋鼠抓花卉 发布:2025-08-29 00:06:24 浏览:420
梅花魂节选阅读答案 发布:2025-08-28 23:46:02 浏览:439
茶花女逸事 发布:2025-08-28 23:44:05 浏览: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