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海棠品种
㈠ 你好,请问这个海棠是原生的吗
海棠是苹果属(Malus)多种植物和木瓜属(Chaenomeles)几种植物的通称与俗称。代表植物海棠花(学名:Malus spectabilis)和木瓜(学名:Chaenomeles sinensis)都是蔷薇科的灌木或小乔木,为中国著名观赏树种,各地习见栽培。园艺变种有粉红色重瓣者和白色重瓣者。
海棠类多为用于城市绿化、美化的观赏花木(虽然其中不乏果实有很高食用价值的品种)。其中许多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如:西府海棠、垂丝海棠、贴梗海棠和木瓜海棠,习称“海棠四品”,是重要的温带观花树木。分布于中国山东、陕西、湖北、江西、
㈡ 冬红果海堂树有原生的吗
㈢ 海棠树苗是嫁接苗好还是原生的好谁懂的说下拜托拜托
嫁接的好
㈣ 观叶海棠的种类
一、观叶秋海棠
观叶秋海棠又名彩叶秋海棠、蟆叶秋海棠,为秋海棠科秋海棠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肥厚粗壮的肉质根茎多平卧于地下。叶柄具绒毛,直接从根茎上抽出;叶阔卵形,先端尖锐,叶长20厘米至30厘米,宽15厘米至20厘米,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叶脉具毛,叶片色彩鲜艳斑驳,依品种的不同,分别呈银白、灰白、红、紫、褐、绿及黑等颜色,甚至在一片叶上还有不同颜色斑纹或色块。聚伞花序生于叶腋,小花白色或淡粉色,不引人注目。
同属中还有一种铁十字秋海棠,亦为观叶佳品,其叶近心形,叶面长有独特的疱状凸起,叶色黄绿或浅绿,沿叶脉有类似十字形的铁褐色斑纹,其他特征和栽培、繁殖方法均同观叶秋海棠。
观叶秋海棠原产印度,有很多是人工培育出的园艺品种,喜温暖、湿润和通风良好的半阴环境,忌干旱与闷热潮湿,生长适宜温度为15℃至25℃,在此条件下保持盆土湿润,不要等盆土完全干透后再浇水,否则对植株有致命的影响,但也不能让盆土长期积水,以免造成烂根。生长期给予较高的空气湿度,可向植株喷水或将花盆放在鱼缸上方,以防止因空气干燥而引起的叶尖和叶缘枯焦,但水珠不能长时间停留在叶片上;每半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复合肥。夏季注意通风良好,避免暴雨淋击和烈日曝晒。冬季放在室内光线明亮处养护,减少浇水,温度不可低于10℃。每年的3月至4月换盆一次,盆土要求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并含有丰富的腐殖质,可用腐叶土或草炭土加1/3的粗沙或珍珠岩、蛭石,另外掺入少量腐熟的鸡、牛粪作基肥,换盆时去掉旧土和腐烂的根,用新的培养土栽种,并在盆底垫上一层瓦片或碎卵石,以利排水。
观叶秋海棠的繁殖用分株或叶插。分株可结合春季换盆进行,将根状茎分切成数段,每段都要带有新芽和2片以上的叶子,待伤口稍晾干后分别栽于盆中,栽植深度以根状茎上部与土面平为宜。叶插可在夏季剪取健壮成熟的叶片,用锋利的刀在叶背主脉分枝处切几刀,然后平铺在扦插床的沙面上,为确保切口与沙面接触紧密,可在叶片上压几块小石子或撒少量的沙子,以后保持介质和空气有较高的湿度,在半阴的条件下,4周至6周后各切口上部产生芽丛,下部生根,等根和芽稍大一些后就可将各芽丛分开栽种。为节省插床面积,也可将叶片切成三角形,并使每片小叶上都带有一条主要的叶脉,再把小叶直立插于土中,以后小叶片的基部切口处生根发芽,可连老叶片一齐栽植于小盆中,即成为新株。
观叶秋海棠品种繁多,各具特色,虽然花朵不大,颜色也不那么鲜艳,但其硕大的叶片色彩绚丽,是非常美丽的观叶植物,用于装饰居室的几案、桌面等处,自然时尚,效果独特。
二、
丽格海棠及四季秋海棠的美花是观赏的重点,但同属於秋海棠家族的另一族群,却是叶比花娇,色彩缤纷的叶子暄宾夺主,取代了向来受重视的花朵,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这一类的海棠包括虾蟆海棠、铁十字秋海棠、虎斑海棠等,统一以观叶秋海棠称之。
观叶秋海棠原产於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属於秋海棠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依品种之不同,株高、叶型、叶色、叶片大小皆变化很大。常见的叶型有不对称卵型、肾型、盾状或掌状裂叶,叶色有白、红、绿、粉红、紫、咖啡、银色等,通常一片叶子都含有2种以上的颜色。而叶面的花纹的变化更是超乎想像,斑点状、放射线状、镶边型、不规择块状等。总之,观叶秋海棠品种间差异极大,真要找出它们共通的特徵,大概就是都有多汁的叶柄、茎干,及开白色或粉红色的小花吧!
栽培介质可以荷兰栽培土混合少许真珠石使用,也可使用排水较好的砂质壤土。观叶秋海棠原生於森林底层,对光线的需求较低,但需注意,光线的多寡会影响到叶色的表现。栽培场所可以选择有明亮的散射光的环境,如室内的客厅、窗边或是室外的树荫底下或遮阴处,并避免让强烈日光直射,以免晒伤叶子。较适合的生长温度约日温21-24度,夜温16-18度,台湾的春、秋2季是它的生长季,夏天可以移到较通风凉爽处,而冬天需注意寒流,如果温度低於10度以下时,要将植株移到较温暖避风处。因根系较浅,建议以浅盆栽培,较不易引起根腐。
春、秋是观叶秋海棠的生长季,也是适合施肥的季节,建议以花宝2号20-20-20,稀释2,000倍,每7-10天施用一次,可维持叶色的美丽及提供植株生长所需。繁殖以分株、茎插、叶插为主,一般叶片较大的品种多使用叶插法繁殖,而叶片小的品种则使用分株法及茎插法繁殖。叶插法可剪取一片叶子连同叶柄,斜插在河砂或真珠石中,或是仅取叶片部份,在主脉及较大的侧脉上,选取几个部位,以刀片划一切口(约1公分),平铺於介质上,并以铁丝固定叶片,保持介质湿润,约1-2个月,小苗会从叶柄处或叶脉切口处萌出。
观叶秋海棠是所有室内植物中,叶色变化最丰富的,如果嫌室内的绿色植物太单调,缺乏变化,建议可以找个假日去花市寻宝,买几盆不同品种的观叶海棠来点缀,环境跟心情都会跟著活泼起来的。
三、竹节秋海棠因其茎干似竹而得名,又叫红花竹节秋海棠。
半灌木,高50-100厘米,全株无毛,茎直立,茎节明显肥厚呈竹节状。叶偏歪的长椭圆状卵形。叶表面绿色,有多数白色小圆点;叶背面红色,边缘波浪状。假伞形花序,下垂长12厘米左右,花暗红或白色。是观干、观叶、观花的佳品。夏秋开花,花期长。原产巴西,耐荫性好,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要求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且较耐寒,冬季室内5℃左右,仍鲜绿如常。它的习性强健,很适合家庭栽培。
㈤ 海棠的种类有哪一些
海棠花(蔷薇科 苹果属)
Malus spectabilis(Ait.)Borkh.
海棠花又名梨花海棠。为我国著名的观赏花木之一,不仅花色艳丽,其果实也玲珑可观。
[形态特征]落叶小乔木,树冠广卵形。叶椭圆形,表面绿色而有光泽,叶柄细长,基部有两个披针形托叶。花5-7朵簇生,伞形总状花序,未开时红色,开厉渐变为粉红色,多为半重瓣,也有单瓣者。梨果球状,黄绿色。花期4-5月,果熟9月。我国海棠资源比较丰富。本种常见栽培的有两个变种,即:
红海棠Var.riversii花型较大,粉红色,重瓣,叶较宽大。
白海棠var.albi-Plena花白色或微有红晕,重瓣。
同属我国约有20余种,多数可以观赏,城市中常见栽培者有:
垂丝海棠M.halliana树冠疏散,叶狭长,质较厚,缘齿细而钝,表面暗绿常带紫晕,尊片先端钝,花梗细长下垂,色红艳,果倒卵形。其变种有:重瓣垂丝海棠var.rarkmanii花近似重瓣,色红艳。白花垂丝海棠var.spontanea花朵较小,略近白色。
湖北海棠m.hupehensis乔木,枝坚硬开张,幼枝被柔毛,后脱落。与垂丝海棠极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叶缘具细锐锯齿,萼片先端尖,花柱3,果椭圆形。
西府海棠M.micromalus树姿端直,小枝紫色,叶宽,质薄,缘齿尖锐,花梗略短而不下垂。花初放色浓如姻脂,及开渐谈,耐寒力强。
[分布] 原产我国北部,广泛分布于陕西秦岭、甘肃、辽宁、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云南各地,垂直分布高度为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区或平原。
[习性] 喜光,不耐阴,宜植于南向之地。对严寒的气候有较强的适应性,其耐干旱力也很强。多数种类在干燥的向阳地带最宜生长,有些种类还能耐一定程度的盐碱地,但以土壤深厚肥沃,PH5.5-7.0的微酸性至中性黏壤中生长最盛。忌水涝,萌蘖力强。
海棠素有“国艳”之誉,大文豪苏东坡为之倾倒,有名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因此海棠有雅号“解语花”。旧有“海棠四品”之说,明《群芳谱》载:“海棠有四品,皆木本。贴梗海棠,丛生,花如胭脂;垂丝海棠,树生,柔枝长蒂,花色浅红;又有枝梗略坚,花色稍红者,名西府海棠;有生子如木瓜可食者,名木瓜海棠。”这四种海棠虽都属蔷薇科的春花树种,但非同属植物,贴梗海棠和木瓜海棠系木瓜属,垂丝海棠和西府海棠系苹果属。西府海棠、垂丝海棠和贴梗海棠在园林绿化中应用广泛,成为构成春季景观的主体。
西府海棠(Malusspectabilis),又名小果海棠,据说是因晋朝时生长在西府而得名。小乔木,叶长椭圆形,伞形总状花序,其花未开时,花蕾红艳,似胭脂点点,开后则渐变粉红,花形较大,4~7朵成簇向上,梨果球形,红色。原产中国辽宁、河北、山西等省。西府海棠不论孤植、列植、丛植均甚美观,最宜植于水滨及小庭一隅,北京故宫御花园和颐和园的西府海棠久负盛名。
垂丝海棠(Malushalliana),小乔木,幼枝紫色,叶卵形或椭圆形,3~4月间开花,花有半重瓣和重瓣之分,红色,4~7朵一簇,花梗细长而下垂,故名垂丝海棠,梨果倒卵形,稍带紫色。产于我国西南部。垂丝海棠植于水边是我国传统的配置方法,小庭院可在建筑前后对植、列植,或于围墙边、庭院一隅栽植数株。垂丝海棠多用于江南及西南各省,以云南最盛,据《滇中》载“云南的垂丝海棠高数丈,花色鲜媚异常,为人间尤物”,上海的公园、路边也常见其倩影。
贴梗海棠(Chaenomeleslagenaria),又称皱皮木瓜。落叶灌木,高1~2米,叶卵形或椭圆形,花3~5朵簇生,花梗短粗或近无梗,故名贴梗海棠,花粉红、朱红或白色,先于叶或与叶同时开放,花期3~5月,果卵形至球形,黄色或黄绿色,芳香。产于我国华北南部、西北东部和华中地区,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贴梗海棠花朵三五成簇,“占春颜色最风流”,黄果芳香、硕大,可入药。贴梗海棠为良好的观花、观果花木,适于庭院角隅、草坪边缘、树丛周围、池畔溪旁丛植,也可密植成花篱,还可制作树桩盆景。 中国木瓜海棠网 有详细资料 http://www.chinamsht.com
㈥ 西府海棠原生的好,还是嫁接的好
嫁接的好,容易成活、长势也比较旺!
㈦ 原生海棠与嫁接的区别是什么
1、品质好坏不同:原生苗具有生长旺盛、根系发达、寿命较长等特点,用作繁殖材料时来源丰富,方法简便,成本低廉。缺点是品种纯度不高,很容易出现变种,花色不纯等原因。嫁接苗能保持母树的优良性状,适应性强,结果年龄早,在果树栽培上普遍应用。缺点是成本高,相比种子繁殖,繁殖速度和繁殖量都不行。
2、成活率不同:在售的苗木中,所有嫁接苗的成活率均优于原生苗,包括各种果树,名贵观赏花卉盆景等。
(7)原生海棠品种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海棠花喜欢阳光充足的地方,十分不耐阴。要把海棠花放在光照条件好的地方,最好是能够被阳光照到。海棠花放在阴凉的地方不利于其生长。但是在夏季高温天气时,要适当的遮阴,避免太阳光灼伤花和叶。
海棠花的生长需要比较疏松、偏碱性的土壤,可以用花圃或者树根底部的土壤加上河沙。盆栽海棠花的入盆深度不宜过深,有利于根系更好的伸展。可以根据植株的大小而定,一般情况是距离盆地12厘米。
㈧ 海棠种植苗的和嫁接苗哪种好
当然是嫁接的好,最关键的是:嫁接苗继承了母本的优良特性,而实生苗变异性较大。并不存在苗壮不壮的问题。
㈨ 垂丝海棠有原生的吗
垂丝海棠,当然有原生的。
垂丝海棠,是蔷薇科苹果属植物。
落叶小乔木,高达5米,树冠疏散,枝开展。小枝细弱,微弯曲,圆柱形,最初有毛,不久脱落,紫色或紫褐色。冬芽卵形,先端渐尖,无毛或仅在鳞片边缘具柔毛,紫色。叶片卵形或椭圆形至长椭卵形,长3.5至8厘米,宽2.5至4.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锯齿细钝或近全缘,质较厚实,表面有光泽。中脉有时具短柔毛,其余部分均无毛,上面深绿色,有光泽并常带紫晕。叶柄长5至25毫米,幼时被稀疏柔毛,老时近于无毛;托叶小,膜质,披针形,内面有毛,早落。
伞房花序,花序中常有1至2朵花无雌蕊,具花4至6朵,花梗细弱,长2至4厘米,下垂,有稀疏柔毛,紫色;花直径3至3.5厘米。萼筒外面无毛;萼片三角卵形,长3至5毫米,先端钝,全缘,外面无毛,内面密被绒毛,与萼筒等长或稍短。花瓣倒卵形,长约1.5厘米,基部有短爪,粉红色,常在5数以上。雄蕊20至25,花丝长短不齐,约等于花瓣之半。花柱4或5,较雄蕊为长,基部有长绒毛,顶花有时缺少雌蕊。
果实梨形或倒卵形,直径6至8毫米,略带紫色,成熟很迟,萼片脱落。果梗长2至5厘米。花期3至4月,果期9至10月。
垂丝海棠又名有肠花,思乡草之名,象征游子思乡,表达离愁别绪的意思。垂丝海棠宜植于小径两旁,或孤植、丛植于草坪上,最宜植于水边。犹如佳人照碧池。除此外垂丝海棠还可制桩景。开花后结果酸甜可食,可制蜜饯。
垂丝海棠性喜阳光,不耐阴,也不甚耐寒,爱温暖湿润环境,适生于阳光充足、背风之处。土壤要求不严,微酸或微碱性土壤均可成长,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略带粘质的生长更好。此花生性强健,栽培容易,不需要特殊技术管理,唯不耐水涝,盆栽须防止水渍,以免烂根。
产江苏、浙江、安徽、陕西、四川、云南。生山坡丛林中或山溪边,海拔50至1200米。
㈩ 种出来的海棠跟嫁接的有区别吗
种出来的海棠跟嫁接的有区别
海棠花嫁接砧木多用海棠果楸子或山荆子。内
海棠花繁殖容方法
常用播种、分株和嫁接繁殖。以嫁接为主,也可压条与分株,播种法仅用于育种。嫁接砧木多用海棠果楸子或山荆子。耐粗放栽培,适应性较广。栽培中只须适当灌溉、施肥,并注意整形修剪,即可株健花繁。播种可秋播或沙藏后春播。实生苗生长缓慢,要5-6年后才能开花,且常产生变异,故仅作为砧木培育和杂交育种之用。园艺品种多用嫁接法繁殖,以山荆子或海棠实生苗作砧木,枝接、芽接都可以,枝接可用切接、劈接法,芽接多用“丁”字形接法。分株多行于早春未萌芽前或秋冬落叶后。[4]
春季萌芽前或秋季7-9月间嫁接。春季萌芽前或秋冬落叶后分株繁殖。春季压条和根插。春季播种前种子须经30-100天低温层积催芽处理。苗木栽植后要经常保持土壤疏松肥沃,每年秋季可在根际培以塘泥或肥土。春季进行一次修剪,剪除枯弱枝条,保持树形疏散,通风透光。一般多行地栽,但也可制作桩景实行盆栽。栽植时期以早春萌芽前或初冬落叶后为宜。苗木出圃时,保持苗木完整的根系是栽植成活的关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