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卜算子惜海棠

卜算子惜海棠

发布时间: 2022-02-10 16:34:38

⑴ 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诗的译文、个别字的意思、赏析,以及作者简介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2]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 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只有一层理解:鲍浩然是去山水透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 这首词构思新巧,词语明丽,很有表现力。且俏皮话说得新鲜不俗,颇受人们喜爱。比起那些敷衍应酬之作,显然有死活之别。 [2]

注释
[1]眼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2]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 [3]眉眼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盈盈:仪态美好。

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 熔铸非易。
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2]

译文
江水像佳人的眼波一样清亮,山像美女微微蹙皱着眉。朋友要去哪里呢?就是要到像南方佳丽眉眼之间风情万种的地方。 才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光留住。[2]

集评
《唐宋词鉴赏集》:诗贵缘情。这首小词正是用它所表现的真挚感情条打动读者的心弦的。且不必问题目云云,它那从民间营养吸取来的健康情调、鲜明语言、民歌的艺术技巧引起读者的美感和共鸣,使它臻于词的上乘。
《能改斋漫录》:王逐客送鲍浩然游浙东,作长短句云:“水是眼波横”云云。韩子苍在海陵送葛亚卿诗云:“今日一杯愁送君,明日一杯愁送君。君应万里随春去,若到桃源问归路。”诗、词意同。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 ,起首两句 ,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 。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非凡的感情。那些清亮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损的眉峰了。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在归途中怀着深 厚的怀人感情。
三、四两句 ,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处,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 ,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 。因此“ 眉眼盈盈处”,既写了江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此二句写送别时的一往情深却又含而不露。
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过片两句,正面点明送别.的美好祝愿与叮咛:希望友人到江南后,千万要与美好的春光同住。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谓王观的作品“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该篇即是上述评语的绝妙说明。 刘克庄是诗词兼善的作家。就词来说,刘克庄属辛派豪放的词人,但刘克庄亦有婉约之作。词人另有一首《卜算子》题为"惜海棠",两首当是姊妹。词中明写惜花,实际是用比兴手法,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词人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情怀。小词一不用书卷,二不假藻饰,全以寻常语入词,却含蓄深婉,自然有致。并运用回环往复的句式,很有艺术情韵,耐人回味。

作者简介
王观(1035~1100年)字通叟,江苏如皋(今属江苏)人,为胡瑗门人。1057年(嘉佑二年),任大理寺丞, 知江都县。在任时作《扬州赋》,累官翰林学士。因词作《清平乐》有“黄金殿里,烛影双龙戏”、“折旋舞彻《伊州》,君恩与 整搔头”等句,忤太后旨,翌日罢职。遂自号逐客, 或称王逐客。往在太学时,秦观父赞其“高才力学”, 故亦取子名为“观”。其词学柳永,情景交融,生动风趣,近于俚俗,却又谑而不虐。 词集有《冠柳集》,不传。今有赵万里辑本。

⑵ 卜算子咏梅的原文

  1. 原文: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 字词注释:

    ①卜(bǔ)算子·咏梅:“卜算子”是词牌名。

    ②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③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④寂寞:孤单冷清。

    ⑤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⑥更:副词,又,再。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更著:又遭到。

    ⑦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⑧苦:尽力,竭力。

    ⑨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权。

    ⑩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任:动词,任凭。

    ⑪群芳:群花、百花。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⑫妒(dù):嫉妒。

    ⑬零落:凋谢,陨落。

    ⑭碾(niǎn):轧烂,压碎。

    ⑮作尘:化作灰土。

    ⑯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3. 翻译:

    驿站外断桥旁。梅花寂寞地开放、孤孤单单.无人来欣赏。黄昏里独处已够愁苦.又遭到风吹雨打而飘落四方。它花开在百花之首.却无心同百花争享春光,只任凭百花去总妒。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间。

⑶ 卜算子 咏梅 赏析

【原文】: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
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 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赏析】:
毛泽东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创作契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的不同的胸襟与气魄。“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边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诗人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和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结合毛泽东这首词的写字背景看,词人如此地刻画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当时正值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领导人有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共和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当时政治环境的象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就是那俏丽的“花枝”。

下片,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赞。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唱到:“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严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报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五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

最后,词人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将词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梅花以自己的赤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此时,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却很欣慰安祥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

“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在陆游的原词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与众花是对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现了他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的情绪。毛泽东此词的结尾,突出梅花“丛中笑”的风度,从自喻的角度看,内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进一步引申,则表现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奉献精神。

这首咏梅词,结构精致和谐,在塑造梅花形象时,上片重点写背景,以背景反衬对象,使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下片则浓墨重彩写对象,突出梅花甘愿隐于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一个“俏”字,成为过渡的桥梁,使词的境界浑然天成。自有咏梅诗词以来,毛泽东的这首词是前无古人的。

⑷ 卜算子惜海棠翻译

卜算子(惜海棠)
宋代 · 刘克庄
尽是手成持,合得天饶借。
风雨于花有底雠,著意相陵藉。
做暖逼教开,做冷催教谢。
不负明年花下人,只负栽花者。

译文+赏析:
1、这首《卜算子》主要是突出词人对海棠“惜”的感情,因此全词对海棠既未从正面去描写,也未从正面来欣赏。而是从惜海棠的角度就事论理地写去,确实别有一番情趣。

2、“尽是手成持,合得天饶借。”是说人们对海棠的培育,理应得到天公的庇护。一束束美丽的海棠花,都是栽花人一手一手浇灌出来的。既然如此,她就理应得到上天的饶恕和庇护。起手便为花而不平,颇有点为之请命的味道。其实这也含有对栽花者的深切同情,也是以为之代言者自居。当然,词一开始便抓住惜花之情说开去。
3、下句“风雨于花有底仇,著意相陵藉”,其实就是对“合得天饶借”的反诘:风雨和海棠花到底有什么仇恨呢?竟这样肆无忌惮地摧残她?这里已不只是惋惜,而是流露一丝愠怒了。

4、“做暖逼教开,做冷催教谢”是风雨对海棠“着意相陵藉”的具体化;假设天气暖和就逼迫着海棠花开放,假设天气寒冷就摧逼着海棠花凋谢。“做”为假设之词。
5、“不负明年花下人,只负栽花者”这里词人的语言,又从激动而转入平静了。似乎是在说:即使“做暖逼教开,做冷摧教谢”是对的,那么对明年的赏花者(花下人)来说也是无所谓的,因为明年花还会照样开放;只是对今年的栽花者是一个打击,确实辜负了他的一片良苦用心啊!到此词人才以栽花者的立场表示对花逝去的惋惜之情,终于道出了这首词的本意。

⑸ 赏析刘克庄的《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这首小词中没有提及所咏为何花。在周密所编《绝妙好词》中,题作回「海棠为风雨所答损」,由此可知,这裏所咏花为海棠花。词的上阕写海棠花盛开。第一句以特写镜头的方式,描写海棠花的花瓣。第二句以中景镜头的方式,描写海棠花的繁盛。近看只见片片花瓣,远看方见繁花点点,两种不同的视角将海棠花的韵意态毕现出来。「轻」、「小」两个字,写尽了海棠的娇媚玲珑、逗人怜爱之态,而这正是天公赋与的自然之美。「巧」字总结了海棠花的美态和生气。下阕海棠花被风雨吹落,以「朝」、「暮」对照,「繁」、「小」相比,写出天公无情,也流露出词人隐隐的伤感,一个「了」字,写尽花的可悲结局。整首词用词精巧,用语浅显却意味悠长。姿态之“巧”:花瓣儿薄如蝴蝶翅膀,轻盈有致:颜色之“巧”:花朵固小,却猩红如染,鲜艳
娇美;“巧”亦指花的精神:“百种千般”言其精神气质.形貌和气韵、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含蓄配合相宜、谐和一致。

⑹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全文翻译

翻译:片片花瓣像蝶翅般轻盈,殷红点点,娇小可爱。如果说上天不爱花,却又把它们设计得这么千姿百态,风流灵巧?

早上看见树上花儿朵朵,傍晚却剩下不多。如果说上天爱花,却又用风雨摧残它们。

出处:南宋词人刘克庄的《卜算子·片片蝶衣轻》。

原文: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辛派词人素以豪放闻名。刘克庄词,尤以豪放见长,不写儿女情长,晓风残月。但刘克庄也写婉约词,而且糅豪放于婉约之中,更见其独具一格的豪放。这首《卜算子》即是如此,用比兴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才不见用的凄楚情怀。

(6)卜算子惜海棠扩展阅读:

刘克庄一生有才情,有志向,却屡遭贬官,备受压抑。他早在入仕之初,就因所作《落梅》诗中有“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的诗句,被言官谤讪,遭到免官押归的处罚。由此累废达十年之久。以后在他的仕宦生涯中又屡用屡废,历尽坎坷和挫折。

所以,他在自己的词作中不只一次地发出过“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之类的强烈喟叹。这首小词一变他粗犷奔放的词风,以婉约之笔隐晦而曲折地表达了自己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材的不满。

上片先写花的可爱。起首一韵为花描态绘色。上句写花之态,从花瓣儿着墨,因花瓣儿薄,故云“轻”;下句写花之色从整个花朵儿落笔,海棠花朵儿个小,所以在写花之色的同时再著一“小”字,并补足上文“轻”字。

歇拍一韵旨在写花的可爱,可词人偏不直说,而是以揣度的口吻插入一句议论,用“道是天公不惜花”衬起,然后再说出花的“百种千般巧”。这样写,不仅沉着有力,使行文不板;而且,由于引进了“天公”即自然界的主宰“天老爷”丰富了全词的含蕴,突出了作者创作本词的寓意。

下片写花被“雨洗风吹了”的惋惜之情。上片极写花的可爱,这是为下片写花被雨打风吹去作铺垫。不仅见花事变化之遽,亦且见词人对花事的关心。从中可以看出“爱花成癖”的词人秉烛逐枝察看的忧惧情态,这一韵不似上片起首一韵,似对非对,却极有韵致,一段惜花情思宛然若揭。

最后一韵乃全词的核心所在,但词人不直说,而先用“道是天公果惜花”句衬起,然后再说出花事被“雨洗风吹了”的可悲现实。这话也很发人深思,因为同上片歇拍一韵所说,本来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流露出词人对天老爷任凭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卜算子·片片蝶衣轻

    ⑺ 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是什么意思

    一种词牌名,可以问老师!!!

    ⑻ 求刘克庄《卜算子 惜海棠》词

    卜算子(惜海棠)

    刘克庄

    尽是手成持,合得天饶借。风雨于花有底雠,著意相陵藉。

    做暖逼教开,做冷催教谢。不负明年花下人,只负栽花者。

    ⑼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蝶衣应该为海棠花瓣,同时也是作者以花自喻的表现。
    这首小词中没有提及所咏专为何花。在周密所编属《绝妙好词》中,题作「海棠为风雨所损」,由此可知,这裏所咏花为海棠花。词的上阕写海棠花盛开。第一句以特写镜头的方式,描写海棠花的花瓣。第二句以中景镜头的方式,描写海棠花的繁盛。近看只见片片花瓣,远看方见繁花点点,两种不同的视角将海棠花的韵意态毕现出来。「轻」、「小」两个字,写尽了海棠的娇媚玲珑、逗人怜爱之态,而这正是天公赋与的自然之美。「巧」字总结了海棠花的美态和生气。下阕海棠花被风雨吹落,以「朝」、「暮」对照,「繁」、「小」相比,写出天公无情,也流露出词人隐隐的伤感,一个「了」字,写尽花的可悲结局。整首词用词精巧,用语浅显却意味悠长。

    ⑽ 《卜算子》……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寞寂开无主。已是专黄昏独属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卜算子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1,点点猩红2小。道是天公不惜花3,百种万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4。

    全部注释

    1.蝶衣:指蝴蝶的翅膀。这句描写花瓣的轻盈有致。

    2.猩红:血红色。这句描写飞花。

    3.天公:天老爷,指自然界的主宰者。惜,怜爱。

    4.了:尽。

    刘克庄是诗词兼善的作家。就词来说,他属辛派豪放词人,但他亦有婉约之作。词人另有一首《卜算子》题为"惜海棠",两首当是姊妹。词中明写惜花,实际是用比兴手法,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词人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情怀。小词一不用书卷,二不假藻饰,全以寻常语入词,却含蓄深婉,自然有致。并运用回环往复的句式,很有艺术情韵,耐人回味。

    热点内容
    唐代花卉铜镜 发布:2025-08-28 11:50:08 浏览:30
    宝岩花卉 发布:2025-08-28 11:50:06 浏览:741
    七夕桥的外观 发布:2025-08-28 11:35:07 浏览:206
    花卉填充剂 发布:2025-08-28 11:35:06 浏览:998
    日本银器小花篮插花 发布:2025-08-28 11:29:23 浏览:499
    云盆小盆景 发布:2025-08-28 11:18:30 浏览:124
    丁香婷婷性 发布:2025-08-28 10:38:18 浏览:569
    樱花追番怎么看 发布:2025-08-28 10:35:35 浏览:279
    丁香树栽种 发布:2025-08-28 10:05:41 浏览:350
    七夕放孔明灯 发布:2025-08-28 09:55:00 浏览: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