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魂兰花
Ⅰ 描写兰花的整首诗的名句是哪一句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陵墓是什么
1、解答:
名句是“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者是李贺,汉代汉武帝刘彻陵墓——茂陵。
2、拓展:
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致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3、译文: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里埋葬的刘郎,好像秋风过客匆匆而逝。
夜里曾听到他的神马嘶鸣,天亮却杳无踪迹。
画栏旁边棵棵桂树,依然散发着深秋的香气。
长安城的三十六宫,如今却是一片苔藓碧绿。
魏国官员驱车载运铜人,直向千里外的异地。
刚刚走出长安东门,寒风直射铜人的眼珠里。
只有那朝夕相处的汉月,伴随铜人走出官邸。
怀念起往日的君主,铜人流下如铅水的泪滴。
枯衰的兰草为远客送别,在通向咸阳的古道。
上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
独出长安的盘儿,在荒凉的月色下孤独影渺。
眼看着长安渐渐远去,渭水波声也越来越小。
4、注释:
⑴魏明帝:名曹叡,曹操之孙。青龙元年:旧本又作九年,然魏青龙无九年,显误。元年亦与史不符,据《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公元237年(魏青龙五年)旧历三月改元为景初元年,徙长安铜人承露盘即在这一年。
⑵宫官:指宦官。牵车:一作“舝车”。舝,同“辖”,车轴头。这里是驾驶的意思。捧露盘仙人:王琦注引《三辅黄图》:“神明台,武帝造,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
⑶潸然泪下:《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注引《汉晋春秋》:“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铜人)或泣,因留于霸城。”
⑷唐诸王孙:李贺是唐宗室之后,故称“唐诸王孙”。
⑸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刘郎:指汉武帝。秋风客:犹言悲秋之人。汉武帝曾作《秋风辞》,有句云:“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⑹“夜闻”句:传说汉武帝的魂魄出入汉宫,有人曾在夜中听到他坐骑的嘶鸣。
⑺桂树悬秋香:八月景象。秋香:指桂花的芳香。
⑻三十六宫:张衡《西京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土花:苔藓。
⑼舝:一作“牵”。千里:言长安汉宫到洛阳魏宫路途之远。
⑽东关:车出长安东门,故云东关。酸风:令人心酸落泪之风。
⑾将:与,伴随。汉月:汉朝时的明月。
⑿君:指汉家君主,特指汉武帝刘彻。铅水:比喻铜人所落的眼泪,含有心情沉重的意思。
⒀衰兰送客:秋兰已老,故称衰兰。客指铜人。咸阳:秦都城名,汉改为渭城县,离长安不远。咸阳道:此指长安城外的道路。
⒁“天若”句:意谓面对如此兴亡盛衰的变化,天若有情,也会因常常伤感而衰老。
⒂独出:一说应作“独去”。
⒃渭城:秦都咸阳,汉改为渭城县,此代指长安。波声:指渭水的波涛声。渭城在渭水北岸。
5、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 ,唐代诗人,字长吉,世人称他为“诗鬼”。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此称他为李昌谷。有“诗仙”之称。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贫寒家境的困扰,使得这颗唐代诗坛上闪着奇光异彩的新星,于公元816年过早地殒落了,年仅27岁。
Ⅱ 苏轼写的关于兰花的诗
苏轼写的关于兰花的诗
浣溪沙(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兰草此际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长歌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乃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诗有“谁道使君不解饮,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诸句,乃嗟老叹衰之词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全词的特点是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此前,作者于熙宁六年(1073)曾有诗云:“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三)。乃是在钱塘潮来江水回流时所生发的感慨,与此词旨趣有相近之处。但当时作者是自请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馆的头衔到美丽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感并不浓。此时则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因此,此词下片所表现出来的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对老而无为的观点的否弃,便显得尤为可贵。可以说,这种在“命压人头不奈何”的逆境中的乐观奋发的精神,是苏轼之所以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Ⅲ 谁能翻译一下刘伯温的兰花这首诗
高凤翰《题郑板桥画兰陈溉夫画松》溉夫画松松支离,板桥画兰兰离披. 兰离披,兰有香,松枝拂之松风长. 披风坐,北窗凉,老奴消受太清狂. 黄 任《题画兰》 (三首)何来尔室香,四壁即空谷. 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独. 沅澧多所思,远道我心痗. 纸窗招香魂,貌之不敢佩. 磁斗养绮石,源清者香远. 君从辋川来,而得此粉本. 汪士慎《兰》幽谷出幽兰,秋来花畹畹. 与我共幽期,空山欲归远. 李鳝《水墨兰蕙》夏浅春深蕙作花,一茎几蕊乱横斜. 虽然不及幽兰品,百亩齐栽愿亦奢. 鲍倚云《兰语篇》幽芳不知春,春赴桃蹊水. 回波忆旧雨,冥蒙晓烟里. 畴昔子慕予,窈窕竟奚似. 目成山之南,清川渌如此. 萧萧秋雨恶,檐端孕花蕊. 酷腊酿奇寒,土乾未滋蚁. 引领期人房,吹衣北风起. 根发暗已朽,处堂昧生理. 怨长交不终,媒劳复谁倚. 酾酒与花盟,花光去若驶. 荪兮独自愁,何人信予美. 高 鹗《幽兰有赠》九畹仙人竟体芳,托根只合傍沅湘. 一江水泛灵妃瑟,八月天寒楚客裳. 谁使当门逢忌讳,更教采佩太馨香. 愁深漫展离骚读,天问从来最渺茫. 张纶英《兰草》幽兰有高致,质弱苦易零. 芳香不可留,滋树徒劳形. 小草时作花,嫣红间葱青. 闲阶濯新雨,绰态何娉娉. 悦目非不怡,所嗟乏奇馨. 采之聊把玩,慨彼服媚情. 一笑谢东皇,荣枯无定形. 吴嘉纪《三月三日绝句》船头昨夜雨如丝,沃我盆中兰蕙枝, 繁蕊争开修禊日,游人正是到家时. 朱彝尊《顾夫人画兰》青楼人去笔床空,往事西州说谢公. 犹有秦淮芳草色,轻纨匀染夕阳红. 王士慎《冯女郎画兰》丐得骚人笔下妍,玉池清照影骈娟. 一从弱质辞空谷,冶叶倡条尽可怜. 石涛《墨兰》根已离尘何可诗,以诗相赠寂寥之. 大千香过有谁并,消受临池洒墨时. 爱新觉罗.玄烨《秋兰》殿前盆卉,芳兰独秀,昔人称为王者香,又以方之君子,因题四韵. 猗猗秋兰色,布叶何葱青. 爱此王者香,著花秀中庭. 幽芬散缃帙,静影依疏棂. 岂必九畹多,侈彼离骚经. 《云栖竹树甚茂幽兰满山》山径纡徐合,溪声到处闻. 竹深阴戛日,木古势干云. 倚槛听啼鸟,攀崖采异芬. 韶华春已半,万物各欣欣. 《咏幽兰》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程 樊《咏怀》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 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 曹 寅《冬兰》冬草漫寒碧,幽兰亦作花. 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 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 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篝纱 赞美兰花的诗句兰 花 诗古风唐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表面赞美兰花,实际上说明自己志向清高远大.)广群芳谱清 刘灏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兰花本是生在幽谷当中无人得见,一个朋友在东轩种了些,拿来送我. 它的香气能解除繁秽,更让人怜爱的是它的细叶可以抵御风霜. 根扎在在密石边上秋天早早的开了花,一丛丛叶子靠着修竹有中午的阴凉. 我想弄来蘼芜香草与它共在堂下,那就经常可以看到楚辞诗句中的意境了. 赞美兰花.)同上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借兰花表达自己的清高不流于俗.)咏 兰元 余同麓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赞美兰花.)兰花明 刘伯温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 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 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表达诗人本身怀才,但显得高远.)着色兰明 张羽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思念故人之情.)兰花明 孙克弘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 (表达诗人志向清高远大.)兰花明 薛网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表达诗人的清高.)兰花二首明 李日华燕泥欲坠湿凝香,楚畹经过小蝶忙. 如向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著新妆. 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写兰明 景翩翩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 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 折枝兰清 郑板桥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山顶妙香清 郑板桥身在千山顶上头,深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闲,来不相知去不留. 高山幽兰清 郑板桥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题 画 兰清 郑板桥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浣 溪 沙 兰 花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 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 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咏 兰朱 德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咏 兰 诗张学良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幽 兰唐 崔涂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兰明 陈汝言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咏同心兰四绝句清 钱谦益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兰 花清 秋瑾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Ⅳ 关于兰花的诗句
关于兰花的诗句有:
1、《古风其三十八·孤兰生幽园》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译文:孤独的兰生长在幽深的园子里,各种杂草一起把它掩没。虽然春日阳光曾将它关照,可秋月旋即升上高空,使它又陷入悲伤。秋霜雨雪打着翠叶红花,兰的生命怕是就要结束了!若无清风来吹拂,兰又能为谁而香呢?
2、《种兰》 宋·苏辙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草,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遣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译文:兰花生长在幽谷里面没有人赏识,一个朋友在东轩种了些,拿来送我。它的香气能解除繁秽,更让人怜爱的是它的细叶可以抵御风霜。根扎在在密石边上秋天早早的开了花,一丛丛叶子靠着修竹有中午的阴凉。我想弄来蘼芜香草与它共在堂下,那就经常可以看到楚辞诗句中的意境了。
3、《题杨次公春兰》 宋·苏轼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译文:春兰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采摘,那娇羞的神色就主动展现在人们面前。哪怕是蓬草和艾草再多看不到被掩盖的春兰,但是随着清风阵阵,依然时不时可以闻到那沁人的馨香。
杨次公的这春兰图用妙笔丹青把春兰如实画了下来,达到了可补《离骚》而无愧于屈原的地步。面对着这春兰花,就好像是面对着灵均,让人不敢把它戴在头上佩在身上来亵渎他。
4、《咏兰》南朝·萧詧
折茎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开花不竞节,含秀委微霜。
译文:连同茎叶折来的兰花聊可佩带,置入室中自然飘香,开花却不与其他花比赛拔髙枝节,含蕴着秀美的姿色在微霜里衰残。
5、《饮酒·幽兰生前庭》 晋·陶渊明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译文:幽僻之地的兰花在院子里生长,包含浓郁的芳香等待清风的的到来。轻风轻轻吹来,兰花散发阵阵芳香,立刻就可以从萧艾等杂草中分辨出来。
不停的向前行走会失去旧路,顺应自然之道前面的道路或许才能走通。醒悟到应该回去了,飞鸟没有了,好的弓箭也就失去了用途,比喻大事已成,良将功臣无用了,可以将他们处置了。
Ⅳ 求个蓝花花山走法演示,对马岛之魂蓝花花山怎么过
这个意外就并不太清楚了,因为我现在也并不会玩这样的游戏为爱,并且她了解了,所以我也现在也没法告诉你了,我现在也就玩一些233游戏里面的。
Ⅵ 夏之夜,凉风起了!襟上兰花的气息,绕到梦魂深处。
梦之初,心儿动了!耳边呢喃的细语,化成嘴角的微笑。
Ⅶ 小国魂兰花是杂交品种吗
平民兰花"小国魂",根部又大又白,做好4点,养成"万人迷"
兰花一直是中国美好品质的象征,与它有关的各种词语也是层出不穷,例如"呵气如兰"等,更有一些专门写兰花的诗词歌赋,可见兰花深受中国人喜欢的一个品种,而我们种的兰花呢也是在平民兰花里面很棒的品种了。
他的花瓣是呈现极度好的状态,兰花根部也是非常的壮硕,可以说是养的非常好的一个兰花了,品质是非常高的,让我们来围观一下平民兰花中的佼佼者吧。
1. "平民"兰花
可以看出这个兰花的品质是非常好的,这个兰花的品种是被称为"小国魂"的"逸红双娇"这个品种也可以说是非常热卖的了,一般的爱兰人士都比较喜欢这个品种的兰花,毕竟它开出来的花还是非常优质非常好看的呢。
光看外表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它的优秀,那么再看看它的根部成长,我们可以看到养它的那个盆并不是很大,但是根部却发育的很好又大又白,可能因为盆的原因所以生长的没有造型,可能显得有点杂乱不过没关系,成品就已经看出来很好了。
2.独特方法来"养"根
那么有人就会说了,他怎么可以在一个小盆子里把兰花养的这么优秀呢,其实是因为配土的问题,很多人的土匹配可能是非常均匀的,地下是肥料,上面大课粒保持透气通风排水之类的,但是这个兰花用的土均为细土,而且这个细土和我们平时知道的细土还不一样。
这个是用细松树皮,松针,细粒的植金混合而来的,整个盆里的土都是这样的,只是最后封顶用了一些大颗粒的石头,是为了通风排水用的,这以后就是浇水问题,水量必须不多不少,这就是要考验自身的控制能力了。
3.盆也得讲究
这样的话我们的土配好了就要看放在哪个盆里了,其实更建议放在一个比较宽的盆子里这样的话我们的兰花就有更多的空间来扎根来生长自然根就比较壮了,兰花专用的那种高脚盆好归好但是还是建议不要用。
4.液肥怎么配?
如果你是一个新手小白的,我们建议你用一些大植料来配但是最好因为新手不太可以保持好度所以还是用那种绿色的有机营养液来做最肥的养料,这个比较好配也比较好控制力度,不至于肥力过剩或者太少。
综上所述,其实秘诀就是上述的养护技巧配土和选盆等,只要做好这4点以后,你的兰花也可以变成"万人迷"
Ⅷ 求描写兰花的诗句要有翻译,一定要翻译
苏辙
兰生山谷无人识,
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
更怜细叶巧凌霜。
“兰生山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这是宋代苏辙的咏兰名诗。兰花严寒不凋,芬芳高洁,幽香四溢,获得几乎压倒群芳的赞誉:“香祖”、“王者之香”、“空谷佳人”、“花中君子”。兰花是中国人民喜爱的十大名花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600至1000 年成书的《诗经》就有兰的篇章:“溱与洧,方涣涣兮。仕与女,方秉蕳兮”,陆机:“蕳即兰,香草也”。我国是兰花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种类多,分布广,从温带、亚热带到热带雨林,处处都有兰花踪迹。我国有兰科173属1200 余种,如云南的雪兰、四川的蕙兰、福建的建兰、浙江的杭兰、台湾的报岁兰等,都是著名品种。兰花生于幽谷丛林,不与百花争妍,她的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具有淡雅宜人的东方风韵。古往今来,诗人为之作赋,画家为之挥毫,咏兰之作,历代不绝。战国时代的屈原可能是最早的爱兰和植兰者,他在《离骚》中咏道:“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琴操·猗兰操》中记载:“孔子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芝兰当为王者香,今独与众草为伍”。后世爱兰者不胜枚举,汉武帝有“兰有香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的佳句。唐人李白写有脍炙人口的《古风》诗:“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诗人以兰自喻,在对幽兰赞美之中寄寓怀才不遇之情。人们爱兰,爱它朴实与纯真,不事雕琢,自有一种卓尔不群、宁静之美。尤为难得的是,兰花四季常青,花香不绝,春兰谢了,蕙兰吐蕾,秋兰刚凋,寒兰开放。春兰二三月间开花,香气清幽;蕙兰又叫夏兰,四五月间开花;秋兰七至九月开花,芳香浓烈;冬天开花的有报岁兰和寒兰,春节前后盛放。明代张羽《兰花诗》云:“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赞美了兰花孤高芳洁的品格。“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宋代苏轼这首诗写的是春兰;“漫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香到晚清”,宋代朱熹这首《兰》诗咏的是秋兰;“雪径偷开浅碧草,冰根乱吐水红芽。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处香”,宋代杨万里这首《兰诗》则盛赞冬兰。“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人们在歌颂坚定不移的气节和情谊时,总以兰花作比。宋代著名画家赵孟、郑思肖,清代郑板桥,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均以画兰著名。赵孟的《兰花》画是我国目前保存最早的兰花画卷,画上题诗一首:“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他所画兰花被后人称为绝艺。明代大画家董其昌《兰》诗云:“绿叶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这首咏兰诗构思新颖,意趣横生。郑板桥视兰为君子,爱兰忠贞不渝,他在《折枝兰》诗中写道:“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又有诗云:“竹石幽兰合一家,乾坤正气此间赊。任渠霜雪连冰冻,苍翠何曾减一些”,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兰花的高雅丽质。郑板桥兰画得好,书法也好,人称“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作兰如写字,秀叶疏花见姿致”。老一代革命家董必武、朱德、陈毅都喜欢兰花。董必武有很高赏兰水平,他说:“兰有四清:气清、姿清、神清、韵清”,可以说是赏兰的名言。朱德平生爱兰,敬佩兰花清高飘逸,1961 年3月,他到广州越秀公园游览时,兴致勃勃地观赏了兰花,写下了“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的名句,又在咏兰诗中咏道:“东方解冻发新芽,芳蕊迎春见物华。浅淡梳妆原国色,清芳谁得胜兰花?”而陈毅的《幽兰》诗:“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则更道出兰花的雅洁神韵。
望 采纳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