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批评
㈠ 孙犁 荷花淀的摘记
荷花淀
——白洋淀纪事之二
孙 犁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
“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
“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
“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
“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
“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
“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
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
“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水生的女人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到了马庄,她们不敢到街上去找,来到村头一个亲戚家里。亲戚说:你们来的不巧,昨天晚上他们还在这里,半夜里走了,谁也不知开到哪里去。你们不用惦记他们,听说水生一来就当了副排长,大家都是欢天喜地的……
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摇开靠在岸边上的小船。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可是青年人,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女人们尤其容易忘记那些不痛快。不久,她们就又说笑起来了。
“你看说走就走了。”
“可慌(高兴的意思)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拴马桩也不顶事了。”
“不行了,脱了缰了!”
“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
“那是真的,我们家里住过一些年轻的队伍,一天到晚仰着脖子出来唱,进去唱,我们一辈子也没那么乐过。等他们闲下来没有事了,我就傻想:该低下头了吧。你猜人家干什么?用白粉子在我家影壁上画上许多圆圈圈,一个一个蹲在院子里,托着枪瞄那个,又唱起来了!”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现在你知道他们到了哪里?”
“管他哩,也许跑到天边上去了!”
她们都抬起头往远处看了看。
“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唉呀!日本鬼子,你看那衣裳!”
“快摇!”
小船拼命往前摇。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了。
大船追的很紧。
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的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后面大船来的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哗哗,哗哗,哗哗哗!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的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
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戏。他们争着捞出敌人的枪支、子弹带,然后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包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妇女们带着浑身水,又坐到她们的小船上去了。
水生追回那个纸盒,一只手高高举起,一只手用力拍打着水,好使自己不沉下去。对着荷花淀吆喝:
“出来吧,你们!”
好像带着很大的气。
她们只好摇着船出来。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冒出一个人来,只有水生的女人认的那是区小队的队长。这个人抹一把脸上的水问她们:
“你们干什么去来呀?”
水生的女人说:
“又给他们送了一些衣裳来!”
小队长回头对水生说:
“都是你村的?”
“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钻出来。
小队长开了个玩笑,他说:
“你们也没有白来,不是你们,我们的伏击不会这么彻底。可是,任务已经完成,该回去晒晒衣裳了。情况还紧的很!”战士们已经把打捞出来的战利品,全装在他们的小船上,
准备转移。一人摘了一片大荷叶顶在头上,抵挡正午的太阳。几个青年妇女把掉在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了。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几个青年妇女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一个个像落水鸡似的。一路走着,因过于刺激和兴奋,她们又说笑起来,坐在船头脸朝后的一个噘着嘴说:
“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她们自己也笑了,今天的事情不算光彩,可是:
“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
“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打沉了,我也会浮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我也不怕!”
“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刚当上兵就小看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得一钱不值了,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㈡ 《荷花淀》
这部作品的主要人物是妇女,又以水生嫂为核心。她热爱劳动,有娴熟的劳动技能;她回体贴丈夫,答温柔细 心;她开明稳重,刚毅勇敢;她关心国家兴亡,最终投身抗日洪流。她不愧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魅力 的典型人物。她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性格有相同之处:热爱劳动,勇于反抗;但又有很大不同:乐观开朗,积 极向上。加之生活在抗日根据地,这使她与祥林嫂的命运大相径庭。与赵树理笔下的小芹相比,虽然生活在同 一时代的同一环境,但水生嫂已不再是为争取个人婚姻自主抗争,而是跻身抗日的行伍,勇敢地肩负起民族存 亡的重荷。即使在孙犁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她也堪称典型。至于文中另外的四位妇女,她们的性格也各具特点 ,这集中反映在“寻夫”部分的对话描写上。
居于次要地位的男人系列,也有主次之分。水生居主导地位。他与父亲有相同之处:思想豁达开通。大敌 当前,没有过多地“惦记”家事,而以国事为重,毅然决然地去干“光荣事情”;他又有别于小队长:幽默感 不强。但内心深处却非常热爱自己的妻儿老小,荷花淀中即使责怪了妻子,也要“把(内装饼干的)纸盒顺手 丢在女人们船上”。
㈢ 荷花淀练习册阅读答案
.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地区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白洋淀( )吮吸( )脱缰( )蹿进( )
穿梭( ) 硝烟( )撅嘴( )菱角( )
2. 解释词语
藕断丝连:
3.将全文分成三部分并概括段意
解题:
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作者:
孙犁(1913~2002),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
人。保定育德中学毕业后流浪到北平,在图书馆读书或去大学旁听,当过职员。1936年到安新县的小学教书,了解到白洋淀一带劳动群众的生活。孙犁的小
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
荷花淀
1、水生嫂月夜编席,等候丈夫归来
夫妻话别 2、水生夫妻话别
3、水生嫂和众乡亲送水生参军
1、水生嫂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望丈夫
探夫遇敌 2、她们探夫未遇,在回家路上的心情
3、她们遇上敌船后,巧妙地摆脱敌人的追击
1、妇女们在荷花淀与丈夫巧遇和游击队
伏击歼敌的情况
助夫杀敌 2、妇女们经受战斗锻炼后的感受和打算
3、 概述妇女们在斗争中迅速成长的情况
传神的细节与语言描写
景与人交相辉映
1.你喜欢水生嫂这个形象吗?小说里头通过水生的口给她的评价,一处是:“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一处是:“一群落后分子!”
(1)你怎样理解水生的评价?
(2)谈谈你对水生嫂的评价。
【解析】(1)“开明”是从侧面对水生嫂的肯定,但是后来水生又说她“落后分子”,这就是气话,并不妨碍对水生嫂形象的塑造,反而显得更加真实。因为在追求进步的丈夫看来,妻子再怎么努力,总还是不够的,需要“不断进步的”。(2)简而言之,勤劳、体贴、开明。(她是真实的、立体的,她也有失望,但是最终理性战胜了感性,为了革命的需要,不惜牺牲了自己最美好的幸福、最美好的青春,这是她人性中最闪光的地方。)
2.小说写战争,但文中不见断壁残垣,而是一派秀美的白洋淀风光。作者这样写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
【解析】小说赞颂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英勇抗日的精神。描写白洋淀秀美的风光,一方面,衬托这种向上、乐观的精神,与人情美构成美的画面;另一方面,也暗示美好家园决不容敌人践踏。
1.选出读音全对的一项()
A.细腻(nì) 硝(xiāo)烟 凫(niǎo)水
B.撅(juē)着嘴 打点(diǎn) 脱缰(jiāng)
C.菱(líng)角虾 篓(lǒu) 苇(wéi)眉
D.吮(sǔn)指头 嘱(zhǔ)咐 白洋淀(diàn)
2.修改下列病句
(1)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修改:
(2)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修改: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
“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
“还在区上。爹哩?”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3.丈夫很晚才回来,水生嫂却一直在等待,说说这个情节的表达作用。
4.你如何理解水生嫂的一“震”一“吮”?
5.这段文字写出了水生嫂怎样的心情?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山地回忆
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登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砸破,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又登在那块石头上,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
“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
“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
“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
“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才说:
“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我笑着说:
“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这么一条大河,哪里就能把我脸上的泥土冲到你的菜上去?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
“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我哭不得,也笑不得,只好说:
“你真讲卫生呀!”
“我们是真卫生,你是装卫生!你们尽笑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都刷刷干净!”说着就笑得弯下腰去。
我觉得好笑。可也看见,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的放光。
“对,你卫生,我们不卫生。”我说。
“那是假话吗?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也尿泡,那是讲卫生吗?”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
“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这样对她讲,当时觉得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很高兴了。
“光着脚打下去?”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
“你说什么?”
“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卫生吗?”
“咳!”我也笑了,“这是没有法子么,什么卫生!从九月里就反‘扫荡’,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
“不会买一双?”女孩子低声说。
“哪里去买呀,尽住小村,不过镇店。”我说。
“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得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节选自孙犁《山地回忆》)
6.女主人公妞儿在一出场时对八路军战士进行了一系列的刁难和批评。
(1)是真的刁难和批评吗?(2)她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7.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妞儿的性格特征(不超过1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8.选文末尾,八路军战士为什么“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女主人公是一个脾气火爆、性格直率而又为人热情、心地纯真的山地女孩子。
B.选文以女主人公妞儿和八路军战士“我”之间关于“卫生”的讨论为线索,重点是为了描写抗战时期普通百姓对胜利的渴望和八路军战士的必胜信念。
C.女主人公关于刷牙的一番“宏论”表明她从小生长在一个闭塞的小山村,对外界缺乏了解。
D.女主人公对八路军战士不穿袜子“也是卫生吗”的责问,将剑拔弩张的气氛消解成融融暖流。
E.选文所讲述的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之后。
答案
【预习作业】
1. 白洋淀(diàn)吮吸(shǔn)脱缰(jiāng)
蹿进(cuān)穿梭( suō ) 硝烟(xiāo )
撅嘴(juē )菱角( líng)
2.比喻表面上好象已经断了关系,实际上仍然挂牵着(多指爱情上的)。新 课 标 第 一 网
3.第一部分(“月亮升起来”到“上船走了”)夫妻话别
第二部分(“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到“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探夫遇敌
第三部分(“她们向荷花淀里摇”到“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助夫杀敌
【课堂训练】
1.B(A应为凫(fú),C应为苇(wěi),D应为吮(shǔn))
2.(1)旧社会,劳动人民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
(2)他的革命形象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3.因为水生外出开会,会带回来党组织最新的消息,很晚才回去,说明斗争形势严峻,她为自己的丈夫担心,所以必须等到水生回来才能放心。
4.一“震”一“吮”,寥寥数笔,不仅惟妙惟肖地描写了水生嫂这位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劳动时一个不经意的习惯性的动作,更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这位机敏多情、深明大义的白洋淀抗日根据地妇女内心深处爱与恨、情与义的激烈撞击和理性抉择。凝练含蓄,耐人寻味,折射出人性美的光辉。从这个“震动”中,我们多少看出一点她的失望和以往的担心变为现实。
5.水生嫂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想挽留水生,又不愿意因为自己的缘故耽误丈夫的革命事业。从一开始的喜悦到后来的失望,她经历了一场灵魂的考验。
6.①不是。②寻找机会与这位萍水相逢的八路军战士找话交往,并给予真诚的帮助。
7.伶牙俐齿、善良热情。
8.女孩儿雪中送炭式的真诚的关心温暖了“我”,令“我”无法推脱,难以忘却。在这片土地上所遭遇的一切会永远存留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离”。
9.DE(A脾气火爆有误;B重点是刻画女主人公的独特性格;C并非没有见识,“刷牙”是其谈话的一个借口。)
㈣ 荷花淀几个问题的答案。
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版荷花变成人了?…… 这完全是权人物的感受。这是一场紧张的战斗,作者却在写“荷花变成人了?”写这群妇女在东张西望,找自己的丈夫。这不是把一场战争完全诗化了吗?它有力地表现这些妇女转惊为喜的紧张、愉快的感情。通过人物的感受和体验来描写,这常常是诗歌的写法,它有利于渲染和加强感情的色彩。
㈤ 《荷花淀》的艺术特色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小说语言朴素无华,清丽畅达,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品融小说、散文、诗歌为一体,具有散文诗式的独特小说风格。宛如带露沾水的荷花,既有绚丽多姿的风采,又洋溢着沁人心脾的醉人清香。
如作品开始描写水生嫂月夜编席的场景,作者用“雪地”、“云彩”。比喻水生女人编成的大片苇席,又抓住薄雾、清风、荷香这样富有水乡气息特征的事物,寥寥几行就点染出荷花淀的风貌。这样优美的景色与主人公萦徊心头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特有的气氛。
接着写夫妻话别,话别语言则是质朴无华而感情真挚的深沉。这一切自然和谐地相互映衬,恰如其分地描绘出当时的环境和人物思想生活的特点。
(5)荷花淀批评扩展阅读
《荷花淀》是孙犁 1945年创作的。写的是抗日战争最后阶段的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孙犁毅然投身抗战,在平汉路西的山里工作,听到从冀中平原的同志向他讲过两个战斗故事,其中一个是关于白洋淀青年组成雁翎队,这个素材触发了孙犁的创作灵感,1945年,在延安便写成了《荷花淀》。
人民日报编辑卫建民:《荷花淀》不是军事题材的文学作品,而是一位作家和一个民族的还乡梦。
原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姚雪垠:白洋淀明丽的天然景色,伴随着残酷战争年代里根据地人民内心迸发出来的对祖国,对革命,对同志和亲人炽热无私的爱,像一股暖流,直冲你的心扉,使人经久难忘。一个作家的作品,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是不多见的。
㈥ 荷花淀开头的写作顺序
“荷花淀”小说是孙犁创作典雅化的典型代表。他的小说有诗一般简练的语言,有散文一样优美的意境,被誉为“诗化小说”。短篇《荷花淀》是这类小说的典型代表,最能体现其创作的总体特色。首先,孙犁善于用简练的笔墨通过对普通的日常生活的描写,写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其次,运用散文化的语言写小说是其小说创作的又一特色。为了表现他所发现的极致的美,孙犁在小说中大量选择了女性形象做为主人公,在这些寻常人自然朴素,坚强忍耐而又乐观向上的性格中,挖掘出她们身上时代精神的美。
飘飞的芦花,洁白的苇席,粉红色的荷花箭,乳白色的嫩菱角,新鲜的荷花荷叶香……这些不能不让我们想起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孙犁。在我看来孙犁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最具特色的小说家,因为他的小说有诗一般简练的语言,有散文一样优美的意境,他的作品大多以冀中农村人民抗日斗争为题材。但在孙犁眼中,生活中处处充满着诗的闪光点,也包括战争。在他看来,战争虽然以流血牺牲为代价,但其目的也是为了创造和平,幸福的生活。对和平和幸福的渴望激发了积淀于农民身上的美的性格,美的心灵,并达到一种极致,他认为文学应当表现这种极致。①因此,在具有诗人气质的小说家孙犁的笔下,战争也散发着诗意的光辉。《荷花淀》是其代表作,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孙犁小说创作的诗化风格。
首先,孙犁善于用白描手法,他的白描由于他对生活诗意美的追求及他诗人般的气质而独具匠心,其特征在于抓住情节中最能体现人物主要特征的情境写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荷花淀》中水生嫂的形象就是如此。
小说的开头部分,就是关于水生嫂的描写,她是根据地一个极普通的劳动妇女。小说写女人在织着苇眉子,她有时“望望淀里”,显然是在盼着丈夫早点回家。丈夫很晚才回来,两人的几次问答,充分展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女人看出他笑的不象平常,‘怎么了,你?’”,按照咱们平常的说话顺序是“你怎么了?”,可在这儿顺序的调整将女人焦虑,担忧的心情表现的一览无余。又如“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里实际上是表现水生嫂复杂而又激烈的内心活动,但并没有写她的内心是如何的斗争,挣扎,而是将其情感的冲突表现为手指的震动,别具一格。吮吸划破处是为了平衡自己的情绪,又表现出坚强的性格。虽只有一句话,但其蕴涵极丰富,语言如诗般简练。当谈到当时的形势和参军的事时,水生说“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报了名”时,此时“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简单的一句话,却蕴涵着丰富、细腻的感情,是值得仔细品味和体会的。“你总是”这种语气,本来是表示不满的,表现了女人对丈夫的依恋之情。“总是……”什么呢?“总是很积极的”,这又是对丈夫的赞赏。所以这句话是用一种不满的口气来表达女人满意的心情,写出女人复杂的情感活动。尽管她对丈夫参军离家有点恋恋不舍,但她还是识大体顾大局的,她并没有因为个人情感而拖丈夫后腿。相反,她称赞丈夫的积极,支持丈夫的行动。这种支持不是讲什么大道理,而是通过这样一句很简单的日常生活的语言来表现的。水生嫂的回答实际上是同意了,但还有不满的口气,水生就给她进一步解释,开始,“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这种描写,也是合情合理的,一个女人家,能挑起家里的重担吗?开始她可能没想那么多,可当事情完全确定之后,她不得不考虑得周全一些,想到爹和小华,想到这一家人的担子问题。当水生给她进一步做了工作之后,小说描写“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这些描写,有力地刻画了解放区劳动妇女的性格特点:勤劳朴素、坚强忍耐。女人鼻子发酸,不是在刚听到丈夫参军的消息时,而是在想到了一家人,特别是在听丈夫讲到“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要由她来挑起一家子的担子时,她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只说了一句:“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这句可以说是女人对丈夫唯一的嘱咐:希望丈夫记着这一家人,记住妻子还在家里盼望着他的归来,人分开了,心永远连在一起。
小说也写了丈夫对妻子的嘱咐: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了。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这才是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泪答应了他。
生离死别是人生中感情最具震撼力的时刻,或进行环境渲染,或进行气氛烘托,或直接展现人物丰富而细腻的心理活动,总之是可以大力描写的,但都没有,就是这么平平常常的几句对话,就把人物高尚的内心世界充分的表现了出来。女人对“你总是很积极”的丈夫是十分信任、体贴的。丈夫去打仗,是为了什么,她心里明白。丈夫的嘱咐,又句句在理,她还能说什么呢?所以她只轻轻的连答两次“嗯”。这虽然不是什么豪言壮语,但说出这两个字却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心,是极有分量的,这意味着她要挑起丈夫留下的重担。只是在说到最后,才流下了眼泪,这种儿女情长也是在情理之中的。真要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是难于想象的,所以她才流下了眼泪。人们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这个女人的泪也是不轻弹的。只有在形势异常紧张,不论丈夫或自己,都有牺牲的可能,既是生离,也可能是死别的情况下,她才流下了眼泪。这既体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真挚情感,其中也含有爱国主义情感,也反映了人物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
用散文化的语言来写小说,是孙犁短篇小说的又一特点。他的抒情有节制的流淌,淡入淡出,不是高山瀑布式的,而如汩汩溪流,流露出一种似淡实浓,回味良久的独特抒情韵味,真正继承了中国宋人话本“谈论古今如水之流”,“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的优良传统,形成了简练质朴,清新明净的风格。②《荷花淀》中写劳动和战斗的场面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小说的开头,写女人在编席子,作者把这个劳动场面,完全诗化了: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的很,干净的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细又薄,在她怀里跳跃着。
一开始就交代了女人劳动的环境、时间、空间和对象,如诗般简练、动听、优美,不仅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甚至还如闻那苇眉子跳动的声音。不仅写了环境,更重要的是写了环境中的主人公。
你看,这个院子多么温馨,富有农家气息,打扫的一尘不染,物品摆放的井井有条,白天破好的苇眉子,当夜就趁着月光来编席,仅此一句,把女主人勤劳能干的传统劳动者本色,表现的淋漓尽致。
接下来写女人的劳动。作者没有直接描写,只是描绘出劳动的画面: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在她手指上缠绞着,在她怀里跳跃着。简单的两句话,就把女人编席的情景完全形象化了,如一幅优美、洁净、雅致的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缠绞”,“跳跃”这两个词用得多么传神,不仅把劳动的场面写活了,而且把女人的好手艺,女人的勤快,都有力的描绘了出来。
这里写了生活之美,劳动之美,都是在烘托女人公心灵之美。
接下来的这段描写,更是值得品味: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本来是写劳动,但却写她“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白雪、白云通常给人以如在仙境的纯洁澄澈之感,这不是不把劳动的场面完全诗化了吗?“她有时望望淀里”,既引出了关于白洋淀的银白世界的描写,又让读者欣赏到她完全诗化了的内心世界。她为什么“有时望望淀里”?因为“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她有心事,是在一边劳动,一边在等丈夫回家。人物的心事,是通过散文诗的笔法来描绘的,而不是采用一般小说的叙事方式来表现,这就显得诗意盎然、耐人寻味。
作者在写劳动,实际上也是在写景物,劳动与景物已经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成为引人入胜的画卷。
类似的例子,还有女人划着船找丈夫的一些描写: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这是叙事,是写景,也是抒情。但是如不仔细体会,仿佛成了可有可无的闲笔。菱角被捞上来了,又被丢到水里去,这似乎是漫无目的的无聊举动,但却将女人们找不到丈夫的空落落的心情刻画的入木三分。菱角“又安安稳稳浮到水面上生长去了”,又引起了人们丰富的联想:生长淀里的菱角,即使换了地方,也照样会安安稳稳地生长;生长在淀里的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不也是诗意盎然、寓意深远的描写吗?
再看战斗的场面。战斗打响之前,日本人的大船紧追过来,她们把船摇进了荷花淀:
那一望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的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这完全可以当散文诗来读。这里只有两句话,写荷叶,形象逼真,如铜墙铁壁;写荷叶,如监视敌人的哨兵,高高挺立,都寄托了作者的强烈感情。
再看描写战斗的场面。我们常见的一些小说在写战斗时,总是要比较客观、具体地再现敌我双方打仗时血雨腥风、残不忍睹的实际场面。但《荷花淀》却不是这样,作者采用散文诗的笔调,通过人物的视觉和听觉来描写,有人物的切身感受和体验。
她们的船摇进荷花淀,看见“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听见“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
交火之后,对敌人几乎一笔也没有写。小说正式展开描写的是妇女们所想到的、所听到的、所看到的:
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这是一场紧张的战斗,作者却在写“荷花变成了人”,写这群妇女在东张西望,寻找自己的丈夫。行文显的俏皮且有张有弛有缓有急,这不是把战斗的场面完全诗化了吗?与其说它是在写战斗的紧张、激烈,不如说是在写这群妇女由惊转为喜、由紧张转为轻松愉快的心情。通过人物的感受和体验来描写,常常是诗歌的写法,把它用在小说里就别具一格,有力地体现了孙犁小说的诗化风格。
孙犁小说的诗情画意,散文诗的风格,给他的小说带来了乐观主义情调。他在《文学和生活的路》中说:“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能达到一种极至……当我看到农民,他们的爱国热情,参战的英勇,深深的感动了我……我的作品表现了这种善良和美好的东西。”③孙犁执著的追求生活中诗意的美,这种追求使他的作品回避了善良与邪恶、正义与非正义的冲突,荡涤了战争的苦难和残酷带给农民心灵的重负,从而挖掘出人民内心的人性美、人情美。因此与那些蹙着眉头看生活的人相比,孙犁则是带着微笑来看生活的。
为了表现他所发现的极至的美,孙犁在小说中大量选用女性形象做为主人公,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是他创作的另一特色,也形成了他个人独特的风格。其实他笔下的这些女性并不是什么传奇性的女英雄,只不过是些极其寻常的,有着七情六欲的农村妇女。然而,孙犁对历史的积淀进行了透视和筛选,在这些寻常女人自然朴素、坚强忍耐而又乐观向上的性格中,在平凡的生活、平凡的劳动中挖掘出她们身上时代精神的美。《荷花淀》中以水生嫂为首的一群青年妇女都是这样融传统美与现代美于一体的女性形象。她们是孙犁所要表达的那种极至的美的负载者,是最优美的情感形式的显现,散发着温馨的诗意。
这篇小说,主要情节本来是写7个青年参军,以及参军后所取得的第一个胜利,但文章却以女人为中心。不仅开头和结尾部分着重写了女人,中间部分也不写战斗的准备,而是着重写这些女人去给丈夫送衣裳,到处找丈夫的情节,荡涤了战争的苦难,代之以充满诗情画意的气氛。对题材的这种处理,是很值得注意的。
《荷花淀》不过五千字的篇幅,但我们从中却可以清楚地看到根据地的劳动妇女是怎样一步步地站起来参加社会斗争的,也可以清楚地听到她们前进的脚步声。一开始,我们看到这些妇女还是带有一般家庭妇女的特点的普通女人。由于社会的,历史的原因,她们都守着自己狭隘的家庭,希望丈夫不要离开,这样可以互相关照。但革命战争对每个人的教育,使她们识大体,明大义,有了积极上进的要求,认为站在民族解放战争的前列,是光荣的,所以她们支持丈夫参加抗日战争,但是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也必须参加这场战争。只是由于一次机会,她们看见了打仗,经历了风雨,见了世面,知道打仗也不是十分可怕的事,“只要你不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打沉了,我也会浮水捞东西……”经过了一次战斗的考验,唤起妇女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唤起了她们相信自己可以同男人一样工作和战斗的觉悟。当她们听到水生批评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时,有个女人说得好:“刚当上兵就就小看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得一文不值了,谁比谁落后多少呢!”“这一年秋天,她们学会了射击”。敌人来“围剿”时,“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这篇小说就是真实地反映了根据地解放区的妇女,逐步打破旧式妇女的家庭小圈子,站到了社会斗争,民族斗争的前列,同男人并肩战斗的过程。根据地妇女的成长过程,发展经历,是个多么严肃而不平凡的话题,而在孙犁笔下,没有喧嚣夺人的气势,但深情蕴含在字里,灌注于行间,使着些寻常女人身上折射出多姿多彩的时代光辉。作品从妇女方面反映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不是更有意义吗?
“荷花淀”小说是孙犁文学创作典雅化定位的典型代表。④他在战火烽烟中简约善与恶,正与邪的对比,强化了农民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使读者获得了对纯美的完善和追求。
㈦ 河北最文艺的湖泊,曾经污染严重惹人嫌,如今怎么样
随着收入的增加,工作的稳定,如今有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都开始规划自己的精神活动,如今的人都知道一生十分短暂,所以都希望能够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最大的价值,因此懂得懂得犒劳自己还是重要。所以很多人开始出门旅游,去到不同的地方领略不同的风情。而说到中国人的旅游观念,“文艺”是一个很大的噱头,深受数千年文学教育的影响,中国人对于奇山怪水的旅游意向很高,也喜欢在这些地方抒发感慨,因此就比如西藏,云南,四川,贵州这些地方也就因此而火热了起来。而如果你在华北地区的话,其实也有一个地方很适合文艺的青年前往旅行,你知道是哪里吗?
不过运营景区并不容易,白洋淀景区在开放游客的同时,就受到了很多批评,比较多的批评就来自于这里的环境,因为发达的旅游业,白洋淀曾经一度从绿水变成了污水,荷花芦苇丛中有着大量的垃圾漂浮,让人心生反感。不过这样的情况在如今已经得到了改变,在今年,白洋淀整体是进入了整改提升的阶段,并没有对外开放,而是配合雄安新区的规划,进行了改造,也借机治理了环境,根据目前当地民众的反映,白洋淀如今的垃圾污染问题已经整改了不少,正在逐步焕然一新。
㈧ 荷花淀一个人物介绍!紧急!!!
这部作品的主要人来物是妇女,又自以水生嫂为核心。她热爱劳动,有娴熟的劳动技能;她体贴丈夫,温柔细 心;她开明稳重,刚毅勇敢;她关心国家兴亡,最终投身抗日洪流。她不愧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魅力 的典型人物。她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性格有相同之处:热爱劳动,勇于反抗;但又有很大不同:乐观开朗,积 极向上。加之生活在抗日根据地,这使她与祥林嫂的命运大相径庭。与赵树理笔下的小芹相比,虽然生活在同 一时代的同一环境,但水生嫂已不再是为争取个人婚姻自主抗争,而是跻身抗日的行伍,勇敢地肩负起民族存 亡的重荷。即使在孙犁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她也堪称典型。至于文中另外的四位妇女,她们的性格也各具特点 ,这集中反映在“寻夫”部分的对话描写上。
居于次要地位的男人系列,也有主次之分。水生居主导地位。他与父亲有相同之处:思想豁达开通。大敌 当前,没有过多地“惦记”家事,而以国事为重,毅然决然地去干“光荣事情”;他又有别于小队长:幽默感 不强。但内心深处却非常热爱自己的妻儿老小,荷花淀中即使责怪了妻子,也要“把(内装饼干的)纸盒顺手 丢在女人们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