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花汪立三
① 中国现代著名钢琴家的资料及故事
陈培勋 《卖杂货》 《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 《平湖秋月》
介绍:广东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极富艺术特色的地方乐种,陈培勋作为一个有着深厚广东音乐素养的作曲家,其改编的5首广东音乐钢琴曲,已经成为了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其中富有代表性的<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在作品的曲式结构、音乐风格、演奏特色等方面颇具个性,从中可见陈培勋的钢琴改编作品之一斑.
《平湖秋月》原是一首具有浓厚的广东音乐特色的民族器乐曲,相传为吕文成在游览西湖胜景“平湖秋月”后所创作。乐曲描绘了月下的湖光水色,有淡泊悠远、虚无缥缈的意境,成为广东音乐中的名作。后由陈培勋改编成钢琴曲,发挥了钢琴音色的长处,将波光粼粼、闪烁不定的景象表现得更加细致入微。五十年代,陈培勋先后写了四首以广东民间音乐为主题的钢琴曲:《卖杂货》、《思春》、《旱天雷》和《“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这组钢琴曲,富于广东音乐情趣,乐观、诙谐,带着广东人的机敏,也有优美、歌唱性段落的对比。是以地方色彩见长的民族风格,作曲家巧妙地找到了相应的和声和钢琴织体。
《卖杂货》的主题,小快板
2 汪立三 《蓝花花》《小奏鸣曲》 《东山魁夷画意》(高难度的^_^......)
汪立三于1953年改编的《兰花花》,是一首受到好评的钢琴曲。《兰花花》原是陕北民歌,叙述一个农村的姑娘反抗封建压迫的故事。钢琴曲以民歌为主题,不仅表现出兰花花的美丽,还容纳了惊慌、悲痛、反抗等等情绪。在比较短小的结构内,形成了叙事性、戏剧性和悲剧性的对比,乐曲的主题音调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广板:
这个主题立刻把我们带到陕北高原,那么辽远、那么迷人,也会想到兰花花是那么纯朴、美丽,故事就从此这儿开始了。乐曲用变奏手法展开,通过织体的改变、和声的力量、节奏的推动,讲述了那令人激动的故事。结尾深沉而又有遥远的感觉,仿佛暗示这是过去的故事。
汪立三于1957年还写了首《小奏鸣曲》,由有标题的三个乐章组成:《在阳光下》、《新雨后》和《山里人之舞》。整部作品无比清新,富有朝气,有强烈的现代气息。这是一首最早成功的中国《小奏鸣曲》。
这两部作品,已经显示出汪立三个性鲜明、勇于探索的创作风格。
《东山魁夷画意》组曲,写于1979年,1982年正式发表。这是作曲家观赏日本当代画家东山魁夷画展,有感于画家那清高、冷峻的风格,选取四幅画而谱成的四乐章组曲:《冬花》、《森林的秋装》、《湖》和《涛声》。
异国风光,要求异国音调。整部组曲都可以听到这一日本风味的音调:
■在《冬花》里,上面这个音调化解为叠置着的二、三个或三、四个同一调性或不同调性的线条,音乐的色彩晶莹璀璨的光芒,仿佛是在清寒料峭中,跃动着生命的力量。在《森林秋装》中,高音时断时续的曲调,低音与它的对答,中间的和声“斑点”,也都源自同一音调。《湖》,透明、深逐、静谧:
■《涛声》,这是最激动人心的一章。东山魁夷的原画,只是海景,钢琴曲却赋于了更多的联想,表达了环绕我国古代鉴真大师多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这一带有传奇色彩的事件,及由此引起的的动人想象、浓烈的情感和哲理性的思绪。
② 急求一首适合考试的钢琴乐曲
克莱门蒂的奏鸣曲比较适合你,你去找找看。容易弹也容易拿高分。或者其他小奏鸣曲也可以。
③ 钢琴曲 肖邦的【辉煌的大圆舞曲】汪立三的【兰花花】门德乐松的【猎歌】【谐谑曲】科普兰的【猫和老鼠】有
肖邦
④ 有不有兰花花 汪立三的钢琴简谱
这种钢琴作品怎么可能有简谱 有的话左右手怎么对?在谱子上标示都没有办法记谱
⑤ 如何判断自己的钢琴水平
单看熟练掌握的曲子并不足以判断钢琴水平,考级作为业余钢琴的考试,对于钢琴演奏水平有一定的衡量价值,但是真正要判断演奏水平,应该从演奏习惯、音乐记忆力、演奏注意力、音乐理解力和综合音乐知识等方面来判断,下面是判断一个人的钢琴水平的方法,供你参考。
打个比方,就说考级吧,业余考级十级中一定会涉及到巴赫平均律的作品,普通考生通常还没弹到平均律就去考十级了,通过长时间精心准备,这首曲子也许完成得还不错,可以说是掌握了,但是一个弹完整本平均律上册的学生对于同样的一首曲子也是掌握而已,所以仅通过掌握一些作品来判断钢琴水平显然不科学。
搭配3
李斯特《超级练习曲》
舒曼《交响练习曲》
斯克里亚宾练习曲
肖斯塔科维奇《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
贝多芬op109、101、57、111。
舒伯特D960-肖邦op35、58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西班牙狂想曲》、《梅菲斯特圆舞曲》-刘诗昆《战台风》、陈怡《多耶》、权吉浩《长短组合》。
樊老师列举的教材只是钢琴作品中很小的一部分,比如常用的勃拉姆斯作品以及诸多二十世纪作曲家的作品还有钢琴协奏曲都没有罗列出来,至于顺序也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调整,但是可以作为循序渐进的钢琴作品学习的基础参考。
⑥ 《蓝花花的故事》那个钢琴曲是多少级的阿、
六级,高考这个有一点点的简单吧。要是汪立三的那个《兰花花》,就是九级的。
⑦ 《兰花花的故事》那个钢琴曲是多少级的阿、
钢琴曲<<兰花花>>是汪立三编的曲子
全国钢琴演奏(业余)考级作品集合【9级】的中外乐曲专中就选取了这首属曲子
兰花花是个女子,开始生活美好,所以旋律是优美柔和的,后面一段旋律很激烈,讲的是兰花花被逼婚,她激烈的反抗,最后成功了,旋律又回复了优美柔和,然后越来越安静.....
⑧ 汪立三的那首钢琴曲兰花花需要踩踏板吗
汪立三的曲子是中国风格的乐曲,是近现代浪漫风格类的,一般很抒情,所以建议加个踏板~
望采纳~
⑨ 如何使用钢琴左踏板
左踏板的作用 左踏板又叫“柔音踏板”,也有人称之为“弱踏板”。
踩立式钢琴的左踏板,可以使琴槌离琴弦近一些,音量减弱些。因此,在我们需要控制音量,而技巧又达不到时,可以借助弦中的两根弦,而另一根没被击中的弦由于共鸣的原因也发声,但音色会明显地变柔变暗。
另外,当把左踏板踩得浅些,而不是全部踩到底时,整个键盘和击弦机向右移位比完全踩下去时移动得要少,这时虽然琴槌不是击中该音的三根弦,但是由于是用琴槌使用得较少的部位来击弦,它要比经常使用、已经出现三条沟痕的部位松软,因而会使所奏的音变暗变柔少许,使音色发生细微的变化。左踏板的标记
左踏板的使用术语一般用“una
corda”(意为“一根弦”。当然,在现代钢琴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实际上有“两根弦”)来标记,放开时则注明“tre
corde”或“tutte le corde”(“三根弦”)。 左踏板的具体运用
使用左踏板不仅是由于想弹得轻柔,更要考虑乐曲中音色的需要,意境的需要。有时作曲家把它明确地标了出来,例如贝多芬在晚期奏鸣曲作品106、110
的第二乐章中,多次标明了左踏板。李斯特要求用左踏板的作品就更多了,如《森林的呼啸》、《梅菲斯特圆舞曲》、《匈牙利狂想曲第11
首》等等。贺绿汀在《牧童短笛》中也标出了左踏板的运用。
正如我们研究、学习右踏板时所知道的,作曲家不一定把该用踏板的地方都标出来,未标出之处该用时也要用。左踏板的运用也是如此。我们认真分析作曲家标出来的地方,可能,在那里作曲家想体现神秘的幻境、朦胧的气氛,也许要表现强弱、明暗、刚柔的对比等等......这样,我们在没有标出使用左踏板的乐曲中也可以适当运用它。例如大家熟悉的中国音协、中央音乐学院考级曲目中德彪西的《月光》、《阿拉伯风格》、陈培勋的《平湖秋月》、吴祖强、杜鸣心的《水草舞》、汪立三的《兰花花》等,不胜枚举。
和右踏板一样,左踏板不仅在“踩”的方面有学问,在“放”的时候也要讲求艺术性。任何人都不爱听过长的又闷又轻的弹奏,那样做不仅达不到改变音色的目的,还会令人感到厌倦和乏味。如果不是要和突然强烈的段落作对比,那么左脚要适时的抬起来,动作也应该慢些,以使左踏板“放”得不露痕迹。其实不少钢琴家用左踏板时,只踩一点点的时候要比全踩下去的时候多得多。著名钢琴家傅聪在演奏肖邦夜曲时,为了音乐的需要,使用了左踏板,而随着旋律的发展、力度的增强、织体的改变,在不知不觉中,把听众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谁也没有觉察出他的左踏板是什么时候放开的,可谓精彩之至。
最后想提醒同学们,左踏板的运用是很细致的工作,初学者最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
⑩ 汪立三钢琴曲作品有哪些
《东山魁夷画意组曲》、《他山集(序曲与赋格五首)》、《在阳光下》《兰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