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荷花台
① 想游拙政园大概只有2个小时左右求好的路线
拙政园导游词
一、 东部景区
1、 兰雪堂
入园后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三开间的堂屋,名为“兰雪堂”。“兰雪”二字出自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之句,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从图上看,拙政园分为三个部分(东、中、西)兰雪堂,始建于崇祯八年(1635年),据园主王心一<归园田居>记载,兰雪堂为五楹草堂,"东西桂树为屏,其后则有山如幅,纵横皆种梅花.梅之外有竹,竹则邻舍,旦暮梵声,时从竹中来",环境幽僻.
2、 缀云峰
走出兰雪堂,迎面看到一座假山,青翠的竹丛和古树簇拥着一座巨大的石峰,状如云朵,叫做“缀云峰”。缀云峰像一个巨大的屏风,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这种“开门见山”的造园手法被称为“障景”。
3、 芙蓉榭
在兰雪堂东北面荷花池边,临水而筑的这座卷棚歇山顶的建筑,即是芙蓉榭。榭,是苏州园林建筑中的一种类型,坐落在水边,三面临水,四面空敞的建筑。芙蓉,有木芙蓉和水芙蓉两种。芙蓉榭是东园夏日赏荷的绝佳之处。芙蓉榭面对荷花池,背后是堵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走到芙蓉榭门前,向西看,可看到水榭的门框上装有一个雕花圆光罩,透过圆光罩可以看到前面的小桥流水,像一幅镶嵌在圆形镜框里的油画。你走过去在仔细看看,又可以发现水榭临水的门框上装有一个雕花长方形落地罩,这是一种“框景”的造景手法。
4、 天泉亭
芙蓉榭以北是一片紫薇草坪,中间耸立的重檐攒尖八角亭,就是“天泉亭”了,亭中有一口井,相传是大弘寺的遗物,天泉亭从外面看上去很像是一个两层建筑,不过大家走进亭子,就会发现其实它只有一层。大家知道苏州园林建筑为什么常用飞檐戗(qiang)角吗?①飞檐高高翘起,看上去像凤凰的尾巴,给园林增添了动感和美感;②飞檐翘起,有利于采光和通风。(而且坡度产生了变化,两边尾面面积扩大,有利于排水)
5、 秫香馆
大家看前面那座外观轻快明朗,体积较大的四面厅 ,那就是“秫香馆”。“秫香馆”顾名思义,就是观赏稻麦飘香的地方。明代“归田园居”的主人王心一,曾在园林内造有秫香楼,想效仿陶渊明辞官归田园居的乐趣,但现在见到的秫香馆,其主体建筑是60年代重修拙政园时从东山搬迁而来的。
(补)放眼亭:取自白居易的“放眼望青山”,拙政园东园最高点,北与芙蓉榭、天泉亭成为对景。
6、 长廊(二十五花窗)
拙政园的东部和中部就是用这条长长的复廊隔开的,大家看走廊的墙壁上,还开有25个漏窗。人们信步走在游廊里,随着漏窗花纹的更换,园内的景色也在不断地变幻,这种现象称作“移步换景”。
7、 进入中部,站在倚虹亭,简单介绍中部景色
我们现在来到了倚红亭,它是半亭,为什么叫倚红亭呢?这是我们把廊比作彩虹,由于亭紧紧地靠在廊上,所以取名为“倚红亭”。我们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对面的别有洞天,这种构景手法叫做“对景”。
大家看到那有一座塔吗?像不像在园林的西部啊?其实那塔是北寺塔,大概里园林有1公里远,这种造园手法叫做“借景”。
我们还可以看到水池上有座曲桥,将水池一分为二,靠近我们的,感觉水是聚在一起的,远处分两支,分散流向远方。
二、 中部景区
1、 梧竹幽居
下面,我们来观赏“梧竹幽居”,俗称“月到风来亭”。它位于中部花园的最东边,同“倚红亭”相邻。以往大家所见的亭是圆形,而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方亭。亭四周的白墙都是方形的,方墙上又有圆洞门,一座天圆地方,表示园主追求“天人合一”,把自己融入自然的意境。人站在亭中向外看,犹如四个巨大的镜框镶嵌着园林一年四季的风光:南面迎春花代表春天,西面荷花代表夏天,北面竹子代表秋天,东面白墙代表冬天(冬天墙上挂有柱状的冰)。亭内“梧竹幽居”的楹额,是文徽明的手迹。两旁还有一幅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上联是用清风明月来描绘自然风光的无限美好,下联是用乐山乐水来揭示旅游观光对陶冶情操的作用。
2、 雪香云蔚亭
我们越过小溪,步上台阶就到了“雪香云蔚亭”,它是园林中部的至高点,又居园林正中,与远香堂遥遥相望,亭内有“雪香云蔚亭”和山花鸭鸟之间的韵味。有一句古话:“不出城廊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这就创造了“山花野鸟”的意境。亭柱上还有文徽明书写的对联“鸟鸣山更幽,蝉噪林愈静”,这幅对联“以噪衬动,动中求静”。(是否有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呢?)
3、 荷风四面亭
我们现在来到了中部花园的“荷花四面亭”。“荷花四面”顾名思义:四面临水,夏日荷花在四面盛开,有阵阵荷香从四面飘来。荷风四面亭位于湖中岛上,四面临水,三面植柳。亭中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勾画出拙政园春夏秋冬的景色。联中还蕴含了“一、二、三、四”的序数,这副对联上联仿照济南大明湖清代书法家张保所书的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下联是仿照唐代诗人李洞:“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用在这里,都恰到好处。
4、 见山楼
荷风四面亭的北面便是见山楼了,它是一个两层建筑,上面叫“见山楼”,下面则叫“藕香榭”。大家一定都知道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吧?对了,“见山”就出自此处。大家随我看:见山楼就像龙头,爬山廊就像龙身,戗角就像龙角,洞门像……龙嘴,曲桥也成了龙须,白墙成了龙尾。“见山楼”上层有蠡壳和合窗,楼下用落地长窗,室内是桌椅茶几。相传,在太平天国时,李秀成曾在此办公。这里也是夏日赏荷的绝佳之处。
5、 香洲
与“荷花四面亭”隔山相望的便是“香洲”。“香洲”二字是文徽明的手迹。根据《诗经》中“采杜者兮芳洲”而命名。“香洲”是一座船形建筑物,也称为“石舫”或“旱船”。此处的“洲”与“舟”同音。值得一提的是:这艘石舫是由亭、台、楼、阁、榭五种典型园林建筑组合而成:船头为荷花台,四方亭(即现在的茶室)为前舱,面水榭为船后舱,澄观楼和野航阁为船尾。香州是古典园林中最著名的船景之一
6、 小沧浪(小飞虹)
我们现在来到了“小沧浪”。“小沧浪”出自《楚辞·渔父》,原话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浊兮,可以濯我足。”“小沧浪”是一座三开间的水阁,跨水而居,构成一个闲静的小院。站在小沧浪往北看,廊桥“小飞虹”倒映在水中,犹如彩虹,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一座廊桥。这里也是观赏风景的最佳。
7、 远香堂
从小沧浪往东走,就来到“远香堂”,它是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建筑。远香堂得名于宋代周敦颐《爱莲说》的“香远意清”之句。它是接待厅,是园主用于举行重大宴饮以及婚丧寿喜等活动的场所。
远香堂,①堂外设有回廊,下雨天,我们可以呆在廊内赏景;②它建筑特点四周不是墙,而都是落地玻璃窗,并且这些窗是活动的,夏天可以拆走,于是就成了四周空空的亭子,方便赏景;③室内没有一根柱子,不会遮挡视线;④室内都是清式家具,特点是:华丽但比较笨重、雕刻繁复,镶嵌较多。
远香堂前,挂有一幅苏州所有园林中最长的对联,共80字。(什么?)
三、 西部景区
1、 水廊(尽头是倒影楼)
我们现在到了拙政园的西部的倒影楼,前面这条曲折蜿蜒的水廊,是苏州园林中的三大名廊之一。其他的是留园的曲廊和沧浪亭的复廊。这条水廊沿水而建,高低起伏(临波的感觉)
“倒影楼”之所以取名为“倒影楼”,是因为从前面的池塘里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幢楼阁的倒影。“倒影楼”是一座两层建筑,下层叫“拜文揖沈之斋”,“文”指文徽明,“沈”指沈周。意思是纪念文徽明和他老师沈周的纪念堂。“倒影楼”中间屏门上雕刻有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天根竹图,并配有诗词,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贵。
2、 与谁同坐轩(扇亭)
水廊的西面有一组楼阁群,最近的是“与谁同坐轩”,它是一个扇亭,好像一把扇子,轩顶的瓦面像折扇的扇面,而后面“笠亭”的尖顶恰似折扇的扇把。“与谁同坐轩”是根据苏东坡的“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的词而得名,表达了诗人孤芳自赏的心情。园主借此表示自己的清高,只能“清风”、“明月”与我为伍。
3、 卅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花馆
拙政园西部花园的主体建筑便是卅六鸳鸯馆、十八曼罗花馆了,这座建筑物是美化了的“鸳鸯厅”结构。从外面看是一个屋顶,而里面则是两个屋面;外面看是一个大厅,里面则分为两个客厅。它与其他地方的鸳鸯厅有很多的不同之处,这里比别的鸳鸯厅多设了戏台。四面窗格上嵌有麦形蓝白相间的玻璃。馆内四角都增设了耳房,相传园主在大厅听昆曲,演员可以在耳房休息、化妆,平日里客人来了,佣人随从也在耳房休息。
进门时,我们可看到圆洞门上方有四个砖雕的隶体字“得少佳趣”,意思是,进得门来,才能渐入佳境,稍得乐趣。北厅有“卅六鸳鸯馆”清代苏州状元洪钩的题字。南厅有另一苏州状元陆润庠所题的楹额“十八曼陀罗花馆”,名字工整对称,比喻吉祥美好。“曼陀罗花”相传与山茶花十分相似。因此在小院里种了18株各种山茶花来应景。
4、 留听阁
卅六鸳鸯馆的西面就是“留听阁”了,楹额由清代湖南巡抚吴大澄所书。它是一个船形建筑。留听阁,取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留听阁门框上的飞罩是由一整块银杏木雕成,由松、竹、梅,“岁寒三友”和“喜上梅(眉)稍 ”两组传统图案交织在一起。楠木隔扇裙板上刻有蟠螭(夔龙) 透雕,圆润有神,据说是太平天国忠王府内的遗物,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② 杭州西湖荷花
今年杭州西湖的荷花,是6月中旬观赏最合适。
莲花,又称荷花。是莲科莲属植物。
荷花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根状茎横生,肥厚,节间膨大,内有多数纵行通气孔道,节部缢缩,上生黑色鳞叶,下生须状不定根。
叶圆形,盾状,直径25至90厘米,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覆盖,背面灰绿色,全缘稍呈波状,上面光滑,下面叶脉从中央射出,有1至2次叉状分枝;叶柄粗壮,圆柱形,长1至2米,中空,外面散生小刺。花梗和叶柄等长或稍长,也散生小刺;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
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花直径10至20厘米,美丽,芳香;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黄色或间色等变化;荷叶矩圆状椭圆形至倒卵形,长5至10厘米,宽3至5厘米,由外向内渐小,有时变成雄蕊,先端圆钝或微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药条形,花丝细长,着生在花托之下;花柱极短,柱头顶生;花托(莲房)直径5至10厘米。
坚果椭圆形或卵形,长1.8至2.5厘米,果皮革质,坚硬,熟时黑褐色;种子(莲子)卵形或椭圆形,长1.2至1.7厘米,种皮红色或白色。花期6至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期8至10月。荷花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
荷花是最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之一,同时又具有单子叶植物的某些特征。荷花的胚芽被鳞片包裹着,和单子叶植物相似。从花的结构看,荷花具有3、4层花被,外轮萼片状,内轮花瓣状,雄蕊多数,雌蕊离生,花粉粒为单沟舟形。莲的茎有明显的分节现象,地下茎节长满须根。这些都是单子叶植物的特征。荷花的芽为混合芽,人们所见的莲芽,是藕的顶芽以及各节腋芽的位置。根分为种子根和不定根两种,播种所出的由种子的胚根所形成的主根不发达,发挥功能作用的是不定根。荷花的茎就是藕,是荷花的地下根状茎,是荷花储藏养分和供繁殖的器官。荷花的花单生,两性,由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花托、花柄等六部分组成。品种多样,花色丰富。
荷花为窃根水生花卉。藕是荷花横生于淤泥中的肥大地下茎。藕的横断面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孔道,这是荷花为适应水中生活形成的气腔。此种气腔在叶柄、花梗里同样可以见到。在茎上还有许多细小的运输水分的导管,导管壁上附有增厚的粘液状的木质纤维素。它具有一定的弹性,当折断拉长时,使出现许多白色相连的藕丝。老藕的丝尤多于微藕。种藕的顶芽叫“藕苫”,被鳞片包着。它萌发后抽出白嫩细长的地下茎,称为“藕带”。藕带分节,节的周围环生不定根。节上抽叶和花。从藕带先端形成的新藕叫主藕,旺盛者有4至7节藕筒,简长10至25厘米,直径约6至12厘米。主藕上分出支藕叫子藕;从子藕再长出的小葱称孙藕,常仅1节。藕的大小、形态、色泽、生藕的迟早、入泥深浅、品质风味等,均因品种而异,又受栽培和条件的影响。
荷花叶大,直径可达70厘米,全线,呈盾状圆形,具14至21条辐射状叶脉。叶面深绿色、粗糙、满布短小钝刺。刺间有一层蜡质白粉,故能使雨水凝成滚动的水珠。叶背谈绿,光洁无毛,脉隆起,中央有圆柱状叶柄挺举荷叶出水。柄上倒生较密刚刺,叶柄与地下茎相连处呈白色,水中及水上部分则为绿色。叶分三种:以顶芽最初产生的叶,形小柄细,浮于水面,称为钱叶,或叫荷钱;最早从藕带上长的叶略大,也浮于水面,叫浮叶;后来从藕带上长的挺出水面的叶叫立叶。无论是钱叶、浮叶或立叶,出水前均相对内卷成棱条状。立叶依生长早晚,其大小、高矮、顺序表现出明显的上升阶梯和下降阶梯。在新藕形成时抽出的立叶,比前张大而刚刺较短,叫“后把叶”,在其前方再出现一张形小、柄短、叶背微红的叶,叫“终止叶”。人们只要辨别出终止叶,就能找到泥中新藕的方位。
③ 以荷花为名称(主景)的留园、拙政园景点有哪些
摘要 1.在水面栽植
④ 拙政园好还是留园好
1、拙政园是和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留园,号称国内四大名园,拙政园一个是大,一个是布局精巧,可以说山水环绕,移步换景,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一个代表,也是苏州最著名的一座园林。 2、狮子林,狮子林公园虽然不大但很有特色,狮子林以山石造景为主,假山群气势磅礴,以“适、漏、瘦、皱”的太湖石推叠的假山,玲珑俊秀,洞壑盘旋。 是中国叠石堆山最经典的代表作。 3、留园和拙政园相比差不多,拙政园是大,留园是以小著称,虽然不能和拙政园大、深邃相比,但也可称的上是缩小版的拙政园。 如果时间紧促只能浏览一个地方的话,推荐浏览拙政园,如果可以浏览两个地方的话,推荐拙政园、狮子林。
⑤ 九龙吐水浴身胎,八部神光曜殿台 希奇瑞相头中现,菡菡莲花足下开。这首诗有什么寓意,怎么解释
菡萏 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如“九龙吐水浴身胎,八部神光曜殿台,希奇瑞相头中现,菡萏莲花足下开。”迨至菡萏成花。——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也多形容男女相爱之情。如:菡萏花开鸳并立,梧桐树上凤双栖!李璟的《山花子》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开头两句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菡萏”是荷花的别名。“翠叶”,指荷叶。这两句写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从绿波中起来,使人发愁。两句中已含有无穷悲秋之感。接下来写人物触景伤情:“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韶光”即美好的时光,“韶光”的憔悴,既是美好的时节景物的凋残,也是美好的人生年华的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下半阕交代“愁”的原因并具体描写思妇念远之情。“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写在睡梦中梦到远赴边关去寻找所思念的人。鸡塞,泛指边塞戍远之地。思妇醒来时,正值细雨迷蒙、寒意袭人,梦中鸡塞似近在咫尺,而醒后回味却远在天涯。惟有独自在小楼里吹笙,以排遣愁闷。然而风雨楼高,吹笙非但不能减轻相思愁闷,反而更添怀念之情,她依然泪流不禁。“多少泪珠何限恨”,“何限”,即无限。词人写到怨恨的无穷无尽,却不再作情语,而是以“倚阑干”三字做结,含蓄不尽。一个有无穷幽怨含泪倚栏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秋雨绵绵、梦境缈远、玉笙呜咽,构成悲凉凄清的意境,使全词惆怅伤感的气氛愈发浓烈。 这首极富感染力的词作,历来为评家所推重。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最推崇“菡萏”一联,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之所以如此评价,是读出了这首词中的寄托之意。作者李璟是南唐的第二代国君,史称“南唐中主”。他是著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的父亲。作者在思妇的对景伤情,感叹青春易逝中,渗透了自己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而词句意境的众芳芜秽、美人迟暮,又象征着南唐的没落,寄托了作者的家国之痛,也极易引起后世读者的感触。
⑥ 余光中写荷花的诗
《莲的联想》
--余光中
已经进入中年,
还如此迷信
迷信着美
对此莲池,
我欲下跪
想起爱情已死了很久
想起爱情
最初的烦恼,
最后的玩具
想起西方,
水仙也渴毙了
拜伦的坟上
为一只死蝉,
鸦在争吵
战争不因海明威不在而停止
仍有人喜欢
在这种火光中来写日记
虚无成为流行的癌症
当黄昏来袭
许多灵魂便告别肉体
我却拒绝远行,
我愿在此
伴每一朵莲
守小千世界,
守住神秘
是以东方甚远,
东方甚近
心中有神
则莲合为座,
莲叠如台
诺,
叶何甜甜,
莲何翩翩
你可能想象
美在其中,
神在其上
我在其侧,
我在其间,
我是蜻蜓
风中有尘
有火药味。
需要拭泪,
我的眼睛
1961.11.10
⑦ 以荷花为名称(主景)的留园、拙政园景点有哪些
摘要 拙政园看荷花的地方这几个比较好:缀云峰、枫树林、东花园大草坪、天泉亭南草坪、紫薇林、涵青亭草坪
⑧ 我国的十大看荷花的景点在哪
杭州西湖十大景点介绍——苏堤春晓 苏堤全长三公里,是北宋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空出的泥构筑而成的。故名之以“苏堤”。 早春四月,迎着熹微晨光,沿修长的湖堤漫步,但觉轻风徐来,十里垂柳飘忽。在轻烟薄雾中,灼灼红桃含露开放,宛若喷霞,景色着实娇媚迷人,而当春雨霏霏,透过袅娜柳丝眺望西湖,但见薄霭弥漫,渐远渐淡,景色更是奇幻诱人,被人称为“六桥烟柳”。苏堤连接了南山和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且花木一年四季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如诗若画的迷人风光,成了人们长年游玩的好地方。杭州西湖十大景点介绍--柳浪闻莺柳浪闻莺前身是南宋的皇家花园--聚景园。解放后经整修,已扩建成为占地三百多亩的大型公园。这里以柳叶葱葱,莺声婉转而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春天的花园柳树荫荫,枝枝翠柳婀娜多姿,有些随风摇曳,更有临湖而植者,枝叶俯垂水面,远望如少女浣纱的“浣纱柳”。步履其间,浓荫深处的柳树给人以阵阵思绪,悦耳的莺啼声更是撩人遐想。柳浪闻莺现共分三组园景,即闻莺馆、友谊园和聚景园。这里引进了一批日本樱花、草坪,使园内景色越具诱人之处,以景寓意,情景交融,别有一番情趣。杭州西湖十大景点介绍--花港观鱼 “卢园”是南宋内侍卢允升的私人花园,因其处有清溪自花家山流下,故名“花港”,花港观鱼,与苏堤前接,西山在北为其护屏,还有碧波粼粼的小南湖和西里湖,像两面镶着翡翠框架的镜子分嵌左右,全园分为鱼池古迹、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丛林区、芍药圃等七个景区。公园中部的南端是最吸引人的地方-红鱼池。池中满蓄金鳞红鲤,池畔花木扶疏。游人投饵,群鱼争食,有声有色,赏心悦目。现公园的主景区为牡丹园,用牡丹、湖石等组成,小径迂回,布置紧凑有致。仲春时节,站在耸峙高处的牡丹亭向下俯视,但见大大小小的花坛间红夹绿,那灿若云锦的牡丹花千姿百态,斗奇竞妍,令人流连忘返。不久将再辟芍药圃,与牡丹亭相媲美。杭州西湖十大景点介绍--曲院风荷 曲院风荷在灵隐路洪春桥畔,据说南宋时有一处官家酿酒作坊,坊内与金沙涧相通的池塘种满了荷花,每逢夏日熏风吹拂,荷香与酒香四溢,令人陶醉,人们称之为“曲院荷风”。旧时的曲院风荷,仅一碑一亭半亩地,局促于西里湖一隅,颇有些名不副实。清康熙年间,在苏堤跨虹桥畔的岳湖种荷花,并建亭立碑,题为“曲院风荷”,此景遂复。今天的“曲院风荷”仍以荷花为主景,建有五个荷花池,分别栽植红莲、粉莲、白莲以及重瓣的“重台”等多种品种。全园又分为岳湖、竹素园、风荷、曲院、滨湖密林等5个景区。每当夏日,荷花开放,满眼翠盖红妆,香飘数里,池和池之间筑小桥相连,便于游人流连观赏,可以领略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迷人景色。杭州西湖十大景点介绍--双峰插云 在洪春桥畔。双峰即南高峰、北高峰,分别位于西湖之西南、西北。南高峰海拔256.9米,北高峰海拔355米。两峰遥相对峙,绵延相距十余里。旧时人们游湖多在春秋两季,每当欲雨未雨时,从湖上眺望南、北两高峰,但见云雾袅绕,双峰时隐时现,时露双尖,宛如峰插云霄,自然风光异常优美,峰势高峻磅礴,晴雨晨昏不同,尤在雨后或阴翳多云天气,彩云、白云或浓或淡,忽缠忽遮,是云是山,一片朦胧。如一幅壮观的水墨淋漓而浓淡有致的山水画卷展现在面前,气象万千,景观十分吸引人,便定为“西湖十景”之一,名两峰插云。后“两峰”改为“双峰”,从此这湖中之景便成为陆上之景。南高峰“揽长江若带,俯平湖如杯”北高峰称“钱塘之柱”,山间林木苍翠,有石磴数百级,曲折盘上山顶。张岱《西湖十景两(双)峰插云》:一峰一高人,两人相与语。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杭州西湖十大景点介绍--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位于西湖中部偏南,与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称“湖中三岛”,它是由三座葫芦形石塔和“小瀛洲”两个部分组成。岛是明万历年间用疏浚的湖泥堆积而成,岛外又筑有环表堤埂,堤岛之间由九转三回、三十个弯的曲桥相连,构成了一个湖中岛、岛中湖的胜似仙境的著名旅游胜地,其湖岸垂柳拂波,水面亭榭倒影;园林富于空间层次变化,造成“湖中湖”、“岛中岛”、“园中园”的境界。是我国水上景园的典范,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品,中秋之时,在塔中置灯烛,洞口蒙以薄纸,灯光外透,月光、灯光、湖光,月影、塔影、云影溶成一片,恍惚迷离,说不尽的诗情画意。登上小瀛洲,一路更有九曲桥、九狮石、开网亭、亭亭亭、“竹径通幽”、木香榭、迎翠轩、花鸟厅等,最后是我心相印这亭。这些建筑错落布置,极尽巧思,一路游赏,意趣无穷。杭州西湖十大景点介绍--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位于白堤西端,濒临外西湖,此地商阁凌波,绮窗俯水,平台宽方,视野开阔,中秋之夜,月白风清,湖水盈盈,坐在平台茶座上,仰看天上月轮当空,俯视湖中月影倒映,天上、湖中两圆月,交相辉映,有使人如入方寒宫之感。所以前人题有“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的楹联。而且假山叠起,四季花木,构成一处诗趣盎然的游览胜景。更令人寻访和体味的是其丰富的历史古迹和文化底蕴,令人想到南宋的望月亭,明代的龙王祠,和清初的御书楼。杭州西湖十大景点介绍--雷峰夕照 位于西湖南岸夕照山上的雷峰塔,相传为吴越王为庆黄妃得子而建的,故初名“黄妃塔”。但民间因塔在雷峰,均呼之为雷峰塔。塔共七层,重檐飞栋,窗户洞达,十分壮观。旧时雷峰塔与保叔塔,一南一北,隔湖相对,有“雷峰如老纳,保叔如美人”之誉。每当夕阳西下,塔影横空,别有一番景色,故被称为“雷峰夕照”。至明嘉靖年间,塔外部楼廊被倭寇烧毁。塔基砖被迷信者盗窃,致使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五倾圮。今政府批准复建。清人许承祖曾作诗云:“黄妃古塔势穹窿,苍翠藤萝兀倚空。奇景那知缘劫火,弧峰斜映夕阳红。”将重现雷峰塔与保叔塔隔湖对峙的景观。杭州西湖十大景点介绍--南屏晚钟 南屏山横亘于西湖南岸,山上林木苍翠,秀石玲珑。山上有一净慈寺,位于西湖南岸南屏山慧日峰下,吴越始建,称“永明禅院”,饱经沧桑。寺内有宗镜堂、慧日阁、济祖殿、运木井等古迹,山门前有放生池。寺院原有铜钟一口,每天傍晚,深沉、浑厚的钟声在苍烟暮霭中回响,山回谷鸣,发人悠远的沉思,“南屏晚钟”因此得名。南屏山麓另一座著名的佛刹兴教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五年,它曾是佛教天台宗山家派的大本营,晨钟暮鼓,香烟烛光,南屏山从此添了“佛国山”的别称杭州西湖十大景点介绍--断桥残雪 西湖雪景,历来受人称颂。“断桥残雪”的意境尤为脍炙人口。断桥残雪景观内涵说法不一,一般指冬日雪后,桥的阳面冰雪消融,但阴面仍有残雪似银,从高处眺望,桥似断非断。每当大雪之后,红日初照,桥阳面的积雪开始消融,而阴面还是铺玉砌玉,远处观桥,晶莹如玉带。伫立桥头,放眼四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给人以生机勃勃的强烈属深刻的印象,是欣赏西湖雪景之佳地,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白蛇传》,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的色彩。洪丞《断桥闲望》诗云:“闲作步上断桥头,到眼无穷胜景收。细柳织烟丝易,青屏拂鸟影难留。斜拖一道裙腰绕,横着千寻境面浮。投者近来忘俗累,眷怀逋客旧风流。”
⑨ 关于冰清玉洁的荷花的诗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古风 [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无题·其二》
[唐]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莲 花 唐 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草。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莲 唐 彦谦
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
静影摇波月,寒香映水风。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看著余芳少,无人问的中。
咏双开莲花 唐·刘商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
西方采画迦陵鸟,早晚双飞池上来。
芙 蓉 唐 温庭筠
刺茎澹荡碧,花片参差红。
吴歌秋水冷,湘庙夜云空。
浓艳香露里,美人清镜中。
南楼未归容,一夕练塘东。
独芙蓉 唐 王贞白
方塘清晓镜,独照玉容秋。
蠹芰不相采,敛苹空自愁。
日斜还顾影,风起强垂头。
芳意羡何物,双双鸂鸟游。
夏日南亭怀辛大蓉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采莲曲 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折荷有赠 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采莲 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 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荷花 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无题其二 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浣溪沙 薛昭蕴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
倚风凝睇雪肌肤。吴主山河空落日,
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采莲曲 唐·李康成
采莲去,月没春江曙。
翠细红袖水中央,青荷莲子杂衣香。
云起风生归路长。
归路长,那得久,各回船,两摇手。
芙蓉花 隋·辛德源
洛神挺凝素,文君拂艳红。
丽质徒相比,鲜彩两难同。
光临照波日,香随出岸风。
涉江良自远,讬意在无穷。
荷 唐·李峤
新溜满澄陂,圆荷影若规。
风来香气远,日落盖阴移。
鱼戏排缃叶,龟浮见绿池。
魏朝难接采,楚服但同披。
芙蓉 唐·柳宗元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露繁。
丽景别寒水,浓芳委前轩。
芰荷料难比,反此生高原。
高荷 唐·元稹
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
颭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 。
不学著水荃,一生长怗怗。
黄子陂 荷花
唐·唐彦谦
十顷狂风撼麴尘,缘堤照水露红新。
世间花气皆愁绝,恰是莲香更恼人。
残莲花 唐·崔橹
倚风无力减香时,涵露如啼卧翠池。
金谷楼前马嵬下,世间殊色一般悲。
七律 莲花 唐·崔橹
影敧晴浪势敧烟,恨态缄言日抵年。
轻雾晓和香积饭,片红时堕化人船。
人间有笔应难画,雨后无尘更好怜。
何限断肠名不得,倚风娇情醉腰偏。
七律 惜莲花
唐·崔橹
半塘前日染来红,瘦尽金方昨日风。
留样最嗟无巧笔,护香谁为惜熏笼。
缘停翠棹沉吟看,忍使良被积渐空。
魂断旧溪憔悴态,冷烟残粉楚台东。
新荷 唐·李群玉
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
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
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
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
芙蓉 唐·温庭筠
刺茎澹荡碧,花片参差红。
吴歌秋水冷,湘庙夜云空。
浓艳香露里,美人清镜中。
南楼未归容,一夕练塘东。
赠荷花 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荷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秋池一枝莲 唐·郭恭
秋至皆零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随风。
张静婉采莲曲
唐·温庭筠
兰膏坠发红玉春,燕钗拖颈抛盘云。
城西杨柳向桥晚,门前沟水波粼粼。
麒麟公子朝天客,珂马珰珰度春陌。
掌中无力舞衣轻,剪断鲛绡破春碧。
抱月飘烟一尺腰,麝脐龙髓怜娇娆。
秋罗拂水碎光动,露重花多香不销。
鸂鶒交交塘水满,绿萍如粟莲茎短。
一夜西风送雨来,粉痕零落愁红浅。
船头折藕丝暗牵,藕根莲子相留连。
郎心似月月易缺,十五十六清光圆。
重台莲 唐·皮日休
欹红媠婑力难任,每叶头边半米金。
可得教他水妃见,两重元是一重心。
莲花 唐·郭震
脸腻香熏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咏白莲(其二) 唐·皮日休
细嗅深看暗断肠,从今无意爱红芳。
折来只合琼为客,把种应须玉甃塘。
向日但疑酥滴水,含风浑讶雪生香。
吴王台下开多少,遥似西施上素妆。
采莲曲
唐·王勃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倡家。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叶翠本羞眉,花红强似颊。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故情无处所,新物徒华滋。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莲塘霁望 唐·刘兼
新秋菡萏发红英,向晚风飘满郡馨。
万叠水纹罗乍展,一只鸂鶒绣初成。
采莲女散吴歌阕,拾翠人归楚雨晴。
远岸牧童吹短笛,蓼花深处信牛行。
古意 唐·韩愈
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
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痾痊。
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夤缘。
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