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柳对荷花
① 对联中 、荷花 应该对什么
1 要看单边正句的意境,可以对的很多。 对莲子 莲叶 。 如果是写景 对个月色 也可以,
但凡属于荷花这种结构的词都可以对
② 对对联:钱塘江烟柳
原上联是:烟锁池塘柳(乾隆出的)
下联 :深圳铁板烧
其实下联很多但没一个真正对上的,关键是意境不对啊!!!!!
③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赏析一】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④ 柳烟风荷这个成语怎样解释
烟柳数行萦翠带,风荷十里拥红妆,
柳烟指春天的柳树,
风荷指夏天的荷花,
指美好的景色,
⑤ 月下笛烟柳竹篱
上联:月下笛烟柳竹篱
下联:山中云红树流水
上联:月下笛烟柳竹篱
下联:风前酒桃花溪水
上联:月下笛烟柳竹篱
下联:风生云影山古寺
上联:月下笛烟柳竹篱
下联:山中云水荷花池
⑥ 何中的《荷花》的全文解释是
译文:
曲折的池塘中生长着荷花,和岸边翠竹相映成趣那么美丽。绿叶和红花相依相偎簇拥在一起,象天上的彩云朝霞一样灿烂。从来不需要借助东风的力量,象杨花一样飞舞,最终成为改变风的力量,把风也熏有花香的花中。
元代何中《荷花》原文:
曲沼芙蓉映竹嘉,绿红相倚拥云霞。
生来不得东风力,终作薰风第一花。
(6)烟柳对荷花扩展阅读
荷花多次出现在中国的诗歌里,是我国诗歌中重要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之“象”。
荷花寄托着诗人的情感,甚至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古往今来,荷花与无数的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中国的文学长河里,荷花历来被文人所喜爱。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写到荷花的诗句更是俯仰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时代,写到荷花的诗渐增,大约有250首。其中直接吟咏荷花的诗大约有三十多首。到了唐代,咏荷诗大约有两千首,约占全唐诗的二十分之一。
从《诗经》开始,荷花就出现在文学的视野里。《诗经》里有“彼泽之陂,有蒲有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等描写荷花的诗句。(先秦佚名《泽陂》,是说那个池塘堤岸旁,既长蒲草又长荷。有个健美的青年,使我思念没奈何。)
荷花更是《楚辞》中常见的“香花”。先秦时期,《诗经》、《楚辞》奠定了荷花与女子、文人之间的类比关系。
汉魏六朝之际,诗词中出现的荷花意象有一个演进、发展的过程,荷花逐渐被文人赋予了自身的情感,女性意味强烈,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
唐代诗词中,既有对荷花意象的秉承,又有对荷花意象的开拓。荷花在女性意味及人格象征方面扩大了表现范围,荷花丰富的人格象征意义开始生成。
荷花在不同的时代不同心理的文人笔下有着不同的代表寓意。在中国诗歌史上,荷花意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荷花意象唤起了诗人们对人生自审的各种感受。
⑦ 春云烟柳这首诗
三春景色收入画图,盛于惠崇大年及松雪衡山,而尽其能事。廉州冶宋、元、明诸家法于一炉,故秾华富丽、独超众美。巳卯三月,勉效其绪以应。宪章先生雅属粲正。——吴湖帆
您的这幅画呀,将江南三月秀丽明媚的人间胜景都收入到画中了,
您的笔力甚至比惠崇、大年及松雪、衡山这些人还要深厚。
已经将您的特长发挥到极致了呀!
“廉州”先生您已经将宋、元、明名代的绘画技法融于一体了哟!
因此,这幅画就画得“稼华富丽”而超过其他的同行,独树一帜了。
1939年三月。
勉力效仿您以前给我的题绪而如上面那样给您作了个绪,作为对您的应答。
郁宪章先生叫我给他题绪“粲正”,(我很乐意地为他如上面做了)
——吴湖帆题
注:
三春:指春季的第三个月,暮春。
盛:深厚
惠崇大年及松雪衡山:惠崇、大年、松雪、衡山指画家同时代或以前的四位有名的画家,恕本人在书画方面的知识有限,不能确定他们的身份。
能事:擅长的本领(常跟“尽”字配合)
廉州:应该指本画的作者郁宪章。廉州可能是郁的故乡
法:作画的技法
秾华:繁盛艳丽的花朵。
富丽:宏伟美丽
众美:各种优点与好处。
巳卯:这里指1939年。
勉:力量不够或不愿做,但仍坚持去做。
应:应答
雅属:敬称,过去书画家受某人之请托做书画,上款常题,在这里,属读Zhu(上声),它在古文中同“嘱”。
粲正:用于向人请求指正。多用于对书画作品。
吴湖帆:(1894—1968)初名翼燕,后更多万,又名倩、倩庵,字遹骏,东庄,别署丑簃,书画署名湖帆。江苏苏州人。擅长中国画。历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美术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浙江美术学院国画教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早年与溥儒被称为“南吴北溥”,后与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在画坛有“三吴一冯”之称。善于画没骨荷花和山水。
⑧ 春风十里怎么接下一句
虽然对联不是非常好,但我还是十分兴奋,原来网上并不缺少喜欢对联的人。作者只给出了上联:“春风十里伴烟柳”让网友自行发挥对出下联,看了下面上百条评论,我才知道,网上有这么多爱好对联的朋友。我特意选出了几个比较好的进行对比:
上联:春风十里伴烟柳
下联:秋月一倾拢香樟
看到这个下联我就被这位网友的水平深深的折服了,虽然平仄方面对的不是很工整,但是确实对出了对联该有的样子,“春”对“秋”,“风”对“月”,“十”对“一”,“烟柳”对“香樟”,成联巧妙而意境浓厚,大展对联之趣味。
上联:春风十里伴烟柳
下联:夏雨满塘陪荷花
这句“夏雨满塘陪荷花”也不错,且不说字面上的对仗是否工整,单是他的内容就与上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对仗,春风有意,吹过十里只为与烟柳相伴,而夏雨有情,续满池塘只为能守候荷花。如此看来可真是神来之笔,妙趣横生啊。
最让我满意的是下面这句
上联:春风十里伴烟柳
下联:碧湖四季待人归
这个下联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没有被题目中的已知元素固定住思维,多数人一看到“春风”立马就会想到“秋月”“夏雨”“冬雪”,而这位作者却抛开季节的概念,用碧湖作为对联的开端;人们看到“十里”又会想其他形容范围的词语,如“百步”“满塘”“一叶”,作者却又转回了季节,选用了“四季”来对“十里”;人们看到“伴”多数会直接联想到“陪”“守”“候”,而作者一改常人思维,既然它千里出行伴烟柳,那我就四季等候待人归。
看到这里,很多人还是觉得这副下联没有那么好,我想说,那是你只看到了它的表层,乍一看确实如此,但是仔细研究你就会发现它的魅力,如果说上联是以“空间”为线索展现了春风的热情,那么下联就是以时间为线索叙述了碧湖的安静。还有,下联蓄意取上联之反义而成句,上联“春风”“伴”代表“动”的意向,那么下联“碧湖”和“待”就形容“静”的状态,上联“伴”的是静态的“烟柳”,那么下联“待”的就是动态的“归人”。如此可见这位作者的功底之深厚,意境之深远。
⑨ 简短的关于荷花的诗
关于荷花的诗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简评:将蓬勃生长的荷花写得如此色彩分明、娇艳灿烂,仿佛就是一幅酣畅淋漓的张大千《荷花图》。
(2)宿骆氏亭寄怀崔雍
(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简评:“留得枯荷听雨声”,将枯败的荷花也写得如此富有诗意,非神来之笔不能为。如果以画来比拟,这里的枯荷,与八大山人的荷花意趣最神似。
(3)望海潮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简评:“十里荷花”,寥寥四字,却是古往今来最大气的写荷花之手笔。
(4)江南
(汉)佚名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简评:这美得有些发甜的采莲民歌,至简至纯,活色生香,展现一种接地气的自然美。
(5)赠荷花
(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简评:卷舒开合、自在天真,那是无数文人墨客毕生追求的一种精神化境。
(6)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简评:这露出尖尖角的荷花小骨朵,不仅仅是花朵,也是崭露头角的才华。
(7)西洲曲
(南北朝)佚名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简评:好东西总会被人惦记。这美得彻底的“采莲南塘秋”四句,在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就出现过。
(8)苏幕遮
(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简评:“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将荷花写出这般独特味道,只能说是绝了。
⑩ 荷花扑鼻清香远,下联怎么对请告之
荷花扑鼻清香远,下联怎么对请告之?
答:
原创一下联,感觉这上联有点奇怪,声韵上连平,节奏、结构以及内容上,荷花扑鼻,很生硬,感觉应该不搭,而应该是:荷花一一(清香)扑鼻一一清香远。凑合对吧。
上联:
荷花扑鼻清香远,
平平平平平平仄
下联:
醴酒入腹隽美长。
仄仄仄仄仄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