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楼兰花纹

楼兰花纹

发布时间: 2022-01-26 06:31:33

㈠ 楼兰古城的全部详细资料

楼兰古城遗址位于若羌县境内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人迹罕至,环境异常的荒凉、凶险。然而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世纪楼兰就是西域最繁华的地区之一,古楼兰国有人口14000余,士兵近3000,真可谓是一泱泱大国。古楼兰地处丝绸之路要冲,扼东西交通的门户,是汉王朝进入西域的桥头堡。当年在这条交通线上是“使者相望于道”,交通繁忙,城市经济繁荣,楼兰古城有着极盛一时的历史和灿烂的绿洲文化。奇怪的是,声名显赫的楼兰王国在繁荣兴旺了五六百年以后,却史不记载,传不列名,突然销声匿迹了。7世纪时,唐玄戕取经归来,看到楼兰国“城廊岿然,人烟断绝”,其萧条之景,使人顿生沧海桑田之感慨!1900年3月斯文·赫定率队考察罗布泊,差些全军覆没,因而宣称这里是可怕的“死亡之海”!1980年5月我国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蒙难失踪,更给这座古城蒙上一层神秘可怖的面纱。近年上海的“独行侠”余纯顺历时8年在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后,倒毙罗布泊荒漠,又给蒌兰古城平添了几分凄凉和悲壮。楼兰古城究竟是怎样消失的?楼兰遗址究竟在哪里?楼兰的自然环境究竟有多恶劣?楼兰有些什么文化遗存?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外考古学家和科学家关注的问题。楼兰也是中外探险爱好者憧憬向往的神秘之地。
楼兰古城是由于自然和人为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导致河流改道,风沙侵袭,被掩埋于大漠中的。本世纪初,因为斯文·赫定的维吾尔族向导艾尔得克为找回丢失的锄头,于无意中让斯文·赫定发现了楼兰古城,从而引起世人极大的关注,世界各国的考古家、探险者蜂涌而至,他们在楼兰古城地区发掘的文物其价值之大震惊世界,其数量之丰难以数计。除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玉斧、石刀、石箭簇外,还有汉简、汉文书、丝织品、木器、陶器、铜器、玻璃制品、古钱币等等。其中以晋代手抄《战国策》和汉锦最为珍贵。还发现了著名的“李柏文书”,并据该文书又发现了附近的“海头”故城,并发表了一些专著。1927年中国考古学家黄文弼也到楼兰发掘考察,出土了大量文物,发表了专著《罗布淖尔考古记》。中外学者盛赞楼兰是一个埋藏在“沙漠中的宝地”,是历史遗落下来的“博物馆”、“东方的庞贝城”,解放后,我国组建过多批现代化的考察队伍真诚楼兰考察,现清楚查明,楼兰古位于东经80度55分12秒,北续40度30分57秒与附近城镇的直线距离为西北距库尔勒市344千米,西南距若羌县城330千米,古城占地12万平方米,略成正方形,边长约330米,用泥土、芦苇、树枝相间修筑的城墙仍依稀可辨。一条大致西北——东南走向的古河道斜贯城中,将古城分成东北、西南两区。东北区仅存佛塔及其附近建筑,佛塔残高10。4米,系用土坯、糯米浆、柳条砌筑,是全城最高大的建筑物。西南区有当时的官署——三间房遗址与一些小院落。古城内,盖房用的胡杨木梁、檩、椽等木构件,比比皆是,其中不少还凿了眼,刻上了花纹,显示了相当的工艺水平。古城及其周围还有古烽燧、粮仓、古墓等遗址。在楼兰古墓沟还出土了3800年前的干尸——“楼兰美女”。楼兰古城内目前尚遗存陶片、毡片、古铜钱、古兵器、丝绸碎片等众多文物,只需你在地表稍事寻找和挖掘,你就可能成为一名“考古发现者”。
神秘的楼兰强烈刺激着国内外游人的探险欲望,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一股楼兰探险热潮,各国探险队纷至沓来,其中尢娄日本朋友热度最高。1998年春节数十名上海探险者踏着上海独行侠余纯顺的足迹来到楼兰,在东方“庞贝城”渡过了一个不平凡的新年,个个激动无比。
楼兰探险异常艰险,地表崛起的盐壳和错综复杂的风蚀“雅丹”地貌,极其艰队难行,越野车每小时平均只有前进二三千米,平均每两分钟汽车就得转三个急弯。罗布泊地区的地貌广达3500平方千米,是古城的一大天然屏障。这里天气冷热变化急剧,夏季午后气温上升至摄氏三四十度,燠热难耐,而凌晨气温又可下降到0度以下,奇寒无比。罗布泊地区年降水量仅1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可达3000多毫米,蒸发远超过降水二三百倍,奇旱无比。这里风沙肆虐,沙暴滚滚,堪称禁区。然而有险才有奇,神奇的罗布泊、险峻的雅丹龙城地貌以及各种沙漠奇景为楼兰探险倍增了许多新奇刺激,足令探险者终身难忘。

㈡ 楼兰古城的故事

在负有盛名地汉唐时代地丝绸之路上曾经有一座著名地楼兰古城。它地遗址位于塔里木盆地地东部,罗布泊洼地地西北边缘。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曾提到这座城市。这样看来,楼兰王国在当时已经是众所周知了,它在中西地经济、文化交流方面也起到了重要地桥梁作用。公元前77年,汉朝皇帝将楼兰地国名改为鄯善。 昔日绿草遍地,车来车往,门庭若市地繁荣古城—楼兰,在公元4世纪以后,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留下地只是“城廊巍然,人物断绝”地不毛之地。 现在,由于探险和考古发现不断进步,楼兰文明越来越清晰地展示在人们面前。 荟萃了东西方文明地楼兰古城最显著地特征是将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相互融合了起来。在宗教信仰和物质习俗方面也均表现出这种特点。 如1997年新疆文物考古所在尉犁县营盘古城附近发掘地一座汉晋墓地,出土文物包括汉晋地绢、绮、缣、丝绣、织金锦、汉代铁镜,这些物品都带有明显地中原风格,已发掘出了带有中亚风格地麻织面具、黄金冠饰、金耳环和金戒指等,还有来自波斯安息王朝地玻璃器皿和古希腊罗马风格地毛纺织品,等等。可以说当时天下地宝物很多都聚集在这一座小小地墓地之中。 这种多元文化地格局正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文明赖以存在和发展地基础。塔克拉玛干沙漠文明从地域位置看处于各主要文明地边缘,似乎是一个“文化边缘地带”,而实际上却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与展现地舞台,是各种文化聚集融合地场所。 楼兰古城出土地汉文木简和文书内容比较丰富,主要是当地行政机构和驻军地各项公文及公私往来信件,从中不但可以看出楼兰城地军事力量和状况,和各屯区农业生产、水利与生活地一些情况,而且还可以了解到楼兰城内与居民日常生活有关地情形,如城内设有仓库、客馆和医院,有制造铁工具和兵器地手工业,有以谷物丝帛作价地商业活动。此外,文书还记录了一些有关城内居民与户口、法律等方面地情况。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文书是当时楼兰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地真实写照。 然而,公元4世纪以后,这样一个绿草遍地、人口繁盛地绿洲却瞬间消失了。黄沙漫漫,盖住了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发生地一切。一望无际地沙漠代替了昔日地绿洲,只有丝绸之路上留下地斑斑白骨暗示着这曾经是一个商旅云集地贸易中转站。文明就这样突然中断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造成了这一切呢?从楼兰古城出土地汉文简牍中可以知道,当时楼兰王国地农业生产每况愈下,又联想到楼兰处于沙漠之中,我们推测这可能是当时地自然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水源日益不足,环境恶化,生态失衡,最终导致了楼兰文明地覆灭。楼兰人不得不放弃他们曾经坚守地故国,四处逃散,而文明也就消失了。楼兰古城的消失是一个学术界至今争论不休的悬案。古孔雀河是楼兰古城唯一的淡水源,楼兰古城东部虽有浩瀚的罗布泊,但因是个咸水湖,所以无法饮用。据史书记载,4世纪以来塔里木盆地气候趋于干旱,高山冰川萎缩,河流水量减少。导致河湖干涸,草木不生。对于逐水草而居的古楼兰人来说没有水便失去了生命。以渔牧为生的古楼兰人被迫大批转移,从楼兰古城遗址得到的汉文简牍可知,楼兰士兵的口粮呈逐渐减少的趋势,甚至有“宜渐节省,使相周接”之语。导致粮食紧张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化、生态失衡、水源日益不足。 在出土文书中还有不少关于用水紧张不能下种,要求配水和水源严格控制的纪录,因而水这个关键因素的缺乏,导致了古楼兰的废弃。水断城空的观点一度被人接受。多年以来不少科学家一直认为罗布泊是个游移湖,从罗布泊的形成之日起,其位置和形态随着水量的变化而南北变动。而楼兰古城正好依水而建,难道罗布泊游离不定造成了古楼兰人的被迫迁移吗?近年来,我国专家学者组成的科学探险队多次进入罗布泊。专家根据罗布泊湖底钻探取样后,碳-14年代测定认为,近1万年以来罗布泊经历了多次大的干湿波动,但始终没有离开罗布泊洼地,罗布泊只在自己的领地内进行了涨缩变化,隋唐时期由于高山冰雪补给的河水增大,流进罗布泊的水量也相应增多,而到了元代随着我国西北气候变干,塔里木河的水量变得更少,罗布泊的面积也缩到了最小,1964年前后,罗布泊就彻底的干枯了。但也有人提出疑问,当罗布泊干枯时,生活在两岸的楼兰人会不会抛弃古城去寻找另一个有水的湖泊呢?这似乎与水断城空说不谋而合,但据文献记载,楼兰古城荒废以后那里仍然有水,如果水是唯一的关键,那么此后的一千多年里,罗布泊水量多次变化而楼兰也未重现昔日的辉煌。看来水断城空的理论难以自圆其说了。

㈢ 有关楼兰的知识

楼兰,西域古国名。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国人属印欧人种。汉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来都经过楼兰。楼兰屡次替匈奴当耳目,并攻劫西汉使者。元封三年(前108),汉派兵讨楼兰,俘获其王。楼兰既降汉,又遭匈奴的攻击,于是分遣侍子,向两面称臣。后匈奴侍子安归立为楼兰王,遂亲匈奴。王弟尉屠耆降汉,将情况报告汉朝。昭帝元凤四年(前77),汉遣傅介子到楼兰,刺杀安归,立尉屠耆为王,改国名为鄯善,迁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其后汉政府常遣吏卒在楼兰城故地屯田,自玉门关至楼兰,沿途设置烽燧亭障。魏晋及前凉时期,楼兰城成为西域长史治所。

距今约1600年前楼兰国消失,只留下处古城遗迹。楼兰古城位于东径89°22′22〃,北纬40°29′55〃,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

楼兰国的远古历史至今尚不清楚。楼兰名称最早见于《史记》。《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楼兰人建立了国家,当时楼兰受月氏统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月氏,楼兰又为匈奴所辖。

㈣ 楼兰真的存在吗

楼兰古城地处塔里木盆地东缘的罗布泊凹地中,四周被沙漠、雅丹劣地和坚硬的盐壳所包围,人迹罕至,环境异常的荒凉、凶险。然而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世纪楼兰就是西域最繁华的地区之一,古楼兰国有人口14000余,士兵近3000,真可谓是一泱泱大国。古楼兰地处丝绸之路要冲,扼东西交通的门户,是汉王朝进入西域的桥头堡。当年在这条交通线上是“使者相望于道”,交通繁忙,城市经济繁荣,楼兰古城有着极盛一时的历史和灿烂的绿洲文化。奇怪的是,声名显赫的楼兰王国在繁荣兴旺了五六百年以后,却史不记载,传不列名,突然销声匿迹了。7世纪时,唐玄戕取经归来,看到楼兰国“城廊岿然,人烟断绝”,其萧条之景,使人顿生沧海桑田之感慨!1900年3月斯文。赫定率队考察罗布泊,差些全军覆没,因而宣称这里是可怕的“死亡之海”!1980年5月我国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蒙难失踪,更给这座古城蒙上一层神秘可怖的面纱。近年上海的“独行侠”余纯顺历时8年在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后,倒毙罗布泊荒漠,又给蒌兰古城平添了几分凄凉和悲壮。楼兰古城究竟是怎样消失的?楼兰遗址究竟在哪里?楼兰的自然环境究竟有多恶劣?楼兰有些什么文化遗存?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外考古学家和科学家关注的问题。楼兰也是中外探险爱好者憧憬向往的神秘之地。

楼兰古城是由于自然和人为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导致河流改道,风沙侵袭,被掩埋于大漠中的。本世纪初,因为斯文。赫定的维吾尔族向导艾尔得克为找回丢失的锄头,于无意中让斯文。赫定发现了楼兰古城,从而引起世人极大的关注,世界各国的考古家、探险者蜂涌而至,他们在楼兰古城地区发掘的文物其价值之大震惊世界,其数量之丰难以数计。除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玉斧、石刀、石箭簇外,还有汉简、汉文书、亻去卢文

书、丝织品、木器、陶器、铜器、玻璃制品、古钱币等等。其中以晋代手抄《战国策》和汉锦最为珍贵。还发现了著名的“李柏文书”,并据该文书又发现了附近的“海头”故城,并发表了一些专著。1927年中国考古学家黄文弼也到楼兰发掘考察,出土了大量文物,发表了专著《罗布淖尔考古记》。中外学者盛赞楼兰是一个埋藏在“沙漠中的宝地”,是历史遗落下来的“博物馆”、“东方的庞贝城”,
解放后,我国组建过多批现代化的考察队伍真诚楼兰考察,现清楚查明,楼兰古位于东经80度55分12秒,北续40度30分57秒与附近城镇的直线距离为西北距库尔勒市344千米,西南距若羌县城330千米,古城占地12万平方米,略成正方形,边长约330米,用泥土、芦苇、树枝相间修筑的城墙仍依稀可辨。一条大致西北——东南走向的古河道斜贯城中,将古城分成东北、西南两区。东北区仅存佛塔及其附近建筑,佛塔残高10。4米,系用土坯、糯米浆、柳条砌筑,是全城最高大的建筑物。西南区有当时的官署——三间房遗址与一些小院落。古城内,盖房用的胡杨木梁、檩、椽等木构件,比比皆是,其中不少还凿了眼,刻上了花纹,显示了相当的工艺水平。古城及其周围还有古烽燧、粮仓、古墓等遗址。在楼兰古墓沟还出土了3800年前的干尸——“楼兰美女”。楼兰古城内目前尚遗存陶片、毡片、古铜钱、古兵器、丝绸碎片等众多文物,只需你在地表稍事寻找和挖掘,你就可能成为一名“考古发现者”。
神秘的楼兰强烈刺激着国内外游人的探险欲望,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一股楼兰探险热潮,各国探险队纷至沓来,其中尢娄日本朋友热度最高。1998年春节数十名上海探险者踏着上海独行侠余纯顺的足迹来到楼兰,在东方“庞贝城”渡过了一个不平凡的新年,个个激动无比。
楼兰探险异常艰险,地表崛起的盐壳和错综复杂的风蚀“雅丹”地貌,极其艰队难行,越野车每小时平均只有前进二三千米,平均每两分钟汽车就得转三个急弯。罗布泊地区的地貌广达3500平方千米,是古城的一大天然屏障。这里天气冷热变化急剧,夏季午后气温上升至摄氏三四十度,燠热难耐,而凌晨气温又可下降到0度以下,奇寒无比。罗布泊地区年降水量仅1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可达3000多毫米,蒸发远超过降水二三百倍,奇旱无比。这里风沙肆虐,沙暴滚滚,堪称禁区。然而有险才有奇,神奇的罗布泊、险峻的雅丹龙城地貌以及各种沙漠奇景为楼兰探险倍增了许多新奇刺激,足令探险者终身难忘。

㈤ “楼兰古城”为何至今不复存在!

我觉得这还是和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以及人类无休止的开发与破坏。有专家们指出,孔雀河与车尔臣河汇入塔里木河,经库鲁克河流入罗布泊。罗布泊是古楼兰的生命之源,罗布泊的迁移,使楼兰水源枯竭,植物死亡,导致了气候恶劣,楼兰人继续留在这里只可能坐以待毙,于是他们只好弃城别走,楼兰古城也就在历史上消失。
许多学者也认为,古楼兰的衰亡是与社会人文因素紧密相连的,我国古书记载楼兰古国的最后存在时间在东晋十六国时期,这正是我国历史上政局最为混乱的时期,北方许多民族自立为藩,相互战争。而楼兰正是军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频繁的战争、掠夺性的洗劫使楼兰的植被和交通商贸地位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而沙漠边缘的古国,丧失了这两个基本要素,也不可能存在下去。于是,它就变成了今天满目黄沙、一片苍茫的景象。
但楼兰被遗弃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专家学者们还在探索……

㈥ 楼兰古城

1901年3月3日,在罗布荒原作测量的探险队在雅丹之间蹒跚前行,一个高达八九米的土堆挡住了去路。等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意识到,那个突兀的土堆不是千年强风“雕琢”而成,是一个印度犍陀罗风格的佛塔时,在历史的皱褶里“潜藏”了十几个世纪的楼兰古城,就此重现于世。新千年来临,罗布荒原传出的关于楼兰文明的信息接踵而至:所谓“楼兰王陵”浮现世间、开始挖掘神秘难解的“小河墓地”、见到了为风蚀土垄掩映的佛窟……

1900年3月末。斯文·赫定的探险队从罗布荒原的水源地六十泉(“阿提米希布拉克”)出发,从北向南穿越荒原。3月28日下午3点,经过一处古代佛教寺院遗址,队伍做了短暂停留,然后继续前行。

傍晚宿营时要“临渴掘井”,才发现仅有的一把铁锹遗失在白天路经的遗址。罗布人、向导奥尔得克动身北返。铁锹必须找回。第二天黄昏,奥尔得克带着铁锹赶上了南行的队伍。他告诉赫定:昨晚后半夜起了大风,他迷了路,闯入另一个遗址。那地方比白天路经的寺院规格高,而且遍地是散落的木雕、木材。他特意带回来一块精美木雕作样品。这无疑是一两千年之前的装饰板,用它来装饰的建筑一定不是普通人所居。第二天,驼队按既定路线前行,启程时赫定发誓:明年这个时候一定再到这一带来寻访人类失落的文明。当时谁也没有意识到,这便是从史册消失了十几个世纪的西域古国楼兰即将复现于世的前兆。

1901年春,赫定回到了这一带,寻找并不顺利,他几次产生了放弃的念头。3月3日,穿越一片低矮的土垄时,步履蹒跚的骆驼突然止步,停在一个挡住去路的庞然大物面前,这是巨大的佛塔,佛塔脚下,气势恢宏的古城分布在一道运河两岸。古城如同中了魔法而睡去。异样的沉静使赫定为之震慑,似乎城中居民刚匆匆离去,他们就接踵而至了。一辆马车的巨大木车轮才修补完好等待重装,一栋房舍荆门半掩似乎主人知道有远客将临……除佛塔,古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建筑物是由四堵厚实的墙壁分割成的三间房屋。后来,佛塔成了古城象征;那建筑物则被称为“三间房”,此地出土的重要文物大都出自“三间房”墙角下一处有两千年历史的垃圾堆。

已成为楼兰古城“城徽”的楼兰佛塔

1902年,赫定回到瑞典。将古城出土的文物交给德国的汉学家们,研究结论一出,学界为之震惊:在这流沙覆盖了十几个世纪的古城找到的木简和残纸上都出现了此地的汉文地名,它就是见于《史记》《汉书》的丝绸之路重镇楼兰。

随着楼兰古城的发现,探索楼兰文明之谜成了20世纪热点,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但陆续发现了数十处楼兰王国的古迹,获取了足以装备一座博物馆的楼兰文物,还破译解读了早已无人使用的楼兰官方文字——佉卢文。随着对楼兰兴趣的加深,两个问题成了人们争论的话题:一个是,楼兰古城的发现究竟是1900年3月28日——29日,还是1901年3月3日?另一个是,楼兰古城究竟是不是楼兰王国的首都?

关于楼兰古城的发现,有人提出:罗布人奥尔得克无意闯入的那个遍地是木雕的遗址,就是楼兰古城。所以楼兰古城是奥尔得克发现的,发现事件不是1901年3月3日,而是1900年3月29日。

奥尔得克是罗布泊探险史关键人物。然而上述说法却不能成立,因为1900年奥尔得克找铁锹时闯入的遗址不可能是楼兰古城。

英国考古学家奥利尔·斯坦因曾为罗布荒原的古迹作了编号,从L.A.到L.T.,共20处。楼兰古城,即L.A.,1900年3月28日赫定一行路经,并遗失了铁锹的遗址,是L.B.。L.B.由几处邻近的遗址组成,有寺院、官衙、民居等等。探险队路经的是其中一处寺院,奥尔得克误入的有木雕的地方,是寺院一侧相对独立的建筑,可能是高规格的楼兰馆驿。它们都是L.B.的组成部分。奥尔得克带回的木雕并不属于楼兰古城。

据说,前不久有人在楼兰古城捡到“咸丰通宝”钱币。但同样不能因此断定,楼兰古城的发现早在咸丰年间。首先,这种“捡拾”并无科学记录;其次,清代制钱是通用的,光绪、宣统,甚至民国期间,咸丰通宝也是流通货币。

楼兰古城的发现经过有明确的记载。仅据目前所知,不能改变斯文·赫定于1901年3月3日发现楼兰古城的结论。

通过解读当地发现的文书,学界认定赫定发现的古城名叫“楼兰”。因此产生的问题是:楼兰城是不是楼兰王国都城?换句话说,楼兰古城与楼兰王国究竟有怎样的联系呢?

楼兰的许多难解之秘中,楼兰王国的首都何在,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它牵涉到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几方面,在丝绸之路史研究中极具代表性。可以确认的是:中国典籍中的“楼兰”一词,是佉卢文“KRO-RAINA”的音译,含义是“城市”;但楼兰古城是不是楼兰王国的首都,仍然悬而未决。《史记》明言,楼兰有“城郭”。楼兰从出现在汉文史册起就是完整意义上的国家。《汉书》进一步指出,楼兰王国的首都叫做“扜泥城”。楼兰古城,是不是扜泥城呢?

一般认为,魏晋时期楼兰古城曾是西域长史府驻节之地,而且迄今为止在楼兰古城出土的遗物,真正属于楼兰王国、体现出楼兰土著文化特征的相当少见,这不像一个有悠久历史、独特文明的国家的首都应有的情况。所以,便有了楼兰曾迁都的说法。有人根据《汉书》记载,推定在楼兰改名为鄯善时,把国都从楼兰古城迁往偏西南的地点了。如果承认楼兰古城是以汉文化为主的城市,那么不管迁都之说是否成立,楼兰国首都扜泥城何在,就仍是不解之谜。

从《汉书》到《北史》的《西域传》,都曾明言,楼兰尽管改名为鄯善,但首都均是扜泥城。楼兰王国有自己的国家机器,并一直以扜泥城为行政中心。楼兰王国的首都不在楼兰古城,必然另有其地。可目前已知的三十四处属于楼兰王国的遗址,除楼兰古城,没有哪个具有都市的规模。前些年有人提出罗布荒原另一个考古编号是“L.K.”的古城是楼兰首都。可L.K.周长只有一百多公尺,城内仅有两组房屋。试想,《史记》《汉书》《后汉书》记载的发生在楼兰首都扜泥城的生动往事,怎么可能出现在L.K.呢?

那么,楼兰的首都究竟何在?

研读著名的尼雅遗址发现的楼兰王国档案,我们有这样的推断:楼兰王国的首都距离位于尼雅河畔的尼雅遗址不太远,只有骑骆驼几天的路。《北史·西域传》提到,强敌兵临城下时,楼兰国王比龙放弃了首都,率半数国民跑到且末地方。尼雅,就在今天的民丰县;且末,大致等于且末县城。特别是我们在2001年初,再次抵达了“小河5号墓地”。我相信,这“小河”岸边的恢宏壮观的神秘地点,是楼兰的王族陵墓。上述迹象表明,古国楼兰首都应该位于楼兰古城西南方,离丝路古驿阿拉干不太远。且末河与塔里木河古河床交汇的古三角洲,是楼兰国都扜泥城最有可能“潜藏”的秘境。这一带如今是沙漠死界,但两千年前则是水草丰美、林木茂密的文明萌生之区。那儿始终是探险家的盲点。

关于楼兰古城,斯文·赫定有个著名的“猜想”:一定有许多更深层的东西被忽略了,也就是说,我们对楼兰的了解有待深入。比如他曾自问道:楼兰古城有明显的汉族文化特征,可是,在罗布荒原为什么没有发现一处汉族人的墓葬呢?解释只能是:一,在西域的汉族人死后一律旅榇还乡安葬于故里了;二,工作不彻底还没有找到。全部归葬家乡是不可能的,从西域到中原路途遥远坎坷,人们很难将其付诸实践。工作不彻底?这就是继续工作的动力。果然,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关于罗布荒原发现了大型的汉族“将军墓”的传说不胫而走, 2003年,传说终于“浮出水面”:罗布荒原发现了多处高级的墓葬,其形制与中原一脉相承,可以推测其中必然有驻节楼兰的高级官员的墓地。当年奥列尔·斯坦因在绘制罗布荒原古迹分布图时,曾表示:L.B.与L.K.是特别值得注意的地点。果然,今年新的突破性发现大都出在这两个地点附近。

关于楼兰古城,另一个21世纪的新话题,是“三间房”。一般认为那是西域长史府:楼兰城除佛塔,仅有的基本站立的建筑就是它了,涉及西域长史府的文书又都出土于它的附近。但也有疑问。比如那三间房舍,都是长方形,最宽的不超过1.5米,计入千年的强风剥蚀,当初或许仅只1.2米左右,宽的也就是0.8米,连两个人并肩通过也困难,什么官府是这样的格局呢?它只能是西域长史府组成部分之一,更可能是机密文件与武器的库房。正因为如此,才分外坚固,没有倒塌。在三间房西北紧邻,有一处基址宏敞的废墟,“地龙”精致宽阔,但长期为沙子掩埋。也许那才是西域长史的官衙。

著名的“三间房”

不久前我见到了外国学者用三维动画恢复的楼兰古城。恢复的古城相当生动,特别是那条横贯城市而过的运河——孔雀河,有了它,城市简直像复活了一样。但是,动画展示的城市风格与我的想象迥异。因为楼兰在公元5世纪就废弃了,除了佛教它不可能有别的文明内涵。楼兰王国是西域古国,有自己的文明,但具体到楼兰古城当然是汉族文化的结晶。“复原”楼兰古城是相当有意思的工作,这在斯文·赫定、亨廷顿、斯坦因、桔瑞超所在的20世纪前半期根本不可能实现。但它应该体现出20世纪对楼兰考察的成果,应该与21世纪新的研究走向一致。

随时间逝去,人们对楼兰的兴趣与日俱增。楼兰有说不尽的话题,它解答了一个又一个疑问,又产生了许多新的困惑。通过寻找答案,我们才架起了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

㈦ 花纹钢的楼兰宝刀

楼兰宝刀秘籍
楼兰宝刀秘籍:此为数代人的心血,纯正中华传统刀剑工艺文化瑰宝刀。通过对于祖传秘方的长期大量的研究,古代的宝刀绝非刃口精细,才会锋利,其性能真正的奥秘在于刃口细小的锯齿,不用开口过细,咬合力就很大。在古书中所记录的,宝刀能锋利无比,又能切硬物,并不是艺术夸大。宝刀的咬合力大,刃口不必开的太精细,又削也又能砍。如果材料得当,如选用wootz(乌兹)、铁英、毛铁、陨铁,并采用500年历史的祖传秘方《楼兰宝刀秘籍》,其吹毛断发、空中削丝巾等性能,绝非夸张。
英吉沙小刀汗-楼兰宝刀!此种工艺名为旋焊,500年一代传一代,没有断代史,仅在(梦回楼兰)家族内部秘密流传,多年来秘不示人,其工艺独一无二。为了宏扬中华传统工艺文化,同时为了将英吉沙小刀传统工艺发扬光大,特意承现家传绝技,以示中国传统刀剑工艺文化并不弱!
旋焊其工艺特点是:
⑴刚柔相济,锋利无比,由于采用秘方热处理,内部产生了作用,形成了钢结晶,其刃口暗藏微小的锯齿。此工艺绝不是为了花纹而花纹,性能极出众!
⑵小刀不是太精开刃,就可以做到刀甩干毛巾,甩干衣服。另外刃口虽然锋利,硬度却不低,同时可以削钢管不伤刃,又能甩毛巾,削硬物不伤刃口,只相当于打磨刃口,越削硬物越锋利。
刃口保持度好,经久耐用,并非一次性。经久耐用。不象别的刀剑,钢火没做好,开始性能超强,经不得久,刃口受损,再磨就会炸刃、掉钢。
⑶同时可以削硬物,比如钢管等物
削钢管后,刃口不伤,仍然可以甩毛巾。由于金相结构好,刃口暗藏细小锯齿,精开刃后削硬物,只相
当于打磨刃口,越削硬东西,越锋利!不象普通夹钢、包钢、所谓的花纹钢等工艺,为了追求锋利
度,与漂亮的外表,刃口过细,硬度太低,只能削软东西,不能削硬物。
镔铁宝刀剑极其锋利,有“吹毛透风”之誉,其性能绝不是空穴来风!镔铁刀剑的锋利度,远胜于普通的夹钢、包钢. 旋焊工艺并非一种,种类很多,变化无穷,只是已经全部绝种断代,就算动用高科技手段,也无人能破解其奥秘。 楼兰宝刀
安卡(ANKA):传说中不死的神鸟
阿拉伯传说中的安卡(Anka)和其他不死鸟一样会在寿限将至时****并获得新生,它们的寿命约为1700年。安卡的体型巨大,足以载动一头大象,最初被认为是神的完美的创造物,但在后来的传说中却成为一种邪恶的生物,捕食所有的生命,有时甚至会掠走儿童,于是犹太教徒们大肆猎杀安卡,使这种巨鸟最终灭绝。
罗马诗人奥维德对不死鸟的描述:“大部分怪物都是由其它生物衍生而来的,只有一种例外,它们可以再生,亚述人称之为不死鸟(Phoenix)。不死鸟并非靠花草果实维生,而是以乳香为食,在降生五百年后它会落在棕榈树顶端的橡木枝上为自己搭建一个巢,然后出外收集肉桂、甘松和没药等香料,衔入巢内,垫在自己的身下,当它呼出最后一口气后会悄然死去,此时从它的身体里将飞出一只新的不死鸟,同样拥有五百年的生命。等这只不死鸟长大到有足够的力量时,就会把父母的巢从树上升起,衔往埃及的赫利奥波利斯城,放在太阳庙里。这个巢是它的摇篮,同时也是它父母的坟墓。”
正如奥维德所说,不死鸟的记载源自亚述人,不过在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神话,例如中国的凤凰、日本的Ho-oo、俄罗斯的火鸟(Firebird)、埃及的太阳鸟(Benu)、美洲的叶尔(Yel)和阿拉伯的安卡(Anka)等,所有这些鸟都有死而复生的特点(寿命分别为500年、540年、1000年、1461年、1700和12994年不一),而且同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早提到不死鸟的人是公元前八世纪的希腊诗人、《神谱》的作者赫西奥德,最早详细描述不死鸟的人是希腊历史学家赫罗底特斯,他说:“我并没有亲眼见过它,只是在绘画中见过,它的羽毛一部分是金黄色的,一部分是鲜红色的,外形像一只巨鹰”,而且还拥有美丽的歌喉。
到了公元四世纪以后,不死鸟的形象发生了变化,传说寿限将至的成年不死鸟会在巢里****,三天后将重新升起,像基督一样复活,此时的“不死鸟”已经拥有了“永生”和“死而复生”的象征含义。罗马科学家普林尼在写给罗马参议员马尼利亚斯的一份材料中曾经提到不死鸟的再生,他说死去的不死鸟的骨头里会生出一只小蠕虫,这只虫最终成长为新的不死鸟。
有人认为不死鸟实际上是一种巨大的爱干净的鸟类,它们为了杀死身上的寄生虫,将翅膀放在火堆的烟上熏,见者误以为它们是从火里诞生的。
楼兰宝刀最高奥义,也称为不死鸟的传说.据传说,楼兰宝刀到了最高层次,刀不用磨刃口,越削砍越锋利.如果刀身完全损坏,还能和不死鸟一样,在烈火中重生.此为楼兰宝刀最高奥义.传说固然有夸大的成分,但是"最高级别的楼兰宝刀"能够空中削丝巾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坚韧的碳铁和柔钢材料,混合使用造就了其的柔韧和锋利.由于年代久远,此种工艺已经失传了,目前正在尽最大努力让此种绝技还原. 中国传统刀剑工艺与世界级名刀比较,据典籍记载,原是毫不逊色,可令人痛心之处也在于此——传统刀剑之光现只见于典籍。中国刀剑工艺为什么会逐渐失传?由于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闭关锁国的政策,只重八股不重技术,再加上近代频发的多年战争,使手工工艺得不到发展甚至遭到极大破坏。中国的发明全在外国发扬光大,最后中国的国门却叫外国人的火炮轰开了。中国人的刀剑技艺其本身的刀剑工艺,却逐渐失传,无论水平如何的技艺,往往不被世人所认可,只落得器藏于家的结果。
目前由于受到现代工业化发展的影响,伴随着人们的思想价值观的改变,手工作坊式生产深受到市场的商业化模式冲击,一味追求大产量的工业化市场使传统工艺的生存环境更见恶劣——没有得到任何技术、资金支持,一代不如一代。本身地位低下,得不到应有的认可与支持。而日本刀剑匠人可以衣食无忧,一门心思去铸造世界级名刀,而且我们这些搞传统工艺者,每天却要忙于生计,只能在业余时间做业,精力有限,无法在工艺上进行科学研究与提高。
传统工艺制作的刀剑制品,产量低,工期长,价格高,得不到市场认可的低产量刀剑产品几乎是苦苦挣扎;加之传统工艺过去重视传人的选择,之前甚至到现在依然很少有人愿意花大时间去学习发展传统工艺。传承者基本处于守着传统工艺,器藏于家,等着其绝种断代的状态,得不到任何财力、物力、技术上的支持。到了现在后继乏人,民族技艺普遍没落,不少工艺绝活已经完全绝种,急需发掘与保护!
希望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与认可,留住传统文化,才能留住中华民族之根呀!不要等这些传统工艺,全成了工厂里的量产现货,砂轮半手工商品的代名词,我们才知道去珍惜!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犯罪!

㈧ 现在的楼兰是什么样子的

平方米,接近正方形,边长约330米,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貌群中。

楼兰古城遗址西北距库尔勒市350公里,西南距若羌县城330公里。

楼兰古城的发现

楼兰王国最早的发现者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1900年3月初,赫定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来到罗布荒原,在穿越一处沙漠时才发现他们的铁铲不慎遗失在昨晚的宿营地中。赫定只得让他的助手回去寻找。助手很快找回铁铲甚至还拣回几件木雕残片。赫定见到残片异常激动,决定发掘这废墟。1901年3月,斯文·赫定开始进行挖掘,发现了一座佛塔和三个殿堂以及带有希腊艺术文化的木雕建筑构件、五铢钱、一封佉卢文书信等大批文物。随后他们又在这片废墟东南部发现了许多烽火台一起延续到罗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风沙掩埋的古城,这就是楼兰古城。

古城平面近正方形,边长在330米左右,几乎全部为流沙所掩埋。城墙用粘土与红柳条相间夯筑。有古运河从西北至东南斜贯全城。运河东北有一座八角形的圆顶土坯佛塔。塔南的土台上,有一组高大的木构建筑遗迹,曾出土汉文、佉卢文文书及简牍、五铢钱、丝毛织品、生活用具等。运河西南的中部,有3间木构土坯大型房址,房中及其附近曾出土大量汉文文书、木简及早期粟特文和佉卢文文书,估计为衙署遗迹。其西的一组庭院,可能是官宦宅邸,南边分布着矮小的民居。城中出土的各种文书、简牍,被称作罗布泊文书。

在20世纪初的考察过程中,大量楼兰文物被国外考察团带走。

楼兰文化

楼兰文化堪称世界之最的人文景观。据考古学家证实:塔里木河盆地人类活动已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如果我们把遗弃在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的古城用一根红线联接起来,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所有的古城包括楼兰王国在内,突然消失的时间都在公元四一五世纪,所有的遗址都在距今天人类生活地50---200公里的冥冥沙漠之中。时至今日,尽管有众多学者付出了巨大心血,但诸如楼兰古城的兴衰与消失,至今还是个偌大的谜团,楼兰遗址也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轮台古城、且末遗址、古墓葬群、古烽燧、木乃伊、古代岩壁画等等,都是世界级的旅游景点。在人类历史上,楼兰是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名字。它曾经有过的辉煌,形成了它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人们在楼兰文化所表现出的兴趣与热情,充分说明楼兰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人类的。楼兰是祖先留给巴州的一笔无法估量的历史遗产,也是巴州人的骄傲。同时也意味着挖掘、整理、研究楼兰文化。以各种方式展示楼兰及古西域文化,巴州人应该负有更大的责任。当21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时代向巴州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这就是以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契机,以经济实力的全面增长为前提,有计划地开发楼兰及古城文化遗产。使它们为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实际上这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楼兰文化以新的生命。

历史上的楼兰国

据《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等曾多次来此盗掘。50年代后,中国学者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汉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玩弄着两面派的政策,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由于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冲,汉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汉和匈奴对楼兰都尽力实行怀柔政策。

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出使大月氏,缔结攻守同盟失败。此后派遣大军讨伐远方的大宛国,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诸国。这些使者通过楼兰的时候,楼兰由于不堪沉重的负担,以至杀戮使者。汉武帝终于派兵讨伐楼兰,结果作为降服的证据楼兰王子被送至汉王朝作人质。楼兰同时也向匈奴送去一个王子,表示在匈奴、汉之间严守中立。此后,汉远征军攻打匈奴一个属国时,楼兰王通匈奴,在国内屯驻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汉朝廷。汉武帝再次派兵讨伐楼兰,直逼首府扦泥城,楼兰王大恐,立刻打开城门谢罪,武帝要其监视匈奴的动静。公元前92年楼兰王死去,招在汉朝作人质的王子回去继位,王子非常悲痛,不愿轻易回国,由其弟继承了王位。新王时间不长死去,匈奴趁这个机会以昔日在自己国家作人质的前国王的长子继承了王位,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迅速派使者前往劝诱新立国王至汉朝廷,欲扣作人质,未能成功。此后二三年间,汉与匈奴没有发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楼兰国境接近玉门关,汉使者经常通过这个关门前往西域诸国,要经过楼兰境内名为白龙堆的沙漠,沙漠中经常有风,将流沙卷入空中形状如龙,迷失行人,汉朝不断命令楼兰王国提供向导和饮用水,因汉使屡次虐待向导,楼兰拒绝服从其命令,两者之间关系恶化。汉武帝最终派刺客暗杀了新国王。为在汉朝廷作人质的王子婚配一位美姬送回楼兰继承王位。但是国王战战兢兢害怕遭遇暗杀。汉武帝在保护国王的名义下派部队驻屯楼兰境内,从而为讨伐匈奴和西域诸国获得了主动权。以上是汉武帝时与楼兰的关系,此后汉王朝势力衰弱,楼兰再次背叛。

楼兰消失之谜

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公元4世纪之后,楼兰国突然销声匿迹。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有说楼兰的死亡,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后造成成王国的必然消亡。

无论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给楼兰人最后一击的,是瘟疫。这是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传说中的说法叫“热窝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就跟先前的迁涉一样,都是被迫的。楼兰国瓦解了,人们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树有水,就往那里去,那里能活命,就往那里去,能活几个就是几个。楼兰人欲哭无泪。他们上路的时间,正赶上前所未有的大风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阵势,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声如厉鬼,一座城池在混浊模糊中轰然而散……

至此,辉煌的楼兰古城也就永远地从历史上无声地消逝了。虽然逃亡的楼兰人一代接一代地做着复活楼兰的梦,但是,梦只能是梦。而且,梦到最后,连做梦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楼兰,依然是风沙的领地,死亡的王国。

㈨ 古楼兰的资料

楼兰

西域古国名。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国人属印欧人种。汉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来都经过楼兰。楼兰屡次替匈奴当耳目,并攻劫汉使者。元封三年(前108),汉派兵讨楼兰,俘获其王。楼兰既降汉,又遭匈奴的攻击,于是分遣侍子,向两面称臣。后匈奴侍子安归立为楼兰王,遂亲匈奴。王弟尉屠耆降汉,将情况报告汉朝。昭帝元凤四年(前77),汉遣傅介子到楼兰,刺杀安归,立尉屠耆为王,改国名为鄯善,迁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其后汉政府常遣吏卒在楼兰城故地屯田,自玉门关至楼兰,沿途设置烽燧亭障。魏晋及前凉时期,楼兰城成为西域长史治所。

距今约1600年前楼兰国消失,只留下处古城遗迹。楼兰古城位于东径89°22′22〃,北纬40°29′55〃,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

楼兰国的远古历史至今尚不清楚。楼兰名称最早见于《史记》。《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楼兰人建立了国家,当时楼兰受月氏统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月氏,楼兰又为匈奴所辖。

遗迹现状

楼兰古城现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接近正方形,边长约330米,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貌群中。

楼兰古城遗址西北距库尔勒市350公里,西南距若羌县城330公里。

楼兰古城的发现

楼兰王国位于今天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西南距若羌县城220公里,东距罗布泊西岸28公里。 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楼兰王国最早的发现者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1900年3月初,赫定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来到罗布荒原,在穿越一处沙漠时才发现他们的铁铲不慎遗失在昨晚的宿营地中。赫定只得让他的助手回去寻找。助手很快找回铁铲甚至还拣回几件木雕残片。赫定见到残片异常激动,决定发掘这废墟。1901年3月,斯文.赫定开始进行挖掘,发现了一座佛塔和三个殿堂以及带有希腊艺术文化的木雕建筑构件、五铢钱、一封(亻去)卢文书信等大批文物。随后他们又在这片废墟东南部发现了许多烽火台一起延续到罗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风沙掩埋的古城,这就是楼兰古城。

古城平面近正方形,边长在330米左右,几乎全部为流沙所掩埋。城墙用粘土与红柳条相间夯筑。有古运河从西北至东南斜贯全城。运河东北有一座八角形的圆顶土坯佛塔。塔南的土台上,有一组高大的木构建筑遗迹,曾出土汉文、佉卢文文书及简牍、五铢钱、丝毛织品、生活用具等。运河西南的中部,有3间木构土坯大型房址,房中及其附近曾出土大量汉文文书、木简及早期粟特文和佉卢文文书,估计为衙署遗迹。其西的一组庭院,可能是官宦宅邸,南边分布着矮小的民居。城中出土的各种文书、简牍,被称作罗布泊文书。

在20世纪初的考察过程中,大量楼兰文物被国外考察团带走。

楼兰文化

楼兰文化堪称世界之最的人文景观。据考古学家证实:塔里木河盆地人类活动已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如果我们把遗弃在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的古城用一根红线联接起来,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所有的古城包括楼兰王国在内,突然消失的时间都在公元四一五世纪,所有的遗址都在距今天人类生活地50---200公里的冥冥沙漠之中。时至今日,尽管有众多学者付出了巨大心血,但诸如楼兰古城的兴衰与消失,至今还是个偌大的迷团,楼兰遗址也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轮台古城、且末遗址、古墓葬群、古烽燧、木乃伊、古代岩壁画等等,都是世界级的旅游景点。在人类历史上,楼兰是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名字。它曾经有过的辉煌,形成了它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人们在楼兰文化所表现出的兴趣与热情,充分说明楼兰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人类的。楼兰是祖先留给巴州的一笔无法估量的历史遗产,也是巴州人的骄傲。同时也意味着挖掘、整理、研究楼兰文化。以各种方式展示楼兰及古西域文化,巴州人应该负有更大的责任。当21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时代向巴州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这就是以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契机,以经济实力的全面增长为前提,有计划地开发楼兰及古城文化遗产。使它们为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实际上这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楼兰文化以新的生命。

历史上的楼兰国

据《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等曾多次来此盗掘。50年代后,中国学者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汉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玩弄着两面派的政策,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由于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冲,汉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汉和匈奴对楼兰都尽力实行怀柔政策。

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出使大月氏,缔结攻守同盟失败。此后派遣大军讨伐远方的大宛国,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诸国。这些使者通过楼兰的时候,楼兰由于不堪沉重的负担,以至杀戳使者。汉武帝终于派兵讨伐楼兰,结果作为降服的证据楼兰王子被送至汉王朝作人质。楼兰同时也向匈奴送去一个王子,表示在匈奴、汉之间严守中立。此后,汉远征军攻打匈奴一个属国时,楼兰王通匈奴,在国内屯驻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汉朝廷。汉武帝再次派兵讨伐楼兰,直逼首府扦泥城,楼兰王大恐,立刻打开城门谢罪,武帝要其监视匈奴的动静。公元前92年楼兰王死去,招在汉朝作人质的王子回去继位,王子非常悲痛,不愿轻易回国,由其弟继承了王位。新王时间不长死去,匈奴趁这个机会以昔日在自己国家作人质的前国王的长子继承了王位,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迅速派使者前往劝诱新立国王至汉朝廷,欲扣作人质,未能成功。此后二三年间,汉与匈奴没有发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楼兰国境接近玉门关,汉使者经常通过这个关门前往西域诸国,要经过楼兰境内名为白龙堆的沙漠,沙漠中经常有风,将流沙卷入空中形状如龙,迷失行人,汉朝不断命令楼兰王国提供向导和饮用水,因汉使屡次虐待向导,楼兰拒绝服从其命令,两者之间关系恶化。汉武帝最终派刺客暗杀了新国王。为在汉朝廷作人质的王子婚配一位美姬送回楼兰继承王位。但是国王战战兢兢害怕遭遇暗杀。汉武帝在保护国王的名义下派部队驻屯楼兰境内,从而为讨伐匈奴和西域诸国获得了主动权。以上是汉武帝时与楼兰的关系,此后汉王朝势力衰弱,楼兰再次背叛。

楼兰消失之谜

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公元4世纪之后,楼兰国突然消声匿迹。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有说楼兰的死亡,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后造成成王国的必然消亡。

无论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给楼兰人最后一击的,是瘟疫。这是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传说中的说法叫“热窝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就跟先前的迁涉一样,都是被迫的。楼兰国瓦解了,人们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树有水,就往那里去,那里能活命,就往那里去,能活几个就是几个。楼兰人欲哭无泪。他们上路的时间,正赶上前所未有的大风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阵势,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声如厉鬼,一座城池在混浊模糊中轰然而散……

至此,辉煌的楼兰古城也就永远地从历史上无声地消逝了。虽然逃亡的楼兰人一代接一代地做着复活楼兰的梦,但是,梦只能是梦。而且,梦到最后,连做梦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楼兰,依然是风沙的领地,死亡的王国。

㈩ 古楼兰遗址之谜

举世闻名的新疆重要古迹楼兰古城,位于罗布泊西部,处于西域的枢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内地的丝绸、茶叶,西域的马、葡萄、珠宝,最早都是通过楼兰进行交易的。许多商队经过这一绿洲时,都要在那里暂时休憩。楼兰王国从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到公元630年消亡,共有800多年的历史。王国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到哈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王国逐渐在世界上消失了。究竟为什么会消亡,直到现在仍然是一个谜。

1900年春季,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正在罗布泊西部探测,他的维吾尔族向导阿尔迪克,在返回考察营地取丢失的锄头时,遇到风暴,迷失了方向。但这位机智勇敢的维吾尔族向导,凭借着微弱的月光,不但回到了原营地模到了丢失的锄头,而且还发现了一座高大的佛塔和密集的废墟,那里有雕刻精美的木头半埋在沙中,还有古代的铜钱。阿尔迪克在茫茫的夜幕中发现的遗址,后经发掘,证实就是楼兰古城。

我国考察队是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以后才到达了楼兰古城的。楼兰城内最高建筑物是位于城东部的一座高l0.4的佛塔塔身是由土坯加木料垒砌而成的;塔基为方形,每边长约19.5米。塔身的南面连接着一大片大型建筑遗址,堆集着许多木料,这些木料都经过精细加工。

楼兰城中最显眼的建筑区遗迹是城中部的"三间房"。这三间房的墙壁是城中惟一使用土坯垒砌而成的,坐北朝南,直接对着南城门。东西两端的房屋都是木结构,木料上还残留着朱漆,有的木料长达6.4米。从这一组建筑物的位置和构造等情况分析,这里可能就是当年楼兰城统治者的衙门府所在地。考察队还发现了一条东西走向,穿城而过的古渠道遗迹,可能就是古楼兰城居民直接取水的水源。在城内还发现大量的厚陶缸片、石磨盘断片、残破的木桶和各种钱币、戒指、耳环和汉文木简残片等。这些物品,对研究楼兰古城历史,都是无价之宝。

热点内容
送兰花螳螂 发布:2025-10-04 04:10:57 浏览:460
粗勒草盆栽 发布:2025-10-04 04:10:57 浏览:700
荷花别样艳 发布:2025-10-04 04:06:07 浏览:200
八一荷花 发布:2025-10-04 04:02:46 浏览:538
建筑梅花状 发布:2025-10-04 04:01:53 浏览:994
四季花卉传 发布:2025-10-04 03:58:38 浏览:504
微信头风景图片梅花 发布:2025-10-04 03:53:03 浏览:387
樱花色版直播 发布:2025-10-04 03:48:36 浏览:474
茶花铜色 发布:2025-10-04 03:47:52 浏览:246
儿歌樱花教学 发布:2025-10-04 03:45:52 浏览: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