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老家
Ⅰ 《木兰诗》中的花木兰是哪里人,她是否真的姓朱呢
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后来这首辞经世人改编润色,传诵千年。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女中豪杰之一,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无确载,历代争议。
总之,《木兰诗》作为一首口口相传的民歌,本身就经历了许多民间艺人的修改、传唱,木兰的姓氏、籍贯随着历史的变迁变得不清晰,难以查证,可不管花木兰姓什么,家在何处,她依旧是我们心中中华民族巾帼英雄的形象代言人。
Ⅱ 花木兰地老家在那
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以来有口皆碑,但对于她的姓氏、里居、出生年
代,仍然传说纷坛,莫衷一是。
关于她的姓氏,有人说是姓朱,有人说是复姓木兰,有人说是姓魏,明代徐渭在
《四声猿传奇》中说她是姓花,名木兰,父亲花弧是一个后备役军官,大姐花木莲,幼
弟花雄,母亲姓袁,一家五口,这是至今仍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说法。
至于出生年代,姚莹在《康輶纪行》中说她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时人;宋翔凤的
《过庭禄》中则说她是隋恭帝时人,程大冒的《演繁露》中则说她是唐初人,比较起来
北魏时人的说法比较可靠。
说到籍贯里居,姚莹以为她是凉州人,河北省《完县志》说她是完县人,《大清一
统志》说她是颖州谯郡东魏村人,还有人说她是宋州人或黄州人,河南省《商丘县志》
则说她是丘花宋村人,似以《商丘县志》的说法比较合理。
然而不管怎么说,正如《中国文学发展史》所言:“考证这些无稽之谈,实在没有
一顾的价值,我们只要知道花木兰是一个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够了。”
确实,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的绝唱,是这篇
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Ⅲ 花木兰的家乡到底在哪里
木兰不姓花,姓朱,花木兰因为他是女的,所以才加一个花字。说再多都没用,证据说话,你可以搜索网络”木兰县”词条,从南北朝正史一直到现代的中国辞海统一都说的是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这里出了个朱木兰将军,发生过替父从军的故事,连父亲都有名有姓,当时政府为了纪念他设立木兰县,又设了庙,这里的木兰庙也是全国最早的,要知道古代不是普通人可以随便建庙的,一定是有卓越贡献真实人物才行,虚构人物政府是不承认的,唯一争议就是木兰将军是男是女正史没说,以及究竟有什么成就也没说。其实这些就像诸葛亮在襄阳读书十年一样,他的家人、亲戚、老婆、老师、同学都是襄阳人,怎么可能跑到敌占区去居住呢?从古代到建国初期这些都没有争议的,直到现在官方也是和古书保持一致。真正是从80.90年代改革开放旅游业发展迅猛后为了利益才冒出其他地方,主要因为普通老百姓不读书,对历史不了解,真正读书的人都知道。政府不管是因为法律不健全,加上可以促进各地经济发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Ⅳ 花木兰的老家是哪里的
一,木兰故里在虞城,有花木兰祠为证。在京九铁路线上,有个虞城木兰站,不远处即为花木兰祠,是隋朝木兰故居所在地。祠始建于唐代,占地面积72000平方米,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各院落,共有百余间。大门过道内,塑有花木兰的高大战马;大殿内,塑有花木兰戎装出征像和两侧侍卫;后楼塑有花木兰少女像、全家合欢像;祠殿内外,有历代官吏、名人赞美花木兰的撰文、题诗、书画等碑刻十余通。如唐代杜牧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佛云堆上祝明妃。”可惜,原祠毁于1943年一场战火,近年重修,尚有清代祠碑保存完好。
二,木兰家在亳州,至今遗址尚存。《亳州志烈女志》载:木兰,魏姓,西汉谯城东魏村人(今亳州魏园村)。魏园村为淮北一普通村落,高约5米的木兰出征塑像,为故里平添无限光彩。村民指其村后即木兰故居,墓冢犹存。墓周苍松环护,翠竹成林,春来芍花飘香,蔚为壮观。《光绪亳州志》载:木兰祠在关外,相传祠左右即木兰之家。今祠已毁,遗址尚在。
三,木兰为黄陂人氏,木兰山下是其家。木兰山在黄陂城北30公里处,山高600余米,峰峦耸翠,风景秀丽,古迹甚多。传说当地有朱氏名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这,立功封为木兰将军。她不受朝禄,解甲归田,恢复红装,侍亲以终。历代在山上祭祀木兰,唐建木兰庙,明建木兰宫,后修木兰殿。现木兰殿在绝壁之上,朱柱青瓦,殿门额刻“忠孝勇节”四个大字。殿内端坐木兰鎏金塑像,男装女貌,英俊神武。两侧山墙,有“登山求嗣”、“河畔习武”、“代父出征”、“凯旋归时等木兰故事彩色壁画,栩栩如生。
四,木兰葬于延安,圣地有胜迹。木兰家住延安城南万花乡花塬头村,为花姓,北魏人。死后葬于村旁山上,称“花家陵”。皇帝还派人送葬,墓下有石阶,两旁分列石人、石马、石狮、石羊。1984年,在延安万花山修复了木兰陵园。该园雕梁画档,典雅壮观,依山建有墓冢,石碑上刻有舒同所书的“木兰诗”、“花将军墓”,以及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诗人歌颂花木兰的诗词。园内遍植木兰喜爱的牡丹花,塑有木兰戎装石像,跃马横剑,逼真再现了木兰当年的飒爽英姿。
Ⅳ 木兰花中的木兰回家后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排比!
Ⅵ 花木兰是哪里人
《黄陂县志》中记载,唐代大诗人杜牧,在唐武宗会昌三年游木兰山,祭拜木兰庙,并且还写了《题木兰庙》一诗,即“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由此可见,早在唐代的时候,黄陂就有木兰山和木兰庙,很显然是纪念花木兰的,后来又设立了木兰县。
另外,在木兰山的北坡还有将军坟,上刻“敕建木兰将军墓碑序”。除此之外,还有专家经过考证,说“唧唧复唧唧”中的“唧唧”,其实是黄坡当地的方言,如此也就能说明木兰故里在武汉黄坡。
Ⅶ 花木兰老家是哪里的
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无确载,因此,木兰之争历代有之。她的故乡到底在哪里?历史上曾经争论不休。
Ⅷ 花木兰老家在哪里
花木兰老家历史上说法很多:河南人说她是商丘虞城县人;陕西人说她是延安人;湖北人说她是黄陂人,安徽人说她是亳州人,内蒙古人说她是盛乐人和包头人,河北人说她是完县人。
Ⅸ 花木兰的家乡在哪里
北魏宋州(今河南商丘)。
花木兰(412年-502年),北魏宋州(今河南商丘)人,巾帼英雄,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北方古代民族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军人,因此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木兰十来岁时,她父亲就常带木兰到村外小河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刀、使棒。空余时间,木兰还喜欢看父亲的旧兵书。
时值太武皇帝时期(424——452年),北魏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但是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旅生活。
(9)木兰花老家扩展阅读
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木兰之乡”。人们为了纪念花木兰,在河南商丘虞城县内还建有木兰中学、木兰火车站、木兰宾馆、花木兰度假村、花木兰产业集团、花木兰民兵连、木兰巨型雕像等。
商丘市还组建有花木兰武术协会、花木兰盘鼓队、花木兰舞龙队。每年的四月初八,木兰的生日,人们前来祭祀,人山人海,庙会盛大。
Ⅹ 花木兰回家乡后会与父母姐姐弟弟伙伴说什么
应该从军前生活是什么样,说什么话,回来以后生活就还是什么样,说什么话,因为木兰她不求功名,她求的只是家人幸福团圆,所以她应该不会大肆夸奖自己在战场上的风采,但是或许他的弟弟会缠着她问倒是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