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明朝荷花图

明朝荷花图

发布时间: 2022-01-17 06:34:37

A. 明朝官服中间绣着荷花是什么意思一般都是仙鹤什么的

文物官服的中间绣的是一幅补子图,文官是禽,武官是兽。是用来区分所穿的人的官品。例如仙鹤,就代表了 文一品官。

B. 明朝电视剧中有叫荷花

电视剧名【选妃记】
主演:
何赛飞 刘小峰 陈好 周丽
简介:
一个是刁蛮回泼辣的民间女子,答一个是温柔贤淑的富家小姐,一个是工 于心计的相爷千金,太子到底选谁……
太子谢中奇逃婚到济南,遇上了泼辣刁蛮的荷花,两人针锋相对成为斗气冤家。一天,中奇偶遇官家小姐杨柳,杨之相貌竟与荷花惊人相似!一段纠葛不明的关系在三人间展开……
中奇回宫,率性的荷花却也混入皇宫,并因其手艺深得皇上喜爱。岂料,当皇后闻悉荷花的身份后,竟对太子选妃一事横加阻拦,企图借此谋反的相爷也展开行动……

C. 第四段的“古人将荷花神化了,美化了”具体表现有哪些

荷,在墨池边、宣纸上生长,在文人墨客的心田绽放。荷,是一种意象、一个隐喻——荷抑或莲,佛家尊为圣物,是美好与神圣的象征。
据传,周敦颐在南安府做官时,公务之余,喜欢独往大山深处的丫山古寺,去与寺中方丈探讨佛学道理、讨论天下大事,然后,他还要独对寺中那一池青莲,思索人生。久而久之,竟然悟出了许多凡人所不能体察到的道理,后来他写出了寥寥129字却光照千秋的《爱莲说》。周敦颐爱莲如痴,在他后来的为官岁月里,处处都弥散着莲的韵味。他在虔州任通判时,自称莲溪先生,在梅林植梅种莲,在罗田岩植柏种莲……
世事纷繁,做人很难纯粹,也很难脱俗。于是,莲花的“出污泥而不染”就更加让人觉得难能可贵。
荷与莲常常被人用混。如古人有的轻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有的浅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捧读《辞海》,方知莲为荷的别称,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因此,荷与莲用混了不要紧,两个字眼,一样意义。民间有一种说法,远古时中原辽阔,文化隔绝,这种“根茎细瘦如指,向下生须根膨胀成藕,向上抽长圆叶并生出花蕊,夏天开淡红或白色花,花谢后留下蓬子”的植物,有的地方称荷,有的地方称莲,直到中原文化汇合后,觉得荷、莲都有其存在意义,便荷、莲并用了。
古人将荷神化、美化了。在古代,出于对荷的敬仰,风雅的江南人把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定为荷花生日。这天,皇亲国戚,才子佳人,无不往荷池涌去,或赏莲、或咏荷,欢乐从清晨日出一直延续到月上西楼。古人如此敬荷,自有其道理。“荷”谐音“合”、“和”,和美、和谐、祥和……可以联想到的尽是美好之词,岂能不钟爱之?
荷是地道的中国原产物,如同粽子诞生于中国一样。粽与莲都是很有文化意义的东西。记得孔仲平的《观舞》诗:“云髻应节低,莲步随歌转。”莲步,美女的脚步,当然,也指古时女人的三寸金莲。莲步轻移,人面桃花,杏眼流转……莲一旦拟人化,竟是如此栩栩如生,令读者眼前一亮,仿佛一个绝色女子飘然而至。
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八大山人,画过一幅《荷花双鸟图》。画的右方悬崖畔侧出荷花荷叶,秀削恣肆;左方荷叶荷花自下而上,豪放婀娜;湖石上一鸟回首斜睨,岩顶一鸟白眼傲视,形成高低左右的呼应,以其苍劲冷峻的意趣,表达出这位明朝朱氏王朝后人对满清的不屑与鄙视。世人评其荷“胜不在花在叶”,即吾辈所说的“红花还需绿叶扶”。艺术的表现与欣赏是需要智慧的。荷花大美,无论是含苞或是怒放,都让人触景生情,然而,荷花的大美正是田田的荷叶以其铺张的绿衬托出来的。
莲最早的功能并不在于供诗人画家写诗作画,也不在于供哲学家产生思想。荷最早的功能是实用的,用来裹物和食用。硕大的荷叶,是古代最好的包裹材料,包熟牛肉、包碎银、裹玉兰花、裹米糕……以后遂有了荷包之说,有了以锦缎、皮革代替荷叶之演变。锦缎做成的荷包,往往是长大成人的女儿家送给中意的青年男子的定情物,里面置了些香花,泛出芬芳,诱男人坠入爱情之河;皮革做成的荷包,则成了今天大众化的钱包,贮存着人类的财富与虚荣。如今,赣粤闽等地的客家人依然把荷及荷包的最原始意义保存下来,比如大余新城镇用荷杆做成的酸菜,成了风味极佳的客家小吃;南康的荷包肉,取硕大的荷叶裹上拌好佐料的猪肉,放在灶上猛蒸一天一夜,便成了散着荷香、肉香的一道客家名菜。
在赣南,荷花最盛的地方是石城。石城,本是山石峥嵘之地,往往给人以穷乡僻壤之错觉,天工造物,它却是得天独厚的荷的乐园!在无数的大山皱褶之间,在大片的田畴之上,乃至在每一块空地上都种满了荷,莲叶田田泛绿,荷花亭亭玉立,开满乡野阡陌,山石累累的石城竟被一地荷花柔化得诗意荡漾。风月无边的莲,承载着客家人对中原文明的苦苦追寻,也点缀得这块“石耸如城”的古老乡村宛如芳菲世界。
在石城县通天寨下的王家百家屋,古树葱茏,几片池塘植满了绿色的荷。偎着大山的土地,仿佛汲取着天地灵气,这里的莲叶长得异常青绿,荷花开得异常洁白,没有一丝俗气,没有一点浮躁,只有一种顽强与韧性在我们的眼中弥漫。
看来,周敦颐的思考是对的。莲,最终还是属于哲学的。

D. 明朝万历四十年莲花塔吊饰价值,历史由来

莲花塔也是明代砖塔。该塔坐落在番禺莲花山上。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番禺举人李惟凤等建塔,原名"文禺塔"。因莲花山多砺石,又名"石砺塔"。又因其东西山坡有一块天然狮形岩石,故又称"狮子塔"。

莲花塔属楼阁式砖塔,平面八角形,外观9级,内连暗层共11层,层层铺设木楼板。粉墙红柱,绿琉璃瓦,八角攒尖顶。总高约50米。各级以砖牙挑出瓦檐,平座,八面设门、窗或龛。平座狭窄,不便行走,另在塔壁内砌砖级,盘旋而上顶层。1981年,莲花塔由港澳名人捐资重修。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莲花塔又名文昌塔,塔外九层,塔内十一层,砖石结构。这个塔,过去有“省会华表”之称,因为从外洋来广州,一望见莲花塔,就知道已进入省城的大门了。登上莲花塔,四面秀丽景色可以尽收眼底。东面大江南流,烟波浩渺,隔江是东莞市。南面,可以隐约望见虎门大桥,虎门就是林则徐烧鸦片的地方。东南面是香港的方向。西北面沃野千里,阡陌纵横,高楼入雾,那就是番禺、广州了。多么美丽的田园风光啊!真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感觉。
莲花塔下是“桃花园”。桃花,美丽动人,又有谁不喜爱呢?每年的春节,莲花山都要举办盛大的桃花节,届时万紫千红,争妍斗丽,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经过文峰径,来到莲花楼前的广场,使你顿时感到豁然开朗,迎面有一个大喷水池,上面站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汉白玉莲花仙子,她深得游客喜爱,人人都要与她拍照留念。广场北面的栏杆处,是一个满眼风光的观景台。你们看,远处山恋起伏,樯桅如云,那是广州黄埔新港。观景台下面是莲花山高尔夫球场。你看,广阔的球场多么油绿,秀水环绕其间,一行行的别墅、会所宛如一粒粒明珠镶嵌在绿色的绸缎上,多么美丽啊!

你的莲花塔吊饰,没有图片,亦不知品相如何,意估无益。不过终归几百年的东西,文物价值及艺术价值,都值得收藏。

E. 为什么说荷花双鸟可称为明代的白画像

为什么说《荷花双鸟》可称为明代画家朱耷的自画像?
答:作为明王朝的宗内系,朱耷感到明朝容的灭亡便是国亡家丧,他奇倔的个性不是一种天性,而是在坎坷的际遇中形成的偏执情结,仇恨、悲切、无奈、幻灭......各种复杂意绪使他每每在画中宣泄或寄托情怀。画作中扭曲但挺攒而上的荷干。
支离破碎的荷叶,上大下小而又几分峻险之势的顽石,都是桀骜不驯的性格象征。
画中的鸟是朱耷创作典型,它目光斜视,不屑于世,但处在不安之中。
这样的花鸟向人们讲述的是画家的惨淡人生和困顿际遇。

F. 明朝莲花塔多福多寿葫芦钱币,值多少钱

就是这个请问值多少

G. 《大明宫词》里那面荷花屏风的图哪里有

6月17日 16:38 我不以为对白“太过”书面化,我喜欢那诗一般的句子。
场景大气、华丽,也是我喜欢的。

该回答在6月18日 09:43由回答者修改过

H. 史上是谁的荷花画的最好

王冕 王冕(1310—1359),字元章,一字元肃,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市长宁乡郝山下人。他的别号很多,有竹斋生、会稽山农、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饭牛翁、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等。另外,他还给自己的草堂,先后取了水南轩、浮萍轩、竹斋轩、满目青山轩、梅竹轩、耕读轩、心远轩、竹西轩、听雪轩、听秋轩等名称。他是元代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杰出的诗人和画家。 王冕隐居在山明水秀的诸暨九里山的水南村。村上共有三户人家,一年到头辛苦过活。一条溪水像带似的流过,挺秀的山峦耸立在屋后,山上竹木茂盛,一片葱茏。山光水色相映,景色秀丽,环境清幽,正如他诗篇中所说:“青山隐隐带江流,江上轩窗面面幽。”他在此地“种豆三亩,粟倍之,梅千树,桃杏居其半,芋一区,薤韭各百本;引水为池,种鱼千余头”(《芝园后集》卷十)。王冕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这么一个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山村中度过的。朴实的生活与清幽的山水孕育了他的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性格,赋予他的诗画创作以浓厚的生活气息。 王冕的祖代,原住在关西的王景(函谷关以西)。他的十世祖宗是王德元,在宋朝做清远军节度使的官。王德元有两个儿子,一是王琪,曾任阆州观察使;一是王琳,做过统制官。从王琳开始迁居诸暨,传到王冕已经八代了。 王冕的远祖,无疑是官僚家庭,但传到王冕的父亲已成为一个一贫如洗的农民。徐显的《稗史集传》载:“父力农,冕为田家子。”在王冕的《竹斋诗集》中说:“九里先生两鬓皤,今年贫胜去年多。敝衣无絮愁风劲,破屋牵萝奈雨何。数亩豆苗当夏死,一畦芦穄入秋瘥。相知相见无他语,笑看生前白鸟过。”(《九里山中》)“白日力作夜读书,邻家鄙我迂而愚。破甑无粟妻子闷,更采黄精作朝顿。”(《过山家》)“江南古客无寸田,半尺破砚输租钱。好山好水难夤缘,荃房日薄蒙荒烟。”(《有感》) 从这些诗句来看,他是亲身参加各种劳动的,读书作画不过是他的农余活动,而且是为了生活,以卖画易米糊口和纳租付税,他写诗作画自然与一般士大夫吟风弄月、消愁遣恨有所不同。由于他“耕无寸田,牧无风刍”,生活一年不如一年,冬天无棉絮过冬,草屋破漏无力修补,庄稼抗不住天旱,家中破甑无粮,妻子忍饥挨饿,不得已只好采野菜充饥。在此情况下,自己就不得不直接参加体力劳动,蓬头赤脚,下田耕种,栽植竹、茶、桑、麻及杂粮等来维持生活。对这种贫苦生活的描述,在有关的著录中到处可以找到。例如在《竹斋诗集》中还有“我穷衣袖露两肘,回视囊中无一有”的描写。在《铁网珊瑚》里有“今年老异于上年,须发皆白,脚病行不得,不会奔趋,不能谄佞,不会诡诈,不能干禄仕,终日忍饥过”的记载。尽管有此惨苦遭遇,但他宁愿耕作卖画度日,不愿奔走豪门乞食,充分表现了一个艺术家的坚贞不屈的性格。 王冕的出生,一说生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卒于至正十九年(1359)正月,享年七十三岁。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持此说。吴谱还载王冕生日为七月廿二日。一说生于元至元元年(1335),卒于明永乐五年(1407),享年七十三岁。

I. 画荷花的画名有哪些

《疏荷沙鸟图》、《荷花图》、《宋冯大有太液荷风图》、《宋扇面画晚荷郭索图》、《荷花鸳鸯图》。

1、《疏荷沙鸟图》

《疏荷沙鸟图》是宋代佚名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格调典雅,用笔精致,画风细腻,荷叶枯黄的斑点和细小的筋脉均描绘得一丝不苟。

2、《荷花图》

《荷花图》是中国近代画家张大千创作的水墨画,该作品绘画的是荷花,整幅画,构图饱满,疏密有致,用笔豪放大气,格调清新典雅,仿佛预示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具有一股强劲的蓬勃向上之势。作者创作这幅作品是为了赠予毛泽东。

3、《宋冯大有太液荷风图》

《宋冯大有太液荷风图》是宋代画家冯大有创作的一幅中国古画,文物原属于故宫旧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材质为册、绢、设色,尺寸为23.8 x 25.1厘米。

图的作者冯大有(约十二世纪),是南宋吴门(今江苏苏州)人。他自号怡斋,画史记载他善于捕捉莲花风、晴、老、嫩不同的面貌,可说是画莲的能手。这件作品赋色典雅,用笔细腻,又能写尽莲塘在风中的景象,是冯大有仅存的作品,更是一件清丽宜人的杰作。

4、《宋扇面画晚荷郭索图》

《宋扇面画晚荷郭索图》是宋代画家佚名创作一幅绢本设色画。此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原载《烟云集绘册》(《石渠宝笈续编》著录)。无款,签题黄居寀作。居寀为筌子。荷叶和莲蓬用粗笔勾描,蟹用细笔写之,笔法粗犷写实,设色鲜艳浓重。

5、《荷花鸳鸯图》

《荷花鸳鸯图》是明末清初书画家陈洪绶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中为荷塘一角,芦苇丛生,清澈见底的水面上,一对鸳鸯相伴而游,在它们上面荷叶碧绿似伞,几朵红荷正绽吐芳菲。花鸟画法工整细致,虚实相合。

热点内容
天山雪莲花多少钱一朵 发布:2025-07-31 23:15:05 浏览:984
简单插花步骤 发布:2025-07-31 22:29:50 浏览:152
兰花叶作用 发布:2025-07-31 22:03:55 浏览:111
荷花长丝藻 发布:2025-07-31 21:51:13 浏览:399
樱花袅袅 发布:2025-07-31 21:50:11 浏览:443
林芝市的樱花 发布:2025-07-31 21:50:09 浏览:696
折荷花的简单步骤图解 发布:2025-07-31 21:25:17 浏览:854
茶花壳虫 发布:2025-07-31 21:25:09 浏览:416
七夕节早教 发布:2025-07-31 21:25:06 浏览:244
一朵花的复数 发布:2025-07-31 21:23:20 浏览: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