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韵荷花
⑴ 清塘荷韵文中哪些句赞美荷花
下面3句都是赞美荷花的!
(1)第7段第一句:说明荷花的生命力强内,这是在赞美荷花,是张容扬生命的强者;
(2)第9段倒影映入.....漂在那里:动静结合这一幅落花图写出了荷花是豁达洒脱,彻悟生命的智者
(3)第12段最后一句:引用“四风颂”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对未来充满希望。
《清塘荷韵》是季老的散文名篇,写他无意在楼前清塘中投几颗莲子,竟得满塘风荷举。荷花是季老的爱恋所在,用它作书名,有以荷喻人,以荷喻文的用意,正所谓“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也。
⑵ 描写荷韵的诗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意思:小小的荷叶回才露出尖答尖的角儿,早有一只蜻蜓停歇在上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意思:连绵无尽与天相接的荷叶一片碧绿,与太阳交相辉映的荷花格外红艳。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苏轼《江神子·江景》
意思:一朵荷花,虽然开过了,但是仍然美丽、清净。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意思:小池塘里,风中的水草猎猎有声,雨后的荷花更散发出沁人的芬芳,使得满院都是荷花的香味。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
意思:月明之夜,笛声参差而起,在水面萦绕不绝。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幽香散溢,泌人心脾。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意思: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⑶ 荷韵作文480字写荷叶荷花的
“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描写西湖中一望无际的荷叶和亭亭玉立的荷花的诗句。以前我只听说过,看过它们的图片,并没有见过它们。但今年暑假的一次旅行让我见到了它们的“庐山真面目”。
我去了秦皇岛市区的乐岛。一踏进乐岛的大门,右前方便有有一条水泥路。尽头就是荷花池。虽然这个池子面积小,但是美丽丝毫不亚于西湖。荷叶如同一个个小巧秀丽的绿盘子,又如同一把把小巧玲珑的绿伞浮在水面上。如果雨来了,谁会拿它们当伞呢?如果青蛙拿它们当伞,青蛙没有事,那它会被冲刷成什么样呢?下面如果长了小的荷花,那么下暴风雨时,荷叶就会用自己的身躯保护它们,不让荷花被冲坏,却不管自己被冲刷成什么惨状,不管自己的生死。想到这,我忽然对荷叶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敬佩感。我觉得和也有母亲般伟大的精神,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不顾自己的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难道荷叶不该值得我们去敬佩吗?
池中荷叶的旁边是亭亭玉立的、玲珑多姿的荷花。这些荷花有的还是稚嫩的小芽,有的已长高,长出了花骨朵,有的刚刚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完全展开,像一盏盏粉红色的宝莲灯插在水中,还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相信到过这里的人一定会陶醉于此。
如此美景可用一句话形容:“荷叶漂水上,人在画中游”。
⑷ 清塘荷韵的荷花内在美和外在美
1.季先生认为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什么的,而且池塘里应有些荷花、荷叶,唯有版如此,池塘才称权的上池塘.
2.对荷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眼前洋洋大观之景颇为自得.
3.一片莲瓣堕入水中……二者合为一(省略号部分自己去写,课文里有的)
4.人之韵,荷之韵
⑸ 清塘荷韵中荷花的韵味体现在哪里
很多植物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自古至今很多文人不断歌咏着这种生命力:春天的小草、岩专缝里的种子、漫天属飘舞的飞絮……本文从叹息宅前荷塘空荡荡写起,由此引出投莲子入塘以及漫长的期待。这以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作者每天多了一件工作,心里多了一线希望。几棵弱小的莲子,就在这关注、企盼中慢慢长叶、开花,最后蔓延成片,被朋友喜称为“季荷”。这繁茂的“季荷”,不正是绵绵生命的象征吗?
与《荷塘月色》作比较阅读。《荷》文写月夜荷塘的静态,力求描绘出物境之美;本文写荷花从无到有、从弱小到繁茂的成长动态,重在表现莲荷顽强的生命力以及作者由此得到的欣慰与希望。
“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展示了荷花生长的茂盛情况,赞美了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荷花悄然离去,如此飘逸,这种豁达、充实丰厚的人生境界,才是健康的人生
⑹ 清塘荷韵季羡林写了荷花那些美
一、恋荷之情韵
荷花是季老的爱恋所在。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流露了对荷花的极其喜爱之情,面对楼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数亩清塘,努力寻找30多年前残存在记忆里的荷花“碎影”,心里总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似的,因此,每次看到清清池塘“总觉得是一块心病”。清波荡漾,绿柳拂水,荷叶田田,莲花迎风,这是季先生对楼前数亩清塘的殷切期盼。这种期盼之情便十分自然地转化为“种荷”的举动。作者生怕“千年不烂”的洪湖莲子不发芽,就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一条缝。种了莲子,每天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一位髦耋老人的率真情感跃然纸上。可是,第一年、第二年,虽翘首般地祈盼,但水面上毫无“生”的动静,即使在完全灰心无望的时刻,作者仍情有独钟地对它寄托着期待,切盼奇迹的出现。到了第三年的春天,投下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这好像使作者见到了满塘的希望。但碧波荡漾的楼前清塘依旧只是那几片水浮莲似的荷叶,仍然让作者度过了“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令人灰心的一年”。以上这些文字用了相当多的笔墨尽情渲染和铺张。为接下来描写满塘的荷叶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到了第四年,“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荷叶迅速扩散蔓延,遮掩半个池塘。此时狂喜过望的作者又每天至少几次徘徊在池塘边,兴致勃勃地数那荷花的朵数,晚上一家又坐在池塘边伴着清香纳凉,作者更把它视为家珍,誉为“季荷”。作者描绘种荷、盼荷、赏荷的过程,其实正是作者恋荷情感的自然流露。莲子、荷花的生存状态与作者的爱好、心境、情绪全都融合到一起,成为作者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中作者为我们创设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其景、其情值得我们反复玩味,体验。
二、绘荷之风韵
荷花是“花之君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然而,荷花在季先生的笔下,却另有一番风韵。它在荒芜的湖面下,在阴暗的泥沼中,静卧一年二年,甚至第三年也只有孤零零的五六个叶片,但是到了第四年,在经历了漫长的寂寞后,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盘。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一些荷叶竟跃出了水面,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范围的速度,都是惊人的快。”这不正是荷花强大生命力的体现吗?“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茂密的荷叶、红艳耀目的荷花也正因其顽强的生命力而尽显风韵,成了作者眼中的一道风景。再联想季老的人生遭遇,这种顽强而美丽的生命,这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不正是作者生命历程的真实写照吗?而面对莲瓣的凋落,作者也精心描绘:“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读这段文字,我们好像在欣赏一个十分精彩的画面,月下荷塘,波光粼粼,微风不经意时吹落了一叶荷瓣,倒影上浮,花瓣飘荡。整幅画面生动而细腻,柔和而宁静。它似乎在启示我们:这瓣荷花,曾饱尝过孕育的艰辛,也曾感受过生命的快乐,而此时面对生命的消逝,它却是如此的平静,走得如此的飘逸,如此的洒脱。荷花是彻悟生命的智者。由此,我们亦可领悟到季老那种豁达超然、充实丰厚的人生境界。
三、显荷之神韵
荷,清新自然,淡雅出俗。而这篇文章语言朴实凝练、自然清新,可谓深得荷之神韵。在描写月下荷塘的情景时,作者“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看“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动静结合,细致入微,给读者呈现了一幅宁静、安详、柔和、清新的画画。这里没有刻意地修饰,也没有过分地夸张,就在信手描写中十分自然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之美。再看文章最后对残荷的描写:“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好像一下子从夏天转入了秋天”。“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失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这是一段虚写的文字,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寄予了对残荷的美好的祝福,也是作者人生理想的体现。它朴实得不能再朴实了,但感情却是深沉而厚实的。我们读这段文字,不仅能感受到一位老人对荷的美好祝福,更能感受到老人的厚重与踏实,它正如清水中的莲,朴实庄重,韵味十足。此外,古诗句的熟练运用,如写荷塘荷花盛开场面时,运用了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月下荷塘之幽静,运用了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等等。这不仅增加了散文的意蕴,而且使文章更具有一种清新淡雅的诗意之美。
⑺ 清塘荷韵 写的荷花代表着什么用横线画出来
代表一种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
⑻ 清塘荷韵 作者门前清塘的荷花有什么特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写下来
光长荷叶,抄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袭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
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