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美术画兰花

美术画兰花

发布时间: 2022-01-12 15:03:28

① 我有一幅爱新觉罗溥佐的兰花工艺画,能告诉我市场价格吗

溥佐 (1918-2001):抄 满族袭,号庸斋松堪,北京人。1918年生于一个满族家庭。他从小酷爱画画,自幼得父兄真传,并有欣赏和临摹皇宫内府藏画的机会,艺术修养渊深。他擅画花鸟走兽,尤擅鞍马,兼作山水,其风格立足于工整精细的宋代绘画传统,并吸纳元明清以来优秀的花鸟画家之所长,其画风典雅富丽,成就卓著。溥佐生前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政协常委、天津市民委副主任、天津工业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

溥佐与孙其峰、孙克纲、王学仲、王颂余、萧朗、赵松涛、穆仲芹并称为天津书画八大家。其作品2004年的价格大约为15,869 元/平方尺 ,曾经拍卖的最高价格为33,332 元/平方尺。

② 文人画家为什么喜欢画梅兰竹菊

这被称为岁寒四友,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雅士都在用不同的形式、执著的笔墨赞美着“梅、兰、竹、菊”这四位谦谦君子。千年不息的中国文人把它们比喻成坦荡荡的君子,足见其内涵的风骨与外表的气质是何等的高贵。

综观历史,细细品味“四君子”相异的个性,会觉得它们应该也是中国文人墨客的缩影。中国的文人们总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困境中挣扎;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徘徊中进退。总想把国家和百姓装入自己的胸怀中,所以他们才显得矫矫不群,或者说是形只单影——不肯同流合污的倔强性格和脆弱敏感的神经注定了他们与“四君子”有相同的风骨。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梅兰竹菊“四君子”,有着共同的风流傲骨,或清瘦冷清,或悠然不群,不被“世俗”侵染,保持自有的纯洁和本真……

兰是四君子中的佼佼者,她的淡雅,她的香……一朵朵小小的花朵,盛开在人烟稀少的地方,绽放着自己,我们能看到她不为世俗,不为富丽,只为自己。盛开,一朵花开的时间,一个神话诞生的瞬间。

人们喜欢兰花,喜欢她的高雅。好一个高贵淡雅的美女,静静的开放,人说,兰者,王者之香。未曾见过她的美,但是如此流传之盛的雅意定是有她不同凡响之处。

兰者,草中之王,不乏孤芳自赏,但是敖者以及人之敖,毕竟是美人之草。

古人说:“古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

从深山幽谷中飘然而至的兰,摇曳春风,多么的自由、浪漫、惬意啊!淡淡娇姿,如美人婀娜灵秀,凤眼顾盼生情,临窗诵词品赋。如君子孤高雅洁超脱,远离尘世的喧嚣浮躁,在寂寞清贫中实现高尚的完美……

③ 兰花的美术课怎么引导

兰花绘画步骤:(1)花头的画法: 用中号以上京提笔(羊毫配狼毫的兼毫笔)饱蘸大红色,在调色盘上调和,使颜色向笔根渗透,再用笔尖蘸胭脂色,稍作调和后即在画面上点画。传统的点牡丹方法是一笔紧挨一笔,整个花头是由一笔笔由浓到淡的色点组成。花头完成后,乘颜色尚未干时,在花心和花瓣的交接处用胭脂加墨的重色进行调整,使花瓣的交接清晰生动。待颜色七、八成干时,用石青在花蕊处点上颜色,再用藤黄调白粉点花蕊。点花蕊时要按三笔一组的组织结构进行点画,千万不能无组织地随意点画。(2)兰花花朵画法: 花朵和花头的画法相近,不同之处在于花朵有花萼和托叶,画时一定要从花朵的整体考虑,使花萼和托叶成为花头的有机整体。(3)兰花叶片的画法: 用中号以上京提笔蘸花青加藤黄的淡绿色,在调色碟上调和,再用笔尖蘸墨,稍稍糅合一下,使墨色和笔上原有的颜色融合,用侧锋干净利落地在画面上画上叶片。画叶片要成组地进行,以三笔为一组由规律地点画,这样画出的叶片就不会杂乱无章。写意画的魅力不仅表现在生动的笔触,活泼的形象,还体现在滋润的色彩和淋漓的笔墨上,所以画叶片时要掌握用水和用色的技巧。起笔时色墨要饱和,下笔要迅疾,用一笔颜色画一片叶片,这样从起笔到收笔,自然就形成了干湿浓淡的变化。叶片色墨点画完成后,待其晾至七、八成干时,用较重的墨(色)勾勒叶脉。勾叶脉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叶片的转折向背以及组织结构都是由它决定,因此要从画面的整体结构出发进行调整,不能只从局部考虑。(4)兰花枝干的画法: 在一般情况下,枝干在画面上与花头和叶片相比,所占比重较少,但是在描绘时千万不可低估它的重要性,更不能随意点画,要了解它的结构规律和生长特征,画时才能表现出主干和嫩叶的不同质感。

④ 兰花与什么花并称“四君子” 。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四君子”是指中国画中的梅、兰、竹、菊,

中国古代绘画,特别是花鸟画中,有相当多的作品是以它们为题村的,它们常被文人高士用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因此,素有“君子”之称。

我们先说梅。我们知道,梅花较耐寒,花开特别早,在早春即可怒放,它与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人们画梅,主要是表现它那种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那么,梅花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入画的呢?

据画史记载,南北朝已经有人画梅花,到了北宋,画梅就成了一种风气,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他创墨梅,画梅全不用颜色,只用水墨深浅来加以表现。据说他有一次,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纸上的影子,从中得到了启发,便创作出用浓谈相间的水墨晕染而成的墨梅。此后,另一画家杨补之在这种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画法。创造出一种双勾法来画梅花,使梅花纯洁高雅,野趣盎然。元明以来,用梅花作画更多。元代最大的画梅大师应该首推王冕,他自号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画一变宋人稀疏冷倚之习,而为繁花密蕊,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王冕的存世名作,是他的一幅《墨梅图》他用单纯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笔致,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

明清的画梅者举不胜举,如刘世儒、石涛、金农、汪士慎等,从风格来看,他们大体继承了宋人的疏冷和元人的繁密两种画风。

但是,要画好梅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画梅人还必须有画梅人的品格,有人称之为“梅气骨”,一种高尚的情操和洁身自好的品格,正所谓:“画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再看兰花。人们画兰花,一般都寄托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

如楚国诗人屈原就以“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这样的诗句来咏兰。但兰花入画则比梅花晚,大概始于唐代。到了宋朝,画兰花的人便多了起来,据说苏轼就曾画过兰花,而且花中还夹杂有荆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南宋初,人们常以画兰花来表示一种宋邦沦覆之后不随世浮沉的气节,当时的赵孟坚和郑思肖,被同称为墨兰大家。

元代以郑所南画兰花最为著名,寓意也最为明确。据说他坐必向南,以示怀念先朝,耻作元朝贰臣;他画的兰花,从不画根,就像飘浮在空中的一样,人间其原因,他回答说:“国土已被番人夺去,我岂肯着地?”因此,欣赏绘画,也是必须了解历史背景的。而清人画兰,则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最为著名的了。郑板桥是一个注重师法自然的人,他画过盆兰。但尤嗜好画“乱如蓬”的山中野兰,为此,他曾自种兰花数十盆,并常在三春之后将其移植到野石山阴之处,使其于来年发箭成长,观其挺然直上之状态,闻其浓郁纯正之香味,因而得山中兰“叶暖花酣气候浓”的贞美实质。

竹入画,大略和兰花相当,也始于唐代。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据说到了五代,李夫人还创墨竹法,传说她常夜坐床头、见竹影婆娑映于窗纸上、乃循窗纸摹写而创此法。到宋代,苏轼发展了画竹的方法,放弃了以前的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而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以后的元明清时代,画竹名家辈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没有不画竹的,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不过,在众多的画家中,郑板桥的画竹也堪称为一绝。

对于画竹,郑板桥曾写下了自己的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因此,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激发情感,经过“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借助于笔墨,挥洒成“手中之竹”即“画中之竹”。郑板桥的作品,存世较多,流传也广,自清代以来,被世人行家所叹眼,成为“人争宝之”的珍品。

菊花入画则稍晚,大略始于五代,比起梅兰竹来说,表现菊花的作品则相对要少得多。根据画史来看,五代徐熙、黄筌都画过菊,宋人画菊者极少。元代苏明远、柯九思也有菊的作品。明清两代画菊的也不多。现有明代吴门画派中最享盛名的画家陈淳的一幅《菊石图》藏于首都博物愤,这是本来就较少的菊花作品中的珍品。

梅兰竹菊入画,丰富了美术题材,扩大了审美领域,它们不但本身富有形式美感,而且可以令人联想起人类的品格,所以它既便于文人们充分发挥笔墨情趣,又便于文人们借物寓意,抒发情感,因此,描写“四君子”之风至今不衰。

⑤ 中国水墨国画兰花大师

我比较喜欢板桥的兰竹。超过他的人很少。

⑥ 兰草艺术家马建华作品有收藏价值吗

摘要 您的问题,这样的书画作品,真品有收藏价值的;真品喜欢就可以当一个品种收藏,真品一定要好好保存!

⑦ 帮我设计一个艺术签名黄兰花

帮我设计一个艺术签名龙兰花

⑧ 绘画中的梅兰竹菊四君子题材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梅兰竹菊作为主角出现在国画中,应该是始于宋代,并且以竹为先。

四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题材,以梅、兰、竹、菊谓四君子,他们分别是指:梅花、兰花、翠竹、菊花。被人称为“四君子”,其品质分别是:傲、幽、澹、逸。“花中四君子”成为中国人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文和艺人字画中常见的题材。其文化寓意为:梅,探波傲雪,高洁志士;兰,深谷幽香,世上贤达;竹,清雅澹泊,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 ,世外隐士。

梅兰竹菊作为主角出现在国画中,应该是始于宋代,并且以竹为先。此前,虽然梅兰竹菊也多有入画,但都是作为背景起到衬托作用而已。到了北宋,就不断有文人骚客提到竹子的君子之风了,特别是苏轼留下的这段传唱千古的名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苏轼与好友文同都爱咏竹、画竹,并有墨宝流传至今,像文同的《墨竹图》,苏轼的《潇湘竹石图》,今天都弥足珍贵。文同的墨竹,在当时就被苏轼誉为“得其情而尽其性矣”。 到了明清时期,梅兰竹菊“四君子”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并在民间广为流传。回望那时的建筑,无论是木雕还是砖雕,都采用了大量梅兰竹菊的题材。“四君子”在文人画家笔下也成为了“流行体”,像清初四画僧之一、“新安画派”的奠基人弘仁,就自号“梅花古衲”,并遗命友人在其墓侧多种梅花。他所画之梅,枝如虬龙,暗香流动,透着一股清雅、冷峻之气。

⑨ 史兰花艺术签名怎么写

史兰花艺术签名:

热点内容
百合鸡爪汤 发布:2025-07-23 09:20:47 浏览:860
白色情人节起源于哪个国家 发布:2025-07-23 09:19:58 浏览:862
双产生海棠 发布:2025-07-23 09:16:22 浏览:351
梅花是乐观的 发布:2025-07-23 09:07:09 浏览:765
2016年七夕情人节是几月几号 发布:2025-07-23 09:05:46 浏览:838
做一朵青莲 发布:2025-07-23 08:53:03 浏览:185
辽阳百合饭店 发布:2025-07-23 08:52:25 浏览:124
我是一朵玫瑰花歌曲 发布:2025-07-23 08:52:13 浏览:235
情人节房间怎么布置 发布:2025-07-23 08:51:25 浏览:519
荷花叶落词 发布:2025-07-23 08:50:00 浏览: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