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古文
⑴ 赞美兰花香味优美的文言文
兰花午时则发幽之清香,满一厅事,沁人心脾,令人如醉状。
版冰根碧叶杂荒芜,晓露近晖缀宝权珠。笑靥半含还半吐,素心皎皎濯醍醐。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兰花不是花,是我眼中人。难将湘管笔,写出此花神。
⑵ 兰花的古文
七律/兰花
浅碧清容不染尘,
瑶台遣去未沉沦。
乌盆一角能容我,
绝壁千寻可专寄身。
香远岂属宜酬处士,
名高自是引骚人。
此生难负当门罪,
朝市平常也避秦。
*“当门罪”,《典略》:曹操欲杀杨修,众人惜修才,曹操曰:芳兰当门,不得不除。
⑶ 描写兰花品行高洁的古文
孔 丘《猗兰操》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内天,不得其所。容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时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孔子历聘诸侯,莫能任。隐俗之中,见芳 兰独茂, 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得,今 乃与众草为伍。” 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 逢时,托词于兰。这首诗是孔子在被赶出鲁国是看到路边兰花与杂草生长在一起,有感而生就写出了这首诗,他更是借这首诗写出自己像兰花 一样生不逢时,生不逢地。他一兰花自喻也表现了自己不愿与杂草生在一起的文人高洁。
⑷ 求描写兰的诗词或古文,要有赏析注释的!
幽兰操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韩 愈
释义 兰花开时,在远处仍能闻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没有人采摘兰花佩戴,对兰花本身有什么损伤呢?今日的变故,并非我的过错。我常年行走四方,看到隆冬严寒时,荠麦却正开始茂盛地生长,一派生机盎然,既然荠麦能无畏寒冬,那么不利的环境对我又有什么影响呢?一个君子是能处于不利的环境而保持他的志向和德行操守的啊。
赏析
深谷幽兰,清芳自足,甘于淡漠,正是象征着一个人不管是做学问还是要成就事业,都要能够承受寂寞和忍受别人的不理解,用达观、平和的心境去面对风雨人生。然而,这并不只是某种孤芳自赏的清高,而是因为学习君子之道的过程本身就是快乐和充实的。
芳兰
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
�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写育兰的场所,说明育兰的规模与气势。春天和煦的阳光使皇家花园在眼前展开,美好的景色使得皇家兰圃更讨人喜欢。一个“开”一个“媚”使用拟人手法,流露出诗人对自己育兰场所的欣赏之情。镜头由远到近,由大到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宽广的背景,让读者体会到皇帝家的养兰规模和气势确实不同凡响。颔联与颈联写出兰花高雅的美点,从“色”美、“光”美、“影”美、引出“香”之美,四个方面逐层写来,在春阳柔和的光线的映照下,加上兰草翠绿的映衬,使得兰室呈现一种怡人的淡淡色调,兰叶上挂着下垂的一团团露珠,闪烁着晶莹的浮动的亮光。阳光使得飘逸潇洒、参差错落的兰草的靓影更加美丽,春风把一阵阵或轻或重的芳香传送。诗人以色之淡雅、光之闪烁、影之参差、称托出极为传神的佳句香之轻重——阵发性的香味,这正是芳兰幽香的与众不同之处。尾联写出兰花的品位与人格。正好等到人格高尚的人采折,佩带在身上散发芳香。全诗意境开阔,借兰抒怀,颇具大唐盛世气象。
唐张九龄《感遇》(其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 陈子昂《感遇》(其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唐 高蟾《楚思》
叠浪与云急,翠兰和意香。风流化为雨,日暮下巫阳。
唐 唐彦谦《兰二首》(一)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唐 唐彦谦《兰二首》(二)
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于焉忽相见,岁晏将如何?
唐 王勃《春庄》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唐李白《赠友人》
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谬接瑶华枝,结根君王池。
顾无馨香美,叨沐清风吹。馀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
唐 李白《古风》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历,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唐 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句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
唐 李群玉
相逢在总角,与子即同心。隐石那知玉,披沙始遇金。兰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
唐 李峤《兰》
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英浮汉家酒,雪俪楚王琴。广殿轻香发,高
台远吹吟。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
唐 刘驾《兰昌宫》
宫兰非瑶草,安得春长在。回首春又归,翠华不能待。悲风生辇路,山
川寂已晦。边恨在行人,行人无尽岁。
唐 陆龟蒙《方响》
击霜寒玉乱丁丁,花底秋风拂坐生。王母闲看汉天子,满猗兰殿佩环声。
唐 崔涂《幽兰》
幽植众能知,芬芳只暗持。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白露沾长早,青
春每到迟。不知当路草,芳馥欲何为。
唐 白居易《问友》
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香茎与臭叶,日
夜俱长大。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沉吟
意不决,问君合何如。兰畹晴香嫩,筠溪翠影疏。
唐 陈陶《种兰》
种兰幽谷底,四远闻馨香。春风长养深,枝叶趁人长。智水润其根,仁
锄护其芳。蒿藜不生地,恶鸟弓已藏。椒桂夹四隅,茅茨居中央。左邻
桃花坞,右接莲子塘。一月薰手足,两月薰衣裳。三月薰肌骨,四月薰
心肠。幽人饥如何,采兰充糇粮。幽人渴如何,酝兰为酒浆。地无青苗
租,白日如散王。不尝仙人药,端坐红霞房。日夕望美人,佩花正煌煌
。美人久不来,佩花徒生光。刈获及葳蕤,无令见雪霜。清芬信神鬼,
一叶岂可忘。举头愧青天,鼓腹咏时康。下有贤公卿,上有圣明王。无
阶答风雨,愿献兰一筐。
《观兰作》
幽丛霭绿畹,岂必怀归耕。
唐 孙顾《清露被皋兰》
九皋兰叶茂,八月露华清。稍与秋阴合,还将晓色并。向空罗细影,临
水泫微明。的皪添幽兴,芊绵动远情。夕芳人未采,初降鹤先惊。为感
生成惠,心同葵藿倾。
唐 郑谷《投所知》
砌下芝兰新满径,门前桃李旧垂阴。却应回念江边草,放出春烟一寸心。
唐 无可 《兰》
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畹静风吹乱,亭
秋雨引长。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
网络上还有很多
⑸ 有兰花的短篇文言文吗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回爱牡丹。予独答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众矣。
水中、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爱菊花。自从唐代以来,世上的人们都很喜爱牡丹。我惟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成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并不显得妖艳。莲花的叶柄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传播得越远就越显得幽香;笔直地挺立在那里,只可以在远处看,而不可以在近处玩弄。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花,是花中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听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很多了。
希望帮到你
⑹ 赞美“兰花香味优美”的文言文有哪些
赞美“兰花香味优美”的文言文有:
《三月三日绝句》吴嘉纪 (明末清初)
船头昨夜雨如丝,沃我盆中兰蕙枝。
繁蕊争开修禊日,游人正是到家时。
《顾夫人画兰》 朱彝尊(清)
青楼人去笔床空,往事西州说谢公。
犹有秦淮芳草色,轻纨匀染夕阳红。
《冯女郎画兰》 王士慎(清)
丐得骚人笔下妍,玉池清照影骈娟。
一从弱质辞空谷,冶叶倡条尽可怜。
《墨兰》 石涛 (清)
根已离尘何可诗,以诗相赠寂寥之。
大千香过有谁并,消受临池洒墨时。
《墨兰》 唐珙(元)
瑶阶梦结翠宜男,误堕仙人紫玉簪。
鹤帐有春留不得,碧云扶影下湘南。
《秋兰》 爱新觉罗.玄烨 (清)
殿前盆卉,芳兰独秀,
昔人称为王者香,
又以方之君子,因题四韵。
猗猗秋兰色,布叶何葱青。
爱此王者香,著花秀中庭。
幽芬散缃帙,静影依疏棂。
岂必九畹多,侈彼离骚经。
《云栖竹树甚茂幽兰满山》 爱新觉罗.玄烨 (清)
山径纡徐合,溪声到处闻。
竹深阴戛日,木古势干云。
倚槛听啼鸟,攀崖采异芬。
韶华春已半,万物各欣欣。
《咏幽兰》 爱新觉罗.玄烨 (清)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咏怀》 程 樊(清)
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
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
《冬兰》 曹 寅(清)
冬草漫寒碧,幽兰亦作花。
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
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
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篝纱。
⑺ 兰花的古文(不要诗句)急!
幽兰赋
文/唐·韩伯庸
阳和布气兮,动植齐光;惟彼幽兰兮,偏含国香。
吐秀乔林版之下,盘根众草之权旁。虽无人而见赏,且得地而含芳。于是嫩叶旁开,浮香外袭。既生成而有分,何掇采之莫及?
入握称美,未遭时主之恩;纳佩为华,空载骚人之什。光阴向晚,岁月将终。芬芳十步之内,繁华九畹之中。
乱群蜂兮上下,杂百卉兮横丛。
况荏苒于光阴,将衰败于秋风。岂不处地稍幽,受气仍别。萧艾之新苗渐长,桃李之旧蹊将绝。空牵戏蝶,拂花蕊之翩翾;未遇来人,寻芳春而采折。既生幽径,且任荣枯。幂轻烟而葱翠,带淑气而纷敷。冀雨露之溥及,何见知之久无。及夫日往月来,时占岁睹,遇达人之回盼,披荒榛而见取。横琴写操,夫子传之至今;入梦为征,燕姞闻之于前。古生虽失处,用乃有因。枝条嫩而既丽,光色发而犹新。虽见辞于下士,幸因遇于仁人。则知夫生理未衰,采掇何晚。幽名得而不朽,佳气流而自远。芊眠茂宛,摩迤秋坂。纫而为佩,骚人之意何深;间以在衿,楚客之情已罕。薄秋风而香盈十步,泛皓露则花飞三田。岂众草之敢陵,信有慎乎伐剪。既征之而见寄,愿移根于上苑。
⑻ 兰花在古代的雅称是什么
兰花在古代的雅称有九畹,九畹花,兰苕,国香,幽兰,服媚,芳兰,侍女,古香等等。古人用兰花来形容温婉,温纯,贤德的女性,也象征着纯洁的爱情和友情。
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在中国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
(8)兰花古文扩展阅读:
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1985年5月兰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四。
⑼ 描述兰花的古文句子
描写兰花的诗句汇总如下
1、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宋】 苏轼 《题杨次公春兰》
2.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明】 李日华 《兰花二首》
3.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元】余同麓《咏兰》
4.幽兰香风远, 蕙草流芳根。
——【唐】 李白
5.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明】张羽 《着色兰 》
6.雪径偷开浅碧花,永根乱吐小红芽。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政坐国香到朝市,不容霜节老云霞。江蓠圃蕙非吾耦,付与骚人定等差。
——【宋】·杨万里《三花斛三首右兰花》
6.晓起微凉病骨苏,国香和露到贫居。我今不向当门种,免被时人取次锄。
——【宋】·黎道华《谢惠兰花》
7.行尽离骚国,春深未见兰。容非隐君子,甘老蕨薇间。
——【宋】·李曾伯《自湘赴广道间杂咏·兰花》
8.两盆去岁共移来,一置雕阑一委苔。我拙事持令叶瘦,君能调护遣花开,隶人挑蠹巡千匝,稚子浇泉走几回。亦欲效颦耘小圃,地荒终恐费栽培。
——【宋】·刘克庄《咏邻人兰花》
9.破除百卉发孤芳,造化工夫有抑扬。平易堂中无个事,一枝相对吐清香。
——【宋】·刘宰《和赵季行用兰花韵三首》
10.结根喦谷谢群芳,多谢光风为发扬。骚客毋烦赋纫佩,省郎行矣趣含香。
——【宋】刘宰《和赵季行用兰花韵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