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鹧鸪海棠

鹧鸪海棠

发布时间: 2022-01-10 20:53:23

1. 《海棠》 郑谷 翻译

一、译文

春风仿佛着意吹来一种特别鲜艳的颜色染红她,打扮她。难怪惹得诗人郑谷为之销魂,禁不住要携酒对赏,赋诗称赞了。

大地春回,诗人放眼望去,只见微风过处,洒下一阵阵雨点,海棠新沾上晶莹欲滴的水珠,尘垢洗尽,花色格外光洁鲜妍。

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

看不足,写不完,甚至对蝴蝶能在海棠花上偎依抚弄而产生了艳羡之情,简直把诗人对海棠的赞美与倾慕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原文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饶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三、出处

选自郑谷《海棠》

(1)鹧鸪海棠扩展阅读

一、创作背景

郑谷一生作诗不下千首;因曾“寓居云台道舍”,故称诗集为《云台编》,一名《宜阳集》,又叫《郑守愚文集》,共分上、中、下三卷。另著有《宜阳外编》、《国风正误》等书籍,有的著作已失传。《全唐诗》收入郑谷的诗歌共有三百多首。

二、作品赏析

郑谷诗名盛于唐末,号《云台编》,而世俗但称其官,为“郑都官诗”。其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以易其晓,人家多以教小儿,余为儿时犹诵之,今其集不行于世矣。

三、作者简介

郑谷(公元849--911年),字守愚,江西袁州(今宜春)人。其父郑史,其兄郑启,均为唐代诗人。受父兄熏陶,郑谷七岁便能诗。

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郑谷考中进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郑谷写的一首《鹧鸪》诗声名远播,因而又有“郑鹧鸪”之称。郑谷与许棠、张乔、任涛等九位同辈人经常唱和往还,诗名颇盛,被誉为“芳林十哲”。

唐乾宁年间,毅然归隐故乡的仰山,过着“好句未停无暇日,旧山归老有东林”的隐居生活。

2. 西对()水队对()风对()桃对()万紫对()碧草对()日月对 ()

西对(东)
水对(火)
风对(雷)
桃对(李)
万紫对(千红)
碧草对(丹心)
日月对 (星辰)

3. 词,你还知道哪些

1.临江仙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曲常用于咏水仙。

2: 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3: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4: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5:长相思 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6:丑奴儿 词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7:捣练子 词牌名。以捣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词调。

8: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9;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0: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11:花犯 词牌名。周邦彦自度曲。“犯”:意为“犯调”,是将不同的空调声律合成一曲,使音乐更为丰富。

12: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这首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13: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14:酹江月 即念奴娇,取苏轼《念奴娇》中“一樽还酹江月”。

15:六丑 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

16:六州歌头 词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时入词牌。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

17: 绿罗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18:卖花声 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其内容专咏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调发展为长短句,内容也更广泛。

19:满庭芳 词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
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

20:木兰花 又作《玉楼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宋人定为七言八句。

21:念奴娇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22:破阵子 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

23:菩萨蛮 原为唐教坊曲。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24:青玉案 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

25:清平乐 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后人伪托。

26:鹊桥仙 词牌名。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

27:如梦令 相传后唐庄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一句而得名。

28:阮郎归 词牌名。出自东汉刘晨、阮肇天台山采药遇仙女的典故。

29:瑞鹤仙 词牌名。宋周邦彦始创,格体参差。

30:少年游 唐无此词调,宋人晏殊作《珠玉词》中有“长似少年时”句,取之为名。又名《小阑干》、《玉腊梅枝》。

31:霜天晓角 词牌名。又名《月当窗》、《踏月》。此词调首见于《全芳备祖前集》,宋代词人林逋取其前片的意境用为词牌名。

32:水调歌头 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是中序的第一章。

33:水龙吟 又名《龙吟曲》。取李白“笛奏龙吟水”一诗句而名之。

34:苏幕遮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苏幕遮”意“西戎胡语”。

35:望江南 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此调本名为《谢秋娘》,是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所作。后进入教坊。

惜分飞 又名《惜双双》、《惜芳菲》。《词谱》中以毛滂为正曲。故此词牌可能是毛滂自创。

37:惜奴娇 《高丽史乐志》载:宋赐大晟乐内有《惜奴娇曲破》,故此词牌名应是出自大曲。

38:行路难 词牌名。本是古乐府杂曲歌名,内容多写世途艰难,英雄末路。后用为词调。又名《梅花引》、《小梅花》。

39:一剪梅 出自宋代词人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一句。又名《玉簟秋》、《腊梅香》。

40:渔家傲 唐、五代词中不见此词牌,取自北宋词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渔家傲”一句。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和《游仙咏》等。

41:虞美人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据说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壶冰》。

42:雨霖铃 一作《雨淋铃》,唐教坊曲名。后用于词牌。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逃入蜀地,进斜谷,霖雨连下十数天,在栈道中闻见铃声,思念起杨贵妃,便制曲一阙,名为《雨霖铃》。

43:昭君怨 词牌名。乐府诗集》载王昭君出塞故事,说此调最早为昭君所创。调见苏轼的《东坡词》。又名《一痕沙》、《明妃怨》《道无情》。

44:鹧鸪天 唐、五代词中无此词牌。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北宋大词家晏殊以《鹧鸪天》填词最多。在北宋词牌中《鹧鸪天》的别名最多,有《千叶莲》、《思佳客》、《思越人》、《第一香》、《醉梅花》、《鹧鸪引》、《骊歌一叠》等等。

45:醉落魄 词牌名。又名《一斛珠》。据曹邺小说《梅妃传》载,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赐江妃。江妃不受,写下“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诗句。玄宗阅后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唱之,名《一斛珠》。曲名由此而得。

4. 词牌名为鹧鸪天的诗词

一、鹧鸪天,据传词名取自郑隅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又称《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醉梅花》,《思佳客》
双调,上片四句,押三平韵,二十八字,下片五句,押三平韵,二十七字,共五十五字。上片第三、四句及下片两个三字句多用对仗,用“大石调”
落花 流水 无痕

二、词牌名的来历
渔歌子:又名《渔父》。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潇湘神:又名《潇湘曲》。唐代潇湘地带祭祀湘妃的神曲。

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原唐教坊曲名。

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谒金门:原唐教坊曲名,敦煌曲辞有“得谒金门朝帝廷”句,疑为此词调本意。

苍梧谣:通称《十六字令》。

如梦令:后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因词中有“如梦,如梦”而定名。

青玉案:调名出自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八声甘州: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念奴娇: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曲名本此。

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

水调歌头:唐大曲有《水调歌》,是隋炀帝开凿汴河时所作,此调是截取其开头一段另制的新曲。

菩萨蛮:原教坊曲名,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据记载,唐宣宗时,女蛮国入贡,其人高髻金冠,璎珞被体,故称菩萨蛮队,乐工因作《菩萨蛮曲》。

钗头凤:取无名氏《撷芳词》“可怜孤似钗头凤”为调名。

西江月: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湘灵的。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

一剪梅:因周邦彦词“一剪梅花万样娇”而定名。

水龙吟:调名取自李白诗句“笛奏水龙吟”。

沁园春:沁园本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唐诗人用以代称公主园。

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破阵子:原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出自唐初秦王李世民所制大型武舞曲《秦王破阵乐》

三、词牌浅释:
词都有词牌。例如满江红,西江月等等。所谓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清代万树的《词规》中共收一千一百八十多个,实际上词牌比这个数字还要多。
词牌的来历,大约有下面三种:
1、本来是乐曲名称。词的前身是配曲的歌,如菩萨蛮,相传是唐代宣宗时,女蛮国进贡,
她们高髻金冠,一身璎珞(;身上佩带的珠宝),形如菩萨,于是,时人有作菩萨蛮一曲咏之的,以后就成为词牌。西江月、沁园春等也是如此。
2、取词中几个字做词牌的。如忆江南,即因白居易的“江南好……能不忆江南”而来。而念奴娇亦名大江东去,即因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句而来。
3、原来是词的题目。如渔歌子是咏渔家生活的,浪淘沙是咏大浪淘沙的,更漏子是咏夜的。凡是词牌下注明“本意”的,那词牌也就是题目了。
大多数词牌不是词的本意,而只是一种词谱的代号,词题和词牌不发生关系。一般人填词要另立题目或在下面注引小字以言其所咏之志。

5. 蜀中郑谷诗句首联的新和颈联的旧各指什么表达有何特点

郑谷诗歌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写景咏物、感时伤事、寄赠献酬等三类,其中写景咏物诗80余首,感时伤事诗90余首,寄赠献酬诗140余首。难能可贵的是:其感时伤事诗尽管多抒写自己的情绪,但对民生疾苦多有反映,并具有一定的深度。在郑谷的诗集中,给他带来巨大声誉的是写景咏物诗,尤其是咏物诗。“此类诗世所盛传,《鹧鸪》《燕》《海棠》等篇著。皆颜有韵致,传神写照,不即不离,从旁烘托,切时切地,景物之特征与创作之风格皆得突出,并不拘于比兴寄托。若但以物观物,读其诗,美感每油然而生。然亦有寓意深刻,感慨系之者。”

郑谷绘图

1.咏物诗——独具深意,震撼人心

郑谷的咏物诗共40余首,最为有名的是《鹧鸪》。郑谷的咏物诗偏重“写意”,多达30余首“刻画”较少,只有《鹧鸪》《燕》《锦二首》《鹤》《鹭鹫》《山鸟》《苔钱》等几首。并非清人查为仁所言:“咏物有两种:一种刻画,似画家小李将军,则李义山、郑谷、曹唐是也;一种写意,工者颇多,要以少陵为宗。”其刻画之咏物诗,当以《鹧鸪》为代表。诗云。

郑谷的《鹧鸪》

全诗虽虚实结合,却只有颈联为虚写。郑谷因之得名“郑鹧鸪”,全在刻画之贴切:“首二句赋鹧鸪,言平芜春暖,锦翼齐飞,颇似山鸡之文采。三、四句虚咏之,专尚神韵。鹧鸪以湘楚为多,青草湖边,黄陵庙里,在古色苍茫之地,当雨昏花落之时,适有三两鹧鸪,哀音啼遍。故五、六句接以游子闻声,而青衫泪湿,佳人按拍,而翠黛愁低也。末句言春尽湘江,斜阳相唤,就题作收束而已。”梅成栋以为颔联写得最好:“三、四句一往有远神,耐人百回读。”

一只鹧鸪

事实上,颔联妙在:以“雨昏”“花落”“鸟啼”,营造出一派凄迷哀婉之象。自然意象“青草”“湖边”与人文意象“黄陵”“庙里”,两者相辅相成。一青一黄,一葱郁,一衰败,“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历史的沧桑感铺天盖地而来。而作者却巧妙地“以物色衬地名”,浑然天成。不仅如此,尾联亦颇见功力。妙在“相呼相应湘江阔”之句,作者深谙音律之美,以三个“xiang”音连缀,既写出鹧鸪的群聚习惯,又点明地点,将作者自身介入到诗歌意境之中。“竹深日向西”,“苦竹”虽为竹名,但正因为这一音之谐,又正好映射出作者的心境:夕阳西下,倦鸟归林,而游子落,无家可归,念之断肠。

一群鹧鸪

关于《鹧鸪》一诗,施蛰存先生的见解别具一格:“这首诗完全是咏物诗,八句全是赋体,不过描写鸪而已。‘雨昏’‘花落’一联很好,但用来咏杜鹃也未尝不可。在郑谷的诗集中,这首诗并不是最好的,更不能以此诗为他的代表作。但一时有‘郑鸪’之名,倒反而把他的好诗埋没了。”其刻画之咏物诗,《燕》亦当与《鹧鸪》相媲美。诗云。

郑谷的《燕》

吟诵之间,燕子的神态,如在目前,惟妙惟肖。“‘郑鹧鸪’又可称‘郑燕子’。”当哉,陆次云之言!《燕》之妙在:其一,结构分明。诗人以总分结构叙写,首句总括燕子的命运,作者显然将自己的情感投注其中,在作者看来,自己就是一只燕子,为了说不清的目标而终年劳碌,第二句紧承首句为全诗定下基调。其二,叙事宏大。诗歌的颔联从大处着眼,运用色彩对比自然与人文意象对比低飞之态,乱入楼栋正是一个汲汲于仕进的举子形象。“闲几砚中窥水浅,落花径里得泥香”,乃诗中名句,一“窥”字,尽显燕子的情态。我们从中看到的是一个辛勤的举子形象。

古代诗人

其三,摹写入妙。纵观全诗,句句刻画春燕,摹神写行,尽得其妙。其四,以物拟人。“绮才藻思而含悲辛”,移情于燕子之上,抒发自己的落第之思乃至生命之感。总之,郑谷偏重于刻画的咏物诗,既能巧妙地将主观情感投射于所咏对象之上,在刻画对象特点的同时表现出自己的情感,融合自然,又极大地增添了诗歌的艺术张力。

参考资料

·《唐诗百话》

·《寒厅诗话》

6. 鹧鸪草香港有什么功效

功能主治:滋养补虚;开胃化痰,失眠;胃病;下痢;小儿疳积;咳嗽痰多;《唐本草》:主岭南野葛、菌毒、生金毒,及温瘴久,欲死不可瘥者,合毛熬,酒渍服之;生捣取汁服最良。能补五脏,益心力,聪明。《医林纂要》谈到鹧鸪草能补中消痰。

《随息居饮食谱》:利五脏,开胃,益心神。鹧鸪草也有地区称作:黄花刘寄奴, 鸡心茶,长柱金丝桃,金丝蝴蝶,金丝桃,箭花茶,牛心菜,牛心茶,湖南连翘,房心草,小黄心草,

大黄心草,大金雀,大茶叶,大精血,大箭草,大汗淋草,大头草,土黄芩,刘寄奴,假连翘,伞旦花,一枝箭,中药红旱莲为藤黄科植物黄海棠的全草。7~8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地上部分,用热水泡过,晒干。

(6)鹧鸪海棠扩展阅读: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须根较粗而坚韧。秆直立,丛生,较细而坚硬,光滑无毛,高20-60厘米,具5-8节,基部可分枝。叶鞘圆筒形,鞘口或边缘具短毛,多短于节间;叶舌硬而短,长约0.5毫米,具纤毛;叶片质地硬。

多纵卷成针状,稀扁平,长2-10厘米,被疣毛。圆锥花序稀疏开展,长5-10厘米,分枝纤细,光滑无毛,单生,长达5厘米,其上着生少数小穗;小穗含2小花,长4-5.5毫米,带紫色;颖硬纸质,卵形兼披针形,背部圆形,长3-4毫米,无毛,具9-10脉。

外稃质地较硬,长约3.5毫米,全部密生短糙毛,顶端具1直芒,与稃体几相等或稍短;内稃与外稃等长,质同,背部亦具短糙毛;雄蕊3,花药长约2毫米。颖果长圆形,长约2毫米。花果期5-10月。

7. 古语,有关花的语句,比如从花蕾的含苞待放,到花开的娇艳芬芳,等等

《海棠》-郑谷

春风用意均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妖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供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译文:

大地春回,诗人放眼望去,只见微风过处,洒下一阵阵雨点,海棠新沾上晶莹欲滴的水珠,尘垢洗尽,花色格外光洁鲜妍。

此时此刻,诗人惊讶地发觉,“新著雨”的海棠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人们知道,海棠未放时呈深红色,开后现淡红色,它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

海棠花蕾刚着雨珠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前人形容海棠“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明王象晋《群芳谱·花谱》),唐人誉之为“花中神仙”。

赏析:

春天,在大自然的百花园里,海棠花素以娇美著称。诗人郑谷为之倾倒,为之销魂,并为之赋诗赞美。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首联是说。春风仿佛着意用一种显眼的颜色染红她,打扮她。“销得”,值得之意。大地春回,诗人为美丽的海棠花所吸引,兴致勃勃的携酒赏花。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颔联是说,雨后的海棠更美了,她最美的动人之处在于含苞待放之时。

诗人放眼望去,只见微风过处,洒下一阵雨点;海棠新沾上晶莹欲滴的水珠,花色格外光洁鲜妍。此时此刻。诗人惊讶的发觉,“新著雨”的海棠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

人们知道,海棠未放时呈深红色,开后现淡红色,她最美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海棠花蕾刚着雨珠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前人形容海棠“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明王象晋《群芳谱·花谱》),唐人誉之为“花中神仙”。

诗人善于捕捉海棠“新著雨”、“欲开时”那种秾丽娇娆的风姿神采,着意刻画,把花的形态和神韵浮雕般的表现出来。诗情画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颈联是说,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不肯轻易动笔。

颈联诗人又从侧面对海棠进行烘托。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尾联是说,整日陶醉吟咏看不够,以致于羡慕海棠花丛中的蝴蝶来了。

末联写诗人面对海棠,饮酒赋诗,流连忘返。看不足,写不完,甚至对蝴蝶能在海棠枝上依偎而产生艳羡之情,简直把诗人对海棠的赞美与倾慕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从艺术家对海棠的审美活动中突出花之美的魅力,用的是推开一层,从对面写来的旁衬手法。从虚处见实,虚实相生,空灵传神,既歌颂了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现出诗人对美的事物热爱和追求,情与物相交流。

(7)鹧鸪海棠扩展阅读

郑谷一生作诗不下千首;因曾“寓居云台道舍”,故称诗集为《云台编》,一名《宜阳集》,又叫《郑守愚文集》,共分上、中、下三卷。另著有《宜阳外编》、《国风正误》等书籍,有的著作已失传。《全唐诗》收入郑谷的诗歌共有三百多首。

郑谷的仕途顺利,诗大多是咏物和表现士大夫的清高闲适,缺少社会内容,流传下来的经典不多。

郑谷的诗讲究炼字炼句,但清婉明白,通俗易晓。其绝句风神绵邈、词意婉约。《全唐诗补编》补词三首。

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郑谷考中进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郑谷写的一首《鹧鸪》诗声名远播,因而又有“郑鹧鸪”之称。郑谷与许棠、张乔、任涛等九位同辈人经常唱和往还,诗名颇盛,被誉为“芳林十哲”。

唐乾宁年间,郑谷“独守义命之戒,而不牵于名利之域”,毅然归隐故乡的仰山,过着“好句未停无暇日,旧山归老有东林”的隐居生活。

8. 笠翁对韵的原文

笠翁对韵的原文

作品名称:笠翁对韵、作品别名:笠翁对偶、创作年代:明末清初。

作品出处:笠翁对韵、文学体裁:韵文、作者:李渔。

    一、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朦。腊屐对渔篷。过天星似箭,吐 魄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清暑殿,广寒宫。拾翠对题红。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北牖当风停夏扇,南檐曝日省冬烘。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二、冬

    晨对午,夏对冬。下晌对高舂。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垂钓客,荷锄翁。仙鹤对神龙。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花萼楼间,仙李盘根调国脉;沉香亭畔,娇杨擅宠起边风。

    清对淡,薄对浓。暮鼓对晨钟。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金菡萏,玉芙蓉。绿绮对青锋。早汤先宿酒,晚食继朝饔。唐库金钱能化蝶,延津宝剑会成龙。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岱宗遥望,儿孙罗列丈人峰。

    繁对简,叠对重。意懒对心慵。仙翁对释伴,道范对儒宗。花灼灼,草茸茸。浪蝶对狂蜂。数竿君子竹,五树大夫松。高皇灭项凭三杰,虞帝承尧殛四凶。内苑佳人,满地风光愁不尽;边关过客,连天烟草憾无穷。

    三、江

    奇对偶,只对双。大海对长江。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釭。朱漆槛,碧纱窗。舞调对歌腔。兴汉推马武,谏夏著龙逄。四收列国群王服,三筑高城众敌降。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弄玉;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

    颜对貌,像对庞。步辇对徒杠。停针对搁笔,意懒对心降。灯闪闪,月幢幢。揽辔对飞艎。柳堤驰骏马,花院吠村尨。酒晕微酡琼杏颊,香尘浅印玉莲(双)。诗写丹枫,韩女幽怀流御水;泪弹斑竹,舜妃遗恨积湘江。

    四、支

    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山亭对水榭,鹦鹉对鸬鹚。五色笔,十香词。泼墨对传卮。神奇韩干画,雄浑李陵诗。几处花街新夺锦,有人香径淡凝脂。万里烽烟,战士边头争保塞;一犁膏雨,农夫村外尽乘时。

    菹对醢,赋对诗。点漆对描脂。瑶簪对珠履,剑客对琴师。沽酒价,买山赀。国色对仙姿。晚霞明似锦,春雨细如丝。柳绊长堤千万树,花横野寺两三枝。紫盖黄旗,天象预占江左地;青袍白马,童谣终应寿阳儿。

    箴对赞,缶对卮。萤焰对蚕丝。轻裾对长袖,瑞草对灵芝。流涕策,断肠诗。喉舌对腰肢。云中熊虎将,天上凤麟儿。禹庙千年垂橘柚,尧阶三尺覆茅茨。湘竹含烟,腰下轻纱笼玳瑁;海棠经雨,脸边清泪湿胭脂。

    释义

    流涕策:西汉贾谊《陈政事疏》:“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断肠诗:宋代女诗人朱淑贞,相传其对婚姻不满,故诗词多幽愤哀伤情调,后人辑有《断肠诗集》、《断肠词集》传世。

    云中:汉代北方有云中郡。垂橘柚:唐杜甫《禹庙》诗:“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茅茨:以土为阶,以茅为屋。《韩非子.五蠹》:“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剪,采椽不斫。”湘竹:湘妃竹,又名斑竹。



    (8)鹧鸪海棠扩展阅读:

    《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作者李渔,号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全书分为卷一和卷二。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9. 杳杳海棠胭脂色,疏疏芦苇旧江山是什么意思

    你这两句是仿写的古人作品。

    原诗词为唐·郑谷〈江际〉诗:“杳杳渔舟破暝烟,疏疏芦苇旧江天”。

    杳杳是昏暗朦胧,不清晰的意思。疏疏是稀疏的样子,也有朦胧的意思。

    从字面来看你改了之后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海棠朦朦胧胧的带着一些胭脂的色彩,稀疏的芦苇仍然连着片延伸向远方。


    《江际》
    作者:郑谷



    杳杳渔舟破暝烟,疏疏芦苇旧江天。

    那堪流落逢摇落,
    可得潸然是偶然。

    万顷白波迷宿鹭,一林黄叶送残蝉。


    兵车未息年华促,早晚闲吟向浐川。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

    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

    10. 给我答案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③。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喇叭,唢呐,
    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尽泪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②
    我劝天公重抖擞,③
    不拘一格降人材。

    热点内容
    娇兰花瓣腮红 发布:2025-10-04 22:14:06 浏览:285
    百合花怎么做好吃 发布:2025-10-04 22:12:26 浏览:12
    二月晴花卉 发布:2025-10-04 22:12:25 浏览:584
    茶花包蔻驰 发布:2025-10-04 22:10:56 浏览:166
    梅花桩翻译 发布:2025-10-04 22:00:05 浏览:155
    白百合纹身戒指图片 发布:2025-10-04 21:40:54 浏览:91
    城阳学花艺 发布:2025-10-04 21:17:52 浏览:574
    花艺固定绳子 发布:2025-10-04 21:01:10 浏览:832
    鲁滨逊茶花 发布:2025-10-04 20:55:57 浏览: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