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叶螳螂vs兰花螳螂
『壹』 兰花螳螂在不同的进化阶段,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螳螂的交配行为和毛蜘蛛是很类似的,因为雄性在交配后如果没有立刻离开,很可能就会被雌性吞食。雌雄的辨别在第一次蜕皮后就可以分辨。在未蜕皮之前,雌雄性的腹部都是八节;但是蜕皮之后,雄性的腹部仍然维持八节,但是雌性却会由八节合并为六节。另外由体型上也可以轻易分辨。当兰花螳螂的翅膀长好的时候就是成年的阶段,这时雄性的体型只有雌的一半,非常悬殊,而且雄性的棕色斑面积会比较大。交配时雄螳螂会把贮精囊放进雌螳螂的储精囊之中,以后雌性产卵就会经过储精囊受精。因此只要交配一次,雌性就可以持续产下受精卵。
在夏季末交配后,雌螳螂会在1~14天之间产下卵块固定在树枝上。卵块中含有30~50颗卵,雌性通常一季可以产下5~7个卵块。经过2~3个月的时间,大约就是过了冬季,在春天温度上升之后,卵块就会孵化,幼体纷纷钻出卵块。有时较大的幼体就会把较小的幼体吃掉。幼体经过三个月的成长,大约蜕皮6~7次之后就会成年,开始交配产卵,而成体在交配产卵之后2~3周内就会死亡。换句话说,兰花螳螂的寿命大都不超过一年:在春季出生,到冬季死亡,生命周期大约都在6~8个月,其实算是是很短暂的。所幸它们的繁殖难度并不算高,每年都可以产出一个新的世代,对希望繁殖的饲主来说或许也是另一种乐趣。
『贰』 枯叶螳螂怎么养
螳螂喜欢栖息在植物上,建棚的位置最好选择在通风向阳的地方,因螳螂有自相残杀的习性,家庭人工笼养有一定难度。最好采用室外用10米×5米×2米大网笼罩饲养,建棚的材料可选用木桩、竹批、铁丝等捆绑成骨架,再罩上用丝网结成的网罩,四周用土埋实即可利用。笼棚内移植或栽种矮小树木和棉花等隔离物,供螳螂栖息,减少接触机会,避免自相残杀。
2、选种
螳螂目昆虫共有8科47属112种,但能入药的却只有枯叶大刀螂、中华刀螂、薄翅刀螂、勇斧刀螂和巨斧刀螂等少数品种。人工养殖时要选择个体大,产卵多,生长迅速市场畅销的品种,如枯叶大刀螂和中华刀螂等,初次养殖时种源可自己采集或从养殖场养殖户那里购买,以后自己留种繁殖即可。多种螳螂均以卵块在树枝、树干、草茎、墙壁或石块上过冬。一般在9月至第二年2月均可开始采卵。采卵时,选择卵块大,表面保护层较厚,光泽性强,卵块外无破口,磨损或被寄生虫蛀孔的优质、健壮卵,连同卵块的粘连枝条的一段剪下,插入放少许水的罐头瓶中。卵鞘内的卵开始孵化前(气温升至20℃前),应做好饲养前的准备工作。将盛有种卵的容器集中放置在事先准备好的网棚内,要勤观察,若有小螳螂出鞘活动时,要及时投喂饲料。
3、投喂饲料
螳螂属于捕食性昆虫,喜欢捕捉活虫,特别是以运动中的小虫为食。3龄前的幼小若虫,如无活虫,成活率很低,因此,在螳螂卵块孵化前,应准备活虫饲料,如蚜虫和家蝇等。蚜虫繁殖力极强,且易饲养。可预先在花盆或小型塑料阳畦中,种植十字花科植物,待出苗后,接种上菜缢管蚜,让其繁殖待用。其他饲料昆虫有棉铃虫、蝗虫、家蝇、玉米螟、菜粉蝶、土元、黄粉虫等。3龄以后的螳螂随着个体的增大,有条件的还要加喂人工配合饲料。具体做法是:先将250毫升清水倒入容器中,取其中的少量水,将5克酵母片捣碎放入水中溶解,然后将50克鸡蛋黄、20克蜂蜜、20克蔗糖全部倒入,经过充分搅拌均匀后,放入锅中蒸沸,冷却后喂用。
4、螳螂的生活习性
常见的几种螳螂,在华北、华东地区均为一年1代,长江以南少数地区一年2代。以卵在卵鞘中越冬。一般5、6月卵孵化。孵化期:雌若虫一般为7-8龄,雄若虫6-7龄,8月上中旬开始出现成虫,成虫羽化后10余天开始交配。螳螂成虫一般在9月上中旬开始产卵,9月下旬开始死亡。个别成虫可活到10月底至11月初。人工养殖情况下在饲料充足时,交配和产卵的时间可适当提前。螳螂通过环境调控,模拟温湿度增加光照时间,人为创建自然环境,还可打破其休眠的习性,进行人工反季节养殖,增加经济效益。
5、采收和加工
螳螂成虫根据用途不同可随时进行采收炮制:取原虫整理干净,用2%-5%的食盐水溶液,拌匀,闷润,蒸2小时取出,晒干或文火炒干即可。网棚内植物上螳螂的卵鞘可在每年的秋季至翌年春季采收。采后清理杂质,于沸水中浸杀或蒸30-40分钟,以杀死卵鞘中的卵、蒸透晒干或烘干即为中药桑螵蛸,备用或销售。注意必须把虫卵杀死,否则孵化出幼虫后,药效降低,影响质量。
6、螳螂的生防和观赏价值
螳螂可捕食40余种害虫,如蝇、蚊、蝗、螽斯虫、蛾蝶类的卵、幼虫、裸露的蛹、成虫等小型昆虫,蝉、飞蝗等大型昆虫,加工标本还可用于教学和实验,通过人工反季节培育,可以使人们周年欣赏到螳螂。螳螂也是建设小小动物园、野生昆虫园的良好素材
形态特征
蟑螂的扁平身体使其善于在细小的缝隙中生活,几乎有水和食物的地方都可生存。如果条件不好,较长时间内不吃不喝也不会死亡。蟑螂如上的特点,使其数量与日俱增,分布范围日趋扩大,已跃居成为头号家庭害虫。
蟑螂喜暗怕光,喜欢昼伏夜出,白天偶尔可见。一般在黄昏后开始爬出活动、觅食,清晨回窝。温度在24-32℃最为活跃,4℃时完全不能活动。在热带地区,蟑螂可四季繁殖、活动。北方地区,冬季有取暖设备的室内,温度适宜,蟑螂可照常活动、繁殖。多数蟑螂为卵生,其卵有序排列在卵鞘内,可以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也不易被药剂杀死,条件适宜时即可孵化出幼虫。
蟑螂的繁殖能力很强。雌雄蟑螂交配后,雌蟑螂的尾端便长出一个形如豆荚状的东西就叫卵鞘,卵就产在其中。一只雌虫少则可产10多个、多则可产90多个卵鞘;一个卵鞘中,少则可孵出10只、多则可孵出50多只小蟑螂,这同蟑螂种类有关。在美国东部,平均一个房子种居住着一千只以上的蟑螂;而一对德国小蠊,一年只有可以繁殖为十万只后代!蟑螂的卵在卵夹内孵化,大约需要15天的时间。刚孵化出来的蟑螂是乳白色的若虫,没有翅膀。象其它种类的昆虫一样,随着它慢慢长大必须蜕皮。经过3-4次蜕皮之后就可以看到翅芽。德国小蠊需要6-7次蜕皮才能达到性成熟的成虫期,而美洲大蠊则需要10-12次。蟑螂的生长、蜕皮的次数和气候因素,食物的获得都有密切关系。
『叁』 在马来西亚最普遍的螳螂品种是什么
菱背枯叶螳(丽纹枯叶螳)Deroplatys lobata
盾背枯叶螳(菱形枯叶螳)Deroplatysrhombica
勾背枯叶螳Deroplatys desiccata
眼镜蛇枯叶螳Deroplatys truncata
『肆』 兰花螳螂和枯叶螳螂存在吗最近没有
兰花螳螂和枯叶螳螂是一种观赏度很高的昆虫 一般作为宠物出售
『伍』 兰花螳螂的身体不仅颜色与兰花一致形态也与兰花很相似这种现象叫什么生物
这种现象叫“拟态”生物。
兰花螳螂属于昆虫纲、螳螂目、花螳科、花螳属,体长3-6厘米。长得专像朵粉红淡雅的兰属花。类似一朵兰花的花,其四条行走的腿像花瓣。主要生长在马来西亚和印尼的热带雨林中,因外貌酷似兰花,因而得名兰花螳螂。
兰花螳螂将自己整个身体转变为既充满美感,又极具欺骗性的伪装。它们完美模拟了兰花的形态,既有利于躲避天敌,也为捕食其他昆虫创造了优异的条件。这种伪装方式称为“拟态”。
兰花螳螂
『陆』 枯叶螳螂的介绍
枯叶螳螂,来自马来西亚,外形酷似一片枯叶。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目,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
它的头三角形,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有枯叶状扩张的背板;体色棕色,它的胸部恰似半片枯叶,一对翅膀收拢后,看上去就更像一片完整的枯叶。枯叶螳螂的腿也恰似残叶叶柄,连“叶脉”和“叶经”都清晰可见。
枯叶螳螂是大名鼎鼎的拟态猎手。2015年9月16日,产自马来西亚的“三角枯叶螳螂”在香港商场展出。
(6)枯叶螳螂vs兰花螳螂扩展阅读
繁殖方式:
成虫时,雄性和雌性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雄性是细长的,而雌性是粗而笨重。 雌性有一个巨大的前胸,而雄性只有一个小的前胸。
6个月后,若虫将达到成年, 雌性会相当残忍的对待雄性,如果看到它欺负雄性,稍后再试。 尽量减少干扰它们。交配可能需要几个小时,当交配成功,你必须赶快把它放到其他的饲养箱中,以防雌性把雄性当做食物食用
『柒』 兰花螳螂vs枯叶螳螂
平手
『捌』 兰花螳螂和魔花螳螂谁更强
何必纠结这个 你想让他们打起来 那说不定 那货在瞎扯还没搞清个体大小
『玖』 枯叶螳螂、背叶螳螂、兰花螳螂一般在哪出现
兰花复螳螂在马来西亚的热带制雨林中和印度尼西亚以及东南亚的部分地区,中国云南也发现过 枯叶螳螂分为3种:菱背枯叶.勾背枯叶.眼镜蛇枯叶 这三种都在马来西亚和婆罗洲的热带雨林 菱背枯叶在马来西亚的金马伦高原 还有一种叫南美枯叶螳螂,和这3种枯叶大不一样 分布在南美 不是背叶螳螂 而是叶背螳螂 此种螳螂分布很多种 地方很多 南美洲有一些叶背螳螂分布 而中国云南有一种螳螂比较像叶背螳螂 叫圆胸螳螂 也有个叶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