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词海棠
1. 乡愁四韵中为何只选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
赏析】
全诗采用直抒型的抒情方式。作为一位生在大陆,成名于港台的著名诗人,亲情、乡情、爱国之情成为他诗歌创作的主要方向。严沧浪曾说过:“诗有别材,非关理也;诗有别趣,非关书也。”。
第一章,意以象言,情以象抒。诗人选取“长江水”作为第一意象,含义深刻。
第二章,联想自然,环环相扣。诗人索取的是一张“海棠红”,是“血一样的海棠红”。是第一章意象的发展。
第三章,音韵和谐,一唱三叹。诗人选取了“雪花白”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意象。是诗人的反思,一种新的追求。
第四章,无理而妙,富于别趣。诗人选取的意象是“腊梅香”。“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木。”是营造亮色。
全诗,诗人炽热的思乡爱国之情犹如一根红线,将富有民族特色的“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四组意象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诗人选取象征现代文明的“长江水”为第一意象。
(一)、意以象言,情以象抒。
诗言志,歌咏情,诗歌是情志抒发的艺术,可是这种感情心志的抒发最忌讳抽象说教,空洞无物,为此,诗人们往往选取一些“情感对等物”(意象)来抒情言志,从而使诗歌具有含蓄蕴藉,韵味悠长的表达效果。余光中的《乡愁四韵》依次选用了四个极具中国特色和个性风格的意象来抒发诗人久积于心、耿耿难忘的乡愁情结。首节“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以呼告开篇,反复咏唱,“长江水”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它是自然滋润万物的汩汩清泉,它是母亲哺育儿女的甜美乳汁,它是祖国抚慰游子的绵长柔情。诗人漂泊天涯的深情呼唤有如穿越沙漠、久旱干渴的旅人对于绿州和清泉的渴盼,焦灼而痛楚,执着而痴迷!第二节的“海棠红”和第四节的“腊梅香”极富古典韵味,很容易引发人们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相似联想,也含蓄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留恋和热爱。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人在旅途,魂归故里。哪怕天涯海角,啊怕苍海桑田,文化的血脉永远亘古如斯,一脉相连。第三节的“雪花白”则摹色绘心,以雪花的晶莹剔透、洁白无暇隐喻游子对祖国母亲的赤子之心和挚爱之情。四个意象以相同的方式呈现,多侧面、多角度地抒写了诗人对祖国母亲手足相连、血肉相依的深挚情怀。
(二)、联想自然,环环相扣。
《乡愁四韵》的高妙之处不仅仅在于精选意象,传情达意,更重要的是,它往往围绕中心意象展开层层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乡愁的情感内涵。第一节由“长江水”联想到“酒”,由“酒”联想到“醉酒的滋味”,再由“醉酒的滋味”联想到“乡愁的滋味”;其余三节分别由“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引发联想,思路扩展与第一节类似。这些联想,一环套一环,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充分揭示了乡愁的深沉厚重、悠远绵长的特点。第一节第一层联想把“长江水”比作“酒”,凸现乡愁孕大含深,至真至醇;第二层联想由“酒”到“醉酒的滋味”则顺理成事,自自然然,展示了乡愁撩人情思、令人心醉的特点;第三层联想把“乡愁的滋味”类比“醉酒的滋味”,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浅显,使人们特别是那些未曾离乡背井,游走天涯的人们对“乡愁”有一个具体而明确的感受。三层联想,从属于“乡愁”而又突现“乡愁”,明白有序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思。显然,这比单一的联想比喻更具艺术魅力,其余三节的联想扩展作用类似,兹不赘述。
(三)、音韵和谐,一唱三叹。
《乡愁四韵》可以看作是一首用文字写成的乐曲,首行诗犹如乐曲的主题旋律,而且它在每一诗节的首尾呼应,使得每一个诗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四个乐段之间结构非常相似,这些相似的“乐段”反复演奏,形成了回环复踏、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使主题思想得以不断深化,从而产生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这种重章叠 句的构思,显然是借鉴了中国民歌的回旋曲式的特点。
(四)、无理而妙,富于别趣。
严沧浪曾说过:“诗有别材,非关理也;诗有别趣,非关书也。”此处“别材”、“别趣”指的就是“无理而妙”的特征,所谓“无理”是指因这种逆常悖理而带来的意想不到的诗美、诗味。《乡愁四韵》中,作者不说“一张红海棠”、“一片白雪花”、“一朵香腊梅”,而偏说“一张海棠红”、“一片雪花白”、“一朵腊梅香”,显然,按照生活逻辑和表达习惯,“红”不能用量词“张”来修饰,“白”不能用量词“片”来限定,“香”不能用量词“朵”来衡量。但是,诗人的匠心在于:用“一张红海棠”来强调“红”,以突出“红”的鲜艳灿烂,而这“红”又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用“一朵雪花白”来强调“白”,白得晶莹剔透,纤尘不染,而这“白”字又与后面的“信”紧密相连;用“一朵腊梅香”来强调“香”,以突出腊梅的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而这“香”字又与下文的“母亲”相连接。相反,如果说“给我一张红海棠”,“给我一片白雪花”,“给我一朵香腊梅”,后面随文就势的自然联想就无法展开。因此,从这反常离奇的搭配中我们是可以体会到诗人的诗心智慧的。
2. 量词一树和一抹哪个好
无所谓哪个好,一树后面可以跟花名,如一树海棠,而一抹后面可跟颜色或名词,如一抹鲜红或一抹红霞
3. 《乡愁四韵》中的海棠红为何以张做量词
其实 啊 这是因为海棠红指的并不是海棠 而是 曾经的中华民国地图 地图像秋海棠 所以余光中在浓浓的乡愁里 想到了秋海棠 所以在这里用海棠红指代了 。另外那个人的作答完全没有看到以上这一点 用传统的想法 思路 回答你的问题 实则完全曲解了 作者的本意
4. 一张海棠红用一张的好处
因为“海棠花”是红,“海棠叶”是一张.个人见解.
5. 乡愁四韵,中数量词使用恰当,能充分表现情感,试举例分析
无理而妙,富于别趣。 严沧浪曾说过:“诗有别材,非关理也;诗有别趣,非关书也。”此处“别材”、“别趣”指的就是“无理而妙”的特征,所谓“无理”是指因这种逆常悖理而带来的意想不到的诗美、诗味。《乡愁四韵》中,作者不说“一张红海棠”、“一片白雪花”、“一朵香腊梅”,而偏说“一张海棠红”、“一片雪花白”、“一朵腊梅香”,显然,按照生活逻辑和表达习惯,“红”不能用量词“张”来修饰,“白”不能用量词“片”来限定,“香”不能用量词“朵”来衡量。但是,诗人的匠心在于:用“一张红海棠”来强调“红”,以突出“红”的鲜艳灿烂,而这“红”又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用“一朵雪花白”来强调“白”,白得晶莹剔透,纤尘不染,而这“白”字又与后面的“信”紧密相连;用“一朵腊梅香”来强调“香”,以突出腊梅的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而这“香”字又与下文的“母亲”相连接。相反,如果说“给我一张红海棠”,“给我一片白雪花”,“给我一朵香腊梅”,后面随文就势的自然联想就无法展开。因此,从这反常离奇的搭配中我们是可以体会到诗人的诗心智慧的。
上面的是抄来的。
我认为乡愁四韵中量词“张、片、朵”的使用并没有增强诗歌情感表达的作用,匠心在于形容词的倒装使用。
量词使用如:
1.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中的“簇”还有拥挤、杂乱的意思,从而增强了诗歌要表达的意境。
3.杜甫《秋兴八首》“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中的“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随之开。
2.《桃花》中“她的一半清楚,像清晨蝴蝶惊飞的梦。另一半则模糊,埋葬着一个男子的孤独”中的“半”的歧意使用。
6. 海棠应该用什么量词
有一张海棠的说法
7. 颗与棵的区别
颗与棵的区别有在于“棵”用于树木等植物个体。“颗”一般用于小而圆的东西,包括颗粒状的东西。
例如:他家门口有两棵高大的皂角树。他看见桌子上有几颗红枣。
(7)量词海棠扩展阅读
颗的量词含义
指圆形或粒状的东西。
例句:
碟子里还剩下几颗豆子,他数了数,一共有5颗。
盒子里还有几颗小钉子,你都用了吧。
这时候,他看见天上有一颗星星,特别明亮 。
棵的量词含义
植物的植株单位。
例句:
院子西头,种着几棵桑树。
他在窗前开出一块地,种了几棵牡丹。
老王在菜市场上买了五六棵白菜。
8.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林黛玉咏白海棠 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
小题1:(1)表现手法:拟人、对偶、联想、想象。(答出一种即可得2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分。) (2)语言:①“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意趣盎然,突出 白海棠的洁静娇羞,柔美可人。“借得”朴词见新,灵动飘逸,突出白海棠的香魂 四溢,芳芬诱人。二词配合,巧用拟人,见姿见态,见色见韵,显出诗人慧心。② 数量词“三分”、“一缕”对仗工整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海棠既得梨花之冰清 玉洁,又得梅花之高洁孤傲的精神特征。(以上两点答出一点即可得4分,其他答 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得4分。) 小题1:(1)“碾冰为土玉为盆”,玉盆冰土中白海棠清雅,种花之人“碾冰为土”以“玉为盆”,写出了种花人之高洁。 (2)“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正面描写白海棠,写出了白海棠的洁白、坚贞、孤傲,也就写出了林黛玉的高洁、孤傲。 (3)“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写出了白海棠的寂寞、幽怨、悲愁,也就写出了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寂寞、孤独、哀怨的思想性格。 (4)“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通过写白海棠无处诉说的深情,写出了林黛玉的多情以及鲜有知音的孤寂、无奈、伤感。 总之,诗中白海棠表现出的高洁、哀愁、深情的形象,正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化身, 诗人通过白海棠含蓄地表现了林黛玉清高超拔、空灵飘逸的品性。 9. 一()海棠果填量词 筐 10. 余光中写海棠红 为什么用一张做量词 因为“海棠花”是红,“海棠叶”是一张。个人见解。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