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危机txt雨疏海棠

危机txt雨疏海棠

发布时间: 2021-12-28 17:48:26

Ⅰ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民办学校的危机公关管理是指从公共关系角度,对学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危害学校、学生、教师等各主体重大利益的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和处理,以促进公共认知,提高学校的美誉度和相关人群(公众)的信任感,维护学校的利益,提高社会效益。

一、民办学校危机公共关系的主要形态

一般来说,民办学校危机公共关系的主要形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大安全事故或者不可抗拒的外部力量引起的事件。如学生在校内发生的意外伤害事件、食物中毒事件、接送安全事件,以及各种不可抗拒、难以预料的天灾人祸等。此类危机具有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的特点,在民办学校可谓屡见不鲜。

2001年10月11日,哈尔滨某民办学校发生集体中毒事件,近百名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据悉,这起事件是由于该校食堂管理混乱所导致的。

2003年,自杭州发现非典型性肺炎病例以后,4月20日上午,杭州市建兰中学根据教育部门对非典防控的规定,决定全校停课两周。有关部门除对有关学生按规定进行隔离外,对有密切接触的老师学生加强了观察,规定其不得外出,并对全校师生进行排查。另外,行知中学、崇文小学等学校也实行了选择性停课。

二是与竞争对手或者其它社会组织之间的矛盾。民办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与竞争对手产生或明或暗的各种矛盾,或者与其它社会组织产生某些误解,并可能因此滋生对学校不利的舆论或谣言等,从而有损于学校的声誉,引发社会公众对学校的信任危机。

例如,苏州某民办学校校长离开公办学校到民办学校任职,引发了南京某报纸的“校长叛逃”的假新闻报道。假新闻发生后,对该校长及所任职学校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该校董事会当即向刊登此假新闻的南京某报发出了律师函,并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在该报及所有转载此文的报纸头版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澄清事实;二是赔偿精神损失费500万元。

三是和服务对象之间的纠纷。民办学校的服务对象是家长和学生,学校在提供教育服务时,如果损害了部分家长和学生的利益,则有可能导致双方产生利益纠纷,进而通过家长的不良口碑或者过激行为,在广大家长、学生和社会中造成较坏的影响。

据笔者对江苏某民办学校的一次调查了解到,该校一位初二学生的家长因为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不满意,不仅让自己的孩子转了学,还利用自身的影响,在他所在的城市大肆作负面宣传,大大损害了学校的声誉,使该校在那座城市的招生工作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四是由学校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引发的危机。民办学校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包括很多方面,如领导班子分裂、教师大量流失、学校管理混乱等等,这些不稳定因素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都有可能引发家长、学生和教职工对学校的信任危机,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从而对学校造成较大的冲击。

天津某民办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由于该校领导班子发生权利之争,从而导致分裂,其中的创始人之一在抽走部分资金的同时,还在有关媒体上发表了有损于学校的言论,大大损害了学校的社会声誉。广州天河区某民办学校由于对教师管理上的不完善,使教师对学校产生了较大的不满,在2003年2月新学期伊始,部分教师出于报复心理,不仅自己跳槽到了其他民办学校,还从原学校“挖”走了一大批学生,使该校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并且在家长和社会中造成了较坏的影响。

二、民办学校危机公共关系管理的一般策略

由于公共关系的危机事件影响重大而又涉及面广,会严重影响组织的正常运行,对组织的发展十分不利,甚至于会危及组织的生存,拖垮组织。而危机事件的处理,往往需要动员整个组织的力量及综合运用各种传播媒介,使之成为一种复杂的、特殊的公关专案行动。因此,作为一个社会机构和教育机构,民办学校要把危机公共关系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根据民办学校危机公共关系发生的特点,危机公关管理应该从危机预防和危机处理两方面着手,重在预防,双管齐下,以收到最佳的危机公关管理效果。

(一)、对于危机,民办学校要建立“事先预防”机制。

美国公关杈威罗伯特"L狄思达在《公共关系手册》中写道:“最好的危机管理方法是:预先防备,知道去找谁和按哪个电钮……”不管对危机的警戒和准备是自发的,还是法律所要求的,危机管理的关键是捕捉先机,在危机危害组织前对其进行控制,预防危机。民办学校的危机预防要紧紧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 成立危机管理机构,确定专职的公关人员,并制订相应的危机管理方案或危机处理预案。一份全面、完整的危机管理方案应该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对危机持一种正确积极的态度;对各种潜在的危机形态进行分类;制订预防危机的方针、对策;为处理每一项潜在的危机制订具体的战略和战术;组建危机控制和险情审核小组;确定可能受到危机影响的公众。

另外,在制订危机管理方案时,要多倾听有关专家的意见,善于吸取其他民办学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同时,还要对有关方案计划进行不断的试验性演习,并在平时对有关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2. 强化和完善学校的各种管理措施,如教育教学、饮食卫生、宿舍管理、体育运动、户外活动、医疗保健、设施维护、学生心理疏导、学生冲突等,研究发生危机的各种可能性,增强预见性,事先介入,事先建设,以避免危机的发生。比如,在2003年发生的SARS疫情情况下,有些民办学校的做法是:

学生进校要测量体温;上下学时接送孩子,家长不得进入校园;校园进行全面消毒,能不上的课尽量不上,多让孩子走出教室活动……

3. 做好学校的常规公共关系管理,努力与家长、教职工、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建立和保持良好而又和谐的公共关系。这样一旦危机发生,可以最大程度地得到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为有效地处理危机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总之,“防火”胜于“灭火”,当危机发生以后,再去“补救”,那毕竟会造成一定的人力和物力的损失。因此,对民办学校来说,上策之举是不使这种“危机”发生,及早发现危机的端倪,防范未然。

(二)、对于危机处理,民办学校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主动积极介入,将危机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最小化,甚至还可能将危机演变成促进学校发展的转机。

为了做到一旦危机出现,能够临危不乱,民办学校的公关人员不但应及早地发现危机的某些早期征兆,将危机消除于萌芽状态,还必须熟悉危机公关处理的要诀:“随时注意舆境,对危机先兆有敏感性,事情发生后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升格;调查原因,善于识别,避免见危而不识危;果断隔离危机源,消除影响;重视媒体作用,巧用传播;被动状态下要有主动进攻姿态。”在具体的危机公关实践中,民办学校应该注意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1. 迅速启动危机管理机构的职能,并按照危机管理方案,有效管理和使用学校用于处理危机的公共资源,开展有效的公共关系活动。

以2003年暴发的SARS病毒的传播为例,危机发生后,笔者专门在浙江、江苏部分民办学校作过调查,几乎所有的民办学校都成立了以校长、举办者等为第一责任人的防控非典工作应急领导机构,并制定和落实了应急制度,如非典应急预案、消毒、清洁、晨检、随访、隔离、送诊、信息报告和全民健身活动等制度和措施。

2. 一旦危机发生,民办学校有义务也有责任迅速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寻求帮助和指导。在学校形象、名誉受到侵害的危机中,民办学校要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学校的正当权益。上文中苏州民办学校所谓“校长叛逃”事件的处理方式就是这样。

3. 对危机受害者表示慰问和关注。学校首先要关心、安慰并诚恳地对待受害者及其家属。对于他们的赔偿,学校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可能要做出超过有关各方所期望的努力。

4. 危机处理过程中,学校要向公众(尤其是家长)保持透明。唯有向公众说明事故的性质以及学校所采取的补救措施,才能使人们觉得学校的行为是积极的,能够增强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同时,学校应该对在危机中发表声明,以及随后所采取的行动有充分准备。可行务实的危机处理措施可以减轻人们对学校的猜疑和批评。

5. 为最大限度减少危机对学校声誉的破坏性影响,必须建立有效的传播沟通渠道,用正确的态度和方式与媒体接触,实事求是地向媒体单位说明所发生的情况,以及学校为应对危机所采取的处理措施,并把教育行政部门的介入措施予以告知,这将有利于媒体理解学校。对于危机的非当事人来说,他们一般并不愿意过于追究事件的细节,他们往往听从新闻报道的结论。所以,要善于智慧地利用这种心理去平息公众对学校的负面看法,减少负面影响,保证学校的利益。

相关链接:

(分享)“危机公关-危机传播管理”讲座笔记(上)

(分享)“危机公关-危机传播管理”讲座笔记(中)(分享)“危机公关-危机传播管理”讲座笔记(下)

评论(11)┆引用┆阅读(257)┆圈子┆打印┆有奖举报

文章评论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4u和风

2006-08-06 22:10:22
谢谢:) 这么好的文章,我真得沉下心来好好学学!尽管学校建立了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但学校管理层及师生对此类工作的认知远未达到上述理论高度,谢谢驿站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工作指南!!!

噢楂

2006-08-07 00:32:55
真是专业!

[匿名] 幸福解码

2006-08-07 14:11:59
学习天地,受益!

醉客轩

2006-08-07 16:12:45
不错的文章~

我是“我写我想”博客圈的管理员,还没见到圈子标图,估计已经放弃申请,没关系,不是圈友还是博友,多联系。

谢谢你的大肚,
因为我加入其他圈都没有这个要求,
因为我估计加注圈子标图比较繁,
所以没有和你联系~

你的BOLG不错,我加你了

岸在对岸

2006-08-08 06:57:52
孩子快读小学了吧?是明年吧?我女儿9月份就读书了,这个我也得仔细学习一下。

疏雨

2006-08-08 17:15:39
学习了,多读这样的文章,能使人多一份责任和清醒。谢谢!

小草_绿地

2006-08-08 19:41:46
看完后的最大感受就是,拯救民办学校的方法主要就是实事求是面对社会舆论,必要的时候要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

西北风

2006-08-10 02:32:25
仔仔细细看了几遍,受益匪浅,文章我已复制,期待你更多精彩之文!

孤月寒阳

2006-08-10 11:54:37
看到你的这些文章 我想我会学到很多东西的

咻芘嘟哗

2006-08-11 18:30:29
现在在公司工作 起早贪黑啊~!
我在追求我自己想要的生活,也许5年也许10年,不管怎么样,我会争取,谢谢你的留言.

丰木色子

2006-08-12 12:48:53
加精阅读!

超人气博客圈

第 (1/1) 页1

发表评论

称 呼:
主 页:
验证码: 图案:
内 容:
发表评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不良信息反馈 电话:95105670 提示音后按2键(按当地市话标准计费)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系统提示信息

Ⅱ 网球王子之青学最大的危机详细剧情

桃城被正选剔除后心情郁闷,3天没来训练,让大石很担心。龙马看到桃城在湖边琢磨怎么打球知道他还没放弃网球。训练的时候一年级的说桃城放弃网球了惹得大石很生气,这时菊丸开玩笑说本想等桃城来嘲弄一下的,大石很生气地推了菊丸一下,却将菊丸推倒在地,菊丸生气说要解散黄金组合,要和龙马一起打球。黄金搭档分裂,青学最大危机诞生。桃城在街头网球场遇到橘的妹妹杏,就和她一起打球,打球时受杏开导,解开了心结。第二天 桃城来训练,大家纷纷猜测他会被罚多少圈,菊丸一如往常问大石,两人互到对不起,黄金组合又恢复了原状。这时手冢下令,让桃城绕场跑100圈,破了校内跑圈记录。第二天,桃城戴了一副黑诓眼睛来到了球场(参照乾的打扮)。

Ⅲ 昨夜雨疏风骤

起首两句,如何理解颇有争议。盖推以事理逻辑:既然是“浓睡不消残酒”,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风骤”,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对这两句词,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简单事理去体会理解的,因为词人的本意实不在此,而是通过这两句词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大凡惜花的诗词都言及风雨。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诗:“明朝风起花应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冯延巳《长相思》词:“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周邦彦《少年游》词:“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花在风雨中零落,这层意思是容易理解的。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一】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赏析二】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起首两句,如何理解颇有争议。盖推以事理逻辑:既然是“浓睡不消残酒”,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风骤”,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对这两句词,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简单事理去体会理解的,因为词人的本意实不在此,而是通过这两句词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大凡惜花的诗词都言及风雨。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诗:“明朝风起花应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冯延巳《长相思》词:“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周邦彦《少年游》词:“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花在风雨中零落,这层意思是容易理解的。但是说“浓睡不消残酒”也是写惜花之情,恐怕就不太容易理解了。不过只要多读些前人写的惜花诗词,也就不难体会了。杜甫《三绝句》诗:“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韦庄《又玄集》卷下录鲍征君(文姬)《惜花吟》诗:“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不如尽此花下饮,莫待春风总吹却。”这些诗句正可用来作为“浓睡不消残酒”的注脚。易安在其咏红梅的《玉楼春》词中所云:“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亦可视为对“浓睡”一句的自注。这句词的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漱玉词》中曾多处写到饮酒,可见易安居士是善饮的。善饮尚且酒醉而致浓睡,一夜浓睡之后酒力还未全消,这就不是一般的过量了。我们只要思索一下词人为什么要写“浓睡不消残酒”这句词,得到的回答只能是“惜花”。就这句词的立意而言,与上引杜甫和鲍文姬的诗句都是同一机杼,并无二致。但易安的高处正在于不落窠臼,独辟蹊径。一旦领悟了潜藏在“浓睡不消残酒”背后的这层“惜花”之意,那么对以下数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接下去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相比之下,周邦彦《少年游》:“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便显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蜡了。“试问”的结果如何呢?——“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是啊,“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象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象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看来皆非虚誉。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蓼园词选》云:“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可谓的评。

Ⅳ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资料

中国素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这种说法以文化链的形式,概括出华夏神州对人类社会所贡献出的精神财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灿的明珠,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宝贵财富。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构成了一卷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史。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代艺术的最强音。并且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意义,成为各自时代的一种艺术符号,形成一条中国文化内在的规律性,一条内在美的主线、美的历程。
中国是一个诗乐的国度,有“大乐与天地同和”的思想。在中国人思想中,文明的进程、朝代的更替是宇宙节奏的一种呈现,作为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也是一种有节奏的运动。中国的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就表达了中国文化史一种有节奏的美的运动。中国的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的创作在广义上讲都与音乐有关,在文字上都追求适合吟咏或歌唱的韵律,在内容上体现天地节奏和人类心音。中国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从内容和形式上既有传承又有自我独立,形成了一部中华文化美的乐章,其中“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是这部乐章中最美妙的音符。唐诗中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宋词里轻巧尖新的意境美学和缠绵绮靡的人生情感;元曲苍茫寥廊的宇宙意象和风流倜傥的浪子情怀;明清文艺中的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构成中国文化史中美的旋律。
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唐代政治开明,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文化自由,中外交流频繁,国力强盛,呈现出一派兴盛的辉煌局面。自太祖开国,太宗承位,直至玄宗的100多年间,采取了开明的政治,使李唐社会保持了长期的稳定,经济上也得到持续的发展,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促使了唐代文化艺术的全面繁荣。唐代推行以诗取士、以书取士的科举制度,进士科的考试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考诗歌创作,这样诗歌写得好坏直接关系着一个人的政治前途。以诗取士从制度上带动了整个社会崇尚诗歌的风气,从封建帝王到落泊文人,从达官贵人到引车卖浆之徒,无不以能诗为荣。唐代的皇帝如唐太宗、唐玄宗、唐德宗等自己就是诗歌的热烈爱好者,他们不仅经常自己写诗,而且也常常鼓励别人写诗,并大力提拔能诗者,为诗歌的普及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诗歌是构筑唐代文化史高峰的一座巨大丰碑,唐代的诗歌空前繁荣,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成为大唐王朝时代的文化标志。诗歌是唐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诗歌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展现出社会繁荣兴旺、人文精神昂扬蓬勃的大唐气象。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唐代三百余年的历史中,诗歌特别繁荣。唐代诗歌体裁多样,风格各异,他们的作品之多、题材之广、内容之丰、技巧之精,都是空前绝后的,流传于后世的诗歌就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代诗歌的繁荣造就了很多伟大的诗人,唐代的诗人特别多,他们有的被后人贴上了“标签”,成为“品牌”,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怪李贺等。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表达人生悲欢的;有是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在形式上有五言和七言、绝句和律诗。唐代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
唐诗美丽,唐诗的最大特点是生机勃然,气象峥嵘,异彩纷呈,犹如春天,万木竞发,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这就是唐代的生气。唐诗是大唐旺盛生命力迸溅的火花,走进唐诗,犹如走进春天的森林,鸟语花香,清芳扑鼻。 唐诗多以丰神情韵见长,字里行间充满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闪灼着自由和欢乐。 唐诗有着生龙活虎腾踔的节奏,在一气到底而又缠绵往复的旋律之中,有着欣欣向荣的情绪,即使是感叹人生孤独、描写边关征战的诗歌也是流畅、优美、轻快。唐代诗歌的顶峰是李白,他靠天才的想象,把庄子的飘逸和屈原的瑰丽融而为一,奏出了唐代诗歌艺术的最强音,被称为盛唐之音,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的极峰。唐诗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到现在在中国还流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 "的口头禅,可见中国人对唐诗的热爱。
词,又名近体乐府、琴趣,还被称作诗余、长短句。这许多名称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并与汉乐府、唐诗等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宋之词就是配合新兴乐曲而唱的歌词,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的歌词。曲调的名称如《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叫做"词调"或"词牌",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相当于现代歌曲的歌词。词是在汉乐府曲调和唐诗格律的基础上加以发展,用五、七言长短参差的句式、变化多端交替迭代的格律和音韵,表达出轻巧尖新或豪放雄阔的意境与缠绵绮靡或慷慨激昂的人生情感。北宋后期词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心态,成为被之管弦的歌唱文体。宋词唱法早已失传,现已成为失却"声情"的半璧"哑词"。但读者当时的倚声或后来依谱所填的词,仍然可以从其字里行间感受到音乐节奏之美,或缠绵宛转,或闲雅幽远,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宋代词人创造出了离合回旋、若往若还、情景交融的美妙艺术境界,令人荡气回肠,有一种感染力量。如果宋词唱法能传到现在的话肯定不亚于当今歌坛。 如今宋词只有"文情",没有声曲,是世界艺术史上无可追补的千古恨事。
宋词发展主要经历北宋、南宋两个阶段,并形成婉约与豪放两种主要艺术风格,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作品。
南宋以后,由于民族矛盾的尖锐,从宋金抗争到元蒙灭宋,爱国歌声始终回荡词坛,悲壮慷慨之调,应运发展,把豪放词风提高到一个新层次。张元干、向子諲、岳飞、张孝祥、陆游、辛弃疾、陈亮、刘过、刘克庄、吴潜、刘辰翁、文天祥等,如连峰叠嶂,峥嵘绵亘。其中以辛弃疾的成就为最高,他一生有词六百多首,其中有抒写抗金和恢复中原的宏愿,壮志被抑的悲愤,对苟安投降派的批判,也有对自然风景、田园风光的赞美,深挚情意的低诉;风格以雄深雅健、激昂慷慨为主,也有潇洒超逸、清丽妩媚的。南宋时期还有许多杰出词人对婉约词风进一步开拓,宛如丛丛奇葩争胜,也不可能都用婉约一格来概括。妻夔的"清空""骚雅",史达祖的"奇秀清逸",吴文英的"如七宝楼台",王沂孙的"运意高远"、"吐韵妍和",张炎的"清远蕴藉"、"凄怆缠绵",等等。金末元好问词为北国之冠,兼有豪放婉约多种风格。乐章雅丽,情致幽婉,是宋、金时代词艺发展的终结者。
婉约和豪放是宋词的两种艺术风格,也可以说是宋词完美的美学理论。"婉"为柔美、婉曲。"约"为精炼、隐约、微妙。"婉约"之名颇能概括一大类词的特色。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留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意缠绵,情景交融,声调和谐。有"淡语有味""浅语有致"、"轻巧尖新""姿态百出"的特点。主要代表人物是柳永和李清照。柳永是发展词体的重要代表,他长期落魄江湖,因在其词中能体现一部分城市市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且能采用民俗曲和俗语入词,善用铺叙手法,创作大量慢词。柳词婉约含蓄,有余不尽,写景豁人耳目,在低回唱欢之际,言情沁人心脾。柳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形成宋词的新潮。他有著名词有《雨淋铃》、《凤栖梧》等。《雨淋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更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明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谁人说?" 用"寒蝉""骤雨""烟波""暮霭""杨柳岸""晓风""残月"写出暗淡凄清的空间和感情,景物含情,融情入景。上阕写与情人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情景,以写景为主,但字字含情;下阕想象别后的生活场景的虚拟引出情感的抒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是柳永的名句,历来脍炙人口。问得清晰明白,答得含蓄生动,似答非答,韵味无穷。"杨柳岸""晓风""残月"三项景点十分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层次分明、幽静而开阔的意境,引人入胜。明写实景,暗写别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显得含蓄而有余味。 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和缠绵婉约的风格。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称为做学问的第二种境界,可见柳词水平之高。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词人,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也有较大的影响。李清照的词,富于真情实感,重视音律,字句精炼。她能用平淡无奇的语言,塑造出鲜明、完美的艺术形象。她的词语言明白如话,而又意味深长,富有声调美。前期反映少女少妇的生活,欢乐而明快;后期充满身世飘零、国家兴衰之感。对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念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她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用清巧尖新之笔写出男女情爱,离情别绪。另外秦观、周邦彦在婉约风格上也取得很大成就,秦观的词深婉而疏荡,周邦彦的词富艳精工与李清照词的清新跌宕如天际三峰,各超婉约词之顶巅。"豪放"是宋词的另一种艺术风格,宋代豪放词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崇尚豪迈自由而不拘一格的审美观念。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一开始就在上下几千年、绵亘数千里的宏大境界上展开,气魄宏伟,视野广阔,用豪放流畅的词句,赞美祖国山河的壮美,歌颂历史英雄人物的风貌。在这样浩渺的宇宙时空中,个人是渺小的、人生是短暂的,人更应该把自己放到宇宙的广阔和无限之中,体现了豪放的艺术风格。辛弃疾南宋杰出的词人,他继承了苏轼词的豪放风格,他的词在更大的程度上冲破了词的格律,以文为词,问答如话,议论风生,自由奔放。
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到明清,彻底走向了世俗,特别是明清小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明清时代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黄金时代。《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最为人熟悉的小说。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是世俗人情、市井生活。它来源于说唱文学,服务于"市井小民"。重视情节的曲折和细节的丰富,形成一种由说唱、表演、音乐、跳舞蹈相结合的综合艺术――明清文艺。明清文艺有对纯真爱憎的歌颂赞扬,有对封建结婚姻的讽刺嘲笑,也有对色情荒淫的欣赏味等。其中一个流行而突出的题材或主题是普通男女之间的情爱。明清文艺是一幅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是一幅幅平淡无奇却无花八门、多彩多姿的社会习俗图,成为中国文化史中美的乐章。
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他的中心内容是演绎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种种矛盾斗争乃至战争,讲述一个个曲折的故事。《三国演义》以通俗、简练、明快的语言,描写了一批富于个性化的人物,如张飞的豪爽、关羽的高傲、曹操的机诈、孔明的智能等。《三国演义》情节前后发展一贯,但又富于曲折和变化,于清晰明朗的脉络间构成了一个古典小说中少见的,既宏伟又严密的结构。《水浒传》的故事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作者是施耐庵。《水浒传》的主要内容是叙述以宋江、李逵、林冲、鲁智深、武松、吴用等为主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在各地受到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迫害之下,纷纷集聚在梁山水泊,与宋朝相对抗的故事。《水浒传》堪称是中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作者以很高的文化修养,驾驭流利纯熟的白话,来刻画人物的性格,描述各种场景,显得极其生动活泼。特别是写人物对话时,更是闻其声如见其人。对一、二十个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的成功塑造,是这部小说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有了《水浒传》,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完全的确立,这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极为深远。《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长篇小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了新的高峰。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明代中期的小说创作以吴承恩的《西游记》为代表。这部小说是一部充满幻想、情节离奇的小说,它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人西天取经的过程。《西游记》中最迷人的人物当属孙悟空,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上天入地,独来独往,率性而为,代表了人类精神中最自由和顽皮的部分,也成为了无数人理想的象征和寄托。在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其艺术上的精致完美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感情和婚姻纠葛为中心线索,在贾府这一世代富贵之家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中,写出以贾宝玉和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许多人物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具有一定觉醒意识的青年男女在封建体制和封建家族遏制下的历史宿命。《红楼梦》是一部天才的、又是精心构撰的巨作,在艺术上,它达到了中国小说前所未有的成就。

Ⅳ 有什么好看的言情小说

链接:

提取码:hvrx

--来自网络网盘超级会员V8的分享

内容预览:

传言,饕餮能吞天,是以神鬼妖魔皆忌惮之……

呿,不是她爱说,这些怕她的家伙实在想太多她可是四凶里面最随和的一只从来不爱与人争与人吵,只想

吃饱喝足睡眠好除了食物之外,她对啥都不感兴趣——好吧,更正,其实她很在意“她家那口子”

热点内容
白鬼花语 发布:2025-09-15 14:15:45 浏览:299
牡丹吧魏紫 发布:2025-09-15 14:10:30 浏览:129
诚信兰花园 发布:2025-09-15 13:46:04 浏览:84
林口牡丹江火车时刻表 发布:2025-09-15 13:38:55 浏览:308
依米花的花语带图 发布:2025-09-15 13:28:05 浏览:483
古诗梅花落 发布:2025-09-15 12:51:04 浏览:609
非典武大樱花 发布:2025-09-15 12:45:12 浏览:112
沈阳中街情人节几点人多 发布:2025-09-15 12:25:27 浏览:700
残荷插花 发布:2025-09-15 11:29:08 浏览:762
邯郸钻石荷花 发布:2025-09-15 11:09:31 浏览: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