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石砚
1. 王羲之和温州的渊源
王羲之在温州的逸事遗踪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世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出身世族大家,是我国东晋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在书法艺术上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游龙”,被后世尊为“书圣”。性爱山水,能诗善赋,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不仅在文学上是宴游诗序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尤其在书法上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所作书简杂帖,或议论时政,或抒发怀抱,亦为世所称颂。
王羲之小时拙于言辞,及长,聪慧有辨才,为时贤所器重。22岁任秘书郎,后迁征西将军参军,累迁长史,荐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授护军将军、皆不就。永和七军(351)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羲之重政宽和,时会稽灾荒,他开仓赈贷,漕运便民;朝廷赋役繁重,“每上疏争之;”曾痛斥当时吏政腐败,说;“自倾年割剥遗黎,刑徒竟路,殆同秦政。”关心民间疾苦,做了不少有益于百姓的好事。
羲之信奉道教,崇尚清淡,性格豪逸,好山水之游,素无廊庙之志。后来与朋友王述发生矛盾,王述升任扬州刺史,成了王羲之的顶头上司,出于私怨,对羲之诸多挑剔,羲之深以为耻,便称病辞职,并在父母墓前发誓不再出任官职。《晋书?王羲之传》云;“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戈钓娱乐。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食不远千里,偏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可见其辞官后优游山水的生活情景。
王羲之与温州有着密切关系。明任敬在《温州府图志?序》中云:“尝考自东晋置郡以来,为之守者如王羲之之治尚慈惠,谢灵运之招士讲书,由是人知自爱向学,民风一变。”王羲之在温州留下许多逸事遗迹,如:“五马坊”,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卷九载:“王羲之守永嘉,庭列五马,绣鞍金勒,出即控之,今有五马坊。”杨蟠《咏五马坊》诗云:“相传有五马,曾此立踟蹰。人爱使君好,换鹅非俗书。”首句有“五马”,末句有王羲之“换鹅”典故,所指是王羲之无疑。杨蟠是北宋时温州知州,曾定温州城内为三十六坊,其中就有“五马坊”,可见“五马坊”为太守王羲之而命名在北宋已见之于文字记载。《方舆胜览》还记载了温州百里坊至平阳屿一百里河港荷花盛开,王羲之自南门登舟赏荷,唐温州刺史张又新《咏百里坊(芳)》诗云:“时清游骑南徂暑,正值荷花百里开。民喜出行迎五马,全家知是使君来。”“造访乐清高士张荐。”:明永乐《乐清县志》卷二“丹霞山”云:“初,晋张文君炼丹於此,太守王羲之访之,文君遁入竹,不获见。”同书卷八“仙释”云:“张文君,字子雁,乐清人,世居白鹤山下,得神仙修炼之术,於所居傍炼丹。郡守王羲之慕其名往访焉。文君以余药掷溪水,遁入竹中,右军不获见而去。”北宋《太平寰宇记》卷九九“张文君”云:“永嘉人,隐丹霞山,郡守羲之造访,遁入竹中不得见。唐张又新《白鹤山》诗云:“欲驱五马寻真隐,谁是当年入竹人。”《太平御览》卷九六三“竹部”引刘宋郑缉之《永嘉郡记》云:“乐成县民张荐者,隐居颐志,不应辟命,家有苦竹数十顷,在竹中为属,恒居其中。王右军闻而造之,荐逃避竹中,不与相见,一郡号为高士。”可见王羲之任永嘉郡守造访乐清张荐事,自刘宋、庸、宋、明、清以来一直连续记载,一脉相承。
除了上述记载外,又如“墨池坊”,《永嘉县志-古迹》载:“墨池,在墨池坊,王右军临池作书,洗砚於此。”明叶式《墨池记》云:“右军刺温多惠政,暇辄复临池以适其情,后人因祠於郡城。”“华严石砚”;温州江北罗浮华严山产石砚,王羲之得之甚喜,简帖中有:“近得华严石砚颇佳”之语。相传温州郭公山“富览亭”三字为王羲之手书。旧温州府署左井栏内侧刻有“容成太玉洞”五字,相传也为王羲之所书。王羲之游恶溪见溪水惊险奇绝,遂书“突星濑”三字於溪边大石。温州华盖山下旧有“王谢祠”,为温州人民怀念王羲之、谢灵运而建的。
王羲之曾任永嘉郡太守,从唐宋前后以来,均有文籍可稽,史书源源连载,证据确凿;但近来也有学者据《晋书-王羲之传》缺载而提出否定或质疑。
王羲之与楠溪鹅兜
浙南永嘉溪山,山水秀丽,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当地农家有种用具,名鹅兜。它用杉木制,下部有底,圆形似鹅身,可盛水;上有揭柄如鹅头形,可用手提。山乡农家妇女喜用鹅兜洗衣服,或用它给孩童洗浴。这种形状的鹅兜,全国其他地方少有,唯独浙南有之。为什么要把一件浣洗用的器具制成鹅的形状呢?据传,这与书圣王羲之有几分瓜葛。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号澹斋,世称王右军,原籍山东琅琊(今属临沂)人,世居浙江会稽山阴(今绍兴)。他曾为永嘉郡(今温州)太守,其人崇尚清淡,性情豪逸,好游山玩水,乃是仁智之士。他一生最为爱好的是练字、养鹅,使字与鹅结下了特殊之缘。当时永嘉河乡、溪山多养鹅,鹅的羽毛呈灰白色,会游泳,身体稳雅,头秀长,头上的肉状冠很美,且极灵活。这给王羲之练字大有启发:他练字亦求稳雅秀美,稳若泰山,活如矫龙。王羲之看鹅练字、养鹅练字,又特别爱写鹅字。天台上的鹅字碑有王羲之书的独笔鹅字;绍兴兰亭“鹅池”的这个鹅字也是王羲之写的;王羲之35岁时又辞官归隐奉化剡原九曲溪养鹅。王羲之练就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飞凤舞,实与鹅有着渊源。
王羲之在永嘉任太守,留下了洗砚洗笔的“墨池”古迹,并有“华严石砚”之说,“王得之,甚喜”,这石砚产于永嘉江北罗浮华严山,现华严山下仍有花泥岙村。王羲之爱鹅、养鹅、悟鹅、以鹅为神形而练字,在永嘉亦留下了美丽传说。时人为纪念他,便请圆木匠人以鹅形制作成家用器具鹅兜,日日使用,天天相见,在楠溪山乡及浙南地区流传至今。
他是我国晋代的大书法家。出身贵族。四十八岁任会嵇内史、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王羲之在书法上有杰出的成就,他曾学过书法名家钟繇的笔法,但不墨守钟法,虚心吸收魏晋诸家书法的精华,会古通今,锐意创新,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书法风格,真草行书,众体兼美,笔势奔放,宛丽多姿,成为后世书法上的正宗,被人誉为“书圣”。
羲之虽然出身高门士族,又具才华,但对荣禄仕进则多次谦退,朝廷“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另一方面羲之对国事民瘨却十分关注。他关心北伐,志图恢复中原,统一华夏;关心政局安定,努力促进国内团结;并且开仓赈乏,柬争朝廷减省赋役等等。他还十分关心温州一带人民生活,《全晋文》卷六记载了王羲之书简,内中有提及:“比得其书,方山海间,民逃亡殊异,永嘉(郡)乃以五百户去。深可忧!此间(指会嵇)不乃至此。”
后来,王羲之由于朝廷没有接受他的书柬,还因此受到冷遇和讥笑。永和十一年,羲之称病辞去会嵇内史,在父母墓前起誓,今后不再为官和干涉朝廷之事。从此,他居会嵇,过着“年年桑榆”“独善其身”的生活,其足迹则遍游东中诸郡,泛沧海,穷诸名山,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
关于王羲之和温州的关系,目前史学界存在两说,其一,根据《温州府志》《永嘉县志》引祝穆《方舆胜览》等书所载:王羲之曾任永嘉太守,并有庭列五马的传说。其二,《晋书本传》及其他有关史籍均无此记载。但王曾出游永嘉,并在一些地方留下了行踪足迹。如《永嘉郡记》载:“昔王右军游永嘉,终于恶道。右军书南边大石,今犹见墨迹,而字不甚了了。”又,“乐民县民张荐者,隐居颐志,不应辟命。家有苦竹数十顷,在竹中为屋,恒居其中。王右军闻而造之。荐逃避竹中,不与相见,一郡号为高士。”特别是历代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着不少有关王羲之的传说。
温州五马街,原名“五马坊”,是温州市的中心闹市区。其命名由来与王羲之有关。相传,王羲之在永嘉任太守时,庭列五马,绣鞍金勒,在每次出行时,五马齐驱,驰骋于道。唐代温州刺史张又新在《百里芳》一诗中说:“时清游骑南徂暑,正值荷花百里开;民喜出行迎五马,全家知是使君来。”写的就是此事。当时可能还没有坊名。到北宋杨蟠任永嘉太守时,他把温州街巷分为三十六坊,为了纪念王曾此立踟躇。人爱使君好,换鹅非俗书。“说的都很明确。
根据《永嘉县志·古迹》载:“墨池,在墨池坊,王右军临池作书,洗砚于此。”坊因池名,至今仍在。据了解,从前的墨池,在今温州市人大院子里,已湮灭。清同治云子携曾目睹;他在《温州竹枝词》中写道:“墨池遗迹尚巍然,亭阁园池位置偏。”
为了纪念王羲之这一遗迹,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曾题过“墨池”两个大字,以志不忘。后亦湮没无存。到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秋八月三日,由三衢黄大谋续补了“墨池”两字,并刻于石。此石今藏于温州博物馆内。当我们看到这苍遒有劲的两个大字时,仿佛闻到那阵阵墨香,也仿佛看到王羲之那“飘若浮云,矫若游龙”的笔迹在我们眼前晃动。清代曾任温州司马的郭钟岳,有一首《咏墨池》词中道:“风流太守忆王郎,经换笼鹅字字香。昨日见郎书法好,移家合住墨池坊。”
在温州城的北面,即江北岸,有一座华严山,其山以出砚为名。据《永嘉县志·叙山》云:“华严山,在城北八里永宁支山,有华严洞,花木繁丽,自成佳境,其石可为砚。”相传,王羲之曾得到华严石砚。王羲之很爱砚。他在法帖中写道:“近得华严石砚颇佳。这也是他的一大乐事,故写入法帖,以留后世。
王羲之,在温州留有的笔迹多处。民间相传,温州郭公山麓原“富览亭”亭额以及华盖山麓原有一井栏上所铭的“容成太玉洞天”六字,均出自他的手笔,可惜都已湮灭无存。故清方子颖在《温州竹枝词》中有“富览亭空一怀古,右军真迹付云烟”之句。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了。作为“书圣”,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在温州,墨池的水,也一直滋润着这块土地。自唐以来,文风蔚然,书家蜂起。远从唐代的草书驰名的张湮,到明代七岁能书的姜立纲;近从三十年代号称“永嘉二难”的孟容、公愚两兄弟,到当今书坛上的方介堪、邹梦禅,更加可贵的是一代新人正在成长。他们结社墨池,吸收前辈书法艺术的精华,努力创造各异的风格流派,使祖国的书法之花,开得更加鲜艳。
2. 苏轼写莲花的诗有哪些
很多很多,这是其中一部分。只是诗,不包括词。希望有你所需要的。
记所见开元寺吴道子画佛灭度以答子由
西方真人谁所见,衣被七宝从双狻。当时修道颇辛苦,柏生两时乌巢肩。
初如蒙蒙隐山玉,渐如濯濯出水莲。道成一旦就空灭,奔会四海悲人天。翔
禽哀响动林谷,兽鬼踯躅泪迸泉。庞眉深目彼谁子,绕床弹指性自圆。隐如
寒月堕清昼,空有孤光留故蹿。春游古寺拂尘壁,遗像久此霾香烟。画师不
复写名姓,皆云道子口所传。从横固已蔑孙邓,有如巨鳄吞小鲜。来诗所夸
孰与此,安得携挂其旁观。
七月一日出城舟中苦热
凉飚呼不来,流汗方被体。稀星乍明灭,暗水光弥弥。香风过莲芡,惊
枕裂鲂鲤。欠伸宿酒余,起坐濯清泚。火云势方壮,未受月露洗。身微欲安
适,坐待东方启。宿余杭法喜寺寺后绿野亭
望吴兴诸山怀孙莘老学士
徙倚秋原上,凄凉晚照中。水流天不尽,人远思何穷。问谍知秦过,看
山识禹功。余杭,始皇所舍舟也。西北舟杭山,尧水系舟山上。稻凉初吠蛤,
柳老半书虫。荷背风翻白,莲腮雨退红。追游慰迟暮,觅句效儿童。北望苕
溪转,遥怜震泽通。烹鱼得尺素,好在紫髯翁。
沈谏议召游湖不赴明日得双莲于北山下作
一绝持献沈既见和又别作一首因用其韵
湖上棠阴手自栽,问公更得几回来。水仙亦恐公归去,故遣双莲一夜开。
诏书行捧缕金牋,乐府应歌相府莲。莫忘今年花发处,西湖西畔北山前。
僧爽白鸡 养二十余年常立坐侧听经
断尾雄鸡本畏烹,年来听法伴修行。还须却置莲花漏,老怯风霜恐不鸣。
凄音怨乱不成歌,纵使重来奈老何。泪眼无穷似梅雨,一番匀了一番多。
天上麒麟岂混尘,笼中弱翠不由身。那知昨夜香闺里,更有偷啼暗别人。
莲子擘开须见忆,楸枰著尽更无期。破衫却有重逢处,一饭何曾忘却时。
至真州再和二首
老手王摩洁,穷交孟浩然。论诗曾伴直,话旧已忘年。北上难陪骥,东
行且趁船。离亭花映肉,醉眼鹭窥莲。拖转三山没,风回五两偏。荒祠过瓜
步,古甃堕松巅。闻道清香阁,新■白玉泉。莫教门掩夜,坐待月流天。小
院檀槽闹,空庭桦烛烟。公诗便堪唱,为付小婵娟。
公颜如雪柏,干载故依然。笑我无根柳,空中不待年。肯留归阙筛,坐
待逆风船。特许门传龠,那知箭起莲。相逢月上后,小语坐西偏。流落千帆
侧,追思百尺巅。躬耕怀谷口,水石羡平泉。茅屋归元亮,霓裳醉乐夭。行
闻宣室召,归近御炉烟。未用歌池上,随宜教李娟。
芙 蓉
清飚已拂林,积水渐收潦。溪边野芙蓉,花水相媚好。坐看池莲尽,独
伴霜菊槁。幽姿强一笑,莫景迫摧倒。凄凉似贫女,嫁晚惊衰草。谁写少年
容,樵人剑南老。
莲 龟
半脱莲房露压欹,绿荷深处有游龟。只应翡翠兰苕上,独见玄夫曝日时。
昌身如饱腹,饱尽还当饥。昌诗如膏面,为人作容姿。不如昌其气,郁
郁老不衰。虽云老不衰,劫坏安所之。不如昌其志,志一气自随。养之塞天
地,孟轲不吾欺。人言魏勃勇,股栗向小儿。何如鲁连子,谈笑却秦师。慎
勿怨谤谗,乃我得道资。淤泥生莲华,粪壤出菌芝。赖此善知识,使我枯生
荑。吾言岂须多,冷暖子自知。
陆莲庵
何妨红粉唱迎仙,来伴山僧到处禅。陆地生花安足怪,而今更有火中莲。
和饮酒
芙蓉在秋水,时节自阖开。清风亦何意,入我芝兰怀。一随采折去,永
与江湖垂。断丝不复续,斗水何足栖。不如玉井莲,结根天池泥。感此每自
慰,吾事幸不谐。酒中有归路,了了初不迷。乘流且复逝,抵曲吾当回。
和拟古
城南有荒池,琐细谁复采。幽姿小芙蕖,香色独未改。欲为中州信,浩
荡绝云海。遥知玉井莲,落蕊不相待。攀跻及少壮,已矣那容悔。矣一作失
九月中曾题二小诗于南溪竹上
既而忘之昨日再游见而录之
湖上萧萧疏雨过,山头霭霭暮云横。陂塘水落荷将尽,城市人归虎欲行。
谁谓江湖居,而为虎豹宅。焚山岂不能,爱此千竿碧。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献花游女木兰挠,细雨斜风湿翠翘。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词招。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宿余杭法喜寺寺后绿野亭
望吴兴诸山怀孙莘老学士
徙倚秋原上,凄凉晚照中。水流天不尽,人远思何穷。问谍知秦过,看
山识禹功。余杭,始皇所舍舟也。西北舟杭山,尧水系舟山上。稻凉初吠蛤,
柳老半书虫。荷背风翻白,莲腮雨退红。追游慰迟暮,觅句效儿童。北望苕
溪转,遥怜震泽通。烹鱼得尺素,好在紫髯翁。
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
赋诗得人皆苦炎字四首
城中楼阁似鱼鳞,不见清风起白苹。试选苕溪最深处,仍呼我辈不羁人。
窥船野鹤何曾下,见烛飞虫空自驯。绕郭荷花一千顷,谁知六月下塘春。
苦热诚知处处皆,何当危坐学心斋。海螯要共诗人把,溪月行遭雾雨霾。
乡国飘零断书信,弟兄流落隔江淮。便应筑室苕溪上,荷叶遮门水浸阶。
紫蟹鲈鱼贱如土,得钱相付何曾数。碧筩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
运时风生看斫脍,随刀雪落惊飞缕。不将醉语作新诗,饱食应惭腹如鼓。
桥上游人夜未厌,共依水槛立风檐。楼中煮酒初尝芡,月下新妆半出帘。
南郭清游继颜谢,北窗归卧等羲炎。人间寒热无穷事,自笑疏顽不受店。
道者院池上作
下马逢佳客,携壶傍小池。清风乱荷叶,细雨出鱼儿。井好能水齿,茶
甘不上眉。归涂更萧瑟,真个解催诗。
送钱穆父出守越州绝句二首
簿书常苦百忧集,樽酒今应一笑开。京兆从教思广汉,会稽聊喜得方回。
若耶溪水云门寺,贺监荷花空自开。我恨今犹在泥滓,劝君莫棹酒舡回。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处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龙尾石砚寄犹子远
皎皎穿云月,青青出水荷。文章工点黝,忠义老研磨。伟节何须怒,宽
饶要少和。吾衰此无用,寄与小东坡。远为人类予。
与王郎夜饮井水
吴兴六月水泉温,千顷荷花聚暗蚊。此井独能深一丈,源龙如故亦如君。
荷 花
田田抗朝阳,节节卧春水。平铺乱萍叶,屡动报鱼子。
3. 重庆有哪些特产可以带回家
江津白酒
产于重庆江津。
先将整粒高粱加沸水浸泡,蒸煮糊化,摊凉;然后培菌糖化,续糟发酵,定时定温蒸馏取酒;再经陈酿酯化,使酒质更加醇厚丰满;最后检验,勾兑,装瓶而成。整个过程贯彻匀、透、适三要求。酒液清澈透明,纯净无杂,醇厚芳香,回味甘爽。
江津广柑
重庆江津早在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就开始栽培广柑,距今已有300年历史,是全国三大柑桔产区之一,素有“柑桔之乡”的称誉。品种有:锦橙、先锋橙、冰糖柑、津华橙、春橙、五月红等。锦橙果肉细嫩化渣,酸甜适度,味浓汁多,微具香气。果实可食部分多,果汁多,种子少。先锋橙果色橙红稍浅,风味酸甜,味浓有香气,种子略多。此外,江津还有皮薄肉嫩、味道清甜的冰糖柑和桐子柑;有头年开花、翌年4月成熟的晚熟甜橙“五月红”和青泊夏橙;有质脆味甜,耐贮藏运输的红皮香柑和黄皮香柑。
荣昌工艺陶
重庆荣昌陶瓷业从清乾隆时的粗陶,发展到清咸丰时的“泥精”,再发展到光绪时的刻花、色釉及民国时的釉下彩;在窑形上,从甑子窑、通窑发展为阶梯窑;燃料均以松柴为主。解放后,由柴窑发展为煤窑。在施釉方面,继承唐、宋以来的色釉装饰,发展了各种釉色。
采用的陶土细腻致密,可塑性强,烧结性能好,制成的工艺陶产品叩之发声清脆悦耳,体形秀丽精巧,釉质光润,装饰朴素大方,既实用,又美观。
涪陵榨菜
涪陵位于长江与乌江汇合之处。该处出产一种茎部发达、叶柄下有乳状突起的青菜头。清光绪年间,涪陵人邱寿安在湖北宜昌开设“荣生昌”酱园。他雇用的伙计邓炳成选用肉厚质嫩的青菜头,让风吹至半干,加盐揉搓腌渍,然后再用木榨榨干盐水和菜中酸水,再放上作料,装坛密封。这种用木榨加工的菜,就取名“榨菜”。由于它具有脆、嫩、鲜、香的独特风味,大受群众欢迎。起初邱家严格保密,获利甚厚。后来腌制方法逐渐传开,到1935年,榨菜作坊已遍及四川沿长江一带,年产达四十五万坛,其中涪陵占二十五万坛,所以“涪陵榨菜”名声大振,至今未衰。
重庆土特产介绍黄连:以“黄连之乡”——石柱县所产最负盛名
天麻:石柱盛产天麻
杜仲:以南川杜仲最为著名
党参:为巫山特产,又名“庙参”。
老四川灯影牛肉:由重庆老四川餐厅烹制
怡乐牌小块腊肉:为重庆肉类联合加工厂生产的传统四川风味产品
桂楼牌腊猪头:涪陵所产
京酱风肉:是重庆涪陵地区的民间传统食品
金角牌老四川五香牛肉干:始创于1937年。
白市驿板鸭:因产于巴县白市驿镇而得名,已有100多年历史。
双江牌熊鸭子:由重庆江北区食品公司熊鸭子厂生产。始创于1909年
永川皮蛋:创制于清道光年间
江津米花糖:是具有近百年历史的传统名特产品“玫瑰牌”和“荷花牌”产品为名优品牌
美声牌怪味花生:系重庆嘉美食品厂改进工艺后生产的怪味花生
三江牌合川桃片:由合川桃片厂生产,已有140多年历史
莲童牌冬瓜条:由重庆市宝顶食品厂生产。
蝶花牌怪味胡豆:由北碚缙云食品厂生产。
花生粘:为重庆名特小食品,历史悠久。
木洞晒枣:始创于100多年前的重庆巴县木洞镇。
白橙糖:是合川的传统地方名品。
奶油核桃糕:是重庆冠生园的传统特色产品,早在30年代即闻名山城。
花根:是铜梁县传统名点,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原名“兰花根”
椒盐麻饼:又名芝麻饼,是历史悠久的川式糕点中的名品
醪糟麻花:本品状似粗绳,色泽棕黄,形色美观,质地酥松香脆。
赖桃酥:原名癞头酥,是重庆地区的传统名点,创制于20年代。
鱼皮花生:本品皮酥内脆,甜咸适度,香酥可口。
苕酥糖:本品酥脆甜香,过去是当地民众春节的常备甜食品。
岳南泡糖:是重庆的著名特产,已有100多年历史。
龙凤饼:龙凤饼是川式糕点中糖皮点心的代表,已有600多年历史
江北玉米粉丝:由重庆市渝北康华粮油食品厂采用最新工艺制成
白沙蒿挂面:由重庆市江北区玉带食品厂生产
宝顶牌冬尖:由大足县裕盛通酿造厂生产,已有100多年历史。
露凝牌火锅底料:为重庆市露凝香食品生产厂名牌产品
山城牌金钩豆瓣酱:由重庆酿造厂生产
涪陵榨菜:始制于清光绪年间
永川豆豉:由重庆永川酿造厂生产,已有200多年历史
长寿血豆腐:用瘦猪肉和豆腐做成,为长寿县的传统名食
仙家豆腐乳:是丰都县的传统名食
秀山雪枣:秀山雪枣以酥脆甜香闻名
伏令夏橙:为长寿湖特产
苍溪雪梨:苍溪雪梨果实呈长卵圆形或葫芦形
大红袍桔:柑桔中名品,产于万州地区长江沿岸和江津、巴县等地
长寿沙田柚:产于长寿县。清香浓甜,味醇如蜜,汁多化渣。果形似葫芦, 顶微凸,上有不同花纹印环
梁平柚:产于梁平县,已有200多年历史,为我国优良柚种。素以皮薄肉嫩,芳香浓郁,汁多香甜,营养丰富而久负盛名。
黄沙白柚:产于垫江县。品质优异,质嫩化渣,柔软多汁,甜酸适口,有蜂蜜的浓郁香味。
羊角梨:产于武隆县羊角区,已有250多年的栽培历史。这种梨果型美观,汁多浓甜清香,肉白脆嫩化渣,有一股蜜糖的独特风味。
江津广柑:江津是重庆的著名柑桔产地,江津广柑品种繁多,其中尤以锦橙、夏橙、 冰糖柑、五月红等为名品。其特点是味浓汁多,酸甜适中,肉质柔嫩,清香怡人,营养丰富
奉节脐橙:脐橙为柑桔中之名品,具有型美色艳、脆嫩化渣、酸甜适口,香味浓郁,无核、易剥皮等优点
城口磨盘柿:城口县有栽培柿子的悠久历史,这里所产的柿子个大形圆, 因其底部形似磨盘下扇,上部微凸而有尖,故称磨盘柿
巴山银芽茶:是重庆巴县石岭茶厂生产的高档茶
景星碧绿茶:产于重庆万盛区景星台
翠坪银针茶:是重庆著名绿茶之一
缙云毛峰:由西南农业大学实验茶厂研制,有20年的生产历史。
峨嵋牌重庆沱茶:由重庆茶厂生产,有30多年历史
四面山云雾碧芽茶:选用海拔1000米以上高山茶叶为原料
西农毛尖:系特种茉莉花茶
蜀绣:蜀绣向列中国四大名绣之榜。其特点为短针细密,平齐光亮,内实外松,密 不成堆,稀不见底,绣面取材于各类美术作品和摄影作品,表现内容丰富多彩
西兰卡普:即土家织锦,“西兰”土家族语语意为被面,“卡普”即花,是土家族民间艺术的精华。编织时,以红、蓝、白等色棉线为经,各色丝、棉、毛线作纬,采用挖空工艺,手工挑织而成,图案多用象征手法,直线造型,连续对称,呈单一型的演进变化,极朴实典雅,画面新奇,具有实用与欣赏价值。
兆峰陶瓷:由兆峰陶瓷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有500多个品种,分为酒店用瓷、家庭用瓷、艺术瓷三大类。产品釉面光亮,瓷质晶莹细腻,“白如玉、声如磬、明如镜”,极易洗涤。产品使用寿命比普通日用瓷长2至4倍。
金忠牌刀具:大足县顺发金忠小刀厂生产的刀具,选用优质不锈钢材, 配以牛角、纯钢刀把,精心锻制而成。有各种砍刀、菜刀、水果刀、旅行小刀等20余个品种
三峡石砚:俗称峡砚,主产于北碚,是以嘉陵江沥鼻峡段所产紫云石刻制而成。 石砚石质细腻,色泽灰黑,造型优美,雕刻精巧,并有溶墨快、墨汁不易挥发的特点。几百年来,深受文人墨客喜爱,被誉为巴渝三大名砚( 三 峡石砚、金音石砚、夔砚)之一。
梦丽牌竹编:由江津市竹制品工艺厂生产
奉节杜甫晒枣
因奉节在唐代称夔州,杜甫曾寓居于此,种植枣树,有“堂前扑枣任西邻”的诗句,故得名。主要原料为色白、果肉肥厚的阳山鲜枣,加工工序为:浸泡 煮枣 再浸泡 成坯 冰糖 熬沸 提纯 熬糖浆 煮蜜 静置 晾晒 消毒。其色似琥珀,纹如金丝,外酥内润,醇甜爽口,化渣离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