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草花品
① 哪些兰花草是名贵兰花
名贵兰花的品种有:春兰,蕙兰,寒兰,墨兰,瓣莲兰花,蕊蝶等等。
春兰:春兰又名草兰、山兰。春兰分布较广,资源丰富。花期为一年的2-3月,时间可 持续1个月左右。花朵香味浓郁纯正。名贵品种有各种颜色的荷、梅、水仙、蝶等瓣型。从瓣型上来讲,以江浙名品最具典型。
② 兰花和兰花草是同一种植物吗
兰花和兰花草不是同一种植物。
兰花草,其本意为植物名,也称回竹叶草、鸭答跖草。别名:翠芦莉、别称: 马莲、马兰、马兰花、旱蒲、蠡实、荔草、剧草、豕首、三坚、马韭、竹叶草。生于山坡较阴蔽而湿润的草地、疏林下或林缘草地,云贵高原一带常生于海拔3000-3300米处。
兰花(学名:Cymbidium ssp.):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
③ 怎样识别兰花草哪种有是好的呢
分辨兰花的好坏,都是以叶子和花来分辨的。 其叶艺大致有: 1、爪:叶尖端边缘有白色或黄色的称“爪”。爪有深爪、浅爪之分
2、覆轮:整片叶子边缘都镶有白色或黄色边线称为覆轮。
3、缟:叶片中部有白色或黄色条纹的称为“缟”。如叶片中部有一条白或黄线条,则称之为“中缟”。
4、斑:叶片中有不规则的斑纹,称为“斑”。有“绯斑”、“中斑”、切斑”等,条纹集中出现在叶的基部
或下半部称为“晃”。另外,叶片上有白色或黄色细点的称为“锦沙” 叶型欣赏有: 1、立叶:叶脉硬朗,叶质较厚,叶直立。立叶草往往叶面细,滋润,如汪字、环球荷鼎。
2、半立叶:叶从假鳞茎出土后向斜上方向生长。如龙字。
3、半垂叶:叶型半垂,大多数兰花都为半垂叶。
4、垂叶:叶呈镰刀型,叶尖下垂至假鳞茎。如大富贵等。
5、调羹叶:叶短阔,头圆,脚收根,叶如调羹。
6、扭叶:叶面旋卷,或扭曲。如绿云。
7、燕尾叶:叶片尖端分叉,如燕子尾巴。春兰中偶有发现。
8、水晶叶:叶片中有水晶体出现。
9、龙叶:叶面凹凸不平,叶子扭曲,大多出现在墨兰中。
花型欣赏: (一)梅瓣:外三瓣短圆、质厚、对称。形似梅花,捧瓣起兜,有白头且抱紧,唇瓣舒展、坚挺而不后卷。宋梅为梅瓣中的典型。
(二)荷瓣:外三瓣肥厚、宽润,形以荷花花瓣,收根放角。捧瓣不起兜,似微开蚌壳,唇瓣阔大,前挺后卷都有。花型分大、中、小型,同荷等属大型荷瓣花,环球荷鼎属中型荷瓣花,盖荷属小型荷瓣花。同荷和盖荷为荷瓣的典型。
(三)水仙瓣:外三瓣比梅瓣长,且瓣端稍尖,捧瓣有深兜或轻兜,唇瓣下垂或后卷,以汪字逸品为代表。
水仙瓣变种有梅型水仙和荷型水仙。
梅型水仙特征是:外三瓣比梅瓣稍长,主、副瓣收根紧,主瓣尤其明显。捧瓣起兜或起微兜。西神、翠文等为梅型水仙。
荷型水仙特征是:外三瓣较阔近似荷瓣,捧瓣起兜或微兜。龙字、水仙大富贵为荷型水仙。
(四)奇瓣:凡外副瓣下幅部位和捧瓣演变成唇瓣形,或花瓣多瓣、缺瓣,或多唇瓣均称奇瓣:
1.蝴蝶瓣
分外蝴里蝴两类。
副瓣下半部唇化的叫外蝴。唇瓣化深入副瓣1/2处,称全蝴。两副瓣后翻的全蝴称飞蝴,是蝴蝶瓣中的佳种,如五彩蝴蝶,小蝴蝶。副瓣下面呈细狭或断续唇瓣化称半蝴,外三瓣和捧瓣狭长的半蝴称为草蝴,半蝴与草蝴观赏性不很强,极少留种。
两捧瓣唇化的奇瓣称里蝴,也称蕊蝶。历史上蕊蝶不被重视,因此,留种较少。近来国内较重视蕊蝶品种的发掘,因此,大量的蕊蝶被发现,特别是舟山地区近年发现了大量蕊蝶。从欣赏角度而言,外蝴应高于里蝴。 2.多瓣
花瓣(包括唇瓣)数量超过六瓣,达到七瓣、八瓣甚至几十瓣,统称为多瓣。例如绿云,余蝴蝶等,此类花瓣数量一年一个样,无确定的花型。但外瓣瓣型保持不变,如绿云为荷型,余蝴蝶是竹叶型。多瓣新花大都不稳定,极易变样,因此,除多瓣老种外,一般较少留新种。近年来发现菊瓣多瓣型,牡丹型多瓣型如千岛之花、多朵蝶等,花瓣如菊花一层一层往上生长,花瓣比传统多瓣花更多。此类花引起了国内外兰友的重视。 3.多唇
外三瓣与捧瓣数量齐全,唇瓣有两瓣以上,称为多唇或多舌。此类花因不稳定,而且形态也不端正、不雅观,很少留种 兰花的颜色: 兰花的颜色,传统品种以翠绿、淡雅、纯净为珍品,杂色、混浊、暗淡为下品。一般的兰花,唇瓣上常有紫红色的斑点,称为彩心;如果唇瓣纯绿、纯黄、纯白,则称为素心,为名贵品种 总之兰花好坏博大精深大家一起来探索吧.............
④ 兰花草是花还是草
是草
兰花草,其本意为植物名,也称竹叶草、鸭跖草。兰花草还有另外三层意思:一是指专辑名《兰花草》;二是指诗歌名称;三是指辞赋家金学孟先生所用笔名:兰花草。
一、兰花草:一种草本植物。
◆兰花草别名为竹叶草、鸭跖草;科属:鸭跖草科、鸭跖草属。形态与分布:一年生草本;茎多分枝,下部匍匐,节上生根。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圆钝,两面多少被柔毛,无柄或近无柄;叶鞘筒状抱茎。苞片具柄、折叠、基部不连合。聚伞花序2个,每个花序1-3朵花,花略伸出苞片;萼片3片、膜质、绿色;花瓣3片,上方2片深蓝色,卵形,下方1片白色;发育雄蕊3枚。子房淡绿色,蒴果长圆形,2室,每室种子2粒。分布我国至朝鲜、日本、俄罗斯和北美洲。校园常见野草,生于阴湿处。
◆与兰花草 同属常见还有饭包草(C.benghalensisL.),主要区别是:多年生草本,苞片基部连合成漏斗状或风帽状,基部圆形或渐狭下延而成柄状;花瓣3片、蓝色、后方2片多少连合;子房3室,其中2室各具种子2粒,室背开裂,另一室不开裂,1粒种子。
二、专辑名《兰花草》。
◆歌 手:刘文正。语言:国语;公司:东尼;日期:1979年;
〖01〗让我们看云去 〖02〗兰花草 〖03〗黄色的玫瑰 〖04〗小雨中的回忆
〖05〗心恋 〖06〗寻梦园 〖07〗雨中即景 〖08〗我的心里没有他
〖09〗爱是你爱是我 〖10〗钻石 〖11〗夜归人 〖12〗大江东去
三、诗歌标题名称《兰花草》。
◆《兰花草》乃是胡适先生早年的一部诗歌,名叫《希望》后被谱成曲子改名为《兰花草》。
原诗歌《希望》(曲名《兰花草》):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四、辞赋家金学孟的笔名兰花草。
◆辞赋家金学孟先生笔名兰花草,他国学功底深厚,享有辞赋生产机的美誉。兰花草是当代著名辞赋家、民生理论家、社会评论家。现为写作网驻站作家。特别对中国辞赋创作颇有造诣,被全国妇联、国务院妇儿工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授予“爱心辞赋家”。
◆兰花草是当代民生辞赋的代表性作家,其民生作品有:《心神赋》、《民情上疏》、《毛泽东赋》、《小平赋》、《京华四望赋》、《蠹虫赋》、《割据赋》、《愤世赋》、《邪恶赋》、《土地开发赋》、《短歌行赋》、《风云赋》、《东昌湖赋》、《冷静观察说》、《博爱赋》、《与八义笺》、《君子兰之国兰赋》、《祭黄帝陵》、《现代诗词赋之我见》等作品,来源真实生活,体现出现实主义和人文内涵。
◆兰花草是当代韵文赋派的开创者。韵文赋派,又称“韵文辞赋派”。韵文赋派,是当代赋坛的著名文学流派,影响范围大,读者群落覆盖广,门徒成就博大精深。其派,创立者是当代著名辞赋家、杰出的辞赋文化活动家、临清才子——金学孟先生。其文学宗旨:“以流畅而意达、简短而意发(金学孟语)”为追求目标。
◆兰花草现任北京中华国学院院长助理(研究员)、中华国学教育工程组委会常务秘书长,兼《运河文化》杂志主编、《中华国学》杂志执行总编(筹)、《21世纪教育》记者等职务。
⑤ 兰花草长什么样
根茎:
多年生来草本。
根状茎可分为源较粗的直立根状茎和纤细的横走根状茎,直立的根状茎扁圆形,具多数较短的节间,棕褐色,横走的恨状茎节间长,黄白色;须根生于根状茎的节上,分枝多。
叶:
叶基生,暗绿色,有光泽,近地面处带红紫色,剑形,长25-60厘米,宽1.5-3厘米,顶端渐尖,无明显的中脉。
花:
花茎直立,高于叶片,顶生稀疏总状聚伞花序,分枝5-12个,与苞片等长或略超出;苞片叶状,3-5枚,宽披针形或卵圆形
种子:
蒴果椭圆状柱形,长2.5-3厘米,直径1.2-1.5厘米,顶端微尖,基部钝,无喙,6条纵肋明显,成熟时自顶端开裂至中部;种子黑褐色,为木规则的多面体,无附属物。
(5)兰花草花品扩展阅读:
植物文化:
兰花草,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智慧的象征。
从春秋到现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铸就了中国兰草在世界花卉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特别是在二十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中国兰草业的发展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而中国兰草的品牌也在世界花卉业中备受推崇。
在全世界众多花卉品种中,中国兰草已经成为全世界政要、巨星及财富家们垂青和收藏的热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兰花草
⑥ 兰花草的有关资料
兰花的种类很多,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从热带、温带到高山寒冷地带都有原生兰科植物生K;从沼泽地到不毛的岩石地,从阴暗的深山老林到阳光明媚的草原地也都有兰科植物分布。尽管兰花的生长环境不同,习性有别,种类繁多,但是,作为兰科植物却有其共同的特征。这些共同特征是:国兰文化 第一,兰花种子出芽时都只有1片子叶。
第二,因为兰花是单子叶植物,所以它的花被大都数以3成对,花办3片,萼片3片,中间1个蕊柱。一般我们常见的其它花朵,都有雄蕊和雌蕊同存在1朵花内,而且雄蕊和雌蕊明显分开独立,而兰花则雌雄蕊合体成蕊柱。绝大部分的兰花没有粉状的花粉,只有花粉相结合而成的花粉块。此外,兰花都有1片特别艳丽、形状多样、富于变化的花办,即舌办或称唇办。
第三,兰花的根粗大(0.5一l厘米),根端显著,呈灰白色,少有分叉,具有极强的吸水和贮水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又起贮藏养份、支持植株的作用。兰花的根最外层是海绵状表皮,其下有2—15层细胞的根被组织,俗称肉质根。根的内层为中心柱,呈线状,相当强韧。兰花的根内常有兰菌共生,称为内菌根。
第四,兰花没有真正的茎,只有假球茎。有的种类假球茎十分明显,如嘉德丽兰、墨兰等,有的种类几乎没有假球茎,如九华兰、拖鞋兰等。假球茎是附着叶片、花朵和根的重要器官,又是贮藏水份和养份的“仓库”。假球茎亦可以说是兰花的重要特征之一。
第五,兰花的叶的形状依种类不同而各不相同。有的叶片呈棒状,如万代兰中的某些种类;有的叶片肥厚硬革质,如文心兰;有的则薄软而宽大,如银铃虫兰;有的叶片似乎似苋莱叶,如血叶兰。中国兰的叶片又都是披针形带状。国兰文化有的兰花仅只有1—2片叶,甚至无叶片,如天麻。有的兰花则每一植株有十数片叶。尽管兰花叶的形态千姿百态,但兰花的叶片都由上表皮和表皮之间的叶肉组织构成。其叶肉组织不象一般高等植物那样有明显的栅状和海绵状组织。兰花叶片的叶肉组织是由含有叶绿素的细胞组成,排接十分紧密,细胞之间很少有间隙。表皮不含叶绿素,并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下表皮颜色浅,分布有气孔以调节水份蒸散,又可以交换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兰花叶片的脉纹又均是平行脉纹。
国兰文化-兰花与艺术编辑本段 兰界常把兰与艺联系在一起,称养兰为艺兰,即把兰养得更富于艺术感之意;称兰的美感为兰艺,即兰之艺术感之意;称兰株、兰叶、兰花向更具美感的方向演变为兰的艺变,国兰文化即变得更具艺术感之意。兰界是这么说,艺术界承不承认这种说法呢?0艺术界给艺术下的定义是: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自身的实践活动;艺术,又是人类能动地、创造性地实践力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艺术创造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它的审美价值,它要满足的是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它要唤醒的是人们超越美学贫困的自创力。根据这一定义,艺术界把按照美的规律所进行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雕塑、建筑等等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称为艺术实践活动;把进行艺术实践活动所创造出来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雕塑、建筑等等产品,称为艺术品。他们没有把种花这种活动归入艺术实践活动,而是把种花归入农业生产劳动。他们没有把花卉归入作为精神产品的艺术品,而是把花卉归入作为物质产品的农产品。看来,养兰是否是艺术实践活动,兰花是否是艺术品还需要进行一些阐释。 国兰文化-国兰的香气编辑本段 国兰的芳香统称为幽香。不同种类的兰花各自的芳香也不同。如四季兰的芳香较浓,墨兰的香味好似桂花香,春兰的香味最纯正,是幽香的典型,不过有些春兰仅有淡淡的清香国兰文化,有的春兰则无香气。蕙兰数朵齐放,也有香气。兰花的芳香到底有几种类型? 1、幽香:是一种闻而清神爽气,使人十分舒适的芳香。幽香,当门迎客来,入室更芳香。着意闻时不肯香,随风飘逸香无心处。香来沁肺腑,久之不闻香,香与人具化,十分特别,幽香为中国兰独有。 2、清香:也是兰香,然而无法随风传送,这种称为清香。俗称:有香而无气。这种香用手轻拍兰盆或用手掌扇动靠近花朵的空气,其香味仍飘散不出来。只有靠近兰花的花朵时方可闻到芳香。 3、草香:国兰中也有些品种仅仅只有淡淡的清草香,或是一种怪怪的气味,俗称:有气无香。 香是国兰的灵魂。因为王者之香的兰花没有了香是不可思议的。有国香之称的兰花,没有了香味,不能称中国兰。因此,兰花有香固然好,具幽香更好。 国兰文化-起源与历史编辑本段 当今所称的中国兰花——国兰,古代称之为兰蕙。正如北宋黄庭坚(1045一1105年)在《幽芳亭》中对兰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 我们中国人观赏与培植兰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兰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时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国文化先师孔夫子曾说:“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还将兰称之为“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足以证明中国兰花在历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 但有关孔子时代对兰之描述,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春秋时代的卫国在河南北部(今滑县一带),鲁国在山东,孔子在河南北部到山东途中是不可能看到繁茂的野生兰花。因此他所说的芝兰实指菊科的草本植物泽兰。但也有人持有另一看法,认为孔子说的芝兰生幽谷是对当时兰花生态环境十分贴切的描述,而且当时的气候比今天温暖,河南一带还生长竹子,有竹子的山地必有兰花分布。因此,孔子当时路经深林幽谷时见到兰花独茂并不稀奇,他所说的芝兰实为当今所称的兰花。 国兰文化 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我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全书分三卷五部分,对紫兰(主要是墨兰)和白兰(即素心建兰)的30多个品种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述,并论及了兰花的品位。继《金漳兰谱》之后,王贵学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蕙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外,宋代还有《兰谱奥法》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主,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至于吴攒所著的《种艺必用》一书,也对兰花的栽培作了介绍。1256年,陈景沂所著的《全芳备祖》对兰花的记述较为详细,此书全刻本被收藏于日本皇宫厅库,1979年日本将影印本送还我国。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春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较多,如明代张应文之《罗篱斋兰谱》,高濂的《遵生八笺》一书中有关兰的记述。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也对兰花的释名、品类及其用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著,如1865年的《兰蕙同心录》,由浙江嘉兴人许氏所写,他嗜兰成癖,又善画兰,具有丰富的艺兰经验。该书分二卷,卷一讲述栽兰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全书记载品种57个,并附上由他画的白描图。其它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杜文澜的《艺兰四说》,冒襄的《兰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屠用宁的《兰蕙镜》,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汪灏的《广群芳谱》,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晚清区金策的《岭海兰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艺兰发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兰蕙小史》,为浙江杭县人吴恩元所写。他以《兰蕙同心录》为蓝本,分三卷对当时的兰花品种和栽培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记述浙江兰蕙名品161种,并配有照片和插图多幅,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此外,1930年由夏诒彬所著的《种兰法》;1959年杭州姚毓谬、诸友仁合编的《兰花》一书;1963年由成都园林局编写的《四川的兰蕙》;1964年由福建严楚江编著的《厦门兰谱》;1980年由吴应样所著的《兰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国兰花》两本书,以及香港、台湾所出版介绍国兰的书籍和杂志等等,可以说是近代中国艺兰研究的一大成就。 艺兰发源于中国,外传至日本及朝鲜。现今日本对中国兰花的兴趣甚浓,其历史渊源也是由中国开始。现今日本栽兰已自成体系,发展为号称“东洋兰”的基地。至于朝鲜方面,艺兰也必不可少地成为朝鲜人民崇尚之物,并使兰花成为当今朝鲜人民作为高雅的花卉,陈设于居室、寓所、大堂之中。更为令人称颂的是,他们将兰花作为一种高级的礼品来馈赠。 人为万物之灵.兰为百花之英,愿兰蕙自然进入人们心灵的世界,共同将兰艺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的国粹发扬光大,以兰会友,共同进步。
⑦ 兰花草开很细的花是什么品种
你说的应该是寒兰,一般11-12月份开花,其植株外观很像建兰,植物学上它也被列入建兰亚科,一箭3-7花左右,它的花外三瓣又细又长,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
⑧ 兰花草的品种
普通的春兰。没看叶子,不清楚是不是红孩儿。 另外,看你的植料好像是单纯的泥,这样不好。不够通风透气的话,可能会导致烂根。植料应该用花生壳,椰壳,椰糠,柳树皮等软料混写小石子。
⑨ 兰花中总共有多少种兰花草
兰花属单子叶植物中的兰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本。全世界估计有兰科植物800个属,3000万~4000万个原生种,人工杂交种也已达40000种以上。按照生长方式通常可分为附生兰、地生兰和腐生兰三大类。
附生兰大都生长在树干上,部分生长在岩石或悬崖上。其吸收养分主要取自雨水和露水中含的无机盐和水分。雨林中各种动植物的残落物飘落到兰花根系周围,都会成为它的营养。常见栽培种类有卡特兰、万带兰、蝴蝶兰、石斛、虎头兰等。
地生兰几乎包括了原产于温带地区的所有种类。它们生长在土壤中,并从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养料。常见栽培的有大多数的兜兰种类、春兰、蕙兰及虾脊兰等。
腐生兰是指生活在已死亡并且腐烂的有机体上的兰花。种类比较多,我国著名的中药天麻即是其中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