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兰花诗
① 诗人对兰花的看法
[唐/李白]古风(38/59)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唐/崔涂]幽兰
幽植众宁知,芬芳知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明/陈汝言]兰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明/张羽]兰室五咏之四-叶
泛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清/钱谦益]咏同心兰四绝句(1/4)
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清/秋瑾]兰花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② 含有兰字的古诗词飞花令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陶渊明《幽兰》
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
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
张 衡《咏兰》
蕙草春已碧,兰花秋更红。
四时发英艳,三径满芳丛。
李德裕《花药栏》
俟时轻进固相妨,
实行丹心仗彼苍。
萧艾转肥兰蕙瘦,
可能天亦妒馨香。
韩 偓《偶题》
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李世民《芳兰》
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
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
李世民 《赋得花庭雾》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直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王 勃《春兰》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陈子昂《感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张九龄《咏 兰》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李 白《孤兰》
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
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
李 白 《赠友人 三首其一》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李 白 《于五松山赠南陵赞府》
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
根亥相交长,茎叶相附荣。
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
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
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
沉吟意不决,问君合何如。
白居易《问友》
幽芳本未阑,君去蕙花残。
河汉秋期远,关山世路难。
云屏留粉絮,风幌引香兰。
肠断回文锦,春深独自看。
宋·元稹《春别》
秋至百草晦,寂寞寒露滋。
兰皋一以悴,芜秽不能治。
端居念离索,无以遗所思。
愿言托孤根,岁晏以为期。
朱 熹《秋兰已悴以其根归学古》
几人曾识离骚面,
说与兰花枉自开。
却是樵夫生鼻孔,
担头带得入城来。
方 岳《买兰》
楚泽多兰人未辩,
尽以清香为比拟。
萧茅杜若亦莫分,
唯取芳馨袭衣美。
梅尧臣《兰》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杨杰《春兰》
晓折寒蔬野圃间,
荒林深处有芳兰。
③ 形容兰花香的孤独诗句
1、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
出自:陶渊明(魏晋)的《饮酒·幽兰生前庭》
释义:幽兰生长在前庭,含香等待沐清风。
赏析:直接描写兰花生长情况,突出孤寂高傲的姿态。
2、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出自:屈原(先秦)的《离骚》
释义:日色渐暗时间已经晚了,我纽结着幽兰久久徜徉。
赏析:诗人愿与幽兰一样,在世间保持自己正直的一面。
3、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出自:曹植(两汉)的《洛神赋》
释义:她双目流转光亮,容颜焕发泽润,话未出口,却已气香如兰。
赏析:借幽兰之形,展现洛神姿容的美丽。
4、幽兰露,如啼眼。
出自:李贺(唐代)的《苏小小墓》
释义:墓地兰花上凝聚的露珠,宛如她悲伤的泪眼。
赏析:直接描写兰花的美丽姿容,并借此怀旧。
5、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出自:袁枚(清代)的《偶步》
释义:偶尔来西边的走廊下散步,看到一朵兰花静静的开放着。
其中,”偶步“是偶尔散步之意。
④ 兰花赋的作品注释
1.九畹:是指大约一百零八亩的土地,一般喻指面积比较大的种植兰花等花草的园地。典出《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王逸 注:“十二亩曰畹。”一说,田三十亩曰畹。见《说文》。后即以“九畹”为兰花的典实。 唐·杨炯《幽兰赋》:“尔乃丰茸十步,绵连九畹。” 元·张昱 《赵松雪墨兰》诗:“ 玉庐——墨妙世无同,九畹高情更所工。” 明·唐寅 《和沉石田落花诗》之三十:“五更飞梦环巫峡 ,九畹招魂费楚词。” 清·秋瑾《兰花》诗:“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2.宓妃:传说中的洛水女神。《楚辞·离骚》:“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王逸 注:“ 宓妃 ,神女。”《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若夫青琴、宓妃之徒,绝殊离俗。” 李善 注引 如淳 曰:“ 宓妃, 伏羲氏女,溺死洛,遂为洛水之神。”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序》:“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 唐·李白·《感兴》诗之二:“ 洛浦有宓妃 ,飘颻雪争飞。” 王闿运《采芬女子墓志铭》:“微吟风引,薄蔡女之言才;妙解天成,过宓妃之受教,是以冬闺寳押,作颂方闲。”
3.龙舌、凤尾、千手、朵香:龙舌,花葶粗壮高大,叶阔呈弓形,为老八种赤蕙之首。凤尾、千手、朵香都是对兰花的形态的描述。
4.西子:春兰名品,瓣型:水仙瓣。历史:抗战胜利后无锡沈渊如选出。特征:梅形时三瓣圆紧,长脚收根,瓣肉厚,软蚕蛾捧,分窠,小刘海舌;荷形时三瓣头圆,长脚收根、放角,半硬捧,大圆舌,舌上缀有两条红色粗条。花容丰丽,翠绿色,苞叶红紫色,叶尖钝。 西子另指西施,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5.兰亭:地名,文中可直译为兰亭。兰亭在绍兴的西南部,离城约13公里。这个古朴典雅的园子虽然不大,却为中外游人所瞩目。
6.南陔:《诗·小雅》篇名,本文中指南面的土岗。六笙诗之一有目无诗。《南陔》﹑《白华》﹑《华黍》为前三篇是燕飨之乐。《诗·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白华》,孝子之絜白也;《华黍》,时和岁丰,宜黍稷也。有其义而亡其辞。”《仪礼·乡饮酒礼》:“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乐《南陔》﹑《白华》﹑《华黍》。”后用为奉养和孝敬双亲的典实。陔gāi:◎ 台阶,层次:“具泰一祠坛……三~”。◎ 田间的土岗子。◎ 指“陔夏”(古乐章名):“宾出,奏~”。
7.四友:意指岁寒四友:梅、兰、竹、菊。
8.丽娘:即杜丽娘,她是《牡丹亭》的女主人公。《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与《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
9.未了斋主:指辞赋家天山客,其本名为王宇斌。未了斋是天山客的书斋名,未了斋主在文中可译为“未了斋主天山客”。
10.离骚:《楚辞》篇名,屈原的代表作。 《离骚》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抒情诗,诗中无论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还是一些事物特征的描绘,诗人都大量采用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神话传说的充分运用,展开了多彩的幻想的翅膀,更加强了《离骚》的浪漫主义气韵。比、兴手法的运用,在《离骚》中是非常多见的,如他以香草比喻诗人品质的高洁,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以驾车马比喻治理国家等。
11.葳蕤:音wēi ruí。①形容枝叶繁盛:当户种蔷薇,枝叶太葳蕤。②华美、艳丽: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⑤ 曹植《闺情诗》的译文是什么
闺情诗 1
揽衣出中闺,逍遥步两楹。闲房何寂寥,绿草被阶庭。空穴自生风,百鸟翩南征。春思安可忘,忧戚与君并。佳人在远道,妾身单且茕。欢会难再逢,芝兰不重荣。人皆弃旧爱,君岂若平生。寄松为女萝,依水如浮萍。赍身奉衿带,朝夕不堕倾。傥终顾眄恩,永副我中情。
翻译:披着衣服我走出闺房,走到门边我仍懒洋洋。一人在屋身闲多寂寞,出来欣见满院绿草长。有个缝隙就会产生风,凉风一起百鸟自南翔。现在是春天我怎能忘,你的心中一定也忧伤。夫君你离家身在远方,剩下我自己孤独恐慌。相逢再欢聚确是很难,就像芝兰花不重开放。常人易嫌弃旧日所爱,你是否还像当年那样?我嫁你如同女萝附松,更像那浮萍飘在水上。自从嫁人我就很谨慎,何时也不敢失误反常。如果你真能始终眷顾,就请继续审察我心肠。
闺情诗 2
有美一人,被服纤罗,妖姿艳丽,蓊若春华,红颜韡烨,云髻嵯峨,弹琴抚节,为我弦歌。清浊齐均。既亮且和。取乐今日,遑恤其它。
翻译:有一个美人,穿着华丽的衣服,打扮得妖娆艳丽,像春天的花朵一样,面容光明灿烂,头发梳得高挑如山,正在弹琴击节,为我拨弦唱歌。歌声匀称有当,既清亮又和谐。今日这样快乐,无暇顾及其他。
这就是曹植闺情(二首),希望能帮到你!
⑥ 曹植的古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⑦ 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出自那里
出自李白古诗《小幽山》
原文:
幽兰香风远,雅桂甜雨近。蕙草流芳根。枯藤缺华叶。欲寻千嶂壑,想知百思解。直下水流深,突上人缺真!
兰,因多生于幽谷之中,且香气清幽,故称“幽兰”。
蕙亦兰之一种。兰(春兰)一般一葶一桦,蕙则多花,但香气稍弱。
此处并非强调兰与蕙的差别,只是为对偶,不能用同一词。也就是说,兰、蕙指同一种东西。
流,很可能是留之误。
兰花的香气虽不浓郁,但随风传播的距离却很远。蕙草即使凋谢,也留下芬芳的根。
本质优秀,而不张扬。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爱兰、养兰、咏兰、画兰,古人曾有“观叶胜观花”的赞叹。人们更欣赏兰花以草木为伍,不与群芳争艳,
不畏霜雪欺凌,坚忍不拔的刚毅气质,“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兰花历来被人们当作高洁、典雅的象征,与梅花、竹、菊花一起被人们称为“四君子”。
兰花又名王者香、国香、幽客、媚世、香祖、侍女。古人对中国兰情有独钟,中国兰在古代称为“蕙”,“蕙”指中国兰花的中心“蕙心”,常与伞科类白芷合名为“蕙芷”,
称芷兰为“王者之香”、“众领群芳”、“天下第一香”等。 中国兰蕙兰是兰蕙同心的代表,中国兰花:春兰、建兰、寒兰、墨兰同称为兰蕙。
据载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已在浙江绍兴的诸山种兰。魏晋以后,兰花已用于点缀庭院。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
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
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
(7)曹植兰花诗扩展阅读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李白
⑧ 曹植的诗
曹植最经典的十首诗词
七步诗
两汉: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菽 一作:豉)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
《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七哀诗
[魏晋] 曹植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美女篇》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杂诗七首·其一》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杂诗七首·其四》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箜篌引》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怨歌行》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
推心辅王室,二叔反流言。
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
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
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
素服开金縢,感悟求其端。
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
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薤露》
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
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
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
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
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
虫兽犹知德,何况于士人。
孔氏删诗书,王业粲已分。
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
⑨ 曹植名篇名句
曹植名言名句
1、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木需轩,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3、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难。
4、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6、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唏。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7、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9、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10、炎光再幽。殄灭无遗。
11、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
12、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五岳虽高大,不逆垢与尘。
13、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14、傥终顾盼恩,水副我中情。
15、自家王与太子及余兄弟,咸以为调笑,不信之矣。
16、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17、人生一世间,忽若风吹尘。
18、立功立事,尽力为国。
19、隐然长寝,其乐无逾。
20、自顾非金石,咄咄令心悲。
21、人皆弃旧爱,君岂若平生。寄松为女萝,依人如浮萍。
22、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23、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24、弃之必憔悴,惠之则滋荣。
25、周公下白屋。天下称其贤。
26、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27、都蔗虽甘杖之必折,巧言虽美用之必灭。
28、枝枝自相值,叶叶自相当。
29、孤魂翔故城,灵枢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殁身自衰。
30、披我丹霞衣,袭我素霓裳,带我琼瑶佩,漱我沆瀣浆。
31、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32、皇佐扬天惠,四海交无兵。
33、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34、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霞。
35、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⑩ 三国时曹植对兰花的描述是什么
三国时曹植的《清夜游西苑》诗中有“秋兰被长堤”之句,说明当时兰花已用于点缀庭院,美化环境。唐宋时代兰花栽培更盛,唐代诗人王维喜种兰花,曾“用黄磁斗,养以奇石,累年弥盛”。宋代寇宗_《本草衍义》说:兰花“四时常青,花黄,中闻叶上有细紫点,有春芳者,为春兰,色深;秋芳者为秋兰,色淡。”[1]较确切地描述了兰花的形态。宋代赵时庚《金章兰谱》是流传至今的最早的兰花专著,描述了陈梦良、金棱边、鱼()兰等40个兰花品种,主要为建兰[2]。明清为兰花栽培的兴盛时期,《闽部疏》提到福兴四郡栽培建兰尤盛,民间普遍传种建兰。清代乾隆以后,江浙一带渐成为兰花的栽培中心,上海、苏州、嘉兴等地花会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