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时的荷花
① 这段话写了荷花的三种姿态,这三种姿态分别是什麼
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全展开了。蓝雪花不还是花骨朵?
② 看到荷花盛开时我们可以用什么诗句来赞美荷塘的美丽
1、涵碧亭八咏 其五 荷塘晓色
[明]程敏政
池亭踏露入,冉冉闻幽香。
方塘水如镜,照见芙蓉妆。
7、荷花
[宋]杨时
照眼红云斗晚霞,重重青盖半倾斜。
会须直跨三千仞,移取峰头十丈花。
8、群荷
[宋] 晁公溯
群荷医清澜,不受明月光。
明月每下照,但见露瀼瀼。
炯如翠盖中,珠玑烂荧煌。
我起欲挹之,倾泻入方塘。
9、荷花
[清代]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③ 荷花春、夏、秋、冬的样子
写作思路:将荷花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象分别详细地描述出来,比如春天,荷花种子在池底悄悄发芽,夏天,荷花正值繁盛时期。秋天,荷叶变得枯黄,冬天,荷花都不见,只剩下结了一层厚厚冰的池面等等。
正文:
春天,荷花种子在池底悄悄发芽,只有碧绿的荷叶在微风中摇摆。放眼望去,满池的荷叶好似一把把大伞在水面上撑开,水中一片绿色,使人心情愉悦。
夏天,荷花正值繁盛时期。在那一片片圆滚滚的荷叶的遮掩下冒出了几朵荷花。它们有的还是小小的花骨朵,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含苞欲放,似乎想迫不及待地展示出自己娇艳的身姿;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仿佛在静静地等着完全绽放;还有的盛开怒放,就像美丽的小姑娘在翩翩起舞……这些荷花有的洁白如玉,有的粉红似霞……
满池的荷花在微风的妩媚下愈发地娇艳欲滴,婀娜多姿,更是沁人心脾。我不禁想起了杨万里的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荷叶变得枯黄,荷花只剩下几片发黄的花瓣,好似没精打采的少女低头叹息,只看到水面上有几片凋零的花瓣与从树上飘落下来的枯叶,那真是一幅“荷尽已无擎雨盖”的凄美画面。
冬天,荷花都不见,只剩下结了一层厚厚冰的池面,犹如一面镜子,星星点点的雪花飘落在冰面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有几个小孩子大胆地站到冰面上,时而你追我赶,时而用树枝敲击冰面,时而又躺在冰面上滚来滚去,打成一片,好不热闹!
我爱荷花,更爱荷花一年四季的美景。
④ 求赏析此画(画的是荷叶荷花)
从整体内来容上看,荷叶的颜色自由中央的墨绿逐渐变淡,变成碧绿色,有含苞待放的莲花,也有盛开的莲花,花瓣的颜色由白到粉红色,另外还有刚刚长成的嫩绿的莲蓬,这幅画描绘的是盛夏的莲花图。色彩搭配十分的合理,碧绿,嫩绿、粉红,相互映衬,色彩对比亮丽而活泼。画风简练而不失趣味,整幅画给人一种清新、亮丽的感觉,寥寥几笔,生动地绘出夏日荷塘的景色。
⑤ 作者在这段话中描写了荷花的3种状态,一是什么二是什么三是什么
荷花一文中作者老舍从“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展开想象、到现实”这一回过程进行答描述的,思路非常清晰。重点描写了“荷花的姿态美”和“想象化身荷花”这两个部分。段落大意:
第1自然段:写清早去公园,被荷花的清香所吸引;
第2、3自然段:描写了荷花的形状和姿态;
第4、5自然段:写作者观赏看荷花时的联想和想象。
易受说话者外表和讲话方式的影响,2不能控制分心之举,3以评价而不是理解的方式倾听,4心不在焉,5自以为讲话者需要你的补充或建议,6不愿听难以理解的,7急不可耐地抢夺发言机会,8假装理解了,9只听事实。
改变:步骤一,找出自己的不良倾听习惯;步骤二,了解提高倾听技能的要点,包括:停止讲话
努力倾听,排除杂念,敞开心胸,提供言语和非言语反馈,复述对方的信息,有选择地作些笔记,边听边观察。
⑥ 荷花的外形特点是什么
荷花的外形特点是:
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熟期9月~10月。 荷花的根茎种植在池塘或河流底部的淤泥上,而荷叶挺出水面。 在伸出水面几厘米的花茎上长着花朵。荷花一般长到150厘米高,横向扩展到3米。荷叶最大可达直径60厘米。引人人注目的莲花最大直径可达20厘米。
⑦ 谁能告诉我叶圣陶写的《荷花》的原文
《荷花》原文如下:
作者:叶圣陶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赏析:
《荷花》这篇文章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盛开的、素雅的白荷花,作者观花而触景,沉醉其中,与荷花合二为一的感受。文章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姿态不一,素雅明艳、栩栩如生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那处处都充满了勃勃生机的笔墨,处处都洋溢着荷花气息的活力,让读者深深体会到,叶老先生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可以说是一篇沁人心脾、凝神遐想的佳作。
(7)杨时的荷花扩展阅读
叶圣陶先生的语言是简练而感人的,他的文章中强调感觉与情感。人物、事物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鲜明活泼,他的优美文章持久而韵美的留存于世。他表达的情感和感觉构筑了真相与现实的基础,也使他的文章充满无穷的力量。
“情感如同忽明忽暗的灯火,但是记述却因为这灯火而引入注目”,叶圣陶说。这段谈话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叶圣陶不仅是一位善于讲述故事的人,他更是一位艺术家。
《荷花》这篇文章将荷花高洁、素雅的形象描绘于心,将栩栩如生的画面鲜活示人,将美好的憧憬凝神聚心,是一篇具有极高欣赏价值的文章。
⑧ 《荷花》这幅作品是现代画家( )的作品
《荷花》是一幅大众喜欢的题材画,也是一幅大众画家喜欢画的画,画过《荷花》的画家很回多,例如近答代现代大画家:齐白石、黄泽金、张大千、徐悲鸿、李可染、李苦禅、潘天寿、吴作人、黄胄、黄永玉、范曾、何家英、史国良等都画过。
荷花的象征意义:
清白、高尚而谦虚(高风亮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表示坚贞、纯洁、无邪、清正的品质。低调中显现出了高雅。 荷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花。
荷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花叶清秀,花香四溢,沁人肺腑。有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所以荷花在人们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吉祥丰兴的预兆,是佛教中神圣净洁的名物,也是友谊的种子。此外,它在埃及也被称作代表和平的友谊之花。
⑨ 何中的《荷花》的全文解释是
译文:
曲折的池塘中生长着荷花,和岸边翠竹相映成趣那么美丽。绿叶和红花相依相偎簇拥在一起,象天上的彩云朝霞一样灿烂。从来不需要借助东风的力量,象杨花一样飞舞,最终成为改变风的力量,把风也熏有花香的花中。
元代何中《荷花》原文:
曲沼芙蓉映竹嘉,绿红相倚拥云霞。
生来不得东风力,终作薰风第一花。
(9)杨时的荷花扩展阅读
荷花多次出现在中国的诗歌里,是我国诗歌中重要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之“象”。
荷花寄托着诗人的情感,甚至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古往今来,荷花与无数的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中国的文学长河里,荷花历来被文人所喜爱。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写到荷花的诗句更是俯仰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时代,写到荷花的诗渐增,大约有250首。其中直接吟咏荷花的诗大约有三十多首。到了唐代,咏荷诗大约有两千首,约占全唐诗的二十分之一。
从《诗经》开始,荷花就出现在文学的视野里。《诗经》里有“彼泽之陂,有蒲有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等描写荷花的诗句。(先秦佚名《泽陂》,是说那个池塘堤岸旁,既长蒲草又长荷。有个健美的青年,使我思念没奈何。)
荷花更是《楚辞》中常见的“香花”。先秦时期,《诗经》、《楚辞》奠定了荷花与女子、文人之间的类比关系。
汉魏六朝之际,诗词中出现的荷花意象有一个演进、发展的过程,荷花逐渐被文人赋予了自身的情感,女性意味强烈,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
唐代诗词中,既有对荷花意象的秉承,又有对荷花意象的开拓。荷花在女性意味及人格象征方面扩大了表现范围,荷花丰富的人格象征意义开始生成。
荷花在不同的时代不同心理的文人笔下有着不同的代表寓意。在中国诗歌史上,荷花意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荷花意象唤起了诗人们对人生自审的各种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