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蓝光秋海棠
关于丽格海棠(又叫丽佳秋海棠),玫瑰海棠,里拉秋海棠散发出的气体是否有毒,目前尚未见到这方面的研究报告,只看到不宜在玉兰、棕榈、桃、广玉兰、接骨木、米兰、白丁香、郁金香、红花夹竹桃、含羞草等花木(卉)附近锻炼,认为长期接触这些植物,会出现头昏、胸闷、气喘、肢体局部不适等恶性反应。
另外,据有关资料介绍,秋海棠不仅无毒,而且其嫩茎可食,法国人用其叶片做蔬菜、烧鱼或做汤料。其中天葵秋海棠(B.
fimbristipule
)的叶片,可作饮料。秋海棠类的根茎含强心苷、黄酮类、留醇和三萜类成分,可供药用
呵呵~丽格秋海棠、玫瑰海棠、丽佳秋海棠、里拉秋海棠没有毒
Ⅱ 谁知道《秋海棠》最后一集剧情
袁宝藩给绍衡讲故事,告诉他自己曾救过他。绍衡得知有人要对付袁宝藩,自告奋勇决心保护袁宝藩。
绍文借行将出版的《秋海棠传奇》书中情节恐吓季兆雄,季兆雄为求自保向绍文坦白一切罪行。
得知真相的梅宝想去找袁宝藩报仇,被秋海棠拦下。梅宝与罗湘绮母女相认,潸然泪下。
罗湘绮告诉绍衡袁宝藩是坏人,反被绍衡抢白。
梦茹写的书《秋海棠传奇》出版,引起轰动。
《秋海棠传奇》出版后,绍衡质问袁宝藩后离开了袁宝藩,紧接着湘绮说出来了18年生活的全部也离开了……
面对亲人朋友的牺牲,面对恋人和女儿的安危,面对袁宝藩的挑战,秋海棠决心要在梅宝、大成出科大戏上与袁宝藩作一真正的较量……
袁宝藩最后还是来看戏了,秋海棠亲自登台,和梅宝、大成怒视袁宝藩,戏台上出现巨幅大字揭露袁宝藩的罪行,袁宝藩看后转身回了公馆。
在公馆里,袁宝藩遇到了要走的季兆雄……
最后:1936年上海袁公馆传来三声枪响,袁宝藩和他最得力的助手季兆雄双双死在了公馆里!
Ⅲ 大叶海棠图片以及养殖方法
分析如下:
1、秋海棠应于温室中栽培,适当遮阴。因为温室环境可以使植物得到更好的保护,例如雨水落在植株上。若秋海棠叶片过湿的话很容易传染细菌性斑点病,该病是一种严重病害。
2、正确的生长空间布置也是生产出健康植株的关键因素,空间过密会导致叶柄过长、株形松散,植病性减弱,叶片也更容易传染细菌性斑点病;而摆放过稀的话,植物浇水后很容易失水,在通风较好室尤其如此。
3、适度的水分:茎叶柔嫩、多汁、含有丰富的水分。由于自然生长与湿度较大的林下或沟谷地带。因此,提供了一个湿润的生态环境对秋海棠的生长极为有利,特别是盆栽秋海棠,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较高的空气湿度。
4、观叶类秋海棠夏季正值茎叶生长旺盛期,除供给足量水分歪,每天喷雾数次,模拟相对湿度较高的林下生态环境,相对湿度保持在56%-60%。这样,茎叶生长繁茂,色泽鲜艳,娇嫩。冬季秋海棠生长缓慢,供水相应减少。
(3)反蓝光秋海棠扩展阅读
播种
播种繁殖常用与国内外引种、品种改良和规模性商品生产。主要优点是繁殖系数高和培育新品种。播种繁殖均可在室内或温室内进行,播种常规引种以春季4-5月或秋季9-10月为宜。因种子特别细小,播种时需谨慎操作。
播种方法:通常用浅瓦盆或播种箱,以高温消毒的腐叶土、培养土和细沙均匀拌和的土壤最好。播种容器要求干净清洁,常用新盆。先以瓦片把盆地垫好,均匀装上疏松、肥沃的播种土,再用园木板轻轻压平后,将种子均匀撒上,播种后不必覆土,用木板在轻压一下即可或撒上一层石英砂,用浇水会冲散种子,常从盆地浸水,湿润后取出。同时盆口盖上半透明玻璃,以保持盆内有较高湿度,并放室温18-22℃的半荫处,早晚喷雾。一般播后7-30天发芽。
栽培技术
遮阴
秋海棠应于温室中栽培,适当遮阴。因为温室环境可以使植物得到更好的保护,例如雨水落在植株上。若秋海棠叶片过湿的话很容易传染细菌性斑点病,该病是一种严重病害。
通风
正确的生长空间布置也是生产出健康植株的关键因素,空间过密会导致叶柄过长、株形松散,植病性减弱,叶片也更容易传染细菌性斑点病;而摆放过稀的话,植物浇水后很容易失水,在通风较好室尤其如此。
水肥
适度的水分:茎叶柔嫩、多汁、含有丰富的水分。由于自然生长与湿度较大的林下或沟谷地带。因此,提供了一个湿润的生态环境对秋海棠的生长极为有利,特别是盆栽秋海棠,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较高的空气湿度。如温度高,水分供应不足,茎叶易凋萎倒伏,直接影响生长,严重时茎叶皱缩死亡。
相反,供水过量,盆内出现积水,易于因其根部腐烂。观叶类秋海棠夏季正值茎叶生长旺盛期,除供给足量水分歪,每天喷雾数次,模拟相对湿度较高的林下生态环境,相对湿度保持在56%-60%。这样,茎叶生长繁茂,色泽鲜艳,娇嫩。冬季秋海棠生长缓慢,供水相应减少。
为了节约用水,鼓励采用滴灌或其他地下灌溉的方式进行观叶秋海棠浇水、施肥等工作,这样以减少细菌性叶斑病等病害的发生,另外在浇水时尽量减少采用植株顶部灌溉的方式。
以泥炭为主的商业基质由于透气性和持水性都比较好,很适合秋海棠的生长,生产者一定要采用洁的基质进行秋海棠的生产。肥料的比例以N:P:K为3:1:2或2:1:2为好,再补充微量元素即可。记肥料浓度不可过高,否则积累在根系周围很容易烧根。
Ⅳ 关于海棠\秋海棠\四季海棠的区别
一、分布不同
1、海棠:分布于中国山东、陕西、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回广西。
2、秋海棠:答分布于中国、日本、爪哇、马来西亚、印度。
3、四季海棠:我国各地有栽培,原产巴西。
二、花期不同
1、海棠:花期为4月。
2、秋海棠:7月开花,花期为7月。
3、四季海棠:花期全年。
三、外形特征不同
1、海棠:花序近伞形,具柔毛;苞片膜质,披针形,早落,萼筒外面无毛或有白色绒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全缘。
2、秋海棠:茎生叶互生,叶片轮廓宽卵形至卵形两侧不相等,上面褐绿色,常有红晕,下面色淡,带紫红色,托叶长圆形至披针形膜质,花葶有纵棱,无毛。
3、四季海棠:全株无毛,基部多分枝,绿色或淡红色。单叶互生;叶柄着生于叶片基部;叶稍肉质,卵形或宽卵形。
Ⅳ 四季秋海棠有哪些品种
四季秋海棠又名四季海棠,为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四季秋海棠是秋海棠植物中最常见和栽培最普遍的种类。姿态优美,叶色娇嫩光亮,花朵成簇,四季开放,且稍带清香,为室内外装饰的主要盆花之一。
四季秋海棠在国际上应用十分广泛,除盆栽观赏以外,又是花坛、吊盆、栽植槽、窗箱和室内布置的材料。在使用的数量和质量上发展很快,其中美国除盆栽观赏以外,较多用于花坛欣赏,并选育出不少适应性强、抗热、耐湿的新品种。北欧的丹麦、瑞典、挪威等国,主要生产优质的盆栽观赏种类,并出口西欧国家。其中丹麦的戴恩费尔特公司以生产四季秋海棠而闻名。荷兰、英国和法国等国也有一定数量的生产。总之,四季秋海棠在欧洲市场还是比较热销。日本有一定数量的生产,主要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种子靠美国和丹麦进口。
我国栽培四季秋海棠从1912年开始,20世纪30年代从美国引种,在上海、南京一带有栽培。而规模性生产从90年代才开始。至今,需求量在逐年增加,能低水平地满足目前市场的需要,种子依靠进口。
【形态特征与品种】四季秋海棠为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多分枝,肉质,秃净光滑。叶互生,有光泽,卵形,边缘有锯齿,绿色或带淡红色。花淡红色,腋生,数朵成簇。栽培品种繁多,株型有高种和矮种;花有单瓣和重瓣;花色有红、白、粉红。叶有绿、紫红和深褐等色。常见品种有绿叶系的大使(Ambassador),株高20~25厘米,分枝性强。奥林匹克(Olympia),花有粉、红、橙红、白、混色等色。洛托(Lotto),株高10厘米。华美(Pizzazz),株高20~25厘米。胜利(Victory),株高20~25厘米。琳达(Linda),株高15~20厘米。另外有大花、绿叶的翡翠和大花绿叶、耐热、耐雨的前奏曲。铜叶系的鸡尾酒(Cocktail)系列,耐阳光,不怕晒,有花粉红色的白兰地(Brandy)、花玫瑰红的杜松子酒(Gin)。花纯白的威士忌(Whiskey)、花鲜红的伏特加(Vodka)、花白色具玫瑰红边的朗姆酒(Rum)。聚会(Party),花大,花径5厘米,分枝性好,株高30厘米。里奥(Rio),株高20~25厘米,是铜叶系中颜色最深的系列。适应性强,适合室外栽培。参议员(Senator)分枝性强。安琪,株高20~25℃,早生种,多花系列,适应性广。
【生物学特性】四季秋海棠原产南美巴西。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生长适温18~20℃。冬季温度不低于5℃,否则生长缓慢,易受冻害。夏季温度超过32℃,茎叶生长较差。但耐热品种前奏曲、鸡尾酒和安琪等系列,在高温下仍能正常生长。
四季秋海棠的枝叶柔嫩多汁,含水量较高,生长期对水分的要求较高,除浇水外,通过叶片喷水增加空气湿度是十分必要的。但盆内积水或空气过于干燥,同样对四季秋海棠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特别在苗期阶段,易招致幼苗腐烂和病虫危害。
四季秋海棠对光照的适应性较强。它既能在半阴环境下生长,又能在全光照条件下生长,开花整齐、花色鲜艳。绿叶类在强光下生长,叶片边缘易发红,叶片紧缩;铜叶类则叶色加浓,具有光泽。
盆栽四季秋海棠宜用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腐叶土或泥炭土,pH5.5~6.5的微酸性土壤。
【繁殖方法】常用播种、扦插、分株和组培繁殖。
播种繁殖:以春、秋季为宜。种子细小,每克种子有70000粒左右,短命,隔年种子发芽率显著下降。发芽适温为20~22℃,播后不覆土,压平即行,约7~10天发芽。秋播,温室越冬,翌春开花。一般播种后130~150天开花。
扦插繁殖:春、秋季进行最好,剪取长10厘米的顶端嫩枝作插条,插壤用细沙或膨胀珍珠岩,插穗一半插入插壤中,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和20~22℃室温,插后16~20天生根。若用0.005%吲哚丁酸处理2秒,可促进插穗生根。
分株繁殖:在春季换盆时进行,将母株切开,直接盆栽,放半阴处养护恢复。
组培繁殖:外植体用嫩茎,先以清水轻轻擦洗,在无菌室用70%酒精表面消毒30秒,再用5%~10%漂白粉过滤清液浸泡消毒10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4~6次。将外植体接种于MS培养基加6-苄氨基腺嘌呤0.5毫克/升和萘乙酸0.1毫克/升,促进不定芽的产生。再使用1/2MS培养基加入吲哚乙酸0.2毫克/升,促使不定根的分化,成为完整植株。从外植体接种至完整小植株产生需4个月。
【栽培管理】四季秋海棠根系发达,生长快,每年春季需换盆,加入肥沃疏松的腐叶土。生长期保持盆土湿润,每半月施肥1次。花芽形成期,增施1~2次磷钾肥。或使用20-20-20通用肥,无土栽培时长期使用15-15-18无土栽培肥。幼苗期或开花期如从弱光地区转移到强光地区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否则叶片易卷缩,出现焦斑。相反情况,光线不足,花色显得暗淡,缺乏光彩,茎叶易徒长、柔弱。
四季秋海棠常用10厘米盆。苗高10厘米时应打顶摘心,压低株型,促使萌发新枝。同时,摘心后10~15天,喷0.05%~0.1%B9约2~3次,可控制植株高度在10~15厘米。一般四季秋海棠作二年生栽培。2年后需进行更新。
【病虫害防治】常见叶斑病和白粉病危害,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虫害有蓟马、粉蚧和卷叶蛾危害茎叶,可用50%杀螟松乳油1500倍液喷杀。
【产后处理】四季秋海棠株型圆整,花多而密集,非常适宜小型盆栽观赏,点缀家庭书桌、茶几、案头和商店橱窗、会议条桌、餐厅台桌摆放,枝繁叶茂,娇艳色彩,可谓妖媚动人。如布置城市中心广场、花坛、花槽,组成景点,花繁似锦,惹人触目。若加工成立体花柱、花伞及吊盆悬挂,七彩斑斓,异常新奇。
Ⅵ "秋海棠"是什么颜色的
红色
秋海棠,又叫相思草,古称八月春,是著名的观赏花卉,花色艳丽,花形多姿,叶色妖嫩柔媚、苍翠欲滴。 秋海棠,原产我国,为多年生常绿草本花木。花有红色、粉红及白色,花期4~11月。不但花好看,其叶也色彩丰富,有淡绿、深绿、淡棕、深褐、紫红等。其品种有20多个,如四季秋海棠、竹节秋海棠、毛叶秋海棠、蟆叶秋海棠、洒金秋海棠、花叶秋海棠等。产地为陕西秦岭、河南、山东、河北、辽宁、江苏、四川、云南等。 秋海棠的花、叶、茎、根均可入药。 食用功效: 具有清热消肿、活血散瘀、凉血止血、调经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痈疔肿毒、吐血、咳血、鼻血、月经不调和胃溃疡等病症。
秋海棠
【别名】岩丸子
【来源】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秋海棠Begonia evansiana Andr.,以块茎和果入药。夏秋采块茎;初冬采果,晒干或鲜用。
【性味归经】酸、涩,凉。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散瘀,调经。用于吐血,衄血,咳血,崩漏,白带,月经不调,痢疾;外用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1~3钱。外用适量,研粉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学名:Begonia 英名:Begonia
别名:八月春
科名:秋海棠科
形态特征:秋海棠类为多年生草本或木本。茎绿色,节部膨大多汁。有的有根茎,有的有状块茎。叶互生,有圆形或两侧不等的斜心脏形,有的叶片形似象耳,色红或绿,或有白色斑纹,背面红色,有的叶片有突起。花顶生或腋生,聚伞花序,花有白、粉、红等色。秋海棠类有400种以上,而园艺品种近千。分球根秋海棠、根茎秋海棠及须根秋海棠三大类。
繁栽要点:繁殖方法因类型不同有别,有播种、扦插、分块茎、分根茎等方法。多喜阴湿,夏季忌高温,温度高于32摄氏度时生长不良,花前应施追肥,并逐渐增加水量,而花后应减少浇水。其中须根类的四季海棠,花后宜行修剪促再开花。栽培简史与花文化;四季海棠原产南美巴西,1821年柏林植物园从巴西引进的植物的土壤中,发现了四季海棠的原种。1828年传入欧洲各地,1878年育种学家进行种间杂交取得成功,形成了现代四季秋海棠的特色。因此形成了四季海棠的多源杂种。秋海棠属除澳大利亚外,全世界从热带到亚热带均有分布,中国民间也流传着一些关于秋海棠类的传说与典帮。 《采兰杂志》载:古代有一妇女怀念自已心上人,但总不能见面,经常在一墙下哭泣,眼泪滴入土中,在洒泪之处长出一植株,花姿妩媚动人,花色像妇人的脸,叶子正面绿、背面红的小草,秋天开花,名曰:“断肠草”。《本草纲目拾遗》也记载:“相传昔人有以思而喷血阶下,遂生此草,故亦名‘相思草’。”人们爱秋海棠,秋海棠类的姿色的确赏心悦目。秋海棠既可盆栽室内观赏,也可在暖地栽开花坛或成片种植形成花繁叶茂的地被。有的观叶,有的观花,细赏之余,神韵无穷。
秋海棠
中文名称: 秋海棠
外文名称: Pyrus
公司: 金蕾烟公司
年代: 四十年代
单位数量: 10
类型: 卡标
规格: 长130mm 宽83mm
参考价格: 60~120元 图片
Image
Ⅶ 丽格秋海棠、玫瑰海棠、丽佳秋海棠、里拉秋海棠有毒吗
四季秋海棠〔Begonia semperflorens〕,又名玻璃翠、玻璃秋海棠。
秋海棠属,秋海棠科。秋海棠属含物种约9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约90种,主产南部和西南部,大多供观赏,有些入药。该属主要特征:多年生草本,稍肉质;根块状或纤维状;叶基生或互生于茎,基部常偏斜;花单性同株,雌雄花同生于一花束,雄花:萼片2片,花瓣2片,雄蕊多数;雄花常先开放;雌花:花被片2~5枚;子房下位,2~3室,有翅或有棱,花柱3枚;胚珠极多数;果为一蒴果,有翅或有棱。
根据地下部分及茎的形态,秋海棠通常分为球根类、须根类和根茎类。
球根类:
●球根秋海棠〔B. tuberhybrida〕:多年生草本;原产南美的几个秋海棠的种间杂交种;块茎扁圆形,褐色;茎直立,肉质多汁,高约30厘米;叶不规则心脏形,叶缘浅裂,叶面深绿,叶背有红褐色斑纹;腋生聚伞花序,花径5厘米,有白、淡红、鲜红、橙红、黄等色,单瓣或重瓣;花期6~9月。
须根类:
◆银星秋海棠〔B. Argenteo guttata〕:亚灌木;茎直立,多分枝,株高60~120厘米;茎红褐色,茎节处膨大;叶表绿色,其上密布银白色斑点,叶背微皱,略带红晕;腋生花序,花白色染红晕;蒴果玫红、粉红色。
◆绒叶秋海棠〔B. cathayana〕:茎高60~80厘米;肉质,被红色毛;叶斜卵形;花朱红色或白色。
◆竹节秋海棠〔B. President carnot〕,又名慈姑秋海棠:多年生小灌木;全株无毛;叶互生,坚硬,长圆形而偏斜,边缘波状,表面绿色,有多数白色小斑点,叶背深红色;花及花梗深红色,小花下垂,雌花3翼,雄花4瓣。
◆榆叶秋海棠〔B. ulmifolia〕:株高50厘米;茎分枝,有绒毛;叶长椭圆形,边缘有双锯齿,叶面有毛,叶色淡绿;花小,白色。
◆珊瑚叶秋海棠〔B. coccinia〕:半灌木;株高60~80厘米,全株无毛;茎直立,有分枝;叶长椭圆状卵形,先端尖,叶缘波状,叶色鲜绿,叶柄短;花及花梗鲜红色。
◆四季秋海棠〔B. semperflorens〕
根茎类:
▲蟆叶秋海棠〔B. rex〕:叶及花梗自根茎生出,无地上茎;叶卵圆形,表面暗绿色,有皱摺及金属光泽,具不规则的银白色环纹,叶背红色,叶脉多毛;花淡红色,高出叶面。
▲莲叶秋海棠〔B. nelumbiifolia〕:叶圆形至椭圆形,似莲花叶;花小,粉色或白色。
▲枫叶秋海棠〔heracleifolia〕:根茎粗大,密布红色长毛;叶柄长,叶片圆形,有5~9狭裂,深达叶片中部;花小,白色或粉红色。
▲铁十字海棠〔B. masoniana〕:无地上茎;叶柄自根茎上抽出,其上有长绒毛,叶心形,叶缘有不规则锯齿,叶面有疱状凸起,叶色黄绿,叶片中间有一个类似十字形的紫褐色斑纹;花序自叶腋生出。
彩纹海棠〔var.maculata〕是铁十字海棠的一个变种,叶片斜心脏形,幼叶黄绿色,老叶墨绿色,全株被白色柔毛,叶面上延叶脉周围为浅色,组成不规则图案,这些图案随叶龄增加而变化。
▲伏地秋海棠〔B. scandens〕,又名常春藤秋海棠:全株光滑无毛,茎细长,下垂或匍匐;叶厚,椭圆状披针形,有钝锯齿,呈波状,叶色灰绿;花小,白色。
四季秋海棠株姿秀美,叶色油绿光洁,花朵玲珑娇艳,广为大众喜爱,盆栽观赏,已历千年,是栽培最普遍的秋海棠。株型有高、矮,花型有单瓣、重瓣,花色有红、白、粉红、复色,叶色有绿、紫红和深褐,品种繁多。
四季秋海棠的花腋生,数朵成簇。
四季秋海棠为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多分枝,肉质,秃净光滑;叶互生,有光泽,卵形,边缘有锯齿,绿色或带淡红色,有的品种接受日照后叶片变成红绿色,有的品种接受日照后叶片变成红铜色。
四季秋海棠原产南美巴西。
均无毒
Ⅷ 秋海棠的作者简介
原名秦浩复,上海嘉定人。制青年时代就读于上海商科大学攻读经济学。毕业后曾在工矿、铁道部门任职。亦担任过报刊编辑,上海持志学院、大夏大学古典文学讲师等职。业余从事通俗文学作品的创作和翻译。代表作长篇小说《秋海棠》,通过描写旧社会京剧艺人遭受的摧残与迫害,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和残暴。发表后曾改编为多种剧本在各地上演,改拍成电影,电视剧后在国内外公映,长期不衰。
全国解放后,先后任香港《文汇报》副刊组组长、集文出版社总编辑、上海文化出版社及辞书出版社编审,并创作反映劳动人民新生活的文艺作品,如中篇小和《刘瞎子开眼》,电影剧本《患难夫妻》、《婚姻大事》等。60年代开始在香港报刊连载读书札记《小说新话》、《晨读杂识》等,均已结集出版。
1982年出版长片新作《劫收日记》,揭露了抗战胜利后政府接受大员勾心斗角、敲诈勒索等种种劣迹,是一部真实反映现实的作品 。
现自上海出版社编审职务上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