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课文收获
1. 荷花这篇课文主要让我们知道了什么道理
这篇课文主要记述了作者到公园里看荷花的情景及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2. 对荷花的感悟
荷花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恒为世人称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是对荷花之美的真实写照。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历来为诗人墨客歌咏绘画的题材之一。
花语:清白、高尚而谦虚(高风亮节),表示坚贞、纯洁、无邪、清正的品质。低调中显现出了高雅。荷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花。
(2)荷花课文收获扩展阅读
由于“荷”与“和”、“合”谐音,“莲”与“联”、“连”谐音,中华传统文化中,经常以荷花(即莲花)作为和平、和谐、合作、合力、团结、联合等的象征;以荷花的高洁象征和平事业、和谐世界的高洁。
因此,某种意义上说,赏荷也是对中华“和”文化的一种弘扬。荷花品种丰富多彩,是“荷(和)而不同”,但又共同组成了高洁的荷花世界,是“荷(和)为贵”。真心希望,荷花文化能在弘扬和平文化、和谐文化的进程中,也能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熟知。弘扬中华“和”文化,对于我们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社会的事业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3. 荷花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主要是讲了作者去夏日公园,你看荷花。情景优美。感觉自己一样也变成了荷花。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知情。
4. 荷花这篇课文让我知道了什么道理
你好!
《荷花》这篇文章记叙了我们一家星期天去公园观赏荷花回并谈论荷花好处的事,荷花虽然生长答在污泥里,可是开出的花是那样清爽干净,它不怕污泥,而在污泥中勇敢地生长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人就要像荷花那样无论在多么恶劣的条件下,多么复杂的环境中都要坚持正义,保持高尚的品格,不要做那种随波逐流的人。
祝你生活愉快!
5. 小学课文《荷花》赏析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即是心灵。叶圣陶老先生在《荷花》一文中正是用美的心灵开启这一趟寻美之旅的。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这美便是从沁人心脾的花香起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未见其花,先闻其香。美人有美态,好花有异香。请您闭起眼来轻轻皱起鼻冀,这一股随风而来的香味是不是已经让您陶醉了?仅是这香味就如此清新,娇美的荷花是不是更让人浮想联翩? 香味吸引我到荷花池边,首先映入眼帘的并不是荷花,而是碧色连天的荷叶。“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阳光下,圆盘一样的荷叶,闪着光泽,绿得生机勃勃。它们在水面上铺展开,“挨挨挤挤”的。一阵风过,随波起伏。若这一池的白荷少了绿叶的映衬,美得也太孤单了些吧。可这花呢?哪去了呢?“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花调皮如此、可爱如此,宛若邻家小妹,单纯得让人怜爱。瞧它们,“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真应了后面的这一句“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碧绿的荷叶,洁白的荷花,嫩黄的花蕊。只是这柔和的色调搭配在一起,不知消掉了多少暑夏的炎热。不只如此,空中飞舞的蝴蝶、嬉戏的蜻蜓、飘动的云朵,这些都映在如镜的水面上。一阵风过,花朵轻轻点头,荷叶随波浮动,这真是一幅“活的画”。是谁点染了灵动的色彩?是谁赋予它生机的想象呢?是大自然,是造物主,是万世之灵呀! 此时,你怎能不被吸引,不被陶醉呢?于是,“我”也化做了一朵白荷,是众多白荷中最美的那一朵。在微风中,我“翩翩起舞”,仿佛正是那曲妩媚的《踏歌》呀,摇曳生姿,妩媚动人。“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水中的我,素衣淡雅,我不禁吟到:“绿盘盈珠随水滨,菡萏素裙舞翩翩。谁道天色好光景?水镜照得美人颜。”蜻蜓立在我的身旁,向我诉说着他的快乐,小鱼徘徊在我的身旁,告诉我昨夜的好梦。 这是一场好梦,梦醒了,美好仍留在梦中,留在心里,令人回味
6. 人教版小学语文《荷花》的课文原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的课文原文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荷花》教材理解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记述了作者到公园里看荷花的情景及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课文是按看荷花的顺序来写的。全文共五个自然段。
第一段讲清早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荷花的清香。这里的“一……就……”说明荷花的香味传得很远。
第二、三自然段讲看荷花。课文先介绍了荷叶的样子。“挨挨挤挤”说明荷叶数量多,长势旺盛。“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一比喻句十分形象地说明了荷叶的颜色、样子。接着介绍白荷花的千姿百态,用“有的……有的……有的……”一组排比句分别描绘了荷花刚开时、全开时、未开时的样子。可以想象得出来:满池的荷花各有各的姿态,该有多么迷人啊!“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是作者看到荷花的感想。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作者对荷花的赞美。赞美了荷花千姿百态,并充满了生机;第二层是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赋于各种植物以顽强的生命力,才能创造出如此美妙神奇的“一大幅活的画”。
第四自然段讲看荷花引起的想象。
想象是一种心理活动。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因为面对这满池如诗如画的荷花,作者看得入了迷,如痴如醉,和眼前的景物融为了一体。因此,一阵风吹来,“我”仿佛与花共舞;风停了,“我”仿佛与虫共语。
这种想象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到童话的意境之中,而且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五自然段讲过了好一会儿,作者才想起是在看荷花。这说明作者被深深地陶醉了。
体会荷叶的旺盛生命力与荷花生机勃勃的样子,是学习本文的重点。
体会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弄清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想象,为什么会想到自己与花共舞、与虫共语,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本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应引导学生理解体会。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把荷叶比作碧绿的大圆盘,突出了荷叶又绿又大又圆的特点。挨挨挤挤,一个紧靠着一个,说明荷叶密密层层,数量很多。这句话写出了荷叶旺盛的生命力。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句话中的:“冒”字用得好,荷花不是偷偷地钻出,也不是自然地长出,而是“冒”出,这不但与上句话中“荷叶挨挨挤挤”相呼应,而且说明了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3.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是一组排比句,写出荷花刚开、全开、未开时的三种状态。这句话中用“两三瓣儿”“嫩黄色”“展开”“饱胀”等词语,写出了荷花花瓣的数量,花芯的颜色,以及花的样子,十分生动形象。
4.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这句话中的“仿佛”是好像的意思,作者并没有真的变成荷花。为什么会有这种“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的感觉呢?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这种想象呢?因为作者鼻子闻到的是荷花的清香,眼前出现的满池的荷花,作者被陶醉了,看得入迷了,到了入情物化的程度了,所以感到“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而眼前的荷花都是白色的,所以自己仿佛也“穿着雪白的衣裳”。
部分词语注释:
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本课在写作方法上有两个特点:
第一,使用了比喻、排比的方法,如前分析,可引导学生体会、赏析。
第二,恰当的联想与想象,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如前分析,可配上电化教育手段或音乐,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之中,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7. 荷花课文50字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来《荷花》这篇课文,自荷花那不孤傲、不娇贵、毫无私心的品格深深地感动了我,
荷花读后感300字。
文中写了荷花的美丽,荷叶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碧绿的圆盘中间冒出两三片花瓣,荷花像穿着雪白的衣裳的仙子,在水中翩翩起舞,
读后感《荷花读后感300字》。作者看着看着,以为自己也是一朵荷花呢。荷花不仅美丽,而且还有高尚的品质,她不孤傲、不娇贵,毫无私心。我很喜欢荷花。
荷花是多么美丽、优美,可是,现在一些乱丢垃圾的人把荷花都弄受伤了。我看见有人在河里乱丢垃圾,我就对那些人说:你们以后不要再乱丢垃圾了,要不然会把荷花弄脏、弄受伤的。还会污染小河,把小河也弄脏,还会对我们地球人身体有害处的。他们听了都表示他们知道自己错了。
我想对荷花说:只要有我们爱护环境的人,你就不会受到伤害。
我平时都爱护花草树木,因为它们可以带来新鲜的空气。我也希望大家都能像我一样爱护坏境。
8. 课文荷花 读后感450字
今天,我读了《荷花》这篇短文.荷花那不孤傲、不娇贵、毫无私心的品格深深地感动了我.
“荷花从不孤傲,要开就是满池满塘……”这使我觉得荷花是那么合群.古语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做人也应这样.
记得有一次,我语文测验成绩全班第一,心里十分得意,心想:哈,真好,这回又是第一名了.放学后,老师要我帮助不及格的同学补习,我有些不愿意,暗自嘀咕:“她自己不会学吗?”老师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说:“你要知道,独枝花开不是春,许许多多花一起开放,春天才灿烂.”我觉得很有道理,便把老师那番话牢牢记在心上,时刻鞭策自己.当那位同学在我的细心帮助下,学习成绩由中下进入中上时,我心中的那份自豪感,真是难以形容.
“荷花也不娇贵,只要有泥土和水,它就能生长、开花……”啊,原来荷花有这么强的生命力!我曾学过《种子的力》这篇文章,文中讲的是种子有超强的力量,我觉得荷花的生命力并不比种子弱.
记得有一回,我在姨妈家拿了一盆荷花回家养.头两天,我挺有兴趣,细心照看它.但时间一长,就没怎么理它了.一个月过去了,那荷花竟长出了小花蕾,我真惊讶.读了《荷花》这篇文章,我才知道那是荷花有着极强的生命力的缘故.
“荷花毫无私心,它把自己的根、茎、叶、花、果实……献给了人类.”的确,荷花刚长出来,人们就拿它来煮凉汤,可见其营养价值也是很高的.
读了《荷花》这篇文章,我受益匪浅.文章中的荷花和实际生活中的荷花是相同的,它们都有着不孤傲、不娇贵、毫无私心的品格.
2、
今天,我读了《荷花》这篇短文。荷花那不孤傲、不娇贵、毫无私心的品格深深地感动了我。
“荷花从不孤傲,要开就是满池满塘……”这使我觉得荷花是那么合群。古语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做人也应这样。
记得有一次,我语文测验成绩全班第一,心里十分得意,心想:哈,真好,这回我又是第一名了。放学后,老师要我帮助不及格的同学补习,我有些不愿意,暗自嘀咕:“她自己不会学吗?”老师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说:“你要知道,独枝花开不是春,许许多多花一齐开放,春天才灿烂。”我觉得很有道理,便把老师那番话牢牢记在心上,时刻鞭策自己。当那位同学在我的细心帮助下,学习有了很大进步时,我心中的那份自豪感,真是难以形容。
“荷花也不娇贵,只要有泥土和水,它就能生长……”啊!原来荷花有这么强的生命力。我曾学过《种子的力》这篇文章,文中讲的是种子有超强的力量,我觉得荷花的生命力并不比种子差。
记得有一回,我从姨妈家拿了一盆荷花回家养。头两天.我挺有兴趣,细心照看它。但时间一长,就没怎么理它了。一个月过去了,那荷花竟长出了小花蓄,我真惊讶。读了《荷花》这篇文章,我才知道那是荷花有着极强的生命力的缘故。“荷花毫无私心。它把自己的根、茎、叶、花、果实……献给了人类。
9. 《荷花》三年级课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荷花》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拓展资料
《荷花》一课,是省编义务教育五年制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全文共五个自然段。
作者以观察的程序为线索叙写。课文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节),写的是作者从看荷花的角度,对荷花进行直接记叙描写。作者由‘“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再细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接着通过假设“一大幅活的画”,围绕一个“活”字,展开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这是课文的第二部分(4—5节)。
作者从想象的角度,对荷花进行比喻性描写。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变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佼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