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白点
Ⅰ 兰花叶子上有白点怎么办
喜欢养兰花的人会发现,自己养的兰花叶子上会有一些小白点,不知道这是生病了还是招虫子了,更不知道该怎么办。下面咱们聊一聊这个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01
快速消除介壳虫
一般兰花叶子上出现白色的斑点,这多数是兰花叶子长了介壳虫有关,你自己观察一下,如果确定是生了介壳虫的话,那么赶紧去花店购买一些治疗介壳虫的药物,放到室外进行喷洒。
02
使用食醋擦洗
这个办法不带不伤害兰花以及兰花的叶子,还会很快速的消除兰花上面的那些白点。食醋倒进容器里,棉球蘸取食醋擦拭兰花的叶子就可以。
03
酒精擦拭
就算是兰花叶子上面占了介壳虫,用酒精擦拭也能够快速消灭,且能够消除上面附着的虫子卵。
04
放窗台晒太阳
兰花是比较娇贵的,不能够直接晒太阳,但如果长期不见阳光也会在叶子上出现白点,所以只要你把兰花搬到窗台上,这样照进来的阳光不会强烈还能晒到太阳。
Ⅱ 兰花长白点是什么原因
兰花介壳虫
形态特征兰花介壳虫俗称兰虱,是一种刺吸式口器的害虫。雌虫介壳长形,腹部向两侧突出,黄色;雄虫介壳细长形,长约1毫米,白色,有深纵背、壳点淡黄褐色,伸出介壳一端。卵淡黄色,椭圆形,长约0.1毫米。初孵若虫卵圆形,黄褐色。
发生规律该虫一年发生2至3代,以受精雌成虫在兰叶上越冬。翌年5月,产卵于雌成虫介壳内,初孵若虫爬出雌虫介壳,经短期爬行后,固着于兰药叶片主脉、叶缘等处吸汁为害,并逐渐形成介壳。8月出现第二代若虫,9、10月间发育成熟,羽化交尾。
危害情况一般在6月至9月危害最盛,兰虱常常集中在兰叶的基鞘和筋脉处吸取营养,分泌出大量的病菌。茎叶变成霉褐色,引起各种病症,光合作用受阻,使兰花长势减弱。严重时,叶片出现淡黄小斑及黄斑,后逐渐扩大,以致整片叶枯黄,失绿而脱落,甚至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1.少量发生时,可用软牙刷或小棕刷,顺着叶片轻轻刷除,也可用薄竹片将虫体刮除。
2.养植环境及兰盆要通风透光,盆土不宜过湿。
3.可用80%的敌敌畏乳剂加1000至1500倍水,制成溶液喷杀2遍,每周1次。
4.在盆土周围施5%呋喃丹5至8克,灌水一次,7天后即可杀灭。
5.发现病情时,将病株隔离,防止传染。
Ⅲ 兰花出现白斑是怎么回事
自己养的兰花叶子上会有一些小白点,不知道这是生病了还是招虫子了,更不知道该怎么办。下面咱们聊一聊这个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操作方法
01快速消除介壳虫
一般兰花叶子上出现白色的斑点,这多数是兰花叶子长了介壳虫有关,你自己观察一下,如果确定是生了介壳虫的话,那么赶紧去花店购买一些治疗介壳虫的药物,放到室外进行喷洒。
02使用食醋擦洗
这个办法不带不伤害兰花以及兰花的叶子,还会很快速的消除兰花上面的那些白点。食醋倒进容器里,棉球蘸取食醋擦拭兰花的叶子就可以。
03酒精擦拭
就算是兰花叶子上面占了介壳虫,用酒精擦拭也能够快速消灭,且能够消除上面附着的虫子卵。
04放窗台晒太阳
兰花是比较娇贵的,不能够直接晒太阳,但如果长期不见阳光也会在叶子上出现白点,所以只要你把兰花搬到窗台上,这样照进来的阳光不会强烈还能晒到太阳。
上盆
花盆以口小、盆深、底孔大的为佳。新从山上挖来的野生苗须植于瓦盆,2~3年后方可换入紫砂盆或瓷盆。先在盆底孔上盖以蚌壳、棕片等,上加粗砂、煤渣和木炭成馒头状,约占容量1/3。上加培养土约厚3~5厘米。一般不加基肥。然后将兰放入盆中,将根疏密排好,加拌好的细土至距盆2~3厘米处为止,将兰株稍稍提起,高度以假鳞茎上端与土面平齐为准,不可过浅或过深。轻压盆土,使土与根紧密接触,再用手指沿盆周围压实,以免浇水时造成空洞。最上层若敷一层青苔或碎瓦片,浇水不容易造成板结,并可减少水分蒸发。第一次浇水采用坐盆法,使盆吸足水分。最后将盆兰放于荫处约半月至1个月。这段时间须控制浇水,不可太湿。以后放置于半荫半阳,透风透气,早上能照到太阳处。盆台要高1米左右,不能摆在平台上,以防蚂蚁和蚯蚓从盆底孔中进入,影响兰花生长。培养土可用山上第一层山坡土,或用细沙与壤土3:7加腐殖质堆肥30%拌匀。培养土都要经过筛经消毒处理后使用。
施肥
不施不行,多施、重施更不行。如新兰上盆,盆土太肥,常不能成活,即使能成活,亦很少开花。如夏肥太多,则秋叶偏旺,常致明春报叶开花不佳。如秋肥太少,则影响秋冬之交地下花芽形成。如平日氮肥太多,叶子太肥,使叶与花的生长营养失调,就会发生不开花或少开花的现象。一般来说,叶芽新出,可用少量淡肥施几次。春分秋分和花谢后20天左右,都是比较恰当的时节。施肥时间以傍晚最好,第二天清晨再浇1次清水。每隔2-3星期施1次。同时每隔20天喷雾翠姆磷酸二氢钾1次,促使孕蕾开花。视叶色施肥,是较妥当的办法,叶显黄而薄是缺肥,应追肥,黑而叶尖发焦是肥过多,应停止施肥。肥料一定要腐熟,未经腐熟不能使用,忌用人粪尿。
Ⅳ 兰花叶子上长白点怎么办
有以下六种方法:
1、放置在有风处。如果兰花叶子上长有很多白色物质的话,版是因为所处的环境没有通风而权导致的,因此要将其放置在有风的地方,这样才能让兰花生长得更好一些,也能让兰花长得更加茂盛一些,经常开窗通风是非常重要的。
Ⅳ 兰花叶子上出现白斑怎么办(有图)
兰花叶子来上出现白斑是白斑病。源
症状表现白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初生灰褐色近圆形小斑,后直径扩大为6~18毫米的浅灰色至白色不规则病斑,外围有暗绿色晕圈,或病斑边缘呈湿润状。潮湿时病斑表面有暗灰色霉状物,病变组织变薄稍透明,有的破裂或穿孔,严重时病斑连成斑块,致叶片干枯。
防治方法:
1、可以到植物医院或买农药的地方去买一小袋“百菌清”“多菌灵”或“托布津”其中的一种,按说明书用就行了。
2、少量发生时,可用软牙刷或小棕刷,顺着叶片轻轻刷除,也可用薄竹片将虫体刮除。
3、养殖环境及兰盆要通风透光,盆土不宜过湿。
4、可用80%的敌敌畏乳剂加1000-1500倍水,制成溶液喷杀2遍,每周1次。
5、在盆土周围施5%呋喃丹5至8克,灌水1次,7天后即可杀灭。
6、发现病情时,将病株隔离,防止传染。
Ⅵ 兰花的叶片上长了很多小白点,这是什么原因
介壳虫。介壳虫有多种,有黄介、粉介、红介和黑点介等。介壳虫靠有吸盘吸附于兰叶上,吸食叶绿素为生,是一种极为顽固又易发生的害虫。发生介壳虫害之后,即使将它消灭,也给绿色的兰叶留下白点和黄点,严重时一片兰叶特别的是叶根部全变成白黄相间的残痕,加上兰是一次性长成,永远也不能恢复原状。介壳虫滋生的原因一是盆上水份过重,再是养植地点不通风或是通风不够红蜘蛛。红蜘蛛是一种软体小动物。它主要是依靠吸食叶绿素生存,莲瓣兰一经被侵袭,整个叶面渐渐地丧失叶绿素,出现小白点,严重地破坏兰株生长。这种害虫繁殖力强,一发生就成群地集结在叶的背面或叶辆部,吸食养份。红蜘蛛产生的原因是盆土过于干燥和通风很差。蓟马。蓟马也是一种危害兰叶的害虫。它们也是从兰叶表皮组织中吸食养料,使叶面留下终身不能恢复的小白点。这种害虫产生的原因是兰株原来感染,栽培的地方不通风。
Ⅶ 兰花长出这样的白点是白粉病吗
兰友来信说:请教个问题,家里一盆普通的兰花,夏天时叶子上出现了白点,当时以为是霉斑,用了防霉的药水并把上面的白点全擦干净了,但后来又出现了,而且靠近泥土的部位特别多,冬天了还是这样。想请教这是怎么回事?兰花叶子上出现小白点还真不是霉斑,这是一种常见兰花病虫害,即蚧壳虫病害。家养的兰花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有几种情况可能造成这种现象:(1)兰花在引种或者买回来的时候已带有蚧壳虫。(2)家庭养兰种养过程中通风不良造成。(3)栽种时种植方式不对造成的。兰友的这种情况可以上三种原因都有,让我们来具体分析,看下不同的原因因素和解决之道。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兰友要问了,这么多的蚧壳虫,这么严重,难道没有药物能使用吗?有啊,当然有,不过家庭养兰不推荐大家使用药物处理,防治蚧壳虫的药物味道非常大,有一定的毒害性,在家里面使用有损于健康。如果要用的话,推荐一种方法大家使用,用软毛刷刷去叶片上的蚧壳虫以后,再用9℃白醋1:10的比例兑水或者采用肥皂水,喷雾叶片和植料,一天两次,连续喷雾三到五天也可以防治蚧壳虫。兰花其实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脆弱,只要种植方法合适,日常管理得当,加强通风,自然少生虫。
Ⅷ 兰花叶子上长白点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理
可能是“兰花介壳虫”危害所致,此虫危害时不移动,如同贴伏上面的皮屑一般,是兰花最严重的虫害,繁殖速度与危害性极大,需要及早防治。 一般需要喷施专杀药剂为好,如“杀扑磷”、“毒死蜱·机乳油”、“国光蚧必死”等等, 也可人工刷除或刮除,但要小心操作,避免兰叶受损!
Ⅸ 请问兰花叶子上出现白点是什么病
长虫了,介壳虫病。
介壳虫是半翅目,蚧总科昆虫的总称。根据蚧虫网(Scalenet,2014)的统计,现已被描述的介壳虫种类超过7500种[1]。大多数种类虫体上备有蜡质分泌物,形如介壳,介壳虫也因此而得名。介壳虫是花卉和果树上最常见的害虫,常群集于枝、叶、果上,吸取植物汁液为生,严重时会造成枝条凋萎或全株死亡。此外,介壳虫的分泌物还能诱发煤污病,危害极大。常见的有吹绵蚧、樟蚌圆盾蚧、糠片蚧、朝鲜球坚蚧、桑白蚧、康氏粉蚧、扶桑绵粉蚧等。
防治方法:
(一)植物检疫
介壳虫常固着寄生,虫体微小,主要靠寄主枝条、接穗、果品甚至树干携带而远距离传播。因此,对苗木、接穗和果品的采购、调运过程和保护区都应实施检疫,以防传播蔓延。
(二)农业防治
加强果园管理,及时中耕松土、施肥和灌水,满足果树对水肥的需要,可增强树势,提高果树抗虫能力。结合整形修剪,把带虫的枝条集中烧毁,可大大减少虫口数量。
(三)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实施生物防治是控制介壳虫种群数量的有效途径。各地都有一些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制介壳虫危害的成功经验,应注意总结推广,如瓢虫是介壳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通过提供庇护场所或人工助迁、释放澳洲瓢虫、大红瓢虫和黑缘红瓢虫等,可有效防治吹绵蚧、草履蚧的危害。介壳虫的寄生蜂、寄生菌种类也十分丰富,如日光蜂是防治梨圆蚧的有效天敌,已成为国际上引种利用的对象,应进一步加强研究。此外,在采用其它防治措施,特别是进行化学防治时,尽可能避免杀伤天敌。
(四)物理和机械防治
抓住介壳虫生命活动中的2个薄弱环节,采用物理、机械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首先,介壳虫营固着生活,很少活动,在新传入区常常只在局部植株或枝条上发生,及时采取拔株、剪枝、刮树皮或刷除等措施,便可收到显著的效果,如梨圆蚧传入新疆霍城、伊宁数年后,仅在局部枣园发生,由于当地枣树苗低矮,栽培间距大,蚧虫只集中在少数植株上发生,采取拔除烧毁措施,收到了彻底的防治效果。其次,介壳虫短距离扩散蔓延主要靠初孵若虫爬行,此时采用枝干涂粘虫胶或其它阻隔方法,可阻止扩散,消灭绝大部分若虫。粘胶用10份松香、8份蓖麻油和0.5份石蜡配制而成,将它们按比例混在一起,加热溶化后即可使用,粘性一般可维持15天左右。对于草履蚧亦可采用树根附近挖坑的方法,把其消灭在树下。
(五)化学防治
1、休眠期防治 在果树休眠期,喷洒3~5.5°Bé石硫合剂,3%~5%柴油ES或5%~6%煤焦油ES,对介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可兼治蚜虫和叶螨。
2、生长期防治 应抓住2个关键防治时期,初龄若虫爬动期或雌成虫产卵前是第1个防治适期, 卵孵化盛期是第2个防治适期,选用低毒的选择性杀虫剂进行防治。如“邯科140”1000倍液、毒死蜱600倍液、催杀8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