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根瘤
Ⅰ 请问这盘兰花叫什么名字,谢谢大神了!
从你的图片上看抄,你这个兰花属于春兰品种,具体品种为春兰中的绿云爪。
春兰 是兰科兰属地生植物。假鳞茎较小,卵球形,长1-2.5厘米,宽1-1.5厘米,包藏于叶基之内。叶4-7枚,带形,。花葶从假鳞茎基部外侧叶腋中抽出,直立,长3-15(-20)厘米,极罕更高,明显短于叶。
蒴果狭椭圆形,长6-8厘米,宽2-3厘米。花期1-3月。
春兰绿云爪如图:
Ⅱ 兰花土里面长出小豆豆,黄色,是怎么回事
我想就是虫子的卵
Ⅲ 兰花根消毒 兰花根怎么消毒
所谓的消毒就是杀菌,但是真菌杀死的同时又很多向根瘤菌这样的有益菌也一并杀死了。
Ⅳ 兰花附近常见的昆虫
只能给你列出来中国常见昆虫,每个目还分不同的科属,特性都不相同,谁也不可能把所有昆虫的特性都给你弄出来。想查那种的特性自己网络。原尾目:原尾虫。世界有650种,中国有199种 弹尾目:跳虫。世界有5000种,中国有296种 双尾目:钳尾虫。世界有600种,中国有51种 石蛃目:石蛃。世界350种,中国13种 缨尾目:衣鱼(书虫)。世界有250种,中国有20多种 蜉蝣目:蜉蝣。世界有2200种,中国有311种 蜻蜓目:蜻蜓,豆娘。世界有3500种,中国有727种 蜚蠊目:蟑螂,土元。世界有4000种,中国有363种 螳螂目:螳螂。世界有2000种,中国有165种 等翅目:白蚁。世界有3000种,中国有537种 直翅目:蝗虫,蟋蟀,树蟋,蝼蛄,螽斯,蚤蝼,菱蝗。世界有23000种,中国有2361种 xiu(虫樇)目:竹节虫,叶xiu。世界有2500种,中国有226种 螳xiu目:螳xiu。全世界罕见。 革翅目:蠼螋。世界有1850种,中国有285种 蛩蠊目:蛩蠊。世界有25种,中国有1种 纺足目:足丝蚁。世界有200种,中国有7种 襀翅目:石蝇。世界有2300种,中国有385种 缺翅目:缺翅虫。世界有25种,中国有2种 啮虫目:啮虫。世界有4500种,中国有1684种 食毛目:鸡虱。世界有4500种,中国有932种 虱目:虱子。世界有500种,中国有104种 缨翅目:管蓟马,纹蓟马,蓟马。世界有6000种,中国有501种 同翅目:蜡蝉,飞虱,蝉,叶蝉,沫蝉,角蝉,木虱,根瘤蚜,瘿绵蚜,蚜虫,粉虱,绵蚧,粉蚧,蚧,盾蚧。世界有45000种,中国有7009种 半翅目:黾蝽,负蝽,蝽,异蝽,龟蝽,盾蝽,兜蝽,荔蝽,长蝽,红蝽,缘蝽,猎蝽,盲蝽,网蝽,姬蝽,花蝽。世界有28000种,中国有3885种 广翅目:泥蛉,鱼蛉,齿蛉。世界有500种,中国有90种 蛇蛉目:蛇蛉。世界有200种,中国有18种 脉翅目:草蛉,螳蛉,褐蛉,蚁蛉,蝶蛉。世界有4500种,中国有726种 鞘翅目:长扁甲,虎甲,步甲,龙虱,球甲,水龟甲,隐翅甲,蜣螂,锹甲,金龟,吉丁甲,叩甲,萤,花萤,皮蠹,谷盗,锯谷盗,瓢甲,拟步甲,芜菁,天牛,豆象,叶甲,小蠹,象甲,三锥象)世界有330000种,中国有25641种 捻翅目:捻翅虫。世界有400种中国有25种 长翅目:蝎蛉。世界有500种,中国有200种 双翅目:大蚊,蚊,瘿蚊,虻,食虫虻,蜂虻,食蚜蝇,杆蝇,实蝇,果蝇,丽蝇,麻蝇,寄蝇,花蝇,蝇,蚋,蠓。世界有110000种,中国有11131种 蚤目:蚤。世界有3000种,中国有634种 毛翅目:石蛾。世界有10000种,中国有1055种 鳞翅目:小翅蛾,颚蛾,蝙蝠蛾,异蛾,谷蛾,蓑蛾,细蛾,巢蛾,菜蛾,麦蛾,木蠹蛾,卷蛾,透翅蛾,斑蛾,刺蛾,蛀果蛾,羽蛾,螟蛾,尺蛾,蚕蛾,枯叶蛾,天蚕蛾,天蛾,夜蛾,舟蛾,毒蛾,灯蛾,弄蝶,凤蝶,粉蝶,眼蝶,灰蝶,蛱蝶。世界200000种,中国有19293种 膜翅目:叶蜂,茎蜂,姬蜂,茧蜂,赤眼蜂,小蜂,金小蜂,蚜小蜂,土蜂,蛛蜂,蚁,胡蜂,蜾蠃,泥蜂,蜜蜂,熊蜂,切叶蜂,木蜂。世界有120000种,中国有9460种%D%A
Ⅳ 五月份后开的兰花而且每月开一次,这叫什么兰花
根据你的描述,应该是剑兰,花期是5月到10月
温度要求
夏季温度较高时,要适当的降温,及时通风,温度在35℃以上要减少浇水,保持盆土相对干燥,温度回升后正常养护。
施肥方法
建兰施肥通常选择碧卡颗粒复合肥,每盆3~5粒,注意是按粒计算的不能施肥过多,以免出现烂根。肥料不要过于靠近烂根,可以肥施入后,用兰土覆盖,第二天浇水。
平时喷水的时候可以在其中加入微量的磷酸二氢钾。建兰的根部有根瘤菌,基本可以满足氮元素的需求,在施肥过程中减少氮元素的含量。
Ⅵ 请养兰花的大神看看这是虫害吗!
感觉不是虫害,而是某种长效缓释肥料的外壳,它的数量并没有增加,只是早先未发现而已。之前它在盆底部,是被作为底肥使用的,你翻土的时候,由于它还没有释放完养分,比重与盆土差不多,因此没有被你注意。翻土后,很多肥料颗粒与兰花肉根想接触或者太近,释放养分时就烧根了,因此会造成烂根现象。
肥料颗粒内部肥料释放后,会留下一个空的壳体,比重较轻,飘浮于水面,因此你感觉它数量增加了,其实不是增加了,而是之前你没有留意而已。
Ⅶ 什么原因西兰花长得丑,又生出一个个包
西兰花(Brassica oleracea L. vat. italica Planch)又称青花菜、绿菜花、花菜薹等,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变种,1-2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台州地处浙江中部沿海,依山面海、地貌多样,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土壤肥沃,十分适宜西兰花的种植。据中国西兰花网、中国农业台州湾网站提供的资料显示,台州市西兰花常年种植面积达12万亩以上,主要分布在临海、三门、温岭、路桥和椒江一带的沿海地区,年产30万吨,产值2.8亿元以上,占浙江的50%、全国的25%,是浙江省重要的特色蔬菜和出口蔬菜,也是我市农业的支柱产业]。
但是,随着我市西兰花种植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种植年限的增加,西兰花茎瘤病、根肿病和根结线虫病发生日趋严重。据笔者在浙江省台州各市(县、区)西兰花种植区调查发现,上述病害发生普遍,重发田块发病率达30%以上,主要表现为生长迟缓、矮化、地上部萎蔫,此类病害的发生又促进了软腐细菌的感染,导致后期根部完全腐烂,有臭味,植株可轻易拔出,给种植户造成惨重损失,与此同时也会出现农药的使用不科学规范,乱用滥用农药现象,以致西兰花品质的下降,严重制约西兰花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3]。由于西兰花茎瘤病、根肿病和根结线虫病的田间症状相似,都表现为基部或根部肿大,地上部生长不良,严重时整株枯死,但前者属非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后两者为侵染性病害,而且发生条件不同,防治技术差异较大。因此,为了正确识别西兰花茎瘤病、根肿病和根结线虫病,经济、有效、安全地预防和控制其发生与危害,做到对症下药,以防乱用滥用农药,现将西兰花茎瘤病、根肿病和根结线虫病的识别与防治综述如下,供各西兰花种植户参考。
1 症状
1.1 西兰花茎瘤病
西兰花茎瘤病主要发生在西兰花营养生长中、后期至花球采收前,田间症状表现为近土表处花茎基部出现突起,以后不断膨大,逐渐形成一个环状的小球型瘤状体或数个大小不一的球状瘤,瘤体多了相互拥挤,形似菠萝的表面(图1)。
从对西兰花茎瘤病横切面解剖结果来看,可见有无数条放射性地伸向球体内部,中间变为褐色木质化的硬心,严重时腐烂、发臭。将新鲜或剥离表皮的病组织切片并加以染色处理,在显微镜下未发现病原物及病毒所致的组织病变。
1.2 西兰花根肿病
西兰花根肿病是由真菌鞭毛菌亚门芸薹属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后,引起的主根或侧根薄壁组织膨大症[7-8]。发病初期地上部分症状不明显;3-5d后随着地下部分病情的扩展,植株地上部分生长变缓、僵缩矮小、叶片无嫩绿光泽;7-10d基部叶片逐渐变黄萎垂,特别是在晴天中午整个植株表现为明显的萎蔫症状,但夜间可恢复正常,持续一段时间后(15-25d)严重地块的病株不能恢复,逐渐褪黄,最后可导致全株萎蔫死亡。另外由于病部容易被土壤中的各种软腐病菌等细菌侵染,造成组织腐烂,发出恶臭,甚至成片死亡,对产量影响很大(图2)。
西兰花根肿病发生于根部,病菌从植株的根毛侵入寄主细胞,经根部皮层进入形成层,刺激寄主薄壁细胞分裂、膨大,导致根系形成肿瘤。肿瘤一般成椭圆形或肾形、手指形、不规则畸形(像生姜状),大的如鸡蛋、小的如粟粒。在主根上发病时肿瘤个大而数少,在侧根上发生时肿瘤个小而数多。肿瘤初期表面光滑、圆球形或近球形,后期常发生龟裂,且粗糙。其他杂菌侵入后可造成腐烂,由于根部发生肿瘤严重影响对水分和养分的正常吸收,所以地上部出现萎蔫。但在后期感病的植株,地上部症状不明显。
1.3 西兰花根结线虫病
西兰花根结线虫病是由植物寄生线虫根结线虫属侵染作物根部后,受到根结线虫释放的吲哚乙酸等生长激素的影响,细胞恶性分裂,形成根瘤或根结。主要发生在须根和侧根上,病部产生肥肿畸形瘤状结。剖开根结,病部组织中有许多细长蠕动的的乳白色线虫寄生其中。一般根结之上可生出细弱的新根,再度侵染则形成根结状肿瘤。轻病株地上部症状表现不明显,重者生长缓慢,叶片萎蔫,渐黄枯,且植株矮小、结球少而小,甚至不结球,特别是晴天中午植株地上部分出现萎蔫或逐渐枯死,易从地下拔出 [9] (图3)。
西兰花根结线虫病主要危害植株的根部,从苗期到花球生长期均可受到根结线虫的侵害,一般主要危害苗期,成株期植株根系由于木质化后线虫侵害较少,发病程度轻,对生产影响不明显。幼苗期发病主要表现在新生嫩根受害,被侵害幼根呈粗细不均等肿大,或形成串珠状肿瘤,以后变褐腐烂。另外发病初期在病根上产生浅黄色至黄褐色、大小形状不一的瘤状根结即虫瘿。解剖镜检虫瘿,可见有细长蠕虫状雄虫和白色细小梨形雌成虫[10]。
2 发生特点
2.1 西兰花茎瘤病
西兰花茎瘤病为非侵染性病害,也叫生理性病害,田间发病比较均匀,没有由点到面的扩展过程,无发病中心。笔者在严重发病的田块连续观察,发现相邻的田块(品种均为绿雄90,但为不同农户)无一株发病。此病的发生与地势、土质、肥料、当年气象条件、栽培管理措施、排灌及喷药等诸多因子有关。一般地势低洼、雨水较多、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田块,发病较重。
2.2 西兰花根肿病
病原真菌以休眠孢子囊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存活越冬。病菌抗逆能力很强,可在土壤中存活并保持侵染力达6年以上;其萌发和侵染最适土温为20~25℃,但在9~23℃均可发育,适宜相对湿度为70%~98%,适宜土壤酸碱度为pH值5.4~6.5。病菌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感染西兰花苗或带菌的泥土,田间近距离传播则主要借助雨水、灌溉水、地下害虫及农事操作等。通常连作、地势低洼、偏酸性土壤及钙不足的地块,发病较重。另外天气对本病的影响力较大,如移栽时或移栽后营养生长期间下雨天偏多,往往发病率较高[11-14]。
2.3 西兰花根结线虫病
西兰花根结线虫主要以卵及幼虫随植株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在土壤中可存活1~3年,在土壤中生存的最适温度为20~25℃,土温10℃以下或35℃以上线虫停止侵染,最适土壤含水量为50%左右。翌年春季气候适宜时,雌虫产卵繁殖,孵化后为2龄幼虫即可侵入根尖,引起初侵染;带有含西兰花根结线虫根结的未腐熟的堆肥,也可成为此病的初侵染源。被根结线虫污染的土壤,很难将线虫清除,成为生上产防治的一大难题。侵入的线虫在根部组织中继续发育、交尾产卵,产生新一代2龄幼虫,随灌溉水、农事操作以及自身运动等方式近距离传播;另外西兰花根结线虫还可通过种子、苗木、土壤、流水和包装材料远距离传播。土壤疏松、地势高燥、通气性好、盐分低以及连作条件下的地块,适宜根结线虫活动,发病严重。
3 综合防控技术
3.1 合理轮作
轮作换茬是防治西兰花茎瘤病、根肿病和根结线虫病的主要措施,合理轮作可使病情显著减轻,一般最好与大葱、韭菜、辣椒等抗耐病蔬菜、禾本科作物或水生蔬菜实行2~3年轮作。重病地轮作年限应至少在5年以上。
3.2 无病育苗
选择未受侵染的地块作苗床,将苗床土消毒后育苗,或用草炭、塘泥、稻田土等无病土育苗,禁止移植病区的带病幼苗。
3.3 加强田间管理
①西兰花茎瘤病:一是及时开好田间沟渠,尽量降低地下水位;二是科学施肥,不施用未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土杂肥等。
②西兰花根肿病:一是针对西兰花根肿病菌适宜在偏酸性土壤中生长,因此可采取土壤处理方法,即通过施用草木灰、氯化钾等碱性肥料或消石灰,调节土壤pH 值,从而降低根肿病发病率;二是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排出田间积水,清洁田园,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深埋或带出田外烧毁,并在病穴周围撒上消石灰,以防病菌蔓延;三是对于换茬病田清除根肿病残体,翻耕土壤,以加速病残体分解,减少田间初侵染源。
③西兰花根结线虫病:一是科学施肥,不施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二是深翻土层暴晒,以杀死土壤中的线虫;三是灌水灭虫,即在移栽西兰花前,将田块灌水到20cm以上,与此同时诱发根结线虫卵孵出2龄幼虫,使其在短期内找不到寄主植物而死亡;四是土壤消毒,即每667 m2用5%石灰氮颗粒剂80 kg撒施,3~5d后移栽;五是在西兰花生长期间,若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就地深埋或集中带出田外销毁。
3.4 化学防控
①西兰花茎瘤病:由于此病属生理性病害,因此不能乱用农药,主要是加强农业措施,做好预防工作[15]。
②西兰花根肿病:在未发生或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可选用15%恶霉灵水剂5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或10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00倍液等浇根处理,每隔7d一次,连灌2~3次,视土壤干燥程度每株浇灌药液200~300ml。
③西兰花根结线虫病:于发病初期可选用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等灌根,每株灌药液200~300ml;也可每667 m2用15%噻唑膦颗粒剂0.2kg,或10%噻唑膦颗粒剂(福气多)1.5kg,在西兰花移栽时撒施或移栽后穴施,浇水盖土防效更佳。
Ⅷ 大神们,这个是哪个品种的兰花,值钱多少钱谢谢!
这是建兰,价格并不固定,价格受到品质的影响,品质好的自然价格会贵一些。
建兰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光照要求
建兰喜欢充足的散射光,不喜欢直射光,夏秋季节需要遮光70%~80~左右,冬春季节遮光30%,在家中养殖可以借助家中的门窗遮阴。
冬春季节,温度在10℃一下的天气,可以全天日照,不需要遮光,以促进建兰的萌芽,增强植株的抗病力。
浇水方法
给建兰浇水必须要掌握见干见湿的原则,浇水就要浇透。
浇水前要观察兰盆是否需水,用手触摸兰土,不粘手,或者盆土表面显出白色,要及时浇水。
浇水时要保证整盆土被均匀的浇湿,确保烂根分布均匀,也可以采用浸盆的方法,将整盆建兰反正该水中,让水从盆底渗入盆中。
温度要求
建兰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5~23℃,在室内种植的时候注意控制好温度,不能闷,不能凉。建兰冬季休眠期的温度控制在0~12℃,这样来年开花会更美。
夏季温度较高时,要适当的降温,及时通风,温度在35℃以上要减少浇水,保持盆土相对干燥,温度回升后正常养护。
施肥方法
建兰施肥通常选择农用的复合肥,每盆3~5粒,注意是按粒计算的不能施肥过多,以免出现烂根。肥料不要过于靠近烂根,可以肥施入后,用兰土覆盖,第二天浇水。
平时喷水的时候可以在其中加入微量的碧卡硅溶磷酸二氢钾。建兰的根部有根瘤菌,基本可以满足氮元素的需求,在施肥过程中减少氮元素的含量。
Ⅸ 怎样治西兰花的根瘤
西兰花根茎部异常肿大,形成瘤状突起,表面粗糙,后破裂变褐,植株长势衰弱。
可能原因:一是除草剂使用不当,二是2,4-二氯苯氧乙酸丁酯药害,三是未发酵腐熟的有机粪浇灌。
防治:针对病因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增施肥料。
Ⅹ 兰花根的形态特征是什么样子的
兰花的根多为圆柱状,常呈线形,无主根与侧根之分,粗大而肥壮,大多呈灰白色。根的前端有明显的根冠,其作用是保护根尖生长点。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和储存水分与养料。
在杓兰亚簇(Cypripedilinae)绝大多数地生种类的根上生有大量的根毛。附生兰的气生根是由中心的维管束和周围疏松的海绵组织构成,皮层的受光部分可以变成绿色而进行光合作用,这一层海绵状的组织称为根被。
兰花根的内部结构为典型的单子叶植物类型。其皮层细胞较为发达,在根组织内或根际周围通常共生着根菌,也称作兰菌、菌根,它属于真菌类,这些菌丝体侵入兰花根的内部后,逐渐被兰花分解、吸收,供作兰花的养分。这种现象对于根系生长在空中的附生兰尤为重要,因为根在空中无法直接吸收养分,只有靠这些根菌固定空气中的氮后,再消化吸收根菌所含的养分,就象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帮助固定空气中的氮,能促进豆科植物生长一样。尤其是兰花的种子,仅有发育不完全的胚而无胚乳,无法自行发芽生长(组织培养除外),在自然条件下,兰花种子的萌发需要这些根菌侵入,并把所含养分供给胚以后,才能萌发生长。
生长在地下的根称地生根,生长在空气中的根称气生根。无论地生根还是气生根,其内部构造基本相同,分外层、中层和内层。最外层是根被组织,它源于表皮组织,根被组织的细胞为长筒形,多角,由中心向外辐射状排列。根被细胞成熟时,原生质解体,细胞发生加厚的条纹。根被组织的功能是保护皮层,吸收水分,减少和保护皮层内部水分的散失。兰根的中层为皮层组成,细胞比较发达,约有20层多角形细胞组成,厚度约为根被组织的3倍,占根的大部分。最外面与根被相连的一层组织为外皮层,由单层细胞组成,辐射状排列,整齐,体积大于一般的根被细胞,其内是皮层,皮层细胞是活的细胞,有的含有针状结晶体,有的含叶绿体,有的含共生的根菌。
兰根的内层为中心柱,即兰根腐烂后留存的线状的“筋”。中心柱最外层与皮层相连的为内皮层,内皮细胞上凯氏带很发达。紧贴内皮层的一层是维管束鞘。内皮层与维管束鞘都有两种不同构造的细胞,在韧皮部外周的为厚壁细胞,在木质部外周的则为薄壁细胞。后者是输导组织,主要运输水分和养分;前者主要是加强根的强度。
兰根有多数的维管束,其木质部和韧皮部都是分开呈辐射状排列,在它们的周围有纤维组织,成为管柱,中心为薄膜细胞的髓部。
多数附生兰除地下根之外,还有许多气生根,其功能除吸收、固定和保护外,有叶绿素的部分还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