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兰花花
Ⅰ 什么是民歌调兰花花
《兰花花》是中国陕北地区的地方民歌
歌曲的旋律属于信天游的曲调,由上、下内两句组成,容曲调悠扬柔美,节奏舒缓自由,歌词口语化,很具地方特征
《兰花花》是刘燕平演唱的陕北民歌,由周家洛采集和再创造而成
以纯朴生动、犀利有力的语言,热情歌颂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
兰花花的原名叫姬延玲,1919年出生在延安临镇,长得十分招人喜欢
Ⅱ 阿宝歌中的兰花花是什么意思
这首歌来自一个真实的故事。兰花花是人名。
延安临镇川的兰家河,有一个兰花花,生得真个俊,实实的爱死人。
兰花花年己十八岁,秀眉花眼,小小的嘴唇,见人总是笑眯眯的,脸上绽出一朵花,露出雪白雪白的牙齿。她身穿一身蓝,走路就像水漂船,脚蹬一双高底红绣鞋,照得村里村外的年轻后生心花缭乱,坐卧不安。都说兰花花是百里挑一的好女子。天下的美女最数兰花花好。
这朵花被村里的财主人家周富贵挑中了。
周富贵外号叫”周半川”,膝下有个老生猴小子,年仅七岁,秃脑鼠眼,一脸大麻子,整天鼻涕吊两股,富贵却把他当成宝贝蛋蛋。想给儿子早娶媳妇,早生贵子,早看守他的家业财产。因此,便请了村西能言利嘴的刘媒婆,给他儿定个大媳妇。
刘媒婆到家吃的油,穿的绸,大烟瘾一过,手在双膝盖上一拍,说:”哎呀!这事不用再叮咛。那兰花花不就是一个现成的,一万个姑娘里头难挑的俊女子嘛!前几天,我还碰着他大,洋烟瘾发得嘴像簸箕大,家里一个子儿也没有了,想把兰花花许配人家,弄几个片片 (银元)和蛋蛋 (大烟)吃。”
周富贵一听,皮笑肉不笑地问:”这没啥难肠,烟土你背上,大钱你拿上,好话你说上,腿儿你跑上,成事总不能亏待你。”就这样,凭着媒婆子三寸不烂之舌,正月说亲,二月里定,三月里交财礼,四月里就要娶亲过门哩。
当兰花花知道时,亲事已定好了。今天就过门,她哭着、闹着不愿去。他大说:”好娃哩!事已说好了,钱也使了,太穷,退赔人家不起,再说红口白牙,三媒六证,咱也惹不起周家,是崖是坑你跳吧,命定该如此。”
兰花花哭得死去活来,想寻无常,邻家婶子也劝说:”我娃年纪小小的,正在活人哩,女婿不强强,也图个人家窑院土地。再说你瞅的那个灵醒女婿杨二娃,也在周家拦羊抵债,你过了门,明里暗里还不就是那么一回事啊!”
正说着,只听吹手王八,高骡子大马,轿到门上了。就这样匆忙,便对对鼓,对对锣,对对喇叭,吹吹打打抬进了周家。
兰花花下轿后,东照照,西看看。土墙墙院子,一排排窑,三间瓦房新铮铮的。对对猪,对对羊,对对先生坐几行,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只见一扎高的个小女婿,连晶花帽子、披红、袍子也拉不起,被人抱出来,和她拜天地,入洞房。这个女婿论个子一点点,论人才又秃又瞎还尿床。自己身上的纽扣也不会扣,连炕也爬不上去,要人往上吊哩。气得兰花花指着窑皮骂媒人,埋怨爹娘好狠心。
那猴小子见兰花花哭得很伤心,便说:”姐姐,你哭啥哩,快睡觉觉,明天我送你回娘家。”
兰花花一听,又气又想笑,顺手拉开红绫子被子,铺好四六绵毡,放好鸳鸯枕头,说:”你睡吧!”
小女婿说罢呼呼噜噜地睡着了。睡梦中一会说;”妈妈,我要吃奶奶。”兰花花没理。
停了一会又说:”姐姐,我要尿尿哩!”兰花花只觉脚脖子热呼呼的,忙掀开被子一看,红绫子被子象牙床都叫尿浇湿了,连她的绣鞋也泡在尿里头,一生气,便脱下绣鞋打女婿。
小女婿一见兰花花打她,一轱辘爬起来,哭哇嚎叫跑到前炕上。兰花花撵到前炕上,猴小子又跑到后炕上,兰花花又撵到后炕上,好像猫儿把鼠窜。猴小子见躲闪不过,便双膝跪在当炕里,叩头像捣蒜似的说:”姐姐我不敢了。”
兰花花拧住他的耳朵说:”我不是你姐姐。”
猴小子忙改口说:”娘,我再也不敢了。”
兰花花说:”我不是你娘。”
猴小子说:”不是我姐,不是我娘,你今打我为甚的?”
”不是姐,不是娘,我今打你为尿床。”
”你若为的是尿床事,请你饶了吧!我以后一定改,光吃捞饭不喝汤。”说着又磕头,又作揖。
再说周半川正在厅房陪客喝喜酒,忽听洞房闹嚷嚷,撵过来一看,气得乱吹胡子干瞪眼。一脚踏开门,一把把兰花花拉出房:”哼,你翻天了,刚过门的个新媳妇,你就打女婿哩!”说着叫人把兰花花关在磨房里。
兰花花抱磨杆,一天叫推二斗半。兰花花抱磨转,三天没吃一顿饭,头发锈成个毡片片。一碗小米饭,一天用三餐,过了好几天,才吃了一点点。
这磨声呼噜噜,像敲鼓,如吼雷,惊动了隔壁拦羊的杨二娃。他自兰花花抢进周家,每日闷闷不乐。当他听到磨声,心想可能是兰花花推磨,但又定不准。这天放羊,他在山里拽来了一把马兰花,黑地凑人不防,便从窗窟窿撂 进磨房。
兰花花正在吊着眼泪勾斗推磨,一见马兰花,情知是二娃哥撂的,便”哗啦”一声把磨房门打开了。二娃听到门响,便跳墙过来,一把把兰花花抱在怀里。
兰花花一见二娃,泪如雨下,冤屈得说不出一句话,半天才叫了声:”二娃哥。”
二娃说:”我就在你跟前。”
”你不走了吧?”
”不走了。咱们死死活活在一搭。”
兰花花紧紧搂着二娃的腰。二娃轻轻抚摸着兰花花的头:”看你,连头也懒得梳了。”
兰花花说:”二娃哥,给我梳一个麻花头吧!”
”没有梳子—-”
”用月牙。”兰花花接过话音说。
”天高攀不上。”
”用五龙爪。”
”什么五龙爪?”
兰花花托起二娃的手,说:”用手随便理理就好看了。”
月亮从磨房窗户里透进来,照得兰花花更加迷人好看。梳头中间,二娃猛不防亲了兰花花一个豆芽子嘴。兰花花”嗯”了一声,把二娃推开。
二娃问:”兰花花,你不爱我吗?”
”爱。谁不知道你没婆姨,我没汉,咱二人好像一骨朵蒜。”
”我没,你有。”二娃向上房指指。
”我不是他婆姨,他把我叫姐叫娘哩!”于是将打新郎的经过给他说了。
二娃搬着兰花花的肩膀,问:”你爱我的什么哩?”
兰花花说:”不爱你东来不爱你西,单爱哥哥二十一。”
”我是个拦羊娃。”
”对对山羊串串走,我和放羊娃手拉手。”
”我是穷小子。”二娃故意说。
”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烧酒盅量米不嫌哥哥穷。”
”还有呢?”二娃打破沙锅问到底。
兰花花说:”还有呀!人人都说咱俩个好,阿弥陀佛天知道。”
二娃越听越心喜,他紧紧抱住兰花花说:”红鞋扎的兰花花,咱俩死死活活在一搭。”
兰花花说:”咱俩定下一句话:深更半夜你早些来,来的迟了门不开。”
二娃说:”不行。”
”怎么不行?”
二娃说:”打碗碗开花蔓不长,露水夫妻不久长。”
兰花花着急说:”那你说怎么办?”
二娃向四面探听探听,低声说:”逃走,明天五月端阳,我在小河口等你,拉你逃出虎口狼窝。”
”行。这是个最好的主意。我一吃夜饭,给咱准备上一点干粮,手提上羊肉怀揣上糕,冒上个性命往你那儿跑。你一定等我啊!”"对。”
据说这对恩爱自由的夫妻就这样逃走了。人跑出去无影无踪,是死是活不知道。但村里年轻小伙子却想她,就给她编了个曲儿叫《兰花花》,一直传唱到现在,请听:
青线线蓝线线兰格英英翠,
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爱死人。
五谷子田苗子数上高粱高,
一十三省的女娃子数上兰花花好。
……
Ⅲ 陕北民歌<<兰花花>>的音乐特征
脍炙人口的陕北民歌《兰花花》是一首叙事性独唱歌曲。歌曲语言淳朴、旋律优美流畅,有较大的艺术感染力,深得群众喜爱。
运用“信天游”曲调的《兰花花》;曲调高亢悠扬柔美、开阔有力,节奏舒缓自由,极具陕北特色。它以优美舒展的音调,纯朴感人的语言,塑造了一个热爱生活,向往纯真爱情,敢于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农家女兰花花的形象。
鞭挞了封建买办婚姻对妇女的摧残和迫害,同时也高度赞扬了兰花花勇于冲破封建传统礼教,大胆追求婚姻自主的反抗精神。
《兰花花》分析:
全曲是典型的“信天游”分节歌形式、两句体、多段式,具有很强的叙事性。
第一、二段:开始以极高的音起句,曲调一开始就出现两次四度(6 2)跳进和句中的四度甩腔起强调和突出人物的作用。在兰花花的“花”字,其旋律la上用了波音,起强调和突出人物的作用。
第三、四段:由G调转入C调,速度慢一半,语气也特别悲痛,描绘兰花花被迫出嫁情景,从侧面反映出封建礼教的无理与凶残,我们也能从音乐中听到兰花花那清晰的哭腔。
第五、六段:通过果断而坚决的唱腔,我们可以感到女主人公的坚决的反抗。
第七段:描写了兰花花的出逃,采用了紧拉慢唱的摇板,情绪紧张而热烈。
第八段:转回G调,用无限的激情刻画兰花花逃婚成功。用重复句,生动地表现出兰花花为追求美好的婚姻而勇于冲破封建礼教的决心和大无畏的反抗斗争精神。
《兰花花》真实小故事:
兰花花原名姬延玲,小名叫叶子,1919年出生于延安南川临镇街一个农民家庭。她从小就心灵手巧,长的俊秀,到十二六岁的时已出脱得端正水灵,亭亭玉立,如出水芙蓉,像雨后马兰花一样惹人喜爱,人们给她送了个绰号码叫“兰花花”。
红军中有个战士,他与兰花花一见钟情,偷偷相爱,发誓要死死活活相伴终身,不久两个便发生了关系。因红军奉命过山西东征,红军战士只得和兰花花难分难舍地暂时告别。
兰花花的父母认为女儿败坏了自己的门风,便托媒人把17岁的兰花花许给临镇后街富户任老五的的小儿子任小喜,兰花花不从,在父母的威迫下响吹细打抬进了 任家。任小喜吃喝嫖赌无所不为,后因在宜川抢劫杀人被处决。第二年,兰花花又被父母强迫嫁给了临镇一个姓石的富户人家。石家用的小子生得十分丑陋,满脸大 麻子,他看上了兰花花的美貌,不惜花钱把兰花花买去妻。兰花花在石家受尽折磨,她日思念自己的红军情人。因精神过于苦闷,终于在1942年月日正月病死, 死时24岁,留下一女一男两个孩子。
红军战士东征胜利后回到陕北,得知兰花花被迫嫁人,非常难过,但又怕给兰花花带来麻烦,故也没敢去 看望兰花花,只有苦在自己心里。以后又听到兰花花病亡,悲痛欲绝,一病不起。在医院治疗中暗自构思怀念兰花花的相思之歌。出院后,他恰好又转业到固临县 (今延安市临镇)文教科当科员。不久又调到固临县小学任教导主任。他还朝思暮想兰花花,便把在住院时编的兰花花歌曲整理出来(全长84句),把任家改为周 家。教学生娃娃和村民演唱、传诵。《兰花花》很快在固临、延安、宜川、绥德等地传唱开来。后经延安鲁艺音乐工作者收集整理,迅速传遍了陕甘宁边区和大江南 北。全国解放后,唱遍了新中国。
Ⅳ 《兰花花》的歌词是什么
《兰花花》
创作者:周家洛
原唱:刘燕平
歌词: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
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呦),就数(那个)兰花花好。
正月里(那个)那个说媒,二月里订。
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
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
兰花花我下轿来,东望西照。
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坟。
你要死来你早早的死,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
手提上(那个)羊肉怀里揣上糕,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
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咱们俩死活呦长在一搭。
(4)延安兰花花扩展阅读:
兰花花的原名叫姬延玲,1919年出生在延安临镇,长得十分招人喜欢。在红军攻下临镇时,兰花花与部队里一位年轻的战士情投意合,并发誓永不分离。不久红军接到新的任务,两人不得不分离,生死不知。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兰花花的父母知道兰花花与人相爱,但男方是一个大头兵,便做主把她嫁与任小喜,后来任小喜死后,兰花花又被迫嫁与大户石家,兰花花最终不满社会的腐朽、不满人生的不幸,在这种痛苦下郁郁寡欢而死。战士回来后,为她写下了这首《兰花花》。
Ⅳ 《兰花花》是讲什么的
说起陕北民歌,人们首先就会想起《兰花花》等优秀民歌。《兰花花》是一首十分动人的反封建情歌,是陕北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典范作品之一。这首优美的民歌,从30年代唱至今天,受到几代中国人的喜爱,家喻户晓,久唱不衰。《兰花花》是根据延安临镇的一个真实的爱情悲剧故事编创阵创出来的。
兰花花原名姬延玲,小名叫叶子,1919年出生于延安南川临镇街一个农民家庭。她从小就心灵手巧,长的俊秀,到十二六岁的时已出脱得端正水灵,亭亭玉立,如出水芙蓉,像雨后马兰花一样惹人喜爱,人们给她送了个绰号码叫“兰花花”。红军中有个战士,他与兰花花一见钟情,偷偷相爱,发誓要死死活活相伴终身,不久两个便发生了关系。因红军奉命过山西东征,红军战士只得和兰花花难分难舍地暂时告别
兰花花的父母认为女儿败坏了自己的门风,便托媒人把17岁的兰花花许给临镇后街富户任老五的的小儿子任小喜,兰花花不从,在父母的威迫下响吹细打抬进了任家。任小喜吃喝嫖赌无所不为,后因在宜川抢劫杀人被处决。第二年,兰花花又被父母强迫嫁给了临镇一个姓石的富户人家。石家用的小子生得十分丑陋,满脸大麻子,他看上了兰花花的美貌,不惜花钱把兰花花买去妻。兰花花在石家受尽折磨,她日思念自己的红军情人。因精神过于苦闷,终于在1942年月日正月病死,死时24岁,留下一女一男两个孩子。
红军战士东征胜利后回到陕北,得知兰花花被迫嫁人,非常难过,但又怕给兰花花带来麻烦,故也没敢去看望兰花花,只有苦在自己心里。以后又听到兰花花病亡,悲痛欲绝,一病不起。在医院治疗中暗自构思怀念兰花花的相思之歌。出院后,他恰好又转业到固临县(今延安市临镇)文教科当科员。不久又调到固临县小学任教导主任。他还朝思暮想兰花花,便把在住院时编的兰花花歌曲整理出来(全长84句),把任家改为周家。教学生娃娃和村民演唱、传诵。《兰花花》很快在固临、延安、宜川、绥德等地传唱开来。后经延安鲁艺音乐工作者收集整理,迅速传遍了陕甘宁边区和大江南北。全国解放后,唱遍了新中国,也传到了海外。
Ⅵ “保卫延安”“兰花花”“黄土人家”这类关于延安的影视在延安火么
刚开始火,现在不咋样了
Ⅶ 兰花花歌词
兰花花
陕北民歌
演唱 刘春风
青线线蓝线线,
蓝格莹莹的彩,
生下一版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权个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儿数上高梁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哟惟有那个蓝花花好。
正月里说媒,
二月里订,
三月里交大钱,
四月里迎。
三班子吹来,
两班子打,
撇下我的情哥哥呀,
抬进了周家。
兰花花那个下轿来,
东望西照,
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像那一座坟。
你要那个死来你早早价死,
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
手提上那个羊肉怀里揣上糕,
拼上那个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
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
咱们两个死活哟常在一搭,
咱们两死活哟常在一搭,
常在一搭,
常在一搭啊!
Ⅷ 兰花花原唱是谁
原唱是刘燕平。来
《兰花花》是刘燕平演自唱的陕北民歌,由周家洛采集和再创造而成,并由党音之改编,后由朱逢博、郭兰英、王昆、李波、阿宝等多人传唱,该曲是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插曲和电视剧《爱在战火中》的主题曲。
《兰花花》是中国陕北地区的地方民歌,以纯朴生动、犀利有力的语言,热情歌颂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兰花花。
(8)延安兰花花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兰花花的原名叫姬延玲,1919年出生在延安临镇,长得十分招人喜欢。在红军攻下临镇时,兰花花与部队里一位年轻的战士情投意合,并发誓永不分离。
不久红军接到新的任务,两人不得不分离,生死不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兰花花的父母知道兰花花与人相爱,但男方是一个大头兵,便做主把她嫁与任小喜,后来任小喜死后。
兰花花又被迫嫁与大户石家,兰花花最终不满社会的腐朽、不满人生的不幸,在这种痛苦下郁郁寡欢而死。战士回来后,为她写下了这首《兰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