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荷花塘
A. 翠湖给好玩 有些什么好玩的
翠湖 昆明翠湖1.云南翠湖
翠湖,位于昆明城五华山西麓,是城区的中心观光点。因其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故称“翠湖”。南眺碧鸡、北瞰蛇山,水光潋滟,垂柳摇曳,“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佛楼台”,被誉为镶嵌在昆明城的“绿宝石”。 元朝以前,滇池水位高,这里还属于城外的小湖湾,多稻田、菜园、莲池,所以又叫“菜海子”。因东北面有九股泉,汇流成池,又名“九龙池”。至民国初年,改辟为园,园内遍植柳树,湖内多种茶花,始有翠湖的美称。
翠湖在元代以前,是临近滇池潘家湾的一个湖湾,李专《菜海行》诗中说:“昆明池水三百里,菜海与之为一体。菡萏之国蛟龙窟……”翠湖涌出之泉水,直接入注滇池。
方国瑜先生考证:“元初以前,滇池湖岸西阻山麓,其北、东、南三面,自碧鸡关下高峣村,经上普坪村、眠犬山下夏家窑团山南麓、梁家河村、菱角塘、潘家湾、土桥、官渡、海燕村、石寨山下金沙村、昆阳城边旧校场,以至海口。”(见方国瑜《元史·赛典赤传概说》)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赛典赤拜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至元十三年(1276年)初,“昆明池口塞,水及城市,大田废弃,正途壅底,公命大理等处巡行劝农使张立道,付二千役而决之,三年有成。”(元赵子元《赛平章德政碑》)这就是第一次疏浚海口水利工程。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州革,县如故。其地有昆明池五百里,夏潦必冒城廓,张立道为大理等处劝农使,求泉源所出,泄其水,得地万余顷,皆为良田”。(元宋濂《元史·地理志·云南行省》),元代几次大型水利工程,滇池水位下降,翠湖与滇池湖面分隔,成为“清回秀澈”的一泓秀水,湖水“赤旱不竭,土人于中种千叶莲”,周围“蔬圃居半”,称菜海子,又称翠海。翠海东北面湖中,有九个出水泉眼,“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名九龙池。”翠湖之水经河道注入滇池。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傅友德、蓝玉、沐英征云南,元末代云南梁王巴匝刺瓦尔密兵败投滇池(一说服毒),明军平定云南。洪武十六年(1383年)傅友德、蓝玉班师回南京,朱元璋义子西平侯沐英留镇云南。洪武十九年(1386年)沐英筑昆明砖城,将翠湖圈入城内。(清·倪蜕《滇云历年传》)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沐英仿西汉名将周亚夫细柳营屯兵,在翠湖西岸建“柳营”,“种柳牧马”。清《一统志·云南志·山川》载:“九龙池在昆明县城内,其地蔬圃居半,故又曰菜海子。平为稻田,下为莲池,沿五华之右,贯城西南,汇于盘龙江达滇池,明沐氏有别业在其上,曰柳营。”沐英爱马,常在柳营河边观马弁洗马,故翠湖出城之河称“洗马河”。有诗记述沐英柳营洗马:“万柳郁成行,牵来老骕骦。将军思洗甲,神骏自生光。”清末陈荣昌也有《柳营洗马》诗:“不图城市里,乃有亚夫营。伏枥新羁马,和戎罢旧兵。愿将凡骨洗,誓与乱流争。神骏滇池出,边尘会荡平。”
洪武二十五年(1391年)六月十日,年仅四十八岁的沐英卒,沐英长子沐春袭西平侯,翠湖柳营遂改为“垂柳间垂杨”,“台榭浮水面”的黔国公沐氏别业(别墅)。明代世袭黔国公沐氏,府第在今之胜利堂,翠湖柳营为“别业”,草海畔近华浦外建有“西园水云乡”。
清顺治十年(年)大西军“南安王”刘文秀回滇。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入云南,封刘文秀为“蜀王”,刘文秀将沐氏柳营别业作为“蜀王府”,又称“南府”。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平西王吴三桂率清军攻云南,十二月清军三路会于曲靖,永历帝朱由榔奔迤西逃缅甸。顺治十七年(1660年)清廷命吴三桂驻镇云南,吴三桂“乞沐氏勋庄”,踞五华山永历宫为“平西王府”。清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缢永历帝及其子于五华山西麓之金蟾寺。金蝉寺坡遂称“逼死坡”。清康熙三年(1664)吴三桂对“刘文秀故宅,以其狭小”,遂“填菜海子之半,更作新府”,“柳营一带皆珍馆崇台”,“花木扶疏,回廊垒石”,新府石栏杆均为大理石浮雕,极尽奢华。清,李专《菜海行》诗,描述了吴三桂造新府之穷奢极欲:“橐弓解甲才几日,命将选才造宫室,明帝行宫不称意,却教再见阿房出。军令传宣部下儿,移山填海只片时……雕甍绣闼生云烟,何处十洲与三岛。金屋朱扉锁丽人,娇歌妙舞四时春。花草亭台香沁骨,沦漪月夜酒生鳞,正难更仆数骄乐,螭头有鸟大如骆……”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吴三桂举“天下都招讨马大元帅”旗号反清,陈兵湖南。康熙十六年(1677年),吴三桂兵败洞庭,退守衡州(衡阳)。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匆忙衡州称帝,国号“周”,年号“昭武”。康熙十七年八月,吴三桂暴病殛于衡州。其孙吴世璠继位,改元“洪化”。康熙十八年(1679年)吴世璠十四万人马被清军消灭于湖南。次年吴世璠败退云南,吴世璠居翠湖新府,以其年号改称“洪化府”。洪化府大门外跨洗马河有石桥,称“洪化桥”。至今河改下水道,“洪化桥”地名犹存。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八日,清军“克云南,入其城”, “洪化府”此后改称“承华圃”。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云贵总督范承勋拆洪化府吴宅,木石材料用于重修西山太华寺。至今太华寺大雄殿、缥缈楼前还保留洪化府大理石浮雕栏杆。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云南巡抚王继文在翠湖湖心岛上建“碧漪亭”,后称“海心亭”。湖北岸滨湖建“来爽楼”。书法家涂晫为碧漪亭、来爽楼题:“春醉蓬莱”、“是观堂”匾。
清雍正六年(1728年)“在城西门内九龙池上”建“龙神祠……敕封福滇益农龙王,内府造像辇送至滇,建祠以时致祭,月吉瞻礼。”(清·雍正《云南通志》)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云南知府敦柱重修龙神祠,又称黑龙祠。
清嘉庆元年(1796年),昆明“同邑马孺人,礼奉观音大士,捐资百金,敬修一院,庄严金像,虔祀之。”孝廉倪士元(字云浦),居翠湖畔,“朝夕经临此地,恒念一亭之外,别无容膝,于是倡捐填砌西面地基二丈许,建屋三间为栖止之地。延永丰寺僧雨庵住锡,岁奉香火。将周围草堂置买,挑填坚阔,遂成基焉。”工部右侍郎蒋予浦(字元庭) “慨然捐廉……始庀材开工,建立阁楼三楹,奉大士金像,前殿三楹,奉吕祖,后殿三楹,奉仓圣文武帝增福玄坛圣像。”后朱元亮“倡捐添建马王殿三楹,东厢楼耳房五间”。迤南观察刘钰“捐建雷神殿三楹,五龙祠三楹,并制亭炉钟鼓。前后殿宇,东厢楼屋,咸皆巍峨壮丽,庙貌一新”。“其海心大路,南北绵亘三百余丈,百余年来,悉皆坍塌倾陷,狭窄低洼,雨水盛行,浸淹断隔。有北直易公德政,倡捐加高培宽,半载之功,修培平坦。”
倪士元、倪琇及住持雨庵,兴建莲华禅院工程,前后历时二十一年,至嘉庆二十一年“丙子(1816年)嘉平告成”(倪琇《鼎建莲花禅寺碑记》)。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云贵总督阮元,在翠湖沿“放生池”竹篱筑堤,“由寺南绕出寺北。”南北长堤上后来架起石桥,堤南燕子桥,堤北听莺桥,堤中采莲桥。阮元还在翠湖建成西轩舟屋和“莲笑楼”(注:一说“莲笑楼”为吴三桂建筑),时任云南巡抚伊里布有《海心亭放生池诗并序》。序称:“莲花禅院前龙潭,深窈莫测,鳞族潜聚焉。每岁冬,并海居民划小船捕鱼,巨鳞细鬣无得免者……就潭三面剡木编竹为栏七十余丈,蓄水卫鱼。”
伊里布,字莘农,镶黄旗人,清嘉庆进士,历任云南腾越、永昌知府。道光五年(1825)任云南巡抚,道光十五年(1835年)任云贵总督,道光十九年(1839年)调任两江总督。
清光绪十年(1884年),云贵总督岑毓英重修莲花禅院。凌士逸撰禅院联:“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佛楼台”。清光绪九年癸未(1883年),进士陈荣昌曾赋《九龙池八景》,即“春树晓鹰、秋窗夜月、精舍书声、酒楼灯影、柳营洗马、莲寺观鱼、绿杨息阴、翠荷听雨”。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翠湖北岸建经正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废经正书院,改办云南省会中学堂。清宣统元年(1909年),翠湖西岸明代柳营、清初吴三桂新府之地,兴建“云南陆军讲武堂”。翠湖北岸省会中学堂在兴建讲武堂时,迁黑龙祠,学堂旧址改为云南省图书馆。
清末经济特科第一名袁嘉谷居翠湖北岸时,朝夕与翠湖相伴,有大量描绘翠湖的诗作。《翠湖早秋》诗曰:“樵水渔山共一城,湖心亭畔月三更。新秋堕地几人拾,黄叶无声诗有声”。
民国八年(1919年)底,唐继尧修整翠湖东西长堤,堤两端建家族“双节坊”。堤东架“卫东”铁桥,堤西架“定西”石桥。这条东西长堤,与南北堤在湖心岛交会。袁嘉谷有《翠湖堤上》诗:“左右树交绿城洞,浅深水涨碧添池。双堤车马人如海,让我花边觅小诗”。
龙云任云南省主席期间,1932年捣毁莲华禅院佛道泥塑。1933年至1934年按公园规划改建莲花禅院,拆寺观三重院坐北向南的殿宇,改建四合院湖心亭建筑群,大门坐西向东,院中间的大殿改成“戏台”,湖心亭南北角,各建一幢重檐八角亭。两幢八角亭至今犹存。
2.四川翠湖
川北第一风景湖。
翠湖,原名响水滩水库,1959年开始动工兴建,次年8月大坝建成蓄水,蓄水量近170万平方米。后县委、县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1 983p年将水库兴建为旅游风景区,命名翠湖。“翠湖”二字由著名书法家李半黎书写。
关于响水滩的来历,在当地有一个传说:有一力大艺精的石匠周世劲,见田地久旱,决心闯龙宫为民求雨,当他找了七七四十九天时,身子累坏了,这时落人一个洞中,最后闯过九九八十一道难关,来到龙宫,龙王被其精神感动,送他一只金铃,什么时候要雨只要将金铃摇动即可,从此人们过上安居乐业的主活。他死后,人们在他坟前安了一个石盒子,把全铃放在石盒中,后一个自私的人私自取雨惹怒龙王。龙王又收回金铃,但就在放铃的下面涌出一股溪流,流水经过石滩凭发出轰鸣的响声,人们就把这个滩取名响水滩。
大坝的衔右侧,是大书发家赵蕴玉写的“望湖楼”,望湖楼共有三层,层层皆可看风景,举目眺望,四周山峦重叠,所有景色尽收眼底,楼下大坝,白色的栏杆整齐排列在大坝两侧,如同镶嵌在石坝上的玉带,望湖楼有诗可证:玉带横锁千山水,琼搂纵托九霄霞”。
坐上木船,又可到翠湖的另一个景点,那就是龙华山,这里有许多优美的传说,传为最广的说是龙华山和山后的玉凤山是兄妹,哥龙华为保护百姓和庄稼的安全,用身体抵挡滔滔大浪,最后被水淹死,妹妹玉凤伤痛不已,也倒在大地上死去,而耸立成两座山。据说龙华山上的树木从不怕干旱,年年都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很是让人喜爱。
龙华山上育一阁叫龙华阁,阁前有一棵黄桷树,大约有500多年历史了,因其历史久远而惹人逗留,真左边有一小亭,名曰“悠然亭”,亭内设有石凳、石桌,亭前的对联“隔水修竹绿,依山小亭红”把小亭的雅致,写得形态逼真。
游完龙华阁,可来到翠湖另一景点尖山寺。走过一排长廊,便是著名便是雕刻大师刘开渠书写的“归去来”亭,内外有两联“棹穿波底月,船压水中央”,“尽兴且归去,探幽可重来”,写得妙趣横生。
走过几十步台阶,是楚图南书写的“银风塔”,站在这里,可观翠湖八景:玉带长堤、芳园秋月、银风倒影、龙华晚照、平湖岚光、溢流飞瀑龟山揽胜、金城烟云。旁边雕刻有一个硕大得草书“虎”字,其意有六种德高望重、共建文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高山流水、画中有画、画中有诗、天伦之乐、万事如意,可谓匠心独运。
银凤塔共有三层,层层旨有观看水色湖光的窗口,站在窗口,让微风拂击容颜,一份惬意会骤然而至,有联曰:“登楼入境外,览胜天然中。”其境之幽,其意之美尽在其中。翠湖在广安岳池的郊区,在市内乘七路公交车,花一元钱的车费便直抵目的地了。我上次去了一趟,翠湖还是有看头的,可惜人不是很多。而且有很多农家户在翠湖景区住家。门票收的是两元一个人,但那个收门票的看见我们人比较多,便打了折扣,懒懒的。
翠湖有一首据说是陆游提的岳池农家的古体律诗,什么内容我我忘记了,但读出来是很有田园风味的!有些当年的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的味道!翠湖的很多景点都需要乘船去观赏的,比如那个什么什么塔,挺精致的。我记忆里最深的据说还有南北魏晋时候的碑林,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字体,风格不同,但都很有气势,傲然在几千年的风霜雨雪中,苍老不失当年勇!不知道倘若那些文人墨客知道自己当年的手迹在渐渐的被人遗忘,或被人从新记忆,会兴庆时间没有把所有的东西带走,还是感慨时间毕竟要慢慢带走这一些小小的骄傲呢!
还有一个景区不需要乘船,是大片繁芜的梨树,春天的时候,梨花开的到处都是,很美很美的。然后风过来,梨花就以最轻盈最轻盈的姿势缓缓掉下来。比任何舞蹈家都完美,好像能落到每个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我梨花是见过的,但就是这里梨花铺地的场面我觉得格外的美,格外让人心动!
3.北京翠湖
翠湖湿地公园
北京市翠湖湿地公园位于海淀区上庄镇,园内规划占地面积700公顷。目前,翠湖湿地一期工程已完工,通过开挖环湖生态渠将上庄水库北侧的1500亩低洼地围成具有湿地生态特征的生态园,并引进湿地动植物400余种,形成湿地景观。湿地除能收集雨水外,还可以对上游村庄排入的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园内建有荷花塘、芦苇塘、野生湿地植物展览区、水禽保护区、湿地生态农业园、环园生态水区等。公园环境优美,湖水清澈,水生植物丰富,颇有江南水乡风韵,成为候鸟在北京过冬或中转南迁的优选之地。有关专家预测,到2005年夏天翠湖湿地公园的鸟类和水禽将达到50多个品种、3000余只。
翠湖周边已经形成烧烤、垂钓、农家乐等休闲娱乐一系列可供人们周末和节假日的游玩项目,翠湖边上的纳兰园,更是融合了名相纳兰明珠之子——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纪念馆、住宿、餐饮、娱乐一体的具有文化气息的休闲场所。
可乘车线路:303路 652路 512路
4.昆明翠湖
翠湖公园
介绍: 翠湖公园位于昆明市北部,是市区最漂亮的公园之一,每年的11和12月份,成群的红嘴鸥从西伯利亚到这里来过冬。这里除了有独一无二的美景之外,游客也能感受到非常浓郁的文化氛围,因为中国著名的云南大学就在这里。 另外,它是昆明唯一一家开放到晚上10点的公园,是个不错的夜生活场所。
B. 看到美景心情好的句子
1、旅行,只需要一颗安静的心和不停的脚步,不停地遇见,不停地思考,不停地流逝自己的思想,不停地更新自己的记忆。我是在旅行,孤独是自我,却思考着我的灵魂。
2、健康的才是美丽的,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常新的才是迷人的,平凡的才是伟大的,坚韧的才是长久的,真实的才是永恒的。
3、大理的洱海形如人耳,风平浪静时,像一颗深绿色的宝石镶嵌在云南大地上,微风吹过,海面上金光闪闪,泛起一道道美丽的浪花,妩媚动人,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4、我将要远行,去一个很远的地方。西藏。上海。云南。新疆。海南。我所欢喜的地方。一个人。一台相机。足以。旅行是一件多么美好享受的事。
5、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者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志。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
6、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
7、找个舒适的小店,挑张雅致的明信片,送给中意的ta。背面写上:某年某月某日,下午某时,天气晴,我在某地,想念你。
8、旅行,其实是需要具有一些流浪精神的,这种精神使人能在旅行中和大自然更加接近,悠然享受和大自然融合之乐。旅行,有一种苍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孑然一身,隐入苍茫自然,自有一种孤独的意味;旅行,更有一种逍遥,浑然忘我,与大自然交融的境界令人心弛神往。
9、如果心在远方,只需勇敢前行,梦想自会引路,有多远,走多远,把足迹连成生命线。
10、生活的真谛在于创新,生活的理想在于远大,生活的艺术在于选择,生活的步履在于踏实,生活的乐趣在于追求,生活的安乐在于平淡。
11、人生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为说走就走的旅行。
12、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让心灵去旅行!
13、或许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在旅行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与每一个美丽景色,都有可能成为一生中的难忘。一路走来,我们无法猜测将是迎接什么样的风景,没有预兆目的地在哪,前进的脚步不能停下,只有在前进中不断学会选择,学会体会,学会欣赏。
14、这些通过旅行存在我脑海里的许多经验、知识、画面、独特视野,可是再多学位再多工作经验都换不来的人生的阅历,所以真的要趁年轻,通过旅行多翻翻世界这本大书。
15、旅游,放松心情,用眼睛享受风景。歌里唱的是“你离开我,就是旅行的意义”,我没有值得分享的感伤爱情故事,唯有讲述此间途经的美景,分享没有男主角的相片。
C. 用具体语言描述,《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情景,300以上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中的“未遮山”以及“跳珠”、“乱入船”这几处写出了雨下得很急,乌云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雨点便好似珍珠一般乱蹦乱跳地窜上了船。雨才刚刚下了一会儿,忽然卷地而来的一阵大风就把雨和乌云吹得无影无踪,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D. (九)湖南省荷花坪-香花岭锡多金属矿评价项目实物地质资料
湖南省郴州荷花坪-香花岭锡多金属矿评价项目,实施单位为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由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承担,工作起止时间为2001~2007年。本项目2001年仅有荷花坪工作区,2002~2003年扩展到香花岭工作区,2004~2005年包括荷花坪、香花岭、雷坪3个工作区,2006年包括荷花坪、香花岭、长城岭南和尖峰岭4个工作区,2007年设计在荷花坪、香花岭、长城岭南3个区开展工作。
1.矿床地质概况
工作区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中段北缘,与耒阳-临武南北向构造带中段及南段交汇部位。其中荷花坪区位于五盖山-桥口隆起带中段,千里山与王仙岭“孪生”复式岩体的交接部位;香花岭区位于骑田岭岩体西南的香花岭短轴背斜南部的通天庙穹窿构造北面。
(1)荷花坪区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泥盆系中上统、石炭系下统和第四系残坡积层。
矿区位于五盖山倒转背斜北端西翼,北东向与北北东向构造复合部位。
矿区断裂以北东—北北东向断裂为主,该组断裂与成矿关系密切,为导矿、容矿构造。
区内褶皱构造发育,主要有荷花坪复式向斜,向斜核部为泥盆系中统棋梓桥组,两翼为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矿区南部北东—北北东向次级紧闭褶皱发育,局部发生倒转,褶皱构造层间滑动虚脱空间为容矿有利部位。
矿区岩浆活动频繁,出露的花岗岩体为王仙岭岩体的一部分,分布在矿区的北西部,在矿区的南东、南部分布有晚期的花岗岩脉、斑岩脉。岩浆具有多期次活动特征,千里山和王仙岭主体侵入时间为182~198Ma,第二次侵入时间为158~162Ma,第三次侵入时间为132~138Ma,第四次侵入时间为90~118Ma。每期次活动均伴有蚀变和矿化,尤其以晚期活动矿化最强,部分岩脉即矿体。按岩脉产状、穿插关系可分为两组:一组沿北北东—北东向断裂构造带成群成带分布,以花岗斑岩脉为主,次为花岗岩脉,受北北东—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走向北东20°~45°,沿走向常被北东东组岩脉穿切,走向长数百米至数千米。岩脉及其旁侧常见云英岩化、硅化、绿泥石化等,并伴有锡、铅、锌等矿化。侵入时间为90~118Ma,属第四期次侵入体。另一组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部,以花岗斑岩脉为主,呈脉状成群成带产出,走向70°~85°,走向长数百米至数千米。岩脉旁侧常见有大理岩化、铁锰碳酸盐化等,并伴有黄铁、铅锌矿化。根据其穿切北北东—北东组岩脉,该组岩脉侵入时期稍晚于北北东—北东组岩脉,应属第四期至第五期次侵入体。
区内所见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矽卡岩化、绢英岩化、大理岩化、绿泥石化。具蚀变强烈,蚀变类型多样的特点。
工作区矿化点多面广,按其控矿因素可分为受断裂构造(及其斑岩)和层位控制两类型锡矿体。
1)受层位控制的锡、铅锌矿体。①Ⅳ号矿体:即过渡层中的似层状矽卡岩-锡石硫化物型锡矿体,分布于控矿断裂F104上盘与F106下盘之间,受泥盆系中统棋梓桥组下段不纯灰岩与跳马涧组砂岩过渡层控制。沿走向大体控制长达4000m,倾斜最大延伸680m,矿体呈似层状—层状产出,产状与围岩相一致,倾向115°~120°,倾角20°~35°。矿体真厚0.84~14.51m,平均厚5.49m,单工程平均含量Sn 0.20%~2.81%,矿体平均含量Sn 0.63%。主要金属矿物:锡石、方铅矿、闪锌矿、辉铋矿、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等。矿石构造有:浸染状构造、细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网脉状构造等。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矽卡岩化、绿泥石化、大理化、绢英岩化等。②铅锌矿化体:沿F107附近分布于珍珠岭—大开湾,出露长大于1.2km,宽大于200m。矿化体产于棋梓桥组中段中部(D2q2)含泥质灰岩夹白云质灰岩中,呈似层状、层状产出,产状:120°∠15°~25°。主要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等,最高含量:Pb 0.67%、Zn 1.31%、Ag 90.4×10-6、Sn 0.11%。主要围岩蚀变有:叶蜡石化、弱硅化、绿泥石化、铁锰碳酸盐化。
2)受断裂构造或斑岩控制的锡、铅锌矿体。①Ⅰ号锡多金属矿体:以锡为主并伴生铅锌铋的矿体。位于大门口—后塘之间,分布在43-111线,矿体走向延长1300m,倾斜延长170m,受F101断裂破碎带控制,产于细粒花岗斑岩或大理岩化灰岩、角岩化砂岩中。矿体呈脉状、透镜状。总体倾向130°~150°,倾角60°~80°,厚度1.00~21.00m,平均厚4.45m,厚度变化系数为123%,不稳定。矿体单工程平均含量Sn 0.121%~2.130%,平均含量0.927%,含量变化系数为56%,组分分布均匀。伴生Pb最高含量2.91%,Zn最高含量0.76%,Bi含量0.36%。金属矿物主要有:锡石、方铅矿、铁闪锌矿、白钨矿、辉铋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等,矿石类型为锡石硫化物型。围岩蚀变主要为云英岩化、矽卡岩化、角岩化等。②Ⅱ号锡多金属矿体:分布于锡金岭—天字号63-111线间,受F104及其旁侧的花岗斑岩接触带控制,赋矿围岩为棋梓桥组下段碳酸盐岩及跳马涧组上部砂岩。矿体走向长650m,倾斜延长50m,矿体呈大脉状、透镜状产出,总体倾向130°~140°,倾角60°~80°,厚度1.00~10.00m,平均厚3.12m,厚度变化系数为54%,较稳定。矿体单工程平均含量 Sn 0.187%~0.959%,Pb 0.48%~9.10%,Zn 0.31%~0.70%,矿体平均含量Sn 0.67%,Pb 1.05%,Zn 0.43%,含量变化系数Sn 36%,Sn分布均匀。金属矿物主要有:锡石、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毒砂等。围岩蚀变主要为矽卡岩化、云英岩化、铁锰碳酸盐化。③Ⅲ号锡铋多金属矿体(群):分布于龙潭段,受F104及其旁侧的花岗斑岩脉控制,赋矿围岩为硅化砂岩及蚀变花岗斑岩。已控制2个锡(铋)矿体,矿石类型为锡石硫化物型。其中Ⅲ-1矿体:分布于70-56线间,为蚀变破碎带型锡矿体,赋存于花岗斑岩及旁侧破碎带中,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其产状与岩脉相一致,倾向130°~135°,倾角62°,矿体走向长310m,倾斜延深50m,厚度3.40~29.70m,平均厚度28.58m,厚度变化系数78%。矿体单工程平均含量 Sn 0.141%~0.777%,矿体平均Sn 0.506%,品位变化系数为35%,组分分布较均匀。Ⅲ-2 矿体:分布于48线附近,为蚀变砂岩型铋矿体,产于跳马涧组砂岩中,呈脉状产出,倾向130°~135°,倾角60°~70°,矿体走向长220m,倾斜延长100m,厚度4.90m,矿体单工程平均品位Bi 0.87%。
(2)香花岭区
1)地层。矿区出露的地层有寒武系
2)控矿构造特征。由于本区处于通天庙穹窿的北倾伏部位,加上地表出露的岩性多为泥盆系跳马涧组石英砂岩,因而本区构造表现为断裂相当发育,而褶皱发育不明显。整体为单斜构造形态,地表仅发育一些小褶曲。单斜构造总体倾向北,但东西部位分别向北东和北西倾斜,总体倾角20°左右。区内褶皱大致分为两个系统,以寒武系为基底形成一轴向近东西向的复式背斜;而盖层则为单斜构造,局部发育近南北轴向,与主断裂呈锐角相交的小褶皱或褶曲,多为尖棱形褶皱。区内断裂以F1、F102、F103为主干,并发育有其他次级或派生断裂。断裂规模不等,走向长十几米至十几千米,大多具多期次活动特点,现按断裂性质分成下列几组进行描述。北东向断裂是本区的主要导岩、控矿构造。主要代表者为F1、F102、F103,其次有F29、F19、F7、F8、F9、F12等。该组断裂呈北东或北东东走向,倾向南东或南南东,倾角36°~75°不等。断层规模以F1最大,其次为F102、F103。该组断裂多属张剪性正断层,为成矿前断裂。断裂中充填有规模不等的锡和锡铅锌矿体(如F1)或有后期岩脉充填(如F12)。北北东向断裂形成晚于北东组,主要代表有F11、F31、F80等。北北西向断裂规模较小,发育少,对矿区构造影响不大。
3)岩浆作用与成矿的关系。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地表在荷叶冲至南吉岭一带及淡家冲—焦溪—岭背一带出露有多条花岗斑岩脉或石英斑岩脉。岩脉出露长十几米到几千米,宽几米到几十米,部分花岗岩脉(主要是γπ(Ⅰ)—γπ(Ⅵ))地表发现有锡或铅锌矿化。①癞子岭岩体:癞子岭岩体沿F1与F2交汇部位侵入。地表呈长轴方向为北北西向的椭圆形,出露面积1.88km2。岩体北东缘与棋梓桥组中上部的碳酸盐岩接触,并因气热蚀变而形成了含铍条纹岩。南西缘与跳马涧组含钙质砂页岩接触,在接触外带砂页岩中同样因热液蚀变而形成了简单矽卡岩体。岩体岩性较复杂,为多次侵入形成之产物。第一次形成黑云母花岗岩主体,第二次形成钠长石细粒斑状花岗岩补体,第三次形成细晶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脉体,第四次形成云英岩脉的穿插。由于自变质作用强烈,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云英岩或黄玉云英岩带→云英岩化带→钠长石化带→钾长石化带→黑云母花岗岩原岩的蚀变分带。②花岗斑岩脉及石英岩脉:在荷叶冲—南吉岭一带出露有9条,其中7条花岗斑岩,编号为γπ(Ⅰ)—γπ(Ⅶ);另两条为石英斑岩,编号为λπ(Ⅷ)、λπ(Ⅸ)。其中地表出露规模较大者为γπ(Ⅰ)和γπ(Ⅱ)。γπ(Ⅰ)地表出露长850m,宽8~12m,γπ(Ⅱ)地表出露长1700m,宽6~15m。根据民窿调查,在深部γπ(Ⅱ)与γπ(Ⅲ)—γπ(Ⅶ)及λπ(Ⅷ)和λπ(Ⅸ)连为一体。本类岩脉不同程度地具有云英岩化、萤石化、绢云母化,并产出有黄铁、方铅、闪锌及锡矿化,同F1的矿化分带一样,从下到上依次形成Sn-Sn、Pb、Zn-Pb、Zn、Ag矿化—无矿化。在岭背—塘渣头—焦溪一带,地表花岗斑岩脉断续出露长度超过7000 m。除焦溪一带岩脉出露规模较小外,其余出露宽度10~25m,显示了岩脉型的矿床规模巨大。除地表已出露的岩脉外,推断在矿区深部还隐藏着数条性质与之类似的花岗斑岩脉。这一方面是因为本区内存在大规模的隐伏花岗岩株,另一方面是后期侵入的花岗斑岩脉不仅仅只局限几条。③云英岩脉:为最后阶段产物。常见其穿插于花岗斑岩脉中,从而使花岗斑岩脉的矿化增强。本类岩脉一般规模小,最大者长约50m,宽1~2m。岩脉内可见锡石矿化等。
4)围岩蚀变。区内所见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矽卡岩化、角岩化、云母萤石化、云英岩化、绿泥石化。其中矽卡岩化、云英岩化与矿化关系密切。
5)矿体特征。工作区内已控制矽卡岩型锡矿体、蚀变底砾岩型锡矿体、斑岩脉型锡铅锌银矿体。①荷叶冲矽卡岩型锡矿体。分布于香花岭区东部荷叶冲一带的癞子岭岩体西南接触带上,沿香花岭矿田主要控岩控矿断裂F2分布。矿段的北东部出露癞子岭黑云母花岗岩体,西南主要出露跳马涧组(D2t)砂页岩和棋梓桥组(D2q)碳酸盐岩,F2断裂贯穿本区。因岩浆热液作用在癞子岭岩体接触带上形成了简单矽卡岩(或角岩)及少量含锡铍条纹岩。矽卡岩围绕岩体接触带在跳马涧组上段及中段第二层的含泥钙质较高的岩层中发育,形成面状及透镜状的透闪石矽卡岩体。地表所见矽卡岩面积约0.47km2,走向长大于3000m,矽卡岩层厚10.5~23.0m。矽卡岩的发育受岩体控制明显,向深部有变厚变大的趋势。本类型矿床中的矿体产于接触带上跳马涧组上段(D2t3)和中段第二层(D2t2-2)上部含泥钙质砂页岩形成的简单矽卡岩体中,矿体形态呈似层状、透镜体状,矿体产状同岩层产状基本一致。根据矿体产出及分布特征可分为上下两个矿层,分别为产于跳马涧组上段(D2t3)中的Ⅰ矿化层和中段第二层(D2t2-2)中的Ⅱ矿化层。其中Ⅰ矿化层已控制走向延长大于3000m,倾向40°~50°,倾角30°~45°,钻孔、民窿调查和系统的刻槽采样工程在Ⅰ矿化层中控制锡矿体3个,矿体编号为Ⅰ-1、Ⅰ-2、Ⅰ-3;Ⅱ矿化层规模较小,厚度大于4m,锡含量0.09%~4.35%,民窿调查和系统的刻槽采样工程在矿化层中控制锡矿体2个,矿体编号为Ⅱ-1、Ⅱ-2。现将Ⅰ矿化层的3个矿体特征分述于下:Ⅰ-1矿体分布在矿段33线—39线,已控制矿体走向长600m,矿体标高500~700m,倾向延深200~300m,倾向40°,倾角35°。矿体厚度0.90~11.04m,平均为4.60m,矿体厚度变化系数1.52%;单工程锡平均含量0.24%~0.37%,矿体平均含量为0.39%,含量变化系数22%。Ⅰ-2矿体分布在矿段18线—39线,矿体走向延长2100m,倾向延深60~300m,倾向40°,倾角35°~55°。矿体厚度1.20~18.94m,平均为4.94m,厚度变化系数为104.34%;单工程锡平均含量0.21%~1.22%,矿体平均含量为0.69%,含量变化系数为64.2%。Ⅰ-3矿体分布在矿段8线—14线,走向延长600m,矿体倾向延深50~250m,倾向50°,倾角35°~40°。矿体埋藏浅,受风化剥蚀强烈,残留部分可分为3个矿块,矿体平均厚度分别为4.48m、4.13m、6.10m,矿体Sn:平均含量分别为0.75%、0.47%、0.31%。矿石自然类型为锡石硫化物型。矿物组合主要为:锡石、磁黄铁矿、黄铁矿、毒砂、磁铁矿,阳起石、透闪石、石榴子石、符山石,另有少量方铅矿、铁闪锌矿、黑钨矿及其他非金属矿物。矿石构造有: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细脉状构造、网脉状构造等。围岩蚀变主要是矽卡岩化、角岩化等。②荷叶冲-南吉岭花岗斑岩型锡铅锌银矿体。矿体主要产于γπ(Ⅰ)、γπ(Ⅱ)岩脉中,编号分别为Ⅰ、Ⅱ号矿体,其产状同岩脉产状,矿体形态呈大脉状、板脉状,矿体随岩脉同步膨胀收缩。岩脉一般上部矿化弱、厚度小,深部矿化强、厚度大。且其矿化具明显分带性,在未剥蚀保持完整的岩脉中,从上到下为石英斑岩(无矿化)→花岗斑岩(弱 PbZn 矿化及黄铁矿化)→PbZnAg矿化→SnPbZn矿化→Sn矿化→云英岩化花岗斑岩(岩脉根部无矿化)。Ⅰ号锡矿体赋存于γπ(Ⅰ)岩脉中,矿体走向长度约500m,矿化延深大于110m,矿体产状与岩脉相一致,矿体呈板脉状、透镜状,矿体厚度1.95~10.55m,平均厚度4.37m,厚度变化系数72.76%;矿体单工程平均含量Sn 0.10%~1.60%,平均含量Sn 0.44%,含量变化系数72.85%。Ⅱ号矿体为锡铅锌银矿体,赋存于γπ(Ⅱ)岩脉上,已控制锡铅锌矿体走向长为1845m,倾向延深250m,位于316线—352线间。矿体厚度2.57~8.70m,平均厚度为5.03m,厚度变化系数为33.81%;矿体平均含量 Sn 0.58%、Pb 1.11%、Zn 0.86%,含量变化系数:Sn为71.67%、Pb为100%、Zn为118.94%,矿体厚度2.57~8.70 m。矿石类型为锡石石英型、锡石云英岩型及锡石硫化物型和硫化物型(对铅锌而言)。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网脉状构造等。岩脉中蚀变与矿化关系密切,主要有云英岩化、黄玉萤石化、萤石化等蚀变作用,其对应的矿化为锡矿化、锡铅锌矿化、铅锌银矿化。岩脉的矿化强度与蚀变强度相对应。③蚀变底砾岩型锡矿体。矿体产于跳马涧组砂岩底部与寒武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的底砾岩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矿体产状同底砾岩产状一致,矿体形态随底砾岩层同步膨胀收缩,矿化在构造和裂隙发育部位富集。在荷叶冲-南吉岭矿区已控制了3个矿体,编号Ⅲ、Ⅳ、Ⅴ,在棕叶山-关天岭矿区控制锡矿体1个,编号为Ⅵ,在铁砂坪控制矿体1个,即Ⅶ号矿体。现分述于下:Ⅲ号矿体:分布于301线以东矿块,走向长700m,倾向延伸500m,倾向北北西—北北东,倾角15°~30°,矿体厚度0.35~2.00m,平均厚1.32m,厚度变化系数49%;单工程平均含量Sn 0.10%~4.60%,矿体平均含量Sn 0.62%,含量变化系数72%,估算3341锡资源量2.02×104t。Ⅳ号矿体:位于302线—328线,矿体走向长1400m,倾向延伸500m,矿层倾向北北西—北北东,倾角15°~34°,矿体厚0.85~4.08m,平均厚1.80m,厚度变化系数56%;单工程平均含量Sn 0.12%~0.73%,矿体平均含量Sn 0.39%,含量变化系数58%。Ⅴ号矿体:分布于326线—342线,走向长700m,倾向延伸200m,倾向北北西—北北东,倾角 15°~30°,矿体厚 2.20~2.30m,平均厚 2.25m,厚度变化系数2.67%,单工程平均含量Sn 1.50%~3.01%,矿体平均含量Sn 2.12%,含量变化系数58%。Ⅵ号矿体:分布在棕叶山 -关天岭矿区332 线—308 线之间,控制矿体走向长800m,倾斜延长400m,矿体倾向北东或北西,平均倾角30°,矿体厚度1.16~1.44m,平均厚度1.31m,厚度变化系数10.75%;单工程平均含量Sn 0.41%~0.78%,矿体平均含量Sn 0.62%,含量变化系数30.67%。Ⅶ号矿体:为2006年度通过槽探和钻探工程控制的矿体,分布于铁砂坪37线—40线,走向延长大于500m,倾斜延伸300m,倾向北东,倾角30°~30°,钻孔ZK4001见矿体单工程厚度1.76m,锡含量0.28%,钻孔ZK3701已揭露到蚀变底砾岩,见黄铁矿、磁黄铁矿化。矿石中主要矿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化、毒砂、锡石、石英、透闪石、阳起石等,另有少量的方铅矿、铁闪锌矿、绿泥石、萤石、黄玉等。矿石构造为角砾状浸染状构造、网脉状构造等。矿石自然类型为锡石硫化物型,工业类型为似层状锡矿石。围岩蚀变主要是矽卡岩化和硅化。
2.钻孔岩矿心采集
在荷花坪区,本次工作重点是赋存于泥盆纪中统跳马涧组与棋梓桥组过渡层中似层状矽卡岩型锡多金属矿床,并兼顾蚀变破碎带型(锡石-硫化物)和蚀变斑岩脉型矿床。收集保存该矿区2个钻孔。
ZK9501钻孔,孔深303.13m,穿透2层矿体。包括受层位(泥盆系中统棋梓桥组不纯灰岩和跳马涧组砂岩过渡层)控制和受断裂构造或斑岩控制的两种类型。孔内可见灰岩、大理岩、大理岩化灰岩、蚀变花岗斑岩、矽卡岩、矽卡岩型钨铅锌矿石和含铅锌磁铁矿矽卡岩型锡矿石。矽卡岩型钨铅锌矿石,灰绿色、墨绿色、棕红色,金属矿物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磁铁矿、黄铜矿,粒状结构,浸染状、星点状、块状、细脉状构造;含铅锌磁铁矿矽卡岩型锡矿石,灰绿色、墨绿色、黑色、褐黑色,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铁闪锌矿、方铅矿,偶见星点状微粒锡石,粒状结构,浸染状、星点状、块状构造。
ZK4701钻孔,孔深350.15m,穿透多层铅锌矿体和1 层锡矿体,孔内可见大理岩、矽卡岩、矽卡岩型铅锌矿化矿石、铅锌矿脉、含铅锌磁铁矿矽卡岩、含磁铁矿矽卡岩、铅锌磁铁矿石、铅矿石、磁铁矿矽卡岩型锡矿石、破碎带、角岩化泥质砂岩、石英岩、花岗斑岩、硅化破碎花岗斑岩、蚀变花岗斑岩。铅锌矿化矿石,主要为灰色—深灰色、灰绿色、棕红色,细-粗粒结构,细脉浸染状、浸染状、星点状、块状构造,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铁闪锌矿、磁黄铁矿、磁铁矿、黄铁矿等。磁铁矿矽卡岩型锡矿石,深灰色、灰绿色、铁黑色、杂烟灰色,细粒结构,微细脉浸染状、浸染状、星点状构造,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磁铁矿、黄铁矿,局部见星点状微细锡石。
香花岭区共发现3种类型的矿床,即赋存于岩体接触带旁侧跳马涧组泥质砂岩地层中似层状矽卡岩型锡矿床,花岗斑岩脉型锡多金属矿床,产于跳马涧组蚀变底砾岩型锡矿。收集保管该矿区2个钻孔。
ZK3501钻孔,孔深84.07m,位于矿区北部荷叶冲矿段,穿过2层锡矿体,孔内可见条带状白云岩、细粒灰岩、矽卡岩化砂岩、接触变质岩、灰绿色含泥质砂岩、含锡矽卡岩、黄铁矿化砂岩、泥质砂岩、花岗细晶岩、黑云母花岗岩等。
ZK4001钻孔,孔深241.71m,位于矿区北部铁砂坪矿段,穿过3 层锡矿体,孔内可见泥质砂岩、石英砂岩、含钨破碎带、矽卡岩化砂岩、矽卡岩脉、矽卡岩化砂岩、矽卡岩化破碎带、蚀变底砾岩等。
3.相关资料
1)湖南省郴州市荷花坪矿区地形地质图(电子1∶10000);
2)郴州市荷花坪矿区47线剖面图(电子1∶2000);
3)郴州市荷花坪矿区95线剖面图(电子1∶2000);
4)郴州市荷花坪矿区ZK9501钻孔柱状图(电子1∶200);
5)郴州市荷花坪矿区ZK4701钻孔柱状图(电子1∶200);
6)湖南郴州荷花坪-香花岭锡多金属矿评价二〇〇七年度工作方案;
7)郴州市荷花坪矿区ZK9501钻孔编录表;
8)郴州市荷花坪矿区ZK4701钻孔编录表;
9)湖南省临武县香花岭北部地区综合地质平面图(电子1∶10000);
10)临武县香花岭北部地区荷叶冲矿段35线剖面图(电子1∶2000);
11)临武县香花岭北部地区铁砂坪矿段40线剖面图(电子1∶2000);
12)临武县香花岭北部地区荷叶冲矿段ZK3501钻孔柱状图(电子1∶200);
13)临武县香花岭北部地区铁砂坪矿段ZK4001钻孔柱状图(电子1∶200);
14)临武县香花岭北部地区荷叶冲矿段ZK3501钻孔编录表;
15)临武县香花岭北部地区铁砂坪矿段ZK4001钻孔编录表。
E. 天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 古诗
一般要求这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F. 七月想去云南旅游,不想跟团。三个人自由行,大概一周。有没有推荐的人可以导游安排好住宿路线报价等
云南自由行完全没问题,一周最好就不要折腾太多地方了,走马观花奔波赶路,最后疲惫不堪。
可以通过动车串联游,从昆明出发先动车至普者黑(约1小时多),再坐公交车约半个多小时到普者黑村,沿途可经夏季盛开的荷花塘,一片一片绵延在喀斯特地貌的峰丛之中,非常美丽。普者黑可戏水游船爬山赏荷,村中交通主要靠坐马车,是当季云南最美之一。
在普者黑玩几天可以坐动车去大理(约3小时多),到了大理去古城或洱海边或双廊等区域住宿,骑行、散步、观洱海,大理是个很休闲的地方。
在大理玩几天后就可以坐动车回昆明(约2小时左右),时间尚有余裕的可以在昆明小转。
G. 新仙剑奇侠传去荷花塘怎么走
新仙剑实景地图
http://photo.163.com/photos/htz1121/40279466/
-
踩入口处的荷花,就打开新路。
-
新仙剑奇侠传攻略
http://htz.anytome.com/1820418131452020050923/2.xml , http://pal.52pk.net/pal1.htm
这里也有攻略《仙剑》十年回顾绝美电子书正式版下载
http://61.135.153.43/tools_1024/61cb2_2006-03-24_7938.rar
H. 赞美洱海的句子
赞美洱海这个地方的句子:
水光万顷开天镜,山色四时环翠屏。
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
洱海是这么宁静,似乎什么也惊动不了她。这使她更令人神往。她是那么的无边无际。
真像养生宜居地,名流隐世桃花源!美景如画。
柔软时光里的风花雪月,天龙八部中的逍遥江湖。
I. 用移步换景法写大理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金风送爽,繁华的都市还沉浸在宁静的晓色中,我随家人来到附近的复兴公园散步。
走进公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地枯黄的落叶,高大的法国梧桐,失去了往日绿叶团团、浓荫匝地的风采,显出几分潇瑟与瘦削来,使人想起步履满跚的老人。树上不时飘落的片片黄叶,随风盘旋,“从天而降”,散落在草坪、池塘、小道上,给美丽的园景涂抹上一层斑驳的色彩。
园内,开阔的大草坪,浅草平铺,秋意盎然,在晨光的映照下,像一张色泽金黄的大地毯。四周高大挺胸的雪松,绿叶苍翠,郁郁葱葱,使人感到无限生机。
沿着步行道走去,随处可见的花坛里,鲜花盛开,景色喜人。一串串红得像燃烧的火焰,竞相开放;白菊花好似象牙琢就的精美工艺品,花朵硕大,冰清玉洁,镶嵌在一串红的周围,红白依托,互相映衬,真是美丽极了!
走到荷花池边,我不觉被池中落叶构成的图案吸引住了,深浅不一的黄叶,在池中时浮时沉,有的孤零零地飘在水面上,像湖中的一叶扁舟,有的三五片汇集在一起,被风吹得时即时离,有分有合,在人眼前幻化出小狗、小猫、高楼、大山等模糊的形象来。一阵秋风吹过,池中泛起粼粼波纹,它们便一起跑到池塘的那一边去,什么都不像了。只有依偎在池水一角的落叶,任凭风吹不动,始终保持着固定的形状。
我们在不绝如缕的走进园晨练的老人身边走出园门,而这时,四周已笼罩着灿烂的秋阳。
J. 什么旅游景点开荷花
荷花基本上每年六复七月开制始开,基本上有胡泊的地方都有荷花。
荷花景点最有名的是:江南之地杭州西湖。当然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都有荷花。
北京的昆明湖、未名湖都有哦。
云南省:昆明的滇池、翠湖、月牙塘公园都有荷花。大理的洱海、以茈碧花闻名的洱源、洱源县右所镇的万亩荷塘的东湖和湖光山色相映衬的西湖。西双版纳的每个景点都几乎有芙蓉和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