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变形异
A. 兰花变异的七个特征
1.初级变异
在下山兰花中往往经常遇到外瓣增多或捧瓣和舌增多的国兰变异现象,此类花只是国兰变异的初级品,此类花极不稳定,有一部分是突然变异,是在花芽形成时,由于外界原因导致兰花的基因突变,从而开出了多瓣奇花,等到再复花时就变成行花一朵!还有一部分是具有遗传基因的多瓣奇花,如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老种绿云,但是此类花的开品多不稳定,今年开六瓣,明年开七八瓣,多由于草的壮弱和养植的好坏而导致花瓣数增多或减少,花形年年都有变化,很难定型!甚至有的时候开出行花!
2.中级变异
在下山的多瓣花中往往遇到外瓣与捧瓣和舌都同时增多,并且有的瓣上出现蝶化变异的园艺品类,此类花为中级品,比初级品的花形较丰满,花色也由于有的瓣上出现蝶化与舌的增多使花色五彩斑斓,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另外此类花的数量也较少,历史上留下来的老种只有四喜蝶,此类花的遗传基因较强,花形变化不大,但是如果草较弱,还是有开行花的可能,此类花在开奇花时,蕊柱也多有变化!
3.高级变异
在兰花的形态鉴别上,我们知道一朵花由外到内分为四层,第一层为外三瓣,第二层为两捧瓣,第三层为舌,最里面为蕊柱.要鉴别一朵奇花是否稳定就要看她的蕊柱是否发生变异,心变形才变!在多瓣里有一类蕊柱裂变或蕊柱足增多的现象,是属于高级变异!
在高级品内又分为玉树,牡丹,菊瓣和狮子头四类;
玉树花的主要特征是蕊柱足增多,花瓣萼片蕊柱生于蕊柱足上,形成节节有花,花形似树,玉树奇花往往花形同菊瓣,
牡丹瓣狮子头的特征出现在同一朵花上,是近年才发现的高级品园艺品类,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如 春兰千岛之花,千禧奇蝶以及蕙兰的千手观音,群英之花等等!
菊瓣花是属于蕊柱异化,花萼片与花瓣增多,无舌类的奇花高级品,菊瓣花的外瓣增多,花莛上着生许多萼片,形成节节有花,中间部位的蕊柱变化为许多碎小的小花瓣,与菊花类的花形非常相似,此类花的花形变化较大,几乎每朵花形皆不相同,另外 出现蝶化的花瓣也较多,虽然花形多变,但是此类花却不会开行花!
牡丹瓣的最基本特征就是舌多同时出现蝶化的花瓣花萼较多,蕊柱变化为多个舌瓣,无蕊柱;此类花的花色由于舌的增多而显得雍容华贵,色彩斑斓,形似牡丹!牡丹类的奇花在开放时都不转茎,花朵朝天绽放!
狮子头花艺最主要的特征通常是外瓣无增减现象,而捧瓣增多,蕊柱增多并发生裂变,蕊柱不再是一个而是多个蕊柱粘贴,层层花被中均有蕊柱,花的内轮聚生许多有雄性化的碎小花瓣,形成花中有花,花瓣重重叠叠,花形丰满,绽放时间很长,欣赏价值极高!
B. 兰草兰花如何变异
首先要知道兰花内必须有可变因子才能促使叶或花发生异变,如果兰花本身并不具备此条件,变异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如具备此条件一般有以下几个好方法:化学诱变剂有石蒜碱,秋水仙碱,长春花碱等,使用浓度0.4%-2%,浸泡时间为60-120分钟;促艺剂有益丽灵和益之宝;物理方法有电磁波,光波辐射;简单的工艺诱变法有,摘芽促艺,添素促艺.剪培促艺等.当然也要从日常管理上多注意,适当遮阳,注意施肥等
C. 兰花中的蝶花是怎样辨认的
每朵兰花通常由主副瓣共三片、两片捧心(捧瓣)、一个舌(唇瓣)及一个鼻(蕊柱)所回构成,当一朵兰花的花瓣答、捧心、舌,全部或任一有变形异常生长或其边缘成裙锯状,使兰花形貌似蚕蛾粉蝶垂翅起舞或空中飘舞之蝴蝶花,若由副瓣部分发生蝶瓣化变异者为‘蝶花’。
由捧心变异的蝶花叫‘奇蝶’,不论是何种蝶花其‘蝶瓣化’部分比例越大,观赏价值就越高,若蝶瓣化部分超过全瓣宽的2/5,则为‘全蝶瓣’。
D. 兰花怎样种出变异品种
芽变,是植物体细胞内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过种改变往往发生在芽的分生组织细胞中。当芽萌发成新植株时,即表现出新个体与原类型在性状上有所不同。所以,芽变为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font><br></font><br> 芽变的范围很广,在许多观赏花卉中经常有出现花色、花性、叶形等方眠的改变,人们利用这些变异,经过分离、定向培育,创造出许多新品种。兰花品种大都是从野生兰花中选择而来。这些野生兰花品种一部分是自然有性杂交而成的,另一部分则是芽变产生的。艺兰界向来对兰花芽变现象不予重视和进一步研究,只是在10年前,江苏无锡艺兰前辈沈渊如及其子沈荫椿在其著述中提到过兰花芽变选种,并介绍了许多经芽变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笔者在长期养兰过程中,特别注意对兰花芽变现象的观察和研究,有一些体会和发现。</font><br></font><br> 养兰者都可能见到过这种现象:正常叶片的兰株,有时萌发出的新株会出现叶艺,如金边、银边、行龙等,但第三代又消失,当然有时能稳定地遗传下去;在花中也有类似现象,正常花的兰株,次年新芽产生后所开的花会出现多瓣、少瓣、奇瓣等异常现象,可能第三代又恢复正常。这些变异现象大多属于芽变(有些是饰变,即是由于环境条件或栽培条件等的影响而发生的暂时性变异,遗传因子未发生变化)。芽变的细胞学基础是芽的分生组织部分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这种情况在育种学上称“嵌合体”,即是正常细胞和变异细胞相嵌而存。并且这两种细胞在不断进行“竞争”。若突变细胞占了上风,则突变性状表现出来,出现新株与母株不同的性状;若正常细胞占了上风,突变性状就被抑制,出现与母株性状一样的新株,或者已出现变异性状的新株恢复正常。这两种结果在自然情况下出现的比例大概是1∶1。为了让更多的突变性状表现并稳定下来,我们应采取一些人为措施帮助突变细胞“战胜”竞争细胞。通常有效的办法就是分离一定向培育。</font><br></font><br> 在兰花的栽培过程中,若发现变异新株,应立即与母株分离开来,单独栽植,这样可减弱母株正常细胞对新株变异细胞的影响,防止新株变异性状回复。</font><br></font><br> 定向培育的目的是防止突变细胞内的已突变基因或已变异染色体回复。因为正常细胞内的基因发生突变或染色体发生变异,其根本原因是外界因素变化引起的,如高温、低温、光照、干旱、辐射等。进行定向培育即是给已变异新株创造一个适合其变异性状稳定的外界环境条件。这个条件的总原则就是“不能给予强烈刺激”。当然不同的变异性状也有其特殊要求。比如叶艺性状的稳定,除水分供应适度、温度较稳定等常规条件外,还应特别注意避免强光照射,控制氮肥施用。因为强光直射和充足氮素都有利于大量叶绿素的形成,从而减少了有色体、白色体的相对量,结果造成叶艺退化甚至消失。</font><br></font><br> 芽变选育兰花新品种技术要求简单。如今兰花野生资源越来越少,要想从野生兰花中直接获得新品种相当不易,而人工有性杂交和播种技术难度大,在这种情况下,芽变选种就成了获得兰花新品种的重要途径
E. 兰花刚栽了一个月叶子变形扭曲不坚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求解答
有时候叶子扭曲是品种特性。
如果原来不扭曲但栽后扭曲,这是叶子失水,说明植料太干,或者根部受损(烂掉)不吸水
F. 人为让兰花变异的方法有哪些谢谢
A.物理诱变: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快中子,激光,微波,离子束等。
B.化学诱变
(一)烷化剂
是栽培作物诱发突变的最重要的一类诱变剂。药剂带有一个或多个活泼的烷基。通过烷基置换,取代其它分子的氢原子称为"烷化作用"所以这类物质称烷化剂。
烷化剂分为以下几类:
1. 烷基磺酸盐和烷基硫酸盐
代表药剂:甲基磺酸乙酯(EMS)、硫酸二乙酯(DES)
2. 亚硝基烷基化合物
代表药剂:亚硝基乙基脲(NEH)、N-亚硝基-N-乙基脲烷(NEU)
3. 次乙胺和环氧乙烷类
代表药剂:乙烯亚胺(EI)
4. 芥子气类
氮芥类、硫芥类
烷化剂的作用机制--烷化作用 作用重点是核酸,导致DNA断裂、缺失或修补。
(二)核酸碱基类似物
这类化合物具有与DNA碱基类似的结构。
代表药剂:
5-溴尿嘧啶(BU)、5-溴去氧尿核苷(BudR) 为胸腺嘧啶(T)的类似物
2-氨基嘌呤(AP) 为腺嘌呤(A)的类似物
马来酰肼(MH) 为尿嘧啶(U)的异构体
作用机制:作为DNA的成份而渗入到DNA分子中去,使DNA复制时发生配对错误,从而引起有机体变异。
(三)其它诱变剂
亚硝酸 能使嘌呤或嘧啶脱氨,改变核酸结构和性质,造成DNA复制紊乱。HNO2还能造成DNA双链间的交联而引起遗传效应。
叠氮化钠(NaN3) 是一种呼吸抑制剂,能引起基因突变,可获得较高的突变频率,而且无残毒。
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
秋水仙素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器官和种子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剧毒的植物碱。纯品为无色或淡黄色针状结晶,熔点155℃,有苦味,易溶于冷水、酒精、氯仿和甲醛。通常用水或酒精作溶媒。
G. 兰花的变种有那些
每一个种的个体都不会完全相同,它们之间也会存在一些差异,如瓣型、花色、花期等都会有不同。根据这些差异,又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变种、品种等。
变种是种以下的分类单位,同一种的不同变种之间虽有某些差异,如花色、形态、叶的宽窄等,但差异还不够大,主要是不具有独立的遗传机制,即变种之间是可以自然杂交的,仅由于地理或自然条件的原因,长期与其他变种出现自然生殖隔离,而选择保留出了自己独特的性状。随着生殖隔离条件消失,变种会逐渐融合,只保留种的特征。
H. 兰花为什么形色各异
兰花品种繁多,株型各异,变化万千,使人眼花缭乱。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识者是宝,不识者是草。没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和选育知识,可能投入大量资金,一株佳品都选不到,并与好花失之交臂,令人扼腕叹息。那么,怎样才能选到自己较为中意的兰草,就让我们以春兰、莲瓣为例,来共同探讨一下下山兰的选择问题。
从花上来选择
冬末春初,是大部分兰花的花期,也是购兰的黄金季节,爱兰人士可以凭花看出兰花的优劣。在具体选择时,要注意选择瓣型优、色彩好、带线艺、造型奇的兰花。一是以花香醇正清远的幽香、安息型为优,浓烈香、檀香型为中,无香者为次,四季开花、逢佳节开花者为珍。二是花色以素心、高品位色花为优,花被纯色、复色为中,色彩过淡无序、麻杂为下。三是以花香、花奇、花开叶上、花期长者为佳。四是瓣型以梅瓣、荷瓣、水仙瓣和这三者的混合瓣为优,蝶瓣、奇瓣(多瓣、少瓣、并蒂)为上,竹叶瓣、柳叶瓣为次。五是萼片以质厚,两侧萼以“飞肩”、“一字肩”为优。六是蕊柱(鼻头)以小巧为上,多鼻头为佳。七是捧瓣以质硬、硬捧、两瓣不开窗为好。八是唇瓣(舌头)以端正、短圆、宽厚、起兜、色糯、多舌、舌面分布有规则的朱红点、色块或纯色为优,如如意舌、刘海舌、大圆舌、龙吞舌、红舌、素舌等。九是花葶以出架、细圆、挺直,颜色与叶相映衬为好。
从叶上来选择
兰草一年到头着花期就那么几十天、个把月,且受阳少、病害严重、苗单的几年都见不到花,嗅不到芳香的下山兰占大多数。不见花的兰草,兰友俗称“赌草”、“哑巴草”。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看叶选草。一是下山兰叶态较杂乱,叶质较粗糙,叶片多缺损,要侧重选择叶型,兰草叶片要相对宽、厚实、凝重、富有弹性、有光泽,主脉要显、中骨透明、沟槽要深,成鱼肚型、起皮折皱、迭波起浪。二是急收尖、叶尖圆钝、圆头开*、叶尖帽白亮、叶尖起兜成条匙状、叶尖有异色、叶尖特硬粗糙、有刺感、甚至角质化了。三是鞘壳包脚要紧要高,鞘叶要向外扩张,苞尖质地厚硬极锐,这样,着花的花瓣结构根部才收得紧,花瓣前端放得开。四是鞘壳有沙晕,筋脉透顶,颜色单一而无杂色或整体显糯、透亮、筋纹通梢者,常有素花、色花出现。五是矮种草要小巧灵秀,具有短、圆、阔、厚、粗、龙、起7个特点,看其是否代代相传、相似。六是叶尖、叶甲向叶心部扣卷,挂有粗筋纹,叶片修长、端扭而弯垂,叶尖出现“走丝嘴”,叶片呈现“放角”、“行桥”、“蝉衣”者。七是叶片数特别多,叶姿奇特多态,呈燕尾叶、阴阳叶、鸡冠状、鹰嘴状、顶端长毛刺的,兰株为两种以上不同兰类串种等。这些兰株所表现出的特点,出好花的比例会多一些。
从叶艺上来选择
叶艺草又叫线艺草。叶艺线纹美丽、新颖奇巧、变化万端,有图斑艺、中透艺、缟艺等等,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还有先明性、后明性之分。在选择时注意选择稳定型、期待型品种,选择不同凡响的叶、花双艺草。真正天然的线艺草具有界清、位符、甲有、尾鲜的特征。假线艺兰往往色晦、界散、位移、甲无、尾焦。选择抽心叶带艺、鼻龙开阔、中骨明亮、甲尖白红、银丝成群、背银浮现、叶艺对比度鲜明、艳丽、通尖达底的,日后艺向进化比较稳定可*,容易上花,出好艺、高艺的情况也相对多些。
从假鳞茎及根上来选择
根深则叶茂,茎壮则花好。下山兰要看根是否横生曲折,多有龙根或姜饼根,根向四周平展,并带有山基土和自然界的腐殖质。选择根系多、没腐根的下山兰,发芽多、易栽培。兰根状如鹿角根、人参根、墨鱼须根、鸡爪根、树杈状根、多分节根的兰草易出好草。假鳞茎作为兰花生长和繁殖的重要器官要粗大圆实。外形特殊的假鳞茎,形如“橄榄形”、“冬笋形”、“葫芦形”、“圆锥形”等,往往有奇花、良种出现的可能。
从花芽、叶芽上来选择
一是叶芽、花芽纯色或色彩异常鲜艳,如茶色、黑色、血红色、深紫褐色等,有色花和变艺的可能。二是新芽呈现黄白色或绿色上泛黄白斑,甲尖有米粒大的晶亮点者,便是出艺之征兆,如甲尖晶亮点上又现红晕,将是出高艺之征兆。三是芽浑圆壮实,似子弹头,花芽在苞片内如桂圆核的多半出梅瓣,形如橄榄者多出荷瓣。四是芽出土为白色、白绿色或绿色,上面无任何杂色的点或纹者必出素心。五是芽为纯一色,如黄色、红色、紫红色等,而无任何杂色,且尖部有白水晶状的钩或白米粒状物的,有可能开出黄素或红素。六是从芽的色彩还可推断出花的颜色,芽甲间泛有多色筋纹或沙晕的,多能开出色彩对比度鲜明、多种颜色相间的绮丽复色花,新芽出土后,着色越鲜明浓艳,其花色愈浓,尤其以花开的颜色越开越浓的后明花为最好。
此外,在选购时,切忌贪多求全,不要选择组培草、回笼草、病态兰和移花接木、假冒伪劣的假兰草,要找信誉好的兰商、兰家购买;注意选择品真质健的兰株,成活率和发苗率也高;若选进了病虫害严重的弱兰,成活率低,复壮难,开花更难,隔离管理不好,整治措施不力,稍有不慎,就会倒苗,连个种都留不下来,有的还会感染兰棚里的兰草,带来麻烦和损失,影响日后的交流和出售,且要指望它发苗、开花,得熬几年,各方面都不划算。下山兰一般具有“抢生”的特点,伏盘期较快,选好后,栽培和管理可相对粗放些,少施或不施肥。
在栽好传统“当家草”的同时,多请教、多观察、多比较,对下山兰从花、叶、根、茎方面进行全方位鉴定,多角度认真推敲,而不能一概而论,顾此失彼。我们相信凭借自己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独到的眼光去试试运气,选培些“有特点”、“有内容”的下山兰,难说有投入小,获利大的可能,极富创造性、挑战性和刺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