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春睡瘦
① 《海棠春睡图》暗喻哪一代历史人物何态
杨贵妃,晨醉。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专高力士使侍儿属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这是“海棠春睡”典故的由来。典故流传后,苏东坡据此写了一首《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进一步把“海棠春睡”人格化了。到了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根据典故,丰富了想象,画了一幅《海棠美人图》。《六如居士全集》卷三有《题海棠美人》诗云:“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② 海棠春睡足是出自哪个人的哪首词
清代的章有湘的《家园白牡丹》“中好共海棠春睡足,不将浓艳嫁东君”
③ 海棠春睡的出处
按: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专,命高力属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这是“海棠春睡”典故的由来。典故流传后,苏东坡据此写了一首《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进一步把“海棠春睡”人格化了。到了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根据典故,丰富了想象,画了一幅《海棠美人图》。《六如居士全集》卷三有《题海棠美人》诗云:“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④ 关于海棠花有什么典故和有名的诗句
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朝】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译文:
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
2、《题磁岭海棠花》
【唐朝】温庭筠
幽态竟谁赏,岁华空与期。
岛回香尽处,泉照艳浓时。
蜀彩淡摇曳,吴妆低怨思。
王孙又谁恨,惆怅下山迟。
3、《赏海棠花妖诗》
【清朝】高鹗
海棠何事忽摧隤?今日繁花为底开?
应是北堂增寿考,一阳旋复占先梅。
4、《醉落魄·正月二十日张园赏海棠作》
【宋朝】管鉴
春阴漠漠。海棠花底东风恶。
人情不似春情薄。
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
绿尊细细供春酌。酒醒无奈愁如昨。
殷勤待与东风约。莫苦吹花,何似吹愁却。
5、《海棠花》
【唐朝】刘兼
淡淡微红色不深,依依偏得似春心。
烟轻虢国颦歌黛,露重长门敛泪衿。
低傍绣帘人易折,密藏香蕊蝶难寻。
良宵更有多情处,月下芬芳伴醉吟。
(4)海棠春睡瘦扩展阅读
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玉棠富贵”的意境。另外海棠花又称断肠花,思乡草。有象征游子思乡,表达离愁别绪的意思。又因为其妩媚动人,雨后清香犹存,花艳难以描绘,又来比喻美人。
⑤ 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的意思
海棠在春天的早晨睡眼迷离,杨柳也困倦了,用来形容人的睡中之美,.海棠春睡指的是杨贵妃睡姿的美丽 而杨柳形容汉苑有柳如人,一日中好像睡了好久 这两个典故和起来就是“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
⑥ 海棠春睡什么意思
海棠睡:《太真外传》杨太真初睡起,明皇笑曰:海棠春睡未足耶?
形容没睡醒,慵懒之态.
⑦ 唐伯虎《海棠春睡图》
我弄不清 有说有也有说没有的 我个人认为没有 有的话当然出自红楼梦
另外我认为好回像唐伯虎没画过答……
张大千晚年倒是画了一副
http://www.myhonglou.com/hlbbs/showbbs.asp?indexid=165&bid=1&subid=3
⑧ 大家好,我以前曾经看到一句话:海棠春睡重,但我不记得是哪首词或诗的,海棠前面还有一个或几个字的,隐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⑨ 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什么意思
出自《声律启蒙》
海棠睡:《太真外传》杨太真初睡起,明皇笑曰:海棠春睡未足耶?
柳眠:《三辅故事》汉苑有柳如人,名人柳,一日三眠三起。
海棠 杨柳 字面上对称,也同时引用典故暗喻两个人。
⑩ “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海棠在春天的早晨醉眼迷离,还未睡醒,杨柳在阳光下婀娜多姿,似乎人人在白天睡觉。
出自清代车万育的《声律启蒙·上卷》中的<四支之三>。
原文:
戈对甲,鼓对旗,紫燕对黄鹂。梅酸对李苦,青眼对白眉。三弄笛,一围棋,雨打对风吹。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张骏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棠诗。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唐儒博识,堪为五总之龟。
译文:兵器和铠甲相对,战鼓和旗帜相对,紫燕和黄鹂相对。酸的梅子和苦的李子相对,阮籍的青眼和马良的白眉相对。吹三次笛子,下一局围棋,雨打和风吹相对。海棠在春天的早晨醉眼迷离,还未睡醒,杨柳在阳光下婀娜多姿,似乎人人在白天睡觉。
西晋张骏曾往凉州移植柳树,但都没能成活,只有酒泉宫生有槐树,因此作《槐树赋》。在众多的杜甫诗中,唯独没有写海棠的诗篇,是因为杜甫的母亲名海棠。晋人王献之小时候看人玩掷色子,便知胜负,父亲王羲之称赞他为“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唐朝学者殷践猷,学识渊博,诗人贺知章称之为“五总之龟”。
(10)海棠春睡瘦扩展阅读
典故
1、梅酸:《世说新语·假谲》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曹操率部行军,找不到取水的地方,士兵都很口渴,难以支持。曹操于是便传令说:“前面有大片的梅树林子,梅子很多,味道甜酸,可以解渴。”士兵听了这番话,口水都流出来了,大军凭借这个办法得以赶到了前面的水源。成语“望梅止渴”即由此来。
2、李苦:《世说新语·雅量》里讲了一个聪慧神童的故事: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王戎,自幼聪慧。一次,他与一群儿童在玩耍时,看到路旁李树上结了很多果子,大家都抢着去摘,唯独王戎不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王戎说:“李树长在人来人往的道旁,还能留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味道一定是苦涩的。”众人取来一尝,果然如此。
3、青眼:与白眼相对,即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
《晋书·阮籍传》记载: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阮籍,藐视礼俗,善待贤达,以白眼斜视“礼俗之士”,以青眼善待喜交之友。籍母丧,刺史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悦而归。当“竹林七贤”之首嵇康(嵇喜之弟)来祭时,阮籍大悦,以青眼相迎。成语“青眼有加”即是由此而来。
4、白眉:白色的眉毛。
三国时,蜀国侍中马良(马谡之长兄),有兄弟五人,均才干出众,尤以马良为最。马良因眉毛中有白毛,故称其为“白眉”。民间有赞曰:马字五常,白眉最良。
5、三弄笛:东晋桓伊,善于吹笛,时称“江左第一”。一次,他驾车外出,黄门侍郎王徽之(字子猷,书法家王羲之第五子)请他奏笛。他不认识子猷,但久闻子猷的名望。于是下车,“据胡床,奏三调。弄毕,上车而去”。显示了桓伊既有礼貌,又不巴结权贵的姿态。
据《神奇秘谱》说法,流传后世的“梅花三弄”名曲,即是据此三调改编而成。此曲被改编成古琴调后,因为要在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弹奏三次,故称“三弄”。即为:“梅花一弄、弄清风;梅花二弄、弄飞雪;梅花三弄、弄光影”。
6、一围棋:《述异记》里讲述了一个“观棋烂柯”的传奇:晋朝时,信安郡石室山有个名叫王质的樵夫,一次进山去砍柴,在山中看到两个童子在下棋,王质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其间,一童子给了王质一枚像枣核的东西,王质吃了浑不觉饥,于是干脆坐在一旁专注观棋。
棋局还没下完,一童子突然指着王质的斧头说:“你的斧头柄都已经朽烂啦!”王质这才大惊归去,回家一看,自己所认识的人都已不在人世,原来他已经在山中度过了一百年。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
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