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烙饼
『壹』 干霸王花怎样存放
樱花味道应该很淡,作出来未必好吃,以下的都可以用樱花代替吧 材料:鲜玫瑰花两朵 白砂糖100克(根据你用的瓶子大小准备) 工具:臼(超市就有的) 深色瓶,药店买的,回来洗干净煮煮再用,卫生第一! 做法:择下红玫瑰花的花瓣,花蕊及花萼都不要,将玫瑰花瓣洗干净沥去多余水分 将玫瑰花瓣和白砂糖全部放入石臼中。(花瓣+糖+花瓣+糖 这样放滴比较好) 用石杵捣烂,过程需要10分钟左右,一直捣到糖与花瓣融为一体,成为色泽艳紫`质地晶莹的团块。 捣烂 捣好的玫瑰花糖装入带色的玻璃瓶中 封严瓶口,放于避光通风处存放。如果心急的话放几天就可以吃了,但越存花香越浓郁,吃时用小勺挖出,佐粥`做糕点`包汤圆都很棒 桂花,桃花,荷花都可以。 五月的玫瑰怒放,把花摘下来洗净晾干,一层花瓣一层糖地腌起来,用来包元宵、糖包或用来做点心馅儿味道不错。八月桂花开了或采了晒干用来做汤、煮粥或依照做糖玫瑰的办法做成糖桂花。每年的八月十五,我们吃的苏式月饼中的玫瑰月饼和桂花月饼中,就都有糖玫瑰和糖桂花。 槐花开了,采了用面蒸了吃,包饺子、包包子吃,槐花的清香就从山野、院落溜到了家里。据说槐花可清火去燥,美容养颜。南瓜花开了,晃花(雄花)太多,就把金黄的大朵大朵的晃花摘下来,或做汤或切碎了掺到面里烙饼,家里就到处弥漫着甜甜的南瓜花的香气。南瓜花有补益脾胃、延年益寿的作用。盛夏,木槿花开了,白的、红的、紫的热热闹闹地挤满了枝头,把花朵摘下掺了面用笼屉蒸了吃、做汤放一些或用来炒菜味道都不错。据说此花有延年益寿和治疗妇女崩漏带下的作用。而把朵朵鲜花做成菜肴,由饭店作为时尚、保健大餐隆重推出则是近一两年的事。 饭店和药膳房推出鲜花菜肴最多的是粥类。有活血怯瘀、通经养颜的红花粥;有养肝明目、去火解毒的菊花粥;有养血通便、驻颜减肥的桃花粥;有活血美容、润肠通便的菜花粥;有疏肝解郁、理气和胃的绿梅花粥;有补肾壮阳、调经止血的雪莲花粥。这些粥里用的大都是磨成细粉的花的干品,待大米粥或小米粥熬得差不多了,再徐徐加入。粥里还可根据需要加入红枣、莲子、小豆、花生、桂圆什么的。这些粥看起来五彩缤纷,喝起来芳香爽口,还有滋补保健药用的疗效。 饭店的鲜花菜肴大多是药膳。过去说“秋收冬藏”,进补一般是秋天的事。而现在,根据季节不同配制不同的药膳,什么时候都可进补。 竹筒霸王花鸡汤就是一道夏天的鲜花药膳,霸王花有润肺生津的功效。把霸王花、鸡块入竹筒,放入鸡汤在蒸笼里蒸熟。吃到嘴里汤醇味鲜,还飘着一股竹子的清香味儿。松花蕊被称为“大自然中最完善的营养品”。 它含有丰富的花粉,其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的含量都很高。取鲜嫩的松花蕊用水煮了,再用蜜浸渍一下,做成蜜汁松花蕊,香甜酥脆、清香可口。茉莉花豆腐有芳香化湿、减肥美容的功效。把豆腐先放在锅里煮了,然后把鲜茉莉花和嫩叶放入,可放佐料水开后入盘,也可不放佐料取其自然之味。这道菜端上来颜色一清二白,闻着一股茉莉花的香气,吃到嘴里清清爽爽,实在是盛夏的一道极好的鲜花药膳。荷花冬瓜排骨是将鲜荷花、嫩荷叶与冬瓜排骨同炖,之后把荷叶去掉。这道菜不仅清香味美,而且滋阴补肾、和胃健脾、去烦消渴。 近几年伟哥、虎姐的宣传到了神乎其神的地步,其实鲜花药膳的作用倒是实实在在的。民间流传的韭菜花面饼就有固精助阳、温补肾阳的作用。做法是,把韭菜花洗净捣碎,和面粉搅在一起做成饼,或烙或蒸都行。据说韭菜花干品、韭菜籽、鲜韭菜也有同样的作用。把山茶花、紫罗兰、秋海棠、小叶菊的花瓣放到益肝肾、补精血的虫草炖鲫鱼、西洋参炖乌鸡、牛鞭肉苁蓉里,不仅赏心悦目,还能增加各道菜的功效。 前几年,北大段若川老师从墨西哥带回一个鲜花菜谱“玫瑰鹌鹑”,和一个动人的故事。据说这个菜谱是前西班牙时期的一个古老的菜谱。“巧克力情人”的电影中就有这样一个情节。 故事中姐姐吃了这道菜以后浑身燥热,她想去洗个澡。可是她身上的热气太大了,喷头上淋下来的水还没有落到她身上就被蒸发干了。她身上的热气引燃了浴室的木板,她赤身裸体地在原野上奔跑,她身上散发出来的玫瑰芳香伴着一片粉红色的云彩飘得很远很远。这芳香和红云致使一名比利亚军人离开战场向姐姐策马奔来。
『贰』 开封小吃作文急!!!
开封菜作为中原河南菜的一大代表,特点是用料广泛,讲究刀工,五味调和,口感适中。出名的菜肴多与皇帝、名人有关,可见七朝古都的名号的确不是盖的。
饕餮目标:胡辣汤、锅盔
到达地点:东大清真寺门口
开封的早点从6时卖到11时,以汤汤水水为主,胡辣汤、豆沫、羊双肠、鸡血汤、红豆汤、八宝粥等,然后就是各种烩面、刀削面、荷花面,再之后是炸油饼、炸菜串、烙饼、烧饼、锅盔……全国通行的豆浆几乎无人问津,因为品种实在太丰富,它排不上号呢。
其中最出名的是东大清真寺门口一带的早点,被开封人简称做“寺门”。这里是回民聚居地,他们做的各种小吃很受开封人追捧,几乎每个摊位都塞满了人,坐在窄条凳上挤着吃,论料计算,甚至可以买一块钱的锅盔,两个人也能饱餐一顿。
饕餮目标:
桶子鸡、鲤鱼焙面
到达站点:鼓楼夜市、西司夜市、大南门夜市
开封的小吃多集中在夜市,说是夜市其实下午5时左右就渐渐开始了。市中心有鼓楼夜市,学院门夜市,西有五邑、小宋城夜市,西司夜市,南有大小南门夜市,北有北门夜市,其他如宋门、宋都御街等地都有夜市。
开封夜市小吃的品种繁多,味道各异。五香咸兔肉、鲤鱼焙面、红薯泥、炒凉粉、桶子鸡、信阳烤鱼、胡辣汤、洛阳浆面条……除此以外,还有著名的开封灌汤包。
游玩推荐:
1、游七十二胡同
七十二胡同,更多时候是个虚指,形容开封小胡同极其之多。在开封话中,胡同就是小道,它们大多窄而短,但是其中的大多数,名字都是由北宋沿用至今,格局千年不改。
在这些胡同里,散落的是各色菜市、小吃档口、小百货店……是开封人的日常种种,他们在其间起居生息,养儿活女,和这古迹融为一体。
『叁』 四面荷花三面柳 的下一句怎么修改
两扇屏风一面墙
水映荷花柳中间
风拂杨柳戏荷花
『肆』 莲花白饼子做法是怎样做的
主料
莲花白
500g
黑木耳
100g
红薯粉条
100g
小麦面粉
500g
辅料
油
适量
盐
适量
大葱专
适量
姜
适量
十三属香
适量
步骤
1.将面粉放在盆子里加水和发酵粉
2.和成发面团盖上保鲜膜发酵
3.黑木耳一凉水泡发
4.莲花白去根剥下叶子洗净
5.切成小块
6.粉条泡软
7.把木耳放进食物料理机里
8.盖上盖子搅动
9.白菜及粉条也绞碎一起倒进大碗里放入十三香,盐葱姜搅匀
10.面发好后揉匀
11.搓成长条
12.切成包子剂子
13.擀成包子皮
14.放上馅子包严
15.包好的包子。直到包完
16.锅里烧水放笼屉上锅蒸30分钟蒸熟
17.蒸熟的包子
『伍』 冬至饺子夏至面下一句是
一年四季抽鸦片
『陆』 莲花白小葱鸡蛋番茄面粉能不能一起烙饼
可以的。将莲花白,小葱洗净切碎,将鸡蛋打碎炒散晾凉,番茄切碎,将备好的食材到在一起,调味搅拌后做馅,用和好的面团将调好的馅包起来,烙饼是非常好吃的哦。您可以试试做哦
『柒』 香草汁怎么做啊
将仙草洗净榨汁,放入白糖,煮熟即可。
『捌』 莲花代表什么生肖
龙
中国的民俗节日中,有不少是与龙有关的。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有关南宋龙灯的记述:“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蜿如双龙之状。”吴氏所说的是静止观赏的龙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有“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诗名,说的是由人舞动的龙灯。明清两代,舞龙灯之风更盛。据清道光年间《沪城岁事》载:“游手环竹箔作笼状,蒙以绘,绘龙鳞于上,有首有尾,下承以木柄旋舞,街巷前导师为灯牌,必书‘五谷丰登,官清民乐’。”清喜庆姚元之《竹叶亭杂记》亦载:“今圆明园正月下五日,筵宴外藩,放烟火,转龙灯。其制人持一竿,竿上横一竿,状如丁字。横竿两头,系两红灯,按队盘旋,参差高下,如龙之宛转。少倾则中立,向上排列‘天下太平’四字。”舞龙灯并非灯节才有,春节、中秋以至各种庙会均有此项活动。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龙是吉祥瑞兽,人们用灯模拟龙的形象,无非是取其吉祥除祟的含义。
龙
龙
山东沂南北寨村东汉晚其画介石墓中室东壁上的乐舞百戏石刻,为我们提供了汉代鱼龙之戏的形象资料。其龙双角、鳞身、双翼、长尾,背上负一大圆口双耳瓶;瓶上立着一个扮演羽人的小孩,双手持一带羽葆的长幢耍弄。龙前有一左手持短梃,右手持鼗鼓向龙摇动的人;龙后有一左手持鞭,右手持鼗鼓举掐的人气氛热烈。此龙的造型,极像马的形体。
农历二月二为汉族的“龙抬头节”。此时正值尺蛰、春分时节,民俗认为蛰伏一冬的龙在这一天正抬头活动,以后的雨水也就多起来了。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有关于“二月引龙,熏百虫”的记载:“宛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蜿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由于中国北方多旱少雨,将引入家中,图的是风调雨顺,于是也冰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这一天,人们吃龙须面、龙鳞烙饼、龙耳饼子等等。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按地支推算,“五”为“午”,闻一多先生曾将端午节称为“龙的节日”。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内容,古时皇家龙舟的制作极为奢华,如南宋画院待诏李嵩所画《中天戏水岫》中的大龙舟,头、尾、鳞皆雕镂金饰,舟上建层楼台观,槛曲安设御座,两舷各三桨,气势雄伟,金碧辉煌。
古代帝王服饰中有龙袍。《清朝通志·器服略》中记载:“皇帝龙袍,色用明黄,棉袷纱裘,惟其时,领袖具石青片金绿,绣文金龙九,列十二章,间以五笔型色去。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衣襟处各一,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立水裾左右开。”在清代一般绣九龙,但从正面或背面看都是五条龙,合“九五之尊”的帝王称号。袍的下端排列着许多“水脚”,水上绣水浪,俗称“海水江涯”。包含着一统江山及延绵不断等寓意。
分布于中南地区的壮族、瑶族和西南地区的哈尼族均有“祭龙节”。壮族的祭龙节在农历二月间,祭时,由村中两户或数户人家轮流负担祭祀用的鸡、猪等祭品。认为杀猪祭龙,可保人畜平安。瑶族的祭龙节在农历三月初三,活动包括求谷魂、祭谷娘、祭盘古、祭玉皇、祭神农等。祭品是全寨人出钱购买的猪,祭毕由全寨人分食,妇女不得参加仪式。广西侗族流行耍龙灯。用竹片制成一条三四十厘米长的龙,龙须下有一包,以便点蜡烛,元宵节晚上玩耍。玩时,摆一张八仙桌,两面三刀人围绕桌子舞动,跳跃嬉戏,互相追逐,然后配以有节奏的乐器演奏,有声有色,十分有趣。
『玖』 佛家说的荷花生日是农历什么时候
农历六月,又称荷月,北京已到盛暑季节,是荷花盛开,莲蓬结实,菱藕上市的旺季。王府从五月初一起,开始运进天然冰块,每房都备有硬木制作的冰桶,内衬锡里,融化的冰水通过桶底下的小孔流出。每天,由太监往各房送冰,以供瓜果等食品保鲜。冰桶盖上,有四个轱辘钱形的排气孔,排出冷气便可调节气温。从六月初一开始,饽饽房制作“水乌他”(满语),是用奶油、白糖等原料做成,浅绿、浅粉、浅黄诸色皆有,每天午睡后,由太监及时送到各房,供“上头人”食用,供应一直要到七月十五日以后才终止。王府的殿堂高大,通风良好,一般都较凉爽,加以室内的坐垫,一到夏日都换上了米黄色的用葛、纱制作的垫子,几案上的鹿头樽和各式瓷瓶都插满了精制纨扇,给人一种不扇自凉之感。自入伏之日起,里边凡供奉“观世音”的地方,都新增净水碗,每天清晨都要换上“井华水”,至出伏日止。
入伏日,京都习俗,讲究“贴伏膘”。有句俗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王府的吃法与民间虽不尽同,但在出伏日,阖府上下都吃饺子(即煮饽饽)。王府规矩,外面各处各行的仆众均自备饭食,惟独属伏,发给银两,购买肉面等食物,在各处自己包饺子,一到入伏这天,府中剁肉之声四起。故王府里流行这么一句话:“六月里,乐呵呵,上下全吃煮饽饽。”六月二十四日为关圣帝君寿诞,王府祭以“少宰”(即全猪全羊,没有牛),祭毕,猪羊全分给各处各行,由他们分食之。王府成员差不多均不吃肉食祭品。所以,“六月里,乐呵呵!”也包括一年之中难得分到的肉食祭品。在同一天,我家还有一个热闹的庆祝活动——“荷花生日”。
六月二十四日,“荷花生日”本为江南旧俗,苏州尤其盛行。在一些记述京都岁时活动较为详细的古籍中,均不曾记述“荷花生日”。《北平岁时志》和《北平风俗类征》等近代专辑,关于“荷花生日”也只字未提。我家之所以庆祝“荷花生日”是有来由的,大约,在乾隆初年,我的六世祖母佟佳氏(即信郡王福晋),从南方清来一位女画家,冷吟居士(姓氏不详),为■(上"山",下"昆")山人,诗词书画造诣颇深。佟佳氏也工词章。由于她俩有共同的爱好,故结下了翰墨姻缘。女画家把苏州极为热闹的“荷花生日”活动,一一介绍给了佟佳氏。“是日,……画船箫鼓,竞于葑门外荷花荡,观荷纳凉。……”她还给佟佳氏绘制一幅以荷莲荡为背景的《行乐图》手卷,并画了十二幅册页,内容都是画苏州荷花生日即景,极为生动丰富。此后,我家就兴起了庆祝荷花生日的习俗,相传不衰,直至1924年王府解体始止。
我家庆祝“荷花生日”,是在二十四日清晨。各个殿堂门外,摆设红白荷花各一盆(要摆到七月十五日才撤去)。室内的花瓶,都插上荷花和鲜荷叶。这一天所用的餐具,无一不是以荷花造型的,食品也无一不冠以与荷花有关的名儿,如,荷叶鸡,荷叶肉,清汤荷叶莲子羹,虽与贾宝玉所喝的莲子羹不尽相同,如论色香味则恐有过之而无不及。又如,大冰碗,内盛鲜莲子、鲜藕、鲜菱角、鲜核桃……全呈白色,高雅纯洁,令人不能不想起这“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之花的生日,分外的清新。这天所吃的主食为荷叶饼和莲子糕,最后,每人必喝一碗荷叶粥,才能统称吃了“荷花筵”。
我六岁那年,在“荷花生日”那天,冒冒失失闯进了“拥翠含芳”书斋,遇上我父亲和伯父(王爷)在那儿举行“荷花生日”雅集,在坐的有画家、诗人和京剧演员,如侯喜瑞(著名架子花脸)、耿喜斌(艺名“小百岁”,丑行)、赵连升(武生)等社会名流,父亲见我已经进来,又不好当着客人的面训斥,便命我为客人斟酒。不慎失手,碰坏了我家仅有的八只荷花杯中的一个。这种荷花杯与白居易诗写的“寂寥荷叶杯”和戴叔伦诗写的“酒吸荷杯绿”所指的荷叶杯不同,诗人所写的荷叶杯,是在鲜荷叶中心凹处撕去绿纤维下连茎,酒倒入杯中,顺流直下能达茎孔末梢,可谓天然酒杯。我家的荷叶杯则系乾隆粉彩陶瓷制品,造型特异,杯子外缘中部有个碧绿莲蓬,孔通杯内,倒酒入杯,莲蓬也随之灌满了酒,饮者喝干了杯中酒,灌在莲蓬内的酒随之流入杯中,给饮者的感觉,酒若清泉,是喝不尽的。荷叶杯一经打碎,我立刻感到大祸将至,非挨一顿好打不可。幸得侯喜瑞先生出面解围,起身把我领出了书斋,来到桐荫堂西南角的莲花池边,伸手摘了一朵白莲,一同折回“拥翠含芳”回报父亲说:“我们同到瑶池西王母那儿,讨来了一株荷花,食此花蕊花瓣,当能延年益寿。”众人果然将分到的花蕊花瓣放在小盖碗形酒杯中,斟满筛热了的上好原封白酒。少时,举杯同饮,皆曰:“美极,美极:实在清香!”这时,我才如释重负,跟着大伙笑了。
苏州兴起“荷花生日”旧俗,找根据是没有的。古籍中说,六月二十四日原为观莲节,这起自一个传说,古代有个女子,名叫晁采,在二十四日这天,与她的丈夫,各以莲子互相馈赠。有人问晁采,此举为何由?她引诗以答:“闲说芙蕖初度日,不知降种在何年?”这传说当然是无稽的,然而“荷花生日”比之什么神仙的生日,到也有趣得多。至今,我还要叙实这些活动,也不怕涉嫌什么“怀古之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