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荷花派
A. 荷花淀派是什么
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此派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内乐容观精神语言,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
B. 荷花淀派概念
荷花淀派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孙犁,河北安平县人。其作品大部分是小说和散文,不少篇章都具有抒情诗的艺术腕力,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是作者的名篇《荷花淀》。
《荷花淀》写于1945年。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并在艺术实践中体现其风格,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这个流派被评论界称为“荷花淀派”。其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划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荷花淀派开创者:孙犁
孙犁(1913—)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现代作家。
1927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学,高中毕业后任职员、小学教员。抗战爆发后,在冀中从事抗日宣传、教育、文化工作并开始文学创作。
1944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从事研究和教学,这时发表的《荷花淀》等作品受到称赞。抗战胜利后回冀中编杂志、写小说散文并参加土改工作。
1949年1月随军入津,在《天津日报》主编文艺副刊。
孙犁早期作品后选编、修改收入小说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中国青年出版社1958年初版)。50年代初出版反映抗战的长篇小说《风云初记》。1959年出版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历任中国作协理事、天津作协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1955年后因病远离文坛的主流,并开始阅读大量传统文化典籍。1977年以来,主要以散文创作为主。因自成风格而被称为“荷花淀派”开创者,有诸多后人效仿。
“文革”后出版了《芸斋小说》、《秀露集》、《耕堂杂录》、《尺泽集》、《老荒集》、《陋巷集》、《无为集》、《曲终集》等散文集。
《孙犁散文选》于1989年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荣誉奖。早期作品明净质朴,勾勒出乡土民风,继承了废名一脉的抒情风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荷花淀》、《吴召儿》、《嘱咐》等流传不衰。晚近所作由清新入于平淡,而在简洁之中更富于蕴藉。
馆藏孙梨资料:
手稿16篇,包括散文《保定旧事》、《删去的文学》、《平原的觉醒》等和评论《谈赵树理》。
文库图书:71部,其中百花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的《孙犁文集》,比较全面地收集了孙犁作品。
C. 为什么叫荷花淀派啊~!急~~~!
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此派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语言,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
《荷花淀》,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当作背景,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洋溢着诗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D. 荷花派,来人啊!
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此派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内息和容乐观精神语言,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
《荷花淀》,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当作背景,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洋溢着诗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孙犁的作品在河北青年作者中有强烈的影响;他在编辑《天津日报·文艺周刊》时,通过这块园地,团结和培养了京、津、保定三角地带的一批文学青年。这一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华北的泥土和水乡的清新气息。后来,逐渐发生了变化,从维熙就写出了不少慨慷悲壮的作品,与“荷花淀”派的风格不同。
E. “荷花淀派”是指哪几个作家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
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抄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此派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语言,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
F. 荷花淀派,茶子花派,山药蛋派,名词解释
1、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此派一般都充满乐观精神,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
2、茶子花派 当代小说流派。初步形成于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的湖南。它的代表作家是周立波。风格是细腻、明丽、含蓄、质朴,生活气息和抒情气氛浓郁,尽有鲜明的地域民俗色彩和富于诗意的美感。
3、山药蛋派是中国当代小说流派之一,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指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
(6)铁荷花派扩展阅读:
山药蛋派的形成过程:
赵树理的出现,为太行根据地的一些土生土长的爱好文艺的青年知识分子,具体指出了创作的道路。不少人就地取材,运用自己打小操纵的家乡语言写出过不少富有泥土气息的大众化的作品。
但这时尚未形成一个流派。一九四五年,马烽、西戎写出了《吕梁英雄传》,这两位生活与战斗在吕梁边区的青年作家,在毛泽东同志的《讲话》精神指引下,通过他们深入农民生活的亲身体验,走上了和赵树理一致的创作道路,这时也还未被人看作一个派。
这一派的形成,是在建国后,特别是五十年代末,他们又陆续由北京等地回到了山西,以《火花》(山西省文联机关刊物)为阵地,赵树理发表了《锻炼锻炼》,
马烽写出了《饲养员赵大叔》《自古道》《韩梅梅》《三年早知道》,西戎写出了《宋老大进城》《赖大嫂》,束为写出了《老长工》《好人田木瓜》,孙谦发表了《伤疤的故事》,胡正写出了《两个巧媳妇》《三月古庙会》等短篇小说,都取材于农村,充满山西的乡音土调,被文艺界目为“火花派”或“山西派”,又谐谑呼之曰“山药蛋派”,正式形成一个独立的流派。
G. 荷花淀派是什么意思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孙犁,河北安平县人。其作品大部分是小说和散文,不少篇章都具有抒情诗的艺术腕力,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是作者的名篇《荷花淀》。
《荷花淀》写于1945年。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并在艺术实践中体现其风格,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这个流派被评论界称为“荷花淀派”。其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划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荷花淀派开创者:孙犁
山药蛋派
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
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他们 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 基础.50年代中期以后.他们有意识地以赵树理为中心. 培养.形成风格相近的流派.代表作有<三里湾>.<登记>. 《锻炼锻炼>.<饲养员赵大叔>.<三年早知道>.<赖大嫂>. <宋老大进城>等
他们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忠 实于农村充满尖锐复杂矛盾的现实生活.忠实于自己的
真情实感.注意写出人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他们笔下的 新生活.新人物不是脱离生活实际的拔高.理想化.而是 朴素.厚实.真实可信的.成功塑造了许多落后人物或[中 间人物".如小腿疼.吃不饱.赵满囤.赖大嫂等血肉丰满 的形象.
山药蛋派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文
学的传统.以叙述故事为主.人物情景的描写融化在故事 叙述之中.结构顺当.层次分明.人物性格主要通过语言 和行动来展示.善于选择和运用内涵丰富的细节描写.语 言朴素.凝炼.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 方色彩.在粉碎[四人帮"之前.山药蛋派多次受到左倾思 潮的冲击.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粉碎[四人帮"之后.山 西又有一批青年作家自觉地为保持和发展这一流派而努 力.
H. "山药蛋派"和"荷花淀派"之间有什么区别
山药蛋派是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50年代中期以后,他有意识地以赵树理为中心, 培养、形成风格相近的流派。
“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I. 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孙犁(1913—2002年),现、当代作家,原名孙树勋。孙犁生于河北安平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生活在贫困、落后、闭塞的乡村环境中。五四运动爆发的那一年,孙犁进入了本村的一所初级小学读书,最吸引孙犁的,似乎不是学校的功课,而是民间的评书。他常常被吸引去听《杨家将》 、《七侠五义》 ,在评书的引导下,从10岁开始,他广泛地阅读了《红楼梦》、《水浒传》 、 《封神演义》 、《西游记》等古典名著,从这些古典文学名著中,他吸收了丰富的文学营养。1926年,13岁的孙犁考入了保定的育德中学。中学毕业以后,孙犁无钱继续升学,他怀着当作家的愿望,来到北京,看书、学习,给报章杂志投稿,过着十分清苦的流浪生活。1936年孙犁由同学介绍来到白洋淀地夏的同口镇当小学教员,孙犁在这里了解并熟悉了白洋淀一带劳动群众的生活。1938年春,孙犁参加了吕正操领导的人民自卫军的抗日政府。白洋淀军民们可歌可泣的抗日斗争故事,成为孙犁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1944年孙犁奔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发表了著名的《荷花淀》、 《芦花荡》等小说。
孙犁的创作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1955年以前,是他创作的前期,“文化大革命”以后是他创作的后期,在这中间,他曾停笔达20年之久。他的前期创作以小说为主,兼及散文,大都写他自己在白洋淀地区从事抗日斗争的经历、见闻,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 作家贾平凹说:“读孙犁的文章,如读《石门铭》的书帖,其一笔一画,令人舒服,也能想见到书家书时的自在,是没有任何病疾的自在。好文章好在于不觉得它是文章,所以在孙犁那里难寻着技巧,也无法看到才华横溢处。”香港《大公报》刊发文章指出,此语可谓一语中的。孙犁的文章通透有力,又显得朴实大气。文如其人,孙犁是一个大学问和大自在融于一身的人。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很多人都是通过读“白洋淀纪事”《荷花淀》才认识和了解了孙犁。在他的作品中,处处散发着浓郁的华北农村的乡土气息,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孙犁的创作,前期主要描写晋察冀边区特别是冀中的抗战烽火和农村的风土人情。这一时期,孙犁的语言清新淡雅,质朴淳厚,一如白洋淀里盛开的荷花;后期的作品则透视古今,利用练达浅近的文字解读生活,注释人生。其语言更加古朴遒劲,率真自然。改革开放后,年逾古稀的孙犁老人,又迎来了他文学创作的高峰。孙犁晚年的短文魅力无穷,写他人,写自己,见人格,见真情。董狐之笔,无所忌讳。这个时期的一些文字更加具有深邃的思想,文体也更加新颖,艺术风格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其深远和广泛的影响。内地评论家曾镇南说过:在中国现代作家里,除了鲁迅,孙犁的文字无人可比。茅盾曾评论:“孙犁有自己的一贯的风格。”孙犁是布衣简食、淡泊明志的作家。他选定了清贫的作家之路,并始终如一地持守一个作家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