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花布服装
㈠ 陕西兰花花酒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陕西兰花抄花酒业有限公司是2018-07-10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谭家街道太华北路三家庄社区南区1-1602。
陕西兰花花酒业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10112MA6W0CC300,企业法人张巨鹏,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陕西兰花花酒业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酒水、散装食品、农副产品、日用百货、塑料制品、预包装食品、工艺礼品的销售;装饰装修工程的设计、施工;广告的设计、制作、发布。(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陕西兰花花酒业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㈡ 蓝花花的故事是怎样的
一、兰花花的原名叫姬延玲,1919年出生在延安临镇,长得十分招人喜欢。版在红军攻下临镇时权,兰花花与部队里一位年轻的战士情投意合,并发誓永不分离。不久红军接到新的任务,两人不得不分离。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当兰花花的父母知道兰花花与人相爱一事非常恼火,把她强行嫁与恶棍任小喜,后来任小喜死后,兰花花又被迫嫁与一个麻脸富人,兰花花最终不满社会的腐朽、不满父母的保守以及对情人的思念,在这种痛苦下郁郁寡欢而死。战士回来后,为他写下了这首《兰花花》。
二、《兰花花》是刘燕平演唱的陕北民歌,由周家洛采集和再创造而成,并由党音之改编,后由郭兰英、王昆、李波、阿宝等多人传唱,该曲是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插曲和电视剧《爱在战火中》的主题曲。
《兰花花》是中国陕北地区的地方民歌,以纯朴生动、犀利有力的语言,热情歌颂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兰花花。
㈢ 蓝花花的故事是什么
蓝花花确有其人故乡在延安
带着对蓝花花故事的憧憬,记者来到距延安市区85公里的临镇,探访蓝花花其人其事。
“我活了80多岁,也走过很多地方,再没有见过比蓝花花长得俊俏的。她不是一般人,她是仙女下 凡。”这是现居临镇,小时候曾与蓝花花一起上学的84岁的老八路路瀛对蓝花花的评价。谈起蓝花花,老人神采飞扬,“她生得漂亮,桃花色,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点。蓝花花是‘盖临真’,就是临真数她好”。歌里说的一十三省数她好,其实是指全国,因为当时红军共走过全国13个省。
路瀛说,蓝花花名叫姬青芳,小名叶子,祖籍榆林米脂县姬家峁姬家岔,清朝时姬家逃荒至临真村,定居下来。1919年5月4日,姬青芳就诞生在这里的姬家大院土窑洞里。“我年龄比姬青芳小好几岁,两家还沾点亲戚,平时对她以姐姐称呼。”在他的记忆里,蓝花花不仅长得天仙般漂亮,而且绣得一手好花,说话声音动听。当时蓝花花在固临县(当时临真村隶属固临县)女子学校上学。
“姐姐平时穿粗布衣服,耳朵上戴着耳坠,梳着长长的单辫子,辫梢系上铃铛,再加上裤脚的铃铛,缠的小脚,走起路来叮叮响,她走路很好看。”路瀛老汉说,当时临真的小伙子们都非常迷恋蓝花花,但都没机会与蓝花花说话,反而是比蓝花花小好几岁的他倒是能搭上话。“她是个很正派的人,和男同志说话都一本正经。所以一些说她不好的传言都是胡说的。”
路瀛老人说,1935年冬天,红25军部分部队驻扎在临真,当时著名作家周扬也随军来做调查工作,曾见过蓝花花。蓝花花去世后,就是周扬编撰出来的民歌《蓝花花》。
随后,在路瀛老人的带领下,记者分别找到了蓝花花曾经居住过的土窑洞、学校和蓝花花与丈夫石志英的合葬墓地,那些旧址已经破败不堪。“这些地方现在都已经卖给个人了,可能很快就要拆了。”说这些话的时候,老人很失落。
后人忌谈蓝花花
据了解,蓝花花和石志英婚后生下一子,取名石彩,石彩共养育了6个儿子。
记者辗转找到蓝花花的长孙石天仑夫妇,在一个稍显阔气的院落里,摆放着4张台球桌子,夫妇二人带着4岁的外孙女坐在一张台球桌上吃饭。见有人来访,石天仑笑了,他说,近年来,他已经记不得有多少人为了奶奶的事情来找他了。记者表示想要看看保存在他手中的奶奶的照片,“你们来的目的我很清楚,但不好意思,照片被我弄丢了,你们什么也不要问,我什么都不会说。”
据石天仑夫妇介绍,他们兄弟6人共生了10个儿女。谈到兄弟6人的生存现状,石天仑淡淡地说:“我们6兄弟生活得很好,老六现在已经在延安买了房子,家里也供出了几个大学生。”
“我现在靠这几张台球桌挣点零花钱。”石天仑指着几张台球桌笑着说。近年来,他专心供正在山西上大学的儿子念书,另外帮女儿带外孙女。
当记者再次提到当年他爷爷和奶奶的事情时,石天仑缄默不言。但石天仑的妻子却在一边说,提起他们爷爷,别说丈夫心里难过,就连她都想掉泪。爷爷生前不许别人在他面前唱《蓝花花》,因为他认为歌词里一些内容与当年事实不符,是对奶奶的不敬。“奶奶去世后,爷爷一直没有再娶,他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抚养儿子石彩,然后又一手将6个孙子教育成人,直到1995年去世。爷爷可是个好人,不信你们去打听。”即便如此,夫妇二人始终不愿提及奶奶一个字。
当地欲为蓝花花申遗
郭海军介绍,近几年,国内外媒体聚集宝塔区,对“蓝花花”作了大量的宣传报道,提升了临镇的知名度,全国有关“蓝花花”的各种版本的影视剧、舞台剧和话剧多达百余部,尤其是东北作家何苦在延安、榆林驻扎3个月,写出30万字的20集电视剧本,据称此剧目前正在筹拍中。
“相比之下,留存在我们本土上的‘蓝花花’这笔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得不到有效保护而岌岌可危。”郭海军表示,目前,“蓝花花”仅存的几处故居,因为没有引起后人的重视,即将被拆迁,特别是蓝花花早年曾上学的固临县女子学校校舍,至今原貌保存完整,还有埋葬“蓝花花”的墓穴等。现存的有关“蓝花花”的知情人仅不足5人,并都已经进入老年状态,应该尽快搜集口头资料。“作为宝塔区文化瑰宝和人文资源的蓝花花故居,应该尽快加以保护和利用,否则,后人只能从小说和戏剧里了解蓝花花了。目前,我们已着手准备‘蓝花花’的申遗工作。”
尽管“蓝花花”的后人对“蓝花花”的故事讳莫如深,尽管有关“蓝花花”当年的遗物、遗迹等越来越少,但文化部门及有关文艺界人士,仍然对蓝花花的故事饶有兴趣,也一直在不遗余力地为“蓝花花”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努力着……
㈣ 音乐 兰花花 的故事背景
兰花花原名叫做姬延玲,延安县临镇人。从小心灵手巧,长得俊美可爱。与当地一男子相好,偷吃禁果。1936年红军解放了临镇,该男子应征入伍打仗去了。兰花花的父母强把她嫁与某老恶棍。该恶棍不久横祸而死,父母遂把她嫁给一个麻脸的富人。兰花花日遭虐待,终于在1942年病故。5 应当说,兰花花的事迹上演了一幕活生生的现世悲剧,它揭示了旧社会下层女子 6 悲惨的人生命运,反映了旧礼教戕害人性、阻挠人的自由情感生活的现实。在那个时代,像这样的事件经常发生。但人们追求自由、力谋幸福的心智尚存,则不免要付之于实际的行动,试图去冲破樊篱,实现超越。这种实际的行动往往是自发的、盲目的、鲁莽的,不免要走偏,酿成悲剧。(关于这方面的现象及理解,我在后面还将论及。) 兰花花的悲剧从她一生下来就开始演绎了。7 “青线线那个兰线线,兰个英英采”。这句歌词包含了十分浓厚的民俗意义。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小农经济社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正是在这种物质生活中孕育了中国人的意识形态。也许存在偶然的因素,迎接兰花花的确实是纲常制下的女贱现实,注定了她悲惨的命运。请容许我这样设想:兰花花是她妈在纺线织布的时候生的。这个孩子对生境的第一印象既是,长长的棉线,上下拉扯;黑黑的梭子,左右恍惚;人生的编织从此开始。 兰花花倒是生下来了,除了不得不推卸的文化国度造就了她的悲剧外,另一个不容忽视的过错是,她“实实的爱死人”。有人会问:“漂亮也有错吗?”有,确实可能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文化氛围中,人性的任何方面都是可以判罪的。兰花花的人生轨迹即实践于这样的“原罪”。 随着年岁的增大,兰花花可以参加生产劳动了,起兴物也由家里转到了田间。“玉谷子那个田苗子,数上高梁高”。劳动的性质之一是标志主体具备社会接受的素质。这里暗含的意思是,兰花花不仅长得好看,而且善于劳作,绝对是一个好的“家庭把式”。这在以劳动为美的意识形态看来,简直是尤物了。8 所以社会对兰花花的评价为: “一十三省的女儿呦,数上兰花花好。” 这样好的人才,自然是社会的稀罕“物件”, 9 也就不能奇怪媒人的过度性兴奋了。婚事的安排是如此的紧凑,大概有文学构设的参与。这个姑且不管。我想关注的是,在诸多民俗意义上的婚事仪式所体现的价值认同和制度张力。在这里,我要重点说说媒人。 中国传统有一种说法,社会上有六种女人碰不得,所谓“三姑六婆”是也。她们口尖舌长,说三道四,走街窜巷,搬弄是非,坑蒙拐骗,遗祸社会。媒人(一般指媒婆,事实上也是)就是这样类型的人。 10 我同样要强调,“三姑六婆”作为信息的传递者,所做的大量的无微不至的社会沟通工作。11 享有信息是人类的共性,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就可以粗略地视作从事信息的事业,男女老少,概莫能外。可惜在不短的时期里,男子享有的社交权益太多,女子享有的不足,恰恰为中国的“三姑六婆”的产生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契机。值得我们现代人悲哀的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这些现象,反倒表现了一种制度性的社会扭曲。12 而且,由于媒婆的历史性活动,竟至于产生格式化的媒俗,以及“明媒正娶”一类的词汇,这是不容忽视的价值民俗力量。 歌词中有这样一句,“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门。”如果我们没有故事背景的交代,印象是不深刻的。实际上,其背后隐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单从信天游本身来说,很大数量的曲目都包含于这一内容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民歌就是情歌,这已几乎成为共识(当然如果仅是这样处理的话,也太过鲁莽)。信天游也是这样。绝大多数的情歌都要反映未婚男女的纯情(注释中提到的“猥亵歌”可叫做已婚男女的“浊情歌”),人类非理智中性升华的大多数就贮藏在这些“真流露”的纯情男女身上。我同样可以想象,在旷远辽峻的山间地头,兰花花和她的“情哥哥”在劳作中凝结于田苗子的情感游丝,荟萃于土豆疙瘩的纯然灵犀,以及高粱穗头的心灵契合。 13 另外需要交代是,在兰花花进“周家的门”之前,还有与情哥哥送别的一幕。歌词交待的不清楚,但这样的曲目简直是数不胜数,而且大多是历史浓缩的精华产物。中国人感情的细腻是举世闻名的,离愁别绪是最典型的表现方式。14 最具有代表性的反映这一主题的信天游应当是《走西口》。在这首九曲悲肠、摄人肺腑的信天游中,几乎包含了所有传统中国人的阴阳相济和“陌生化”心理。从这里,可以看到古代中国特有的审美“三棱镜”,以及置于太阳底下的七彩光芒。15 “兰花花那个下轿来,东张西又照”。陌生的人,陌生的物,兰花花的人生航程将最终在这里抛下铁锚。“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哩”!那种新婚的焦虑、害羞、渴躁不安,是难以言表但可以想见的。在这种杂碎的心态下,有一重情感是最最放不下的,那就是她的情哥哥。“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象一座坟。”这是最现实的打击。那种恋情失却、人物两非、欲舍不能、悔恨交加的心情在一刹那间变作为宇宙间最恶毒的诅咒:“你要死来,你早早地死,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 16 后两句可以是实写,写兰花花借口回娘家,私奔到情哥哥家里,痛诉心迹,言呈心志,告以决心;也可以理解作虚写,即兰花花幻想作自己携带食物去会情哥哥,以叙幽情。事实上,我们知道,她的情哥哥已经当兵去了,理解作虚写更切合实际。 17 我这里想重点提及的,是那种男女之情所激发的强大的勇气。不论兰花花是仅有这样的意识,还是已经化作了一种实际的行动,都可以表明礼教在“性情的真表露”面前所暴露的致命弱点。18 这种现象在中国是最为典型的,理由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十分成熟的礼教制和自由人性之间张力的时时缺失。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兰花花去找她的情哥哥,本质上是一种“违禁行为”。如果她把这种行为持续下去的话,不外乎又将产生一首“打伙计”的“猥亵歌”。撇开价值因素不提,单是如此方式的“性情真表露”(或曰“自由追求”),算不得长久之计,为己也不心安,终是悲剧的结局。最理想的方案是提出婚姻自由的革命纲领,并矢志不移地追求之,笃行之。这在当时的历史力量储备中,已经具备了相当成熟的条件,并在事实上也终于汇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洪流中。 我们知道,兰花花的情人入伍打仗去了,这本身就给我们一个信号,中国妇女的命运从此将揭开一页新的篇章。回过头来再看《兰花花》,恰值于历史大变动的转折点上。兰花花的死,代表了旧事物的终结,预告了新事物的创生。可以说,《兰花花》是中国历史上礼教婚姻妇女的最后一幕悲剧,其存在价值正在于此。
㈤ 任建荣的芭蕾舞剧《兰花花》
兰花花的真实故事说起陕北民歌,人们首先就会想起《兰花花》等优秀民歌。《兰花花》是一首十分动人的反封建情歌,是陕北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典范作品之一。这首优美的民歌,从30年代唱至今天,受到几代中国人的喜爱,家喻户晓,久唱不衰。《兰花花》是根据延安临镇的一个真实的爱情悲剧故事编创阵创出来的。
兰花花原名姬延玲,小名叫叶子,1919年出生于延安南川临镇街一个农民家庭。她从小就心灵手巧,长的俊秀,到十二六岁的时已出脱得端正水灵,亭亭玉立,如出水芙蓉,像雨后马兰花一样惹人喜爱,人们给她送了个绰号码叫“兰花花”。红军中有个战士,他与兰花花一见钟情,偷偷相爱,发誓要死死活活相伴终身,不久两个便发生了关系。因红军奉命过山西东征,红军战士只得和兰花花难分难舍地暂时告别 。
兰花花的父母认为女儿败坏了自己的门风,便托媒人把17岁的兰花花许给临镇后街富户任老五的的小儿子任小喜,兰花花不从,在父母的威迫下响吹细打抬进了任家。任小喜吃喝嫖赌无所不为,后因在宜川抢劫杀人被处决。第二年,兰花花又被父母强迫嫁给了临镇一个姓石的富户人家。石家用的小子生得十分丑陋,满脸大麻子,他看上了兰花花的美貌,不惜花钱把兰花花买去妻。兰花花在石家受尽折磨,她日思念自己的红军情人。因精神过于苦闷,终于在1942年月日正月病死,死时24岁,留下一女一男两个孩子。
红军战士东征胜利后回到陕北,得知兰花花被迫嫁人,非常难过,但又怕给兰花花带来麻烦,故也没敢去看望兰花花,只有苦在自己心里。以后又听到兰花花病亡,悲痛欲绝,一病不起。在医院治疗中暗自构思怀念兰花花的相思之歌。出院后,他恰好又转业到固临县(今延安市临镇)文教科当科员。不久又调到固临县小学任教导主任。他还朝思暮想兰花花,便把在住院时编的兰花花歌曲整理出来(全长84句),把任家改为周家。教学生娃娃和村民演唱、传诵。《兰花花》很快在固临、延安、宜川、绥德等地传唱开来。后经延安鲁艺音乐工作者收集整理,迅速传遍了陕甘宁边区和大江南北。全国解放后,唱遍了新中国,也传到了海外。
民歌《兰花花》陕北传统民歌。以纯朴生动、犀利有力的语言,热情歌颂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蓝花花。这个被称为普天下最聪明、最美丽的好姑娘,竟被强行嫁给一个“好像一座坟”的周家“猴老子”。但是蓝花花并没有屈服,为了追求幸福,她不惜拚上性命,坚决反抗封建礼教。民歌以优美流畅、开阔有力的信天游曲调咏唱,并吸收了叙事的手法,用分节歌的形式,深刻地表现了歌词的内容,成功地塑造蓝花花的形象。这首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优秀传统民歌,其唱词在流传中多有变异,歌唱家郭兰英、王昆、李波、刘燕萍等人演唱的通常是八段词。曾被改编为钢琴独奏曲和大型歌舞剧。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呦),就数(那个)兰花花好。
正月里(那个)那个说媒,二月里订,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兰花花我下轿来,东望西照,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坟。
你要死来你早早的死,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
手提上(那个)羊肉怀里揣上糕,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
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咱们俩死活呦长在一搭。
歌舞剧《兰花花》
中文名称: 兰花花
外文名称: Lan Huahua
类别: 芭蕾舞剧 演出单位:中央芭蕾舞团
创作者编导:舒均均。作曲:刘廷禹。舞美设计:郑越洋(布景)。李克瑜、周风(服装)、张枫桐(灯光)。
演出者主要演员:王珊、彭丹(饰兰花花A、B),徐刚、王全兴(饰杨五哥A、B),宋琛琛(饰地主婆),李风岐(饰地主儿子)。乐队: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队。指挥:胡炳旭。
演出大事记 :本剧根据著名陕北民歌《兰花花》的立意改编、创作。曾参加1989年文化部艺术局主办的直属院团新人、新作评比演出,获优秀创作一等奖,主演王珊、徐刚获优秀表演奖。
评论撷萃 :芭蕾舞剧《兰花花》对运用西洋芭蕾艺术形式来表现中国人形象又进行了一次新的探索。全剧结构完整、风格清新,把芭蕾舞、中国民间舞、现代舞融为一体,是一首优美的民歌式的作品。舒均均的探索得到芭蕾新秀王珊的全力支持。在第三场中,通过兰花花中毒临死前与杨五哥挣扎爬滚的现代舞动作与芭蕾双人舞相结合,表现出爱的幻灭,生的渴望。王珊塑造的这个勇于反抗封建恶势力、努力追求纯洁爱情的陕北农村姑娘的形象,富于激情和诗意,催人泪下。有的观众看一次哭一次。 导 演:李耕
编 剧:常河
类 型: 美术片
地 区: 中国大陆
制作公司: 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摄影: 张学国
录音: 徐启珍
作曲: 王甫建
美术设计: 董仲恂(造型)
背景设计: 董仲恂
动作设计: 李耕、杨登云、戴胜英
㈥ 这种兰花花型好嘛
我觉得你这个养的挺好的。我这还有一些养殖兰花的方式方法和注意事项,给你参考。
对兰株浇水,要依据影响兰株蒸腾作用的湿度、温度、光照、风力、季节、天气等各种自然因素,从而作出不同的水分管理措施。
首先,要看湿度。如空气中湿度较低,蒸腾作用强,就要多浇水;反之空气中湿度高甚至饱和,蒸腾作用几乎停止,就要少浇水甚至无须浇水。
其次、要看温度。气温高蒸腾作用加快,需水量大,浇水次数亦相应增加;反之气温底,水分子活动缓慢,扩散力弱,需水就少。
再次,要看光照。光照强蒸腾作用加快,加速水分子扩散,需水量多;反之需水就少,因此光照不同,遮光度不同,对水的管理也不同,受阳的多浇,背阳的少浇。
第四,要看风力。风力强水分蒸发快;风力弱水分蒸发慢;干燥的西南风会增强蒸发,相反潮湿的东南风会导致蒸腾作用相对减弱;置于风口的兰盆受风多水分蒸发快,背风处受风少的兰盆水分蒸发慢。
第五,要看季节,季节不同温度、湿度、光照均不同,兰株的蒸腾作用差异也很大。气候炎热干旱的夏季多浇;梅雨季少浇或不浇;低温阴冷的冬天不浇;气温较低的早春少浇;气候温和的暮春正值发芽期多浇;干燥的秋季多浇。
第六,要看天气,自然界天气变化无常,不同的天气光照、温度、湿度均不同,兰株的蒸腾作用也千差万别。基本做法是:晴天多浇、阴天少浇、即将下雨不必多浇、下雨(雪)天不浇。
据此,对兰株浇水很难有一个准确而统一的管理方法,所谓“几天浇一次水”的说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折叠注意事项
伤口要防菌——换盆或分株时,根部有伤口,要先用杀菌剂涂抹伤口,防止病菌侵入。
盆子勿太大——小株栽大盆,植料用量多,容易导致通气不良,浇水也不易控制。若浇水吸水太多,植料不易干燥,细菌侵入引起烂根。
兰花要浅植——种植兰株不可太深,否则长期潮湿会腐烂。种植时,将植料填充根部、基部或假球茎必须露出。
根部要展开——种植兰花时根部要均匀展开,不可挤压在一起,这样每条根才能接触植料,通气也好。
数天不浇水——新种植的兰花,根部可能受伤,伤口涂了杀菌剂,3~5天不浇水,才能达到药效,也能促进新芽新根生长。
避免强光照——新种植兰花,都必须避免强光直射,以防脱水,应置于暖和而荫蔽的地方,可以用喷雾来提高空气中的湿度,直到兰花恢复正常生长。
折叠光照要求
兰花多属于半阴性植物,多数种类怕阳光直晒,需适当遮阴。兰花在4月上中旬可多照阳光促进其生长,4月下旬以后要适当遮阴。蕙兰、建兰中叶直立性的品种最好放在荫蔽处的南门,使其适当多受阳光;垂叶性的建兰和春兰,每天2小时的光照为好。从6月开始到9月,每天要提早放于荫蔽处,可用遮阳网或帘。10月以后天气转凉,阳光较弱,但中午前后仍需注意好遮阴工作。
折叠春季兰花养护注意事项
春季多阴雨天气,气温变化较大,并易出现寒潮,兰花如果养护管理不善,会烂根、烂芽,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
家庭阳台式的养兰场所,应有防寒防雨设施。报岁兰、春兰必须放置于室内保护和管理,建兰、寒兰等可以放置户外,但必须注意兰盆疏水防潮,最好是在兰盆上方架塑料薄膜遮雨,晴时拉开,雨时合盖,以防寒风冷雨和霜雪侵袭。
养兰应处处把好通气关。温室、暖棚里的兰苗,应安装吸排气扇,更换空气,调节湿度。一般简易暖棚和用塑料薄膜覆盖防冻遮雨的地植矮棚,也应经常开窗或掀起部分薄膜,让空气对流,以确保棚内空气新鲜,温度适中。
春节过后,报岁兰等剪除花梗,不要让其结果,要用0.1%氧化乐果或敌敌畏液轻擦兰花叶面和叶底,并用灭菌药物和除虫药物,分别每隔7天和10天喷1次培植兰花的阳台、场所四周及盆兰。杀虫药物用后2小时,向盆兰叶面喷1次清水,清除余药。
兰花分盆前应停止供水3-5天,等盆中植料有七八成千时,小心将兰株与植料倒出,尽量做到不让兰根折断。用消毒水或清水洗净晾干,待兰根变软发白再上盆。上盆应采用无菌新植料,根贴植料,新株向外、老株向内,兰头露出土面三分之一。植后置于阴棚,早晚在叶面喷雾,24小时后浇足定根水,1 5天后转入正常管理。
采用新植料栽植的兰花,每半个月至一个月追施一次清淡稀薄肥。大苗、壮苗期应勤施氮肥,可三五天一次。复壮的兰花可由半个月施肥一次到每周施肥一次,以兰花能否吸收为准。而弱草、无根草、无叶球茎则绝对要素养,不可追肥,否则欲速则不达,反受其害。
折叠寒冷地区
北方地区若要养好兰花,应尽量创造适合其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满足兰花生物学特性的要求,才能使其生长开花良好。具体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选择好用盆和培养土
一般家庭养兰,盆的选择还是以泥盆为好。如为装饰效果增加美感,可在泥盆外面套个彩釉的瓷盆。盆的大小以兰根能在盆内完全舒展开为宜。盆土最好用兰花泥。也可自行调制。可用腐叶土或泥炭土6份、沙土3份、饼肥1份,或用腐叶土5份、堆肥土3份、粗沙2份混匀配制。上盆方法参见:兰花的选购常识和栽培技术。
浇水要适量
兰花的浇水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也是兰花栽培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兰花的盆土要经常保持湿润,但忌含水量过多。在栽培中应根据季节的不同和兰花生长阶段的不同决定浇水量。一般从春季开始,随温度的上升,兰花转入旺盛生长期,应逐渐增加浇水量,每隔1~2天浇1次水;夏季气温高,又是兰花生长旺期,通常宜于清晨和傍晚各浇一次水,切忌中午浇水。雨季来临,要根据雨水的多少和盆土的潮湿程度灵活掌握浇水量,切忌盆土积水而引起根系腐烂;秋末,气温开始下降,应逐渐减少浇水量,每隔2~3天浇1次即可;冬季温度低,大多数兰花进入休眠期,此时要控制浇水,可每隔5~7天浇1次水,惟冬季开花的墨兰和寒兰浇水量应适当多些。
薄肥要巧施
给兰花施肥要施薄肥,切忌施浓肥,有“清兰花,浊茉莉”之说。新栽的兰株,第一年不宜施肥;从第二年清明以后开始施肥,直到立秋为止。可每月施1~2次充分腐熟的稀薄饼肥水。由于兰花系肉质根,切勿施未经腐熟的肥料,以免烂根。每次施肥前要控水1~2天,待盆土稍干些再施。施后第二天早晨要浇一次水,以防肥液中有不洁之物污染根系使兰根受害。施液肥时要注意避免溅污叶片。对于经过几年培养已到花龄的兰株来说,前期以施氮肥为主,以促进新芽萌发并快速生长;后期以施磷钾肥为主,有利假鳞茎增大,叶宽厚,并为花芽分化提供足够的养分。具体地讲,每年秋季花芽分化前宜连续施两次以磷钾肥为主的液肥;孕蕾期于晴天傍晚先用清水洗净叶片,待干后再用小喷雾器把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洒在叶面及叶背,或根施草木灰水。这时的根外施肥对促进兰花的根、茎、花的发育均有益。阴雨天勿施肥,冬季休眠期也要停止施肥。花谢以后20天左右再施两次以氮肥为主的液肥或复合化肥,可促进植株生长。
兰花常用的施肥方法有两种,一是土壤施肥法,二是叶面施肥法。叶面施肥可弥补兰花微量元素不足的情况,但是次数不能太多,生长旺季时15天一次为好。而土壤施肥又分为两种情况,在土壤中施用的肥是基肥,在土表施用的肥叫追肥。基肥不要太多,以避免肥料发热伤及根部。[4]
光照要适宜
兰花性喜荫蔽、凉爽环境,忌阳光直射。故北方4~5月上旬上午9时前可适当多见些阳光,5月中旬以后需要遮荫,此时需放至凉爽通风处培养,冬季放在南窗附近,接受较多的光照,以增强其生命力,促进花芽分化。尤其对冬季开花的墨兰、寒兰更应在冬季放室内向阳处,没有光照是开不好花的。总之,养兰应做到“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湿”,意思是春忌寒风侵袭,不要移出室外;夏季怕阳光直射,应放置在凉爽通风处;秋忌盆土干燥,此时正是兰花孕蕾期,应适当增加浇水量;冬季处于休眠状态,水多易烂根,以间干间湿为原则。
折叠病虫害防治
兰花的主要病虫害有:
(1)白绢病:多发生于梅雨季节。应注意通风透光,盆土排水良好予以预防,发病后可去掉带菌盆土,撒上五氯硝基苯粉剂或石灰即可。
(2)炭疽病:终年都有,高温多雨季节更为猖极。防治方法除改善环境条件外,发病期可先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喷治,7~10天互次,然后再辅以l%等量式波尔多液,每半月1次。
(3)蚧壳虫:在高温多湿、空气流动不畅的情况下,繁殖最快。用常规法防治。
(4)根腐病又叫线虫病。线虫寄生于兰花根部,引起根系腐烂,地上叶片生长不良, 叶色退绿、发黄,甚至造成植株萎焉。线虫危害造成大量伤口,还引起其他土传病菌的侵染,导致植株发病,加速植株枯死。栽培基质应消毒,可用100度蒸汽灭菌消毒,杀死虫卵。危害重的要立即换盆,将病株泡入药液中20-30分钟,捞出晾干,用新基质从新栽种。综上所述,要养好兰花,必须掌握其自然生长环境条件,采取合理措施,加强养护管理。据《养兰诀》载:“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湿”,这便是我国养兰经验之概括。
无公害防治病虫害方法:
下面介绍一些民间流传的无公害防治兰花病虫害的小验方。“小”验方,往往也许能够解换“大”问题,兰友们不妨一试。
一、茶麸
茶麸,也称茶枯、茶籽饼,系茶籽榨油后剩下的渣料,农民常用来洗涤衣服。茶麸中含有皂素和糖苷,其水浸出液里碱性,对害虫有很好的胃毒和触杀作用。
防治方法:1.将捣碎成粉状的茶麸、沸水按1:5的比例浸泡一昼夜,用其淋浇兰盆,同时淋浇兰盆放置的场所及其他兰盆,对蜗牛有较好的防治作用。2.用茶麸水喷洒兰株,对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治效果很好,可达90%以卜。3.茶麸水还可杀灭蚯蚓。用茶麸水浇透盆土,稍过片刻,蚯蚓便会钻出土表,拣出除之。蚯蚓对兰花的功与过,兰界看法不一。一种看法,认为盆中的蚯蚓,活动时会破坏一些兰菌的菌丝、伤及兰根的根尖,是害虫,必须除之。另一种看法,认为兰盆中的蚯蚓,可吃掉兰盆中许多腐烂物质及兰花的烂根,蚯蚓的活动能起疏松土壤的作用,其粪便还可作为兰花的肥料,功大于过,不必杀之。孰是孰非,有待兰友们根据自己的实践观察,权衡利弊,加以判断。
二、异味蔬菜(大葱、大蒜、韭菜、生姜、洋葱等)
异味蔬菜均有各自的异味,其气味能起杀虫灭菌的作用。
防治方法:1.取25g大蒜,捣碎后挤汁,稀释在10L水中,立即喷洒兰株,可治蚜虫、红蜘蛛、介壳虫及灰霉病。将去皮大蒜压成小块,等距离放于兰盆表土,几天后蚯蚓、蚂蚁绝迹。2将切碎的大葱、水按1︰30的比例浸泡一昼夜后过滤,用其喷洒兰株,一日喷数次,连续喷洒数天,对防治蚜虫、软体害虫及防治白粉病等均有良好的效果。3.用姜1斤,加水半斤,捣烂取汁,每斤汁液加水6斤,喷洒兰株,可防治蚜虫。4.将韭菜汁、清水按1︰60的比例混合,用其喷洒兰株,每日喷2次,重复喷数天,可治愈黑斑病。5.取15g切碎的洋葱鳞茎,放入2市斤水中密封浸泡7小时后过滤,用滤液喷洒兰株,可治红蜘蛛、蚜虫。
三、烟头
烟叶中含烟碱3%左右。烟碱对害虫具有强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取20来个吸剩的烟头和一份生石灰,加水搅拌浸泡过滤,再加入30份水,用其喷洒兰株、盆土和盆底,可消灭蚂蚁和其他体无蜡质的害虫。
四、洗衣粉和洗涤剂
洗衣粉能溶解介壳虫的角膜,同时形成一层泡沫裹住虫体,使介壳虫窒息而死。洗衣粉溶液能防治一些病虫害。
防治方法:1.用少量温水溶化洗衣粉,再用水稀释至1000倍液,喷洒兰株,可杀灭蚜虫、粉虱、红蜘蛛。稀释至600倍液,三天喷一次,续喷三次,介壳虫全部死亡。2.将猪苦胆汁、清水按1:100的比例混合,并加入少量洗衣粉,用其喷洒兰株,可防治炭疽病和软腐病。用洗衣粉溶液喷洒兰株,待害虫死后,必须用清水冲洗叶片几次.以使兰株正常生长。
五、白酒
将白酒、水按1:2的比例混合,喷洒兰株,每周喷一次,续喷三次,可杀灭介壳虫。
六、柑桔皮
把柑桔皮放于盆底,可防止蚂蚁等害虫进入盆土中为害兰花。还可将柑桔皮切成碎末,撒在盆土表面,几天不浇水,可治蚜虫、介壳虫等。
七、红糖
将粉状红糖、开水按1︰100的比例混合,凉后用红糖液喷洒兰株,每3天喷一次,续三次,对防治霜霉病、白粉病、黑斑病、叶枯病有较好的效果。
八、柴油
将柴油、水按1︰60的比例调成乳剂,再以100倍水稀释后喷洒兰株,可治介壳虫等。
九、草木灰
将草木灰、水按1︰50的比例浸泡两昼夜后过滤,用滤液喷洒兰株,既可治蚜虫,又能增加钾肥。
十、食醋
将食醋、清水按1︰8倍的比例混合,用其均匀地喷洒兰叶正背面,可治介壳虫。如果介壳虫已成虫,可略为提高混合液的酸度,三天喷一次,续三次,就能杀灭己成虫的介壳虫。叶面喷洒食醋液还可消灭黑斑病、白粉病、叶斑病、黄化病等。工业用酸醋忌用。
㈦ 《兰花花》的原型是谁
歌中人来物据民间传说确有其人自,她是陕西固临县临镇某村的一位女子。她长得美丽,渴望幸福,却被迫嫁给一位姓周的地主——猴老子。兰花花不甘于封建势力的压迫,自找“情哥哥”,并敢于信誓旦旦地宣布:“咱们俩死活哟长在一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