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木兰花碱检测

木兰花碱检测

发布时间: 2021-02-28 19:45:07

1. 生物碱的检识

形态:大多数生物碱是结晶形固体;有些是非结晶形粉末;还有少数在常温时为液体,如烟碱(Nicotine),毒芹碱(Coniine)等。
2) 颜色:一般为无色。只有少数带有颜色,例如小 碱(Berber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蛇根碱(Serpentine)等均为黄色。

3)味感:不论生物碱本身或其盐类,多具苦味,有些味极苦而辛辣,还有些刺激唇舌的焦灼感。

4)酸碱反应:大多呈碱性反应。但也有呈中性反应的,如秋水仙碱;也有呈酸性反应的,如茶碱和可可豆碱;也有呈两性反应的,如吗啡(Morphine)和槟榔碱(Arecaadine)。

5)溶解度:大多数生物碱均几乎不溶或难溶于水。能溶于氯仿、乙醚、酒精、丙酮、苯等有机溶剂。也能溶于稀酸的的水溶液而成盐类。生物碱的盐类大多溶于水。但也有不少例外,如麻黄碱(Ephedrine)可溶于水,也能溶于有机溶剂。又如烟碱、麦角新碱(Ergonovine)等在水中也有较大的溶解度。

6)旋光性:大多数生物碱含有不对称碳原子,有旋光性,多数呈左旋光性。只有少数生物碱,分子中没有不对称碳原子,如那碎因(Narceine)则无旋光性。还有少数生物碱,如烟碱,北美黄连碱(Hydrastine)等在中性溶液中呈左旋性,在酸性溶液中则变为右旋性。

7)挥发性:在常压时绝大多数生物碱均无挥发性。直接加热先熔融,继被分解;也可能熔融而同时分解。只有在高度真空下才能因加热而有升华现象。但也有些例外,如麻黄碱,在常压下也有挥发性;咖啡因在常压时加热至180。C以上,即升华而不分解。生物碱大都用于医药治疗及研究。少数品种用于分析[如白路新(Brucine)测定硝酸盐]或作为对比样品。 生物碱一般性质较稳定,在贮存上除避光外,不需特殊贮存保管。

2. 防已的药学研究

粉防己:1.取本品粉2g,加0.5mol/L硫酸液20ml,水浴加热20分钟,滤过,滤过加氨试液调节pH至9,移入分液漏斗中,加苯20ml振摇提取,分取苯液5ml,回收溶剂。残渣加钼硫酸试液(1%钼酸铵的浓硫酸溶液)数滴,即显蓝紫色,渐变绿色至污绿色,放置,色渐加深。(检查粉防己碱)1.取本品1.0g,加20%氨水0.2ml湿润,密塞放置30分钟,加氯仿20ml,提取4小时,滤过,氯仿提取液回收氯仿近干,加乙醇定容为10ml,供点样。在硅胶G预制板上点样3μl,以氯仿-甲醇-醋酸乙酯(7:4:2)在氨蒸气饱和下展开10cm,取出晾干,以改良碘化铋钾试液浸渍显色,生物碱斑点显桔红色,粉防己碱与防己诺林碱Rf值分别为0.52-0.56,0.27-0.32。
3.薄层层析:取本品粉末4g,加甲醇20ml,加热回20分钟,滤过,滤液供点样,另取马兜铃酸为对照品,用甲醇制成对照品溶液。在硅胶GF254薄层板上,分别点上述两种溶液后,以苯-正庚烷-氯仿-冰醋酸(15:15:70:3)为展开剂,展开,晾干后,在紫外灯(254nm)下检视,可见供试液在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的相应位置上,具相同的暗斑。 1.1.防己的干燥根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或块状,多少弯曲,弯曲处有横沟而呈结节状的瘤块样,长10-15cm,直径1-3cm。未刮去栓皮者表面灰棕色,粗糙而多细皱,多数可见明显横向突起的皮孔,已刮除栓皮者,表面灰白色,较平滑,可见深色的横沟纹。切开面浅棕白色,粉质,维管束浅棕色,呈弯曲的横曲纹或皱纹。横断面平坦,有明显的浅棕色,呈弯曲的横曲纹或皱纹。质重而坚脆,易折断。气无,味苦。以去净栓皮,干燥,粗细均匀,质重,粉性大,纤维少者为佳。
1.2.防己的干燥根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体稍弯曲,弯曲处有深横沟,长8-15cm,直径1.5-4.5cm。未刮栓皮者,表面棕色,粗糙,且多纵皱纹;有的只刮掉部分栓皮,露出灰黄色的皮层;栓皮全部刮掉者,表面灰黄色,较光滑。切开面灰白色或浅棕黄色,缺乏粉质,可见纵向及横向或弯曲排列的维管束,顺着维管束的方向,易呈刺片状剥下。质坚硬,不易折断。横断面可见细而较密的放射状纹。气微香,味微苦而涩。以块大、粗细均匀、质重者为佳。
1.3.木防己的干燥根呈圆柱形,屈曲不直。长约15cm,直径1-2.5cm。表面黑褐色,有深陷而扭曲的沟纹,可见横长的皮孔状物及除去支根的痕迹。质较坚硬,呈木质性,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无粉质,皮部极薄,木部几全部木化,可见放射状狭窄的导管群穿过。气无,味微苦。
1.4.汉中防己为异叶马兜铃的根,呈圆柱形而弯曲。长8-15cm,直径2-3cm。通常均已除去外皮而呈浅棕黄色,残留的栓皮呈灰褐色,较平坦。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粉性,皮部较厚,木部可见放射状的导管群,导管群在中央方向多联合成1束,向外方2歧或3歧分叉。气微香,味苦。防己药材较为复杂,主要分粉防己和木防己两类。木防己药材包括广防己和汉中防己,有时也包括防己科的木防己。其中汉中防己,即《唐本草》所说出汉中者。
2.显微鉴定:2.1.根横切面:落皮层厚。皮层薄壁细胞含大量草酸钙簇晶;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其中偶间有纤维束。韧皮部外侧颓废筛管群与薄壁细胞相间排列。形成层明显。木质部约占根2/3,导管单个或2-3个相聚,常切向排列;木纤维壁较薄;射线细胞含草酸钙簇晶。髓部小。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2.粉末:2.2.1.淡黄色至黄棕,淀粉粒单粒类圆形,直径3-26μm,脐点点状、人字状;复粒由2-9分粒组成,分粒大小悬殊。
2.2.2.草酸钙簇晶直径17-51μm,棱角大多短钝。
2.2.3.石细胞黄色,类方形、长方形、类圆开或不规则形,有的一端延长,长10-153μm,直径43-105μm,壁厚3-26μm,孔沟明显,层纹大多可见。
2.2.4.韧皮纤维长梭形,稍弯曲,直径17-26μm,壁厚2-8μm,有单斜纹孔或十字纹孔;纤维管胞较韧型纤维短,具缘纹孔口斜裂缝状。
2.2.5.导管主为具缘纹孔导管,直径约119μm或更大,纹孔口超出纹孔孔缘。另有木薄壁细胞、木栓细胞等。木防己显微鉴定:根横切面:落皮层厚约68μm。皮层窄,薄壁细胞含众多草酸钙方晶及小结晶,长3-14μm;石细胞众多,连续排列成环,胞腔内含方晶及淀粉粒。韧皮部筛管群大多颓废。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约占根半径5/6,导管单个或2-3个相聚;木纤维多角形,壁稍厚;木薄壁细胞类长方形,含淀粉粒。射线宽窄不一,细胞内含淀粉粒,有的含小方晶。 1.1.粉防己根含生物碱约1.2%,其中有汉防己碱(Tetrandrine)、防己醇灵碱(Fangchinoline)、一种酚性生物碱(C32H42O6N2)、门尼新碱(Menisine)、门尼定(Menisidine),以及轮环藤酚碱(Cyclanoline)等。粉防己的生物碱,曾有种种异名,汉防己碱曾名汉防己甲素(HanfangchinA,Fanchinin),防己醇灵碱即去甲汉防己碱(Demethyltetrandrine),亦曾名汉防己乙素(HanfangchinB),酚性生物碱即汉防己丙素。门尼新碱原称木防己素甲,门尼定原称木防己素乙,分别为汉防己碱和去甲汉防己碱的异构物。
1.2.粉防己根尚含黄酮甙、酚类、有机酸、挥发油等。
2.木防己根含木防己碱(Trilobine)、异木防己碱(Isotri-lobine,Homotrilob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广玉兰碱)、木防已胺(Trilobamine)、木防己宾碱(Coclobine)、甲门尼萨任碱(Menisarine)去甲门尼萨任碱(Normenisarine)等多种生物碱。
3.汉中防己:根含马兜铃酸A(aristolochicacidA)1.08%-1.92%,尚含木兰碱(magnof-lorine)、尿囊素(allantoin)和β-谷甾醇。 1.对循环系统的作用:1.1.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以猫右心室乳头肌或豚鼠左心房作标本,记录其等长收缩,发现粉防己碱32umol/L5分钟后心肌收缩力开始下降,15-20分钟时下降十分明显,收缩力可降低29%(猫乳头肌)及64%(豚鼠心房),±dp/dtmax(收缩和舒张的最大速度)也同时下降且比收缩振幅的下降更为显着。粉防己碱与氯化钙及异丙肾上腺素之间在收缩力方面有相互拮抗作用,后二药能取消粉防己碱的负性肌力作用,而粉防己碱也能非竞争性地拮抗氯化钙和异丙肾上腺素的正性肌力作用。兔左房肌条实验表明,它和心得安不同,它不能竞争性地阻滞B受体;麻醉犬iv粉防己碱10mg/kg,用阻抗血流图测试一些心功能指标,表明其对心肌收缩性及泵功能均有抑制作用,还明显减慢心率,降低总外周血管阻力和张力时间指数,指示心肌能量消耗的降低,粉防己碱对以上各项指标的影响,能被氯化钙对抗,其结果与戊脉安十分相似。豚鼠离体右心房用粉防己碱后15分钟,在降低收缩力的同时,心房自发搏动频率可降至给药前的1/3,表明粉防己碱对窦房结的自律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粉防己碱对心肌则未见有兴奋性发生的明显变化。应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用离体豚鼠右心室乳头肌观察粉防己碱对正常及高K+除极之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和收缩力的影响,证实粉防己碱是一个慢通道阻滞剂。麻醉犬心阻抗血流图实验表明,粉防己碱10mg/kgiv可降低血流阻抗一阶导数上升峰值(dz/dtmax),延长Q-Z期间,减小心肌收缩指数。对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心搏出量及每搏指数也都能明显降低。给清醒大鼠iv粉防己碱15mg/kg后,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左心室内压及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都下降。左室舒张末期压在给药随心肌收缩性能指标的下降而上升。
1.2.对冠脉的影响:粉防己碱在离体兔心灌流标本上,10-6-10-7浓度均有明显的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对豚鼠、猫,浓度在10-7时,同样有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对垂体后叶素性的冠脉痉挛有对抗作用。粉防己碱的扩张冠脉作用与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类无关;心收缩力、心率及血压等对冠脉流量的影响不大。离体停跳心脏标本也表现明显扩张,整体猫实验中,对冠脉流量的增加,主要是对冠状血管的直接作用。粉防己碱能对抗哇巴因所致冠脉挛缩,其作用可被高Ca2+所拮抗。猪冠状动脉螺旋条的实验提示,粉防己碱主要是抑制细胞膜上电位依赖性通道,阻止Ca2+经此通道进入细胞内,而对受体激活性Ca2+通道则无影响。此外,粉防己碱并不阻滞异内肾上腺素松弛冠脉条的作用,因此粉防己碱不同于心得安B-受体阻滞剂。
1.3.对心肌缺氧缺血的保护作用:粉防己碱对异丙肾上腺素性急性心肌坏死无明显保护作用,但对垂体后叶素性缺氧缺血损害则有明显预防作用。但也有实验结果认为,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缺氧和坏死性心电图也有保护作用。心外膜图标测显示粉防己碱对实验性心肌梗塞有一定保护作用,用药后血压轻度降低,心率稍减慢,有利心肌抗缺血。
1.4.抗心律失常:粉防己碱能对抗哇巴因、乌头碱、氯化钙、氯化钡、氯仿加肾上腺素等所致的动物心律失常。可使Ba2+性心律失常迅速转为窦性心律;并可缩短哇巴因性室性早搏及室性心搏过速的持续时间;对大量Ca2+引起大鼠心室颤动致死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也能推迟乌头碱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但对电致颤阈则不能提高。粉防己碱对强心甙的正性肌力作用无明显影响,并与其负性肌力作用无关,细胞外Ca2+浓度可抵消粉防己碱的作用,故认为粉防己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抑Ca2+内流而实现的。
1.5.降压作用:麻醉猫给以iv或im或ig3-6mg/kg,均有显着降压作用,可使血压下降50-65%达1小时以上。降压时心收缩力仅有粉防己碱与氯化钙呈非竞争性拮抗。在对7种血管平滑肌(家兔的胸主动脉、肺动脉、股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腔静脉及门静脉)的研究中也发现,对血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其作用与Ca拮抗有关,实验结果提示,粉防己碱的作用与戊脉安的作用相似,阻断电压依赖性Ca通道的作用较强于受体操纵的Ca通道。在进一步对兔肺动脉条(离体)的实验中,观察到粉防己碱对氯化钾(40mmol/L)、氯化钙(2mmol/L)和去甲肾上腺素(0.01mmol/L)诱发血管平滑肌收缩的抑制强度与Ca通道阻滞剂戊脉安相似,证明粉防己碱松弛血管平滑肌是选择性阻滞慢通道Ca2+内流所致。对兔主动脉肌环的作用观察结果一致,再次证实粉防己碱和戊脉安均对平滑肌细胞膜PDC(内皮细胞膜上电位依赖通道)Ca2+内流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粉防己碱无论对离体兔输卵管平滑肌自发性收缩,还是对在体兔输卵管腔内压与卵转运,均显示出一致的抑制效应;其作用可能与性激素有关。短暂削弱,心率及传导无显着变化。其降压原理是粉防己碱对血管的直接扩张与拟M-样作用,以及抑制了血管运动中枢及交感中枢所致。进一步证明粉防己碱的降压效应主要系通过扩阻力血管所致,它能有效地降低动脉血管的血浆浓度,选择性地扩张动脉阻力血管,致使后负荷减低,心输出量增加。与扩血管药肼苯哒嗪等不同,粉防己碱降压时不伴有明显的反射性心律增快。
1.6.对血脂和纤维蛋白溶解的影响:每日给大鼠ip粉防己甲素15mg/kg,连续20天,能明显降低血清HDL-C、HDL3-C=HDL-C/TC、HDL3-C/TC和HDL3-C/HDL-C,说明粉防己甲素对大鼠血脂调理有不良作用,汉防己甲素在体外还具有促进家兔纤维蛋白溶解和抑制凝血酶引起的血液凝固过程。
2.对平滑肌的作用:早年曾有报道,粉防己碱对离体兔肠是先兴奋而后抑制,较大剂量可部分抑制由毛果芸香碱、氯化钡引起的痉挛性收缩。对兔离体及在体子宫作用并不显着。对豚鼠、猫的支气管平滑肌引起收缩,这是由于组织胺的释放所引起。在研究粉防己碱对平滑肌作用中发现:在离体子宫实验中,86及30umol/L的粉防己碱分别对催产素(3mU/ml)及高钾去极后Ca2+(0.2mmol/L)所引起的大鼠离体子宫的收缩有明显的松弛作用。其作用可视增加溶液中的Ca2+浓度(2mmol/L)所对抗。累积量效曲线表明。
3.对炎症的影响及抗过敏作用:粉防己碱对大鼠甲醛性关节炎有一定消炎作用。其作用与考的松相似,在切除肾上腺后,作用消失。可使大鼠肾上腺中维生素C含量降低,末梢血液中的嗜酸性细胞减少;在切除脑下垂体后7天再给粉防己碱,仍有此作用,故可认为粉防己碱为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粉防己碱对正常大鼠连续给药7天,肾上腺中维生素C含量即不降低,二侧肾上腺也肥大现象,尿中17-羟类甾醇的排出量亦不增加,说明它兴奋肾上腺皮质的作用是非特异性的。研究证明,粉防己碱20,10,100mg/kgiv可使大鼠背部气囊角叉菜胶炎血管通透性降低、嗜中性白细胞游出和B-葡萄糖醛酸酶释放显着减少。粉防己碱亦可升高嗜中性白细胞内超氧化歧化酶(SOD)的活性,减少氧自由基生成,还能升高嗜中性白细胞内cAMP水平。由此认为粉防己碱的抗炎作用的机理可能与嗜中性白细胞内SOD活性和cAMP水平的升高有关。粉防己碱能抑制嗜中性自细胞的激活,抑制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对羟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及抑制羟自由基的生成速率等可能是粉防己碱具有抗炎作用的机理。粉防己碱具有广泛的抗过敏作用,既是过敏介质的拮抗剂,又是过敏介质阻释剂。粉防己碱30mg/kgiv,能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作用与剂量呈依赖关系。能抑制卵白蛋白致敏的豚鼠离体回肠的过敏性收缩。对抗过敏介质的作用如:能抑制组胺、乙酰胆碱引起的豚鼠哮喘和离体豚鼠回肠的收缩以及5-羟色胺引起的大鼠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还能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如抑制致敏豚鼠肺由抗原引起的过敏介质或过敏性迟缓反应物质(SRS一A)释放及由右旋糖酐诱发的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组胺的释放。粉防己碱对SRS-A的作用明显,对SRS一A(100U/ml)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条和肺条收缩作用的半数抑制量分别为6.6ug/ml和6ug/ml;能明显拮抗SRS-A增加的豚鼠肺溢流作用;粉防己碱7.5ug/ml也能明显抑制SRS一A(100U/ml)引致的人的支气管或肺条收缩;无论气雾吸入、ip、ig或预先给药,粉防己碱对豚鼠的SRS-A性喘息均能起到保护作用。粉防己碱对天花粉抗原、组胺释放剂48-80、钙离子载体A一23187诱导的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组胺释放及肥大细胞Ca2+内流均有抑制作用,说明粉防己碱是一个过敏介质阻释剂。它既能作用于肥大细胞Ca2+通道,抑制Ca2+内流,又能抑制肥大细胞动员利用内源Ca2+。对犬、豚鼠气管平滑肌的研究证明,粉防己碱对气管平滑肌电位操纵通道(POC)与受体操纵通道(ROC)均有阻断作用,由于对高钾兴奋和/或打开POC45Ca内流阻断是完全的,而对组胺兴奋和打开ROC的45Ca内流阻断是部分的,提示粉防己碱优先阻断气管平滑肌的POC。其钙通道阻断作用可能与其拮抗过敏介质收缩气管的作用有关。粉防己碱对嗜中性白细胞的静息胞浆游离Ca2+浓度无影响,但能对抗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白细胞三烯B4(LTB4)和A-23187(卡西霉素)所致的胞浆游离Ca2+浓度升高,说明粉防己碱是通过抑制Ca2+内流而抑制胞浆游离Ca2+浓度升高的钙拮抗剂,这很可能是它抗过敏作用的机理。
4.镇痛作用:小鼠热板法测得汉防己总碱及粉防己碱、乙素、丙素均有镇痛作用。总碱作用最强,其有效剂量为50mg/kg,LD50则为241-251mg/kg。用电刺激小鼠尾巴法证明,甲素、乙素及粉防己流浸膏或煎剂均有一定镇痛作用,甲素的作用强于乙素,其有效剂量比吗啡大10-20倍。抗组胺药物苯海拉明可显着增强甲素及乙素的镇痛作用,而不影响其毒性。临床上30mgpo或sc,镇痛作用不显着。
5.抗癌作用:汉防己甲素(粉防己碱)有明显的抗癌作用,l:4000体外培养能100%杀死艾氏腹水癌细胞。对KB、Hela及Helas3细胞有明显细胞毒毒作用。对肝癌细胞株有一定抑制作用。体内对艾氏腹水癌腹水型、B型及T型肝癌小鼠痛株w256有明显抑制作用。
6.抗矽肺作用:粉防己碱对动力实验性矽肺的治疗效果显着,200mg/kg/d灌胃,对大鼠实验性矽肺进行预防和病层治疗,疗效明显,预防治疗6个月未发现矽结节。
7.其它作用:7.1.抗菌、抗阿米巴作用:粉防己煎剂在试管中有某些抗菌(如痢疾杆菌等)作用,有些具有抗皮肤真菌作用,如同心性毛癣菌、紧密着色芽生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粉防己碱在体外及体内(小鼠盲肠法)均有抑制或杀灭溶组织阿米巴作用,其强度为依米丁的1/22。
7.2.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实验证明粉防己碱对血小板聚集反应的作用与异搏定相似,不但在离体条件下能拮抗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兔、猪血小板聚集反应,而且在整体实验中也证明对兔血小板聚集反应有抑制作用。粉防己碱在体外抑制ADP、胶原或AA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而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TXB2(TXA2的稳定代谢物),发现粉防己碱不影响血小板利用外源性AA合成TAX2,说明粉防己碱不影响环氧酶和血栓素A2合成酶的活性。但是粉防己碱对胶原诱导的TXA2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提示粉防己碱抑制了胶原诱导内源性AA释放。其粉防己甲素对多种因素诱发的大鼠、兔、猪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
7.3.对大鼠脑内M一胆碱受体的作用在研究36种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及其半合成衍生物对大鼠脑内M一胆碱受体的结合特性中发现粉防己碱对M-胆碱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M-胆碱受体与Ca2+及C?+拮抗剂之间有很复杂的相互作用。如Ca2+拮抗剂D600可非竞争性的抑制〔3H〕quinuclidinylbenzilate(〔3〕QNB)与M-胆碱受体结合。这是由于某些M-胆碱受体与Ca2+通道相连接。故认为粉防己碱与M-胆碱受体的很高亲和力,使〔3H〕QNB与M-胆碱受体结合下降,因此认为粉防己碱是一种外源性配体,可能是直接作用于受体。 1.实验说明,粉防己碱对大白鼠肝、肾和肾上腺具有一定毒性作用,其毒性损害程度与药物剂量大小有一定的正比关系。用与人相同的治疗剂量20mg/(kg.天),连续给药21天时,大部分实验动物的肝、肾和肾上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乃至发生灶状坏死和继发性炎性细胞反应。剂量增大2倍、4倍时,毒性损害逐组加重,当剂量达400mg/(kg.天)时,全部大白鼠均于7天内死亡。
2.临床应用粉防己碱iv治疗心绞痛(每次120-180mg,l天2次),按2-3mg/kg加入生理盐水20ml稀释后iv。对肝、肾功能及血糖、血脂影响甚微,副作用很少,仅个别病人出现口干、嗜睡,注射部位出现皮疹有例病人于1963年服用粉防己碱治疗周期性头痛有效,1975年因患高血压头痛用药,im后改po服,7-8mo后从鼻部、指甲、四肢、口腔粘膜等先后出现紫褐色色素沉着,其他无异常。直至1983年停药后渐退,至年底基本退尽。

3. 马兜铃的鉴别方法

形状鉴别
蒴果球形或长圆形,基部钝圆,背缝线纵棱较平直。种子宽略大于长,内心形。容以巨型马兜铃个大、黄绿色、不破裂者为佳。
显微鉴别
1.果瓣横切面中隔一层,细胞呈细长形,壁孔较大,另一层细胞长方形或类圆形。 2.种子横切面种皮最外层为1列棕色细胞,向内为1列木化细胞,内含方晶。
理化鉴别
1.该品乙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置紫外灯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 2.薄层色谱取该品粉末3g,加乙醇50ml,置水浴加热1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5ml溶解,作供试液,另取马兜铃乙醇溶液作对照液。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μl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用氯仿-丙酮、冰醋酸(8:5:0.1)为展开剂,取出,晾干,置日光灯检视,供试品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
化学成分
含马兜铃酸、木兰花碱、汉防己碱等。

4. 我用双荧光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化合物的雌激素活性,结果阳性对照E2的值跟本底差不多,不知道为什么

胃癌的病因学尚未被完全阐明,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胃癌的发生率是组合的因素的结果,总结如下。

1。外部因素胃通过饮食与外界接触,某些致癌因素可能发挥致癌作用。

(1)N-亚硝基化合物:1956年马吉其他证据的二甲基亚硝胺的致癌作用,成功地诱发大鼠肝癌。后来的学者已经证实,有超过200种的亚硝基化合物可导致癌症的动物。有些也可在各种动物诱导胃癌。前体亚硝胺在人的胃液胃癌的患病率 - 亚硝酸盐含量是非常显著的相关性。目前已知的致癌物质亚硝胺类:(1)N-亚硝胺;:N-NITROSAMIDES。前者主要是挥发性致癌物质在细胞微粒体的激活,可直接损伤DNA损伤的遗传物质DNA,它是胃癌的发病率更密切的关系。

N-亚硝基化合物广泛,腌制食品,酸菜N-亚硝基化合物的性质。直接与食物进入人体称为外源性。及其前体,如仲胺和亚硝酸盐的细菌作用,在自然界中存在,在一个合适的酸度(pH值3)化学过程,或通过形成的亚硝基化合物,进入人体后,被称为内源性生物合成。的生物合成是更重要的。催化该合成的各种细菌,这些细菌的生长有利的胃,如胃酸,如低的环境可能间接促进的N-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饮食因素会影响胃癌的发病率一直的关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饮食致癌因素为经常食用烟熏,烧烤的食物(包括苯并芘)或腌渍食品,酸菜(含N-亚硝基化合物)。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保护因素,如牛奶,动物蛋白,新鲜蔬菜和一些水果等。在日本和美国是胃癌发病率的下降是由于改善饮食,但饮食与癌症之间的关系,及其致癌机制的研究是极其复杂的。食品,有可能是致癌物发挥直接的作用,无论是自然发生或产生的在食物烹饪,加工和储存的食物摄入量,也可以形成于在人体的作用的致癌物质,在体内的一些因素。在致癌过程中,一些物质开始发挥作用的致癌物,促癌或抑癌作用的发挥,而且还与人体的复杂的代谢生物转化过程交织在一起,因此很难找到一个正相关关系,这些复杂的因素。实验数据可用于评估的饮食和代谢因素在人胃癌细胞的作用,结果是一致的流行病学证据,结果是令人信服的。

胃国内高胃癌的流行病学单位的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低发区胃癌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杂色曲霉毒素诱发的大鼠肝癌的实验,胃腺癌的发生。杂色曲霉,构巢曲霉真菌可以从调查的患者的主食和胃液,检测的高发期胃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低发区提示发霉的食物,胃癌的危险因素。

高盐,腌制食物是另一种胃癌的危险因素。在中国胃癌高发的居民每年超过9公斤盐的摄入量,低脂肪的居民盐的摄入量,至47.5公斤。对比调查还发现,胃癌,更不是一个简单的,低发区,多类型的非主食的发病率很高,胃营养物质的食物品种的新鲜蔬菜,豆类,动物性蛋白质的摄入量,这可能表明了平衡。此外,调查表明,新鲜蔬菜,食物摄入量和胃癌调整亡率呈负相关,与新鲜的蔬菜是一种保护因素。新鲜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C及矿物质。维生素A和上皮再生,以维持其正常功能,维生素C?可阻断亚硝基化合物在胃内亚硝酸盐与二级胺合成。铁缺乏症已被证实与Plummer-Vinson综合征,这是关系到食道和胃,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胃癌的发病率间接相关的。

(2)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近年来,一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第一类胃癌危险因素。国内和国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HP感染与胃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HP感染胃癌的风险比非感染者增加了6倍。还发现胃癌的发病率很高,HP感染的年龄越早。兰州10岁以下的儿童的感染率已达到40%至50%,长乐市5岁以下的儿童是高达50%,显着高于那些在低发病率地区。很少在正常胃黏膜,幽门螺旋杆菌,分离,增加胃黏膜病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增加;决心,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患者的血清抗体阳性率显着高于胃癌的危险因素。 HP参与胃癌的发生,其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惠普自己的代谢可以产生一些有毒物质,如尿素,磷脂,这些物质可以减少对当地环境的酸度,导致上皮细胞的损伤,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另一个HP感染引起胃的粘膜炎性细胞浸润,这样的增加氧自由基,释放各种细胞因子,从而导致DNA损伤和凋亡。大量的研究表明,HP感染在胃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细胞凋亡刺激上皮细胞增殖或导致胃黏膜萎缩,胃癌链接。 HP感染的胃癌患者的各种报告都不同,可能仍然阶段的病和胃癌,病理类型,病变的检查方法和抽样人群。朝霞发现早期胃癌HP阳性93%,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也高于中晚期胃癌患者。有些人认为,肠型早期胃癌HP感染率高于弥漫型胃癌早期,但里面的报告,并没有显着性差异。 Menegtti分析的HP血清抗体阳性率为81%? 83%,无显着差异,但显着高于307例非贲门部癌患者的心脏地区(胃窦,胃体,胃窦癌胃底折叠手术)。结果表明胃惠普结算部和炎症。 Parsonnet提出三个假设:HP引起胃粘膜

①细菌的代谢物直接转化为对胃黏膜。

②的HP DNA整合宿主细胞DNA。

③引起炎症,产生基因毒性。

大量的数据支持的第三个假设,那就是,慢性活动性胃炎 - 慢性萎缩性胃炎 - 肠上皮化生 - 异型增生 - 胃癌的发展模式。经确认,萎缩性胃炎多重感染HP,HP和肠上皮化生关系,Fontham发现,超过47倍的风险的一个非感染地区是在HP感染与肠上皮化生;检测的PCR胃的黏膜HP的结果显示不典型增生HP检出率为89.5%,显着高于对照组(27.5%)。 HP阳性17例,7例不典型增生及HP清除和炎症的的非典型增生Recananen治疗改善消失。因此,多数学者认为HP是初级阶段的起始因子的癌症,发挥了重要作用,活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无论后者阶段的工作还没有明确的发展。一般认为发生从曝光的胃需要约10至20年,与胃癌的诊断胃癌的发展,它需要很长的时间。该研究表明,HP增殖活性的上皮细胞,毒素和细菌(尿毒症酶,磷脂等),而且还与主机(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因子,干扰素等反应) 。最近的研究表明,HP促进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凋亡,促进代偿性增生。一旦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可能会发生。然而,以下的其他两个假设Parsonnet。最近有人提出序列的学说,HP感染是慢性胃炎,胃癌,慢性胃炎 - 萎缩 - 肠上皮化生 - 异型增生 - 胃癌是最重要的原因慢性胃炎,胃癌的发病率和慢性胃炎发展多步骤多因素的过程。惠普(HP)是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它是与宿主因素以及各种外部因素,相互影响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胃癌的发生(图1)。

(3)真菌,霉菌毒素可诱发大鼠胃腺癌或癌前病变的胃。已确定的致癌作用中的杂曲协同模具及其代谢产物N-亚硝基化合物。有些真菌也可合成的N-亚硝胺。长期食用霉变食物可能致癌。

(4)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报道胃癌的发病率高达50%?高达75%。未动用的血吸虫卵的致癌物质,无论是机械性刺激或毒素,和鸡蛋,还有待证实。

(5)地理环境因素:胃癌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胃癌的发病率有显着差异,在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世界。这些差异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胃癌的一些信息,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国家从赤道越远,胃癌的发病率较高。这些数据表明,沿海因素的发生率。应采取不同的饮食习惯和地球化学因素的考虑,以及可能存在的致癌物质在环境中的因素。

满肚子的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户的胃易发区,如系统在河西走廊祁连山的河流,黄河中上游,下游的长江河,闽江口,花木兰和下游太行山南段的其他地方,变质火山岩,高泥炭本地或侧,钙/ SO4比水小,镍,硒,钴含量的太行山南段的日本深大断裂。该探险队还调查胃癌低发区,如长江,珠江上游,深大断裂带是一个石灰岩地区,水中Ca2 / SO4相比,镍,硒,钴含量。著名的火山岩石含3,4 - 苯并芘,有的高达5.4?高泥炭有机氮的6.1μg/kg亚硝胺的前体含量,容易受伤的胃粘膜。此外,硒和钴可导致脾胃受损,镍可促进致癌作用的3,4 - 苯并芘。以上的国内原因形成的地理环境因素在胃癌的高发病率,这是值得进一步探讨。

(6)其他因素:大量的调查数据显示,胃癌的发病率在社会,经济,地理,心理和饮食行为和习惯。高盐饮食,吸烟也有一定的关系。报告胃癌患者的血液,毛发和组织铬,钴,硒,铜,锰等含量和比例的变化可能与土壤,但由于缺乏准确的信息的剂量 - 反应关系。

2。遗传因素和内部因素的遗传变异

(1):的家族聚集倾向,胃癌,胃癌发病率是很高的,一般为2? 4倍的家庭成员的患者发病率。 ANO血型不同群体之间的胃癌发病率可能有不同的民族群体间的差异也有分歧,有人统计A型胃癌发病率比其他血型高出20%,但也有一些报道,不同血型胃癌的发病率没有什么区别。近年来,一些研究胃癌的发病率的关系的HLA有待进一步的结论。调查数据表明,遗传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胃癌的发病率。

在最近几年中,主要集中在胃癌细胞中的染色体异常及癌前病变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非整倍体的染色体重排可以发生在结构损坏,丢失。

最近发现了多种原癌基因和抗癌基因在正常人体细胞,统称作为癌症相关的基因的存在。的DNA序列。它们不仅是无害的,但也可以有正常的细胞分化和个体发育的增长的生物学功能。与癌症相关的基因变异,失去了潜在的致癌正常的生理作用的致癌物质活化的作用。其特征在于,在被称为致癌基因,原癌基因的激活。有研究表明,活化的一个单一的原癌基因或抗癌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癌变和协同作用,需要多个癌相关基因,多步骤的多级恶性。不同类型和肿瘤癌症相关的基因变异,每个突变基因在致癌过程中的方法,可以是只来发挥作用的工序。因此,肿瘤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被人体?许多机构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近20年的理论和现代细胞和分子生物学,使用新的生物工程技术,如克隆和序列分析,DNA重组,分子杂交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和ELISA技术,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和基因转染在胃癌发生过程中,大量的研究,现在是明确的致癌基因会见了erB2 AKT-2,EGFR和ras和其他主要活动点突变,扩增,甲基化改变过度表达,重排和外源性插入,如在Met和EGFR Erb2的Akt蛋白-2基因扩增或过表达的12个H-ras基因突变。抗癌基因P53,P16和Rb,nm23和APC主要是点突变和缺失,如p53基因密码子174和280突变,APC 11号外显子缺失,Rb的缺失和重排。这些异常的基因在肿瘤发生在不同的时期,影响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的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的程度。只是序列的基因变化是不明确和具体的染色体的变化。它现在很清楚,遇到了ras基因的过度表达发生在癌症的早期,中晚期胃癌发生的ME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B2 AKT-2基因扩增与肿瘤的快速增长,满足2 erB2,把大部分的淋巴结转移和血管血栓形成。 nm23基因,p16基因缺失或表达水平低的恶性表型相关,p53基因的点突变或缺失细胞分化,侵袭和转移能力。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p53基因点突变可能是癌症的指标。常见的肠道型胃癌APC基因的缺失和点突变多见于弥漫性胃癌,Rb基因缺失和重排出现在粘液腺癌。异常细胞,可以抑制正常的p53基因,细胞增殖的p53。的

DNA甲基化在转录水平的基因调控,甲基化的基因的活性降低,在维持细胞的遗传稳定性是一个重要因素。肿瘤和转化的细胞,并降低总的基因组,并在电平的变化或某些癌症的基因的甲基化模式。中国科学院上海消化疾病3H-SAM掺入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和Southern blot分析证实,整个基因组的人胃癌细胞株和癌基因的甲基化水平。 c-myc和H-ras基因甲基化半的癌前病变。确认的总基因甲基化水平降低,癌细胞分化程度越差。

(2)细胞增殖和凋亡障碍:在正常组织细胞的增殖和亡的细胞内的平衡太小,平衡增长过快的过度繁殖和亡。密切相关的细胞亡的过程中形成的肿瘤中的无序。现在已知的细胞亡:坏和凋亡。

细胞凋亡是一种生理性的,高度程序化的,自动的细胞亡过程。细胞固缩,染色质凝集,形成凋亡小体,核DNA特性劣化特性。凋亡只有基因型组织功能的维护中的细胞数与一个稳定的精度也能保持,在为了消除基因型变化,以减少的表型变异。因此,作为以防止癌症的发生。因此,细胞凋亡异常可能是癌变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现在很清楚,多种因素细胞凋亡的调控,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肿瘤抑制基因p53介导的细胞凋亡。在正常情况下,DNA被损坏,诱导p53基因产物的积累,可以输入的G1期的细胞,和修复的修复失败,p53基因产物可以诱导细胞凋亡,为了防止细胞的倾向癌基因突变活性下降。 P53基因突变失去监控功能,导致细胞遗传不稳定和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并可能最终导致癌症。细胞凋亡程序,另一个关键基因bcl-2基因和他的家人,抑制细胞亡,bcl-2蛋白定位于核膜,内质网和线粒体外膜上。在致癌过程中,它是不通过加速细胞分裂,但延长细胞存活。此外,还有是c-myc基因,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的基因产物参与的小区2的选择可以给出:亡和增殖。的方向的选择取决于额外的刺激,如bcl-2可以抑制c-myc基因,加速细胞增殖可能是诱导的肿瘤。有皮特,BAX,BCL-XS和Fas基因蛋白参与细胞凋亡的诱导。此外,有一系列的受体的激活可以吗?订单触发细胞凋亡。诸如通过各种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

(3)免疫功能低下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肿瘤免疫状态密切相关。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疾病的预防机制,以减少一些肿瘤的增长速度不扩散,甚至自然消退。抑制免疫功能,损坏或有缺陷,容易出现肿瘤发展迅速,易转移。目前已经证实,免疫功能也消除致癌物在体内发挥了重要作用。多胃癌细胞表面的抗原,被称为肿瘤相关抗原。免疫原性,但仍然可以启动宿主的免疫反应,主要是细菌的免疫力,也参与体液免疫。癌抗原激活淋巴细胞胃间质淋巴组织和附近的淋巴结,进入循环和免疫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胃的生物学特性及预后。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证实,庞大的胃间质团块,无淋巴结转移和附近的淋巴结肿大,弥漫性浸润性生长,淋巴结转移的免疫细胞,增加免疫细胞的增长并不明显。似乎抑制胃癌周围区域淋巴结癌淋巴结转移抑制T淋巴细胞影响癌症细胞,淋巴细胞顶叶和B淋巴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前几年,证实了早期的肿瘤诱导的免疫效应细胞和肿瘤的生长,增强免疫系统,而不是减少肿瘤的生长超过一定的限度,原发肿瘤,但也恢复机体免疫功能。相关因素包括:

①封闭因子,肿瘤表面抗原 - 抗体复合物结合,以防止特定的抗体形成细胞和免疫细胞,目前已知有免疫抑制。

②因反复刺激免疫耐受的肿瘤特异性抗原,免疫麻痹,宿主的免疫系统,免疫功能低下,然后失去了监控功能。疾病后期,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③免疫抑制α-球蛋白升高超过生理浓度。

肿瘤免疫学,免疫学和免疫学技术,发展迅速的基本理论的突破。继续寻找一种新的肿瘤相关抗原,越来越多地使用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技术,许多淋巴因子或细胞因子,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激素,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因子等,以及肿瘤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T-NK细胞,LAK细胞,如肿瘤的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不仅能促进胃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理解,已经或正在使用的诊断胃癌,预后,治疗和预防。

(4)低免疫保护因素:实验表明,致癌物质的存在,胃粘膜的屏障和防故障的发生率因素和损害因素的相互作用在胃癌组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某些抗氧化维生素,如维生素A,C,E和β-胡萝卜素和其他抗癌,防癌抗癌作用。缺乏长期在体内的含量,有利于拥堵的肿瘤可能与增加氧自由基的活性,降低细胞免疫功能和细胞间的耦合。研究发现,叶酸缺乏和胃癌的发病率在最近几年,由于叶酸的一碳单位的供体DNA低甲基化的基因甲基化,癌容易导致较低水平。

(5)氧自由基的作用:启动细胞分裂,DNA的合成可以证明,氧自由基,致癌物,促癌物,并在防癌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整个细胞损坏,原癌基因被激活,从而导致癌症。产生的自由基过氧化脂质(LPO),可以使一些致癌物质的致癌物质,促进癌症。线粒体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显着损失致癌。氧自由基可能是启动细胞凋亡的因素之一。

(6)胃肠激素的作用:它已被发现,有七种类型的内分泌细胞在胃癌中的表达,胃癌细胞构成癌巢,间质浸润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癌组织的生长,分化,代谢,组织学类型,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据悉,胃泌素主要通过cAMP和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PKA)致癌物质,促进癌细胞的生长。研究发现,低浓度的胃泌素,可以促进生长的恶性细胞在体外细胞培养。胃泌素诱发的胃促进N-亚硝胺发现在动物实验中,尤其是在早期阶段,主要是由于硬盘癌症。 ,胃泌素可引起胃粘膜组织弥漫性增生的纤维组织,预后较差。胃泌素干扰剂 - 丙谷胺能抑制胃泌素促进肿瘤的生长。 Bennett和其他报告,可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α-TGF)和生长因子受体在胃癌患者预后不良。一些非典型增生,如果这个因素被发现癌症高发病率。大多数观察表明,雌激素,胃癌生长抑制雄激素刺激的。 ,玛丽塔发现了一个呈正相关,在催乳素阳性率和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疾病因素:

(7)已经证实,与该疾病的发病率的增加,胃癌患者的数目,它被认为是癌前病变,也被称为癌前状态。这些患者的高危人群。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和肥厚性胃炎。

①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可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和肥厚性三种。被广泛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息肉或肠上皮化生存在的可能性更大。国内和国际长期的后续报道,历史,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严重程度和胃癌的发病率的长度,许多报道,胃癌的发病率约为2-10%。浅表性胃炎是可以治愈的,但也有可能逐步转变成慢性萎缩性胃炎。小肥厚性胃炎和胃癌的发病率。在治疗萎缩性胃炎,组织再生往往相当大的困难有时息肉有时也会变成癌细胞的形成。长期随访发现,约10%的萎缩性胃炎癌变。材料

全面的调查,在中国,胃癌的发病率比低发区的胃浅表性和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显着。空腹患者与慢性胃炎及胃分析提示,游离酸含量高的发病率较低的pH值,细菌的数量增加,NO2含量和硝酸盐还原菌的检出率比低发区之间具有显着差异。上面的胃环境中,变化的范围和严重程度的慢性胃炎的胃环境中的变化呈正相关也表明,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是非常有利于N-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②胃息肉:任何胃良性肿瘤,恶性上皮恶性腺瘤或息肉更多的机会。稀土腺瘤类型,和绒毛胃息肉率高达15-40%,而只有1%的最常见的增生性息肉。大于2cm的息肉,癌症的发病率升高。报道,伴随着一些恶性转化的X射线诊断的患者胃息肉,20%,14%的多发性息肉,恶性胃息肉切除标本中,9%的息肉,胃息肉诊断为恶性案件,是不会轻易把前。

③胃溃疡:胃癌,已被确认为不统一。一般认为,癌症的发病率约为1-6%。现在,胃,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溃疡边缘。癌症发病率的5%至10%,国内报道胃溃疡,胃溃疡是否癌症的问题,尤其是胃溃疡,一个更大的机会悠久的历史,和中年患者的癌性溃疡边缘的黏膜上皮或腺体的胃液侵蚀和土壤侵蚀的身体,癌症为慢性反复破坏和刺激再生。

④良性残胃癌手术切除胃窦部和胃体?胃酸分泌减少,异常繁殖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细菌形成胃内中性和碱性环境,促进亚硝酸钠和N-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诱发癌症一般发生在手术后10年以上。还报道的2%5%,10%或更多的残胃癌的发病率。毕Ⅱ式吻合术完成了我的协议。可伴有胆汁反流。许多厌氧菌胃胃共轭初级胆汁酸的分解,产生游离的二次胆汁酸,可能会破坏胃粘膜屏障,并可能导致癌症,癌症的二次胆汁酸脱氧胆酸起始因子,石胆酸是一个癌症的发生因素的诱变剂。这可能会导致后残胃癌的发生。残胃癌手术后的15至20岁的年龄,在随后的相对危险增加3-6倍。

⑤巨大的胃皱襞综合征(Menetrier疾病):约10%的癌症发病率的疾病。

⑥胆汁返流性:动物实验已证实胃癌胆汁反流引起的。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胆汁返流性胃炎和胃癌吗?呈正相关,与上述机制。

3。

5. 盐酸小檗碱片检测时为什么稳定性不好

小檗碱广泛抄存在于小檗科等4科10属的许多植物中,毛莨科、小檗科、防已科与芸香科的一些植物中都有小檗碱。如果只用小檗碱对照品,缺乏专属性,用黄连对照材为对照品可以增加方法的专属性。可以与同科同属类似植物相区别,避免采用其他含有小檗碱成分材替代黄连而不能鉴别出来的情况发生。 黄连根茎含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以小檗碱含量最高,为5~8%,尚含黄连碱、甲基黄连碱、巴马亭、根碱、表小檗碱及木兰花碱等;酸性成分有阿魏酸,氯原酸等。须根含小檗碱可达5%;黄连叶含小檗碱1.4%~2.9%。

6. 木兰花是什么

木兰花,落叶小乔木,高可达5米。木质有香气,小枝紫褐色。芽有细毛。单叶,互生,倒卵状椭圆形;有托叶痕。花两性,单生,顶生,有六枚花瓣,外面紫红色,内面近白色;雌雄蕊多数,雌蕊群无柄。有三枚萼片,黄绿色、披针形,约为花瓣的1/3长。果实矩圆形。根肉质。
栽培技术
多用压条、分株法繁殖。有时也用播种。分株,春、秋季均可进行,挖出枝条茂密的母株分别栽植,并修剪根系和短截枝条。压条,选用一二年生枝条,在早春可用堆土法或埋条法繁殖。播种,9月采种,冬木兰花 季沙藏,翌年春播,播后20-30天发芽。栽培管理简单,注意防旱防涝,及时施肥。移植可在秋季或早春开花前进行,小苗用泥浆沾渍,大苗必须带土球。花期前后各施肥1次,以翠姆磷钾肥为主。夏季高温和秋季干旱季节,保持土壤湿度。花后和萌芽新枝前,应剪去枯枝、密枝和短截徒长枝。
木兰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亦能耐寒。喜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不耐旱,忌碱,在干燥、碱土、黏土上生长不良。根肉质,怕水 淹,伤口愈合力差,移栽不易成活。分蘖性强。木兰用分株、压条、扦插等 繁殖。
木兰移栽在春天花前或秋天落叶后进行,中小苗需宿土,大苗带土球。木兰喜肥,每年10~11月施人腐熟的堆厩肥作基肥,花后萌芽抽枝期间,追施2~3 次速效氮肥,旱季根际覆盖并适量浇水。翌年可望花繁叶茂。
木兰要成乔木树形,必须进行除蘖萌芽和整枝。木兰根腐病、红蜘蛛、钻心虫等应及时防治。
养护
喜光,较耐寒,但不耐旱。要求肥沃砂质土壤,不耐碱。怕水淹。木兰花喜湿润半阴的气候,喜肥,有良好通透性的土壤冬季要挖穴,施有机肥,如骨粉,饼肥。木兰花耐寒性较强,但忌旱和涝,平时要保证水分的供应,经常向叶面喷水,增加空气湿度,以免黄叶落叶。

7. 可以用薄层色谱法测定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吗

小檗碱广泛存在于小檗科等4科10属的许多植物中,毛莨科、小檗科、防已科与芸香科的一些内植物中容都有小檗碱。如果只用小檗碱对照品,缺乏专属性,用黄连对照药材为对照品可以增加方法的专属性。可以与同科同属类似植物相区别,避免采用其他含有小檗碱成分药材替代黄连而不能鉴别出来的情况发生。 黄连根茎含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以小檗碱含量最高,为5~8%,尚含黄连碱、甲基黄连碱、巴马亭、药根碱、表小檗碱及木兰花碱等;酸性成分有阿魏酸,氯原酸等。须根含小檗碱可达5%;黄连叶含小檗碱1.4%~2.9%。

8. 辛夷花与白玉兰的区别

辛夷与玉兰同属木兰科,但不是同一种植物。从外观上,玉兰花与辛夷花的区回别是:

1、辛夷是小答乔木或灌木,而玉兰则为高大乔木;

2、各自别名不同:辛夷别名木兰、林兰、桂兰、杜兰、木莲、木笔、紫玉兰(不同于全身紫红的紫玉兰)等。而玉兰别名则为望春、玉树、应春、玉堂春、白玉兰、紫玉兰等;

3、辛夷的花朵稍小,叶子也是更小些;而玉兰的花朵和叶子较大;

4、辛夷的花萼(花瓣柄部的托片)与花瓣分别明显,有面积很大的3片萼片,这些萼片常呈绿色披针状。而玉兰的萼片很小,几乎不被人注意到;

5、辛夷的花瓣常“外紫而内白”,既不像白玉兰的几乎都是白,也不像紫玉兰的都是紫红。

9. 十大功劳属植物究竟立了哪十大功劳

十大功劳属(Mahonia)植物在我国约有50种,分布于南方各地。该属植物主要以根、茎入药,称“刺黄连、刺黄柏、功劳木”等;有的地区以叶入药,称“功劳叶”〔1,2〕。有的用作提取“黄连素”、异汉防己甲素(isotetrandrine)的原料。已从该属植物中发现20多种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其中双苄基异喹啉类的尖刺碱(oxyacanthine,Ⅰ)、小檗胺(berbamine,Ⅱ)、异汉防己甲素(Ⅴ)和原小檗碱类的小檗碱(berberine,Ⅶ)、药根碱(jatrorrhizine,Ⅳ)、巴马亭(palmatine,Ⅵ)、非洲防己胺(columbamine,Ⅲ)等成分分布广泛,含量较高。现代药理实验和临床应用结果表明,这些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降血压、降血脂、抗心率失常、抗血小板聚集、抗衰老、镇痛等生理活性〔3~11〕。
对十大功劳属植物中生物碱成分测定的文献报道较少。有文献报道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大叶刺黄柏中的Ⅳ、Ⅵ、Ⅶ〔12〕;用薄层光密度法测定4种十大功劳属植物茎中的Ⅳ、Ⅵ、Ⅶ、木兰花碱(magnoflorine)〔13〕;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十大功劳叶中的Ⅶ〔14〕。作者在用变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小檗属(Berberis)植物根中的生物碱的基础上〔15〕,为了开发利用十大功劳属植物资源,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十大功劳属植物中的Ⅰ~Ⅶ的方法。这7种成分可用203 nm固定波长1次检测,也可用203~346nm变波长2次检测。但后者既使7种待测成分在各自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检测,又避免了吸收波长不同的相邻色谱峰的干扰,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本文用变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我国产的十大功劳属3种植物的根、根皮、根木、茎皮、茎木和10种不同产地的植物根中的Ⅱ、Ⅳ、Ⅵ、Ⅶ进行了定量分析,Ⅰ、Ⅲ、Ⅴ因对照品量少,只做了定性分析。

1 仪器与试药
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510型泵,490E检测器,U6K进样器,Baseline 810色谱工作站)。
对照品: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亭、盐酸药根碱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非洲防己胺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涂国士研究员赠送;小檗胺购于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经重结晶纯化;尖刺碱、异汉防己甲素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提供(所用对照品经硅胶薄层层析、2种溶剂系统展开为单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主成分的峰高、峰面积均在97%以上)。植物标本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应俊生研究员鉴定。乙腈为色谱纯,甲醇和磷酸二氢钾为分析纯,去离子水。

2 实验方法及结果
2.1 色谱条件〔15〕
色谱柱:μ-Bondapak phenyl(10μm,3.9mm×300mm,美国Waters公司);流动相:0.02mol.L-1磷酸二氢钾-乙腈(7∶3);柱温:室温;流速:1.0mL.min-1;灵敏度:0.08AUFS;检测波长:固定波长用203nm,变波长0.0~10.0min用203nm,10.0min以后用346 nm。7种生物碱对照品的色谱图见图1。

图1 7种生物碱对照品的色谱图(203 nm检测)
Ⅰ.尖刺碱 Ⅱ.小檗胺 Ⅲ.非洲防己胺Ⅳ.药根碱
Ⅴ.异汉防己甲素 Ⅵ.巴马亭 Ⅶ.小檗碱

2.2 回归方程及线性范围
按文献〔15〕,以进样量(μg)为横坐标(X),峰面积(microvolt-sec)为纵坐标(Y),求得回归方程见表1。
2.3 样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干燥样品粉末0.1g于50mL磨口三角瓶中,加甲醇20mL,称重,浸泡12h,超声提取60min,称重,补足损失的甲醇,摇匀,密闭,静置;取5.0mL上清液于离心管中,密闭,离心(10000r.min-1,10min);取上清液(2.0mL)作为样品溶液。

表1 4种生物碱定量分析的回归方程和线性范围

成分
回归方程
r
线性范围/μg


Y=9.017X×104+4.318×105
0.9993(n=7)
0.019~0.296


Y=4.239X×104-8.228×104
0.9999(n=9)
0.019~0.996


Y=4.191X×104+1.446×105
0.9998(n=9)
0.020~1.008


Y=4.209X×104+1.278×105
0.9998(n=9)
0.020~1.010

2.4 精密度试验〔15〕
精密吸取一样品溶液10μL进样,重复测定10次。求得样品中各成分浓度(μg.mL-1)的RSD(%):小檗胺 0.28,药根碱 0.84,巴马亭 0.75,小檗碱 1.21。
2.5 加样回收率试验
分别精密称取狭叶十大功劳茎的干燥粉末0.05g5份于50mL磨口三角瓶中,按文献〔15〕操作,每份重复测定3次;计算Ⅱ、Ⅳ、Ⅵ、Ⅶ的回收率,分别为97.2%~102.1%、98.9%~100.3%、97.2%~100.1%、99.4%~100.1%,RSD分别为2.0%、0.62%、1.3%、0.30%。
2.6 样品分析〔15〕
精密吸取样品溶液10μL进样,用203~346nm变波长检测,对Ⅱ、Ⅳ、Ⅵ、Ⅶ进行了定量分析,对Ⅰ、Ⅲ定性分析。再精密吸取10μL进样,用203nm固定波长检测,得到各样品的特征图谱,并定性分析成分Ⅴ。对十大功劳属3种植物的根、根皮、根木、茎皮、茎木和10种不同产地的植物根中的7种生物碱的分析结果见表2、3。

3 讨论
3.1 本文建立的方法能在同一个色谱条件下25min

表2 3种十大功劳属(Mahonia)植物不同部位7种生物碱分析结果(%,n=2)

植物名称
部位








甘平十大功劳 Mahonia eurybracteata Fedde subsp.ganpinensis(H.Leveill)T.S.Ying et Boufford
(四川省中药学校)

-
±
+
0.68
+
0.05
0.78

根皮
+
0.01
-
1.66
+
0.14
3.76

根木
+
±
+
0.69
+
0.06
0.84

茎皮
-
±
-
0.34
+
0.05
0.47

茎木
+
±
-
0.53
+
0.08
0.21

狭叶十大功劳 M.fortunei(Lindl.)Fedde
(重庆南川药物种植所)

+
0.34
+
1.17
+
0.06
1.27

根皮
+
0.98
+
3.02
+
0.20
3.54

根木
+
0.18
+
0.54
+
±
0.70

茎皮
+
0.29
+
1.47
+
0.19
0.41

茎木
+
0.28
+
0.98
+
0.05
1.36

长苞十大功劳 M.longibracteata Takeda
(四川峨边)

+
±
+
0.40
+
0.62
1.73

根皮
+
±
+
1.10
+
1.30
6.94

根木
-
±
+
0.33
+
0.80
0.98

茎皮
-
±
+
0.74
-
0.60
1.24

茎木
-
-
+
0.21
-
0.28
0.45

+:检出该成分 -:未检出该成分 ±:含量<0.01%

表3 10种十大功劳属(Mahonia)植物根中7种生物碱分析结果(%,n=2)

植物名称
产地








阔叶十大功劳 Mahonia bealei(Fort.)Carr.
四川峨边
+
±
+
0.44
+
0.78
1.44

重庆奉节
+
0.02
+
0.50
+
0.64
2.07

鼠刺十大功劳 M.bodinieri Gagnep.
重庆金佛山
+
0.10
+
0.81
+
0.09
0.77

重庆药物种植所
+
0.08
+
0.79
+
0.06
1.11

重庆中药研究院
+
±
+
0.41
+
0.05
0.78

湖南新化*
+
±
+
0.16
+
0.53
1.44

川鄂十大功劳M.eurybracteata Fedde subsp.eurybracteata
四川峨眉山
-
±
+
0.45
+
0.14
1.10

四川峨边
-
±
+
0.82
+
0.12
1.22

重庆缙云山
+
±
+
0.35
+
0.02
0.73

甘平十大功劳 M.eurybracteata Fedde subsp.ganpinensis(H.Leveill)T.S.Ying et Boufford
重庆南川
+
0.01
+
1.01
+
0.04
1.58

四川省中药学校
-
±
+
0.68
+
0.05
0.78

狭叶十大功劳 M.fortunei(Lindl.)Fedde
重庆药物种植所
+
0.34
+
1.17
+
0.06
1.27

四川峨眉山
+
±
+
0.82
+
0.06
1.42

湖南新化*
+
0.19
+
0.88
+
0.07
0.59

细梗十大功劳 M.gracilipes(Oliv.)Fedde
四川峨眉山
-
±
+
0.67
+
0.15
0.99

长苞十大功劳M.longibracteata Takeda
四川峨边
+
±
+
0.40
+
0.62
1.73

岩紫黄 M.nitens Schneid.
四川峨眉山
-
0.02
+
1.05
+
0.17
0.55

多齿十大功劳 M.polyodota Fedde
四川峨眉山
-
0.02
+
0.67
+
0.10
0.52

重庆金佛山
-
0.01
+
0.22
+
0.13
0.30

M.sp.(未定种名)
重庆金佛山
-
0.01
+
0.28
+
1.38
1.30

+:检出该成分 -:未检出该成分 ±:含量<0.01% *:测定部位是茎

内测定十大功劳属植物不同部位以及不同产地植物中的Ⅰ、Ⅱ、Ⅴ 3种双苄基异喹啉类和Ⅲ、Ⅳ、Ⅵ、Ⅶ 4种原小檗碱类生物碱。方法的重现性好、精密度高、适用范围广。
3.2 十大功劳属与小檗属植物亲缘关系相近,化学成分相似。研究结果表明:能用相同或相近的HPLC色谱条件测定这两属植物中相同的生物碱成分。
3.3 在所测定的10种植物中,Ⅲ的峰很低,参照Ⅳ、Ⅵ、Ⅶ的分子结构和峰面积,推测Ⅲ的含量低于0.01%。Ⅰ和Ⅱ除狭叶十大功劳外,在其余植物中的峰较弱,含量较低;Ⅴ的峰在大多数植物中很强,含量高(本实验中因对照品量少,未定量)。
3.4 这7种成分在该属植物不同部位中的分布、含量有一定差别,其差异程度随植物种类不同而异。含量基本上以根皮中最高,茎皮中次之,然后是根木部、茎木部。以往多以茎入药〔1〕,但从分析结果看,其根也是不可忽视的资源。

作者单位:吕光华 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 成都610044
王立为 陈立民 肖培根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1995.一部:68
2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2
3 国家医药管理局中草药情报中心站.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19,120,238,631,637,794,800
4 谢义明.小檗碱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1,11(12):538
5 彭源贵.抗心律失常植物药研究概况.中草药,1988,19(7):39
6 董会奕,姚棕.异汉防己甲素治疗高血压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2):87
7 刘慰庸,魏新月,董爱玲.异甲防己素的系统药理实验研究 Ⅱ.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贵阳医学院学报,1987,12(2):117
8 黄伟民,李宝珍,阎徐均等.黄连素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与基础研究.中华血液学杂志,1989,10(5):228
9 刘昌孝,刘国声,肖培根.国内小檗胺研究的进展.中草药,1983,14(1):45
10 陈超,韩虹,方达超.药根碱对实验动物心肌缺血和复灌性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国药理学通报,1989,5(6):373
11 陈超,方达超.巴马汀对离体乳头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中国药理学通报,1991,7(2):138
12 刘美丽,冯汉林.高效薄层扫描法测定大叶刺黄柏各部生物碱的含量.中草药,1991,22(7):308
13 陈碧珠,何丽一,李宝明等.十大功劳属药用植物中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一).中国化学会第二届色谱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沈阳,1988年8月:C-11-1
14 陈燮芳,黄新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十大功劳叶中小檗碱的含量.中成药,1997,19(12):36
15 吕光华,陈建民,肖培根.改变检测波长HPLC法测定小檗属植物中的生物碱.药学学报,1995,30(4):280

热点内容
七夕礼物砖 发布:2025-07-01 16:20:34 浏览:662
茶花马桶刷 发布:2025-07-01 16:20:30 浏览:324
梦见给屋里绿植浇水 发布:2025-07-01 16:19:37 浏览:168
家用花瓶插花 发布:2025-07-01 16:01:24 浏览:32
就像花一朵是哪首歌 发布:2025-07-01 16:01:23 浏览:464
七夕的念白 发布:2025-07-01 15:36:51 浏览:906
樱花森乒乓 发布:2025-07-01 15:36:46 浏览:582
驿路兰花 发布:2025-07-01 15:34:21 浏览:6
汤阴花卉商店 发布:2025-07-01 15:33:34 浏览:737
西兰花不多 发布:2025-07-01 14:55:37 浏览: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