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荷花节
A. 淄博张店哪有卖荷花酒
在张店
各大超市都有售卖荷花酒
价格合适
自用送礼必备佳品
B. 关于淄博市节日风俗的800字作文
希望您看完作文后点击“满意采纳”,这是对别人劳动的尊重和支持!
把地名改成淄博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又叫“灯节”。在济南,一年一度的元宵灯会,景象极为壮观。这一天,家家户户盛行吃元宵。此外,元宵节前后,济南的街头巷尾,到处是踩高跷的,跑旱船的,舞龙灯的,舞狮子的。
“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春龙节,俗称“龙抬头”,意为龙兴治雨,风调雨顺。老男少儿都理发,以视精神,免除灾病。
每年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要到千佛山登山,站在“赏菊岩”上赏菊。还有来自省内外的民间艺术团体在庙会上表演杂技、马戏、歌舞等,人流如潮,热闹非凡。
说完节日下面我们再说说吃吧,济南人有吃荷花瓣的习俗。其中“炸荷花瓣”就是济南夏季特有的名菜。将新鲜、完整、干净的荷花瓣洗净之后,挂上一层薄薄的鸡蛋糊,再放到油锅里炸,炸好后撒上白糖,吃到嘴里,清香可口,回味无穷,很为人们所喜爱。
还有“糖醋黄河鲤鱼”是山东济南的传统名菜。济南北临黄河,故烹饪所采用的鲤鱼就是黄河鲤鱼。此鱼生长在黄河深水处,头尾金黄,全身鳞亮,肉质肥嫩,是宴会上的佳品。
油旋为济南传统精细风味名吃。因其形似螺旋,表面润呈金黄色,故名油旋。其外皮酥脆,内瓤柔嫩,葱香透鼻,许多人都爱吃。
C. 淄博花灯的历史
淄博花灯是汉族传统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它一直在花灯的历史长河中推波助澜、奔腾不息、竞相开放。至于它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起,但在明清时期,即随着淄博地区工业城镇的兴起而兴盛。当时,主要灯区在周村、颜神(今博山城)两地。周村始称周村店,位于古青济要道与南北大道交汇处。明初至嘉靖年间,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棉花店、丝绸店、羊毛店等遍布街市。此时,安定的生活、繁华的商业,促进了民间艺术的交流、融合与发展。京城花灯从此流传于本地。清康熙年间,集贸更加繁荣,成为远近闻名的“旱码头”;嘉庆年间,成为“鲁中重镇”、省内四大商业中心之一。享有“日进斗金”和“金周村”之美誉。这时,周村花灯的制作技艺和活动规模,在原有基础上又有了显著的提高。“丝绢宫灯”、“走马灯”、“荷花灯”、“西瓜灯”、“莲子灯”等相继出现,花灯活动与民间艺术表演融为一体,规模扩大、热闹非凡。《周村区志》载:“乾隆帝驾临观赏,御赐周村为‘天下第一村’”。颜神镇,宋代产陶,元代做琉璃,明代出煤炭。三大产业的早期繁荣,为这座工商重镇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时至清代,它便成为我国北方著名的煤城、陶瓷生产基地和琉璃生产中心。发达的经济带来了繁荣的文化。明代就放灯成俗的颜神,此时更盛。正如蒲松龄《上元》诗云:“太平村舍家家酒,乐岁弦歌户户灯”。琉璃彩绘灯、琉璃造型灯、各种工艺灯,大小不一、制作精细、新颖独特,让观赏者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尤其是随着苏州工艺灯、江淮放河灯、北京黄河九曲灯的配合,更为颜神花灯增添了光彩和魅力。总之,淄博花灯具有悠久的历史、广泛的群众基础、雄厚的技术力量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D. 淄博有个莲花寺吗
博山区安上村有个莲花山,山上有个很大的寺庙。
E. 山东济宁地方民俗民风传统文化
山东省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的主要类型
(一)文化已成为旅游开发的特色所在
旅游者要寻求差异,旅游经营就要创造差异,差异会形成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特色。如果说,特色是旅游之魂,那么文化就是特色之基。文化是指旅游地的文化积淀和文化体现。文化积淀主要是地方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通过对各个方面的发掘和对各种文化的挖掘,才能够真正形成一个旅游地的特色。另一个方面就是文化体现,就旅游目的地发展而言,普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就是模仿之风大盛,忽略了自身的文化优势,抹杀了自身的文化特色。
素有“齐鲁之邦、礼仪之乡”之称的山东,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从沂源猿人到东夷文明,古老的历史文化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尤其是奠基于西周时期的鲁国和齐国,分别形成了风格迥异的鲁文化和齐文化,成为我国地域文化中的两朵奇葩。
山东省首先是作为一个文化旅游目的地而在全国闻名的,大多数的旅游景点与文化或历史有关,泰山、“三孔”等是在国内市场及海外市场最为出名的旅游景点之一,齐文化、聊斋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等等尚大有开发潜力。然而灿烂的文化资源难以满足旅游者的期望,因为文化的现有展示方法不尽人意,对文物古迹介绍不够充分,陈列消极被动,隔断了游客与文化之间的亲近性。
在旅游业大发展的新形势之下,全面挖掘文化资源,加以全面整合,是旅游地开发建设中首当其冲的大问题。一是在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开发中,有些城市拆掉旧街区,建设仿古街,还自以为得意。殊不知,一流的赝品还是赝品,二流的真品永远是珍品。二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尤其是对活文化的保护,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对文物古迹这类物质遗产的保护。因为传统文化与活文化是依托于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之中,消亡的危险极大。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这些年又推出了一项非物质与口述遗产,正是看到了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之中传统文化消亡的危险而设立的。这就警示我们,在旅游地的保障体系中,在发展要素这一部分,必须把文化放到首要的位置。
为了使文化充满生机,应注重以动态的方式呈现,引起游客的兴趣,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以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的方式和高质量的旅游产品,把齐鲁文化推向旅游市场。
(二)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的主要类型
可进行旅游开发的文化资源又称为文化旅游资源。似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可利用程度的广泛性、必须性、可行性和可利用的程度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山东省文化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有历史建筑古迹类、宗教文化类、民俗文化类等:人类。它们特色鲜明,显现性强,易物质化,是文化旅游开发所关注的热点资源。
1.历史建筑、古迹类
山东由于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俗独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文化蕴含已成为山东旅游最具魅力的部分。古人类文化遗址(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及古建筑类(京杭大运河、齐长城等)、重要历史事件遗存(铁道游击队故乡、抗日圣地、莱芜战役纪念馆等)、名人故居及纪念地(“三孔”、四孟、蒲松龄故居、孙子故居、诸葛亮故居、王羲之故居等)、古城和古城遗址(临淄、曲阜等),还有泰山文化、儒家(圣人)文化、泉文化、名士文化的遗址和遗迹等等,均为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建筑古迹旅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历史建筑古迹类资源的旅游开发类型主要包括博物馆旅游,科考旅游、考古旅游、专题旅游等;其开发的关键是走出阳春白雪,增强其参与性,让游客感到可敬又可亲,以把握游人的心理需求为指导思想,让旅游产品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
2.宗教文化类
山东省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作为中国四大宗教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山东省内均有其文化载体分布,其中尤以佛教、道教旅游景观遗存为主。佛教如济南灵岩寺、千佛山兴国禅寺、四门塔、青州驼山石窟、济宁崇觉寺铁塔、铁山摩崖石刻经、岗山刻经、太子灵踪塔、宝相寺、兴降塔、青岛湛山寺、崂山华严寺等。道教景观则更是举不胜举,著名的有东岳泰山、中国道教全真派发祥地——“仙山之机”昆嵛山、蓬莱海上仙山、青岛崂山(太清宫)等。
不同的宗教信仰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宗教仪式、崇拜偶像、建筑风格和不同的教义。宗教的庙会也是展示民俗民风的—个最好机会。“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把以宗教文化为依托的庙会办成庙市交易,不仅展示民间文化,而且开展商务旅游活动,古为今用,俗为商用。
对本类资源的开发要注重旅游专题(宗教教事、主题庙会),抓住核心市场,拓取新的产品和活动项目,并与民俗节庆文化活动相结合。
3.民俗文化类
民俗文化是由广大基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旅游资源中最绚丽多彩的部分。因其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旅客寻求差异、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猎奇和获得美感的心理需求。
山东省的民俗文化类资源丰富多彩。早在20世纪80年代,鲁中“千里民俗一条线”就成为国家的一条黄金旅游线路。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山东省的民俗文化表现出自身的多样性和地域性,济南、青州、泰安、曲阜一带,是山东民俗的代表,东部沿海地区渔业、经商业最为典型,鲁西南、鲁西北地区民俗事象与古运河、黄河密切相关,鲁南民俗文化则得益于沂蒙之源,所有这些无不为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所以,对民俗文化类旅游资源可从多视角、多切人点和诉求点进行创意规划和开发。从显而易见的建筑、服饰、饮食、礼仪、节庆活动、婚丧嫁娶、文体娱乐、乡土工艺,到需要细心观察、深人体会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均可成为开发的目标。由传统的观览向参与体验、知识教化等动态方式转化,如舞蹈表演、节令活动、登山、拔河、划船、打拳等体育娱乐活动,还可让旅游者穿上当地居民的服装,下榻于当地民居,食用风味饮食,参加当地民众的活动甚至劳动,如此会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节庆活动是民俗民间文化的亮点之一,节庆活动的适时开发,对旅游发展往往具有引爆力。山东目前比较成熟的节庆活动有泰山国际登山节、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国际海洋节、荣成国际渔民节、潍坊国际风筝节、孔子国际文化节、菏泽牡丹国际花会、莱阳梨花节、淄博国际陶瓷琉璃艺术节、济南趵突泉迎春灯会、济南大明湖荷花节、莱州月季节、枣庄石榴花会等。节庆是有鲜明主题的公众庆典活动,且常与会议展览等形式相结合,具有规模大、人数多、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等特点,对于提高当地的知名度、提升人气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应以社会化、规范化、产业化、联合化为战略取向。泰山国际登山节与青岛国际啤酒节同是山东推出的有影响的节庆活动,而后者的愈来愈火爆与前者的日渐低迷形成鲜明的对比,其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社会化和全民参与的热情程度截然不同。
另外,对民俗文化规划开发还有诸如审美情趣、猎奇探险、科学考察,风味饮食、民族特种工艺品、购物等切人点,同时注意重视其文化内涵,表现形式要富有创造性,应因地制宜,
突出地域民族特点,应忠实于民族历史文化,尊重各民族传统。
除以上以显现性为特点的三大主要类型外,还有以齐文化、鲁文化和儒学文化为代表的思想文化类以及诸如名士文化、文化艺术类、饮食文化类等等,但由于这些资源多渗透于有形文化载体和无形义化形式之中,对此类的旅游开发研究主要是与显现性资源的开发联系于一体进行,难以“独木成林”,在旅游开发中往往表现为综合的产品形式,在此不再单独论述。本研究将结合实践,对山东省主要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应用进行分类及个例的分析研究。
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日益受到开发者和游人的重视,中国的文化旅游强调区域整体上的文化体验,以地域文化的整体优势和具体的文化物质为主要吸引物。因而在区域旅游开发中必须突出本土的文化内涵,挖掘隐藏在历史遗存实体背后的文化意味,强调传统文化的历史继承性的精神财富。进一步来说,就是要立足本地资源特点,以当地“文脉”为依据,合理开发文化旅游资源。
F. 淄博去苏州旅游
苏州距离上海100多公里 坐动车38分钟票价26
苏州好的景点有虎丘 三月份应该是版淡季 票价好权像是40 还有拙政园 不过票价比较贵 貌似60 其他还有石路 坐公交车上塘街站下即可 而且上塘街那边的七里山塘景区不要钱 那里和周庄差不多 所以就可以省100多块去周庄的钱了
G. 淄博民俗风情
周村花灯
周村的花灯出名。“芯子”更出名。周村“芯子”至少也有二百五十年历史。有“双人芯子”、“单人芯子”、“车芯子”、“拾芯子”、“桌芯子”、“多人芯子”、“芯子灯”等。所谓“芯子”就是人们高高竖起一根铁棍,顶端座子上束站着一个女姐或男童,他们扮演各种人物造型,远远望去,好象站在灯芯顶上,所以群众就称这种活动叫芯子。兴盛时,六七十台芯子上街,一溜数里路,前边锣鼓喧天,后边旗幡伞扇飘舞,间或有舞龙、滚狮、踩高跷、划旱船、跑驴、扑蝴蝶等各种杂耍、扮玩活动掺杂其间,扮者如林,观者如云,热闹非凡。周村丝绸为挂灯创造了条件,反过来挂灯又宣传了周村丝绸,推动了丝绸业的发展。到今天一年一度的周村花灯更是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铜响乐器
相传,清朝初年有王启贵、王户朴兄弟在周村设铜作坊,开始只制铜质烟具,后来改制铜响器,先做货郎用的“月锣”,卖糖挑子用的尖边锣,渐渐地试制民间“扮玩”用的“采锣”、“手锣”。到乾隆年间,周村出现了较大的铜器作坊聚合成,由章丘柴性人开办。他继承王氏兄弟的技艺,先生产方式出开道锣,引进生产了奉锣、苏锣。到光绪年间,在开道锣的基础上创制了光锣,又在京剧艺术发展的推动下改光锣为虎音锣,这种锣能打出横音,浑厚圆润,宛如虎啸,很适合伴奏老生戏,又兼可作青衣、花脸戏伴奏,引起了京剧界的注意,“四大名旦”和“四大须生”所在的戏班,都曾派人到周村来买虎音锣。
周村现在生产的铜响器有40多个品种,年百种规格型号,公锣的品种就有十个。
看铜锣的制作,饶有趣味。配料化铜铸砣、锻打制片、剪圆成形、淬火、旋光、定音,每道工序都象艺术表演。
七月十五放荷灯
锦秋湖居民有七月十五放荷灯的风习,相传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神农。
荷灯有用荷花瓣做成的,也有用纸扎制的,灯盏里装上蘸油的花芯子,点燃了,放在水中,能够顺水飘走,颜色有白、粉、红、绿、紫,绚丽斑烂,每个灯的样子都很独特,有荷花骨朵儿灯、含苞待放灯、正在开放的莲灯、莲瓣全张灯、哪吒闹海荷灯、凌波仙子舞长袖荷灯种种。
放灯以前举行简短仪式,放灯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声鼎沸,一片欢腾。
荷灯放出,照得湖中闪闪烁烁,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H. 淄博哪里有荷花
萌山湖荷花生态园,很有名的
I. 山东省各个地区有什么大型活动和当地习俗.
1、青岛糖球会:
青岛糖球会在青岛海云庵举办,举办时间基本上从正月十六左右开始,历时1周。主要举办地点海云庵和海韵广场、嘉禾路街心花园为中心辐射的周边道路。
海云庵在青岛市北区,又称“大士庵”,始建于明朝末年,正殿祀观音大士,俗称“老母庙”,青岛建市后,庙前街道就叫海运街,曾是四方一处的商业中心。
四方一带有工人也有渔民,海云庵供奉的神很多,观音以外还有关公、龙王、比干、鲁班、太上老君等。旧时香火旺盛,往拜者多为渔民,因此定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即新年中第一个大潮日为庙会正日。
每逢庙会,香火更盛,同时庙前庙后多有唱戏、跑驴、踩高跷、跑旱船等娱乐活动,饮食、玩具摊贩也纷纷聚来,其中卖糖球(北京称为“糖葫芦”)的尤为众多,用山楂、软枣、山药、桔宁等制成的糖球,纷纷上市,叫卖竞争,各呈特色。年久之后,群众便称海云庵庙会为糖球会。
2、潍坊风筝节:
潍坊风筝节(会)每年4月的第三个周六在潍坊举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赛,是我国最早冠以”国际”并被国际社会承认的大型地方节会。从1984年至今,已成功举办过三十三届,其创立的“风筝牵线、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的模式,被全国各地广为借鉴。
潍坊,古称“潍县”,又名“鸢都”,特产有风筝、年画等,驰名海内外。潍县自古为北海名城,文风昌盛,科甲蝉联,经济繁荣。
乾隆年间曾有“南苏州,北潍县”的说法,潍坊风筝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鲁国大思想家墨翟制作第一潍坊国际风筝节只“木鸢”,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开始兴盛,走向民间却是在明代。
到清朝中叶,潍坊开始出现专门从事风筝制作的民间艺人。在潍县白浪河沿岸有很多风筝艺人扎制风筝,新颖好看,起飞高稳,远近闻名。年年有民间或官办的风筝赛会、连许多外地的风筝商贩和风筝艺人也慕名而来。这便是潍坊风筝比赛起源于潍坊市区白浪河大集的雏形。
3、田横祭海节:
田横祭海节主要是渔民过的节日,发源于山东省田横镇周戈庄村的地方传统民俗活动。具有500多年历史。
经当地政府的精心策划、包装和推介,这个古老的节日已发展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知名的民俗节庆品牌,更是现代人心驰神往的狂欢大典,每年都吸引不计其数的中外游客及中国各地的民俗、经济政策研究等方面的专家慕名前来。
祭海前一天,渔民们将海边的龙王庙打扫一新,悬挂大红灯笼,摆香炉、祭案,贴对联,披红挂彩。同时在龙王庙前的海滩上扎松柏龙门,在其上悬挂匾额,挂满彩灯,张贴大红对联。
各船船主忙着将彩旗猎猎的渔船开到村前海湾,船头面向大海,一字排列,将渔具和网具摆放整齐,然后下锚定位,等待第二天正式举行祭海仪式。
祭海仪式当天,渔民们以船为单位在龙王庙前的海滩上开始摆供。一束束用竹竿绑扎成的几米高的“站缨”迎风而立,一张张供桌上摆满了面塑圣虫、寿桃、鱼、各类糖果、点心等,桌前的红漆矮桌上,一头头黑毛公猪昂首向前,一只只大红公鸡精神抖擞。
渔民们将要焚烧的黄裱纸整理好,摆好香炉,将上千挂红彤彤的鞭炮升上高空。
4、泰安东岳会庙会:
泰岳庙会始于唐末,兴于宋,鼎盛于明清,经久不衰,集宗教、民俗、民间艺术和商贸活动于一体的中国民俗文化盛会。
泰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是佛道并存的神山。泰山脚下的岱庙,供奉着泰山神--东岳大帝。
传说夏历三月二十八日为泰山神生日,历代帝王多于这天在岱庙举行封禅大典。帝王的庆典活动、佛道的宗教活动以及民众的朝山进香活动,在岱庙一带形成了以贸易活动和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东岳庙会。
民国年间,每年庙会期,善男信女远道而来朝山进香者不绝于途,山中居民多出售香蜡纸锞,生意最盛。沿途乞丐甚多。
建国后,庙会转化为物资交流大会,“文化大革命”中中断。
1986年泰安市恢复了泰山庙会,地点改在泰山环山路上,以红门、王母池为中心。新的庙会保留了传统庙会的一些内容,又充实了新的内容和新的特色,集游、玩、吃、乐、经济贸易于一体,规模和影响在逐年扩大。
5、菏泽国际牡丹花会:
菏泽国际牡丹花会是山东省菏泽市一项重大旅游节庆活动,是由菏泽市人民政府主办,每届花会都举办大批的经贸文化活动。
自1992年起每年4月中旬举行,为期20天,至2017年4月15日已成功举办二十六届,累计共接待中外游客3000多万人次,有570多位中央、国家部委的领导人到菏泽视察。
“菏泽国际牡丹花会”为中国著名牡丹旅游节庆之一,近年来,曾荣获“全国花卉类节庆十强活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展会”等称号,菏泽市也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优秀节庆城市”等荣誉称号。
通过举办牡丹花会,不仅提高了菏泽牡丹的知名度,使菏泽成为享誉全国的“中国牡丹城”,而且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了菏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12年3月菏泽正式被中国花卉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牡丹之都”。
花会的宗旨是“以花为媒、广交朋友、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开发旅游、振兴经济”,充分体现菏泽“牡丹之乡”的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青岛糖球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潍坊风筝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田横祭海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泰安东岳会庙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菏泽国际牡丹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