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宵海棠书
A. 川端康成的 凌晨4点发现海棠花未眠 出自哪本书
是花未眠吧~作者:川端康成
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昨日一来到热海的旅馆,旅馆的人拿来了与壁龛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我太劳顿,早早就人睡了。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有葫芦花和夜来香,也有牵牛花和合欢花,这些花差不多都是昼夜绽放的。花在夜间是不眠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我仿佛才明白过来。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至少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是很有限的,这是我的实际感受,也是我的感叹。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画家雷诺阿说: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这是多么凄惨啊。他又说:我相信我还在进步。这是他临终的话。米开朗基罗临终的话也是:事物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米开朗基罗享年八十九岁。我喜欢他的用石膏套制的脸型。
毋宁说,感受美的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较容易的。光凭头脑想像是困难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比如惟—一件的古美术作品,成了美的启迪,成了美的开光,这种情况确是很多。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
凝视着壁龛里摆着的一朵插花,我心里想道:与这同样的花自然开放的时候,我会这样仔细凝视它吗?只搞了一朵花插人花瓶,摆在壁龛里,我才凝神注视它。不仅限于花。就说文学吧,今天的小说家如同今天的歌人一样,一般都不怎么认真观察自然。大概认真观察的机会很少吧。壁龛里插上一朵花,要再挂上一幅花的画。这画的美,不亚于真花的当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要是画作拙劣,那么真花就更加显得美。就算画中花很美,可真花的美仍然是很显眼的。然而,我们仔细观赏画中花,却不怎么留心欣赏真的花。
李迪、钱舜举也好,宗达、光琳、御舟以及古径也好,许多时候我们是从他们描绘的花画中领略到真花的美。不仅限于花。最近我在书桌上摆上两件小青铜像,一件是罗丹创作的《女人的手》,一件是玛伊约尔创作的《勒达像》。光这两件作品也能看出罗丹和玛伊约尔的风格是迎然不同的。从罗丹的作品中可以体味到各种的手势,从玛伊约尔的作品中则可以领略到女人的肌肤。他们观察之仔细,不禁让人惊讶。
我家的狗产且小狗东倒西歪地迈步的时候,看见一只小狗的小形象,我吓了一跳。因为它的形象和某种东西一模一样。我发觉原来它和宗达所画的小狗很相似。那是宗达水墨画中的一只在春草上的小狗的形象。我家喂养的是杂种狗,算不上什么好狗, 但我深深理解宗达高尚的写实精神。
去年岁暮,我在京都观察晚霞,就觉得它同长次郎使用的红色一模一样。我以前曾看见过长次郎制造的称之为夕暮的名茶碗。这只茶碗的黄色带红釉子,的确是日本黄昏的天色,它渗透到我的心中。我是在京都仰望真正的天空才想起茶碗来的。观赏这只茶碗的时候,我不由地浮现出场本繁二郎的画来。那是一幅小画。画的是在荒原寂寞村庄的黄昏天空上,泛起破碎而蓬乱的十字型云彩。这的确是日本黄昏的天色,它渗人我的心。场本繁二郎画的霞彩,同长次郎制造的茶碗的颜色,都是日本色彩。在日暮时分的京都,我也想起了这幅画。于是,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那时候,我去本能寺拜谒浦卜玉堂的墓,归途正是黄昏。翌日,我去岚山观赏赖山阳刻的玉堂碑。由于是冬天,没有人到岚山来参观。可我却第一次发现了岚山的美。以前我也曾来过几次, 作为一般的名胜,我没有很好地欣赏它的美。岚山总是美的。自然总是美的。不过,有时候,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
我之发现花未眠,大概也是我独自住在旅馆里,凌晨四时就醒来的缘故吧。
B. 高中古诗赏析:两首《海棠》
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心事。题为“海棠”,而起笔却对海棠不做描绘,这是一处曲笔。“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当然你也可从中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我,自然无法成眠;花儿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独自打发这漫漫长夜?不成,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只有我;能够陪我永夜心灵散步的,只有这寂寞的海棠!一个“恐”写出了我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现在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那就让我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我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又有谁可以阻挠呢?
C. 主角中一个老婆叫海棠是哪本书
你说的是不是那个青云年,我就听你那边好像也有一个,但是呢,像海棠这个名字不要普通很多小说里面都有。
D. 有海棠的散文吗 急!!
席慕容的《海棠与花的世界》
海棠
在读大学的时候,一直想把家装饰一下。有一次用零用钱买了一大盆的棕榈,央人用板车送回北投的家中,摆在客厅里。自己是觉得室内的气氛浪漫起来了,可是父母却笑着摇头,认为我把家变成咖啡馆了。
过了几天,放学回来,棕榈不见了。原来有花贩来过,母亲把它换成了两盆海棠,放在前廊上了。那个下午,对着那两盆红红绿绿、圆圆滚滚的很老式的花,我很生了一阵闷气。当然,我也不敢说什么,只是很痛惜自己的一番心血,而且有点伤心母亲的审美观无法与我的相比。
而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呢?是从头一次离开父母出国去读书的时候吗?是当船在黑夜里驶入地中海而惊觉自己是远离家乡的时候吗?是当身在卢森堡的玫瑰园里,对着满园的花朵一无所觉,只在心中寻找属于中国的那点芬芳的时候吗?还是在身披白纱时,忽然想到母亲也曾这样年轻过的时候呢?
而海棠就是属于年轻时的母亲的花。
在北平深深的院落里,就总摆着好些盆这样雅致而又娇艳的花,少女闲居无事,常会和友伴坐在廊前,一面赏花一面编织着美丽的梦。而春雨就静静地下着,秋风就缓缓地吹着。
而从来没有过那样残酷的战争,从来没有过那样连年的颠沛流离,从来没有一个民族曾忍受过那样多的苦难,于是,那一代的少女没有一个能实现她们的梦。
可是,母亲们都忍受过来了,而且,也从来没听到她们在子女面前诉过什么苦。只是,每一次,在看见海棠花时,总忍不住想要买下来。
要买下来的,不仅是那盆花,还有那盆花里的青春,那盆花里的良辰美景,那盆花里的古老而芬芳的故国。
而我终于明白了我母亲的心了。
花的世界
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最早的花朵是一串一串、白白的开在大路两旁的行道树上的,有一种很甜爽的香味。但是,问遍了所有的朋友,也不知道在重庆近郊的公路上,曾经有过那样的一种花。他们都说我当时年纪太小,不可能有印象,所以,一定是一种错误。
我不承认,但是,我也找不出任何证据来证明我并没有记错。好多年了。我一直在找寻那样一棵高高大大的开着一串一串的白花的树,而我一直没有找到。
然后,就是荷花,和我的玄武湖。我只去过一次的玄武湖,却在我心中出现了千百次。
再后来,就是漫山遍野的马樱丹。我的小学时代,几乎都是在长满了这些小朵的粉紫嫩黄的矮树丛里度过的,它的小花其实很漂亮,颜色配得奇妙极了。
然后,茉莉、白山茶,百合都慢慢地进入了我的世界,跟着我慢慢地长大。
最不能忘的是在欧洲的森林里,在那样一个温暖美丽的六月的午后,他摘下了那朵浅黄色的玫瑰给我。
几年以后,在结婚的纪念相册里,我把那朵玫瑰用心地贴在密封的透明胶页下,那是第一朵。
又是好多年过去了,每次翻开相册,玫瑰仍在,而所有的属于那些个夏天的事物都会回来,我几乎还可以闻得到林中松针在太阳下发出的清香。
我总觉得,娇姻大概就是这样吧,两个人一起保有着所有的记忆,一起分享着或者是很重大的沧桑变化,或者,是很小的细微末节,例如一朵小小的花。
有些朋友或者学生,常常会觉得我很容易满足,奇怪我为什么会在很多事情里都能行到较好的那一面。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只是觉得,一切的事物都是互为因果的,尤其是爱情,你若善待它,它一定善待你。
大自然也是这样,你给植物以充分的阳光适量的水,它就还你以怒放的芬芳,没有一朵花是不知道感谢的。
我们并没有很优裕的物质享受,可是,只要有一院子不断地开着花的树,和能够偶尔坐下来闻一闻花香的闲暇,生活就会变得非常的富足了。
在花前,我是个知足的人。
六十九年一月
E. 谁有元鲜元枢 《书苏轼海棠诗 》释文
《书来苏轼海棠诗 》释文 江城地瘴蕃草木自,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到,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尊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右玉局翁海棠诗长句渔阳困学民书。
F. 如何赏析苏东坡《海棠》
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并不拘限于正面描写。首句“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 楚辞· 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从中还可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这两句把读者带入一个空濛迷幻的境界,十分艳丽,然而略显幽寂。
G. 包括海棠小说的书屋
哎,唐小说的书的话应该是可以进行包括的。
H. 这是海棠书,谁能赋诗一首
延和海棠的话没有专门开一本来写的。应该里面有描写的一点点就是全部了。你可以看看别人的故事。狼写的书都还不错啊
I. 苏轼《海棠》翻译
《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白话内译文:袅袅的东风容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海棠》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被选入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语文六年级教科书。这首绝句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时作者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已经五个年头。
(9)深宵海棠书扩展阅读:
此诗开头两句,并不拘限于正面描写,首句“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
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
暗示夜已深,人无寐,从中还可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这两句把读者带入一个空濛迷幻的境界,十分艳丽,然而略显幽寂。
J. 求海棠作者远上白云间作品集
远。上。白。云。间,所有文,我都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