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兰花花埙

兰花花埙

发布时间: 2021-02-26 20:21:47

A. 为什么说音乐是中华的神韵呢

1.音乐的历史

①乐舞与雅乐——先秦音乐

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创造了最初的音乐,这就是诗歌、舞蹈、音乐三位一体的“乐舞”。“乐舞”被后世称为古乐,泛指传说中的远古音乐和夏、商两代的乐舞。

古乐的名称出自战国后期的《吕氏春秋》。在书中记载的远古之乐有《葛天氏之乐》、《朱襄氏之乐》、《阳康氏之乐》等,属于夏、商乐舞的有《大夏》、《大濩》等。古乐演唱时往往化装、手执简单的乐器或道具,载歌载舞。如《葛天氏之乐》就是操牛尾、踏足而歌。演唱内容多为自然灾害、部落战争,和生产劳动有关,往往带有巫术、原始宗教的色彩。

这种乐舞的乐器是石磬、埙等。在西安半坡村出土的距今6000多年的半坡埙能吹出小三度音程。后期乐器逐渐繁多,陆续有了土鼓、陶钟、籥、陶铃、骨哨等,同时形成了五声音阶。

雅乐起源于周代。周王朝建立之初便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礼乐制度。雅乐是配合周礼的祭祀音乐与仪典音乐,是在朝廷祭祀天地、祖先的仪式中,在朝会、宴享、庆典等礼仪活动中所演奏的音乐,其代表作是“六代之乐”,即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大成》、舜时的《大磬》,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周初的《大武》。雅本为一种乐器,为宫廷演奏所用,后便指代这类音乐。雅乐的名称至春秋、战国时方才确立。雅乐乐器有祝、敌、钟、磬、埙、篪等。

先秦时,夏、商时代的乐器已较发达,至周代,据史料所记已达70余种。在西周,根据乐器的不同质料分为金、石、丝、竹、匏、土、草、木等八类,称为八音。八音分类见于《周礼·春官》。

编钟属于八音中的金类。编钟最早可溯及殷商,而大盛于春秋战国时期。1978年出土的曾侯乙墓编钟有65枚,音域达五个八度,钟身有3000余字的铭文,记述编钟的音律以及当时各国律制情况,是中国最早的乐理专著。曾侯乙为战国初时的人物,由此可见当时编钟所达到的水平。

随着乐器的发展,在音律上产生了五声、十二律,并总结出“三分损益”法,成为古代乐律的生成法则。古代希腊和古阿拉伯地区也有类似的声律法则。

自周初至春秋中期,涌现出大量民歌,歌词主要收集在《诗经》里。战国时期,楚地祀风大盛,祭祀音乐随之得到发展。

②民歌与大曲

自秦汉以来,宫廷注重对民间音乐的收集整理,并设立了音乐机构,称为乐府。乐府设乐府令,负责行政工作,另设协律都尉主持音乐业务,著名音乐家李延年就是汉武帝时的协律都尉。乐府中有大量乐工,有时多达千人。汉乐府还有司马相如等一些文学家撰写歌词,汉乐府虽然是为宫廷的享乐生活而设立的,但对于中国民间音乐的搜集、整理、加工、流传起到了积极作用。

汉代的民歌在表演形式上也有发展。初期的民歌表演只是清唱,称为“徒歌”或“谣”,后来用人声来帮腔,称为“但歌”,最后发展为演唱者手执“节”的打击乐器,与笙、笛、琴、瑟等管弦乐器的伴奏相互应和的“相和歌”。相和歌在发展过程中,经过专业音乐家的加工改编,并与舞蹈结合起来,产生了新的歌舞形式——“相和大曲”。相和大曲的曲式已有引子、中部、尾声的三部曲式,称为“艳一曲一乱(或趋)”。有记载的相和大曲有《罗敷》、《夏门》等。

魏晋南北朝时,在南方的“吴歌”和“西曲”的基础上,形成了清商大曲,它的曲式也分为三部分,每部分又由几段缀成,比相和大曲又有所发展。

乐符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魏晋时期在音乐美学上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文中设二人相互问难的形式,讨论了音乐的客观性社会意义、心理属性等,思想观点严谨细密。另外比较重要的文章还有阮籍的《乐论》、嵇康的《琴赋》。

③盛唐之音

唐代的音乐随着盛世的到来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宋代以前,中国音乐主要是在歌舞形式中发展起来的。魏晋以来的大曲,在唐代进入了最辉煌的时期。唐代大曲是一种大规模的歌舞套曲,在总的结构上与以前的大曲相似,但内部节奏、速度变化更为复杂。并且,由西域传人的大规模乐曲也列入了唐代大曲。唐代大曲设九部乐、十部乐,在宫廷重要庆典或宴会上演出。最著名的唐代大曲是《霓裳羽衣曲》。

隋唐时,天子、诸侯在宴饮上所奏的音乐有二十八调。因宴与燕通用,这种宴乐又称为“燕乐二十八调”。不过,即使在唐代,二十八调在演奏时也不常全部出现,但是其对音乐理论有着重要意义。

燕乐大曲传到宋代成为宋代戏曲的源头之一。

唐代的宫廷音乐机构称为“教坊”,同时还有朝廷命官辖属的大乐署。教坊是宫廷的娱乐机构。玄宗时设立御用歌舞音乐机构专习法曲,因设立禁苑梨园而被人称为“梨园”。唐玄宗本人精通音律,常亲临教正。

④中国音乐的分流

宋代以前,中国的音乐是一个从原始乐舞到盛唐大曲、从原始的民乐到盛大的宫廷音乐的进化过程,这是音乐发展的主流。两宋以后,中国音乐开始向民间音乐方向发展,先后出现了相对独立的戏曲音乐、说唱音乐、器乐合奏等。

中国戏曲的种类于今有300多种。戏曲音乐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直至宋金时才渐趋于成熟。元杂剧和南戏奠定了中国戏曲唱腔的基础。

曲艺音乐的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成相篇》。但一般认为唐代寺院里的变文讲唱才标志着说唱音乐的正式形成,宋代以后说唱音乐发展很快,出现了陶真、涯词、鼓子词、唱赚等曲种,尤其是诸宫调,在金元时期已具有很高的成就。著名的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所用曲调有400个,可见宫调之盛行。曲艺音乐除唱腔音乐外,还有伴奏音乐,各曲种都有自己的特色乐器,如河南坠子的主要乐器是坠胡。

中国的器乐演奏的发展情况有两种,一是器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得到发展,比如,唐以前的歌舞音乐,宋代以后的说唱、戏曲音乐。二是纯乐器音乐的独立发展。早在商周时,中国就有了琴、瑟、竽等乐器独奏的形式。春秋时期就有师旷演奏的琴曲《清角》,孔子的《获麟藻》、《幽兰》,宋玉的《秋竹》、《积雪》等琴曲,并有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佳话。秦汉时又有了《广陵散》、《胡笳十八拍》等优秀琴曲。南北朝时,出现了琴曲《酒狂》和笛或箫曲《梅花三弄》。唐代的器乐演奏达到了空前繁荣,琴曲中的代表作是晚唐陈康士创作的《离骚》,另外,唐代的琵琶、箜篌、筝、笛、笙等器乐演奏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演奏家。宋代以后,说唱、戏曲的兴隆,促进了二胡、四胡、京胡等拉弦乐器的发展。

⑤明清音乐的民间化发展

明清是宋元以来的戏曲与曲艺音乐空前发展的时期,在戏曲音乐上,至明代中期逐渐形成了“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戏曲声腔。清代中叶以后,“梆子”与“皮簧”应运而生,与“弋阳”、“昆山”成为中国近代四种主要唱腔。每个声腔都演变出许多不同剧种的腔调。曲艺音乐发展到明清两代时,南方的弹词、北方的各类大鼓及各种牌子曲、道情、琴书等曲种相继产生。到清末民初,说唱音乐出现了空前繁荣。民间小曲则是由历代的民歌,如,五代曲子、宋元民歌、明清山歌等向民间艺术过渡的形式。

器乐在明清时期发展的特点主要是器乐合奏。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打击乐与吹奏乐器合奏的陕西鼓乐,用笛、管、弦、云锣、檀板等10种乐器合奏的十番鼓等。随着器乐合奏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大型合奏曲,如北京的《智化寺管乐》、《浙东锣鼓》、《冀中管乐》以及《管弦十三套》等。器乐独奏方面,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七弦琴及琵琶独奏作品,明代朱权收集出版了《神奇秘谱》,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古琴曲集。明清两代的琴曲《渔舟唱晚》、《平沙落雁》、琵琶曲《十面埋伏》等成为传世之作。

在明代,出现了音乐理论史上最值得注意的著作《乐律全书》,这是明代朱载埔的精心之作。他在《乐律全书》中,阐述了他的“新法乐律”理论体系,也就是十二平均律。十二平均律在音乐实践中已在应用,但只在此时才出现了系统的理论说明,这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另外,明清时期,对音乐的另一贡献是发展了唐宋以来的记谱法——工尺谱。

民国初年以来,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在二胡的专业创作和演奏上有着突出成就。盲人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及他的琵琶曲,无论从创作的意境和演奏的技巧方面都达到极高水准。这个时期,器乐合奏又出现了“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

在中国音乐史上,最为遗憾的是中国民歌音乐的失落。人类早期的音乐活动是从民歌开始的,中国的民歌浩如烟海,绚丽多彩。很多民歌如《兰花花》、《绣荷包》等在人民中间广为流传。在中国古代,《诗经》、《楚辞》、《乐府》记载着周、秦、汉、魏所流行的民歌,后世如唐五代曲子,宋元民歌,明清山歌、小曲,都很发达,遗憾的是,民歌曲调的大部分遗失了;只能从歌词中了解当时的思想情感,而难以欣赏到其独到的韵味了。幸运的是很多地方仍保留着明清以来的传统风俗——“歌会”,一些优秀的民歌还在流传。

2.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音乐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0多个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的音乐文化。这些民族音乐是中国音乐宝库中的奇珍异宝。

①少数民族的民歌

同汉族相比,少数民族更善于用歌唱来表达他们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比如,西南各少数民族的“山歌”对唱,曲调丰富多彩,内容题材广泛。以蒙古族为例,在日常的放牧生活中,在接羔、挤奶的劳动中,以及婚嫁、节日宴会上,都用歌来表达情感。蒙古民歌曲调高亢、悠扬苍凉,使人感受到辽阔草原的意境,水草芬芳、奶茶飘香的气息。蒙古民歌中的《嘎达梅林》、《森吉德玛》等,不仅在蒙古族中传唱,汉族及其他民族人民也十分喜爱。

各少数民族都有数不尽的珍爱的民歌,如藏族的《当嘿哦》、维吾尔族的《阿拉木汗》、哈萨克族的《马依拉》、赫哲族的《我的家乡》、布依族的《桂花开放贵人来》、壮族的《壮锦上绣花》、纳西族的《阿里里》、撒拉族的《阿里玛》、彝族的《阿诗玛》、白族的《西山调》等等。

②少数民族的器乐

少数民族的器乐都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如蒙古族的马头琴、维吾尔族的热瓦普、朝鲜族的伽倻琴等。各民族的器乐乐曲也很多,如维吾尔族的《艾介姆》、哈萨克族的《枣红色走马》、蒙古族的《阿都沁旗的阿斯尔》、傣族的《孔雀舞》、彝族的《甘洛调》等。

③中国音乐的融会与交流

在中国音乐史上,频繁的民族迁徙与杂居为各民族间的音乐交流创造了条件。同时,各朝代的统治者又奉行开明的文化政策,进一步促进了国内各民族的音乐融合及中外的音乐交流。无论从乐曲、乐器及音乐理论方面,都对中华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早在公元前139年后,张骞出使西域,从西域引进了胡笳、短箫、箜篌、琵琶、横笛等乐器,同时还带回了乐曲《摩诃兜勒》等。同时,西域各国的贵族子弟也多次到国都长安学习汉代音乐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后凉的吕光出征西域,巴西域的龟兹乐曲和一个完整的乐队带回到中原,这些乐曲当时称为“胡声”。其后龟兹乐源源不断传人中原,北魏、北齐宫廷中都有龟兹乐。

公元568年,北周武帝娶突厥女子阿史那氏为皇后,带来了龟兹、疏勒、康国的音乐。随皇后入富的乐工苏祗婆,把龟兹的曲项琵琶的弹法传授给了长安音乐家郑译。郑译将龟兹乐的宫调理论同中原音乐的宫调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出了八十四调,丰富了中国音乐的官调体系。

西域音乐在传入内地的过程中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产生了多种风格的音乐,当时在中原较流行的“西凉乐”就是这种风格的音乐。

西南少数民族的羌笛在汉代也传入了中原。

隋代统一了中国。由于经济复苏,文、炀二帝推行积极的文化政策,使南北音乐得到融合发展。开国初年,隋代定了七部宫廷音乐,后来又增为九部,其中不仅有中原的古典音乐,还有西域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天竺、高丽等国的音乐。

唐代对西域各国的音乐进行了广泛的吸收和发扬,《霓裳羽衣曲》是唐代大曲中的法曲,是唐玄宗吸收了婆罗门音乐的因素而创作的。

中国历史上,与日本、朝鲜、新加坡、柬埔寨、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国的音乐交流也很频繁。南北朝末期,中国乐器传入日本。隋代,日本音乐开始在中国宫廷演出,称为“倭国伎”。唐代,日本多次派使团与唐朝进行各种文化艺术交流。

东南亚各国的音乐很早就传入中国。唐曲中的《扶南曲》大约来自东南亚。公元802年,骠国(今缅甸)王子率乐队来长安演出,轰动长安。另外,随着与西方的贸易,东罗马的音乐也曾传人中国。

历史上,不同的统治者对外国音乐的态度是不同的。明清以来,中国一直实行闭关自守政策,减少了与外国的交流。直到清末维新思想的启蒙,才使中国音乐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前期。音乐风格

B. 求好听的笛子曲

乱红
大理雪夜觅凤花
平遥古韵
情满康定
阳朔美景画中游
思乡曲
新鸳鸯蝴蝶回梦
梦回鄂尔多斯答
森林狂想曲
梦里水乡
紫竹调
帕米尔的春天
风之誓言
祈祷
詹永明的嘎达梅林随想曲
水乡船歌
兰花花
不知道有名是指经典的传统曲目还是流行的新世纪音乐

C. 什么乐器最能演奏悲伤音乐

拉奏类的乐器适合演奏悲伤音乐的。
个人认为二胡的音色是最适合演奏悲伤的音乐的。推荐几首悲伤的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新婚别》,《病中吟》。

D. 向着目标出发 小诗歌

告别了繁华的都市
踏上了追求的征程
背起了寻找的行囊
丢掉了等待的幻想
端出了情感的饭碗
开始了流浪的生活
揣好了伊人的日记
备足了精神的给养
我出发了,向西
走向黄土高坡
奔向河西走廊
不管今天在那里
无论明天到何方
希望和目标
永不泯灭
找不到你,我誓不回头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为了心里的“红太阳”

我又听到了那久违的乡音
“青线线的那个蓝线线
蓝格英英的彩
生下一个兰花花
实实的爱死个人”
这令人心颤的歌声
仿佛要扯断我的根根柔肠
我的“蓝花花”,你在哪儿?
我接过了陕北老汉
手中的“牧羊铲”
铲起一块块“思念”抛向了远方
请蓝天送走我的呼唤
请清风稍去我的痴想
请白云寄托我的思念
请山坡擎起我的张望
还有那些绵羊啊
也请你不要再“咩,咩”的叫了
我已经承受不起了,那
痛不欲生的感觉
肝肠欲断的滋味
撕心裂肺的折磨
自食苦果的下场
……

我又喝上了那甘甜的乡水
站在黄河岸边
捧起那“母亲河”的河水
解救干渴的喉咙
滋润干涸的心田
向那奔腾浩荡的波涛
汲取博大的胸怀
向那汹涌澎湃的激流
诉说沸腾的情感
向那九曲柔肠的河水
学会深情的温馨
向那波澜壮阔的水面
高呼不朽的誓言
我来了,追随你的足音
把柔情融入黄河的水中
把思念撒在黄河的两岸
把呼唤传到黄河的峡谷
把爱恋写进黄河的渊源
再向“母亲河”致敬
道一声您好
说一声再见!

我又看见了那难忘的乡土
梦幻般的八百里秦川
滔滔的渭河水缓缓流淌
巍巍的秦岭山连绵蜿蜒
悠悠的黄土地美丽富饶
高高的大雁塔矗立西安
还有那柔情似水的麦苗啊
正在向我撒娇
让我亲了一下它稚嫩的小脸
灞桥的柳树依然痴情
摇曳的枝条
把绿色的希望赋予风中
传递给大地蓝天
我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
在温馨飘逸的乡土气息中
仿佛又嗅到了你的香味儿
看见了你白色的裙子
和那顶小红帽
真的是不可思议啊
你的形象
在我的眼前晃来晃去
远了又近,近了又远……

我又感受了那淳朴的乡情
大娘乐呵呵地,把我迎进了
贴着鸳鸯窗花的窑洞里
我好像又回到了
自己阔别多年的家园
坐在温暖的土炕上
吃一碗羊肉泡馍
喝一下小米稀饭
抿一口乡村老酒
唱一句秦腔花脸
这样的享受
一下子便冲谈了
我所有的愁烦
但不知在什么时候
窗外传来了一支“埙”声
那幽深、悲凄、哀婉的曲调
又勾起了我的阵阵思念
在这个美好的夜晚
我想的最多的
一是父老乡亲
二是千里婵娟
……

我又做了一个梦
梦见我们俩
在草地上放风筝
把一只红色的“小燕子”
送上了蓝天
你在前面疾驰迅跑
我在后面拼命追赶
我们欢呼雀跃
我们勇往直前
我们絮语相拥
我们温情缠绵
可始终都在紧紧抓住那线轮
惟恐断了丝线
不幸还是发生了
一阵狂风吹跑了“红风筝”
我被吓醒了……
天渐渐亮了
我收拾好行装
准备出发
去迎接新的一天!

E. 中国民乐三百首都是什么

山水自然篇

(一)高山流水

1姑苏行(笛子独奏)

2春到沂河(柳琴独奏)

3高山流水(古筝独奏)

4江南三月(合奏)

5无锡景(二胡独奏)

6山寨风情(合奏)

7春到湘江(竹笛独奏)

8太湖泛舟(合奏)

9西湖春晓(笛子独奏)

10漓江素描(扬琴独奏)

11春雨(琵琶独奏)

12山村小景(二胡独奏)

(二)江南春

1江南春(笛子独奏)

2春到清江(扬琴独奏)

3紫竹调(合奏)

4江南春色(二胡独奏)

5雨夜花(二胡独奏)

6龙船(琵琶独奏)

7浏阳河(二胡独奏)

8泉水(扬琴独奏)

9朝阳沟(唢呐独奏)

10姑苏情(合奏)

11水乡新貌(竹笛独奏)

12寒鸦戏水(古筝独奏)

(三)春诗

1云雀(竹笛独奏)

2到春来(二胡独奏)

3马兰花开(合奏)

4苏南小曲(二胡独奏)

5 雪山春晓(古筝独奏)

6湖上风光(巴乌独奏)

7节日的天山(扬琴独奏)

8映山红(扬琴独奏)

9五月春潮(二胡独奏)

10红河的春天(扬琴独奏)

11欢腾的天山(柳琴独奏)

12春诗(二胡独奏)

田园风光篇

(一)渔舟唱晚

1江南春早(重奏)

2打枣(唢呐独奏)

3出水莲(重奏)

4杨柳青(二胡独奏)

5花间蝶(重奏)

6桑园春(笛子独奏)

7雨打芭蕉(重奏)

8槐花几时开(二胡独奏)

9田野小曲((筚篥独奏)

10渔舟唱晚(古筝独奏)

11竹林深处(葫芦丝独奏)

12小放牛(竹笛独奏)

(二)杨柳青青

1牧民新歌(竹笛独奏)

2沂蒙山小调(二胡独奏)

3扬鞭催马运粮忙(竹笛独奏)

4牧歌(二胡独奏)

5收割(竹笛独奏)

6望春风(二胡独奏)

7倒垂帘(古筝独奏)

8桃花过渡(二胡独奏)

9春蚕(琵琶独奏)

10赶集(二胡独奏)

11杨柳青青(合奏)

12拔根芦柴花(二胡独奏)

(三)好一朵茉莉花

1好一朵茉莉花(二胡独奏)

2荔枝红(古筝独奏)

3放风筝(二胡独奏)

4卖菜(竹笛独奏)

5山村姑娘(二胡独奏)

6撮泥鳅(俄比独奏)

7补破网(二胡独奏)

8行街(合奏)

9六月茉莉(二胡独奏)

10迎春花(合奏)

11草螟弄鸡公(二胡独奏)

12丢丢铜仔(二胡独奏)

边塞雄浑篇

(一)赛马

1赛马(二胡独奏)

2丝绸之路(合奏)

3牧羊女(二胡独奏)

4苏武牧羊(扬琴独奏)

5草原情歌(二胡独奏)

6美丽的边疆(巴乌独奏)

7阿拉木汗(二胡独奏)

8塞上曲(琵琶独奏)

9草原骑兵(笙独奏)

10关山月(合奏)

11大浪淘沙(琵琶独奏)

12旱天雷(重奏)

(二)天山诗画

1月儿高(古筝独奏)

2三十里铺(二胡独奏)

3天山诗画(扬琴独奏)

4月儿弯弯照九州(二胡独奏)

5都马调(二胡独奏)

6天山之春(琵琶独奏)

7金陵游(竹笛独奏)

8渭水情(琵琶独奏)

9淮河换新装(竹笛独奏)

10拉骆驼(二胡独奏)

11希望的田野(竹笛独奏)

12奔前方(竹笛独奏)

(三)草原上

1上游曲(竹笛独奏)

2打虎上山(竹笛独奏)

3秦腔牌子曲(板胡独奏)

4春光协奏曲(竹笛独奏)

5光明行(中胡独奏)

6草原上(中胡独奏)

7汉宫秋月(二胡独奏)

8 高山青(二胡独奏)

9赞歌(中胡独奏)

10十八板(三弦独奏)

11彝族舞曲(琵琶独奏)

12翻身的日子(合奏)

史诗磅礴篇

(一)十面埋伏

1霸王卸甲(琵琶独奏)

2林冲夜奔(扬琴独奏)

3十面埋伏(琵琶独奏)

4楚歌(埙独奏)

5陈杏元和番(琵琶独奏)

6将军令(扬琴独奏)

7陈隋(琵琶独奏)

8连环扣(扬琴独奏)

9五梆子(竹笛独奏)

10战马奔腾(二胡独奏)

11汉江韵(古筝独奏)

12虚籁(琵琶独奏)

(二)从军行

1寂空夜宇(古筝独奏)

2战台风(古筝独奏)

3从军行(扬琴独奏)

4西江月(重奏)

5勇闯封锁线(竹笛独奏)

6三门峡畅想曲(二胡独奏)

7秋湖月夜(竹笛独奏)

8金蛇狂舞(合奏)

9青莲乐府(琵琶独奏)

10听松(二胡独奏)

11新春乐(合奏)

12山村变了样(二胡独奏)

(三)凤凰于飞

1春节序曲(合奏)

2京调(竹笛独奏)

3幸福年(合奏)

4凤凰于飞(扬琴独奏)

5闹新春(合奏)

6凤凰展翅(笙独奏)

7八段景(合奏)

8恭喜发财(合奏)

9三五七(竹笛独奏)

10霓裳曲(合奏)

11双声恨(重奏)

12万事如意(合奏)

浪漫唯美篇

(一)彩云追月

1彩云追月(重奏)

2花好月圆(合奏)

3康定情歌(二胡独奏)

4竹楼情歌(扬琴独奏)

5美丽的姑娘(二胡独奏)

6月牙五更(板胡独奏)

7良宵(二胡独奏)

8合家欢(合奏)

9瑶族舞曲(古筝独奏)

10春江花月夜(合奏)

11喜迎莺(重奏)

12抬花轿(唢呐独奏)

(二)夕阳萧鼓

1喜庆(唢呐独奏)

2平湖秋月(重奏)

3迎花轿(唢呐独奏)

4喜报(竹笛独奏)

5入洞房(唢呐独奏)

6娱乐升平(重奏)

7欢乐的节日(唢呐独奏)

8火把节之夜(扬琴独奏)

9挂红灯(竹笛独奏)

10夕阳萧鼓(琵琶独奏)

11步步高(重奏)

12欢乐歌(竹笛独奏)

(三)喜相逢

1正月十五闹雪灯(唢呐独奏)

2甜蜜的苹果(高胡独奏)

3飞花点翠(琵琶独奏)

4一支花(唢呐独奏)

5 舒伯特小夜曲(二胡独奏)

6绣金匾(唢呐独奏)

7喜洋洋(合奏)

8撒趟子撩在外(二胡独奏)

9天鹅(琵琶独奏)

10舒曼梦幻曲(二胡独奏)

11喜相逢(笛子独奏)

12婚礼曲(唢呐独奏)

离情愁绪篇

(一)思凡

1妆台秋思(竹笛独奏)

2小河淌水(二胡独奏)

3夜深沉(京胡独奏)

4流水行云(高胡独奏)

5思凡(古筝独奏)

6病中吟(二胡独奏)

7别港(扬琴独奏)

8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二胡独奏)

9秦桑曲(古筝独奏)

10游园惊梦(合奏)

11空山鸟语(二胡独奏)

12一只鸟仔哮救救(二胡独奏)

(二)天华流韵

1朝元歌(琵琶独奏)

2天华流韵(二胡独奏)

3远方的思念(竹笛独奏)

4鹧鸪飞(竹笛独奏)

5秋水龙吟(重奏)

6蝉院钟声(高胡独奏)

7村祭(竹笛独奏)

8丝路随想(合奏)

9傍妆台(竹笛独奏)

10兰花花(二胡独奏)

11家乡歌儿多(竹笛独奏)

12绵(埙独奏)

(三)二泉映月

1渴望春天(二胡独奏)

2幸福渠(柳琴独奏)

3二泉映月(二胡独奏)

4泉水叮当响(扬琴独奏)

5望秦川(中阮独奏)

6重归苏莲托(二胡独奏)

7迎亲人(三弦独奏)

8阮不知啦(二胡独奏)

9渔歌(巴乌独奏)

10阴华山上凤凰台(高胡独奏)

11四季——冬(二胡独奏)

12思想起(二胡独奏)

F. 新贺岁电影《刺陵》中陈道民吹的那个口哨叫啥子



http://ke..com/view/18570.htm

G. 求一些中国风纯音乐

http://www.verycd.com/topics/134416/
专辑英文名: Chi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专辑中文名: 中国管弦乐作品
艺术家: Various资源格式: APE
版本: DG公司首次录制中国音乐作品
发行时间: 2001年
地区: 美国
简介:

出品:DG唱片公司
编号:471 393-2
录音:2000年11月(DDD)
乐队:中国爱乐乐团
指挥:余隆

专辑介绍:

2000年中国爱乐乐团与世界最着名的古典音乐品牌——德国德意志唱片公司(DG)签订了录音合同,并且接连推出两张重量级的唱片。这是中国音乐家及音乐作品打开国际市场一个难得的机缘。其中第二张录音的演奏曲目全部是中国作曲家的作品,意义更为重大,借着环球唱片的发行网,让西方乐迷有机会能够欣赏到中国作曲家用西洋的管弦乐曲及作曲技法写成的优秀作品。

这张唱片介绍了贺绿汀、李焕之等十几位中国着名作曲家的作品,均以西洋管弦乐配器加上少量民族乐器来演奏表现。由中爱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余隆指导演出,他指挥手法熟练而充满自信,无论是演奏抒情或是戏剧性效果的乐段,都能充分发挥出乐团的感染力。是中国人自己演奏自己国家最优秀的管弦乐的最正宗、最权威的版本。

唱片所选的曲目绝大部分选自民谣,对于广大国人而言,听起来特别的有亲切感。其中有大家非常熟悉的《春节序曲》、《北京喜讯传边塞》、《红旗颂》等。DG公司特别派出旗下着名监制及录音组前往北京制作,效果达到国际级水准。
01.Senjidema[贺绿汀/森吉德玛]
02.Zouxikou[鲍元恺/走西口]
03.Green Willow[鲍元恺/杨柳青]
04.Lady Lan Huahua[鲍元恺/兰花花]
05.The Murmuring Brook[鲍元恺/小河淌水]
06.Duihua[鲍元恺/对花]
07.Haixia Suite - i. Childhood[王酩/海霞组曲(童年)]
08.Haixia Suite - ii. Weaving Fishnet[王酩/海霞组曲(织网)]
09.Haixia Suite - iii. Harvest[王酩/海霞组曲(丰收)]
10.Spring Festival Overture[李焕之/春节序曲]
11.Beijing Tidings[郑路、马洪业/北京喜讯传边寨]
12.Yao Dance[刘铁山、茅沅/瑶族舞曲]
13.Susan Suite[刘廷禹/苏三组曲]
14.Ode to the Red Flag[吕其明/红旗颂]

H. 推荐几首类似与梁祝的曲子,其他类型的好听的曲子也行,但要用古筝、琵琶、扬琴等古代乐器弹奏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夕阳箫鼓》、《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二泉映月》、《采茶扑蝶》、《兰花花》等中国名曲就可以

I. 民族管弦乐器分为几类请举出几件乐器及著名乐曲。

民族管弦乐器分为三类,分别为吹管乐器、弓弦乐器、弹拨乐器。

1、吹管乐内器

代表乐容器有:笛子、箫、唢呐、笙、管子、巴乌、葫芦丝等。

著名乐曲有:笛子曲姑苏行、鹧鸪飞、牧民新歌等,唢呐曲百鸟朝凤等。

2、弓弦乐器

代表乐器有:二胡、板胡、高胡、京胡、马头琴等。

著名乐曲有:二胡曲二泉映月、空山鸟语等。

3、弹拨乐器

代表乐器有:琵琶、古筝、古琴、扬琴等。

著名乐曲有:琵琶曲十面埋伏、阳春白雪等,古筝曲渔舟唱晚等,古琴曲流水等。

(9)兰花花埙扩展阅读:

吹管乐器的发音方法:

我国吹管乐器根据发音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

1. 气息经由吹孔,引起空气柱的振动而发音的,如笛

子、箫、埙、排箫等。

2. 气息经过哨子,引起空气柱的振动而发音的,如唢

呐、管等。

3. 气息经由簧片,引起空气柱的振动而发音的,如

笙、芦笙、巴乌等。 二:木管乐器:笛类乐器,靠着在管内制造出空气柱的振动来发音,经过改良金属或其他制材也可未必限于木制,依其构造上簧片数目的不同,又可分细为三组乐器。

J. 什么是中国风音乐

中国风是指具有中国民族特色风格的某一种事物,在流行乐坛的洪流内中缓慢发展,经过长期的容积累和沉淀,近几年,中国风流行歌曲走向了完善和成熟,歌曲的旋律变得多姿多彩。从单一的中国古典韵味逐渐形成了将中国独特的民族音乐元素、乐器和西方流行音乐元素、乐器相融合的多元化的乐曲风格,曲作者将京剧、民歌、地方戏曲运用到歌曲当中,乐器的应用上不仅有电声、吉他、小提琴等西洋乐器,还加以二胡、竹笛、古筝等中国民族乐器。中国风流行歌曲到现在可谓是风靡世界,那么伴随着中国风流行歌曲的日趋流行,中国风歌词也逐步走向了成熟,从开始的直接采用古诗词作为歌词到现在将中国古典文化和古诗词相结合的白话歌词,在其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特点:1. 中国风的歌曲多采用“宫调式”的主旋律。(五音调式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调式。五音的名称分别是:宫、徵、商、羽、
角。以宫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宫调式。 2. 在音乐的编曲上大量运用中国乐器:如二胡、古筝、箫、琵琶…… 3.
唱腔上运用了中国民歌或戏曲方式。 4. 题材上运用了中国的古诗或者传说故事。

方文山填的词就比较中国风~

热点内容
取名为海棠 发布:2025-07-05 15:17:53 浏览:642
白兰花雕刻 发布:2025-07-05 14:39:49 浏览:125
在心中盛开一朵 发布:2025-07-05 14:34:06 浏览:418
六指兰花 发布:2025-07-05 14:15:48 浏览:805
插花福州 发布:2025-07-05 14:14:32 浏览:726
矮乔木盆景 发布:2025-07-05 14:08:35 浏览:706
牡丹花艺作品 发布:2025-07-05 14:07:11 浏览:14
花艺WFC 发布:2025-07-05 14:07:05 浏览:143
干玫瑰花面膜 发布:2025-07-05 13:47:48 浏览:286
花卉价格明细 发布:2025-07-05 13:24:41 浏览:742